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克巴莱天涯从身体到灵魂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篇一:《我的观后感《赛德克巴莱》》

观《赛德克巴莱》有感

在台港文学鉴赏的课上,我有幸观赏了《赛德克巴莱》这部电影。观之如品茗,这是我写这篇感想的原因。在最开始,它是热气腾腾的,叫人特别想去接触;在慢慢的品味中,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这个电影的创作背景、台湾的文化、赛德克人信念的力量等等。总之,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觉得回味无穷。

这部电影,叫《赛德克·巴莱》,意思是“真正的人”。导演魏德圣他用超过十年的时间,抵住如潮水般的讽刺嘲笑,顶住超乎想象的各方压力,挺过无法捉摸的艰难险阻,忍受无从知晓的辛酸血泪,完成了一部具备史诗意义的史诗巨作。然而电影之所以那么吸引人不在于导演的创作时间长及宏大场景、造价等表面上的东西,而是这部电影所直面的事实本身、所表现的人性解读以及这部电影背后的真诚而心酸的付出,直击人的心灵,给人以震撼。无论是上集《太阳旗》还是下集《彩虹桥》,都无疑是对赛德克人纯净的内心和对信仰坚守的一种赞扬。这部影片甚至让人不禁抛开人们一直注重的民族精神去高歌内心力量给人的震撼。

在最初看的时候,我觉得那种血腥、野蛮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似乎是很不现实的,我竟特现实的认为那是不真实的。但是随着电影的发展,以及后来参看别人对电影的评价,我得知那种暴力是维持原著民族传统生活状态的动力,是一种法则。有人在看完整个影片之后,依然对这种充满暴力和血腥以及夹杂着近乎鸟语的电影嗤之以鼻,觉得这根本就算不上一部与梦想相关联的电影。甚至有些人出于自身那可怜的政治趣味和春眠不觉耻的态度,讥讽和诋毁电影最后所呈现的结局,认为这部电影充斥着魏德圣的汉奸嘴脸。这些人的存在让这部电影变得更加宝贵,好比一块宝玉被发觉时身边总是会有一坨又一坨的杂土。撇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说,单就电影本身而言,从某个真实角度出发去展现某种价值观的时候,任何不怀好意的批评都只是照出自己丑陋的一块镜子。也有人觉得直逼心灵感受的是,电影中的暴力和血腥场景不仅没有催人恶心,因为那凄美的山歌总是如期响起,让人心醉,让人心碎。在那种如泣如诉的调子中,整部电影,透露着一股不可名状的忧伤和魅惑。那种热血与歌声的调和,反而更直接的增强了对于历史的震撼。

我一直对图腾有着一种敬仰之情。作为一个部落,一个宗族能有自己的图腾文化,我觉得他们是虔诚的、有信仰的。他们信奉自己的神,遵守自己的生存法则,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去守护她!在这部影片中,同样地赛德克人有图腾,他们将英勇、成年的象征永远的、深深的烙在身体上、心灵上。在烙上图腾的那一刻,孩子们是那么的兴奋,那么的骄傲。他们更多了一份责任,一份信心,一种信仰,一种依靠。再起事前,两个部落的头的对话:“你为何让年轻人送死?”“为了快要遗忘的图腾。”“图腾?你拿年轻人的性命换这图腾,可你拿什么来换他们的生命?”“骄傲。”“可以输掉身体,一定要赢得灵魂”,首领莫那鲁道与一众族人以蛮荒之勇辟开一条血路,来对峙所谓现代文明的践踏。这是图腾的力量,是信仰、信念的力量。

如果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漆,那我就带你们骄傲的野蛮到底——莫那鲁道。

在影片中演绎了文明与野蛮,起初,赛德克人原始的生活方式,以人头数量权衡英勇与否、生食鹿的心脏等行径都让人觉得他们特别的野蛮,好似正宗的野人。然而,日本人为了资源入侵了这里,他们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改造这里的人民。他们用暴力压迫着他们,奴役他们,强行改造。但对于改造后的结果却从未认可,从日本警察对一郎、二郎的言语,我们看出,日本人依然骄横的以为自己才是上等民族,土著人都是永远的奴隶。在《彩虹桥》中,赛德克人忍受了20多年的压迫,最终爆发。他们为了自己的灵魂能重返祖灵,为了自己的信仰,自己内心的声音终于引导他们走向了反抗,他们依旧英勇无比,尽管只有300多人,他们无惧生死,在血泊中,他们走向了光明。然而较之赛德克人的淳朴,日本人那压迫人、

奴役人的欲望,就显得无比的卑劣,无比的让人恶心。因此,文明与野蛮不是表面的现象,不是暴力能改造出来的,也没有定性的对与错。我们应该尊重每个种族各自的生活方式,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日本的文明看似文明其实野蛮,赛德克的野蛮确实淳朴的自由。

影片中莫那鲁道展现了一个领导者该有的责任、坚毅、血性的形象,他是忍辱负重的勇士,是运筹帷幄的智士。二十年来,族人的期待和日本的压迫像两把尖刀刺在他的心口,他始终没有忘记祖灵的训示:保护族人,守护猎场。这二十年里,他悄然积蓄力量,静待时机。忍辱负重的莫那鲁道明白唯有挺身为民族尊严反击,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赛德克巴莱天涯从身体到灵魂

同时,我觉得这部电影也在一定程度上向我们这一代青年灌输了一种思想:“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它教育了我们作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应当有理想、有抱负,并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直面困难,相信定会有长风破浪之时的。

这部影片拥有壮丽山川孕育的阳刚之美,自由之魂铸就的血性之勇,视家园为生命的赛德克人,这一切的一切,都将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篇二:《从文明与野蛮浅评赛德克巴莱——小论文》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2012学年01学期

对外汉语 专业 10 级《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小论文

从《赛德克•巴莱》浅析文明与野蛮

班级:对外汉语 姓名:方小芳 学号:0102100109赛德克巴莱天涯从身体到灵魂

[摘要] 《赛德克•巴莱》是《海角七号》导演魏德圣所执导的史诗英雄巨作,该片筹划长达十二年、跨国动员两万人拍摄。它重现了上世纪30年代的雾社事件,展示猎场和家园之争,让斑驳的岩石壁画从模糊到清晰--------一场关于野蛮与文明的交战。无论选择抗争还是选择自刎,赛德克族都抱有野蛮人的骄傲,这恐怕也是最能打动魏德圣的地方。

[关键词] 赛德克巴莱;文明;野蛮

《赛德克巴莱》是由导演魏德圣所执导的一部台湾史诗英雄巨作,讲述的是日据时代,赛德克族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和信仰,,男人必须服役不得狩猎,女人派遣帮佣不能编织猜疑,骁勇善战的赛德克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见证这三十年来的压迫统治,看着族人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因为一场误会,赛德克族种下与日本军警的紧张关系,自此族人开始生活在恐遭日警报复的阴霾中。忍辱负重的莫那鲁道在深思之后,虽知这场战役将面临灭族危机,但他更知唯有挺身为民族尊严反击,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于是决心带领族人循着祖灵之训示,夺回属于他们的猎场,至此有了雾社事件。

关于抗战那段历史,各种版本,各种地方的影片数不胜数,特别是大陆的关于战争的影片以各种形式出现,有比较沉重的《金陵十三钗》,也有搞笑版本的《举起手来》,带给观众的感觉自然是不一样的,但是能够像《赛德克巴莱》这部影片这样带给众多的观众视觉与心理上冲击实属不多。魏德圣用它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一场野蛮文明之间的交战。

一. 通往彩虹桥的野蛮

在台湾中部的茂密丛林中,生活着以狩猎为生的土著部落,男人打猎跟汉人交换物资,女人生孩子纺布,每个男孩子必须取得敌人的首级,才算是真正成为德赛克巴莱,是真正的勇士的意思,这种成人仪式叫做血祭祖灵,只有完成血祭祖灵并在脸色纹上图腾,才能在死后走上彩虹桥,获得心灵和灵魂的依归。每个部落都有着自己传统的狩猎领地,彼此间也会为争夺领地和猎物互相攻击。影片的开场就是年轻是的马赫坡部落的莫那鲁道,跟道泽人争夺野猪猎物,以及杀死对方完成血祭的画面。这些对于初接触的我们来说无疑是血腥的,野蛮的,但这是赛德克族人通往神圣的彩虹桥唯一的路。

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却与他们的信仰密不可分。影片中的那一首歌“活在这大地的人呀/神灵为我们编织了有限的生命/可我们是真正的男人喔/真正的男人死在战场上/他们走向祖灵之家/祖灵之家有一座肥美的猎场喔/只有真正的男人才有资格守护那个猎场/当他们

走向祖灵之家时/会经过一座美丽的彩虹桥喔”这样唱道,他们活着就是为了守护这一片猎场,对于赛德克族来说,这是一种使命。赛德克巴莱天涯从身体到灵魂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北洋舰队陷落,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宝岛台湾为结局。日本开始了对台湾的整治,试图结束台湾荒蛮时代,带来象征文明的铁路,邮局,学校„„。自然生活在台湾中部森林的赛德克族是避免不了的,那是影片主人公莫那鲁道的第一失败,看到自己猎取的两麻袋头颅被掩埋时,他说:“我不甘心,我不甘心„„”不甘心什么?他想了20年,也醉了20年,可他没有忘父亲在临死前说的话:“我们祖先再怎么样也没失去过猎场,而我们竟然让异族人在这里称王!”于是一场血祭必不可免。影片中莫那对达奇斯(花冈一郎)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你们的文明,就是让我们卑躬屈膝,那么我们就让你们见识下野蛮的骄傲,真正的赛德克莱可以输去身体,但是一定要赢的灵魂。”尽管他知道抵抗的结果必然是死亡,但他不愿看到部落都被日化,年轻人都将失去最后猎场,失去灵魂,失去勇气。因为赛德克可以失去生命和身体,但是不能失去灵魂,不然将来将无法走上通往天堂的彩虹桥。

影片的上半部以起义成功,赛德克族们追杀镇上的日本人为最终结局,在这个片段里,导演魏德圣没有掩饰和美化历史——当时的部落人对所有的日本人都采取了割头杀光的政策。这些人里有对部落族人蛮横不讲理的日本警察,但是也有平时嬉皮笑脸没有作恶的杉浦,也有来这里生活定居的其他日本人,无论他们是善是恶,只要是日本人全部杀光,以至于荷戈社头目的女儿,因为跟丈夫都接受日本文化,穿着和服参加运动会,都差点被当场日本人杀掉。最让人纠结的是一个小孩名叫巴万,杀死老师和日本同学的那段剧情,确实平时日本人会歧视和责罚这些孩子,我看得出他们曾经有过的纠结,但最终还是部族的血液占了上风。下半部主要讲莫那鲁道率领几百个部落的勇士,抵抗日本军队几千人的进攻。为了成就部落男人的荣耀,女人们选择了自杀,来节约粮食以及避免被俘,这部片子战斗场面都拍摄的非常的好,真实血腥暴力残忍,但也极具美感。

导演魏德圣说:“赛德克族相信死后有一座彩虹桥,彩虹的尽头有一个猎场,只有英勇的灵魂才能进入,因此这是一场求死的战争,他们追求的是死后的天空和灵魂的自由。”以野蛮的战争通往那神圣的彩虹桥。赛德克巴莱天涯从身体到灵魂

二. 不被接受的文明

日治时代的到来,以文明的目标下夺去了赛德克族的猎场,这种文明带来的是高度的 械化,高压统治和无处不在的约束和等级制度。“我们在山里追猎,我们在部落里分享,我们在溪水里取水,愿我为此献出我的生命。”而文明却剥夺了这一切!当作为巡警的花冈二郎(本为赛德克人)斥责其他族人时,他们的回答是:“这些钱除了买酒还能做什么?”钱,本是他们生活所不需要的,它的作用或许只是让原住民们感到自己有多贫穷!曾经驰骋山林的勇士成了工人、醉汉,曾经巧手的妇人成了帮佣、陪客,闲暇时只有喝酒而已,这是他们自己酿造的酒,喝醉了能让人无拘无束,唱歌跳舞,哭笑随性。

达奇斯(花冈一郎)问:“头目,被日本人统治不好吗?我们现在过着文明的生活,有学校、邮局,不必像从前一样得靠野蛮的猎杀才能生存。” “被日本人统治不好吗?男人被迫弯腰搬木头,女人被迫跪着帮佣陪酒。该领的钱全部进了日本警察的口袋,我这个当头目的除了每天喝醉酒假装看不见、听不见,还能怎么样?邮局?商店?学校?什么时候让族人生活过得更好?反倒让人看见自己有多贫穷了!”莫那鲁道愤恨地回答道。真正的尊严不是盲目地追求文明,被文明同化,而是对“祖灵”的坚定信仰,是一种生在骨子里的骄傲,是即使面对强大的文明,也不会衰减一分一毫的骄傲!这是莫那头目思索了20年的答案,也是赛德克族的精神所在。

当塔道头目问:“你明知道这一战一定会输,为什么还要打?” “为了快被遗忘的图腾!你看看这些年轻人,白白净净的脸„„没有赛德克该有的图腾,你忍心看着他们死去的魂灵被祖灵遗弃?还是你觉得他们不够资格成为一个双手染血的赛德克•巴莱。” “这么多年轻的生命你那什么来换?” “骄傲!” 骄傲,灵魂的骄傲,更是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他们本就依丛林而生,他们的生活就是了解丛林,和丛林沟通,他们直率、坦荡、勇猛(我比较喜欢就是两人喝酒时同时饮下同一杯酒以示友好),猎杀人头时不心软,战败自杀时不犹豫,这就是真正的“赛德克•巴莱”。或许很多人无法理解,抑或是我们根本不用去了解,每一种文化或者信仰,都有其封闭性,就像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无法真正融入西方文明,日本殖民者无法了解赛德克人为何反抗。“巴比伦塔”的失败造就的不仅仅大陆上各色的种族,一起诞生的还有每个种族自己独特的信仰和亘古流传的传说。让每个种族保持自己的“野蛮”本色,不去打扰他们,不是更好吗?

三. 结语

文明褪去华丽的外衣,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杀戮。整个“雾社事件”使赛德克近乎灭族,至今未恢复!战末,漫山的樱花不合时宜地开了,红的像鲜血般,或许是被将士们的鲜血染红的吧。

纵观历史,战争被作为推广文明的有效手段重复使用着,而战争却是野蛮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每个民族的抗争史或许也是文明进程的血泪史!

到底何为文明,何为野蛮?处于其中的人也迷茫——花冈兄弟身为赛德克人,却从小接受全日本式的教育,或许他们也一直在扣问:“我是谁?”他们寄希望于下一代,希望下一代能彻底成为文明人,彻底被文明认同接受,而莫那鲁道更清楚地知道:“再过二十年就不是赛德克,就没有猎场!孩子全是日本人了!”“出草”开始,赛德克人拔刀时,音乐顿时转入哀伤——是啊,我们所有的努力、反抗都是为了下一代,这是新的希望,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祖先在浊水溪、徂徕山战斗过,我们是从半石半木生下来的赛德克人!倘若没有下一代,我们这一代和上一代的存在以及我们所做的还有什么意义?一郎至死都带着“我是谁” 的迷茫,他身穿日本和服,用日式方法切腹自尽,同样纠结迷茫的二郎对一郎只说了一句话:“切开吧,一刀切开你矛盾的肝肠,哪儿也别去,当个自在的游魂吧!”或许也未必自在————既不能进“祖灵之家”,也进不了日本神社,依然夹在祖灵和天皇之间。

战争,从来都没有赢家,有的只是一批批失落的灵魂,一片片血染的疆土,一段段辛酸的故事!

最后,莫那鲁道和其他头目带着他们的勇士走上了彩虹桥,飘渺的彩虹桥上,他们放下了武器,手拉在一起,唱起了祖灵之歌,在这里,没有部落纷争,没有文明与野蛮的纠葛,有的只是疲惫不堪的灵魂和发自内心的歌声!希望这桥真能承当起他们的希冀与罪恶,这也是对勇士们的慰藉!

总有一些事值得用生命去守护,也总有一些人愿意去守护。导演带领我们思考历史,思考民族的同时,也带我窥探了那连接文明与野蛮的纽带或者说是夹在文明与野蛮之间的碎片——信仰!

参考文献:

[1] [美]罗伯特·路威.吕叔湘译——文明与野蛮.三联出版社.2005

[2]董诗兵——野蛮的矛盾.时代文艺出版社.2011

[3] [美]加布里埃尔·杰克逊.余昌楷.李佳译——东方出版社.2010

篇三:《《赛德克巴莱 彩虹桥》观后感》

南京林业大学学术论文 丁敏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

不羁只因侬本多情,学会爱慕全赖有你。时间,是个神奇的魔法,可以褪去墨迹,可以淡忘回忆。而有一种情怀却日久弥新,那就是对历史的印记,那么清新,又是那么的伤感,踏过历史的足迹,漫步往昔的台湾,那一抹令人振奋的回忆,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不管是曾经的斯巴达300勇士,还是现在的赛德克族300名战士,他们都是英雄,当之无愧的英雄。很多人说,他们都失败了,但是失败并不代表。刑天失败了,但他继续战斗,被人尊称战神,蚩尤失败了也被称为战神,项羽失败了也被称为战神。失败并不代表他不勇敢,我们也不能因成败而论英雄。

自古以来,英雄一直是男人心中的荣耀,只是最近很长一段时间,变味了。正如电影里那位日本司令说,不是战死就是自杀的精神不存在了,日本没有了武士道。其实,中国也没有课忠义,没有了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没有史可法的城在人在,没有邓世昌的为国捐躯,也没有张自忠的取义成仁。不是时势不造英雄,而是人们忙着争夺财富,人们忙着嬉笑谩骂,人们都嘴里说着刘墉的话,心里全是和珅的鬼。

叛徒,比敌人更可怕;走狗比暴君更可恶。英雄的失败,自然有英雄自身的原因,更多的时候是嫉妒是怨恨,更有一批可怕

的叛徒和可恶的走狗。每个时代,总有一些人,愿意当叛徒,当走狗。当年的秦桧,让岳飞命丧黄泉,成了那些叛徒走狗的先祖。当年的吴三桂,打开了山海关,让清军的骑兵踏尸中国。当年中国的抗战,更多的人不是死在战场,而是死在叛徒的出卖。总之,这个世界,有英雄,就有叛徒,有英雄,就有走狗。英雄可以留名千史,叛徒走狗永远钉在耻辱墙上。

我绝不是赞扬战争,我也绝不是赞美暴力,我只是欣赏那些勇气,那些不畏强权的勇气,那些不怕死亡的勇气。现实的人,很多时候为了展现自己的勇气,最喜欢干的却是自相残杀,骨肉相残,不过是亲者痛仇者快,可是在血的刺激下,谁还能控制住自己?曾国藩虽然是历史完人,但是还是要消灭太平天国,岂不知为帝国主义打开了通道;国民党在日寇全面进攻后,还是妄图残杀中国百姓,让大片中国土地沦丧。想起现在的大学,大四的时候,也总要让你们自己相互竞争下,最好拼个你死我活,也许这是生存训练。只是我知道,连狼这样凶狠的动物都知道团结,而有些人却从来没有懂得怎样做人。

文明和野蛮,像是势不两立的。其实,他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有时候我们所谓的文明,也是野蛮,要知道人类是灭绝其他动物种族最残酷的;有时候所谓的野蛮,也是文明,他们爱护自然爱护所以他们敬畏的东西。没有谁对谁错,只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都是愿意承认的。但是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反对,以灭绝为目的的冲突。日本的毒炸弹,每一个人正义的人都不会

支持,而近似灭绝种族的行为,更是为每一个有正气的人所厌恶。 有人说,死比活着更容易。我说,是啊,死了一了百了,再也没有痛苦。也有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我说,是啊,活着是为了继承,为了更好的发展。对待生死,坦然以待,不要苟活,也不要卑微的死去,我们要活的伟大,死的光荣。人生一世,既然生命有数,何必要委屈自己,我们要学着勇敢的面对,生死无所谓,只为能有所贡献。

战斗到最后的英雄,有时不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荣耀。战斗到最后的英雄,有时不是为了荣耀,而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心。梁山好汉即使是招了安,也照样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豪杰。我们不是为了战斗而战斗,我们也不是为了英雄而英雄。我们需要活出自己的光彩,为自己,为祖先,为后人!我们永远在战斗!

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比起战士们的冲锋陷阵,更让我震撼的是妇女们的集体自杀,他们的大义,他们的勇敢,他们用血染红了那片森林。他们的肉身吊在了树枝上,但他们的灵魂早已飞过了彩虹桥。宁愿站着死,绝不跪着生。宁愿走投无路下自杀祭祖,也不愿成为敌人玩弄的工具,这才是赛德克人。影片结束时,我们看到了彩虹桥,一群英勇的赛德克人骄傲的哼唱着山歌走向彼端。他们用身体赢得了灵魂。

也许是因为“特殊国情”的关系,反侵略战争的电影并不少见,比如早期的《地道战》和香港的《十月围城》等,

但几乎没有一部电影能和《赛德克.巴莱》相比,它不同于《十月围城》主要突出小人物的牺牲精神,和舍生取义的民族大义。而是以一个部落的兴衰灭亡折射出台湾,他们被迫割让,被迫接受着敌人的奴化教育,被迫着做一切不愿意做的事,他们也曾反抗过,斗争过,压榨过。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光复才洗清了百年的奇耻大辱,只希望一切灾难都已经过去,台湾这个受尽惊吓与折磨的孩子应该好好歇歇,选择自己的道路。

对于这样一部真诚、真实又震撼人心的作品,任何言语在它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我们能做的就是走进电影院,感受一次心灵的震撼。听,赛德克人又唱起了熟悉的歌谣:“孩子们,在通往祖灵之家的彩虹桥顶端,还有一座肥美的猎场!我们的祖先们可都还在那儿呐!那片只有英勇的灵魂才能进入的猎场,绝对不能失去……族人啊,我的族人啊!猎取敌人的首级吧!雾社高山的猎场我们是守不住了……用鲜血洗净灵魂,进入彩虹桥,进入祖先永远的灵魂猎场吧…”。

结语:只有真正的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有真正的自由民主! 中国人最可怕的是现在已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是没有前途的民族。看完这部电影,我欣喜居然也有屠杀小日本场景——震惊了,了解宝岛台湾的人文历史,明白出草的来龙去脉。

更为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赛德克巴莱致敬。

敬礼,礼毕!

篇四:《柴静演讲稿》

[篇一:柴静演讲稿]

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柴静演讲稿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而离开北京。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北京一个旅店里。

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的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上有一个箱子,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那是她三十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柴静演讲稿。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中外名著里的经典句子,可以看出柴静是个博学多识的女性——优雅、优美、优秀。

没有看完,不想写什么读后感。只想把喜欢的句子复制在一起。闲暇时再读读,品味其中的每一字每一句。

1、“她的来信说,这段时间总是梦到那个少年。她离开那个小镇已经有10年了,这中间念大学,工作,被很多人爱过,也爱过几次。有的爱在当时也是十分激烈,后来过不了多久就忘了。她渐渐有些疲倦,年龄也不小了,她想人生的真相就是这样的吧!也许该结婚了,该找一个有强壮手臂,能温暖她思想深处的男人。她开始时常梦到那个小镇上的那个少年,十四五岁的样子,清晰如镂。他是她的同学,每天黄昏,他在操场上打球,她倚在6楼的窗户边上,离得那么远也一眼认得出他的白衫。可是她不记得他们交谈过。只有一次,暑假开学报到,教导处满是学生。她挤不到桌前,就默默站在人群背后。左侧有人轻轻从她手里抽取了报名表,帮她递了进去,她一扭头看到那张脸,怔了一怔。对方笑着向她微微一点头,她道了一声谢,再也想不到别的话来说。那一刻,她在他身边,右臂贴着她左臂,她能感到那白衬衣后的微微温热。报完名出来,他们在长可及地的柳丝中缓步而行。也不怎么说话,带着对方的眼角中彼此的一点衣角和移动的双脚,一步两步,一棵树两棵树。树的尽头是满天的红霞。不久,她就走了,没有跟他告别,什么也没有发生,青春就这样,淡而飘忽的过去了。那个少年现在也不过是个娶妻生子的庸常男人罢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她总是梦到他雪白衬衣的身影和微微扬起眉毛的笑。她写道,“那真是金子一样可以照亮的笑容。”

ps:喜欢这段描写,是因为她把青春年少时那种少女情怀刻画的淋漓精致。而同时她又是从一个成熟女人缅怀过去来写,有着沧桑之感。也许很多美的东西都是不经意刻在心底的,只是自己没觉察,仅仅在午夜深深的梦里才被提起。我是否也有过这么美好的梦呢?

2、“今天下午跟朋友在一起逛街,走了很长的路,流了很多的汗,吃了很多东西。两个忙碌的女人已经很久没见面了,见了面也顾不得聊天,只忙着眉开眼笑地试穿一件一件的裙子。我们在吃过晚饭之后,心满意足地告别。可是回到办公室一个人坐下来的时候,还是有一点悲哀,我们原先不是都有很多话打算要告诉对方吗?这一年里,我们的人生不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吗?以后能够再见面的机会不是已经很少了吗?可是我们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些变化给我们自己造成的影响,谁也没有察觉无声无息的离别代表的真正含义。我们大声谈笑着,避开一些彼此都不明白的事。我清楚地知道,有一些东西已经从我面前绕开无法捕捉。可能有很多人也像我一样,在重大的事件发生之时,仍然一尘不染地照旧生活着。买新衣服,唱歌,吵架,在尘土飞扬的大街上走来走去。对过去既无留恋也无法像孩子一样满心期待。只能仓惶地踉踉跄跄地向将来投奔,让岁月巨大的手臂将悲伤挡在五百里外。”

ps:我也有如此之感。

3、迷人的是忠诚还是背叛?幸福是自由还是牵绊?

4、风一样聚拢又云一样跑开,雪一样凝固又水一样流去。

ps:特喜欢这句,“风”、“云”;“雪”、“水”。呵呵,想到了胡兰成,一个“博”情又“薄”情的男人,很适合这句话。

5、人变得懒于思考,就勤于长胖。

ps:我好像就是这样的,脑袋不想事,心宽体胖,体重与日俱增。

6、如果你能给我一个真诚的绝对,无所谓,我什么都无所谓。

ps:真诚,凡事要真诚,不管是对人还是对己。

7、对于美和爱情,我一再被表象和幻觉所蒙蔽,没有触摸到它的根须,双目所见,双耳所闻,都不能让我信任。我要在巨大的黑暗中,靠我的双手最敏感的指尖触摸它,哪怕是在生命的尽头。

8、每个男人生命中都会遇到这样一个人吧!那么亲切、熟悉却永远无法得到。

9、“现代人的生活是匆促的,在靠不住的时代和脆弱的文明中他们只能在愚蠢中紧闭双眼得到休息。张楚说,鲜花并不寻找依靠,人生却少有这样斩钉截铁的坚持。所到,有人温柔敦厚,有人怎样尖酸容不得人,又有人怎么样地冷漠寡情。但是,我想如果我们对人生的真相知道得多一些,也许可以讲得更婉转一点吧!周作人曾经是文学的革命领袖之一,20年代倡导个人的人间本位之后退出了社会活动,超脱于一切党派、思潮、争论之上。闭户读书,以渊博的学识、轻灵的智慧、烛照人生社会。在中国的思想文化界,他简直就是一种人格一种高洁出尘的处世典范,无比爱惜自己的羽毛。他羁留日本人控制下的北平,原也只想维持往日舒适闲逸的生活,缄口搁笔,闭门苦住。但是日本人必要令他为其所用。威逼施压之下,周作人终于就范。由北大的图书馆长、文学院长到国会委员、教育督办,恂恂儒哲,竟至于穿上军装、戴上日本人的战斗帽。作为一个清高自持的个人主义者,周作人的一番际遇,不禁让人想起<红楼梦>里妙玉的一句判词,“欲洁何曾洁?”中国,总是悲剧多的。但是普通人没有过人的理性,没有超凡的美德。好和坏,被性格的平庸所限制,干不出惊人的事情,只配领受平淡无奇的生活。虽然也没有什么不好。昨晚的主题叫做<依靠>,深夜里的每一个电话都以,坚持做某一种人也很不容易,看清楚它之后,也只有怜悯和凄凉,就是古人所说的“如得其情,哀矜而勿喜。”

ps:想起了“沈从文”,最初是<边城>这部小说,让我喜欢上了这位文人。<边城>多么好看的一本书。现在回想起,还留恋在一艘老木船,一条忠实的老狗,一个孤独的老人,一位美丽淳朴的女孩翠翠,在船头日复一日的等待,还回味着书中让人充满遐想的结尾,等到了还是没等到?原本以为沈从文会有很多很多的著作问世,就像鲁迅,就像巴金,就像余秋雨。可是晚期他很少创作,而是专攻文物,专门从事历史研究。一位文人,成了历史研究者,也许这里面也有他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吧。这只是我个人这么认为,粗浅了些

10、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忘却生死之间的疑虑与恐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337615.html

    上一篇:自作多情,诗句

    下一篇:劳劳亭,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