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养殖周期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篇一 黄颡鱼养殖周期
黄颡鱼养殖效益倍增的秘密

  [每日农经]点石成金(2)效益增加的黄颡鱼(20120320)

  湖北省自古以来享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

  记者:湖泊盛产鱼虾贝蟹,发展水产养殖是有一定的资源优势的。

  刚到湖北,小李就听说荆州市监利县渔业发展得不错,其中有这么一家养殖场养黄颡鱼养出了新门道,获得了高效益。记者这回决定去探个究竟。

  记者:大姐,您挑鱼呢?

  养殖户1:是的

  记者:这是嘎鱼吧?

  养殖户1:这是黄颡鱼,我们本地都叫它黄咕鱼。

  记者:那么咱们这个池塘养的是这个鱼吗

  养殖户1:是的。

  记者:咱们收益怎样?

  养殖户1:我一亩池塘收入四五千元。

  记者:那么这个收入在咱们这儿算是高的吗?

  养殖户1:不算。

  记者:吆,还有更赚钱呢,咱们呀赶紧了解一下。

  记者:大哥您也是养鱼的吧?

  养殖户:金天瑞:是的。

  记者:这样一亩池塘一年也能收入个四五千元?

  养殖户:四五千是我半亩鱼塘的收入。。

  记者:您这收入够不错的,您养的是什么鱼呀?

  养殖户:黄颡鱼。

  记者:什么?也是黄颡鱼?

  黄颡鱼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是一种小型底栖鱼类,广泛分布我国各水域。由于在出水时黄颡鱼会发出咕咕叫的声音,所以当地人习惯叫它黄咕鱼。可是让小李疑惑的是,同在一家养殖场,养的都是黄颡鱼,为什么这两个鱼塘的效益会相差近1倍呢?

  记者:这悬殊也太大了,估摸着大哥的养殖方式一定不寻常。

  养殖户:没有什么不一样的,一样的水质, 一样的水位,饲料都是一样的。

  这就更令人纳闷了,同样的水塘,饲喂方式也没啥区别,为什么这两个鱼塘的效益会相差这么大呢?

  养殖户:你仔细看这个鱼有什么不一样的。

  记者:我观察了半天 这个黄颡鱼都是黄黄的,而且个头也差不多,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养殖户:对,这就是我们这个池塘黄颡鱼的最大不同之处。

  养殖户金大哥说这些鱼不是普通的黄颡鱼,它凝结了水产科学家10多年的心血,是通过创新技术获得的新品种。这正是这个池塘黄颡鱼能够取得很高养殖效益的点金术。难道普通的黄颡鱼长得就不这样吗?

  记者:真是不看不知道 一看见分晓 您看这个黄颡鱼虽然说摸样差不多,但大小不一。您看这个儿大的和个儿小的相差可不少呢。

  您瞧,这效益高的鱼塘里养的黄颡鱼大个儿头,并且大小相仿。而普通黄颡鱼却有大有小。这是为什么呢?

  养殖户1:母鱼长得慢。

  原来,在自然界中,黄颡鱼有这么一个特性,那就是雄鱼比雌鱼长得快、长得大。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雄性黄颡鱼比同一批次的雌鱼生长速度至少快1倍。

  养殖户1:雄鱼这个地方有凸点,雌鱼没有。

  记者:大姐告诉我这大个儿的黄颡鱼重约100克左右,这小个儿的也就是40~50克。

  水利部 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 刘汉勤 到商品规格的时候雄性个体可以长到二三两,甚至可以长到半斤。雌鱼只能长到1两左右。如果养的都是雄的,那么产量肯定大幅度提高。

  产量高自然效益好了,不过这只是获得高效益的一部分。

  记者:大姐, 它们这个大小不一样,它的价格是不是也不一样?

  养殖户1:大的卖13元1斤,小的8~9元钱1斤。

  黄颡鱼雄鱼个儿大、卖价比雌鱼也高,收益自然更多

  消费者:挑大的 。

  消费者:我喜欢买大的。

  消费者:大点的好吃。

  消费者:大的肉多嘛。

  经销商:每天批黄颡鱼一两千斤,一般经营者黄颡鱼都要全雄的,好销些。

  经营者:大的一般卖得快一点。

  经营者:每天大的卖五六十斤,小的卖四五十斤。

  经营者:我们也喜欢,老百姓也喜欢。

  看来,大个儿的雄性黄颡鱼的确很受欢迎,相对小个儿的黄颡鱼来说要好卖一些。虽然卖得贵一些,但是,它的肉更多,更肥。

  消费者:个儿大的烧起来个头大,一起肉非常多,你像小的呢吃起来肉很少。

  消费者:很鲜,而且这个鱼的腥味比较淡。

  消费者:而且肉很嫩。

  消费者:吃起来呢很爽口。

[1] [2] 下一页

篇二 黄颡鱼养殖周期
江龙:黄颡鱼养殖三个月赚200万的秘密

篇三 黄颡鱼养殖周期
池养黄颡鱼生长过慢的原因、判别及防治

《河北渔业》2009年第4期(总第184期)○

专论与综述

池养黄颡鱼生长过慢的原因、判别及防治

周宏聪

1

苏跃朋

2

(1.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广东珠海519100;2.珠海市斗门区海洋与渔业局,广东珠海519100)

黄颡鱼为温水性中小鱼类,养殖周期较长,初次放养的养殖户常因经验不足造成池鱼生长缓慢,

上市商品鱼规格偏小,从而显著降低养殖收益。本文归纳总结了影响黄颡鱼生长的三个主要因素,分别为性比差异、营养不足和水质不佳,并提出判别方法和主要防治措施,以期为黄颡鱼科学养殖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

池塘

黄颡鱼

生长

判别

防治

黄颡鱼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鲇形目(Siluri-formes)、鲿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在我国常见养殖种类包括黄颡鱼(P.fulvidraco)和瓦氏黄颡鱼(P.vachelli)2种。黄颡鱼(P.fulvidraco)俗称:嘎牙子、黄鳍鱼、黄腊丁、黄刺、昂刺鱼,养殖范围最为广阔,其在人工池塘

2龄体重在100g/尾以上。瓦氏黄养殖条件下,

【黄颡鱼养殖周期】

颡鱼(P.vachelli),又称江黄颡鱼,俗称江颡,为黄

颡鱼属中最大的种类,其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黄颡鱼(P.fulvidraco),经2年的饲养可长到200~500g/尾的商品规格。黄颡鱼为温水性中小鱼类,养殖周期较长。而初次放养的养殖户常因经验不足上市商品鱼规格偏小,从而显造成池鱼生长缓慢,著降低养殖收益。

本文归纳总结了影响黄颡鱼生长的三个主要因素,并提出判别方法和主要防治措施,以期为黄颡鱼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提供实践依据。

高的苗种,则易出现生长过慢、长成规格偏小的现象。

养殖户在购买大规格苗种时需注意购买雌雄比例正常的种苗,避免购买经筛选后性比出现差异的种苗。黄颡鱼雌雄鱼的鉴别则变得尤为重要。

黄颡鱼雌雄鱼鉴别在亲鱼期较为容易。成熟雄鱼体色光亮,腹部扁平瘦长,深黄色,肛门后部有一个明显的尖状尿殖乳突,长约0.5~0.8cm,在生殖季节具有明显的红色。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柔软,带青色,肛门后无尿殖乳突,仅有一圆形生殖孔。然而在非生殖季节,未达到性成熟的黄颡鱼,雌雄鱼外观上则没有明显的区别。进行性别鉴定最简单的方法为鱼体解剖,观察体腔内近背缘是否长有长圆筒形卵巢(♀)或者花瓣状精巢(♀),然后进行性比统计,正常苗种雌雄性比

且雄鱼略多于雌鱼。图1为体重30g黄为1∶1,

颡鱼性别鉴定的解剖图片,以供参考。

1性比差异

黄颡鱼雌雄异体,雌雄生长不均,雄性个体显

2营养不足

黄颡鱼对营养要求较高。在黄颡鱼的养殖过

著大于雌性。有报道表明黄颡鱼在体重1.6g后开始出现雌雄差异,天然水体3龄瓦氏黄颡鱼雄

性个体可达400g,雌性个体仅200g。目前,黄颡鱼育苗还未形成类似罗非鱼培育的全雄育苗技术,黄颡鱼鱼苗的正常性比接近1∶1,在苗种培育前期无法进行雌雄分化。但在苗种培育一定阶段后,将出现雌雄鱼的大小分化现象,如果采取捕大苗留小苗的做法,则可以改变苗种的性别比例,造成雌鱼比例偏高。如果养殖户购买雌性比例过—38—

程中,饵料的诱食效果不佳、营养搭配比例不合

理、投喂不足等因素均会引起鱼体生长过慢。对于雌雄生长速度一致的鱼类,可以根据样本群体体长分布判断其摄食生长是否正常,一般出现钟形分布的样本表明池鱼未出现营养不足(图2),而出现倒钟形分布的样本则表明投喂不足或营养不良(图2)。黄颡鱼的雌雄生长速度不同,在正常投喂水平下也会出现倒钟形分布(图

《河北渔业》2009年第4期(总第184期)3),则判断黄颡鱼投喂与生长是否正常的方法不同于其他鱼类。可依据池鱼小型群体数量的多寡以及小型鱼体长与最大个体体长的比例进行判断。如果养殖池塘小型鱼数量较多,占到整体池

专论与综述

鱼数量的30%以上,表明投喂不足;鱼群中最大

个体体长为小型鱼群体平均体长的3~4倍,进一步表明饲喂不足,需检查饵料的诱食效果、营养搭配和日投喂量等

雌性(♀)黄颡鱼的卵巢,长圆筒形,肉色。

图1

雄性(♀)黄颡鱼的精巢,花瓣状,乳白色。

雌雄黄颡鱼性别鉴定解剖

喂面积占池塘水面的8%左右。

鱼体达到5cm以上后,可采用小杂鱼绞碎掺拌部分鱼粉、蚕蛹粉、豆粉等进行投喂,此阶段黄颡鱼配合饲料的营养标准为粗蛋白40%以上、脂肪8%。

鱼体10cm以上后,常用的动物性饵料有小杂鱼、蚯蚓、蚕蛹及鱼粉等,植物性饵料有豆饼、花

随机捕获样本群体36尾,按体长分类:从5cm到10cm鱼个体数量分别为4、6、8、8、6和4尾

图2

钟形分

生饼、麸皮和豆渣等,营养标准为粗蛋白34%以上、脂肪4%,参考配方:鱼粉15%、豆饼25%、菜麸皮20%、大麦8.5%、玉米5%、骨粉饼25%、1%、食盐0.5%,复合维生素1%。日投饵次数3~4次。如果鱼吃食过程中吐食比例较高,则表明饵料的诱食效果不佳,需添加一定量的诱食剂。水温23~28℃,适宜鱼体生长,应加大动物性饵料的投入,配合饵料的日投喂量也可以加大到鱼体重的6%以上,可显著促进黄颡鱼生长;高温和低温期,应减少动物性饵料的投入,并降低配合饵料日投饵量。

随机捕获样本群体36尾,按体长分类:从5cm到10cm鱼个体数量分别为8、6、4、4、6和8尾

图3

倒钟形分布

3水质不佳

黄颡鱼在我国广泛分布,生存水温0~38℃,【黄颡鱼养殖周期】

【黄颡鱼养殖周期】

依据黄颡鱼的营养需求,小于2cm的种苗阶

段以培育的天然动物性饵料为主,适当投喂人工混合饵料,参考配方:鲜鱼浆35%、豆饼粉25%、三等粉23%、玉米粉15%和黏合剂2%。每天上午各投喂1次,投喂量占鱼体重的3%~5%,投

适应pH范围6.0~9.0,水中溶氧大于3mg/L时

生长正常,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时窒息死亡。可见黄颡鱼适应能力极强,即使在不良水质环境下也不会出现死鱼现象。然而,不良水质环境却会显著影响池鱼的生长速度,造成上市商品鱼规格偏小。不良水质环境的主要影响

—39—

《河北渔业》2009年第4期(总第184期)因素包括:养殖密度过高、底质酸化和浮游藻类过剩。

黄颡鱼苗种的放养密度应当依据水源、水质、池龄、增氧机数量等条件综合考虑后确定。一般4~6cm的黄颡鱼苗种放养密度为7.5养殖池塘,

2

万尾/hm;条件较好的池塘可以适当增加至15万尾/hm。如果不依据池塘条件盲目增加苗种放养量,则会显著降低池鱼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达到或超过池塘养殖容纳量后会出现池鱼生长停滞现象。在养殖中后期出现密度过高引起的池鱼生长过慢现象后,最适宜的解决方法为分塘和提前捕获大规格池鱼上市,从而缓解密度压力。黄颡鱼不同于鲢鱼等上层游泳鱼类,为底栖性鱼类;黄颡鱼最适pH范围7.0~8.5,适宜环境为弱碱性环境。池龄长而未清淤的池塘,池底环境极易酸化,底质酸化污染会显著影响底栖习性且适宜弱碱性的黄颡鱼的生长。鱼苗放养前进行机械清淤和养殖过程中定期泼洒生石灰,可以明显改善池塘底质,维持底质弱碱性环境,从而提高黄颡鱼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此外,池塘水深不

2

专论与综述

宜超过2m,否则易造成底层水体缺氧,从而影响

黄颡鱼的生长速度。【黄颡鱼养殖周期】

黄颡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体长5cm左右的主要食物有桡足类、枝角类、摇蚊幼虫和丝蚯蚓,体长10cm以上开始摄食螺蚬、昆虫、小型鱼虾、植物须根及人工混合饲料等。黄颡鱼不摄食浮游藻类,单养黄颡鱼的池塘在养殖中后期易出现浮游藻类过剩现象。浮游藻类在夜间进行耗氧呼吸,造成池塘溶氧不足,会显著降低黄颡鱼的生长速度。最佳的解决办法为混养滤食性

2

鱼类。10cm的白鲢和花鲢鱼每hm各投放3000尾和1500尾,可以很好地控制浮游生物的

过量繁殖,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池塘产出收益;适当放养草鱼或鳊鱼苗,可以有效控制池塘中水生植物的过量生长。黄颡鱼混养鱼种以鲢、鳙、草鱼为主,不宜与鲤、鲫鱼混养,更不能与乌鳢、鳜鱼等凶猛肉食性鱼类混养,以防止争食或伤害黄颡鱼苗种现象的发生。有报道表明黄颡鱼适宜与翘嘴红鲌、蟹等混养,从而提高池塘整体养殖效益。

(收稿日期:2009-02-06)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上接第18页)2.5

滁州鲫与彭泽鲫、方正银鲫形态特征比较滁州鲫与彭泽鲫、方正银鲫形态特征比较

鲫群体与方正银鲫遗传关系较相近的结果一

[6]致。

滁州鲫种内雌雄个体形态差异较大,雌性个体头大、体厚,腹部呈平缓弧形;雄性个体头小、体薄,腹部平直或略内凹。

2(4):8-15

[2]张克俭,万全,李公行,等.滁州鲫的形态学和血清蛋白电泳

J],1996(4):352-356谱型.水产学报[

[3]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彭泽鲫鱼选育研究报告汇编(油印

本).1989.24-27

[4]伍献文.《中国鲤科鱼类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5]谢忠明.优质鲫鱼养殖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3-4

[6]姚纪花,楼允东.我国六个地区银鲫种群线粒体DNA多态性

J],1998,4(22):289-294研究.水产学报[

(收稿日期:2009-01-05)

【黄颡鱼养殖周期】

(见表2),反映了滁州鲫与彭泽鲫、方正银鲫在主

要性状上的差异。滁州鲫体高/体长的值比彭泽鲫大,表明滁州鲫体背比彭泽鲫相对较高,而不及银鲫;体长/头长的值比彭泽鲫、方正银鲫的值大,说明滁州鲫头相对较小;头长/吻长的值说明了滁州鲫吻较短;头长/眼径的值说明了眼较大;体长/尾柄高的值说明了滁州鲫尾柄较高;肠长/体长的值说明了滁州鲫肠较长;肝脏/体重的值说明了滁州鲫肝脏较小。滁州鲫身体和鳍条的颜色较彭泽鲫浅,与银鲫相近;背鳍条数、臀鳍条数高于银鲫;侧线鳞、脊椎骨数低于彭泽鲫、方正银鲫。

考文献

[1]张克俭.滁州鲫染色体组型的研究.中国水产科学[J],1995,

3小结

滁州鲫在体型、体色等方面与彭泽鲫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与方正银鲫相比,仅在背鳍条、

[5]臀鳍条、侧线鳞数及肝脏大小存在差异外,其他形态特征基本相似,和姚纪花等研究结果,滁州

—40—

篇四 黄颡鱼养殖周期
黄颡鱼养殖方案(1)

池塘精养黄颡鱼成本效益方案

黄颡鱼的生物学特征:

黄颡鱼,四川俗称黄辣丁,江苏俗称嘎鱼,广东俗名又称黄骨鱼,分布广,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水域均有分布。它个体小但产量很大。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小刺,多脂肪,蛋白含量高,为优良水产品,是大众消费水产品,近来在两湖两广等地的消费量尤其大。

由于生长周期短,群体产量高,经济效益高,适温性广的特点,从而受养殖业的关注。全国各地都有养殖,人工养殖的规模逐渐扩大。

黄颡鱼的养殖前景

1:养殖黄颡鱼利润可靠。广东一些最早养殖黄颡鱼的养殖户,从2002年至今,从28元元一斤到9.5元,虽然鱼的价格有高有低,但是年年都有盈利。不论市场鱼价如何低迷,黄颡鱼的售价始终没有低于成本价。每年3~6月份是水产品上市淡季,广东在这时间断出售量最大,能获得更高的价格。广东养殖黄颡鱼的养殖户纷纷对这条鱼很有信心,养殖的积极性很高。

2:黄颡鱼耐运输,销售过程中极低损失,活鲜水产品流通商热衷鱼销售。

3:由于味道鲜美,价格适中,国内消费市场庞大。调查可知,广东养殖面积接近3万亩的黄颡鱼70%都是外省销售,销路畅通无阻。

4:黄颡鱼销售灵活,不同规格价格不一样,各种规格都可以上市,也不受季节和温度的影响,养殖户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灵活调整售鱼时间,很多养殖户喜欢养殖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养殖方式:

黄颡鱼的养殖方式有多种,分单养和混养,池塘精养和水库养殖,甚至还有多种形式的网箱养殖,当然不同的养殖模式获得不同的产量与养殖效益。(在这里介绍池塘养殖) 一:池塘的选择

选择靠近水源、进排水方便、水深1.5~2米的池塘,最好是东西走向(因为考虑到采光性),放苗前应该彻底清淤,提前一个星期做好水质的调节工作。

二:放养时间:一般在5月中旬~9月中旬下塘,此规格已经过驯化可以投喂饲料,整个投饲过程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6月份每日投饵4次;第二阶段7、8、9月份日投饵3次;

第三阶段10月份以后日投饵2次。在这一基础上还应根据天气与水质情况对投饵量进行调整

三:鱼苗的规格和数量

饲料的选择:

可以选择全价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

每阶段的蛋白所需量

养殖黄颡鱼、长江胭脂鱼、白鲢的规格成活率和产量(亩产) 培水

每月培水2次,以满足长江胭脂鱼和白鲢的生长需求 鱼美+藻种+芽孢杆菌

鱼病预防

每月内服药2次,一次3~5天

鱼病康+鱼肝宝+三黄散+多维

鱼病康套餐+vk3+多维

成本分析:

饲料系数:1.3~1.5 主产鱼1700斤,饲料所需1700*1.5=2550斤 黄颡鱼3~4cm共需20000条,0.12元20000*0.12=2400

总产出:

黄颡鱼:700斤*9元=15300元

长江胭脂鱼:45.6斤*30元=1368元

白鲢:240斤*2.5元=600元

总产出:15300元+1368元+600元=17200元

总支出:13700元 单位亩产:17200元-13700=3500元

注:1:以上出现的价格都应实际根据当年价格来定

2:此方案所得数据为正常养殖结果(考虑正常死亡量) 3:清塘工作未做好,塘内残存凶猛鱼类,对黄颡鱼苗造成危害

4:鱼苗下塘前水质未培育好,可供鱼苗采食的浮游动物数量不多;三是塘水过深,底层氧气过少

5:下塘后3-4天饲料投喂不当。养殖黄颡鱼必须做好清塘、水质培育、水位控制、饲料投喂等工作

6:一定注意不要与鲤鱼、鲫鱼等底沉肉食性鱼类混养。【黄颡鱼养殖周期】

d

篇五 黄颡鱼养殖周期
黄颡鱼苗种培育与成鱼养殖模式

黄颡鱼苗种培育与成鱼养殖模式○

张建军潘志远

一、鱼苗培育浮游生物为主,不需要投喂;若池内浮游1.鱼苗池条件。鱼苗池呈长方形,东生物数量不多,可用幼鳗料搅拌成浆或西向,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注方便。面直接用鱼浆全池泼洒,以满足鱼苗的营积一般以3~5亩为宜,土质为粘壤土,养需求;鱼苗入池2d后,用鱼浆和鳗鱼池埂宽实,不渗不漏,池底平坦,淤泥为粉料搅拌成浆沿池四周投喂,投喂量为10~15cm,水深为1.2~1.5m。鱼肉5kg/亩、鳗鱼料1kg/亩;鱼苗入池

2.清池消毒。采用干法清池,先将池7d后,逐渐改喂黄颡鱼苗配合料;鱼苗水排干,使用生石灰清池,用量为100kg/入池10d后,直接投喂黄颡鱼苗配合料,亩左右,方法是加水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投喂量为3~5kg/亩;投喂方法是逐渐缩洒,不留死角,第二天用铁耙翻耙底泥,小投喂范围,诱导黄颡鱼苗集中到食场使石灰浆与底泥充分混合,以提高灭菌摄食,根据鱼苗摄食情况逐渐增大投饵和清野效果。量,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喂1次,投

3.生物饵料培育。在黄颡鱼苗入池喂时间为上午7:00~8:00,下午17:00~前5~7d,注水40~50cm,投施经发酵消毒18:00。

好的畜禽粪肥,最好是鸡粪,投施量为6.日常管理。黄颡鱼苗入池后,将水200~300kg/亩,水质较肥的塘口可减至深保持在50~60cm,每隔3~5d注水1100~200kg,新开塘口可增至300~次,每次注水10~15cm;鱼苗入池15d400kg。2~3d后再追施EM菌、单细胞藻后,用生石灰消毒1次,用量为5kg/亩,类激活素等,增强肥水、净水效果,7d后将pH控制在7.5~8.5之间,透明度保持可见池中有大量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在25~30cm;鱼苗培育过程中应适时开等浮游生物繁殖起来,为刚入池的黄颡启增氧设备,保持池水溶氧在5mg/L以鱼苗提供天然开口饵料。上;平时应坚持勤巡塘,每天巡塘3次,

4.鱼苗放养。黄颡鱼苗入池前一定早、中、晚各巡塘1次,其任务是查看水要试水,以检验池中清池药物毒性是否质、水温、鱼苗的活动和摄食等情况,发已消失。取一盆塘中底层水,放几尾鱼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

苗,试养1d后,如果鱼苗活动正常,说明经过20d左右的精心培育,鱼苗已毒性已消失,方可放养。一般放养密度控基本长至3cm左右,达到夏花(寸片)规制在100000~150000尾/亩。格,可以分塘进行鱼种培育。

5.投饵投喂。如果池内浮游生物充二、鱼种培育

足,黄颡鱼苗入池2d内,以摄食池内的1.放养前准备。鱼种池要求与鱼苗2013-22-47-

池相似,只是面积稍大一些,一般以5~三、成鱼养殖

10亩为宜,水深为1.5~2.0m;鱼种池的主要有池塘主养、甲鱼池套养、亲鱼清池方法与鱼苗池相同;施肥培水措施池套养、河蟹池套养、稻田套养和藕塘套与鱼苗池相似,只是畜禽粪肥的投施量养六种养殖模式。

要多于鱼苗池,一般投施量应达到300~1.池塘主养。黄颡放养规格为8~400kg/亩,水质较肥的塘口为200~30010cm,放养密度为6000~8000尾/亩,放㎏,新开挖的塘口为400~500kg。以上准养时间在3~4月份。可搭配放养规格为备工作应在夏花入池前10d完成。50~100g的花白鲢鱼种150尾/亩(其中:

2.苗种放养。选择规格整齐、头小背花鲢50尾、白鲢100尾),放养时间在黄厚、体色光亮、肌肉润泽、无伤无病、无寄颡放养后15d。该模式预计可出产黄颡生虫的优质夏花苗种放养。放养密度依鱼600~800kg/亩,其它鱼类500kg/亩左据计划养成鱼种的规格确定。如果要求右。

养成的规格大,则放养密度相对要稀;反2.甲鱼池套养。黄颡放养规格为之,放养的密度则大。另外,塘口面积大、10cm/尾,放养密度为3000~3500尾/亩,水质好、水位深、饵源足,增氧好的密度放养时间在3~4月份。甲鱼放养规格为可适当加大。一般黄颡夏花的放养密度150~200g/只,放养密度为200~250只/为25000~30000尾/亩;放养前需用浓度亩,甲鱼的放养时间在4月底至5月初。为3%~4%的食盐水浸浴消毒5min左该模式预计可出产黄颡鱼400kg/亩左右。右,甲鱼100-150kg/亩。

3.投喂管理。投喂黄颡配合料。夏花3.亲鱼池套养。亲鱼人工繁殖结束入池前5d,用鱼肉糜拌配合料在池边一后套放黄颡鱼,放养规格为30g/尾以上,侧投喂,逐步缩小投喂区,引导黄颡苗种放养密度为100~200尾/亩。预计可增收逐渐到食场摄食,养成到食场集中“就黄颡鱼10~20kg/亩。

餐”的习惯。夏花入池5d后,直接投喂配4.河蟹池套养。黄颡放养规格为8~合饲料,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喂110cm,放养密度为400~500尾/亩,放养次,日投饲率为3%~5%。投饲坚持传统时间在4月份。河蟹的放养规格为50~的“四定”原则,投饲量根据苗鱼生长情100只/kg,放养密度为500~600只/亩,况逐渐增加。放养时间在2月底或3月初,也可选择

4.水质管理。每隔半月换水1次,换在上一年的冬季放养。该模式预计可出水量为20%~30%;每月使用生石灰消毒产黄颡鱼40~50kg/亩,河蟹70kg/亩左1次,用量为5~10kg/亩;适时开启增氧右。

设备,保持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5.稻田套养。黄颡放养规格为8~

经过3~4个月的精心培育,夏花体10cm,放养密度为2000~3000尾/亩,放长已长至8~10cm,达到一龄鱼种规格,养时间在5~6月份。该模式预计可增产可以进入成鱼养殖。黄颡鱼250kg/亩左右。

-

48-2013-22

一例鱼类细菌性烂鳃病治疗案例的用药启示○耿

建国

2013年10月5日,笔者在值班时接12瓶,并用了1kg三黄散拌饲投喂。到了泰兴市曲霞镇肖榨村养殖户金建红从上述该养殖户的用药历程和用药打来的电话,说他家鱼塘的鱼种近几天量来看,该户用药不当表现在以下两方来发生死亡现象,虽已用药,不见好转,反面:一是进入了“治病先杀虫”的误区,该而一天比一天严重,死亡量一天比一天病例是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加大,要求派人前往帮助诊断。病,而不是由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因而

笔者到达池塘后,经检查发现病鱼无须先杀虫;二是进入了猛药能治病的鳃丝腐烂,鳃软骨外露,并且带有污泥,误区,不仅用了多种杀菌药,而且某些药鳃盖内侧表面充血,中央表皮已被腐蚀物的用量高达正常用量的4-5倍。因而成一个圆形透明的小洞,即俗称的“开天鱼死亡量不减反增,究其原因,不是因用窗”,其它未见明显异常。药不足达不到治疗效果,而是因用药严

经过仔细检查,综合分析,最后确认重超量造成了药害。因此指导养殖户通为细菌性烂鳃病,随后又认真询问了塘过科学换水来减少损失。经过换水,死鱼主用药情况及池塘的实有面积和平均水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深,最后告诉塘主鱼类死亡加大的原因从该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该养殖户是“用药不当所致”,解决的办法是:停止在病害防治用药方面进入上述两个误区继续用药而取而代之的措施是换水,并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养殖户病害防治水向养殖户陈述了这一解决方案的理由:平有待提高,在准确诊断病虫害、合理用

该户池塘养殖水面8亩,平均水深药、安全用药方面的知识还相当欠缺,这

1.5m,在9月29日池鱼发病后找到了鱼就要求我们水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加大药代理商陈XX,在他的指导下,用了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二是养殖户不能4kg硫酸铜加3瓶速杀(主要成分为伊过分偏信鱼药经销商,在询诊问药方面维菌素和阿维菌素),30日用了15kg强如遇颖难杂症,要到正规水产技术推广氯精,10月1日用了10kg二氧化氯,2-机构咨询。

5日用了36瓶由桐城金润鱼药厂生产(通联:225400,江苏泰兴市水产技的菌毒威克(主要成分为戊二醛),每天术推广站)

6.藕塘套养。黄颡放养规格10cm,颡鱼300~400kg/亩。

放养密度控制在3000~4000尾/亩,放养(通联:211600,江苏省金湖县渔政时间在4月中旬。该模式预计可增产黄监督大队)

2013-22-49-

篇六 黄颡鱼养殖周期
黄颡鱼养殖可行性研究报告

黄颡鱼养殖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1

第一章 总 论

一、申请项目概述

本项目已有核心技术是黄颡鱼种质选育与繁殖技术,苗种转食培育技术及无公害养殖技术。本次申请中试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核心技术进一步提高黄颡鱼繁殖的“三率”和转食苗种培育成活率,实现模式化苗种生产,开展无公害养殖。创新点是鄱阳湖黄颡鱼选育与人工繁殖、采用投喂天然饵料生物与开口人工饲料相结合方法进行转食育苗、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标准进行从亲鱼培育至鱼种与成鱼养殖等技术的创新。该成果居国内外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可广泛在黄颡鱼繁养殖业、池塘和大水面养殖中应用。中试成功后,可有效解决黄颡鱼转食苗种供应的“瓶颈”问题,提高养殖效益,对推动黄颡鱼产业化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项目预计目标

(一)总体目标

1、计划投资额: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中近期已完成投资50万元,尚需新增投资(项目执行期内)2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9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0万元)。新增投资中,项目单位自筹150万元,需申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无偿资助100万元。

2、项目完成时的成果熟化程度:项目完成后黄颡鱼选育与人工繁殖技术、苗种转食培育技术、无公害养殖技术等“三大”核心技术呈规范化、模式化。项目后续期,可完全按照该技术标准放大规模进行推广应用。

3、项目结束时达到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 黄颡鱼选育与繁殖技术主要技术指标:选择鄱阳湖黄颡鱼,培育亲鱼4500公斤(雌鱼100克以上、雄鱼150克以上,雌雄性比1:1.2),每尾雌

2

亲鱼怀卵量5000粒以上,产卵量达2500粒以上,受精率达90%以上,孵化率达90%以上。

(2)转食育苗技术指标:将卵黄苗进行专池人工转食培育,在8—12个日龄时进行转食驯化,经30—40天的培育,鱼苗的规格可达4cm以上,育苗平均成活率达70%以上。生产4cm以上转食鱼苗1000万尾以上。

(3)冬片鱼种培育技术指标:将经人工转食驯化的4cm以上鱼苗转入鱼种池和鱼种网箱中进行培育,池塘亩放养3-4万尾、网箱每平方米放养3000尾,主要投喂浮性配合饲料,经4—5个月养殖,可生产8—10cm的鱼种,池塘亩产达300公斤、网箱每平方米达25公斤,鱼种总产量达425万尾,平均成活率达85%以上。

(4)无公害养殖经济技术指标:池塘亩放8—10 cm鱼种40—50公斤、网箱每平方米放养8—10cm鱼种4—5公斤,主要投喂浮性配合饲料,按无公害标准养殖,经6—8个月的饲养,池塘亩产500公斤、网箱50公斤/m2,生产成鱼200吨、后备亲鱼10吨,养殖成活率达90%以上,品质达到出口要求。

4、中试后可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中试后,该项目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社会效益:中试后,每年可生产4cm以上黄颡鱼1000万尾,其中可向社会提供500万尾;可向社会提供后备亲鱼10000公斤;生产8—10cm鱼种425万尾,其中向社会销售200万尾;生产商品鱼200吨。本项目向社会提供的亲鱼、鱼苗和鱼种,经社会繁殖和养殖每年可实现产值300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人数200余人,为农民增收创造了空间。至2007年可直接按项目标准化技术放大5倍生产规模,在短期内可形成产业化经营,对推动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重要的作用。

(2)经济效益:中试达产年可实现产值554万元,新增利润82.43万元,

3

新增税收71.52万元。

(3)生态效益:项目本身就是一种生态型的繁、养殖项目,整个养殖过程完全按照无公害养殖技术要求进行, “三废”排放均符合标准,对环境不但不造成污染,还可有效地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目标:(2013年6月—2013年7月:黄颡鱼繁殖和苗种培育阶段。)

本阶段主要利用已采集的鄱阳湖黄颡鱼亲本2500公斤和已投资建设的繁殖与苗种培育设施,进行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尚需购臵实验仪器和检测设备(含电脑)49台(套)件、鼓风机和供气系统各2套。生产4cm转食夏花650万尾以上(其中250万尾用于销售,400万尾用于自养)。本阶段共需落实资金49.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1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可实现销售收入25万元(销售250万尾4cm夏花,每尾按0.1元计算)。

第二阶段目标:( 2013年7月—2013年12月:冬片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阶段)

本阶段需新增投资159.8万元,用于技术研究开发,购臵增氧机10台、自动化投饵机10台、鱼种网箱100个(800平方米)、成鱼网箱100个(1600平方米)、鼓风机和供气系统各2套、活鱼运输车一辆,新建亲鱼与鱼种培育池100亩、流水产卵池10个(300平方米)、自流式孵化池400平方米、工厂化鱼苗培育池100个(1600平方米)。可生产8—10cm鱼种340万尾(100万尾用于销售、240万尾用于下一年成鱼养殖),成活率达90%以上;培育后备亲鱼5000公斤;建立无公害养殖池塘100亩、网箱200个,利用上一年生产的120万尾鱼种,开展无公害养殖,生产尾重90克以上的商品鱼100吨,成活率达90%以上。该阶段共需落实资金259.8万元(从上一阶段的销售收

4

入、企业自有资金和国家无偿资助资金中解决),其中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59.8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77万元(销售冬片鱼种100万尾、后备亲鱼5000公斤、商品鱼100吨)。

第三阶段目标(2014年1月—2014年7月:黄颡鱼繁殖和苗种培育阶段。)

本阶段需新采集或选育亲鱼2010公斤,形成具有繁殖能力的亲鱼4500公斤,购臵增氧机10台、自动化投饵机10台,生产4cm夏花苗种1000万尾以上(其中500万尾用于销售,500万尾用于自养)。共需落实资金57.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1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0万元(销售500万尾4cm夏花,每尾按0.1元计算)。

第四阶段目标:(2014年4月—2015年2月:冬片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阶段)

本阶段需培训技术工人20人(次),利用自有水库和池塘开展网箱和池塘养殖鱼种与成鱼,购臵成鱼网箱100个(1600平方米)。池塘养殖鱼种60亩、成鱼100亩,网箱养殖鱼种100箱、成鱼200箱。生产4cm夏花1000万尾,8—10cm鱼种425万尾(200万尾用于销售、225万尾用于下一年成鱼养殖),成活率达85%以上;培育后备亲鱼10000公斤;利用上一年生产240万尾鱼种,生产无公害商品鱼200吨,成活率达90%以上。该阶段需投入固定资产资金4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共需落实资金204万元(从上年度和上一阶段的销售收入中解决)。

(三)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

1、计划投资额

项目计划投资额300万元,其中近期已完成投资50万元(用于亲鱼采集、亲鱼与鱼种池、流水产卵池、流水孵化池、实验楼等生产实施的建设及配套

5

篇七 黄颡鱼养殖周期
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与黄颡鱼苗价格点击浏览新闻 点击浏览供求 点击浏览论坛 点击浏览养殖资料 黄颡鱼俗称:嘎鱼、嘎牙子、黄姑、黄腊丁、黄鳍鱼等; 黄颡鱼苗价格指导:水花一斤10000尾:100元/斤;寸子一斤10000尾:800元/斤;春片一斤30尾:14元/斤。 黄颡鱼的生物学习性: 黄颡鱼种类较多,有瓦氏黄颡鱼、岔尾黄颡鱼、盎塘黄颡鱼、中间黄颡鱼、细黄颡鱼、江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分布于我国河川、湖泊、沟渠等水域中,是一种优质名贵经济鱼类。该鱼产量大、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据分析,每100克鱼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16.1克、脂肪2.1克、碳水化合物2.3克、钙154毫克、磷504毫克,且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尤以谷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具有消炎、镇痛等疗效,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而且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在自然水域种,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上市规格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发展。因此,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势在必行。 一、形态特征 黄颡鱼体长,腹面平,体后半部稍侧扁,头大且扁平,吻圆钝,口裂大,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侧位,眼间隔稍隆起。须4对,鼻须达眼后缘,上颌须最长,伸达胸鳍基部之后,颌须2对,外侧一对较内侧一对为长。体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并有3块断续的黑色条纹,腹部淡黄色,各鳍灰黑色。背鳍条II,6-7;臀鳍条19-23;鳃耙外侧14-16;脊椎骨36-38。 背鳍不分支鳍条为硬刺,后缘有锯齿,背鳍起点至吻端较小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胸鳍硬刺较发达,且前后缘均有锯齿,前缘具30-45枚细锯齿,后缘具7-17枚粗锯齿。胸鳍略呈扇形,末端近腹鳍。脂鳍较臀鳍短,末端游离,起点约与臀鳍相对,尾鳍深叉形。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活习性 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喜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之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幼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食。 该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毫克/升时出现浮头,低于1毫克/升时会窒息死亡。 (二)食性 黄颡鱼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

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 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在春夏季节常吞食其它鱼的鱼卵,到了寒冷季节,食物中小鱼较多,而底栖动物渐渐减少。规格不同的黄颡鱼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4厘米,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厘米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厘米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等。人工培育可喂绞碎的鱼、虾及软体动物,既要摄食动物性饵料,也吃人工配合饲料,但最好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动物性鲜活饵料。 (三)年龄与生长 黄颡鱼生长速度较慢,常见个体重200-300克。在自然大水域1龄鱼可长到体长56毫米,体重5.7克。2龄鱼可长到体长98.3毫米,体重20.6克。3龄鱼可长到135.5毫米,体重36.1克。4龄鱼可长到160.1毫米,体重58.2克。5龄鱼可长到177.7毫米,体重81.3克。黄颡鱼雄鱼一般较雌鱼大。1-2龄鱼生长较快,以后生长缓慢,5龄鱼仅为250毫米。 三、繁殖 黄颡鱼2-4冬龄达性成熟(约3龄以上),最小成熟个体,雌鱼为11.7厘米,雄鱼为14.8厘米。达性成熟的雄鱼在肛门后面有一个生殖突,而雌鱼则无。在南方4-5月产卵,在北方6月才开始产卵,是产卵较晚的鱼类之一。要求水温在20-30℃。产卵活动于夜间进行,当天气由晴转为阴雨,即可产卵。黄颡鱼具有筑巢产卵保护后代的习性。产卵时亲鱼选择具有水草的沙泥质的浅滩,水深8-10厘米,利用胸鳍刺在泥底上断断续续地摇动。建造鱼巢有几个在一起的,也有几十个成群的,相隔不远形成穴群。每个穴径约为15厘米,深为10厘米,产卵受精于穴内。雄鱼于穴口保护鱼卵孵化。当其它鱼接近穴口时,雄鱼猛扑向入侵者,驱逐入侵之鱼。并经常用巨大的胸鳍拨动,使穴中水流通,利用水流辅助卵孵化。守护到仔鱼能自行游动为止(7-8天)。此期间雄鱼几乎不摄食。雌鱼产完卵后离巢觅食。黄颡鱼怀卵量为1086-4469粒,成熟卵径1.7毫米,受精卵为黄色、粘性、沉于巢底或粘附在巢壁的水草须根等物体上发育。其产出的卵径约为2.5毫米,两天内即可孵化。黄颡鱼可能为分批产卵的鱼类。 四、商品鱼养殖 (一)以投喂鲜活小鱼虾主养 1、池塘清整 池塘以2-5亩(1亩=1/15公顷)为宜,平均水深1.8米,池塘淤泥厚约30厘米,注排水条件良好,池塘必须进行严格的清塘消毒,池塘每亩用150千克生石灰消毒,3天后加注新水至1.5米。培肥塘水后再放种。 2、放种 放种规格当然越大越好,一般收购自然界野生苗放种,规格为15克/尾以上,如果是放养人工繁殖的苗种,规格一般为5-8厘米

。再按常规搭配一些鲢、鳙、草、鲫等,以利于控制池塘水质,提高池塘的生产 力和经济效益。放种数量南北方也不一样,由于北方生长期短,放养密度以1000-1200尾/亩为宜。南方水温高,生长期也较长,所以放养密度以500尾/亩为宜。 3、饲养管理 根据黄颡鱼吞食的特点,根据水质、天气、鱼的活动、摄食情况,在池塘投喂适口的鲜活小鱼、虾,让其自由觅食,最好的鲜活小鱼以鲮鱼、露斯塔野鲮、麦瑞加拉鲮鱼、鲫鱼等为好,其次是四大家鱼的苗种。池塘池水的透明度应控制在20-30厘米。每20天每亩用15-20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控制池水pH值以创造有利黄颡鱼生长的环境。池塘内周围适当放一些水浮莲以适应黄颡鱼白天在池底栖息,晚上游出水面觅食的生活习性。这样精心管理的池塘,每亩可收黄颡鱼50-250千克左右的产量。此种方法虽然成本低,但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产量和经济利益。 (二)以投喂饲料为主,辅以海水冰鲜鱼和淡水小鱼虾养殖黄颡鱼 对池塘和放种要求同以投喂鲜活小鱼虾主养方式相似,但密度可以增加(1500尾-2000尾/亩),达到精养的水平,提高单位产量。饲养管理要求更严格,管理更细致。在池塘下风头设置5平方米左右的投饲点,投饲点用20目左右的网片围圈,网片高出池塘最高水位3-5厘米,离池底距离50厘米左右。经过驯化,黄颡鱼可从底部进来集中摄食,并达到抢食的程度。根据水质、天气、鱼的摄食情况,观察投饲点有无残饵,适当调整投饲量,也可根据水质情况灵活调整搭配鱼类的比例,有效控制水质。投饲量由投放鱼种苗的2-3%逐步增加至8-9%。进入高温季节,投饵量增大,水质变化快,及时加注新水,排出部分塘水,保持塘水新鲜,控制池塘水的透明度在20-30厘米,根据池水的溶氧量来开启增氧机,保证池水的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在饲养过程中每10天施放一次生石灰,每亩用15-20千克全池泼洒,控制池水pH值以创造有利黄颡鱼生长的环境。每亩可收获150-600千克黄颡鱼。使用此种养殖模式,可以以较短时间取得最大的收益。 (三)与池塘养殖鱼类混养 黄颡鱼与池塘养殖鱼类混养,放种规格要求10厘米以上,每亩放200-300尾,这样既不增加池塘的投饵量,又可获得一定产量的黄颡鱼,既不影响池塘主体鱼类的养殖,又可以摄食池塘内小鱼虾、水生昆虫等,对清除池塘野杂鱼起到较大作用。 1、清塘消毒 在池塘放养7-10天后,用生石灰150-200千克/667平方米进行干塘消毒,清除病员生物及敌害。 2、施肥 塘按年初产量计划配备饲料和肥料,饲料以沉性颗粒

配合饲料或膨化饲料为主,并坚持"四定"投饲方法,具体为:精饲料日投喂量,5月以前为池塘鱼体重的2-3%,5-6月为4-5%, 6月中旬-9月底为6-8%,每日上午9-10时和下午4-5时各喂一次;所施肥料有粪肥、大草等有机肥和碳铵、尿素、磷肥等化肥,并坚持"三看"施肥,低温期主要施用有机肥,高温阶段以化肥为主,具体根据水质情况掌握肥料追施量。 3、调节 池塘经常加注新水,高温季节每30天换水1-2次,保持池水透明度30-35厘米。此外各池中安有增氧机1台,经常开机增氧,提高水中溶氧,避免鱼类浮头或泛塘,并定期施用生石灰,以改善水质,调节pH值。 4、鱼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在食场挂袋、挂篓,对饲料、水体、食场、工具等进行药物消毒,并采取外用药物与内服药物相结合等方法予以预防,发现鱼病及早治疗。 黄颡鱼养殖技术: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我国优质名贵鱼类,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近年来,黄颡鱼人工养殖技术的开发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的一个新亮点,笔者根据当地的养殖实践对池塘单养和套养两种养殖方式加以总结。   一、单养   1、池塘选择与清整消毒: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无污染的鱼池,面积2-10亩,池塘水深在1.5m-2.5m,配备增氧机等机械设备。 清除过多淤泥(池底淤泥不超过10cm),在阳光下曝晒数日后,再进行清整消毒。放养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50-75kg或漂白粉7-10kg溶解化浆全池泼洒。施用经过发酵的有机粪肥l50~200kg/亩,培肥水质。   2、鱼种放养与品种搭配:当年3-4月,放养规格一般为20g/尾以上,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3000尾/亩。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无残缺、体质健壮,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半个月后搭配花白鲢的夏花鱼种,花鲢1000尾/亩,白鲢3000尾/亩。   3、饵料投喂:黄颡鱼是杂食性、以动物饲料为主的鱼类,可采用鲜活的动物性饵料饲养,如小鱼、小虾、畜禽下脚料、螺蚌肉等,也可投喂豆饼、花生饼、麸皮等。或购买全价黄颡鱼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投饵采取“四定”原则,日投饵两次, 5月以前按鱼重量2%至2.5%投喂,6月至8月水温高,黄颡鱼正处于生长旺盛的高峰期,可按鱼体重的4%至5%喂料;9月以后水温逐步下降,精饲料的投喂量逐步减少,并根据鱼类的摄食、天气变化的情况灵活掌握。   4、水质调节与病害防治: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保持水的透明度35至45厘m,PH值6.5至8,在5、6月份每月注水1次,每次

换入新水30cm;6~9月份每半个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l5cm左右,保持水深在1.2~1.5 m。定时开启增氧机,增加水中的溶氧。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开展病害防治工 作。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它药物消毒,杀灭池塘中的细菌、病毒和其它病源微生物。 黄颡鱼为无鳞鱼,对药物较为敏感,敌百虫、硫酸铜等药品应慎用。   二、套养   (一)、套养是目前黄颡鱼成鱼养殖的主要方式。其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鱼类残饵、小杂鱼、有机碎屑等,可提高鱼池净化能力。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的大型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可增收黄颡鱼20kg,亩增效益在100元以上。   1、成鱼池套养。养殖四大家鱼的鱼塘和主养吃食性鱼类等鱼池都可以套养黄颡鱼。鱼池面积2-30亩,水深1.5-2.0m,一般每亩放黄颡鱼40-50尾,规格3-4cm,每亩可增收10kg左右。   2、成蟹池塘套养。蟹池中套养黄颡鱼,可以充分利用蟹池中饵料生物资源。一般蟹池面积30-50亩,水草覆盖率在50%左右,在蟹种放养后,亩放3-5cm黄颡鱼,30-50尾,可亩增收8-10kg。   3、大水面套养。一般每亩放黄颡鱼40-60尾,规格3-4cm ,可亩增黄颡鱼10-15kg。   (二)、套养注意事项:   1、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   2、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规格。   3、套养黄颡鱼后不适宜套养其他的肉食性鱼类;淡水沼虾、淡水螯虾的养殖池塘中不宜套养黄颡鱼。   4、套养过程中,注意黄颡鱼的摄食生长情况,如生长规格过小,需适当补放小杂鱼虾或投喂人工配制的专用饵料。投喂人工饵料时,先喂主养品种,后喂黄颡鱼。   5、蟹池中套养黄颡鱼,蟹池中必须保持充足的天然饵料,也可事先在蟹池中每亩投放螺蛳300-400kg以及部分怀卵的鲫鱼、抱卵青虾,让起自然繁殖,供河蟹、黄颡鱼自由摄食。 黄颡鱼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一、养殖区的选择   养殖面积为65公顷,水、电等设施齐全,交通方便。   二、稻田工程建设   1.田间工程以10亩为一个黄颡鱼稻田生态养殖单元,在稻田坝埂内侧挖上口1.5m、底宽0.5m、深0.7m的环沟,在稻田内每隔40m处挖上口0.5m、深0.2m(耕作层)的浅沟,使浅沟与环沟相通。   2.暂养池以10亩为单元,靠近水源的稻田一端建1个池深1m、面积60平方米的暂养池,以供培育苗种之用。   三、苗种的选择与放养   1.苗种选择和运输选择种质优良、个体均匀、无公害的健康苗种,放养规格为10g/尾。2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842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