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陆鸿渐不遇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古诗鉴赏专题
寻陆鸿渐不遇(一)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古诗鉴赏专题:人物形象鉴赏题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古诗鉴赏专题:人物形象鉴赏题

古诗鉴赏专题:

人物形象鉴赏题

一、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二、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概括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结合诗句分析)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形象所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一、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答案示例:(1)寒冷、寂静(或:冷峭)

(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什么形象) 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 例二、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例三、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寻陆鸿渐不遇】

【寻陆鸿渐不遇】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例四、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例五、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为我们刻画了什么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答案解析: 例二、陆游的《诉衷情》

译文: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觅封侯,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串,梦一醒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招裘。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鉴赏:此词抒发国仇未报、壮志未酬的深切悲愤。虽然这本是作者在许多优秀诗篇里反复抒写的主题,殆难有所翻新。但由于作者注意运用和发挥词体自身特点,所以在表现上与诗作颇有不同。此词上片基本上是五七言句式,虽然在时空的交错中,腾挪自如地比照了当年的情豪气雄和今日的落魄潦倒,却未能显出诗词之大别。下片则句式尽变,表现了长短句的某些优长。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形象: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例三、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译文: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寻陆鸿渐不遇】

形象: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什么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形象的特征)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象的意义)

山水诗歌鼻祖谢灵运十世孙。早年时与当时朝中名臣大书法家颜真卿唱和往还,后来又与灵彻,陆羽等同居吴兴杼山妙喜寺。他因为是诗僧,诗歌都是酬答唱和,送别寻友,游山玩水之作,作品风格清闲幽淡,语言清丽朴素,意境轻灵空闲,隽永有味。我们翻开浩如云海全唐诗集,不难会看到颇多出色的寻友诗篇;但是写的语言如此简朴自然,明白如话,清新幽雅,没有一点雕琢痕迹,也只有僧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这首了。我们现在一起带着悠闲的心情来欣赏。

我们先来看首联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陆鸿渐,就是茶圣陆羽,是唐朝著名诗僧,著有《茶经》,名留千古。我在有些赏析文章已经说到,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很多著名的诗僧,唐朝的齐已,寒山,贾岛,皎然,陆羽等就是其中杰出的诗僧。首联的意思:陆羽移家迁居到有城墙的地方居住,但是桑麻扑满了他家居的乡间小路。“郭”指城墙。李白有句“青山横北郭”。环境清净,四周幽雅,奇花野香,好一派恬静的田园风光。写到这里使我自然而然想起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见《过故人庄》)的的千古名句。古人看破红尘繁事纷纭,人心不古,他们都选择了隐居山水,聆听鸟语,清泉,松风,山籁,观赏白云,绿树,皓月,落日,晚霞。

我们再来欣赏颔联。“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陆羽在悠闲的栽种的菊花,虽然秋天来了,但是还没有开花。“著花”指“开花”的意思。作者诗人也是一路走来,一路欣赏四周的景色。这是写诗的基本的手法。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士隐居》:“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也是一样的写作手法,一路走来一路看,然后写下来。这样语言真实朴素,风景栩栩如生,读来才有亲切感。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颈联更是紧扣话题。作者到了陆羽先生家,看见柴门紧闭,就去敲,可是也没有听到狗叫,然后去问邻居西家。接下来我们一起听邻居西家是怎样说的?我们来看尾联:“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西家的人告诉作者说陆羽先生去山中,每天都是落日时才回来。陆羽去山中肯定是采药或者摘茶去了,但是作者没有说,我也不敢妄自菲薄加以猜测。

这首诗写访寻友人陆鸿渐不遇。诗中通过了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如偏僻的住处,篱边未开的菊花,无犬吠的门户,西邻对陆羽行踪的叙述等描写,刻画了一位生活闲适清静的隐士形象。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明白如话,流畅潇洒,别有情趣。

诗的前四句,写陆羽隐居之地的环境及景色:“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但沿着乡间小路,一直走过桑麻丛中才能见到。“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新居旁的篱笆边上,都栽种上了菊花,到了深秋时节,尚未见它开放。

诗的后四句,写访寻友人不遇的情况:“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敲响柴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想要离去时,就顺便向西面邻居家打听一下情况。“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邻人告诉说:陆羽先生到山里去了,每天回来时,往往都是太阳快要落山了。

山水诗人谢灵运十世孙,出家为僧,法号皎然。他是唐代文名最高的僧人,与大书法家颜真卿,诗人韦应物、刘禹锡,茶圣陆羽等均有交往。他的诗多是酬答唱和,送别寻友,游山玩水之作,作品风格清闲恬淡,语言清丽朴素,意境轻灵空闲,隽永有味。善于诗论,有专著《诗式》传世。注释: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吴兴),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移家:迁家定居。带:近。郭:外城。

桑麻:这里指农作物。 近:近时。 着花:开花。

扣门:叩门,敲门。西家:指西面的邻家。 报道:回答说是。

例四、李清照的《点绛唇》

【答案】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什么形象)

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形象的特征)

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轻视的一面。 (形象的意义)

例五、《小儿垂钓》

【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可爱的学钓鱼的山野孩子的形象。 (什么形象) (总说)诗的一、二两句重在写形,写一个头发蓬乱的山野孩子随意坐在那儿学钓鱼;三四两句重在写神,写孩子怕吓跑了鱼而不敢与问路的行人答话,显得真实可信。(形象的特征) (具体说明)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油然纸上。(形象的意义)(表达效果)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4稿
寻陆鸿渐不遇(二)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寻隐者不遇》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版块的一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但意蕴深远,以寓问于答的形式,描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不遇的情景,从清新的画面和平淡自然的言语里,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感情变化。

3.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是诗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通过朗读、感悟、想象,结合书下注释等方式理解诗

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想象力,体会诗人情感变化,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寓问于答的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MP3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思路】

一、 导入(3')

1.同学们,经过了2年的语文学习,你一定认识了不少诗人吧,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位诗人么?

2.今天,老师想介绍一位新的诗人给大家认识,在星河灿烂、流光溢彩的唐诗天空中,他既没有李白的豪情壮志,也没有杜甫的忧国忧民,更没有王维的恬淡闲适,他就像一颗绚丽的流星,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出课件2)他是谁呢?他---就是贾岛。(板书:贾岛(唐))

3.同学们,你们了解贾岛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关于贾岛的一些资

料,请看大屏幕。(课件2,师介绍)

4.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板书:寻隐者不遇)

二、识字(10')

1.同学们,诗题中的这个字(遇)你认识吗?谁来读一读。

2.“遇”字去掉偏旁就变成了这个字(出课件3,禺),你知道它的

读音么?(课件3,出读音)生读几遍。

3.请同学们认真看屏幕上的笔顺动画,记住“禺”字的笔顺!

4.师板书范写“禺”,生认真看,“禺”上窄下宽,第七笔为竖,与

第八笔的提不要连成一笔,要求学生看清每一笔在虚宫格中的位置,再动笔写在练习本上。“禺”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常见,可以组词:(yú)∽谷(古代传说中日落的地方),∽强(古代传说中的神)。十∽(古代区域:十华里的地方),∽∽(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鱼)。(yù)∽猴(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猴)。(ǒu)古同偶,偶像。

5.师板书范写“遇”,“遇” 我们都知道“禺”字加“辶”组成“遇”,

“遇”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注意先里后外,组词。你还知道禺可以加哪些偏旁组成新字?(生拓展,出课件4,师补充。)

三、解题(3')

1.请同学们齐读诗题。通过诗题,你读懂了什么?

2.诗题中的“寻”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给它组个词么?(寻找、寻访)

寻就是找,找起来不容易就用寻。诗人要寻找什么呢?(隐者)在你的印象中,隐者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隐居的人)你是怎么知道的?(书下注释)真是会学习的孩子!最后,寻隐者的结果怎样?(生:不遇)不遇的意思就是---没有遇到。连起来说一说诗题的意思。

3.关于诗题,你还有哪些疑问么?

4.通过诗题,我们知道诗人去寻访隐者却没有遇到。那么诗人为什么

没有遇到隐者呢?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古诗。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四、初读古诗(4')

1.范读(出课件5,超链接:flash动画)。

2.生自由读2遍(超链接:MP3背景音乐,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指名读。

4.齐读。

五、理解诗意(10')

1.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诗,同学们请看第一句(出课件6),小

组读。想一想,“松下问童子”是谁在问,在哪问儿,童子是谁?(童子指儿童,在这里指隐者的徒弟)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诗。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古时候交通不便,没有自行车、没有摩托车、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没有轮船、没有飞机,诗人千里迢迢前来拜访,如果此刻你是贾岛,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急切、满怀希望) 你能满怀希望地读读这句诗么?

2.诗人满怀希望而来,遇到隐者了么?我们来看第二句,齐读“言师采药去”。这句话是谁说的?言的意思是?(说)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师傅采药去了。得知隐者去山中采药了,此时诗人会怎样想?(感到失望、失落、伤心。)带着这种失望、失落、伤心的心情,再读读第二句。

3.童子看到贾岛这样失望,于是又说了什么呢?看第三句,齐读“只在此山中”。此”的意思是:这。只是多音字,在本诗中读zhǐ,你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么?zhī,如:一只鸡,两只手。就在这座山中,应该能找到。贾岛听了童子的话,现在情绪如何?(高兴,由失望到希望。)带着这种心情读读第三句。

4.可是到底能不能找到隐者呢?我们一起来看第四句,齐读“云深不知处。”要在山中找到隐者容易吗?从哪儿看出来的?(云深)怎样理解“云深”呢?看图片、视频(出课件7)是啊,在远离尘嚣的高山,隐者与青松白云为伴,以采药悟道为生,不辟终南捷径,不图利禄功名,岂是凡夫俗子想见就得以见到的?此刻,如果你是贾岛,你的心情如何?(一丝遗憾)带着你的理解,再把这句诗读给大家听。【寻陆鸿渐不遇】

5.高山劲松,青翠繁茂,隐者像云一样喜欢自由,只能仰慕着、崇拜着,却见不着、找不到。下面我们一起将这首诗再读一遍,请同学们读的时候注意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齐读古诗。

【写法指导】

1.通过刚才的朗读和理解,老师发现这首诗有一个特点,诗中描写的是贾岛和童子两个人的对话,应该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可是,诗句中却只有答没有问,大家看一下这四句诗,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将诗人的问题补充完整吗?(出课件11)

2.诗人用答语将问题都包含其中,像这样的写法叫“寓问于答”。

六、背诵(2')

通过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这首诗一定有了更深的印象和了解。你能不能试着把它背一背呢?(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机动[七、表演(5')

边背边在脑中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你能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首诗描绘的情景表演出来吗?(师生合作演)]

八、拓展(2')

(宋)魏野《寻隐者不遇》,(唐)邱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唐)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等等。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既然“不遇”是一件遗憾的事,可是为什么古人还要把这些不遇记下来呢?看来,这不遇中有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天下的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时不遇却会获得一种意外的收获,比如我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庆六一花样体育运动会,虽然有的同学没有取得名次,但是他收获了参与的

(定稿)唐宋访隐不遇诗中的隐士形象探究
寻陆鸿渐不遇(三)

唐宋访隐不遇诗中的隐士形象探究

摘要

隐逸是一种相对在朝为官而产生的行为,隐士是我国古代隐逸风尚的文化产物。唐宋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隐逸风尚最为兴盛的时期,唐代诗人甚至在隐逸诗风中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就是访隐不遇诗。在《全唐诗》中,访隐不遇诗有接近百首,是一类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文学话题。访人不遇留言题诗,是唐代文人的一种习惯,而被寻访的人大部分是隐居的道士、僧人或者朋友,访而不遇,这就使得诗中的隐士别具神秘气息,笔者认为隐士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与庄园经济发展及佛道思想盛行密切相关,从访隐的内因看,隐士身上包括渊博的学识、高洁的品格、闲适的生活等特征。以访隐不遇诗中的“云”意象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它象征归隐之心、高洁的隐士情趣、孤高淡然的品性,是自然的云、是作为仙境的代称、亦是寄托思乡之情的媒介。

关键词:访隐不遇;背景;隐士形象;“云” 意象

Abstract

Seclusion is a relatively moving in the Crown arising from the behavior of hermit is the product of China's ancient culture Hermit fashion. Tang and Song was the heyday of Chinese feudal society, but also the most prosperous period Hermit fashion, Tang Dynasty poet even opened up a new field in the Hermit Poetry, this is not the case of visit hidden poetry. In the "Full Tang", the visit to the hidden poetry pick Jin Baishou not met, is a kind of very representative and typical literary topic. Interview people do not encounter the message poem, is a habit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was searching for the person most reclusive priests, monks or friends, to visit without the case, which makes the poem hermit unique atmosphere of mystery, I think hermit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manor gener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revalence of Buddhism and Taoism are closely related, from visiting hidden internal, the hermit who include profound knowledge, noble character, a life of leisure and other features. To access the hidden once in the poem "cloud" image, for example, we can see that it symbolizes the heart of the Hermitage, noble hermit taste, aloof indifferent character, is a natural cloud, said on behalf of as paradise, is also entrusted homesickness The situation of the media.

Keywords: Implicit visit is not met;Background ;Hermit image ;"Cloud" Image【寻陆鸿渐不遇】

目 录

引言…………………………………………………………………………1

第一章 从社会经济文化看隐士产生……………………………………2

1.1 庄园经济发展与隐士产生 ………………………………………… 2

1.2 佛道思想盛行与隐士产生 ………………………………………… 3

第二章 从访隐的内因看隐士形象 …………………………………… 6

1.1 渊博的学识 ………………………………………………………… 6

1.2 高洁的品格…………………………………………………………… 8

1.3 闲适的生活…………………………………………………………… 9

第三章 从“云”意象 看隐士形象………………………………………10

1.1 访隐不遇诗中的“云”意象…………………………………………11

1.2 “云”意象的象征意义………………………………………………13 结语 ……………………………………………………………………… 15 参考文献……………………………………………………………………16 谢辞…………………………………………………………………………17

引言

隐逸是一种相对居庙堂之高而产生的处江湖之远的行为,我国最早的隐士产生于上古时代,因此,隐逸是一种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唐宋的隐逸风气兴盛,可谓是鼎盛时期,唐人甚至在隐逸诗中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话题,这就是访隐不遇诗。在《全唐诗》中,访隐不遇诗就有近百首,甚至不乏经典之作,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王维的《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邱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皎然《寻陆鸿渐不遇》等等,都为人所熟知。访人不遇留言题诗,是唐代文人的一种习惯,而被寻访的人大部分是隐居的道士、僧人或者朋友,访而不遇,这就使得诗中的隐士别具神秘气息,深入探究访隐不遇诗中的隐士形象,有助于探析唐宋文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阅读唐宋文学史,总难免遇到访隐不遇的现象,可让人惊异的是,对访隐不遇这样一个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问题,研究论文却是寥寥无几。国内有不少论

【1】文期刊研究了先秦至隋唐的隐逸诗,如霍建波在《隐逸诗研究(先秦至隋唐)》

1中分析了隐逸诗在各个朝代的发展变化情况。李红霞在《论唐诗中的寻隐主题》

一文中,提出唐代的寻隐主题是对前代招隐题材的继承,认为唐代文人通过【2】2

与隐士交往来满足其回归自然地愿望,并写了大量题赠隐士的诗篇。景遐东在文

【3】3章《中晚唐文士隐居江南之风及其影响》中系统的研究了中晚唐时期文士隐居

江南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形成这种状况的文化动因,并探讨了其对唐代文学创作

【4】4的影响。再如黄艳红在论文《喧嚣中的静谧——五代隐逸诗述评》中分析了五

代隐逸诗所展示的各类隐逸生活、隐士形象,艺术特色及其所蕴涵的隐逸情感,肯定了五代隐逸诗在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可众多的论文中,对于“访隐不遇”这一文学主题,大多一笔带过,鲜少有学者对其做专题性研究。所以,我将在前人对隐逸诗研究的基础上,本着虚心学习,严谨认真的态度,从“访隐不遇”这一主题入手,结合社会背景、文化影响、文学意象、审美意蕴等多个角度探究诗中的隐士形象。 注释:【1】霍建波,隐逸诗研究(先秦至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2

3

41【2】李红霞,论唐诗中的寻隐主题[J].学习与探索,2004(3),第14页。 【3】景遐东,中晚唐文士隐居江南之风及其影响[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6)第23页。 【4】黄艳红,喧嚣中的静谧——五代隐逸诗述评[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第一章 从社会经济文化看隐士产生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隐士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社会群体,他们或隐居山林,或潜心向佛,都是远离朝政、淡泊名利的高洁之士。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隐逸风尚最为兴盛的时期。唐人尊崇隐士,文人也乐于与隐士结交,访而不遇,留言题字,访隐不遇诗也就应运而生了。要探究访隐不遇诗中的隐士形象,就必须把握此类诗中隐士产生的背景。当然,隐士作为隐逸文化的产物,他的产生绝不是单一的某个因素造成的,而是在特定社会经济文化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1.1庄园经济发展与隐士产生

鲁迅先生说:“登仕,是啖饭之道,归隐,也是啖饭之道。假如无法啖饭,

【5】5那就连‘隐’也‘隐’不成了。”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无论是出仕还是归隐

都是谋生之道,做隐士的文人大部分也是因为仕途不顺畅继而看破尘世,这和宝玉出家大抵是一个道理,没有宦海的沉浮,也练不出淡泊的心境。然而,归隐并非是穷途末路之选,穷途末路的人‘无法啖饭’,是‘隐’也‘隐’不成的。唐代文人大多能够丰衣足食,隐逸之士也很少有像陶渊明那样“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的窘困和“叩门拙言辞”的乞食经历,他们的隐居更多了一份富足和闲适。唐代文人的隐居生活丰富多彩,琴棋书画,采菊种豆,当然,这样舒适和乐的隐居生活,是以当朝的经济为基础的。

唐朝是繁荣强盛的大朝代,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隋朝末年因为战乱的关系产生大量无主地,使得均田制可以持续推行,对于稳定农业有很大的帮助,也使得唐朝初年的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唐初统治者为加强封建统治基础,除了下令保护旧的贵族、官僚的土地,使西魏、北周以来的贵族、官僚们基址不坠,还极力培植新的地主。

天保十一载(752年)唐玄宗在《禁官夺百姓口分、永业田诏》中指出:“如闻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意吞并,莫惧章程。借荒者皆有熟田,因之侵夺;置牧者难指山谷,不限多少。爰及口分、永业,违法买卖,或改籍书,或云典贴,致令百性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既夺居人之业,实生浮注释:【5】鲁迅 《鲁迅全集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228页。 5..

寻陆鸿渐不遇阅读答案_寻陆鸿渐不遇翻译赏析_作者僧皎然
寻陆鸿渐不遇(四)

<寻陆鸿渐不遇>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僧皎然。古诗全文如下: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寻陆鸿渐不遇阅读答案_寻陆鸿渐不遇翻译赏析_作者僧皎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前言]
<寻陆鸿渐不遇>是唐代诗僧皎然的作品。此诗为访友不遇之作,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种养桑麻菊花、邀游山林等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语言朴实,吐属自然,不加雕饰,流畅潇洒,层次分明,音调和谐。
[注释]
⑴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⑵虽:一作“唯”。寻陆鸿渐不遇阅读答案_寻陆鸿渐不遇翻译赏析_作者僧皎然。带:近。郭:外城,泛指城墙。
⑶篱边菊: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⑷著花:开花。
⑸扣门:敲门。
⑹西家:西邻。
⑺报道:回答道,报,回报,回答。去:一作“出”。
⑻归时每日斜:一作“归来日每斜”。日斜:日将落山,暮时也。
[翻译]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赏析]
这首诗刻画了一位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对陆鸿渐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襟怀和气度的赞美。
移家至城廓之旁,人烟尚稠,但居处却是桑麻遮道(这使我们想起陶潜的名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刚刚在篱边种满新菊,所以秋天到来,还未开花(这又使我们想起陶潜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联一为转折,一为承接;用陶诗之典,一为正用,一为反用,却都表现了环境的幽僻。至此,一个超尘绝俗的隐士形象已如在眼前,而诗人访友的兴致亦侧面点出。第五句暗示人不在,因为连犬都不吠,当然家中无人了。一般说来,写到这里,“不遇”之意已见,再加生发,易成蛇足。就像柳宗元的<渔翁>一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

古诗三百首视频大全_儿童古诗三百首全集
寻陆鸿渐不遇(五)

<古诗三百首>汇编了近300首古诗,插图古朴细致.解释生动易懂,是学龄前到小学低年级儿童认识唐诗、理解古典文学的好帮手。<古诗三百首>分为五言或七言。古诗三百首内容如下:
五言古诗:
001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002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003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004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005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006李白:月下独酌 007李白:春思 008杜甫:望岳 009杜甫:赠卫八处士 010杜甫:佳人 011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012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二 013王维:送别 014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015王维:青溪 016王维:渭川田家 017王维:西施咏 018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019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020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021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022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023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024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025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026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027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028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029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030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031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032韦应物:东郊 033韦应物:送杨氏女 034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035柳宗元:溪居
五言乐府:
036王昌龄:塞上曲 037王昌龄:塞下曲 038李白:关山月 039李白:子夜四时歌:春歌 040李白:子夜四时歌:夏歌 041李白:子夜四时歌:秋歌 042李白:子夜四时歌:冬歌 043李白:长干行 044孟郊:烈女操 045孟郊:游子吟 046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七言古诗:
047李颀:古意 048李颀:送陈章甫 049李颀:琴歌 050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051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052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053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05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055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056李白: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057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058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059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060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061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062杜甫:寄韩谏议 063杜甫:古柏行 064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065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066韩愈:山石 067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068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069韩愈:石鼓歌 070柳宗元:渔翁 071白居易:长恨歌 07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073李商隐:韩碑
七言乐府:
074高适:燕歌行并序 075李颀:古从军行 076王维:洛阳女儿行 077王维:老将行 078王维:桃源行 079李白:蜀道难 080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一 081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二 082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 083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084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三 085李白:将进酒 086杜甫:兵车行 087杜甫:丽人行 088杜甫:哀江头 089杜甫:哀王孙
五言律诗:
090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091张九龄:望月怀远 09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093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 094杜审言: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095沈全期:杂诗 096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097王湾:次北固山下 098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099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100李白:赠孟浩然 101李白:渡荆门送别 102李白:送友人 103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104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105杜甫:月夜 106杜甫:春望 107杜甫:春宿左省 108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古诗三百首视频大全_儿童古诗三百首全集。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109杜甫:月夜忆舍弟 110杜甫:天末怀李白 111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112杜甫:别房太尉墓 113杜甫:旅夜书怀 114杜甫:登岳阳楼 115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16王维:山居秋暝 117王维:归嵩山作 118王维:终南山 119王维:酬张少府 120王维:过香积寺 121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122王维:汉江临眺 123王维:终南别业 12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25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26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27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128孟浩然:过故人庄 129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130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131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132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133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134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135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136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137刘长卿:新年作 138钱起:送僧归日本 139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140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141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142韩□(“雄”右半换“羽”):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143刘脊虚:阙题 144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145卢纶:李端公 146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147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148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149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150刘禹锡:蜀先主庙 151张籍:没蕃故人 15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53杜牧:旅宿 154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155许浑:早秋 156李商隐:蝉 157李商隐:风雨 158李商隐:落花 159李商隐:凉思 160李商隐:北青萝 161温庭筠:送人东游 162马戴:灞上秋居 163马戴:楚江怀古 164张乔:书边事 165崔涂:巴山中除夜有怀 166崔涂:孤雁 167杜荀鹤:春宫怨 168韦庄:章台夜思 169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七言律诗:
170崔颢:黄鹤楼 171崔颢:行经华阴 172祖咏:望蓟门 173李颀:送魏万之京 174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176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177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178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179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180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181王维:酬郭给事 182杜甫:蜀相 183杜甫:客至 184杜甫:野望 185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86杜甫:登高 187杜甫:登楼 188杜甫:宿府 189杜甫:阁夜 190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191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192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193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194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195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196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197刘长卿:自夏口至鹦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198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199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00韩□:同题仙游观 201皇甫冉:春思 202卢纶:晚次鄂州 203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204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205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一 206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二 207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三 208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圭阝]弟妹 209李商隐:锦瑟 210李商隐:无题 211李商隐:隋宫 212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213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214李商隐:筹笔驿 215李商隐:无题 216李商隐:春雨 217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218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219温庭筠:利洲南渡 220温庭筠:苏武庙 221薛逢:宫词 222秦韬玉:贫女 223沈全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五言绝句:
224王维:鹿柴 225王维:竹里馆 226王维:送别 227王维:相思 228王维:杂诗 229裴迪:送崔九 230祖咏:终南望馀雪 231孟浩然:宿建德江 232孟浩然:春晓 233李白:夜思 234李白:怨情 235杜甫:八阵图 236王之涣:登鹳雀楼 237刘长卿:送灵澈 238刘长卿:弹琴 239刘长卿:送上人 240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241李端:听筝 242王建:新嫁娘 243权德舆:玉台体 244柳宗元:江雪 245元稹:行宫 246白居易:问刘十九 247张祜:何满子 248李商隐:登乐游原 249贾岛:寻隐者不遇 250李频:渡汉江 251金昌绪:春怨 178西鄙人:哥舒歌 253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一 254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二 255李白:玉阶怨 256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一 257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二 258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三 259卢纶:塞下曲四首之四 260李益:江南曲
七言绝句:
261贺知章:回乡偶书 262张旭:桃花溪 263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64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65王昌龄:闺怨 266王昌龄:春宫曲 267王翰:凉州词 268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69李白:下江陵 270岑参:逢入京使 27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72韦应物:滁州西涧 273张继:枫桥夜泊 274韩□:寒食 275刘方平:月夜 276刘方平:春怨 277柳中庸:征人怨 278顾况:宫词 279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80刘禹锡:乌衣巷 281刘禹锡:春词 282白居易:后宫词 283张祜:赠内人 284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一 285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二 286张祜:题金陵渡 287朱庆馀:宫词 288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289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290杜牧:赤壁 291杜牧:泊秦淮 292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293杜牧:遣怀 294杜牧:秋夕 295杜牧:赠别二首之一 296杜牧:赠别二首之二 297杜牧:金谷园 298李商隐:夜雨寄北 299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300李商隐:为有 301李商隐:隋宫 302李商隐:瑶池 303李商隐:嫦娥 304李商隐:贾生 305温庭筠:瑶瑟怨 306郑畋:马嵬坡 307韩□:已凉 308韦庄:金陵图 309陈陶:陇西行 310张泌:寄人 311无名氏:杂诗 312王维:渭城曲 313王维:秋夜曲 314王昌龄:长信怨 315王昌龄:出塞 316王之涣:出塞 317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 318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二 319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三 320杜秋娘:金缕衣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456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