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立冬散记

| 日记 |

【www.guakaob.com--日记】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日记:立冬散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日记:立冬散记

  要不是满屏立冬的消息,我还真不知道立冬到了。立冬来了,就意味着2017年的冬天正式开始了。秋尽万物收藏,冬起冰雪登场。此时,田野上的金黄想必会被一望无际的麦绿所代替,还可能夹杂着棉花的白。而城里绿化树的叶子也落了大半,就像头发稀疏的老人。

  尽管我生活在一个城乡界限非常模糊的农民城市,但对于节气的变化很迟钝。啥时候叶子黄了,啥时候寒霜降了,不很清楚。以前在乡下的时候,就非常关注和敏感。盼望着下雪,于是就关注小雪节气;盼望花开,于是就希望立春早到来。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就知道麦收的日子快来了;早上起来发现下霜了,就明白霜降到了。

  传统的农业社会是非常关注自然气息的变化的,以便于安排农业生产。因此,中国特色的历法——阴历,俗称农历,非常关注节气和农时的关系。依据历法,春耕、夏忙、秋收、冬藏都算计的很妥当。当下是工业社会了,大部分人脱离农业生产,按公历上班和休息。更何况夏有空调,冬有暖气,人们也不怎么关心节气变化了。

  天冷冬来到,流年催人老。从工作算起,我在籍籍无名的北方小城经历了十多个立冬了,但是没有一点深刻的印象。虽然我这人在上学时还是喜欢信笔涂鸦的,但是等工作之后兴趣慢慢也就淡了,很少记日记了,过往的日子也就没有文字记录可查了。

  我的朋友海青是个非常热爱文学的草根作者,写了很多文章,结识了不少文学上的朋友和老师,也时常劝我多写点东西。由于我在企业工作,繁忙的日常工作浸淫着我本来就没有多少灵感的脑子,往往是提笔之后不知所言,片言只语难以形成文章。海青对于文字是非常热爱的,也希望我能够重新走上写作的道路。于是,他问我是否愿意加入刚成立的济宁市散文学会。我有点感觉意外,甚至有点受宠若惊。我本身不在文学的圈子,作品零散而随意,文字也粗鄙不堪,有何资本加入这样的文学组织?

  该学会的名誉会长和组织者之一李木生先生就是海青的文学指路人,也算是恩师。大学时海青学的专业是技术类的,喜欢文学而没有专业老师指点,而李木生先生当时在《济宁日报》负责文学副刊,又是本地知名的作家,对海青多有鼓励和提携。如果没有李木生先生的知遇之恩,海青的文学路不会走的这么坚定。海青写了不少关于李木生先生的文章,有传记性质的,有评论性质的,有书信性质的,感恩之情也溢于言表。

  海青对本地其他作家也有接触和研究,其中就有我们本地的鲁先圣先生。海青的一篇关于他的传记性质的文章得到了鲁本人认可。鲁先圣是我们嘉祥黄垓人,在我眼里他是一位擅长写温情和哲理散文的作家。我只是读过他几篇文章,并未对其做过深入了解。海青的研究能得到作家本人的认可,可见其用功颇深。

  古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这冷冬里的梅花香因为经受住了苦寒而弥足珍贵。像海青这样的草根作者,守在清苦的乡野,如同一棵文学的野草,经过辛苦的冬藏,肯定会迎来绚烂多彩的春天。

  今日是立冬,不久是小雪。以拙笔记录今日所想。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888796.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