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的数学日记

| 日记 |

【www.guakaob.com--日记】

二年级数学日记:地图上的距离
距离的数学日记(一)

二年级数学日记:地图上的距离

今天我看地图时发现北京离邯郸还不到一尺远,于是我问妈妈说:“妈妈,北京离邯郸到底有多远?”妈妈一看地图说:“看看比例尺就知道了,这个地图上的比例是1:6000000。”我马上拿来尺子量图上北京到邯郸的距离是7cm,你们说北京离邯郸到底有多远? 解答:1:6000000就是图上的一厘米等于6000000cm等于60千米。 60*7=420(km)

答;北京离邯郸有420km。

妈妈又问我:“如果坐火车到北京要多长时间呢?假定火车的速度是100km/小时。” 我想了想说:“这个很简单,路程/速度=时间,420/100=4.2(小时),哈哈!以后如果我再去北京心里就有数了!”

什么是数学日记
距离的数学日记(二)

什么是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自己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数学日记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它相对客观地再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情况。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自己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还能激发他们用“数学日记”去观察生活。

数学日记应该写什么

数学日记要记的是自己对数学的发现、思考、感受以及采用的数学方法等,数学日记记录的东西不局限在某个方面,它的材料和内容是无拘无束的,可以是课上的、课下的、生活中的、听来的、看到的、实践的……【距离的数学日记】

1.写数学认知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理解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清楚,都可以写。通过写,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加深对数学知识尤其是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督促学生有目的地对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实现新知的内化。

例如一位同学在学完认识“米、厘米”后写的一则数学日记:“今天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回家后,我用米尺一量,才知道我的身高只有121厘米,我爸爸的身高179厘米,爸爸比我高58厘米,我的脚长19厘米,爸爸的脚长26厘米,我比爸爸的脚短7厘米。”

以前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学生对厘米的长度很模糊,通过实践记数学日记,学生不仅对厘米长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对“比……多……,比……少……”的数学题得到了实践。

2.写数学活动

学生在写数学日记时,可以记录课堂上是怎样思考的,是怎样动手操作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小组讨论交流时,是怎样说的,怎样想的,同学怎样说的,老师怎样说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自己是怎样做的,同学是怎样做的,老师是怎样指导的。这样,写数学活动的过程,就是自己向同学学习的过程,也是自己对知识总结的一个过程。

3.写数学思考

写数学思考,是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主要内容,可以写反思: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还可以写回答问题的方式,对老师的建议,等等。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又多了一条交流的绿色通道,从而架起了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讲课方法的建议。

例如:有的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到:“老师,你知道吗,最近一段时间我上课老是走神,精力不集中……”有的同学写到:“王老师,你讲得太慢了,有时也太啰唆了。”还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到:“我们好想在课堂上多做一些数学游戏,能在玩中学,学中玩,效果会更好些。”

由此可以看出,数学日记就如同一面镜子,时刻提醒教师不断了解学生,改进教法。

4.写数学应用

经常指导学生写应用型的数学日记,会极大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距离的数学日记】

再看这位同学写的:“今天下午放学后,妈妈带我到超市买东西,我们买了4袋巧克力,每袋l元8角5分;买了4个面包,每个面包1元1角5分;还买了一袋面粉,23元6角,我是这样计算的,1袋巧克力和1个面包加在一起正好是3元,再乘以数量4,共12元,再加一袋面粉共35元6角,与发票上的一致。”

从这则日记我们发现,学生在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简便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写数学日记,不仅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与体验生活。

总之,写数学日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数学日记不仅记录着孩子们瞬间的心灵闪动,更在他们内心深处留下了数学的烙印,能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生活,更细致地观察生活,有效地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实现了学科间的整合,缩短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让孩子拿起笔来写数学日记吧,“数学日记”可以给他们一双数学的眼睛,体验数学生活,享受数学思维带来的丰厚回报。

二年级数学日记
距离的数学日记(三)

获奖数学日记(二年级)

豆 浆 + 油 条

二年四班 林佳怡

今天是周末,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我和奶奶去买早点。走到店门口,“叔叔,请问一根油条多少钱?一袋豆浆多少钱?”叔叔亲切地说:“一根油条5角钱,一袋豆浆也是5角钱。”这时奶奶给我出了一道数学题:买5根油条和5袋豆浆共要多少元?我想了一下回答到:“要5元。”奶奶问我是怎么算出来的,我说:“每袋豆浆5角,5袋豆浆“五五二十五”就是2元5角,5根油条也是2元5角,相加就是5元。”奶奶说:“还有另外一种方法,你猜猜看?”我拍了拍脑袋,可还是想不出来,奶奶就提示我一下:“把一袋豆浆和一根油条看成一份,那是1元,那五份不就是5元了吗?”我眼睛一亮,这种方法真简便!

(点评:从平常小事找数学,可见你是个细心的孩子。我还知道你勤于思考,用了两种不同的思路来解答问题,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 等 奖 指导老师:曾秀香

生 活 中 的 数 学 问 题

二年(1)班 作者:黄欣

今天,妈妈买回了一大堆我爱吃的草莓,我馋得直流口水,妈妈在一旁笑着说:“你如果要吃草莓,就要先回答我的问题。”“什么问题?”我问道。妈妈不慌不忙的说:“小明比小红多8支铅笔,他要给小红几支笔,两人才一样多?”

我想了想,这不就是把多出来的8支铅笔平均分成两份吗?拿其中的一份给小红,两人就一样多了。可以用老师教过的除法8÷2=4(支)来解决。

我把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笑了,她夸我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而且给了我一个大草莓。我高兴地吃起了草莓,我觉得这次的草莓最甜,因为这是我用智慧换来的。

【距离的数学日记】

点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作者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了不起!

( 三 等 奖 指导老师:陈 静)

角在美术中的妙用

二年四班 王玲 今天,我可开心啦!因为老师教我们从简笔画的作品中找角。

我回家以后,就和妈妈一起玩这个游戏,妈妈先做了一个跳舞的姿势,她是这样子做的:我发现这里面有许多个角,我数了一下,有8个角,∠1、∠2和∠8都是锐角,∠3、∠4、∠5、∠6和∠7是钝角。我也做了一个做操的动作,我是这样做的:

妈妈说:“里面有7个角,是锐角的有∠1、∠4和5,是钝角有4个,分别是∠

2、∠3、∠6还有∠7,这些全部都是钝角。就这样,我们玩得不亦 乐乎。 原来,角和美术也有联系呀!数学真有趣!

(点评:能在游戏中感受数学与美术的联系,构思新颖,想象力丰富,小作者真是了不起!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写数学日记就是玩游戏的过程,只要你用心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数学日记。)二 等 奖 指导老师:曾秀香

克和千克

二年二班 王一欢

晚饭过后,我和爸爸到外面散步。不知为何,爸爸问我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我说:“我学到了‘克和千克’”。爸爸说:“那我考考你。”我得意洋洋地说:“好!”爸爸问我:“1千克等于多少克?”我说:“1千克=1000克。”爸爸翘翘大拇指说:“你真棒!”爸爸又问:“1千克里有几个100克?”我说:“因为1000里有10个100,所以1千克就有10个100克。”爸爸说:“真聪明。” 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水果超市,我叫爸爸给我买水果,爸爸说:“我再考你,答对了,我才给你买。”我听了开心地说:“考吧!我可是考不倒的。”爸爸说:“你能估一估,一个苹果大约有几克?”这个问题可难住了我,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只好请教爸爸,爸爸说:“一个苹果大约重100克。明白了吗?”接着又问我:“那大约几个苹果重1千克?”我赶紧动脑筋:一个苹果大约100克,1千克=1000克,1000里面有10个100,所以大约10个苹果重1千克。我大声说:“10个!”爸爸亲了我一下,说:“OK!”就给我买了1千克苹果,我开心地吃着苹果,一下子甜到了心里„„

看来,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

【距离的数学日记】

[点评: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距离的数学日记】

二等奖 指导老师:孙群

钓 了 几 条 鱼

二年(3)班 作者:卢先泉

今天,我做作业时,碰到一道有趣的题目:“小李去钓鱼,他钓到鱼的条数是:6条无头,9条无尾,8条一半,他钓了多少条鱼?”我想了很久都想不出来,就动笔在本子上画了画。终于发现:去掉“6”的头,就剩下“0”;而去掉“9”的尾和“8”的一半,剩下的也还是“0”。发现了这个“秘密”,我高兴极了,在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写下答案:0条。

数学中的乐趣可真多,我非常喜欢学数学。

点评:小作者遇到的题目很有趣。确实,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只要你也和小作者一样爱动脑筋就会发现数学真有趣!

( 三 等 奖 指导老师:陈 静) 买 衣 服

二年二班 程致远

夏天到了,我和爸爸去买夏天穿的衣服。因为夏天要经常换衣服,所以爸爸一下子给我买了3套。回到家里,这时,爸爸问我:“这3套衣服可以有几种穿法?”我想了想,说:“可以有9种穿法,因为一件衣服可以配3条裤子,那么就有3种穿法。三件衣服就是用3×3=9(种),一共有9种穿法。”爸爸摸了摸我的头说:“你算得真好,以后你就有9种穿法了。”

(点评: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能感悟数学就在身边。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三等奖 指导老师:孙 群

趣 味 养 蚕

二年四班 郑子涵

春天来了,我最喜欢的一件事——养蚕。有一天,我在学校附近看见有1位老爷爷正在卖大小不同的蚕,放学后,我就买了6只蚕宝宝,每只3角,共花了3×6=18角=1元8角。第二天,我发现:6只蚕宝宝大约要吃12片桑叶,蚕宝宝渐渐长大了,胃口也越来越大,1只蚕1天要吃4片桑叶,所以每天共放进4×6=24片桑叶。

【距离的数学日记】

大约15天后,蚕宝宝吐出了丝,形成了茧,好像一粒粒花生。10天后,蚕宝宝从“花生”里出来时,变成了白色飞蛾,飞蛾有1对触角、2对翅膀、6条腿。过了2天、1对飞蛾产下了100多粒卵,3对飞蛾就有了3×100=300粒卵,我太高兴了!

等来年春暖花开,我就拥有了300多只蚕宝宝,我一定会送给老师和同学,让大家与我共享养蚕的快乐!

(点评: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数学观察日记,小作者能主动地用“数学的眼睛”来养蚕,在养蚕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零距离,富有生活情趣!)

三等奖 指导老师:曾秀香 上 海 的 金 茂 大 厦

二年五班 陈逸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上海的金茂大厦玩。

到了金茂大厦门口,我抬头一望,金茂大厦真高呀!爸爸告诉我它有88层,每层高4米,我算了算:88×4=352(米)。

我推开门,跑进大厦的一楼大厅,哇!人真多呀!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那些人都在排队买票。爸爸也去买票了,票买回来后,我看了看,成人票每张50元,儿童票每张25元,妈妈说:“猜猜看,我们家一共花了多少元?”我马上说出了算式:50×2+25=125(元)。“爸爸一共用了125元。”妈妈说:“你真棒!能用乘加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到了坐电梯的地方,还是很多人,我估记了一下大约有200人在等电梯,我们大约等了10分钟才坐上电梯。哇噻!这个电梯可以坐下50人。开始广播了,里面说:“这座电梯是亚洲速度最快的电梯,

是一架时光穿梭机,以每秒9米的速度往上。”过了40秒,就到了88层,我连忙跑到窗旁看风景,咦!怎么外面的建筑物都变成小矮人了呢?

(点评:看见你的数学日记,老师也仿佛来到了上海的金茂大厦,感受到金茂大厦的雄伟、壮观,谢谢你的介绍!玩中还不忘学习数学:计算如此复杂的数据、用乘加知识解决问题、会估计人数,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一 等 奖 指导老师:曾秀香 生活与数学

二年二班 郑雯昕

今天,我们家来个特殊的客人——收破烂的阿姨。随后,妈妈就把她带到了杂物间里,经过一阵讨价还价之后,阿姨和妈妈达成了协议,一斤废纸卖四角钱。只见阿姨麻利地将所有废纸绑得结结实实,再用秤把它们称了称,一共有16斤重。这时妈妈叫我算一下一共卖多少钱,我说:“妈妈,16乘4我没学过呀!”妈妈对我说:“用刚学的知识算算。”我灵机一动,想了想对妈妈说:“我算出来了,是六元四角钱。”妈妈问是怎么算的,我说:“16斤就是8千克,1斤4角钱,1千克就是8角钱,8乘8等于64,64角就是6元4角钱。”妈妈满意地点点头,阿姨也夸我真聪明。

我想,看来数学在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呀!

指导老师:孙 群

手 指 问 答

二年四班 陈卓龄

今年“五.一”假日的天气真不好,时而出太阳,时而下暴雨,大人都不想带小孩出门游玩。呆在家里真烦人,我只好跟妈妈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玩得正开心时,突然妈妈问我:“你有几个手指?”我说:“有10个对吗?”妈妈又问:“你有几个手指叉?”我高兴地说:“当然有10个喽!5+5=10(个)”

关于千米的数学日记
距离的数学日记(四)

篇一:体验行走一千米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从安阳实验小学走到瑞安书城,体验行走一千米。
   我们带上卷尺就出发了,我们边走边看边量,发现生活中数学真是无处不在。例如:红灯要停留60秒;我走一步约30厘米,而爸爸走一步则比我大一些,大约40厘米;我们所走的人行道宽约4米;路旁的大树有的高约6米,有的小树才只有3-4米左右;电子屏幕广告牌高约2米……我们一路上观察着测量着,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已经到瑞安书城了,我还舍不得回家,想顺便在书城逛逛。我一走进书城的大门就发现大门高有4米左右,宽约6米;在书城我拿起一本<数学家的故事>,我用卷尺量了一下这本书的厚度大概在2厘米,我掂了一下重量,   我和爸爸在书城看了一会儿书,最后我还要求爸爸陪我一起走回家。就这样,我们又踏上了愉快的寻找“数学”的路程。


篇二:我心目中的千米

   我和小伙伴们绕着400米的跑道跑了5圈,然后走到长1千米的地方休息,中午我坐客车回家,车开了大约有4千米。下午2:00我们坐上飞机,要去上海游玩,哈尔滨到上海大约有3000千米,需要2个小时30分钟,我们准时出发!我们飞上了万米高空,距离地面有10千米高,我很害怕,太刺激了!


篇三:关于千米的数学日记

   张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写一篇数学日记,题目是“我心中的一千米”。
   回到家,我反复想,用什么来测量呢?有了,用我们家的“悦悦”,悦悦是辆小汽车,可以很准确的行使一千米的距离。测量的时候,我和妈妈先下车,然后,让爸爸开一千米,我一看,一千米好长啊!我走着试了一下,要二十多分钟才能走到。关于千米的数学日记。可爸爸开车两分钟就行了。这说明我走路的速度比爸爸开车慢得多。


篇四:体验一千米

   几天前的数学课,邵老师带我们去体验一千米有多长。
   老师告诉我们操场的一周是200米,要走几圈是一千米呢?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5圈”老师有点担心又有点神秘地说:“你们走得下来吗?”我们自以为是的说:“能”。
   开始了,我才走了2圈就筋疲力尽了,但是我还是艰难地走完了5圈,别人也都像我一样。有同学还记录了我们走得时间,我们走完一千米用了15分钟。老师问我们:“感受如何呀?”一位同学说:“累、苦、腰酸背痛、全身乏力”老师笑着说:“还自以为是吗?”我们有气无力地回答:“不了。”
   这就是邵老师带着我们到操场体验一千米的故事。


篇五:关于千米的数学日记

   这学期,我们又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和一个质量单位。以前,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现在我们又学了千米,我对千米的认识有:一千米等于1000米,等于100000厘米。千米是长度单位,常常会用在公路上,比如说:沪宁高速公路全长约是274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42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500千米。
   当我们测量长度时,特别长的路程会用千米来表示,例如,一支铅笔我就不会用千米来形容,而是用厘米表示它的长度。
   我现在可以灵活地运用这些长度单位了,认真听课,让我清楚地认识到了千米的概念


篇六:行走1千米的感受

   这几天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中的<测量>,我知道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在学习中我们对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的长度都知道,而且也能用动作表示出来,惟独对1千米到底有多长不清楚。数学课上金老师就布置了一个实践作业,让我们走1千米,体验一下1千米到底有多长。
   晚上我就迫不及待地让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到马路上步行1千米。我们来到马路上的里程碑前,碑上写着7公里,我们要走到秦山8公里碑前。妈妈看了时间是晚上6时30分,妈妈说:“开始”,我们就迈着大步向前走,刚开始我们边走边数着步子,一家三口非常开心,但是走了一会儿就发觉很累,脚酸酸的、麻麻的,脸上、背上都是汗,衣服都湿透了。我和妹妹累得都走不动了,不想走了,妈妈就对我们说:“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底,半途而废,只有坚持到底胜利才是你的”。听了妈妈的话后,我和妹妹手拉手一起继续往前走。到达目的地后妈妈一看手表是晚上6时42分,我们步行1千米要用12分,1千米真是远啊!
   在这次步行1千米的体验活动中,我不仅知道了1千米有多远,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不怕苦、不怕累,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距离的数学日记(五)

篇一: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今天,我们一家去龙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3=4。关于比的数学日记。我们每人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阿姨的2个鸡腿,阿姨说:“这总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
篇二:有趣的比

我是一个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没有弄明白的问题是决不会罢休的。
星期天,爸爸、妈妈都出去了,我一个人在家完成了作业。闲着无聊就打开了电视机,刚一打开,画面上出现了几位警察叔叔正在勘察现场,犯罪嫌疑人作案后只留下了一串脚印,量出脚印的长是25厘米。我知道这是一个侦破片,我对这类电视比较感兴趣,就接着往下看,在案情分析上,一个干警叔叔说:“根据脚印的长,判断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在172---175厘米。”这另我匪思所夷,可爸爸不在家,怎么办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来到公安局准备请教那些专业人员,遗憾的是没有找到要找的人。关于比的数学日记。于是我有一个大胆的决定,进网吧查资料。
进了网吧,我迅速地查找资料,查了好久,终于在一个网页上找到了答案,身高与脚长的比是7: 1。由脚印长25厘米就可知道身高约175厘米。我们的数学课堂上,这段时间正好在学习比的知识,这就吸引了我继续往下看,结果发现了人体上还有许多有趣的比:
1。身高和双臂平伸的长度之比是1:1
2。脚长和拳头的周长之比是1:1
3。心脏的大小与拳头的大小之比是1:1
4。脖子的周长与手腕的周长之比是2:1
5。身高与胸围长度之比是2:1
6。鼻尖到耳根的距离与眉毛到下巴的距离之比是1:1
……
回到家,我莫名其妙地被臭骂了一顿,原来爸爸妈妈知道我进了网吧,气得要命。不过这顿骂挨得也值,因为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知道了人身体上许多有趣的比。


篇三:正比例的预习日记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他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y:x=k(一定)。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先找变量(找相关联的量);在看定量(两种量的商是否一定),最后做出判断。
   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画法与折线统计图相同)
   从图像中,可以直接看到两种量的变化情况,不用计算,由一个量的值可以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正方形面积与边长不成比例,与边长的平方成正比例。
   圆的面积与边长不成比例,但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本金一定,存款的年限和所得的利息成正比例。
   如果是两种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对应的两个数比值相同叫不叫正比例?


篇四: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题目:有粗细不同的两枝蜡烛,细蜡烛之长是粗蜡烛之长的2倍,细蜡烛点完需1小时,粗蜡烛点完需2小时。有次停电,将这样的两枝求用过的蜡烛同时点燃,来电时,发现两枝蜡烛所剩的长度一样,问停电多长时间?
   解题思路:如高粗蜡烛长为1,燃烧的速度分别为:(1)1÷2=1/2(2)2÷1=2要设停电时间为x小时那么式子就是:1—1/2x=2—2x分析已知细蜡烛占粗蜡烛的1/2,粗蜡烛就是细蜡烛的2倍,求停电多少小时,也就是第一根燃烧多少时。
   解:设停电时间为x小时。
   1—1/2x=2—2xx=2/3
   答:停电时间为2/3小时。


篇五: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今天下午,我在看到了这样一道题。
   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8分米,高的长度与底面半径的比3:2,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与圆锥方面的题相结合的应用题。求圆锥的体积是多少,要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和高,题中告诉了底面半径,可求出底面积,而高却不知道,可以根据一个条件求出,可将比转化成一个数占已知数的几分之几,也就是说通过比例,可以知道高占底面半径的3/2,然后算出高后,再根据公式算出圆锥的体积。 
   我发现比例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比如地图就是用了"比例"的概念。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比例”问题
 

篇六: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两者之间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随着其中一种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但是他们的比值却不会变。这就是——正比例。  
   我们学过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像: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效率、时间、工作总量等等,它们之间都有着一定的联系。 
   例如:时 间( 时 )  1        2       3       4                 
         路 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从上面可以看出,时间和路程是有关联的,时间是1,路程是90;时间是2,路程就是180;时间是3,路程就是270;时间是4,路程就是360……依次类推,可以看出路程:时间=90:1,并且比值一定,所以,它们是正比例。用简洁的话表达,也就是:路程/时间=速度,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可以成正比例。
   总结一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如果它们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也叫做“正比例关系”。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404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