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岸杨柳飘荡的诗有哪些

| 会计继续教育 |

【www.guakaob.com--会计继续教育】

关于河岸杨柳飘荡的诗有哪些篇一
《描写杨柳的古诗句》

描写杨柳的古诗句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咏柳》

2、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去抓日已疏》

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

——唐·王昌龄《闺怨》

4、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踏莎行》

5、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6、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元·薛昂夫《最高楼》

7、弱柳从风疑举袂。——刘禹锡《忆江南》

8、年年柳色,灞bà陵伤别。——唐代李白《忆秦娥》

9、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温庭筠《菩萨蛮》

10、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青平乐》

11、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12、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周紫芝《踏莎行》

1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4、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15、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16、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7、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告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18、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刘禹锡.唐《杨柳枝》

19、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

20、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2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经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

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就是柳絮。苏轼有《杨花词》)

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啭:鸟鸣宛转。

北周·庾信《春赋》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杨花:柳絮。榆荚:榆钱,榆树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唐·韩愈《晚春》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杨花:柳絮。

宋·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不解:不知,不能。禁:制止。杨花:柳絮。

宋·晏殊《踏莎行》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意谓柳絮自由自在地飞舞,不流连于画堂朱户的富贵之家。

宋·王安石《清平乐》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春色:指杨花。二分尘土:杨花有三分之二落在路旁尘土之中。一分流水:杨花有三分之一飘落水面。

宋朝 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

杨花:柳絮。

宋·王令《瀹瀹》

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唐·刘禹锡《杨柳枝河九首》

芳蹊密影成花洞,柳结浓烟花带重

蹊:小径。花带重:花盛开而使枝条下坠。这两句写小径两边鲜花盛开,交结遮掩,看上去象花洞,柳条交结沉甸甸地垂下,一派阳春景象。

唐·李贺《春怀引》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宋·张先《剪牡丹》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香,日日香成阵

卷絮风头:吹卷着柳絮的阵风。寒欲尽:寒意将尽。粉红。指花片。香成阵:香气阵阵。 宋·晏殊《蝶恋花》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落絮:飘落的柳絮。意谓柳絮伴着几点雨星,无声地飘落下来,好象春天为自己的结束暗暗流泪;月亮时时被浮云遮掩,似乎羞涩地不愿抛头露面。

宋·吴文英《浣溪沙》

关于河岸杨柳飘荡的诗有哪些篇二
《描写杨柳的诗句》

描写杨柳的诗句东溪种柳 【唐】白居易 野性爱栽植,植柳水中坻。 乘春持斧斫,裁截而树之。 长短既不一,高下随所宜。 倚岸埋大干,临流插小枝。 松柏不可待,(木便)楠固难移。 不如种此树,此树易荣滋。 无根亦可活,成阴况非迟。 三年未离郡,可以见依依。 种罢水边憩,仰头闲自思。 富贵本非望,功名须待时。 不种东溪柳,端坐欲何为?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苏州柳 【唐】白居易 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 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 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五月水边柳 【唐】崔护 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新柳 【唐】崔橹 无情柔态任春催,似不胜风倚古台。 多少去年今日恨,御沟颜色洞庭来。堤上柳 【唐】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赋得长亭柳 【唐】戴叔伦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褭翠丝柔。 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独柳 【唐】杜牧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御沟柳 【唐】杜荀鹤 律到御沟春,沟边柳色新。细笼穿禁水,轻拂入朝人。 日近韶光早,天低圣泽匀。谷莺栖未稳,宫女画难真。 楚国空摇浪,隋堤暗惹尘。如何帝城里,先得覆龙津。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柳 【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咏柳二首 【唐】顾云 带露含烟处处垂,绽黄摇绿嫩

参差。 长堤未见风飘絮,广陌初怜日映丝。 斜傍画筵偷舞态,低临妆阁学愁眉。 离亭不放到春暮,折尽拂檐千万枝。闲花野草总争新,眉皱丝干独不匀。 乞取东风残气力,莫教虚度一年春。 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新柳 【唐】崔橹 无情柔态任春催,似不胜风倚古台。 多少去年今日恨,御沟颜色洞庭来。堤上柳 【唐】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赋得长亭柳 【唐】戴叔伦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褭翠丝柔。 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独柳 【唐】杜牧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御沟柳 【唐】杜荀鹤 律到御沟春,沟边柳色新。细笼穿禁水,轻拂入朝人。 日近韶光早,天低圣泽匀。谷莺栖未稳,宫女画难真。 楚国空摇浪,隋堤暗惹尘。如何帝城里,先得覆龙津。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柳 【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咏柳二首 【唐】顾云 带露含烟处处垂,绽黄摇绿嫩参差。 长堤未见风飘絮,广陌初怜日映丝。 斜傍画筵偷舞态,低临妆阁学愁眉。 离亭不放到春暮,折尽拂檐千万枝。闲花野草总争新,眉皱丝干独不匀。 乞取东风残气力,莫教虚度一年春。 柳 【唐】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柳 【唐】韩溉 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如凭细叶留春色, 须把长条系落晖。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 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咏柳 【唐】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御沟新柳 【唐】贾棱 御苑阳和早,章沟柳色新。托根偏近日,布叶乍迎春。 秀

质方含翠,清阴欲庇人。轻云度斜景,多露滴行尘。 袅袅堪离赠,依依独望频。王孙如可赏,攀折在芳辰。御沟新柳 【唐】李观 御沟回广陌,芳柳对行人。翠色枝枝满,年光树树新。 畏逢攀折客,愁见别离辰。近映章台骑,遥分禁苑春。 嫩阴初覆水,高影渐离尘。莫入胡儿笛,还令泪湿巾。柳 【唐】李峤 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 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关门柳 【唐】李商隐 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 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垂柳 【唐】李商隐 垂柳碧鬅茸,楼昏雨带容。思量成夜梦,束久废春慵。 梳洗凭张敞,乘骑笑稚恭。碧虚随转笠,红烛近高舂。 怨目明秋水,愁眉淡远峰。小阑花尽蝶,静院醉醒蛩。 旧作琴台凤,今为药店龙。宝奁抛掷久,一任景阳钟。垂柳 【唐】李商隐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柳 【唐】李商隐 动春何限叶,撼晓几多枝。解有相思否,应无不舞时。 絮飞藏皓蝶,带弱露黄鹂。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柳 【唐】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柳 【唐】李商隐 柳映江潭底有情,望中频遣客心惊。 巴雷隐隐千山外,更作章台走马声。柳 【唐】李商隐 为有桥边拂面香,何曾自敢占流光。 后庭玉树承恩泽,不信年华有断肠。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谑柳 【唐】李商隐 已带黄金缕,仍飞白玉花。长时须拂马,密处少藏鸦。 眉细从他敛,腰轻莫自斜。玳梁谁道好,偏拟映卢家。春池柳 【唐】李世民 年柳变池台,隋堤曲直回。逐浪丝阴去,迎风带影来。 疏黄一鸟弄,半翠几眉开。萦雪临春岸,参差间早梅。咏柳 【唐】李咸用 日近烟饶还有意,东垣西掖几千株。牵仍别恨知难尽, 夸炫春光恐更无。解引人情长婉约,巧随风势强盘纡。 天应绣出繁华景,处处茸丝惹路衢。柳 【唐】李冶 最爱纤纤曲水滨,夕阳移影过青苹。东风又染一年绿, 楚客更伤千里春。低叶已藏依岸棹,高枝应闭上楼人。 舞腰浙重烟光老,散作飞绵惹翠。柳二首 【唐】李中 春来无树不青青,似共东风别有情。 闲忆旧居湓水畔,数枝烟雨属啼莺。 最爱青青水国中,莫愁门外间花红。 纤纤无力胜春色,撼起啼莺恨晚风。 题柳 【唐】李中 折向离亭畔,春光

满手生。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 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柳 【唐】罗绍威 妆点青春更有谁,青春常许占先知。 亚夫营畔风轻处,元亮门前日暖时。 花密宛如飘六出,叶繁何惜借双眉。 交情别绪论多少,好向仁人赠一枝。柳 【唐】罗隐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柳 【唐】罗隐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 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 柳 【唐】慕幽 今古凭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五株斜傍渊明宅, 千树低垂太尉营。临水带烟藏翡翠,倚风兼雨宿流莺。 隋皇堤畔依依在,曾惹当时歌吹声。柳 【唐】裴说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柳二首 【唐】司空图 谁家按舞傍池塘,已见繁枝嫩眼黄。 漫说早梅先得意,不知春力暗分张。 似拟凌寒妒早梅,无端弄色傍高台。 折来未有新枝长,莫遣佳人更折来。垂柳 【唐】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柳 【唐】唐彦谦 春思春愁一万枝,远村遥岸寄相思。西园有雨和苔长, 南内无人拂槛垂。游客寂寥缄远恨,暮莺啼叫惜芳时。 晚来飞絮如霜鬓,恐为多情管别离。杨柳 【唐】汪遵 亚夫营畔柳蒙蒙,隋主堤边四路通。 攀折赠君还有意,翠眉轻嫩怕春风。题柳 【唐】温庭筠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香随静婉歌尘起, 影伴娇娆舞袖垂。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咏柳 【唐】吴融 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细应和雨断,轻只爱风裁。 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柳 【唐】徐夤 漠漠金条引线微,年年先翠报春归。 解笼飞霭延芳景,不逐乱花飘夕晖。 啼鸟噪蝉堪怅望,舞烟摇水自因依。 五株名显陶家后,见说辞荣种者稀。咏柳 【唐】薛逢 弱植惊风急自伤,暮来翻遣思悠扬。曾飘紫陌随高下, 敢拂朱阑竞短长。萦砌乍飞还乍舞,扑池如雪又如霜。 莫令岐路频攀折,渐拟垂阴到画堂。江柳 【唐】薛能 条绿似垂缨,离筵日照轻。向人虽有态,伤我为无情。 桥远孤临水,墙低半出营。天津曾此见,亦是怆行行。庭柳 【唐】姚系 袅袅柳杨枝,当轩杂佩垂。交阴总共密,分条各自宜。 因依似永久,揽结更伤离。爱此阳春色,秋风莫遽吹。柳 【唐】张旭 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 请君细看风流意,未减灵和殿里时。赋得江边柳 【唐】鱼玄机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秋水面,花落钓

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柳 【唐】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秋柳 【清】王士祯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央,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杨柳岸晓风残月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弱柳千丝缕,嫩黄匀遍鸭啼处。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溪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隋无名氏诗: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弱柳千丝缕,嫩黄匀遍鸭啼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岸晓风残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弱柳千丝缕,嫩黄匀遍鸭啼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春色先从柳荫归春风杨柳万千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弱柳千丝缕,嫩黄匀遍鸭啼处。 歌曲名称 1 2 3 4 杨柳 杨柳 杨柳青 杨柳雨歌手 董运昌 范宗沛 阿宝 屠颖试听

关于河岸杨柳飘荡的诗有哪些篇三
《诗词与杨柳》

离别诗词与杨柳

杨柳的千种风姿,万种风情,无不洋溢着诗意。历代文人墨客尤其宠爱它,以柳入诗的大概不下几千首。成为千古名句的就有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毛泽东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杨柳走进诗词,为诗词增色;诗词装扮杨柳,使杨柳传情。 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人们送别偏要折柳写柳,这是因为“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的缘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折柳送别,自汉朝以来就有了。南朝乐府民歌有“上马不促鞭,反折扬柳枝,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反映了那时赠别,马上的、马下的都折柳。

送别难免有离别之苦,古代人们所处的环境与条件,使离别后的重逢成为十分不易的事情,有的甚至成为永别。离别就这样表现了生命的不自由,为了生命价值的实现,人们不得不承受空间阻隔的痛苦,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惧,承受与亲朋好友故乡故土告别的感情折磨。这一切,都使别离蒙上一层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人们也会黯然伤神。“杨柳岸”成了凄苦离愁的地方,“烟柳断肠处”道明了柳的意境就是凄婉哀怨。

到了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长安灞桥,专门种植了许多杨柳,供人们离别时候攀折。据《三辅黄图》说:“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此桥,折柳赠别”故又名销魂桥,从汉、唐 以来,这儿不知演过多少人间悲剧,也不知有多少文人学士将它摄入诗篇。“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年年柳色,灞桥伤别”,可见,在灞桥握别的离情有多么深厚,诗人把送别离恨写得销魂蚀骨。“为近都门多送行,长条折尽减春风”,大家送行,走出长安都门,离人去了,长条折尽,春色又减去几分。“会得离人无限意”的杨柳,就这样充当人们离愁别恨的载体,“千丝万絮惹春风”,留下了一串串带泪的故事。这些离别诗都被一种千回百结的愁肠所缠绕,被一种凄风苦雨的色彩所笼罩。直到王维一曲阳关三叠,高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一场清爽明亮的朝雨,洒洗了亘古如斯、哀怨凄苦的“轻尘”,“柳色”更新,终于使离别透露出一种富于希望的情调。

毕竟,“多情自古伤离别”,王维的“朝雨”冲不走诗人们太多的凄凉悲苦与无奈。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景物组成了一个萧瑟飒然的环境,再加一个别酒醒、不见情人的“我”,烘托出了离别者的内心苦楚,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片悲愁难己的情怀。“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当年幼柳的嫩枝,如今都已成了衰飒垂老的古柳了,真是历尽沧桑,令人触目伤怀, 词人写折柳送别的人间悲剧,一个“几”字,把多少人、多少代的共同悲哀一笔写尽了。周邦彦的“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表面上看来是爱惜柳树,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元朝赵孟頫的“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描写了郊外杨柳春光的美丽和易逝,以及送客时的惆怅心情。乔吉的“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抒写了浪迹天涯的诗人在旅途上盘缠郁结的愁思。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西城杨柳弄轻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将离恨付杨柳,一片烟水凄迷中,有着太多太多的离愁别恨,浓郁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难怪“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别离的悲哀流传到后世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情调,所以,成语中有“生离死别”一词,古语里有“悲莫悲兮生别离”的说法。这种暗色调的情绪,因为有了袅袅的柳枝作为意象,使得离别

的伤感充满了春意与诗情。古人说情和景是“互藏其宅”,即情藏在景中,景藏在情中,不是抽象写情,而是写悲喜时藏有景物。杨柳有着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一丝柳,一寸柔情”,所以,它被赋予缠绵悱恻,哀怨无尽的情怀,这种情怀与离别的凄婉悲伤不谋而合,“杨柳依依”,“依依离情”,诗人们喜欢以柳入诗,原因大概在此吧。

关于河岸杨柳飘荡的诗有哪些篇四
《河边杨柳》

《河边杨柳》这条河不大,河水也没有想象中的清澈,碧绿。但它确是花儿村的母亲河,养育着一代代的花儿村村民。河上有个人家,据说是当年政府征地造河留下的钉子户,儿女都在县城买了房,留下一个孤寡在河里住。不是孩子不孝顺,是老爷子铁了心不搬去县城住。他说,都在这生活了几十年了,哪是要搬就能搬的。老汉不愿搬家还有个原因,他老伴就是淹死在这条河里的。老汉喜欢种杨柳,村子这一带的河边他都种满了杨柳。一到三月柳絮纷飞的日子,大片大片的柳絮就把整个河岸给布满了,像是老汉为自己老伴用柳絮布下的一个结界,这里有一个只属于他们的世界,关于某个春天,那时他还年轻力壮,她还貌美如花。可这一切只能是老汉美梦一场。哪怕是他心里的一片宁静都被抽的干净。三月的时候,县城几个诗人就结伴来采风。看到这大片大片的柳树,禁不住踏足前来,用他们诗人的眼光去欣赏,用诗人的嘴型去吟咏。遇到高兴的日子,租得一小船,泛游河上,三两餐具,举杯共酌,抒发胸臆,好不快哉。老汉是讨厌这场场景的,可以说是到了极其厌恶的程度。让文化人想到了嫉恶如仇这个成语。老汉就是把他们当做了一个个仇人。因为他么破坏了他心里的那份宁静,唯有这片柳林带给他的宁静。时间久了,柳林放佛也明白了老汉的心意。每到这群诗人过来,就垂下它的绿丝绦,深皱着眉头,一副久居深闺,不愿见人的样子。风儿也跟着呦喝,喊着诗人快滚的口号。村里的大黄狗也附和着喊诗人快滚。诗人滚了,老汉也安静了。坐在河上的木质板上,抽着大烟斗,这刻,他的心也跟着周遭的河水静了下来,想他自己的事,往事?后事?无人知晓。又是一个三月,我们知道了老汉一直在想的是他的往事。老汉在屋子里死了两天才被打鱼的渔民发现,死的时候,他是安详的,什么后事都没有。那时候,他们约定,要一起坚守最后一片林地,他们拗过了政府,拗过了儿女,却没拗过这条河,她因为一次暴风雨淹死在河里。他天天为她种着树,他说,她走的时候连一根柳枝都没有,到了异乡想家了怎么办?那年,他获得了中坤诗歌奖。

关于河岸杨柳飘荡的诗有哪些篇五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

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也是最优美动人、缠绵多情的一个意象。仔细而深入地探究杨柳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再次,“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

还有一点是,古曲中有《折杨柳》的送别曲子。例如,汉乐府《横吹曲》中就有《折杨柳》曲。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有“上马不提鞭,反折杨柳枝”的句子。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的“杨柳”指的就是《折杨柳》曲。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更妙:“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

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

杨柳生长于春,茂密于夏,枝叶葳蕤,生机蓬勃,所以古人常借咏柳来赞美春光歌咏大自然。例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初春小雨》) “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晏殊《诉衷情》)“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

闹。” (宋祁《玉楼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春光明媚,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最负盛名的当数唐朝诗人贺知章的那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不但表现了柳叶的精致之美,歌颂了春天的盎然生机,而且唤起了读者的联想,给人留下了极为广阔的想像空间,堪称咏柳的千古绝唱。

也有借杨柳表达惜春伤春之情的。例如,“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头,豆蔻梢头。”再如,“参差烟柳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枯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柳永《少年游》)把伤春、惜别和相思之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借杨柳描写女子和爱情:

从审美的角度讲,杨柳随风披拂,娇羞依人,千般姿态,万种风情,极具女性的阴柔美,因而古人常用杨柳来形容女子的身姿容颜。“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长恨歌》),“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不能忘情吟》)以“柳眉”、“柳腰”状女人俏丽之姿、优雅之态,如在目前。

杨柳给人的审美愉悦还体现在对爱情的描写上。“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多美的意境,多美的爱情!“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江上”并非“江岸”)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诗歌以杨柳起兴,寓情于景,描写了一幅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的绝妙图画。也有借杨柳描写爱情悲剧,抒写感世伤怀之情的:“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敦煌曲子词》)以杨柳自比,直抒胸臆,其身遭遗弃的痛苦和怨愤,求爱不得的无奈和悲哀,怎不令人潸然泪下,感慨系之?!

关于河岸杨柳飘荡的诗有哪些篇六
《描写杨柳的诗句》

东溪种柳 【唐】白居易 野性爱栽植,植柳水中坻。 乘春持斧斫,裁截而树之。 长短既不一,高下随所宜。 倚岸埋大干,临流插小枝。 松柏不可待,(木便)楠固难移。 不如种此树,此树易荣滋。 无根亦可活,成阴况非迟。 三年未离郡,可以见依依。 种罢水边憩,仰头闲自思。 富贵本非望,功名须待时。 不种东溪柳,端坐欲何为?咏柳二首 【唐】顾云 带露含烟处处垂,绽黄摇绿嫩参差。 长堤未见风飘絮,广陌初怜日映丝。 斜傍画筵偷舞态,低临妆阁学愁眉。 离亭不放到春暮,折尽拂檐千万枝。闲花野草总争新,眉皱丝干独不匀。 乞取东风残气力,莫教虚度一年春。 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关于河岸杨柳飘荡的诗有哪些篇七
《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一、从杨柳意象的原型说起

原型又称为原始意象,按荣格的说法就是集体无意识,是人类远古生活的遗迹,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后积淀,浓缩了的先民的典型经验,充满了象征隐喻意味。从原型出发去研究古典诗歌,会比较接近地解释古诗词中的典型意象通过象征隐喻暗示的深邃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森林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作为森林组成部分的树木曾受到先民的崇拜,许多被奉为木神,是生命树的象征。在中国,松、柏、梓、槐曾作为古代王室祭奠的树木。《白虎通·社稷》引《尚书》佚文云:“太社唯松,东社唯柏,南社唯梓,北社唯槐。”至于桑、桃、李、杏、杨、柳则更多植于普通民众的房前屋后。陶渊明《归园田居》(第一首):“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可为证据,当前,随着时代、地域的不同,有的地方说法不同,如有些地方民间有“前不载桑,后不载柳”的说法。

在现在的树木原始意象的研究方面,桑和桃是很全面的,见于报刊的较多,但对柳作出的研究则相对少多了。《民俗研究》(1994年第2期)刊登了黄明先生《满族尚柳习俗与生殖崇拜》一文,该文认为:“尚柳”是满族人的一种信仰习俗,其实质是满族先民原始信仰中生殖崇拜观念。文中例举了大量满族创世神话,并且从柳的易成活生长,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超强繁衍能力,从柳叶在外形上与女性生殖器相像,说明“柳叶是女性的象征”,以及从满族至今流传的祭祀、禁忌和婚嫁习俗均作出论证。

汉族尚未见到有以柳作为生殖崇拜的迹象,但古典诗词中柳作为

女性意象则似乎是天生的。在对柳的原型作出分析时,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两个最基本的意象;柳生殖力强,柳枝的柔弱说明柳是女性的象征;柳被植于房前屋后是家园的代表之一,柳是家园的象征。

二、从基本意象说起

1、柳是女性的象征。柔嫩纷披的柳条整体像含情害羞的美女的秀发,柔软摆动的枝条像婀娜多姿的少女款款慢步,扭动腰枝。柳叶的细柔又如同美女的秀眉,含情凝涕。杜甫《绝句慢兴》:“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白居易《杨柳枝》:“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贺之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将二月的嫩柳拟作新妆初成的小家碧玉,那纷披的柔条柳丝拟作她衣裙上随风飘拂的裙带。苏轼《水龙吟》:“萦损柔肠,困酣娇眼。”用女性思念时的寸寸柔肠喻柳的细柔,用因春梦缠绕而欲开还闭的困倦娇眼来喻柳叶随风微动的媚态。唐张枯《折杨柳》:“舞带萦丝断,娇娥向叶频。”则以舞带与柳条相比,细眉与柳叶相比,写出女性美妙的身姿和惹人怜爱的表情。刘禹锡《忆江南》:“弱柳从风凝举袂,丛兰邑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以及《红楼梦》写林黛玉“行动如弱柳扶风”,一写弱柳从风似美女含情挥袖作别,一写黛玉娇弱柔媚如弱柳扶风。

2、从女性意象出发,柳也是带有女性美的美学风格,柳也成了美好情感、美好爱情的象征。

“春时 丽,无过桃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红桃含夭,绿柳舒荑”(谢惠连《秋胡行》),柳和桃、青草一起成了明媚春景的代表物。“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文赋》),春天总会唤起

人们美好的情感,于是亲友结伴出门踏青,青年男女更是携手效外,于杨柳岸边倾诉爱情。“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陈与义《清明》),写清明节人们户外踏青,自己因病端坐堂中所见的杨柳撩人的春天景象。“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储光羲《钩鱼湾》),“若为丝不断,弱弱古堤边,青春一树烟。留取系郎船”(雍裕之《江边柳》),“西城柳柳弄青柔,……犹为多情,曾为系归舟”(秦观《江城子》),柔柳成了青年男女美好爱情的见证物。

3、柳是美好家园的象征。诗人笔下的柳,曾因是爱情美好的见证而生在河边岸头,也曾因是离情别绪的见证而生在长亭外、古道边。而作为美好家园象征的柳则多生在房前屋后。“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是园中之柳;“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幂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是院中之柳;陆游情牵梦绕了四十年的爱情也在沈园之中。这样,《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柳恐怕也不在征程的道边而在家园,而这位征人依依不舍的恐怕不尽是杨柳的依依枝条而是家中娇弱的女性了。张九龄《折杨柳》:“纤纤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以杨柳之态引故园之情,则更是直白显露了。

4、家园和爱情虽美好,却总有远行人。离别是因为远离家园、远离情人,羁旅的孤独更易勾起对女性家园的温情的向往和思恋。于

是就有了留恋,有了惜别,有了怀远,有了相思。“晚来飞絮和霜鬓,恐为多情管别离。(唐·唐” 彦谦《柳》)“柳”与“留”音谐,再加上柳条依依的体态与款款惜别,依依牵挂的情态相切合。于是李贺《致酒行》中会有借“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表达自己久羁异乡之苦的诗句。隋唐有民歌《送别歌》:“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表达相思怀远。刘禹锡《杨柳枝》:“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镂万条丝。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写一女子在将别之际,勇敢地向行人表达了爱情。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三辅黄图》载:“汉人送客至灞桥,折柳赠别。”李白《忆秦娥》:“年年柳色,灞桥伤别”,宋代卢祖皋《送友人东归》:“万里杨柳色,出门逢故人。……徘徊灞亭上,不语自伤春”,以柳渲染离情别绪。

王昌龄有一首《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杨柳是什么色呢?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这是早春嫩黄的杨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是雨后的柳色。刘禹锡《纥那曲》:“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则是一片浓郁的绿色。

在刘禹锡诗中,杨柳的颜色与青草的颜色一样,在古代常有另外的寄指。汉代古诗《穆穆清风至》:“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衣裙。青袍似青草,长条随风舒。”青色即行人的衣服颜色,闺中少妇或许正是由眼前的柳色想起行人,或许是柳色让她想起美好的春天里曾双双携手

踏青赏春的情事,而今将独自空赛守闺房,于是悔情便易生出。

5、从柳的女性意象出发,出现了许多古典诗词中直接以女性拟作杨柳来吟唱的诗篇。如敦煌曲子词《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大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唐代韩 的《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泪垂,也应攀折他人手。”和韩 饱经丧乱的情人柳氏的《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总之,古典诗词中的柳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典诗歌美学的审美内涵,借助于这一典型意象,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古典诗词,增加学习兴趣,提高鉴赏水平。

摘要: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永恒璀璨的意象。在古代,杨柳并不是杨跟柳的合称,而是单指柳树。古人借杨柳表达多种情意,有借杨柳抒发惜别深情,有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有借杨柳描写女子的美丽形态,有借杨柳书写爱情与闺怨,还有借杨柳揭示一些生活哲理。

关键词:杨柳,惜别,依恋,闺怨,哲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依依的垂柳,陌生的岸边,清晨的凉风,残缺不全的弯月,柳永在这里创造了一个适合千古离别故事发生的场景。为什么将杨柳安排在这么一个离别的场合呢?杨柳为什么会被赋予惜别的内涵呢?古典诗词中的杨柳跟我们今天所说的杨树与柳树是一回事吗?杨柳作为一个经典的文学意象,除了蕴含惜别之情,还有哪些深刻的含义呢?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杨柳在古代

关于河岸杨柳飘荡的诗有哪些篇八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也是最优美动人、缠绵多情的一个意象。仔细而深入地探究杨柳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再次,“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 还有一点是,古曲中有《折杨柳》的送别曲子。例如,汉乐府《横吹曲》中就有《折杨柳》曲。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有“上马不提鞭,反折杨柳枝”的句子。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的“杨柳”指的就是《折杨柳》曲。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更妙:“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

▲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

杨柳生长于春,茂密于夏,枝叶葳蕤,生机蓬勃,所以古人常借咏柳来赞美春光歌咏大自然。例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初春小雨》) “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晏殊《诉衷情》)“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春光明媚,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最负盛名的当数唐朝诗人贺知章的那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不但表现了柳叶的精致之

美,歌颂了春天的盎然生机,而且唤起了读者的联想,给人留下了极为广阔的想像空间,堪称咏柳的千古绝唱。

也有借杨柳表达惜春伤春之情的。例如,“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头,豆蔻梢头。”再如,“参差烟柳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枯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柳永《少年游》)把伤春、惜别和相思之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借杨柳描写女子和爱情

从审美的角度讲,杨柳随风披拂,娇羞依人,千般姿态,万种风情,极具女性的阴柔美,因而古人常用杨柳来形容女子的身姿容颜。“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长恨歌》),“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不能忘情吟》)以“柳眉”、“柳腰”状女人俏丽之姿、优雅之态,如在目前。

杨柳给人的审美愉悦还体现在对爱情的描写上。“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多美的意境,多美的爱情!“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江上”并非“江岸”)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诗歌以杨柳起兴,寓情于景,描写了一幅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的绝妙图画。也有借杨柳描写爱情悲剧,抒写感世伤怀之情的:“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敦煌曲子词》)以杨柳自比,直抒胸臆,其身遭遗弃的痛苦和怨愤,求爱不得的无奈和悲哀,怎不令人潸然泪下,感慨系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杨柳妩媚婀娜,摇曳多姿。它诞生于《诗经》这方沃土里,茁壮于陶渊明的草庐旁,繁荣于唐诗宋词的艺苑中,历来为诗人画家所钟爱,为文人墨客所青睐。千百年来它寄托了多少相思离愁,又承载了几多羁旅情怀。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杨柳代表着春风,象征着春天,它是春的使者。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杨柳春相续”你看,庭院绿意盎然,柳睁开了眼睛。春天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绿色世界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美丽的黄鹂在嫩绿的柳枝间尽情的欢唱,春天又是一个多么富有生机的世界啊!“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居然裁出了丝绦,可见春天是一个多么富有创造力的季节!诗人们就是这样把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融于对杨柳的描绘中。

“杨柳枝,芳菲节,可憎年年增离别”。自汉代以来,人们送别亲朋好友,爱折柳枝相赠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至唐代“折柳”这一风俗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霸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罗隐《柳》)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抒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的送别情景,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离情别绪。杨柳啊,你留给多少亲朋挚友惜别的痛苦辛酸!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代叔伦《堤上柳》)青青的垂柳啊,你垂下的万条柔丝,编织了多少离情,又缝进了多少别绪,你使夫妻们肝肠寸断,又使多少情侣们爱意缠绵,泪水涟涟。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雍裕之《江边柳》)诗中的女主人公没有折柳送别。反而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难以割舍的依恋之情通过柳丝的这一意象表现得何等真切,又何等凄婉。

“绊惹春风别有情,时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唐彦谦《垂柳》)。这首诗的开篇惟妙惟肖的写出了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然后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针砭时弊,讽刺矛头直指皇帝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含蓄中露锋芒,愤世嫉俗之情可谓淋漓尽致!

“参差烟树霸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这是柳永的一曲《少年游》。作者借霸桥暮色、衰杨古柳、夕阳残照等一系列物象寄情,将羁愁与伤感的双重惆怅进行了强烈的渲染,字字跳荡着浪迹异乡、沦落不遇的愤慨;句句蕴涵着对现实的不满和诅咒。高度的概括了封建社会无数游宦漂泊的文人的凄苦忧愤的心境。 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折柳象征着离别,所以杨柳往往成为引发相思、触动离愁的媒介,寄托着相思怀人之情感。“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该诗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的登上翠楼去欣赏春景,忽然间无情的杨柳闯入了她的眼帘,撩拨起她的相思,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激起她对丈夫的无比思恋。孤独、寂寞、悔恨之情便油然而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柳永《雨霖铃》中有名的诗句,它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相思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而又凄凉的画面。因为此时是他离开心爱的人儿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还依然鲜明的留在心上。面对眼前的凄凉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的恋人越来越远,他怎么能不思念万分呢?这惹人的杨柳啊,就如同他那绵绵的相思深深地扎根于他痛苦的心畔。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毛泽东)。中国人民如春风中的杨柳那么蓬勃,那么多姿,那么富有活力和生机,他们在社会主义春风的吹拂下,意气风发,欣欣向荣,婆娑舞弄。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无比伟大的创造力,毛泽东借春风中的杨柳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无比热爱和深深赞美之情。

出门顺风栽杨柳

清明前后,谷风习习,柳条依依,柳叶如眉,不禁想起温州鼓词艺人吟唱的“出门顺风栽杨柳,回家金杏满树红”的俚语。温州人素有外出务工经商的习惯,每年清明前后,春和景明,便打点家生伙出门做生意,家人邻里预祝他顺风顺水在外地发达赚银,广进财源。像杨柳那样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立业,叶茂枝盛,待到秋后回家时,门前屋后金杏满枝硕果,红红似火。这虽是一句古老的吉祥讨彩的祝语,却应验当今数百万温州能人在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以至越洋过海在外国创业之身,像杨柳那样随土而安、异域生财。数不尽的温州村、温州城正是温州人出门顺风栽杨柳的写照,更是温州人的骄傲。

杨柳,不仅是温州人的吉祥物,也是中华民族借以咏吟胸臆、寄托心志的具有诗情画意的素材,侧面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

杨柳的柳字与留字谐音,提到柳便在人们的心目中油然滋生挽留客人、亲人的意境。早在汉代便有折柳送别暗寓殷勤挽留之情。到隋唐两宋更盛。隋代无名氏的《送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唐代长安东边的灞水上有座灞桥,是东去洛阳的必经之路,京城人送客至此,大盛折柳示留之风。因而灞水两岸遍植杨柳。南朝那位才尽的江郎曾有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句子,后人便改称灞桥为销魂桥。唐代裴说《柳》诗:“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怨柳树无情,实怨离人无情。被误归李白名下的《忆秦娥》词中“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灞陵就是指这座销魂桥。离人在此桥折柳话别,难禁热泪。现代常闻于歌坛的近人李叔同的《握别》:“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句,也是借晚风笛声中的柳丝来抒发“知交半零落”后好友又要分手的伤感!

杨柳的柳字与留字谐音,提到柳便在人们的心目中油然滋生挽留客人、亲人的意境。早在汉代便有折柳送别暗寓殷勤挽留之情。到隋唐两宋更盛。隋代无名氏的《送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唐代长安东边的灞水上有座灞桥,是东去洛阳的必经之路,京城人送客至此,大盛折柳示留之风。因而灞水两岸遍植杨柳。南朝那位才尽的江郎曾有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句子,后人便改称灞桥为销魂桥。唐代裴说《柳》诗:“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怨柳树无情,实怨离人无情。被误归李白名下的《忆秦娥》词中“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灞陵就是指这座销魂桥。离人在此桥折柳话别,难禁热泪。现代常闻于歌坛的近人李叔同的《握别》:“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句,也是借晚风笛声中的柳丝来抒发“知交半零落”后好友又要分手的伤感!

关于河岸杨柳飘荡的诗有哪些篇九
《河岸(组诗)》

关于河岸杨柳飘荡的诗有哪些篇十
《古代诗词鉴赏——“杨柳”的意象》

古代诗词鉴赏——“杨柳”的意象

一、 “杨柳”本意解析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含有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数不胜数、俯拾即是,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唐·白居易《忆江南》)、“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唐·杨巨源《和练秀才柳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唐·刘禹锡《竹枝词》)、“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龄《闺怨》)、“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北宋·欧阳修《蝶恋花》)、“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北宋·秦观《江城子》)、“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元·薛昂夫《最高楼》)、“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等等。

许多人在读到这些诗词时,可能会以为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杨柳”是杨树和柳树两种树的并称,其实不然,这些诗句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而与现代植物学分类中所说的杨树没有任何关系。其证如下:清代张英等奉敕于康熙年间编撰而成的类书《渊鉴类函》中“杨柳”条目下诸多的古诗文例句中“杨柳”词义均被解为“柳”。而当代《汉语大词典》中所收录的以“杨柳”为词素的三音节词十余条,其中的“杨柳”的意思亦皆为“柳”,如“杨柳腰”就是“柳腰”的同义词。

那么,柳树为什么会被称为“杨柳”呢?对此,清代杜文澜在其编撰的《古谣谚》一书的卷九十引唐代传奇《开河记》一书中的记载云:“功既毕,上言于帝,决下口,注水入汴梁。帝自洛阳迁驾大渠,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到大梁,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于是吴越取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至于龙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时恐盛暑,翰林学士虞世基献计,请用垂柳栽于汴渠两堤上,一则树根四散,鞠护河堤,二乃牵舟之人护其阴,三则牵舟之羊食其叶。上大喜,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竞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方及百姓。时有谣言曰:„天子先栽然后百姓栽。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柳姓杨,曰杨柳也。‟”其后明人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二十四卷、清初褚人获在《隋唐演义》四十回中又分别演绎了以上传说,使得该说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

考诸典籍,隋炀帝于大业元年下令开通济渠和邗沟、命人在渠沟旁修筑御道(即后人所说的“隋堤”)、在堤上遍植柳树,这是史籍有载、确有其事的。对此,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其《隋堤柳》一诗中亦有句云:“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潇潇,三株两株汴河口。……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但隋炀帝赐“杨”姓于柳之说在《隋书·炀帝纪》和《北史·隋本纪》等史籍中均无记载,其真实性有待考证。

其实,“杨柳”一词早在成书于先秦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出现了,该书《小雅·采薇》篇中便有这样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此

外,南朝人费昶在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一诗中也有这样的描写:“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杨柳明显地都是指柳树(确切地说是指垂柳),因为现代植物学意义上的杨树叶圆、树高、枝挺,是绝无“依依”、“袅袅”之态的。

其实,现代植物分类学意义上的杨类植物在我国古代被称作“白杨”、“青杨”、“天杨”、“癷杨”等,而我国古代诗文典籍中所说的“杨”是“柳”的一种——蒲柳。对此,我国古代最早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为秦汉时期的学者对春秋战国秦汉旧文进行增添修改而成)《尔雅》的《释木》篇中就有如下记载:“柽,河柳;旄,泽柳;杨,蒲柳。”宋代陈彭年、邱雍等人奉旨于景德四年或大中祥符元年编撰而成的《广韵》(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的、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韵书,它完整而详细地记录从南北朝到宋末语言系统)一书中亦云:“杨,赤茎柳。”而西汉学者毛亨在为《诗经》所作的传注(即《毛诗诂训传》,简称《毛传》)中亦曰:“杨柳,蒲柳也。”清代郝懿行在其所著的训诂学专著《尔雅义疏》一书中亦说:“《诗》言„杨柳依依‟、„有菀者柳‟、„东门之杨‟,皆一物耳。《尔雅》柽、旄、杨通谓之柳,蒲柳又谓之杨,是皆通名矣。”也就是说,在我国古代,“杨”、“柳”是同义的,这从《全唐诗话》中的一则诗话中亦可得到进一步地印证:该书《李泌》篇引《邺侯家传》云:“泌赋诗讥杨国忠曰:„青青东门柳,岁宴复憔悴。‟国忠诉于明皇,上曰:„赋柳为讥卿,则赋李为讥朕可乎?‟”有了上述认识,我们对古汉语文化上的一些困惑便可迎刃而解。例如,《战国策·西周》中有这样一个典故:“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在该典故中善射者所射的明明是柳叶,可由此概括而成的成语却为“百步穿杨”;我国神话传说中观音菩萨手持的净瓶名为“杨枝净水瓶”,可瓶中插着的却是柳枝;唐代诗人刘禹锡受民歌影响而创作的“杨柳枝词”诗体,又名“柳枝词”。

关于杨柳的文学意象,要从“柳”字说起。“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思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抒发了李白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情与景结合的角度评价《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哀,而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折柳——作为送别的意象,最早的应该是晋陆机的《折扬柳行》

邈矣垂天景。壮哉奋地雷。丰隆岂久响。华光但西聩。日落似有竟。时逝恒若催。仰悲朗月运。坐观璇盖回。盛门无再入。衰房莫苦开人生固已短。出处鲜为谐.慷慨惟昔人。兴此千载怀。升龙悲绝处。葛ぱ变条枚。寤寐岂虚叹。曾是感与榷弭意无足欢愿言有馀哀。(《乐府诗集》三十七)

古往今来,在诗人们的眼中,“柳”是他们所钟爱的意象之一。清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这样写道:“柳贵乎垂,不垂则无柳;!柳贵乎长,不长则无婀娜之致。”《诗经》中的“杨柳依依”之句,其意境只有垂柳才可以担当。于是乎,诗人们或咏柳喻人,或借柳送别,或缘柳抒情,或道人生哲理……凡此种种,“柳”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何须不泪垂

咏柳喻人,在这类咏柳诗中,令人拍案叫绝的当推李商隐的《赠柳》: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全诗八句,纯用白描的手法,全诗不着一个“柳”字,而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的宛若一个多情的倩影。咏柳实则咏人,诗人对柳的爱怜也就是对人的依恋和思念。

下面这首出自清代诗人厉鹗的《杨柳枝词》也堪称咏柳喻人的佳作。

玉女窗前日未曛,笼烟带雨渐氤氲。

柔黄愿借为金缕,绣出相思寄与君。

此诗写女子相思,妙在以柳喻人。那笼烟带雨的柔美的杨柳,正是相思缠绵绵少女的绝妙写照。

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何须不泪垂”是以柳比喻女子,对女子容颜娇美形容的绝句;而宋代诗人张先的“细柳诸好处,人人道柳身”也不失为这类诗词中的佳作。无怪乎,世人常以“柳叶眉”、“柳腰身”、“杨柳腰”来比喻女人们的千姿百媚。

提到以柳喻人的诗词,我们不妨再提一提宋代词人王观的一首咏柳词:

铜驼陌上新正後,第一风流除是柳。

勾牵春事不如梅,断送离人强似酒。

东君有意偏撋就,惯得腰肢真个瘦。

阿谁道你不思量,因甚眉头长恁皱。

这首词以轻快活泼、清丽自然的笔调,借柳喻人。通过对柳的特性的描绘,塑造了一个风流、多情、柔美的丽人形象。寄寓了诗人对于身为下贱、心性美丽的风尘女子的同情乃至于赞美。

古人以柳喻人,今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毛泽东在他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这样写道: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里的“柳”指的是李淑一的爱人柳直荀烈士;“骄杨”指的是诗人的夫人杨开慧烈士。一语双关,甚是巧妙。

以柳喻人,或取其形,或取其貌,或取其性,诗人们各取所需,各领风骚,创造出了一系列的千古绝唱。

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杨柳折尽花飞尽,借问行有归不归。”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聊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那令人荡气回肠的诗句。 还是让我们看看李商隐是怎么说的:

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李商隐的这首《离亭赋得折杨柳》属于咏柳送别的代表作品。诗人对于离别的无可奈何,只能暂时凭借杯酒来驱遣离愁。既然不能挽回,那就好好地保重身体。除了死亡没有比分别更痛苦的了,春风就不要吝啬那长长的柳条,让分别的人们尽情地攀折吧!面对杨柳依依,枝条曼舞,一派多情难舍之状,友人去要分别而去,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生怨?

“柳”做为“留”的代名词,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一个亮点。那无边的聊色,碧绿的枝条,如雪的飞絮,无不契合着人间的离情别绪,无不契合着人间的相思与忧怨。而这种情绪一直延伸到我们今天的生活。2002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便将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纳入其中。我们不妨将视线拉回到2002年的高考,再次去感受一下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002年全国高考古诗鉴赏试题是一道新题,也是一道好题。其原题如下: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考题将问题的设置上,以“折柳”为中心。考生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儿。在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就有柳咏的《雨霖霖》一词。而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千古名句,就是一个最好的诠释。在这里,“杨柳岸”不是一般的写景的文字,它会让人联想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会联想到折柳惜别的情景。当然,对于那些阅读面宽泛的考生来说,回答这一问题,则会有更大的联想的空间。在这里,我们不妨摘录几首相关的诗句。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北朝乐府《横吹曲·折杨柳枝》)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唐《乐府·塞下曲》)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唐·戴叔伦《堤上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唐·施肩吾《折杨柳》

在众多的送别诗里,唐代诗人雍裕之的《江边柳》则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无法说清楚离人手中那青青的柳枝何时枯槁,但折柳这个动作却一年一度地重复着。最后升华为一种优雅的伤怀之美,升华为我们审美传统中的一个典型意象。

四、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阿谁?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在谈到“意象”时指出: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事物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依据这一点,我们想到了“柳”。为一个客观的物象,诗人在将其纳入自己的作品中时,融入了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和自己的情感。于是,缘“柳”抒情的诗作也就纷纷地飘入我们的世界。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唐·白居易《杨柳枝词》)

关于白居易的这首小诗,有人将其列为以柳喻人之作,说是为舞伎小蛮写的,并以白居易曾有“杨柳小蛮腰”来佐证。依这种看法,这首诗的前两句以春风吹着柳枝摆动以及柳枝的颜色和姿态来写小蛮优美的舞姿;而后两句则以柳树在尽日无人的荒园里无人过问,感叹小蛮将来不知归谁所有。而我则更倾心于将这首诗列为咏物言志的七绝。诗的首句形容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次句极写柳枝秀色夺目,婀娜多姿。这两句把垂柳的勃勃生机,秀色照人,轻盈袅娜写得极其生动。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理应受到人们的欣赏,为人珍重。但诗人笔锋一转,写了环境的荒凉冷落。“西角”、“荒园”极写柳的“寂寞”,极写无人欣赏。在这里,流露出了诗人的不平与惋惜。而后两句的孤寂落寞,又与前两句的楚楚动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白居易的这首小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抒发了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亦有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慨叹。

无独有偶,唐代诗人唐彦谦也以“柳”为题,写下了著名的《垂柳》:

绊惹春风别有情, 世间谁敢斗轻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86722.html

    【关于河岸杨柳飘荡的诗有哪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