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思念故友的诗句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表达思念故友的诗句篇一
《2004-2013语文古诗鉴赏答》

江苏省高考自主命题„„古诗鉴赏

【2004年江苏省语文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分析:首联,金河、玉关皆为边陲前线,马策与刀环是军中征战生活的典型表现,由此可见本诗是首边塞

诗,写征人戍边生活之苦: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此联中,

“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

之感,怨情自然透出。如果说此联主要从那“岁岁”“朝朝”的无休无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那么

下联就是从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的无处不有了。“青冢”是王昭君的坟墓,是僻远荒凉之地(传说塞外草

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时届暮春“三春”,在苦寒的塞外却唯见白雪落向青冢;滔滔黄

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不可坐实理解,相隔甚远)。两句之景皆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

从中看出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之苦。故,诗人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

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白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现身说法,从而使得全诗不着一怨

字,却处处弥漫着怨情。

【2005年江苏省语文高考试题】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分析: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三句:推开门

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

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

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

尘埃。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清冷、幽静

分析: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些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把环境渲染得如些

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为拂绿琴埃”

分析: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的典故。伯牙的琴声只有钟子期能听懂,钟子期是他的知音。钟子

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意绪。琴上为何积满尘埃?长期没弹。为何长期没弹?像伯牙一样没有知音欣

赏。作者希望风拂去琴上尘埃就是希望朋友到来自己重新弹琴。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来,

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

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 【2006年江苏省语文高考试题】

1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间题。(8分)

鹧鸪天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

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2007年江苏省语文高考试题】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分)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2008年江苏省语文高考试题】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分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

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

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

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错因:诗歌大意未能读懂,专业术语未能很好的掌握和使用。

【2009年江苏省语文高考试题】

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

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答: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答: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4分)

答: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

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考点】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解析】这首词创作时代较耳熟能详的“怒民冲冠”词略早,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全词

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

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

“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这里指代宫女。“珠

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第二段由“到而今”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

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的景象强烈对比。“铁蹄满效

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

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

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

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

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

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

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

重新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

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纵观全

题:题目考点实实在在,考查难度适中适度。

【2010年江苏省语文高考试题】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

子?(2分)

答: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

更为深远。

分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2011年江苏省语文高考试题】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2012年江苏省语文高考试题】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答案:“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一种怨恨,越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标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答案: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标准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评点]此诗鉴出得好,节省阅读时间,又包罗选修所学,学以致用,命题者实为有心人!

表达思念故友的诗句篇二
《古诗题及答案》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3、《观刈麦》中写农民丰收全家齐动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农民辛苦劳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贫妇人凄惨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农民凄惨生活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4、《钱塘湖春行》诗中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的诗句是:

5、《钱塘湖春行》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句子是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情紧急,战事迫在眉睫的诗句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7、《雁门太守行》中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

、《泊秦淮》描绘了一幅迷茫中诗中渲染了一幅迷茫中诗中渲染了一幅迷茫、冷落的水上夜10、《泊秦淮》一诗中揭露统治阶级纸醉金迷、荒淫享乐的诗句是: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夜雨寄北》中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的句子是:

, 。

12、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届时首都百姓喜迎八方来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之情;“ ,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 , 。一个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磨练的句子: , ,

, , , 。 人恒过,然后能改。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表达思念故友的诗句篇三
《诗歌鉴赏》

表达思念故友的诗句篇四
《把握古诗情感》

表达思念故友的诗句篇五
《读懂一首诗》

表达思念故友的诗句篇六
《课外诗词鉴赏

目录

孟浩然

1.夏日南亭怀辛大

2.秋登兰山寄张五

3.宿建德江

李白

1.早发白帝城

2.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3.关山月

4.从军行

5.山中问答

6.独坐敬亭山

7.越中览古

8.静夜思

9.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1.赠汪伦

杜甫

1.咏怀古迹(之五)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春日忆李白

4.戏为六绝句

5.绝句

6.登岳阳楼

7.登高

8.旅夜书怀

9.不见

王维

1.汉江临泛

2.鸟鸣涧

3.山居秋暝

4.山中送别

5.辋川六言

6.山中

7.田园乐

辛弃疾

1.玉楼春·戏赋云山

2.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李清照

1.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2.添字采桑子

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白居易

1.夜雪

2.惜牡丹诗

3.暮江吟

苏轼

1.临江仙·夜归临皋

2.惠崇《春江晚景》

3.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叶绍翁

夜书所见

陆游

诉衷情

崔道融

溪居即事

王之涣

凉州词

翁卷

乡村四月

又呈吴郎

【唐】杜甫

【题解】

767年(大历二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表现了作者对贫苦百姓的同情和关爱。

【原文】

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

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盈巾。

【译文】

草堂前的枣树任由西邻打枣,

她是没有饭吃没有儿子的一位妇人。

不是因为困难和贫穷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

只因为不让她变恐惧所以需要转变你的态度,变得可亲。

那妇人防着你虽然是多心,

但你在枣树周围插上稀疏的篱笆就显得太较真了。

贫妇人已经诉说过了因为赋税的征求而一贫如洗,

我不由想到现在战乱带给百姓的灾难而眼泪打湿了衣巾。

【考点训练】

1. “戎马”一词的含义是 。

2. 对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这首诗的形式看,属于格律体诗中的七律

B 颔联中上句“防”是提防,心存戒备,其主语是寡妇。下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

C 尾联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在战乱中老百姓的同情。

D 杜甫的诗歌大量描写社会的现实,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因此他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圣。

《又呈吴郎》

1.战乱 2.D(解析: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杜甫被称为“诗圣”。)

村夜

白居易

【题解】

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诗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霜草①苍苍②虫切切③,村南村北行人绝④。

独出前门望野田⑤,月明荞麦⑥花如雪。

【注释】:①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②.苍苍:灰白色。③切切:虫叫声。 ④绝:绝迹。⑤野田:田野。⑥.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

【译文】: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连用两个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写霜草之“苍苍”,使其境界更为开阔,点出秋色的浓重;写虫之“切切”,渲染了秋夜的凄清。

B.“独出门前望野田”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

C.“月明荞麦花如雪”,是写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D.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2.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1.C (C项中“使诗人忘却了他的孤寂”理解不正确,应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2.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芥麦田,满地的芥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题解】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感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只是不觉中生出了没有知音的感慨,以至梦中都会苦苦想念。全诗充满怀念故人的思绪,

写出闲适自得的情趣,表达出无知音的感慨。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③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④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注释】①山光:指山上的日光。②池月:池面上的月光。 ③散发:散开头发。古人平时都束发戴帽。散发说明去掉冠簪,表示闲适。④中宵:半夜。

【译文】山中的日光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慢慢升起。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1.诗中诗人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景有什么特点?由景而生的是什么情?

3.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发”、“闲敞”是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夏夜乘凉时的闲暇适意。

B.“送”字用拟人的手法,从视觉方面生动地写出了清风吹送荷香的情景,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C.“滴”字形象鲜明的写出了竹露滴在池面清脆的声响,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清静。

D.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夏夜亭边乘凉悠闲自得,诗人通过“鸣琴”想到“知音”,再过渡到“故人”,透露出对故友的怀念。

《夏日南亭怀辛大》

1.诗人先写夏夜亭子纳凉的清爽舒适,再写亭子周围环境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助兴,因为身边知音难寻,无人共度良宵,顿生孤独之感,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故人思念的惆怅。 2.夏夜清幽,寂静之景。闲居怀人之情。3.B (解析:应是从“嗅觉”方面生动地写出了清风吹送荷香的情景。)

①②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题解】

这是一篇怀念友人之作。张五名子容,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诗人登山怀友,久久远望心生淡淡的哀愁之情,并写诗寄意。。全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友深切怀念的真

表达思念故友的诗句篇七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朝宋人陆凯的《赠范晔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唐朝陆龟蒙《别离》

人生得一知己足也,斯世当以同情视之。朋友很多哦!!

*诗中乡情

1.《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 《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4.《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人日思归》(薛道衡)

人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6.《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7.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8. 《旅次朔方》(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9.《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10.《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人。

12.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人。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遍插茱萸少一还应说着远行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表达思念故友的诗句篇八
诗词鉴赏之语言(附答案)》

鉴 赏 诗 歌 的 语 言

考查方式:

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 2、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3、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 4、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 5 以赏析句子的方式考查

一、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

A、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请简要分析。 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 在哪里?

解答分析:这类题目要求品味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 总结解题步骤: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练习: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二、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最精炼传神的字或词。 提问方式:

A、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B、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总结解题步骤: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

三、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

夜 归 (宋·周密)

夜深归客倚筇(qiónɡ)行,冷燐依萤聚土塍(chénɡ)。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①倚筇:扶杖。②燐:燐火,俗称鬼火。③萤:萤火。④土塍:田埂。 【提问】 “夜归”是本诗的关键,它是怎样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赏析“关键词”步骤分析:

紧扣该词分层次叙述诗句内容:

(1)每个层次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如线索、呼应、铺垫等)。 (3)该词在对突出主旨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 „ 情感)。 练习: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提问】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四、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

A、诗中的某一词或某一句,有的版本说法不同,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B、诗中的某一词有人认为换成某词更好,你的看法呢?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步骤分析

1、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

2、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音韵等方面的作用。) 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

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 3、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

(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足)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的意思是闲居。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

【提问】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评说第二句中的“敌”字说:“敌”字险而稳。这里本可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成“敌”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五、以赏析句子的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②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①描绘怎样的景象; ②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③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④蕴涵着一种怎样的理趣。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语言的锤炼答题方法: 1、表态

2、释字,释句意(描绘画面)

3、手法、内容(紧扣要说的词) 4、情感(主旨)(重复题目中的关键词) 或分层次(用标志词)表述包含3、4点内容

语 言 风 格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

清新 平淡 质朴 绚丽 明快 含蓄 简洁 洗炼

(一)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二)平淡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三)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锦瑟 (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四)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两诗都写梦,但写法截然相反。白诗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曾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 (五)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六)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

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愁生白发,诗人在一、二句中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语言明白如话。

诗歌的个人风格类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高适的悲壮苍凉 陆游的悲壮爱国

表达思念故友的诗句篇九
《课后古诗十首》

表达思念故友的诗句篇十
《古诗鉴赏》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70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