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人生楷模:曾国藩

| 日记 |

【www.guakaob.com--日记】

  日记人生楷模:曾国藩

  静空一

  两年前,读《曾国藩家书》后,对文正公敬佩不已,其人生哲学可谓大智慧。今又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一书》,对文正公的敬佩和仰慕更是发自肺腑。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我将文正公的人生智慧哲学归结为以下关键词: 志存高远、勤、恒、自省克己、刚柔并济、懂得顺势、轻财、知人善用、戒傲戒堕。

  志存高远:文正公以北宋大儒张横渠所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人生志向,一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挽救水火之中的大清王朝。然而,朽木已朽至心,非人力之可为。文正公虽一心救国,然而国家腐朽,终必将随势而亡,这也致使他年迈之时抑郁而终。勤以治事,恕以待人,廉以服众,身体力行,知人善用。

  勤:文正公始终坚信,自己不够聪慧,然可以“以勤为本,以诚辅之。勤则虽柔必强,虽愚必明。诚则金石可穿,鬼神可格”。文正公几十年来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终身不间断,直至病入膏肓。文正公一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照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涓滴积累,水滴石穿,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他提出:败人二字,非傲既堕。

  恒: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志向),第二要有识(见识),第三要有恒(恒心)。有志者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他主张读书“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自省克己:文正公在年少之时,身上也有很多陋习,如抽烟、好色……然而,他通过每天写日志,每日三省,他通过每天记录自己做错的事情,并经常拿出来看;以慎独克己之心来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最终成为了晚晴大儒,中兴四大名臣。自省是人的优秀品质,然而人们往往缺少的是“恒自省”,往往遭遇重大挫折才会反省自问,很多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并不能达到克己。盖天下之理,满则招损,亢(极致)则有悔,日中则昃(ze),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

  刚柔并济:刚刚步入朝堂的文正公因为自己的刚正不阿而在朝堂之上处处树敌,朝廷借为母守丧之由,让他走出了朝堂。经过守丧的几年里,他不再像以前那么“刚”,而在为人处世上多了几份“柔”。文正公认为:“大柔非柔,至刚无刚。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懂得顺势:文正公在十年时间内,连升十级成为了朝廷“二品大员”,并不是仅仅像海瑞一样的刚正不阿,而是在晚清的洪流中懂得顺势而为,而不是与其他官员“硬碰硬”。因为他懂得在晚清朝堂之中如果真正做到了“出于泥而不染”,则会被群体而攻之。志存高远的文正公选择了“融入大流后保持内心的清白”,这样才能保全自己,实施自己的报复。

  轻财:文正公官居高位但一直勤俭持家,为官所得钱财多用于官场打点和湘军军资。他自己恪守:“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的原则,不为子女积攒钱财,自己生活朴素。他认为: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返俭,难于登天。

  知人善用:在为官之道方面,文正公坚持“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对于有才能的人大度能忍。左宗棠与曾国藩性情相反,反应迅速,做事果断,尤其善于在纷纭复杂的局面中迅速发现机会,定下策略。正因为如此,左宗棠多年来一直看不起曾国藩,多次公众场合言语相激,然而文正公却以大度之心多次举荐左宗棠,以德报怨。左宗棠、李鸿章等晚清重臣都是他的学生,多人曾受其举荐。

  善于读书: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的值于意言之表。尔读书易于解说文义,却不能深入,可就朱子涵泳、体察二语悉心求之。吾儿既读五经四书,即当将此十一书寻究一番,纵不能讲习贯通,亦当思涉猎其大略,则见解曰开矣。求速效必助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只要日积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终久必有豁然贯通之候;愈欲速则锢弊(积重难返)矣。

  总而言之,本人对于文正公五体投地,其勤、恒、自省、克己皆乃我当效仿之处,日后当复读其言,以领略其大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876939.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