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个七个版本的诗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诗歌赏析
那一个七个版本的诗 第一篇

诗歌赏析

1、下面对《观沧海》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B.“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写诗人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

D.最后两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B.“望”字使人联想到既然“五津”“风烟”在望,则此行并非远别,不必为离别而悲伤。使人联想到气象开阔,表达了诗人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情怀。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别情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女儿一样哭鼻子,抹眼泪。

3、对《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就是出自他笔下。

B.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官的不幸遭遇后,写诗从远道寄给他,传递同情和关切之情。

C.本诗前两句着力写景,后两句侧重抒情,情景交融是本诗的一大特色。

D.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寄托于无知无情的明月,赋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使明月人格化。

4、选出对《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

A.颔联运用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二是“烂柯人”,“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本是诗人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在客观上却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C.尾联,似乎写得很平淡,说的是酒席上的事,其实是点睛之笔,含义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

D.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5、选出对《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诗题中的“乐天”是诗人白居易的字。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酒宴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对刘禹锡被贬的遭遇表示了深切同情,刘禹锡就写了这首诗来答谢。

B.首联两句尽写自己遭遇被贬的悲凉,但诗人并不直率地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清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来表达,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怀旧空吟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受害战友王叔文的悼念,“到乡翻似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所用典故贴切、感情深沉。

D.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颔联,意思是: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这一改伤感低沉的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对《夜雨寄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中两个“期”字连用,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之情。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作者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于西窗

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表现了今日的愁苦夹杂着渴望团聚的欢乐。

C.诗人在巴山夜雨时羁旅他乡,思归不得,抑郁愁思。这种心情通过描写眼前所见的水涨

秋池的景象表达出来。

D.“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是虚写,是诗人的想象。“涨”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

了夜雨涨满秋池,又表现出诗人绵绵愁思的增添,表现愁思之深重,情景交融。

7、对《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望远,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

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

野的矛盾心理。

《观沧海》

8、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

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可

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9、下列对诗句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诗歌开头两句借景抒情,写诗人来到碣石山,登山观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诗人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波

动荡漾的样子。[来源:Z+xx+k.Com]

C.“洪波涌起”这四个字用奇特的想像,表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日月星汉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的宏

大抱负。

《观沧海》

1、本诗作者,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

上的,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

出来。

答:(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

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只作翻译1分,有想象内容1分)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诗句中的“若”

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互文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开阔的胸怀和

宏大的抱负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的气势。“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

为他看到了山岛的,树木的,波浪的。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

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

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诗歌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

感受。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2分)

答: 神奇秀丽、高峻挺拔(答出“秀丽”、“高大”的意思即可)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答: 这句富有哲理的话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写的昂

扬乐观。。

4、 选出对《望岳》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由远而近,最妙的是“处处无望处处望”足见杜诗

之匠心。

B. 诗中“钟”字为“聚集”之意,借大自然对泰山偏爱有加表作者喜爱之情;“割”字

写泰山高耸入云、矗立挺拔的气势,表诗人赞美之意。

C. “荡胸生曾云”写作者志随山高,“决眦”写作者细望之态,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D. 结尾一句写作者登临泰山极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决心实现自己远大理想和抱

负的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案:1.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那一个七个版本的诗】

3、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4、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5、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苦哀怨 的心情。

6、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8、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

9、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那一个七个版本的诗】

10、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1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朋友离别之际的深情,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要把情谊寄与明月一直追随朋友而去,此句是:。

1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

1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

答: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1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15、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远?

答:“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

16、李白有很多写友情的诗作,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指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给汪伦。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别孟浩然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带译文)
那一个七个版本的诗 第二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

1.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2.《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3.古代诗歌五首

一、《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二、《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三、《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四、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人教版七年级四首古诗赏析
那一个七个版本的诗 第三篇

1、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6)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 峙(sǒng zhì):高高耸立。竦 ,通耸,高。 (8)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太阳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汉:银河。 (13)幸:庆幸。 (14)甚:极点。 (15)至:非常, (16)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17)咏:歌吟 (18)咏志:即表达心志。 (19)志:理想 (20)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那一个七个版本的诗】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解说

《观沧海》是后人加的。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当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赏析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2、《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解】

(1)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

(3)客路:旅途。(4)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5)风正:风顺而和。(6)悬:挂。

(7)海日:海上的旭日。(8)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9)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韵译】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赏析】

《次北固山下》又题《江南意》这首诗旨在抒写诗人在北固山下泊舟时,因冬末春初的旅途景色而触发的思乡之情。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意思是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次联“潮平江岸阔,风正一帆悬”,具体写江面的景色。在天将亮时,诗人远望江面,因为潮满而觉得江面仿佛比昨日增宽了;这时有一只帆船,顺风东下,使沉寂了一夜的长江顿添生气。“阔”字写出了诗人视觉的特殊感受 ;“一”字显示了江面的平静被打破 ,点出旅客思乡心切,不待天明已催舟进发了;“悬”字表示帆的醒目高张 ,这一联写得明快雄奇,将长江下游潮涨江阔、烟波浩渺的壮美景色生动地展现出来 ,传达出诗人心灵中要“乘长风以破万里浪”的豪迈感。

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将大江日出的壮景给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了。北固山下江面开阔,举目远望,仿佛一眼即能望尽东方地平线。在这残夜将尽的晓色中,一轮红日从东方江面上冉冉而升,天亮了,放眼江岸,万物复苏,诗人突然觉得江南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春之命脉,仿佛是伸入了旧年年底一样。这一联诗人无意于说理,然而却于景物描写中形象地昭示了一切新生事物都必须从陈旧的母体中脱胎而出的客观辩证法。

末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内心勃然而生的思乡之情。旧的一天消逝了,旧的一年也过去了,而诗人却仍然漂泊流浪,如雨中浮萍,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次北固山下》一诗很受历代选家的重视。特别是中间两联“潮平江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是壮丽,富于哲理,成为律诗句法技巧上成熟的标志。

3、 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7、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8、暖树:向阳的树。9、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

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10、行不足:百游不厌。11、阴:同“荫”,指树阴。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13、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14、没(mò):隐没。15、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16、不足:不够。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

译文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赏析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春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在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也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住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呀。“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将其写入了诗中,没想到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诗五首》练习 语文版
那一个七个版本的诗 第四篇

25 诗五首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看拼音写汉字。【那一个七个版本的诗】

huàn游人____xiāo湘_____qí路_____bìn毛_____城què_____烂kē人______

答案:宦 潇 歧 鬓 阙 柯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2)城阙辅三秦( ) ...

(3)数声风笛离亭晚( ) (4)何当共剪西窗烛( ) ....

(5)病树前头万木春( ) .

答案:(1)去上任 (2)保卫 (3)风中传来的笛声

(4)什么时候 (5)动词,争春

3.根据课文填空。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声风笛离亭晚,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君向潇湘我向秦

(4)却话巴山夜雨时

4.文学常识填空。

(1)《回乡偶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他少时即以文词知

名,性旷达,善谈说。晚年尤放诞,不拘礼度,尝邀嬉里巷,自号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雨寄北》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怀州河内(今河

南沁阳)人。他是唐朝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大家的评价又极为不同的诗人。著有__________。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

津)人,初唐四杰之一。“初唐四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他于南昌阎都督宴上赋__________而被传为佳话。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洛阳(今河南洛

阳)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__________,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乐天”就是__________。其学习民歌写成的《竹枝词》等诗具有新鲜活泼、健康开朗的显著特色,情调上独具一格。

(5)《淮上与友人别》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

官右拾遗,历都官郎中。他写的一首《鹧鸪》诗声名远播,因而又有__________之称。 答案:(1)贺知章 季真 维摩 “四明狂客” “秘书外监”

(2)李商隐 义山 玉谿生 《玉谿生诗》

(3)王勃 子安 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滕王阁序》

(4)刘禹锡 梦得 革新 白居易

(5)郑谷 守愚 “郑鹧鸪”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那一个七个版本的诗】

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首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象,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解析:D项,这两句并不是将别之时的景象。

答案:D

2.对《淮上与友人别》一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B.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C.“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

D.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侧面抒写握别时的情景。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

解析:D项,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是正面抒写握别时的情景。 答案:D

3.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理解错误的一组是( )

A.首联叙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与朋友一来一往之间显示出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B.颔联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D.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姑且借酒浇愁吧。

解析:D项,尾联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 答案:D

4.试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进行赏析。 解析:此句是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

参考答案:此句选择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故乡儿童天真活泼、彬彬有礼的神态,使人如见其貌、如闻其声。“笑问”二字尤为传神,它既表现出孩子们对客人的亲切、尊敬,又勾画出他们稚气、好奇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他们的喜爱之情。但写故乡的儿童,还不是这两句诗的本意,本意仍是写自己。诗人本是故乡人,对故乡怀有深厚感情,但回到家乡,却被人当作了客人。这对一个对故乡怀有深情的人来说,该是一个多么大的刺激啊!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尽在不言中。

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创设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析:这两句诗由眼前孤灯听雨的冷寂之境升发开去,驰骋想象,在对未来无限欢欣的憧憬中收束全篇。但这种神往,更显今宵之苦;而未来对今宵之苦的回味,又会倍增重逢的欢乐。

参考答案:面对巴山的凄风苦雨,诗人想象到什么时候能够还乡,和友人夜坐西窗之

下,共剪灯芯烛花,畅淡中又提起现在在巴山夜雨中的孤苦心境。这情景是想象中的回味,这回味又慰藉了眼前巴山夜雨中孤苦的心。真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创设了一个与友人团聚的欢乐情景,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心情的郁闷、孤独、苦寂。

快乐时光 高三的时候,大家都开夜车学到深夜。有一天早上早读英语的时候,有一位同学睡着了,大家也不忍心叫醒他。头一节课是语文课,老师讲课时发现他还在睡觉,就叫旁边的同学叫醒他。同学叫道:“醒一醒,老师来了!”这位同学醒来之后,抓起一本书就高声朗读了起来:“Long long ago??”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本诗押韵的字是__________,韵脚是__________。

解析:律诗的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字必须押韵,押韵的字的韵母或韵尾必须相同。 答案:津、人、邻、巾 in

2.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虚写景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 解析: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 答案: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3.这首诗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A.悲伤流泪 B.离愁别绪 C.深厚情谊 D.黯然伤别

解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答案: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问归期”是__________问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解析: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友人的来信,信中说盼望他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乡。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答案:友人 李商隐 友人对李商隐的殷切思念

5.“巴山夜雨”四字的重复,实际上是意境的深化,第一次是表现诗人__________,第二次是表现诗人__________,体现了诗人切盼回归的心情。

解析:第一次夜雨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达他对友人的无限思念,是实写;第二次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是虚写。

参考答案:对现实的感受 它日对此时此地此景的回味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结合三、四句来看,题中的“十五夜”应该是指哪个月的“十五夜”?

解析:由“人尽望”“秋思”可知。 参考答案:农历八月。

7.第一句诗中用“地白”二字写庭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这容易让我们想起李白《静夜思》中的哪两句?

答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8.体会“树栖鸦”三个字的特点。

解析:“树栖鸦”是为了押韵而使用的倒装,树上的乌鸦已经安静栖息,暗示夜已经深了,周围一片寂静。

参考答案:“树栖鸦”主要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出来的;既写出了鸦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七个不同版本的“世界七大奇迹”
那一个七个版本的诗 第五篇

大家都听说过古代世界七大奇迹,埃及吉萨金字塔、奥林匹亚宙斯神像、巴比伦 空中花园这些宏伟的人造景观无疑令人心驰神往。然而,由于抵御不了对景观或 建筑进行盘点的巨大诱惑,现代人也纷纷去评选他们自己的世界奇迹。以下即是 七个不同版本的“世界七大奇迹”。 1.美国七大奇迹 1.美国七大奇迹 今年 7 月,“美国在线旅游”宣布了投票产生的“美国七大奇迹”名单, 但这种开放式投票过程也使得七大奇迹名单中杀出一些“黑马”。 作为美国象征 的自由女 神像只是获得了一个颇具安慰性的荣誉奖,而鲜为人知的纽瓦克市隆 加伯格公司总部大楼(一栋外形像购物篮的建筑)却榜上有名。名单上其他出人 意料的美国“奇 迹”还包括: 科罗纳多艺术表演中心 (伊利诺斯州洛克佛德市) 、 政府桥(伊利诺斯州洛克群岛)、比尔特摩庄园(北卡罗来纳州阿什维尔),以 及更为传统的拉什 莫尔山国家纪念碑、黄石国家公园和拱形门。 2.海底世界七大奇迹 2.海底世界七大奇迹 从事水肺潜水和海洋生物保护的组织“CEDAM 国际”在 1989 年宣布了由他 们评选出的海底世界七大奇观名单。 他们将这一名单中的景点作为重点保护区域: 帕劳群岛、伯利兹大堡礁、红海北部、深海热泉、加拉帕戈斯群岛、贝加尔湖和 澳大利亚大堡礁。 3.新七大奇迹 3.新七大奇迹 新七大奇迹名单是由“新七大奇迹”基金会发起的全球性投票产生。从 2001 年至 2007 年,全世界超过一亿人通过网络或短信的方式参与了这项评选。 最终 名单包括中国长城、约旦佩特拉古城、巴西基督像、印加马丘遗址、奇琴 伊查库库尔坎金字塔、古罗马斗兽场、泰姬陵成为世界“新七大奇迹”。旧“世 界七大奇 迹”中的埃及吉萨金字塔只是获得了一个荣誉奖。 4.现代世界七大奇迹( 世纪工程学版本) 4.现代世界七大奇迹(20 世纪工程学版本) 现代世界七大奇迹 1994 年,美国土木工程协会评选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以庆祝 20 世纪那 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工程学壮举。 名单中包括像巴拿马运河和纽约帝国大厦这样的 “老 建筑”,也有像英法海峡隧道这样的“新建筑”。另外,加拿大国家电视 塔、美国金门大桥、伊代普水坝、荷兰北海防洪工程也榜上有名。 5.《大众机械》 5.《大众机械》杂志版现代世界七大奇迹 1912 年,美国《大众机械》杂志为了评选现代世界七大奇迹,发起“科学 家国际性投票”活动。该杂志宣称,最早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名单中“没有一个 为大 众福祉所创建的‘奇迹’。 ”新名单看上去就像是 20 世纪初科技成就的产 物,体现着美国进步主义时代

的改革精神:无线电报、电话、飞机、镭、防腐剂 与抗毒 素、光谱分析、X 射线等。 6.福特研究所版世界七大奇迹 6.福特研究所版世界七大奇迹 最为奇异 的世界七大奇迹名单来自于查尔斯福特研究所,一个由怀疑论 者组成的学会,他们往往对奇异和超常现象颇感兴趣。查尔斯-福特研究所已经 发起了网上投票,用 于确定历史上最奇异的“超级谜团”。最终名单包括大脚 怪、都灵裹尸布、皮里雷斯地图、UFO、橡树岛、麦田怪圈和纳斯卡文明。 7.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观 7.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观 最令人激动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现正在评选当中: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观。 继“世界新七大奇迹”出炉后,主办者瑞士“新七大奇迹”基金会又趁热打铁, 利用全球 票选这一“久经考验”的方法,评选“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观”。最终 结果将在 2011 年 11 月揭晓,所以,一定要在这个日期之前为你支持的自然景观 投上一票。 即便不投票,登陆“新七大奇迹”基金会网站,浏览上面的候选景 点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你听说过杰达溶洞(Jeita grotto)吗?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781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