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人何以堪《纵横十六国》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十六国之历史,线索复杂而资料松散,真正能集中起来,又能适合现代人阅读的作品,少之又少。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读后感人何以堪《纵横十六国》,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读后感人何以堪《纵横十六国》

  纷乱复杂的五胡十六国对读者来说不啻噩梦。高三时我偶然从一本闲书上看到“一汉二赵三秦四燕五凉”之说,还如获至宝地推荐给文科班的好友,不过我自己却是从来没真正弄清楚就是了。因此当看到《纵横十六国》这样一本把各国源流时间先后梳理清晰,且语言文字“激情四射”的书大感欣慰。虽然文风上不若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言语幽默风趣,也没有高天流云的《如果这是宋史》观点鲜明新奇,但这毕竟不同于前二者描述一代乱世。

  除了该书,还有许多相关书籍也值得一读:陈寅恪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分专题详细介绍了五胡乱华的起因:东汉和曹魏的徙戎政策;十六国统治者们始终面对而没能完美解决的胡族汉化与胡汉分治问题;五胡种族源流等等,使我了解简单的历史事件背后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竺可桢校长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将中国上的气候划分为四暖四冷分期,其中秦汉是第二个温暖期而三国南北朝是第二寒冷期。平均气温下降1度造成农作物生长地域南移200公里,于是造成农业人口移向长江流域,游牧民族向汉族聚居区扩展。从中,我体会到事物存在着密切影响和相互联系,看似简单的条件变化造就了无可逆转的大势。黄仁宇先生则以数字化的论据指出人口和生产力压力,说明当时中国分裂之必然。可见大历史并非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宿命,亦非“一个马掌钉子丢了一个国家”的偶然随机,好比树木的枝叶虽然可能被随机修剪或攀折,但向上向阳的必然性大势却始终不移,而这是可以通过数字论据严密推理出来的。

  然而尽管也看过了上述有些理论化的专著,但再次翻开《纵横十六国》,还是觉得这种普及介绍类书籍与我有限的理解力更相符合。读到满篇的人民离散、族群迁移,五族政权如走马灯般你方唱罢我登场,我也偶尔会掩卷叹息,不禁有点理解桓大司马那句“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虽然这只是南朝士人戴着华夷分别的有色眼镜发出的叹息,但那种人何以堪的痛心和遗憾,却是古今皆然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391658.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