关于长度单位的数学日记

| 日记 |

【www.guakaob.com--日记】

关于长度单位的数学日记篇一
《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长度单位的认识

2010-09-14 15:53:17| 分类: 数学之窗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下面这些优秀日记中包含的数学信息大多与生活联系密切,有助于孩子掌

握第一单元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请家长督促孩子阅读。

在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通过预习我知道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1公里=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知道这些知识以后,我用卷尺测量了身高:弟弟高1米13厘米,我1米35厘米。1

米35厘米-1米13厘米=22厘米,我比弟弟高22厘米。

张启悦

今天我和妈妈步行去厂里,一共要走2500米,走了500米时,我们停下来买了一个煎饼果子,这时,妈妈问我:“还要走多少米?”我说:“2500-500=2000米。”我们继续往前走,越走越累,这时我记起离我们厂很近的地方有一个120吨电子磅的牌子。我虽然很累了,可我和妈妈还坚持往前走,走着走着,我眼前出现了120吨电子磅的大牌子,妈妈对我说:“120吨电子磅离我们家只有200米了,现在我们走了多少米?”我说:“2500-200=2300米。”我们说着说着就到

家了。数学真有趣,生活中处处可见。

张启悦

今天通过预习我知道了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通过观察我发现一枚两分的硬币厚约1毫米,一张桌子厚约1厘米,也就是10毫米,宽4分米 4厘米 7毫米,一个笔袋大约长2分米。我还测量了我们家每个人的身高:爸爸的身高是175厘米、妈妈的身高是160厘米、我的身高是140厘米。爷爷

家的平房大约高4米,宽大约有12米,长大约20米。

郭振宇

星期天我们一家从东营开车去济南玩。

从东营到广饶路边指示牌写着43千米,从广饶到临淄约30千米,从临淄到济南117千米。从东营到济南一共多少千米?我算了算:43+30+117=190(千米)。我还知道1千米=1公里=2里。因此我也知道东营到济南380里。

燕泽新

今天我整理抽屉的时候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尺子。有卷尺长2米、皮尺长150厘米、还有好几把长度不同的直尺,有的长30厘米、有的长20厘米、有的长18厘米、还有15厘米的。我把它们换算成新学的分米和毫米。2米=20分米=200厘米=20000毫米;150厘米=15分米=1500毫米=1米50厘米;30厘米=3分米=300毫米;20厘米=2分米=200毫米;18厘米=180毫米;15厘米=150毫

米。

通过以上换算我加深了对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认识。

燕泽新

今天东营下了一场大雨。据统计,全市降水量分别是:东营区25毫米、河口22毫米、利津35毫米、垦利6毫米、广饶49毫米。妈妈问我哪个地方下的雨量最多?哪个地方雨量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我回答:最多的地方是广饶49毫米,最少的是垦利6毫米。最多的地方比最少的地方多43毫米。

赵静姝

暑假我和妈妈去张家界旅游了,主要游览了黄石寨和天子山。导游告诉我黄石寨海拔约1千米,实际是1092米。天子山海拔约1千米,实际为1256米。我知道千米是用来记量很长很长的距离的。妈妈告诉我从东营到莱州约200千

米,开车回姥姥家需要用3小时。

赵静姝

我们要升三年级了,暑假里我开始预习新功课,我学的可认真了!我首先量了数学课本:长20厘米5毫米=205毫米,宽14厘米8毫米=148毫米,厚6毫米。还测量了1角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懂得了1厘

米=10毫米。我好开心。

刘永杰

从前有四个好兄弟,他们分别是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他们从不打架,从不争吵。有一次,米说:“咱们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用处吧!”大家听后拍手叫好。米说:“我能量较高的东西,比如树、楼、人的身高等”。分米开心的说:“我能量桌椅等”。厘米说:“我能量橡皮、铅笔、书等的长度”。毫米自豪的说:“你们量不了的精确物品,我就能办到,比如银行卡的厚度及硬币的厚度等”。大家分别介

绍完后,便开心的去做游戏了。

刘永杰

这个暑假对我来说真是个加油站,我不仅加强补习了功课,还在学习之余锻炼了身体。我每天晚饭后2小时都要跟妈妈一起跑步,我们设计院的花园一圈是400米,我们每天跑5圈,妈妈问:“我们每天跑多少千米?”我仔细想了想说:“400×5=2000米=2千米”。妈妈微笑着点了点头。我们继续边说边跑起来。

刘永杰

暑假结束,我就要升到了小学三年级。妈妈今天借来了小学三年级的课本,让我在暑假预习,我看了课本后,发现长度单位不仅有千米、米、厘米,还有分米、毫米,我从课本里知道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妈妈告诉我以后还要学到许多长度单位。

朱怡达

今天,妈妈让我整理一下我的储钱罐,我发现1元、5角、1角的硬币大小不同。我问爸爸:“硬币的厚度比我所学最小长度厘米还小,该用什么计量?”爸爸说:“硬币的厚度要用毫米计量,1厘米=10毫米,三年级你就要学到了。”我

明白了,生活中有许多长度单位。

朱怡达

开学第一单元我们就要学习测量,通过预习第一单元,我知道了千米、毫米、分米、吨等计量单位,1000米=1千米,1吨=1000千克。爸爸问我:“那么,1千米又等于多少厘米呢?”我说:“1千米等于1000米,把1000米乘以100不就

行了,也就等于100000厘米。”

爸爸说:“不错!”这时妈妈告诉我:“只要掌握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计算规律,再大的数字也难不倒你哦!”

朱怡达

明天我就要和大伯他们去成都了,爸爸告诉我到乐山大佛可以看到三江汇合,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北距成都160余公里,历时90余年建成,建高71米,头高约15米,头项上可置圆桌。耳长7米,眼长3.3米,耳朵中间可站两条大汉。肩宽28米,可做篮球场。它的脚背上还可围坐百余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学了数学真好,能分清米和千米的长

度不同。

我真想早点到四川,看到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朱怡达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上网查世界之最。

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共1.5万千米。最大的火山口:日本的阿苏山,周长100多千米。最大的动物:蓝鲸,平均长30米,重达160吨。最大的陆上动物:非洲象,平均重

达7吨。

王秋童

今天,我量了一下数学课本。宽14厘米6毫米,差4毫米到15厘米;长

21厘米;厚7毫米,差3毫米到1厘米。

我还量了2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长21厘米;宽14厘米6毫米,差4毫

米到15厘米;厚1厘米2毫米,还差8毫米到2厘米。

哦,原来数学书和语文书宽、长度都一样,只是厚度不同。

王秋童

今天,我预习了毫米,我知道在尺子上1厘米内有10个小格,每一小格长度为1毫米。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1厘米=10毫米、1米=1000毫米。一分硬币、银行卡大约厚1毫米;小笔记本厚3毫米;课本厚

10毫米,也正好是1厘米;橡皮长2厘米8毫米,宽8毫米。

何佳奇

今天,我预习了分米,我知道了10厘米=1分米、1米=10分米。课本长是2分米1厘米=21厘米;宽是15厘米=1分米5厘米;小手电筒长12厘米3毫

米=1分米2厘米3毫米。

何佳奇

今天,我学习了千米,千米也叫公里,它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一段路程或两地之间的距离,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1000米=1公里。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5圈是1000米=1千米;东城到西城是20千米,也是20公里。

何佳奇

今天,我学习了毫米、分米、千米。我知道量比较小的物品用毫米作单位,如小本子厚3毫米,橡皮厚8毫米。固体胶高1分米,可口可乐瓶高2分米。

学校到我家要用千米作单位,汽车每小时走的速度用千米作单位。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米=1000

毫米,1分米=100毫米。

何佳奇

看着我手里的几枚硬币,我突然想测量一下它们的厚度。我先测量了壹元硬币,大约厚2毫米,又测量了壹角硬币,大约厚1.5毫米,测得伍分硬币厚度也是1.5毫米。我又找到一枚伍元港币,测得的厚度是3毫米,一枚贰角港币的厚

度约为1毫米。我今天测得的硬币中,伍元港币最厚,贰元港币最薄。

李文睿

我现在的身高是135厘米,也可以写作1米3分米5厘米,还可以写成1.35

米或者13.5分米。

今天我测量了一本《图解教材》。它长是22厘米9毫米,宽是16厘米3

毫米,厚是9毫米。

李文睿

今天,我测量了我家桌子的长、宽、高。桌子的长度为:160厘米=1米6分米=16分米=1600毫米;宽度为:80厘米=8分米=800毫米;高度为:73厘

米=7分米3厘米=730毫米。

刘沛奇

今天我测量了铅笔和钢笔的长度。钢笔长14厘米,铅笔长17厘米4毫米。铅笔比钢笔长几厘米? 17厘米4毫米-14厘米=3厘米4毫米。铅笔比钢笔长3

厘米4毫米。

刘沛奇

这个暑假里,我们要去深圳看望我的姥姥、姥爷。我们先坐车去济南机场,一共160公里,用了2小时。又坐飞机去深圳,一共2001公里,一共用了

大约3小时。全程一共2161公里,一共用了大约5小时。

啊!我们好不容易才到了深圳,去和姥姥、姥爷一起玩去了。

刘沛奇

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可是最要好的朋友,它们经常在一起帮主人量东

西。现在我就来讲一讲它们的故事吧。

这天,主人不在家。它们就蹦出来了,原来它们要为主人量东西。“先来量量桌子的长度吧”,厘米说着,就走到了桌子前。“我来我来,这个桌子好像很长哦,用我来量才合适。”于是米仔细地量起来,“是1米30厘米”。这时,厘米又来到日历台前,说“这个日历台可得我来量了”,只见它跳上去,“哈哈,小意思,是26厘米”,厘米高兴地告诉大家。这时,米发现了一个卡子,说“这个卡子很好看,看看它有多长吧?”但是大家发愁的是,卡子太小子,可怎么量呢?这时,毫米发话了:“我来量吧”,很快地,毫米就得到了答案“是24毫米”。主人家还有一本很大很大的书,分米跑过去说“该我了,该我了,是2分米4厘米”,量完后,大家都笑了。从此以后,它们就天天在一起,遇到长东西的时候,米、分米就跳出来,遇到短东西的时候,厘米、毫米就跳出来,它们合作得可开心了!

柏叶彤

今天下午,我预习了第一单元测量:毫米的知识。通过预习我明白了在生活中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要精确地测量出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我知道了在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共有10个小格。因此1厘米=10毫米。我还知道了在直尺上1厘米内每一个小格长度为1毫米。一分硬币、银行卡、

磁卡等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郭泽琦

今天上午,我测量了家里的物品。测量出了一张卡片的长度是4厘米4毫米=44毫米,厚度是2毫米,宽是3厘米=30毫米。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毫米,高是17厘米=170毫米。我的英语作业本的厚度是2毫米,长是26厘米5毫米。

图解新教材的厚度是7毫米,长是24厘米=240毫米。

郭泽琦

今天我预习了分米。知道了10厘米的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所以1分米=10厘米。我还知道了100厘米里有几个10厘米就是几分米。我明白了有的粉笔盒每个面的边长都是1分米。还有一本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书的长边大约是2分

米。我还明白了分米是比厘米大,但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郭泽琦

今天下午,我测量了我的学习桌。学习桌高120厘米=12分米。我还测量了我的文具盒的长是25厘米=2分米5厘米。我还测量了我们家的门的高度是200厘米也就是20分米。我们家的餐桌长150厘米也就是15分米,宽是98厘米也就是9分米8厘米。我还测量了茶几的长度是126厘米=12分米6厘米。

郭泽琦

今天我预习了千米,知道了千米也叫公里。我还知道了从我家到老家是230公里,从我家到学校有2千米。我还知道从我家到我爸爸的公司有3千米=3000米。我还知道了从我家到银座二店有1千米=1000米。我还知道了把千米化成

米,在千米数后面添3个零,把米化成千米,在米数末尾去掉3个零。

郭泽琦

今天妈妈带我学习毫米、厘米和分米的知识。

关于长度单位的数学日记篇二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关于长度单位的数学日记篇三
《二年上册数学日记》

第三册数学日记

统一长度单位(课堂实录)

今天是星期一,开始讲新课了,讲的是统一长度单位,一节课下来,发现学生的状态还没到位,特别是二班,精神还没集中过来,总要组织纪律。可能今天第一天学生的学具没准备好,这一课先要求学生通过实际的测量学会用不同参照物表示物体的长度。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上课开始我先让他们自己用手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长和宽大约是多长,然后我也用手量量,让他们说说度量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以此来引出课题,然后我再分别拿出小花,回形针,一角硬币等度量,因为他们没有这些学具,所以我先在投影放一个,然后让他们猜,还可以放几个这样的小花或回形针?因为先有一个标准让他们看,再让他们猜,所以这个环节学生都挺感兴趣,最后我把结果都板书在黑板上,让他们得出结论,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有部分学生能说出是因为用了不同的东西去量度,所以不一样,我又追问一句,“那用什么量最好呢?”都会说出是用尺子量是最好的,我接着说:“我们量同一样物品的时候最好是用同样的东西去量,这样量出来的结果才准确。因为学生没有学具,不知学生能不能悟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不过没办法,只能这样上了。但看做练习的效果来看还是可以的。明天就要用到尺子了,再不用担心学具的问题了。今天上课一班的纪律很好,二班因为陈建华,还是有影响。没办法的事只能这样了,但愿明天会更好吧。

厘米的认识(课堂实录)

这个内容主要掌握两个知识点,一个是认识直尺,会看尺子,二是学会用尺量物体。两个知识点所占用的时间都差不多,后一个知识点稍微所花时间长些。在第一个环节中,教材安排先让学生认识自已的尺,今天第一节是上二班的课,二班的平台坏了,在认识尺的时候我只能把一把放大的尺子画出来让他们看,看完老师这把尺子再观察自己的尺子。我在画尺子的时候,故意不画下面的数字,先学会看尺子的刻度,不看数字也能知道哪里到哪里的距离是一厘米,看完以后再让他们在老师的这把“大尺子”里面找出一厘米,二厘米或三厘米,然后我再标上数字,特别是0刻度要重点讲讲,接着是讲从0到1是1厘米,从0到2是两厘米、、、、、,再问如果从1到3是几厘米?从2到5又是几厘米呢?都找对了说对了,再提出这样的问题:“从你的尺子里面找出3厘米,看看3厘米有多长?”这个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所以找完以后再让他们跟同桌交流一下,再汇报。就这个环节所占的时间也不少,但这样讲过以后,下一环节就好讲很多,在讲例2学量物品长度时,先让他们自己量,再说说是怎么量的,我在总结的时候强调了量的时候尺子的0刻度要对准物品的左端。再看物品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了。讲完例2接着就让他们自己量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如量一量铅笔,书,小方格本等。一节课上完效果还可以,今天上课二班平台坏了,但因为第一个环节讲的比较透,所以在量物体长度时大多数同学都量对了。但有一点是做得不够好的,学生还是不够细心,细致。有的因为没对准0刻

度,所以量出来的结果有误差。这也是要强调的。总的来说,这节课这样处理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9月10 请人们用正常眼光看我们

今天是第22个教师节,从报纸杂志上看,今年的教师节好像没什么动静了,越来越淡的感觉,也好,跟我一样,这种淡淡的感觉正是我所喜欢的,不喜欢更多的人关注,我就搞自己喜欢的事,如人何干?那种超常的“善意”和恶意都会让人受不了,其实我们做老师的跟其它职业没什么两样,不知道为什么社会上的人会对我们有着两种极其不同的看法,很极端的,一种理论是老师是神,一种理论是老师不是人,真不知这些人怎么可以如此武断?我们既不是神,更不是某些人眼里禽兽不如的人,相对于其它行业而言,我们只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但细想,每个行业也都有其特殊之处,因为每个行业所服务的对象不同,或者说其功能不同,自然相对于别的行业而言都是比较特殊的,既是如此,那么老师这一行又何来什么特殊呢?它神圣吗?难道说别的职业就不神圣吗?比如说警察,法官,银行职员,护士、、、、为什么偏要说我们老师?哪个行业就能允许人随随便便就犯错误?护士打错针了怎么办?法官判错案了呢?银行职员在办理业务时哪怕多打或少打了一个0又会如何呢?凭什么对我们就那么苛刻?是因为现在每个家庭就一个独生子女吗?个个都是小皇帝?轻易不能说,更别说是其它的责罚了,其实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又有何益?感觉现在整个社会的眼光看老师都不大正常,不够客观理智。而

我们自身,某些教育行政部们自己也没摆正位置,也难怪人家这样看我们。但愿人们的观念能更成熟些,理智些,对每一个行业都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那这个世界就祥和了。

愿所有天下老师快乐。

义务教育法第十九条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吗?

昨天开会学习新的义务法,其中第十九条是这样写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班)衣当具备适应残、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还有一点是我们这些普通学校最为难的: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拒收像陈健华那样的问题儿童,对于他个人而言如果不接收他,对他是不公平的,现在问题是对于其它同学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只有一个办法,如果我们地方能有条件设置一间特殊教育的学校就好了。其实我们这里这么大,是一个县级市,足可以够条件开办了。每年学校里都接收1到3个残疾儿童,如果光是其它地方残疾倒也罢了,但是像他这种精神有问题的儿童该不该放在学校里就读?如果是听力或视力有残疾的儿童还一会影响他人,但现在像他这种情况是严重影响了他人,而且还影响了老师上课,如果他是成人的话足可以告他是扰乱教学秩序了。看来这个问题没办法解决了。前天班主任让他家长来学校听课,家长说,不用听了,在家都这样,不听也可想而知了。班主任无言。我更无言。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怎么教?

这个问题其实在上一周就讲了,上周布置的练习册有这个练习,今天收回来改,发现有部分学生还是不会做,其实在讲这个内容时我和同级科的芬商量过,先按教材要求教,在讲书上23页例4时先让他们自己找数学信息,再出示问题,让他们找出解决的方法,一般的学生不能说出解题思路,但大多数学生会解决问题,有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求学生一定很清淅地说出解题思路?有些问题并不是七岁孩子所能及的,有少部分学生能说出解题思路己经很了不起了,要求二(1)班有多少面小旗,先要找出跟这个班有关的数学信息,既要知道二(2)班有多少面,还要知道二(2)班比二(1)班少的3面,这样才可以求出二(1)班的。在讲课时是引导学生说出这样的解题思路,但末必都懂。学生遇到这一题能解答,但到24页练习四第1、6、7题时又有难度了,因为例题是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这两个练习是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也就是说要求我们做老师的把练习题当例题来讲,(这叫什么事?)上完例四回来,赶紧跟芬商量对策,还是沿用旧教材的教法,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时,

先让他们找出题中的大小数,所求是什么数,最后再确定算法。讲了这种方法后,学生有法可依,在解题时好多了,但又想这样会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是否牵得太紧了?他们一点自己发展的空间都没有,难,真难,这个问题真不好讲,如果看到这一段的同行,希望赐教。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低年级的加减估算怎么教?

今天讲书本31页的加减估算,按教材要求,本内容重在让学生说明估算的思路,另外一点是培养估算的意识,体会算法多样化。但在实际教学中,真的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是教案和做老师所能预设的,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里的小皇帝,家里吃的,用的,玩的,穿的,有哪一样是需要自己去买的呢?只要开到口就有人送上门来了。什么叫估算?在小孩的世界里是不存在的,所以我认为这一课最主要是培养他们那种估算的意识,什么是估算教不知道的话这一道例题是根本讲不下去的,今天我在二班讲的时候就根据教材要求来讲,但与我所预设的更难些,一上课我就先举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估算的例子,让学生明确什么才是估算的问题,讲了这一点才开始讲例题,但效果还是不尽人意。上完回来后跟芬交流了一下意见,一致认为不但要让学生搞清什么是估算,还要让他们自己举例说说,练练,还得像旧教材那样,先让他们从数字入手,只不过,把这些数字放在一些实际生活例子里面,因为生活当中有时并不需要用到准确的数字,比如,一个书包卖28块半,我们可以说这个书包大约是30块,这就运用到了我们今天所学的估算知识了,又如,量得一根绳子98厘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估算知识来说它的话,我们可以说它大约有1米那么长。又如你的身高,别人问你妈妈你的孩子有多高呀?你妈妈忘了,有时会这样说:我的孩子大约有1米3,这个1米3,其实就是1米30厘米,这就是估算知识。然后直接的让他们说说运用估算知识的话,47可以看成大约多少?53呢?、、、、、、,讲完,练完才进入例题的教学,这样就好很多,也顺很多。例4的这道例题比较贴近生活,但里面几个小朋友的想法,好像我们班的同学比较少人是这样想的,可能受前面的教学影响,刚学完连加,大部分学生都说先把要买的东西加起来,看够不够100块,多于100块说明够了,少于100块就是不够了。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刚学过的估算知识来进行计算了。对于书上的两种思路,也会有个别学生会这样算,但我两个班的学生都很少这样想。不管怎么样,先让他们小组商量交流一下,并让他们解释为什么这样想?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了。讲过后再让他们看书阅读。后面那些就好讲多了。最后有一样必需强调的就是在实际生活当中买东西一般要多带些钱,所以在遇到买东西的问题上最好把数字估大一点。

这个内容教材只安排了一节课,但我认为明天还要再讲一个课时,要培养估算的意识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要多讲,多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假期综合症终于过去了。加油。

一课一得之直角的初步认识(画直角)

关于长度单位的数学日记篇四
《二年级数学日记

二年级数学日记

10月7日 星期六 天气:晴

有 趣 的 问 题

二年(3)班 徐 婧

今天,天气格外好,蓝湛湛的天空、绿茵的树林、五颜六色的花儿„„小动物们

上学了。课堂上,熊老师对同学们说:“今天,我给大家出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

题目是: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一起在河边散步,她们至少有几个人?”熊老师请

小松鼠来回答,小松鼠说:“两个妈妈当然是两个人,两个女儿也是两个人,所

以应该有2 + 2 = 4(人)。”熊老师说:“谁还有不同的答案。”小猴举手说:“我

们先来看小林和她妈妈的关系,小林是妈妈的女儿,所以这里有1个女儿,1个

妈妈。妈妈是外婆的女儿,所以这里也有1个女儿,1个妈妈。反过来想,两个

妈妈和两个女儿在一起,至少有3个人。”熊老师高兴地说:“小猴,你真会动脑

筋。”

(点评:这个同学写的 “有趣的问题”是她在平时学数学时遇到的,她将这个

有趣的问题用童话的形式把它写下来,可以说的独具匠心。一颗智慧的童心在她

的笔下跃然纸上。)

一等奖 指导老师: 王 芳

学习真有趣

二年(1)班 林晨阳

铃铃铃,铃铃铃„„上课铃声响了,数学老师走到教室说:“同学们,今天我们

来学习长度单位。”老师又问:“你们知道长度单位中有什么和什么吗?”我们异

口同声的回答:“知道,有厘米和米。”然后老师又问:“谁知道厘米和米之间的

关系?”我们班没人知道,老师看见了就说:“1米等于100厘米,而且,厘米

是用来量短的物体长度,米是用来量长的物体长度。”老师又叫4位同学用厘米

尺来量黑板的长度。其中就有我,我们量的精疲力尽才量了一半,终于量完了,

我们一个个都报告说:“380厘米。老师拿来米尺,只量了4下就可以了。”老师

说:“用厘米尺来量,量得又慢又累而且答案也是不够准确,较长物体的长度应

要用米尺来量。”这节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

(点评:小作者能把一节课上所观察到学习过程记录下来,从中发现数学知识的

奥妙,只要做数学学习的有心人,即使在课堂中也能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等奖 指导老师: 林 冰

厘 米 和 米

二年(5)班 刘靓莹

这几天,老师教厘米和米的知识,我学了以后,回到家里,看见妈妈在洗

衣服,我看见了洗衣机,灵机一动,我就从笔盒里拿出了一支没削过的铅笔,量

了一下,洗衣机大约有5支铅笔高,大约一米,宽有3支铅笔宽,大约60厘米。

最后我拿出布尺,重新量了一次,跟我估计的只差几厘米,我真高兴。

〈点评:你能在学完数学知识后,自觉地在生活应用数学验证数学,真是难能可

贵。你的“灵机一动”正是数学智慧的闪现。〉

二等奖 指导教师:魏丽飞

11月16日 星期三 天气:阴

量 物 体 长 度

二年(3)班 林露芽

这个单元我们学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我们知道了1米 = 100厘米,量比较

短的物品用厘米尺,量比较长的物品用米尺,量比较远的距离用卷尺。我还知道

怎么量物品的长度呢,例如: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我们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

铅笔的左端,再看看铅笔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0 1 2 3 4 5 6 7 8 9

铅笔长(8)厘米

(点评:从所写的内容可以看出,她是个用心学习的孩子,她将长度单位这个

单元的内容用自己语言做了归纳和整理,并且能图文结合,可见对数学学习的浓

厚兴趣。)

一等奖 指导老师:王 芳

11月13日 星期三 天气:小雨

学 习 观 察 物 体

二年(3)班 危宏辉

今天,老师教我们观察物体,她先分别让我们第1组的陈俊杰、第2组的林沅贤、

第三组的陈俊昊和第4组的吴安洋站在不同的方位观察一个杯子,观察后,老师

就让他们把刚才看到的画在黑板上,陈俊杰画的图:如图1,林沅贤画的图:如

图2,陈俊昊画的图:如图3,吴安洋画的图:如图4。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一

个道理: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结果是不一样的。

观察到的结果:

图1 图2 图3 图4

(点评:一个简单的学具,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和学习的欲望,可以看出他积极参

与了课堂的学习活动,还善于观察,又善于发现,是一个会学习的好孩子。)

一等奖 指导老师: 王芳

我 要 当 医生

二(2) 林子青

今天,老师要我们当“医生”。咦,老师要我们当医生干什么呀?哦,原来,

老师把我们前几天笔算错的题,写在黑板上。然后,老师要我们一起找出黑板那

几道算式的毛病。原来,有的毛病出现在十位不承认,个位向十位借一,十位说:

“我这里还是原来的数。”还有的毛病是个位满十了,没有向十位进一。经过我

们把他们错的题纠正过来,他们终于病好了。我希望他们以后也会当医生,不要

再做病人了。 (点评:小作者的题目就带有趣味性,确实,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只要

用心,善于发现,就能体会学数学的重要,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求知欲。)

二等奖 指导老师:林冰

乘法用处大

二年(5)班 吴子晗

这个单元我学会了乘法,熟记了1-6的乘法口诀,比如,5个3的乘法算式是5

×3=15,6个4的乘法算式是6×4=24,乘法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用加法算觉得麻

烦的问题,比如妈妈买了6斤苹果,每斤3元,如果用加法做:3+3+3+3+3+3=18

(元),用口诀一算,三六十八元快极了。学了乘法后,在日常生活中,方便了

很多。

(点评:小作者能用生活中的实例,验证了“乘法”的方便之处,既善于运用数

学,又能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很有说服力。)

二等奖 指导教师 魏丽飞

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年(1)班 方 正

今天,林老师叫我们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的时候,老师拿出一张图,问:“图

上有什么?”大家争先恐后的回答,有的说是过山车,有的说是椅子,还有的说

是气球„„”“对,如果我们要计算这些东西一共有多少?要用什么方法?”同

学们回答:“用加法。”老师又问:“如果要大家算出全校有多少个同学,你们用

什么方法?”“加法。”老师说:“你们把一班一班的学生加起来要加到什么时候?”

有没有简便的方法?”我们都说没有,老师说:“我们有其它的方法,你们信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方法,那就是乘法。”

经过老师细心的讲解,我对乘法有了初步的的认识。

(点评:小作者善于观察,逻辑思维能力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这一切,

你一定能走向成功。)

三等奖 指导老师:林 冰

中秋节趣事

二年(1)班 林曼鸿

今天,是中秋节,表姐到我家做客,妈妈买了2块月饼,要分给我们吃,这时,

妈妈问:“曼鸿,你有什么办法能把2块月饼分成4份?”我说:“2快月饼并排

切一刀。”妈妈又问:“还有什么办法呢?”我转动两只乌黑的眼珠,一会儿有了

主意,说道:“2块月饼重叠在一起,并切一刀。”妈妈听了,目瞪口呆,非常高

兴地表扬了我,看来数学在生活中可真有用呀!

(点评:小作者在分月饼的过程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感受到数学的乐

趣,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等奖 指导老师:林 冰

学习笔算减法

二年(1)班 陈泽一

两为书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已经全部都学完了,同学们很期待下次会学什么呢?

到了第二天,同学们一进教室大家就去看课程表,原来第一节就是数学课呀,大

家开心的跳起来,体操做完,铃声一响,同学们跑进教室,迫不及待的等林老师

近来,林老师一进教室就看见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也很高兴,就说:我们今天学

笔算减法,然后仔细讲解,最后让我们记住最重要的一点是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

退1,同学听得津津有味!现在我学会了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我的知识还更加

丰富了!

(点评:从你的日记中看出你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相信你一定能在数学的海洋

中吸收更的知识。)

三等奖 指导老师:林 冰

改 考 卷

二(2) 林子青

今天老师评讲考卷,我看见自己才考了95分,很不满意。因为我把自己的身高

写成1米3厘米,把课桌的高度写成46米,这真是一些不应该错的题,可我做

错了。主要的是没有认真观察生活中的长度单位,才错了。我想:以后一定要认

真观察生活中长度单位,如:桌子、黑板、床的长、宽、高是多少,等等。只要

认真观察,这对学习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我想,下一次考试争取考得好成绩。

(点评:小作者根据自身的体会,感悟到不但在课堂上要专心听讲,在生活中也

要做个有心人,把课堂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才能有更大收获。) 三等奖 指导老师:林冰。

观 察 物体

二年(5)班 吴子晗

“观察物体”这个单元真有趣,没想到在观察的过程中也能发现这么多的

数学知识。观察物体,一个人是不可能把它的全部都观察到的,要跟自己的学习

小伙伴合作。观察时,应注意辨认物体主要特征,应边观察边想不同位置观察同

一物体形状有什么不同,然后与同学交流。我发现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

有4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镜面对称更有趣,比如镜子中的钟面3:

00就是9:00,1:00就是11:00,原来跟实物的方向是相反的。

(点评:你能在学习中切身体会到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必要,就具备一项重要

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能把学习的内容表述得这么的清晰,完整,令人佩服!)

三等奖 指导教师:魏丽飞

乘 法

二年(5)班 林涵

这周我学习了乘法,它是几个相同的加数和的简便算法。比如⊙⊙ ⊙⊙ ⊙⊙ ⊙⊙,加法算2+2+2+2=8(个)太麻烦,如果用乘法可以写成4×2=8(个),还可以是2×4=8(个),我还会编口决二四得八,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多吧,只要你认真学一定学的很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有刻苦学习的决心,没有办不到的事。

[点评:能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是这篇日记的闪光之处,可以看出你是个勤于思考的孩子!]

三等奖 指导老师:魏丽飞

10月22日 星期六 天气:阴

二年(3)班 陈岩松

现在我们已经学到了角的初步认识,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一个点起,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都可以画成一个角。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画直角用三角板能画得又快又准确。在我们生活中所用的与所看到的许多物体都有角和直角,比如:桌子、椅子上有角,红领巾上有一个大的角,两个小的角,国旗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我们要把老师教的知识用起来,懂得区分和辨别。

关于长度单位的数学日记篇五
《长度单位》

关于长度单位的数学日记篇六
《1认识毫米和分米》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57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