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的诗句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疑惑的诗句篇一
《新批评解析与诗歌鉴赏》

第30卷第11期2009年11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ofHu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Engineering

、,01_30No.11

Nov.2009

新批评解析与诗歌鉴赏

沈碧萍1茅忆2

(1.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2.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摘要:诗歌这种文学体裁一直是文学家们表达情感的一种主要方式,对诗歌的鉴赏也是分门别类,而新批评作为其中的一种鉴赏方式在文学批评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东西方诗歌的解读和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从新批评的定义,特点、分析方法入手,全面系统地分析新批评主义,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诗歌。

关键词:新批评;诗歌;鉴赏中图分类号:10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3—2219(2009)11—0071_02

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离的。

(三)语境理论

对于如何鉴赏诗歌不同学派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新批评是很多学者颇为推崇方法,本文将对如何使用新批评来鉴赏诗歌进行分析。

语境理论是新批评语义分析的核心问题,也是理解新批评方法的前提。语境指的是某个词、旬或段与它们的上下文的关

一新批评的定义和特点

新批评,即英美新批评派,也称形式主义、美学批评、文本批评和本体论批评,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新批评主义认为文学的本体是作品,以此为出发点,凭借。其对文本内部研究的空前强凋和深入研究”,它“传奇性地颠覆了偏于文本外缘研究的传统批评形态”(姜飞,1999),从30年代到60年代在美国的文学批评领域内,一直处于统治地位。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文坛上新理论层出不穷。但是新批评作为形式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至今仍保持重要影响。其文本分析的方法业已成为西方学界诗学解读的基础和常规。

(一)文学本体论

这一观念由新批评的主将兰色姆提出。他将。本体”这一哲学术语首次用于文学研究。新批评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艺术客体,是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文学活动的本源。以作品为本体,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研究文学的特征遂成为新批评的理论核心。持有同样观点的文萨特和比尔兹利则从另外的角度来阐述他们的主张,为此他们提出了两个著名的概念:其一是意图谬误。其二是感受谬误。

(二)结构一肌质论

这一主张由兰色姆提出。他认为,结构与肌质是相互对应又联系紧密的概念,所谓结构是一首诗的逻辑线索和概要,它是一首诗可以用散文转述的部分,它给予一系列感性资料以秩序和方向。诗始终把握着具体事物的形象,这些具体事物和形象就是诗歌的肌质。诗的结构一肌质是一个不容分割的有机整体,正像~个活人的肉体和精神不可分离一样,文学艺术作品

系,正是这种上下文确定了该词、句或段的意义。

新批评派在诗歌批评当中常用一些术语如:意义含混、反讽、张力。意义含混指的是一个语言单位(字,词)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一句话可以有多种理解的现象,是指某种修辞手段所产生的多种效果。反讽。布鲁克斯把反讽定义为“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语境能使一句话的含混意颠倒,这就是反讽。诗歌中的所有语词都受到语境的约束,它们的意义都受到语境的影响,因而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反讽。反讽可以表现在语言技巧上,如故意把话说轻,但听者却知其分量。反讽也可以表现在整个作品结构之中。张力。所谓张力就是指诗歌当中由词的字典意义与延伸意义所产生的相互牵制、相互依托的关系,诗歌的张力便来自于词的全部外延与内涵所表现的各种意义的统一÷诗歌应该是其字典意义与延伸意义的平衡。字面意思与隐喻意义这两种因素要同时存在并处于张力的状态。若过分偏重于字典意义,诗便少了诗味,过分偏重于隐喻意义,又常造成晦涩难懂。只有两者的相互约束、相互限制,才能使隐喻意义在尽可能理解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使字面意思在尽可能暗示的范围内保持其意义的一致性,才能使诗内涵丰富而又耐人寻味。

(四)新批评的。细读法”

新批评的。细读法”不是一种自我感兴趣的印象式批评,而是一种“细致的诠释”,是对作品作详尽分析和解释的批评方式。在这种批评中,批评家似乎是在用放大镜读每一个字,捕捉着文学词句中的言外之意、暗示和联想等。

二运用新批评分析诗歌

收稿日期:2009--08-09

作者简介:沈碧萍(1980-),女,浙江杭州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西方文学、戏剧翻译。茅忆年(1980--),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西方文学、语言学。

(一)新批评在诗歌中的分析手法

诗歌是人类永久的,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马克悄勒(MarkSchorer)在一篇著名的论文“作为发现的技巧))(1948)指出,内容或实际的生活经验与艺术或“完成了的内容”(achievedcontent)之间的区别在于创作技巧和手法。因此在鉴赏和解读诗歌时作

7l

万方数据 

者所使用的技巧应该受到读者的高度关注。

具体的说,如果要从新批评的角度解读诗歌,读者首先要做的是细读诗歌而不考虑诗歌作者的背景。这和我们传统的阅读有很大差别。传统解读诗歌的方法是强调弄清诗歌作者的背景,这一点被认为是解读诗歌的基础。

其次,读者要试图找出诗歌中所应用的技巧。诗歌作者在一首诗歌中往往使用了多种手法,比如反讽、张力、节奏等。读者在解读诗歌时要做的是弄清楚诗歌中所使用的技巧是怎样发挥作用并和谐存在于诗歌中。新批评主义者在解读诗歌时,着眼于文本和诗歌中心意象。他们着重分析诗歌中的张力如何表达出字面以外的意思。

其三,读者应把诗歌看成一个有机体。通过精练诗歌的相关内容,读者试图寻找诗歌的人性价值。新批评通常是通过这三点来达到有效地解读诗歌的。

(二)从新批评角度解析《雪夜伫立林边有感》

<<雪夜伫立林边有感》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老人,在黑暗中来到森林边,本打算在雪夜的林中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美丽的森林,动听的风声和铃声唤醒了他对人生的热爱。下面将用新批评的方法对其分析和解读。为方便参阅,将原诗抄录于前。

StoppingBy

Woods

On

SnowyEvening

Whosewoodsthese

are

It}linkIknow.

Hishouseisinthevillage,though;Hewill

not

seemestoppinghere

TowatchhiswoodsfilJuD

withSflOW

MylittlehorsemustthinkitqueerTostopwithoutafarmhouse

Heal'

BetweentllewoodsandfrozenlakeThedarkesteveningoftheyear.

HegivehisharnessbellsashakeToaskifthereissomemistake.Theonlyothersound’Sthesweep

Ofeasywindanddownyflake.

Thewoods

are

lovely,darkanddeep,

ButIhavepromisestokeep,Andmiles

togobeforeIsleep。Andmiles

to

gobeforeI

sleep.

根据上文的新批评解读诗歌的方法,首先对诗歌进行细读。其次,找出诗歌中所应用的技巧。本诗歌中应用了拟人、象征、压韵、模糊和重复的手法。

首先。读者可以发现马在诗歌中被拟人化了。小马疑惑主人为什么在黑夜停留思考。诗人想象小马问了问题,而诗人开始探索主人公的行为动机。拟人推进了诗歌的发展。诗歌第二节中提到了一年中最黑暗的夜晚。在此诗人用了模糊化的手法。一年中最黑暗的夜晚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是一年中灯光最少的夜晚,或者可以理解成情绪最低落的夜晚。笔者认为一年中最黑暗的夜晚是两者的结合,在没有月亮的寒冬深夜,主人公正经历着某种抑郁和孤独。这句诗歌同时又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人们有时渴望死亡。在最后两行诗歌中,诗人采用了重复的手法。第一个。And

miles

to

go

beforeIsleep”的用意显而易见。

72

万 

方数据词句描述的是主人公在睡觉前想他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的事实。而第二个。Andmiles

to

gobeforeIsleep”的使用发人深思。

读者会瞬间发现这句诗歌的象征意义。。Milesto

go”意思是人

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before

sleep”意在表达人死之前而

非睡觉前。在诗歌中诗人还采用了另外一个非常明显的手法就是押韵。整首诗歌有四节,每一节的第一、二和四行都押韵。每一节的第三行的结束音节同时又是下一节的压韵词,用以收尾整行的韵律。这样,每一节中的韵味和诗意都能得以充分融合和集中体现。而最后一节则例外,因为它用四行压韵,非常协调。

在新批评解读的第一二步之后,读者应当把诗歌看作一个整体,并从中探究它所体现的人性价值。诗歌用平静而丰富的意象塑造出生动的精神形象,从而反映忧郁、悠闲的心情。运用简捷的词汇使得诗歌通俗流畅,更增添了一份安宁平静的意境。诗歌的每一部分都和其它部分相辅相成使读者能够体会到冬夜的宁静。

诗歌的第一节非常简单,但却是意象的基础。诗歌中提到了小森林并且暗示虽然主人公的马在村庄里但是他们却过着远离城镇和文明的生括。第一节也提及了主人公步伐悠闲,有充裕的时间观看落雪。细想第一节从字面上看并未给人以忧郁感,它是通过字词的选取以及排列给人以悲伤、哀愁感。第二节指出更具体的时间和地点。通过描述进一步深化了第一节中刻画的忧郁感。这一节的前两句引领读者走进森林的更深处,更加远离城嚣。小马也对主人的行为感到了疑惑。诗歌中下一句描的地方。第三节把诗歌中的孤寂感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怪伫立的原因。好奇的马铃声和周围安静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的描述可以使读者了解主人公的心态。他的心是如此的平静以至于可以听见飘雪和风声。诗歌的最后一节把诗中表达的情绪

都聚集到了一起,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一种永不停息的忍耐力以及那让主人公无法平静的问题。幽暗而深邃的森林反映了的重复形成了对比。最后的诗句表明了一直困扰主人公的问题,综上所述,新批评主义者在分析诗歌时,并不考虑诗人的参考文献:

科教文汇,2007,(8):174—175

社,2003.

读【J】.怀化学院学报,2009,(7).

(责任编校:王晚霞)

述了森林和冻湖,让人不由觉得这是一个寂静而给人以孤独感主人公的小马,这片孤寂森林中唯一的生物,开始寻找主人奇对比。在这片寂静的森林中有的只是风声和飘雪声。对于声音主人公低落的情绪和深沉的性格。这里的沉寂与最后两句诗词这问题也正是主人公忧郁心情的原由。诗歌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被看成一幅安静而发人深省的夜景。

背景,也不受读者的知识背景的影响。他们是通过对诗人所使用的韵律、节奏和其它诗学技巧的分析来理解和鉴赏诗歌。这种对诗歌的细读方法能使读者真正了解诗歌的含义。

【1]区蕴珊.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新批评解读【J】.f2]王岳川,胡经之.文艺学美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3】魏琼.新批评对阐释诗歌的启示——关于((江雪>)的另一种解【41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赵毅衡.“新批评”文集【c】.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新批评解析与诗歌鉴赏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沈碧萍, 茅忆

沈碧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茅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9,30(11)

参考文献(5条)

1.赵毅衡 "新批评"文集 20012.张首映 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 1999

3.魏琼 新批评对阐释诗歌的启示--关于<江雪>的另一种解读[期刊论文]-怀化学院学报 2009(07)4.王岳川;胡经之 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2003

5.区蕴珊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新批评解读 2007(08)

本文链接:

疑惑的诗句篇二
《梅的诗句》

梅的诗句

出自清代诗人律然的《落梅》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

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

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

赏析

梅以其贞干高节,先春而放,常得人青睐。写早梅报春者有之,写盛梅如海者亦有之,写月影梅枝者有之,写踏雪寻梅者亦有之,而写落梅者却不多见。然公此诗,绘尽落梅之态,写尽落梅之况:和风和雨,漠漠残香,积来林下,飞去岭头,不须横笛,最惜空枝,句句都是梅落光景,句句未离落梅情状。铺张渲染,极尽能事,描摹绘写,动静得宜。翰林学士兼诗人柏谦评然公诗“穆如清风,静如止水”。此之谓也。

出自宋代诗人卢梅坡的《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赏析

古今不少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出自明代诗人方孝孺的《画梅》

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

赏析

微雪刚刚开始融化,天上的月亮倒映水中,洒满半边池水。 在零落的竹篱边,遥遥地望见两三枝梅花。

梅花的清香远远传来,飘荡在萧寒的天地间,这是寻常的草木所不能比拟的。

第一句描写背景,第二句点出梅花,后两句赞美梅花的清香,以及它在寒冬中开放的清高品格。

出自盛唐诗人张谓的《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赏析

自古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此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出自元朝诗人王冕的《墨梅》

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墨梅就是颜色艳丽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

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疑惑的诗句篇三
《《王维诗四首》》

疑惑的诗句篇四
《古代诗歌阅读与鉴赏讲义1》

古代诗歌阅读与鉴赏讲义一

读懂诗歌的基本内容

【考点聚焦】

1、把握作品内容,全面理解,深刻领悟诗歌中的形象。形象包括主人公形

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2、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遣词

造句、韵律格式、诗眼。还要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

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

3、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

现手法(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抒情手法含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描写手法包括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衬哀)、虚实结合(联想与

想象)、白描、细节、人物刻画的方法,等等

修辞手法,略

写景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通感、移步换景,等等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

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

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阅读口诀:

从题目抓题材,从背景想意图,从尾句析主旨,从细节读形象。

古诗鉴赏,读懂诗歌是关键。这一点,不仅为广大考生的做题实践所证明,而且越来越

为命题者所关注。因此,通过设题引导考生关注对诗意的理解已成为命题者的追求和实践。

考查对诗意的理解题的基本内容是看考生是否理解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包括对题材的判断、

内容的提取概括描述及层次转折等方面。设题上形式灵活,角度多变,能力层级也不相同。

或提取,或概括,或描述。

理解诗歌可能涉及诗歌的形象鉴赏及情感的把握两个考点。因为感受、理解、分析诗歌

形象,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把握了诗歌的基本内容是情感赏析的基础。

读懂诗歌的几个技巧:

A. 从标题切入对诗题材、内容及思路的理解。

思考一: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一首诗,概括本诗的内容。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技法指点:

一、 诗歌题目能够显示诗歌类别。

古典诗歌中从内容上诗歌可以大致分为:思想类,咏人类,慰己类,怀国类,伤事类,名理

类、离别类等.阅读诗歌时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判断该诗的类别,避免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例如: 王昌龄的《从军行》.诗歌的题目已经告诉我们本诗属于怀国类,属于边塞诗的一

种.由题目可以预测,本诗可能表达忧国,报国,爱国,卫国的某一种或某些情感. 再如,《别董

大》,从题目可以推测是离别类,本诗可能表达与友人深厚的友情及与友人依依不舍之情。

二、诗歌题目能够反映内容的主体.

有的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惑:确定诗歌的类别可以保证我们的前进的方向没有错误,但

是古典诗歌由于距离我们比较遥远,语言比较简练,内容的理解很困难.其实,有的诗歌的题

目已经交待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弄了诗歌的题目,内容已经掌握大半.

例如:陆游的《书愤》.由题目可以知道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书写诗人胸中的愤怒之情.诗

人因何而怒 诗中有哪些诗句表现表达愤怒之情 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诗歌,文章的主旨轻而易

举的获得.在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题目告诉我们本诗属于思乡中的寄情山水田园的一种."

山"是描写的主体,"秋"表明了季节,"暝"写出了时间.由此可知,本诗主要是写秋天山野傍晚

的景色,本诗的基本内容已然确定.

三、题目能够反映诗歌的写法.

《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中学生要能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许多学生感觉技巧的鉴赏很

困难.事实上,有经验的读者已经从诗歌的题目上揣测出诗歌的写法.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

梅》,黄巢《菊》,杜甫《孤雁》,李商隐的《流莺》,这些诗歌以某种事物为题,往往是借助

该事物传达出诗人的理想与志向,诗中的菊、雁已经成为自己或他人的象征.因此,这些诗歌

往往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写法.

再如:贺知章的《咏柳》,柳宗元的《江雪》,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孟浩然的《宿建德

江》,这类诗歌是景物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借助景物抒发感情,因此诗歌的写法,不外乎借景

抒情,情景交融.

四、诗题直接点明诗人的感情基调.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鉴赏诗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把握诗人所寄予的感情.有些诗歌的题

目就能直接点出诗人的感情基调.

例如沈如筠的《闺怨》,一个"怨"字已经表明本诗的感情基调.闺中的妇人会埋怨什么?

为什么会产生埋怨? 是谁造成的这种局面 ?沿着这个思路读诗,我们将会很快地把握诗人

的感情.

鉴赏诗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见仁见智的.提醒读者关注诗歌的题目,因为它是鉴赏诗歌

的金钥匙.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去关注、审视题目呢?

1.首先要理解题目中的词语。理解词语,包括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揣测词语后的深

层含义。比如陆游的《书愤》,意为“书写愤恨”。刘禹锡的《石头城》,不是指用石头筑

成的城,而特指南京城,六朝时的南京城。对题目的字面意思有了清楚的了解,也就有助于

我们准确地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从而为鉴赏奠定基础。

2.揣测质疑,化抽象为具体。诗歌中的题目,虽然意思清楚,但总的来说,仍是一个

抽象的概括。更好地理解,需要我们揣测、质疑,把抽象的题目演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生

动的想象,这或许对我们理解诗歌有更好的帮助。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可以分为两个动作几个词语:归,园田,居(住)。这个题

目虽然清楚,但仍给我们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为什么“归园田居”能引起作者的审美感想,

从何归,怎么归,归怎样的园田,这样一问就把想象的“归”转化为具体的“归”,即把

“归”置于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心情下来思考。事实上,阅读后你会发现,“从何归,怎么

归,归怎样的园田”正是作者的行文思路。这些具体化的问题,稍加思考,我们便能更好地、

更快地走进作者的思维空间和情感空间。

真题训练: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三首诗,概括本诗的内容。

• 早梅 墨梅 唐〃齐己 王冕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吾家洗砚池头树,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朵朵花开淡墨痕。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不要人夸颜色好,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只留清气满乾坤。

亭夜月送别

王 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B.充分利用作者、背景及注释这些暗示性材料辅助理解。

思考二: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一首诗,概括本诗的内容。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思想感情。作者的风格基本是相对稳定的。有名的作家大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与众不同的风格,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前者热烈奔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后者沉郁顿挫,充满现实主义风格,两位诗人的诗作在思想内容和风格上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有些诗歌在诗题下面附有一段文字作为序言,它的作用不外乎点明诗歌创作的背景,诗歌的写作目的等,如2006年全国卷所选黄庭坚《题竹石牧牛》中序“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就给了考生在诗歌内容上很大的指向性。

注释虽短短一两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其类型大致有四种:

一是词句注。这种注释最为常见,其最基本的功能是解释作品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如王维的诗《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其唯一的注释为“氛垢:尘埃”,目的是使考生能顺利地读懂诗歌首联的意思,明白雨后新晴,空气清新,天宇静洁。

二是作者注。此注释用以交代作者所处的时代、生平经历、思想性格等,该种注释很重要,考生应当认真阅读。如刘一止的《小斋即事》:“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琴棋的描述表现情怀。题目下有两个注释,其一是作者注,“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这个注释中的“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是重要信息,暗示了诗人的性格特征——正直耿介,在理解诗歌“言志”的内涵上有着提示作用,考生回答第9题“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时心中有了依据。

三是题目注。此种注释主要用来解说和诗词题目相关的内容,为阅读作品、准确理解主旨提供帮助。如《人月圆》后有一注释: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

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命题者用它来交代词人吴激写《人月圆》的情形,以及何谓“人月圆”。考生读了注释之后自然体悟到吴激有着“天涯相逢沦落人”的无限感慨,通过词作含蓄地抒写亡国之痛。

四是背景注。它主要用来交代写作时间以及写作背景。如王安石的七律《示长安君》:“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为了让考生解题时有所依循,命题者给出了题目注和背景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定五年(1060年)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仔细阅读注释之后,考生就能快速理解颈联“三年隔”“万里行”饱含的悲怆之情。

真题训练: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三组诗词,概括诗词的内容。

武夷山中

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金陵晚望

高 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 庄 ②①

疑惑的诗句篇五
《2013年中华诗词之美考试及课后题答案》

1、以下不属于宴乐的构成要素的是: (1.00分) o

o

o

o A.清乐 B.胡乐 C.法曲 D.雅乐

2、“何当百忆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这句诗出自? (1.00分) o

o

o

o A.《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 B.《赠荷花》 C.《暮秋独游曲江》 D.《送臻师》

3、“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是对()的评价。 (1.00分)

o

o

o

o A.诸葛亮 B.韦庄 C.冯正中 D.魏征

4、“不妨高卧,冰壶凉簟”说的是谁? (1.00分)

o

o

o

o A.辛弃疾 B.杜甫 C.陈元龙 D.陶渊明

5、刘永济的《鹧鸪天》没写哪个? (1.00分)

o

o

o

o A.玉屏 B.犀角 C.絮影 D.朱颜

6、《东轩笔记》的作者是? (1.00分)

o

o

o

o A.缪钺 B.叶梦得 C.释惠洪 D.魏泰

7、《花间集》的编订者是? (1.00分)

o A.韦庄

o B.欧阳炯

o C.温庭筠

o D.赵崇祚

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国语言文字的特色? (1.00分) o

o

o

o A.独体单音 B.单音多意 C.单音四声 D.破音字

9、古时君子以美人、簪花等来象征寄托自己所追求的美好品格,这一传统起源于? (1.00分) o

o

o

o A.乐府诗 B.汉赋 C.楚辞 D.晚唐、五代小词

10、诗与词在语言形式上的差别主要是: (1.00分) o

o

o

o

o A.语句整齐与否 B.讲究平仄与否 C.格律严格与否 D.押韵严格与否

11、“花开莲现,花落莲成”这句经文出自以下哪部经书? (1.00分)

o

o

o

o A.《金刚经》 B.《华严经》 C.《般若波密心经》 D.《妙法莲华经》 12、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的是: (1.00分)

o

o

o

o A.温庭筠 B.李煜 C.欧阳修 D.苏东坡

13、下列哪部著作是近代词论家陈廷焯所著? (1.00分)

o A.《人间词话》

o B.《蕙风词话》

o C.《茗柯文编》

o D.《白雨斋词话》

14、关于周邦彦说法不正确的是? (1.00分) o

o

o

o A.声音的拗折 B.行文用笔常常意料之中 C.前后若不相蒙 D.说的不直接

15、清代词学著作不包括: (1.00分) o

o

o

o A.《词选序》 B.《人间词话》 C.《雕菰楼词话》 D.《录鬼簿》

16、以下哪一词句不是出自不是南唐时期的作品? (1.00分)

o

o

o

o A.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B.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C.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D.将远恨,上高楼。寒江天外流

17、关于韦庄的《菩萨蛮》说法不正确的是? (1.00分)

o

o

o

o A.有一个系统 B.第三人称 C.美女与爱情 D.致思唐之意

18、“蛾眉”在中国语言文化中有悠久的传统背景,可以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因此蛾眉在西方语言学里被称为? (1.00分)

o

o

o

o A.语音 B.语法 C.显微结构 D.语码

19、杜甫的《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采用了诗的哪种表现手法: (1.00分)

o

o

o

o A.赋 B.比 C.兴 D.喻

20、《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的“山”象征: (1.00分)

o

o

o

o A.敌国 B.景仰 C.威严 D.束缚

21、辛弃疾词中“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登览的是哪座楼? (1.00分) o

o

o

o A.黄鹤楼 B.岳阳楼 C.滕王阁 D.双溪楼

22、“华开莲现,花落莲成”是出自: (1.00分) o

o

o

o A.《金刚金》 B.《妙法莲华经》 C.《心经》 D.《法华经》

23、清代的张惠言属于以下哪一个词派? (1.00分)

o

o

o

o A.阳羡词派 B.临桂词派 C.浙西词派 D.常州词派

24、“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王国维的评语化用自: (1.00分)

o

o

o

o A.离骚 B.诗经 C.人间词话 D.史记

25、“放郑声,不若远佞人”中的“郑声”怎么解释: (1.00分)

o

o

o

o A.郑国的词 B.淫靡的作品 C.典雅的作品 D.郑国的音乐

26、下列哪一向不是张惠言在《词选·序》中所描述的小词? (1.00分)

o A.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诽不能自言之情

o B.兴于微言,以相感动

o C.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o D.意内而言外谓之词

27、以下哪项不是《硕人》中歌咏庄姜夫人美貌的诗句? (1.00分) o

o

o

o A.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B.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C.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D.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28、下列属于叶嘉莹原创的是 (1.00分)

o

o

o

o A.何以度苍生 B.植本出蓬瀛 C.相望不相即 D.都是

29、中国最早的词学是在()中产生的。 (1.00分) o

o

o

o A.怀疑 B.疑惑 C.轻视 D.忽视

30、关于苏东坡《八声甘州“寄参寥子”》特点包括 (1.00分)

o

o

o

o A.长调 B.开阔博大 C.有诗的美感 D.都对

31、晚清四大词人中谁轻视王国维没有 传统 (1.00分)

o

o

o

o A.朱祖谋 B.文廷式 C.况蕙风 D.王鹏运

32、关于张惠言说法不正确的是? (1.00分)

o

o

o

o A.“意内而言外谓之词” B.“兴于微言、以相感动” C.“贫而乐、富而好礼” D.“低回要眇、以喻其志”

疑惑的诗句篇六
《中华诗词之美 笔记》

《尚书》(书经):诗言志

《诗经.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诗经.十五国风:主要是周朝那些各诸侯国民间的,大多是无名的诗人的作品;国风代表着周朝十五国各国的民间歌谣,反映各地的民情风俗

雅颂:有关政府的歌诗,宫廷中任职的大臣,大夫所做的诗。颂:祭祀歌颂祖先的歌诗,有政治意味;雅:雅正,同样是表示政治的歌诗

夭夭:少,好之貌,年轻、美好的样子; 百工:社会上各种职业的总称; 国子:世族卿大夫的子弟;

中国古文中的“志”,非泛指,而是儒家所说的“志”,即“士当以天下为己任”

五胡乱华:中国东晋时期塞北多个胡人部落联盟趁中原王朝衰弱,南下建立胡人国家而造成中华中统政权对峙的时期

词的产生背景:歌台舞榭(饮宴场所),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先有音乐然后按乐调填写(雅乐:由国家制定的,在宗庙、朝堂演奏的音乐,庄严肃穆;清乐:南北朝时期民间的音乐;宴乐:以南北朝时期的清乐为主,又结合了隋唐时期的胡乐,宗教的法曲得以形成宴(燕)乐,隋唐时期的音乐,流行于民间,市井之中)

市井俗曲的特点:文辞低俗,错字百出,人们忽视其价值,故无人整理,无人刊刻流传 赵崇祚编《花间集》,其为五代十国时编撰的词集,也是文学史上第一部词集,绝大部分描写的是美女和爱情,收录晚唐至五代18位词人作品,且都为男性,共500首,分10卷。第一首为《菩萨蛮.温庭筠》,这是词牌名,音乐曲调的名字,不是词的名字;欧阳炯给花间集写了一篇序文;西园:三国时建安七子等诗人文士饮酒、宴乐‘聚会之地;

过门儿:贯串连接曲首,曲尾和句、逗之间唱腔中段处的器乐伴奏

“山”可以代表的事物:山眉;枕头;山屏(屏风),古人的屏风放在枕头边上,作用相当于现在的床头板

《硕人》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赞美齐庄公的女儿,卫庄公的老婆庄姜夫人的诗(诗三百里面最美的女子),褧:外面穿的罩袍

弄妆梳洗迟中“弄”的意思为:赏弄,观赏的意思;贴:熨帖;贴绣

《昭明文选》南朝梁萧统编著的;王实甫(元)《西厢记》;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韦庄,字端己,韦应物四代孙,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被称为小词的原因:小词不是言志,不是载道的

女子以美女自比,是自己的容貌和衣服保持清洁美好,代表对于美好品格的追求,这一行为沿袭了屈原的传统

传说犀角中心若有一条白线直透贯穿就可以“通灵”,李商隐曾有诗云: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菩萨蛮》,唐代坊曲,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温庭筠写了14首菩萨蛮,都是写美女,这14首之间并无联系,不能编成一个系列。 张惠言,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王国维,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盐官镇人

南唐词和《花间集》词的风格完全不同,花间集没收录南唐词是因为南唐晚,年代不相及,交通不便利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礼记.中庸》

饶宗颐评冯正中(冯延巳/嗣,他父亲叫冯令頵):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冯延巳生来不幸,生在不幸的时代,不幸的地方,不幸的家庭

南唐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39年,有先主李昪(字正伦,小字彭奴),中

主李璟(字伯玉),后主李煜

《鹊踏枝》,词牌名,又名《蝶恋花》、《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词牌始于宋,双片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一晌:短暂的意思,很短的时间;长久的意思 伶工旧指乐师或演员

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两平韵。此调五代和凝词称《山花子》,《山花子》本唐教坊曲名。近代在敦煌发现的《山花子》调虽字数与和凝词相同,但为仄韵,所以不能认为是一个词体。

前蜀:(907年-925年),五代政权之一,王建所建,定都成都

(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十八年。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的词典; 鸡塞:远方的关塞,边关

《离骚》是中国最早的一位单独的诗人所作的长诗,对后来的诗歌产生了非常遥远和深刻的影响

苏东坡是有心把歌词变为士大夫之词。

疑惑的诗句篇七
《诗歌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概念分类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1.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借代、通感、用典、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2.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描写可以包括不同的角度:正-侧;实-虚;动-静; 白描-细描;抑-扬;正衬-反衬;视-听;细节描写

二、疑难突破

1.高考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着眼于“读懂”诗歌。备考应以“读懂”作为基本点和突破口。对于本课时考点的复习,应注意:全面了解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的分类和具体手法的内涵;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其中的修辞手法,如借代和借喻、对比与衬托、比喻和比拟等。

2.答题的思路应全面、明确。表达技巧是服务于思想感情的表达的,因而,在答题时,不仅要考虑该手法对句意呈现的作用,还要特别关注其对诗歌感情、意趣等表现的促进作用。

三、手法辨析

(一)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实例】

(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情景交融指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它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文艺理论,以情景交融构成的意境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成为上乘佳作的重要因素。如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又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实例】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问】“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清江引]( 秋怀 )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问】试分析这首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答】作者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出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诗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实例】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自诗。

【答】这首诗写了作考“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三)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再如虞世南的《蝉》:“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

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和道德操守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实例】

白 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试分点加以简要分析。

【答】①衬托,以冰雪林衬梅之坚毅耐寒;②对比,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③托物言志(或“象征”)借梅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

(四)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在一起,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实例】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问】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六)正-侧

【实例】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问】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七) 实-虚

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

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对面着笔

【实例】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实例】

除 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问】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答】诗人客居他乡,油然而生孤寂的思乡之情,但诗人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像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

虚实相生

【实例】

望江南

李 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问】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请联系写作背景,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答】从衬托角度回答:从表面看,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从虚实相生的角度回答:梦中的景物描写是虚,现实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实。词人通过繁华生活的梦境,有力地表现了现实中的亡国之痛。

(八) 动-静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从诗的结构上看,前两句为静景,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后两句为动景,写了鱼儿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结句尤为生动传神,把整个画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是全诗的最精彩的点睛之笔。

【实例】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问】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实例】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庐山瀑布 徐 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问】

【答案】14.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实例】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问】 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答】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沽,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实例】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问】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答】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九)细节描写

【实例】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游子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这首诗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临行又发封”是人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怀念。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见。

(十)白描-细描

(十一)正衬-反衬

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疑惑的诗句篇八
《中华诗词之美课后习题》

1、诗言志中的“志”是指什么 (30.00分)

 A.内心的情感 B.美好的情感

  D.所有的情感

2、按照古人对《诗经》的注解,“桃之夭夭”中的“夭夭”的意思是()。 (30.00分)

 A.迅速逃走

 C.繁盛 D.鲜艳

判断题(40分)

1、“士当以天下为己任”这句话出自《论语》这部著作。 (20.00分)

2、诗词常常连起来说,所以诗和词没有差别 (20.00分)

1、“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哪位诗人所作 (30.00分)

 A.李白

 C.白居易 D.杜牧

2、“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出自 (30.00分)

 A.《尚书》 B.《论语》 C.《孟子》

判断题(40分)

1、古文和儒家所说的“志”是指诗人内心的情志。 (20.00分

)

2、诗词是抒情写景的韵文。 (20.00分

)

1、按照古人对《诗经》的注解,“桃之夭夭”中的“夭夭”的意思是()。 (30.00分)

 A.迅速逃走 B.少好之貌

 D.鲜艳

正确答案: B

2、词这种文体产生的背景是: (30.00分)

 A.现实生活

 C.劳动 D.祭祀

判断题(40分)

1、汉族由于文字和文化发展的早,因而没有口头传唱的长篇史诗。 (20.00分)

2、国子不是平民的子弟。 (20.00分)

1、“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小山”最不可能的解释是 (30.00分)

 A.山屏 B.山眉 C.山枕

2、“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出自下列哪本著作? (30.00分)

 A.《尚书》

 

 C.《论语》 D.《春秋》

判断题(40分)

1、中国的文化发展得早,所以没有长篇的史诗。 (20.00分)

2、古文和儒家所说的“志”是指诗人内心的情志。 (20.00分)

1、“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出自 (30.00分)

 A.《尚书》 B.《论语》 C.《孟子》

2、《花间集》是五代十国的()编辑成书的。 (30.00分)

 A.温庭筠 B.韦庄 C.李煜

判断题(40分)

1、国子不是平民的子弟。 (20.00分)

2、古文和儒家所说的“志”是指诗人内心的情志。 (20.00分)

1、《花间集》的编者是 (30.00分)

 B.李煜 C.温庭筠 D.欧阳炯

2、以下哪项不是形成宴乐的音乐形式? (30.00分)

 A.法曲 B.胡乐

 D.清乐

判断题(40分)

1、中国古代诗词中所描写的“闺中妇”大多是思妇和怨妇。 (20.00分)

2、“思妇”是被抛弃的女子。 (20.00分)

1、南唐“冯李”对花间词有了较大的发展,下列不属于“冯李”的是? (30.00分)

 A.冯正中 B.李煜 C.李璟

2、下列哪项不属于四书? (30.00分)

 A.《孟子》 B.《中庸》

 C.《大学》

判断题(40分)

1、诗词常常连起来说,所以诗和词没有差别 (20.00分)

2、诗经中的“风”、“雅”、“颂”都是有关政府或者祭祀的歌诗,反映了当地的风情民俗。 (20.00分) 否

1、诗言志中的“志”是指什么 (30.00分)

 A.内心的情感 B.美好的情感

 D.所有的情感

2、谢安生活的时期是在中国古代的哪个朝代? (30.00分)

 A.东汉 B.西汉

 D.西晋

判断题(40分)

1、依据清人张惠言的观点,温庭筠的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暗示了男子才能品德的美好。 (20.00分)

2、南唐词和《花间集》中的词风格不相同。 (20.00分)

1、《书经》(《尚书》)的英文翻译是? (30.00分)

疑惑的诗句篇九
《古诗鉴赏》

疑惑的诗句篇十
《古诗句奋斗学习》

第四:提倡艰苦奋斗、学习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 (唐•韩愈)

释:学业精进于勤奋荒废于嬉戏,做事情成功于努力毁坏于懒惰。

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李商隐)

释:认真全面地观察分析一下以前的贤人、国和家庭,能成功的都是由于勤俭,衰败灭亡的都是由于奢侈。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

释:从俭朴变为奢侈容易,从奢侈变为俭朴就很难了。

4、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元•白朴)

释:从来能成为好事的都生于俭朴,自古瓜儿是先苦后甜。

5、一粒红米饭,几滴牛颌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唐. 郑遨) 释:一粒红米饭里包含着好几滴牛下巴颏的血,可被人拿去做成酒后,有人坐在珊瑚枝下狂饮,以至呕吐不止。

6、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 (唐•无名氏)

释:劝你不要沉溺于《金缕衣》一类的歌曲之中,而要爱惜少年时期的宝贵光阴,要乘着大好时机有所作为,如错过时机就来不及了。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孟子) 释:不被富贵所惑乱,不被贫贱所移志,不被威武强暴所屈服,这才是大丈夫。

8、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荀子)

释:使国家富足的办法,在于节制消费和使民丰裕,并善于把盈余储藏起来。

9、救奢必可俭约。 (南朝•范晔)

释:挽救奢侈时尚的办法必定是节约俭朴。

10、食之以时,用之以礼。 (孟子)

释:对金钱谷粟等财富,要按照时令和礼法,合理地、有节制地使用和消费。

11、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荀子) 释:贤明的君主必须发展生产,节约开支,开发财源,处处考虑赋税、赈济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

12、以九式均节财用。一曰祭祀之式,二曰宾客之式,三曰丧荒之式,四曰羞服之式,五曰工事之式,六曰币帛之式,七曰刍秣之式,八曰匪颁之式,九曰好用之式。 (《周礼•卷二》)

释:用九种法式节约财政开支:一是祭祀按规则,费用不超支,二是待宾客不铺张浪费,三是办丧事要节约,四是君王的膳食、衣服、车马等费用按定例,五是建筑、制造不奢侈,六是赠送宾客财物适度,严格按规定,七是饲养牛马的草料要具体规定,不过量,八是分赐群臣钱物要严加限定,九是施赠友好的钱财严格规定,不得随便。

13、夫为国者,由为家边,计财力之所任,审趋舍之举动,不营难成之功,捐弃分外之役。 (唐•房玄龄)

释:治理国家和管理家庭一样,须计算自己财力的担负能力,弄清楚自己所应进退的方向,不去做那些难以完成的事情以防劳民伤财,抛弃或减少额外的差役。

14、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唐•房玄龄)

释:奢侈所造成的浪费,超过了天灾。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释:天体的运行刚健壮大,君子以天道行事,其人生要强大自己,生命不息,奋进不止。

16、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屋漏室中培来;旋转乾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缲出。 ( (《莱根谭》)

释:光明磊落的伟大人格和节操,都是从蓬门敝户的艰苦环境中磨练出来的;足以治国平天下的韬略,都是从小心谨慎的作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

17、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成远功。 ( (明•方孝儒) 释:不为取得小的成绩而安于现状,然后就可以成为大人才;不被小的便宜所诱惑,然后才可以成就远大的功业。

18、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

(清 颜元) 释:聪明有作为的人是肯下功夫努力奋斗的平常人,平常人是不肯下功夫奋斗而没成为聪明有作为的人。

19、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明•冯梦龙)

释:富贵本来不能生根,都是要从勤俭中才能得到。

2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经)

释:只要功夫到了,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可以滴穿石头。

21、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释:吟颂妥贴一个字,就需付出捻断好几缕须发的努力。

22、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 (宋•刘过)

释:大海可以把它填平,高山可以把它移走,男儿的志气应是这样的。

23、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宋 苏轼)

释:以前能成就大事业的人们,不光是有超出别人的才能,还必须是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24、天地之财,要看他从来处,又要看他归宿处。从来处要丰要养,归宿处要约要节。 (明•吕坤)

释:天地之间的财物,要看它的来处,又要看它的去处。来的地方要丰厚要培养,去的地方要约束要节俭。

25、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 ( (明•吕坤)vgVRV

释:当官都是苦差事,为官的原是辛苦的人。官职高一步,他的责任便加大一步,忧勤便增加一步。`[aMT

26、奔走揖拜之日多而公务填委,简书酬酢之文盛而民事罔闻。时光只有此时光,精神只有此精神,所专在此,则所疏在彼。 (明•吕坤) L>H

释:成天忙于奔走揖拜,必然把真正要干的公务扔到一边;简书酬酢之文到处飞,人民的事必然茫然而无人过向。时光只有这些,精神只有这点,所专心的光放在应酬上,在事业、政务上必然疏怠荒废。(j$uu1

27、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莱根谭》)<

释:在人生中有苦也有乐,只有在苦难中不断磨练而得来的幸福才会长久;在求学时既要有信义,也要有怀疑精神,遇到怀疑的就去求证,只有在不断考证中得来的学问才是真学问。@G"YDt

28、志不坚者智不达。 (墨子) (9

释:意志不坚强的人,智慧也不会发达。md9Mu

29、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唐•李颖)y

释:不要耽在长安行乐处,让大好光阴白白浪费掉。%Cx3l

30、吾家世清廉,故常居素贫。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非直不经营而已。 ( (汉•徐

勉)~yul

释:我家世代清白廉洁,所以日常生活总是清贫俭朴。至于经营个人家业的事情,不仅没有干过,而且从来连说都没有说过。

1、敬教劝学,建国之大体;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清•朱舜水)

释:敬重教育、引导人们学习,是建设国家的大事情;举荐起用贤人、培育人才,是作官为政的首要任务。

2、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使致于善(宋•欧阳修)

释:对善良的人一日教育,就会失去善心而变为恶人,对恶人勤加教育,就可以使他改造成善良的人。

3、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食也。 (孔子)

释:学习象种树一样,春天欣赏其华,秋天收获果实。学讲文章是春华,用于修身利行,就是秋食。

4、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有学乎! (孔子)

释:君子如想教化百姓形成良好的风俗,恐怕没有比广办学校更合适的了。

5、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 (《傅子•正心篇》)

释:培养人优秀品质的根本,没有比端正思想更重要的了。思想端正就会使自身行为端正,自身行为端正就会使接近自己的人行为端正,接近自己的人行为端正,就会使朝廷的行为正确,朝廷行动正确就会使国家政权统治正常,国家风气端正,进而使整个社会风气端正。

6、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逊,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孔子)

释:成人教育的法则是:在动机没有发生之前禁止叫预防,正当事情发生时加强教导叫做及时,不超过分寸叫做逊顺,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叫研摩。这四条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释:三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位必有一位在某方面可以当我的老师。我选择哪些好的方面来学习,不好的方面引以为戒,改正自己。

8、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 (荀子) 释:没听到不如听到,听到不如看到,看到不如全面了解,全面了解不如去亲自实践。

9、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宋•朱熹)

释:如果论起先后来,知识为先,如论起轻重来,实践行动为重。

10、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汉•王允)

释:人的才能有高低之分,但要知道事物道理都要通过学习,学习后才能知道,不问不能长知识。

11、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 (唐•吕岩)

释:不要说大道理人们难以获得理解,只是因为功夫没下到家。

12、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 (汉•王符)

释:虽然有非常聪明智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虽然有非常好的材料,不是一生长就能成材的。

13、中人以上,可以语以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以下也。 (孔子)

释:对处于中等位置和悟力以上的人,可以进行更高一级的教育;对中等以下的人,却不能

进行低一级的教育。

14、人莫欲学御龙,而皆欲学御马;莫欲学治鬼,而皆欲学治人,急所用也。 ( (《淮南子》)

释:人们不去学习驾驭龙,而都想学驾驭马,不去学治理鬼,而都想学治理人,因为是急所用的。

15、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莫知。 (宋•杨时)

释:不思考所以有疑惑,不追求所以没收获,不询问所以不知道。

1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孔子)

释:努力学习就能接近智慧,尽力身体力行就能接近仁爱,能认识自己的缺点,就接近勇敢了。

17、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 (《莱根谭》) 释:人定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因为只有谦虚才能容纳学问和真理;同时人也要有诚实的态度,诚实了才能抵御物欲的诱惑。

18、读书切戒在荒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莫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 (宋•陆九渊)

19、读得书多胜大丘,不须耕种自然收。东家有酒东家醉,到处逢人到处留。日间不怕人来借,夜晚不怕贼来偷。水旱蝗虫无伤损,快活风流到白头。

(宋•苏轼《读书歌》)

20、学者不长进,只是好己胜。 (宋•陆九渊)

释:学习不长进的人,主要原因是因为好胜不虚心。

21、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孔子)

释:善于歌唱的人可使人们继续他的声音,善于教人的人可使人们继承他的志向。

22、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 (汉•韩婴)

释:智慧知识象泉源一样,行为可以作为人们的表率的人,这才是人们的老师。

23、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孔子)

释:君子进行教学,只是晓之以理,进行引导而不是牵拖着前进,进行鼓励而不是压抑,进行启发而不是把道理说绝。

24、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驱;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 ( (汉。王粲) 释:经常用明亮的镜子照自己,那么污垢斑渍就不会留在身上;能听取直率的批评,那么错误的行为就不会连累着你。

2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老子) 释:一个人抱不拢的大树,是从极小的萌芽开始生长;九层高的台子,是从不断堆土开始增高;人行走到千里之外,是从脚下第一点开始的。

26、进德修业在少年,道明德立在中年,义精仁熟在晚年。mde>k

( 明 . 吕坤) lNX|

释:培养道德进修学业在少年之时,明白道理树立德行在中年之时,义理精通、仁德成熟在晚年之时。-P.rU

27、人生气质都有个好处,都有个不好处。学问之道无他,Q

只是培养那自家好处,救正那自家不好处便了。u'

(明•吕坤) >rmf_

释:每个人天生的气质都有好的一面,也都有不好的一面。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只是为了培养自己好的一面,疗救自己不好的那一面。{vn

2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唐•韩愈)#(

释:作为老师这种人,是用来传道理、教知识、解答疑难的。CswQ

29、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 (清•徐洪钧)zpd4Wg

释:读书最重要的是理解精神,没有必要只去死记硬背一些文章的句子。\A

3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v~m^

释:年轻时不知道早下功夫勤奋学习,到老了才后悔再想读书学习就晚了。U[*QX@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86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