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抒情小诗集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借景抒情类诗歌的鉴赏》
借物抒情小诗集 第一篇

借景抒情类诗歌的鉴赏

2010-02-28 09:00:38|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

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高考试题:

1、(20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2、(20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

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

变化?(4分)

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

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3、(2008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借物抒情小诗集}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问: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

悦和悠闲之情。 ①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

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4、(2007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

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借物抒情小诗集}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

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5、(20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

之情。 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答题指导{借物抒情小诗集}

赏析步骤:

1、结合诗题、作者、主体、注解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乐、哀)。

2、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色的特点。(抓意象)

3、展开联想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明意境)

4、把自己融入意境中,想象作者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情。(品感情)

答题步骤:

1、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2、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 情

3、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回答: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

4、对关键字的品位回答: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5、对表达方式的赏析回答:运用什么手法+描写什么+抒发什么情

6、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手法+表达作用

语言

景色——意境——感情

常见手法:

一、赏景:角度、顺序、手法、色调

二、析情:

①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②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③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附: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附: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三个方面: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

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附:诗歌内容鉴赏口诀{借物抒情小诗集}

⑴题目识对象 ⑵字面读感觉

⑶注释破难点 ⑷作者解背景

⑸景物握情感 ⑹意境察心胸

⑺首联找特点 ⑻尾句参主旨

⑼题干得启示 ⑽原作找根据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如下面这首唐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有人评论这首孟诗“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谒(求荐之意)之痕”。那么,诗人孟浩然是如何把求荐之意表达出来的?

这首干谒诗(诗用于有所要求而拜见对方)是作者西游长安时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

诗作前两联写景,着力描绘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撼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形象鲜明飞动,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后两联由眼前景物的触发转向抒情。诗人面对浩淼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船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这首干谒诗不落俗套,它把求仕之意,巧妙地与眼前的洞庭湖写景结合起来,写得委婉含蓄,不卑不亢,极有艺术力和感人力量。是把眼中景与胸中情结合得极好的范例。

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如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虽然也抒写羁旅相思之情,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抒写离愁别恨的小令,词作上片写景,虽抒写悠悠相思之情,但所写的秋景阔远绮丽,毫无衰飒情味。下片抒情,抒发了自己的羁旅愁绪、黯然凄怆的思乡情怀。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丽

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绮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描写的景色却阔远而绮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个来说,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情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第三,要注意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写景的方法很多,概而言之,要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等等。如下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题后要求答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此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望,且层次清晰,试作简要分析。

(2)明人莫如忠评价首联下句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能继杜陵?”认为这句诗无人能继,你怎么看?

(3)后人以其深刻的思想意义把此诗誉为“绝唱”,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思想将来的登岳。首联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接着自我作答。颔联两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

《借景抒情诗》
借物抒情小诗集 第二篇

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一.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借物抒情小诗集}{借物抒情小诗集}

1、看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

2、看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借物抒情小诗集}

3、看景情之间的关系。(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诗中的“景”是为情服务的,写景实际就是为了抒情,所以我们要领会诗人在景中蕴藏的丰富情感。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三,分析写作技巧,领会修辞手法

1、观察角度:远、近、高、低、俯、仰;

2、描写方法:绘形、绘声、绘色;视觉、听觉、触觉。

3、描写技巧:A动静结合B虚实相生C对比反衬D以乐景写哀情

4、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想象等。

5、炼字:释字——代入语境(分析手法)——概括作用——析感情

炼字题如何设问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1)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找字)在诗中分别是“呜咽”“阴冷”之意。(释字义)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描景象)“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点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点作用)体现出了他的恬静心境。(析情感)

四、对诗歌意境以及情感的考察: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变式提问]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心绪)?

[术语储备]

思想感情:迷茫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思乡怀旧欢乐仰慕愤激坚守

节操忧国忧民

意境用语: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高远辽阔、雄伟壮阔、高旷壮阔、雄浑苍茫、

深远 //幽清明净、和谐静谧、恬静自然、虚幻飘渺、安谧闲

静、幽静深寂、恬静优美、朦胧、空寂、寂静 //凄清暗淡、

萧条惨淡、孤独凄凉、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肃杀荒寒、荒凉、

冷寂、肃穆、沉郁忧愁 //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

清新明快、恬淡闲适,清新明丽、清远含蓄//繁华、热闹、高

亢、雄奇瑰丽、富丽堂皇、慷慨激昂、华美壮丽

五、方法指点:

1、概括画面(意象、意境)+分述意象+分析感情。

2、解答此类题型可分三步: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

直接引用;二是要描绘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

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

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

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即情与景的关系)

六、高考示例: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总)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分)

七、表达技巧分类:

1、描写手法(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仰;描写内容:视听嗅触感;描写方法:正侧面、虚实、动静、点面、白描、工笔(细节)、色彩

2、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寓情于事、用典抒情)

3、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衬托、渲染、烘托、象征、悬念、对比、用典、照应、抑扬、动静、虚实、从对方落笔(对写)、托物言志、赋比兴等等。

4、修辞:比喻、对比、拟任、对偶、借代、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

铺排、通感

《小诗集》
借物抒情小诗集 第三篇
{借物抒情小诗集}{借物抒情小诗集}

目录

诗的起源………1 诗经……………2 诗经的编纂者…4

汉乐府………..12 古体诗{借物抒情小诗集}

李白……………13 李白诗歌小结…13 词人

辛弃疾…………25 辛弃疾词小结…25

诗的起源 诗是文学基本体裁之一。《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和歌的不同之处是:诗以诵为主,歌以唱为主,所谓诗要诵其言,歌要咏其声。诗多为有感而作。诗是一种最普

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

丰收等等。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所以我们说,

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

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诗经

《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编集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三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诗经》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

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 8 岁 。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③献诗说。 在周代的时候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刺,是有史籍考正的。当时因为天子为了“听政”和“考其

俗尚之美恶”,而命诸侯百官献诗。

《国语〃周语》:“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师箴,瞍赋,曚诵。”这主要是为了反映民情,考察政治得失,最终用来维持自己的统治,这也正是《汉书〃文艺志》里说:“王

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还有朱熹在《诗集传》也说过:“诗”是“诸侯采之贡于天子”。而且在《汉书〃食货志》、《礼记〃王制》、《晋语六》也有类

似的记载。

体例分类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 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

《借物抒情的诗》
借物抒情小诗集 第四篇

篇一:红叶流水
 

作者:萧沐雨
 

一片枫叶
何时能飘过万水千乡
抵达有情人的手中
载满幽怨的文字
墨汁还未褪尽
已在波澜中沉浮了
一生一世
 

那深沉的叹息
相思聚成弦
弹奏风也哀伤的句子
于是秋水也憔悴了
 

千年前的
那一片枫叶
如红色的幽灵
穿过世纪的空隙
飘进有心人的眼中
 

这一刻
湮没了的传奇
在指尖的晃动下
成了笔下常新的旋律
爱情永不死去
 


篇二:钉子
 

作者:林国鹏
 

一根钉子,改变不了好强心
除了验证地球的吸引力
还要揭露人的双面性
摔在地上,虚假的享受样
 

我只是一个目击者
无权过问它的生死
 

还要遵循人类的规则
拔起这根世人的眼中钉
让它不再是一个祸害
 


篇三:鸢尾花
 

作者:紫色的郁金香
 

随朦胧的月,栖息窗前
透过琉璃的光,撩起半月纱 
照亮满园秀色美丽 
 
夜色里梨花雨,翩翩飞舞 
沉醉缱绻的翠烟细风 
意乱情迷,叠加在一片皎洁中 
 
雨蝶轻轻地舒展 
慢慢沉浮,倒影里的叹息 
溅起一地的鸢尾花 
含在月光里煽动 
 
涟漪夜晚的悄悄话,钟情绿荫下 
随一片叶席卷,粘着花香如醉的岁月 
泥土中慢慢发芽 
 


篇四:偶然草
 

作者:鸿文
(一)

岁月掠过脆弱书卷,把我载回
没有诗意,没有欢宴的庸常世界
周围充满浓重脚垢气味
我陷入了另一个自己的思考
悬着的回想,引首压脚
狼毫笔沾着海枯石烂的雪
用很小文字火柴,点亮生命头顶
寂静吼叫,我在赶写箴言隽语录
 

(二)

寒濑泻过,手心被冷意浸冰
笔成了毛锥,墨盒变成干绵
但仓颉灵感不灭,漂亮的中文不老
在生活冰面修炼,错把晨光当成月光
召回墨氛袅袅,浓化诗的香火气运
 

(三)

一个人的名字是禁忌喊叫的
幸好无人能记住我的名字
浅色小花缀满肩头
这样手中春天是否会褪色
挑灯夜战,满嘴燎泡
背灼足蒸没有任何水系润泽爆裂唇舌
风吹着无奈
不甘于死去绝望的静谧
与思想吵架,跟自己搏斗
我将在一个怎样世界签到册空白处
签上自己名字
 

(四)

掉落一朵光阴之菊,泡在墨水中
怀念容光焕发的日子
立志扶摇成鹏的白鸟飞越换日线
把心叫成碧野
雨淋湿一簇身影隐藏着天涯
焚稿的烟熏透墙壁厚沉的冷色
不碎的暗红纸灰保持形状,长于未燃尽的许诺
 


篇五:两只大筐
 

作者:蓬蒿老翁

黄色的灰尘 
将岁月深深地刻在秋天的记忆里 
像两个疲倦的老农 
坐在门前的石阶上并肩靠着 
默默的打量着晾晒的稻子 
和几只跳来跳去的麻雀 
远处的夕阳没了精神 
软软的光线照射下 
一群小蚂蚁浩浩荡荡地开拔过来 
 
两只大筐和岁月一样老去 
如同年迈的父亲和母亲 
装载过很多东西红柑橘黄稻谷
故乡的花鼓父亲的老烟枪
还有童年的我和我的童年
那时的两只大筐
崭新的竹条结实的麻绳
一头装着童年的我一头装着秋天的收获
和父亲那不着边际的小调
一起在去往集镇的山路上飞扬
 

日子一页页翻过,岁月一年年交替
陈旧的两只大筐现在空空荡荡
缠绕的麻绳疲惫而浑身无力
曾经期盼收获的秋天早点到来
如今面对满地的金黄稻谷
和那挂满果树的红柑橘
困倦的两只大筐
在装载了一个又一个丰收的秋天后
终于平静下来
和故乡守着老屋的父亲母亲一样
不再欣喜
 


篇六:花心菜
 

作者:紫藤晴儿
 

走在春天里的女人手里没有镰刀。麦田是绿色的。泥土是黄色的。
还有一只蚯蚓是褐色的。借物抒情的诗
画面如此真实。风可以吹起画纸。一只飞行的
蝴蝶是春天的象征。而有谁会不热爱鲜活的生灵。很多时候
有人学会了反串。有人学会了敷衍。有人学会了沉默。借物抒情的诗。而我,
学会了伸展。从脚底流出来的热泪流进
了海底,流进沙漠。手指渗出的汗珠去抚摸蓝天,去慰藉
贫苦。是不是你会说我在歌颂自己,或许吧。如果我是虚伪的演说
那就来一场狂风吧!手心里的稿子哗哗作响。当你点上一只柴火
我想这个世界我可能望不到尽头了。而那棵雪地里的花心菜,是我始终没有
舍得收割的心病。或许会有成群的老鹰带一群小鸡越狱。而我退回春天

《借物喻人的诗句》
借物抒情小诗集 第五篇

1、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

3、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借物喻人的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4、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薛网<兰花>

5、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咏松>

6、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借物喻人的诗句。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7、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8、千形万象还成空,影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来鹄<云>

9、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10、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11、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部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2、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

13、千形万象还成空,影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5、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唐·李商隐<咏蝉>

1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17、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18、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19、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362939.html

    上一篇:爱情名句辞典

    下一篇:字写的好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