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关于缺憾的句子

| 会计继续教育 |

【www.guakaob.com--会计继续教育】

论语关于缺憾的句子篇一
《论语经典句子》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Among any three people walking, I will find something to learn for sure. Their good qualities are to be followed, and their shortcomings are to be avoided.

3、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

A moral intellectual is one who escapes no danger in face of truth, discards personal interests in front of disaster, practices righteousness at the expense of life, and looks upon death as going home.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The passage of time is just like the flow of water, which goes on day and night.

5、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Those who follow the Heaven’s law will survive; those who go against it will perish.

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When Heaven is about to place a great responsibility on a great man, it always first frustrates his spirit and will, exhausts his muscles and bones, exposes him to starvation and poverty, harasses him by troubles and setbacks so as to stimulate his spirit, toughen his nature and enhance his abilities.

7、天生我才必有用。

Heaven has endowed me with talents for eventual use.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Opportunities vouchsafed by Heaven are less important than terrestrial advantages, which in turn are less important than the unity among people.

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s Heaven’s movement is ever vigorous, so must a gentleman ceaselessly strive along.

1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He who by reviewing the old can gain knowledge of the new and is fit to be a teacher.

12、相见时难别亦难。

It is unbearable to meet as well as to depart.

13、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There is never an end to learning. The dye extracted from the indigo is bluer than the plant; so is the ice colder than the water. By broadly learning and constantly examining himself

every day,the gentleman sharpens his awareness and makes fewer mistakes.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Learning without thinking leads to confusion; thinking without learning ends in danger.

1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Never be contented with your study; never be impatient with your teaching.

16、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Learning is like rowing upstream: not to advance is to drop back.

1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It is such a delight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afar.

1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As a jade without chiseling will not become a useful object, a man without learning will not know the Way.

1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We widen our views three hundred miles by ascending one flight of stairs. / Exhausting my eyes to a thousand li further, I am ascending one more story of the tower.

20、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In heaven let us be two birds flying ever together, and on earth two trees with branches interlocked forever.

2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厚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One can never be aware of the height of the sky or the depth of the earth, if he does not climb up a high mountain or look down into a deep abyss.

2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A public spirit will rule all under the sky when the great Way prevails.

2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The endless river eastward flows; with its huge waves are gone all those gallant heroes of bygone years.

24、丹青不知老将近,富贵于我如浮云。

Absorbed in painting, you know not old age is coming; indeed, to me wealth and rank are like clouds scudding.

2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To be part is to be whole; to be bent is to be straight; to be hollow is to be filled; to be worn out is to be renewed; to have little is to have more; to have much is to be confused.

四书:(Four Books)

1、《大学》the Great Learning

2、《中庸》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3、《论语》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4、《孟子》Mencius

五经:(Five Classics)

1、《诗》The Book of Songs

2、《书》The Book of History

3、《易》The Book of Changes(或:I-ching 易经的音译)

4.《礼》The Book of Rites

5、《春秋》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论语关于缺憾的句子篇二
《《论语》里的经典句子》

《论语》里的经典句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未可知也。”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父母在,不远游,有必有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与行。”

子游曰:“事君促,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食不言,寝不语。

席不正,不坐。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起不能也。”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与之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道不同,不相为谋。”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之谓之瞽。”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爷,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为立也;不知言,无以为知人也。”

论语关于缺憾的句子篇三
《论语句子》

论语名句

一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

【原文】 子曰:‚道(2)千乘之国(3),敬事(4)而言,节用而爱人(5),使民以时(6)。‛

【注解】

(1)本句摘自《论语〃学而》

(2)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3)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4)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5)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6)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

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拓展延伸】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创新思维】 一

孔子说:治理有能力出一千辆兵车的大国时,应该要谨慎行事以让人民感受到我们的诚恳信实,进而使他们能信赖政府,对国家的财物要节约使用以爱护体恤人民,在需要人民服公役(劳役或兵役)时,要选择农闲的时期以免过度扰民、防碍生产。 孔子此章主要在点出处理大国国政时,要注意三件事:敬信--争取人民信赖;节用

--经济问题;役时--服公役不扰民。事实上这里还隐藏了一个半的问题,这一个问题是为何要加上‚道千乘之国‛这几个字呢?难道说治理万乘之国或百乘之国就另有其它方式或秘诀吗?至于那半个问题就是‚使民‛。

先来看这半个问题吧!‚使民‛在论语中共出现5次,其中3次说明为政之道的,皆作使人民服公役来解。公冶长篇,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这儿的使民也义可解为:需要人民服公役的原因和时机都相当合宜。颜渊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这儿的使民如承大祭是说:要以执行盛大祭祀时一样恭敬郑重的态度,来役使人民服公役。

另有一章即为争议焦点的泰伯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因为此章应该也是指为政之道,所以小弟将之视为使民的倒装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此则解为:在使人民服公役时,对于那些已经了解役使工作内容及方法而可以顺利役使的人民,便可让他们直接依照着其已知的方法去工作了;但对于那些不了解役使工作内容及方法的人民,就应该先教导他们正确的工作方法,之后才开始让他们工作。

这种解法亦与下列三章相呼应。子路篇,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表示当时真可能有人并未教导人民作战的技能,便驱使人民服兵役上战场的。子路篇,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是

强调教导人民作战的技能亦须要一定的时间,为免弃民之议,贤人应准备有妥善适当的时间来教导人民作战的技能。至于宪问篇,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更是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相近,皆为倒装句。且‚民易使‛若可解为易使民,则民可使由之当然应可视为‚民可使,由之‛而解为‚可使之民,由之‛了;又既然民可分为易使与不易使;自然也应该有可使与不可使之民的分别了。如不然一定要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视之,则可由‚不可‛下手。‚不可‛解为不可以但是不可以有两个可能的原因一是‚不应该而不可以‛,另一个则是‚很难做到(不可能)而不可以‛之义,论语中‚不可‛共出现于35章,其中至少有15章(含本章)其‚不可‛可解为或最好解为‚很难做到(不可能)而不可以‛。如此则解为教育人民,只能作到让大家知道待人处事的方法,而使之遵照着去做;但是却很难让大家都知道为何要以这些方法来待人处事的大道理。

看完了这半个问题再来就来分析一下剩下的那个问题:为何加上道千乘之国这几个字呢?先看看另一章与本章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颜渊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此章意为子贡向孔子请示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必须生产充足的粮食,整备一定程度的武力,之后还要施行教化使人民能信赖政府。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自这三件事中去除一件的话,应该先去除那一件呢?孔子说:那应该先把军备放到一边。子贡再问:如果还是迫不得已,一定要自

这剩下的两件事中再要去除一件的话,应该去除那一件呢?孔子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放弃粮食吧。因为自古以来谁能不死?但是一个群体之间如无相互信赖的话,这整个群体都会无法生存下去的。此章揭橥的为政三件重要的事:依次为民信、经济、国防与道千乘之国这章相对照:‚民信‛与‚敬事而信‛,这信是一样的;‚足食‛与‚节用而爱人‛俱是指经济问题,况且节用是节用国家的财物,而粮食正是国家重要的财物;‚足兵‛与‚使民以时‛;因使民为要人民服公役,这公役亦包括兵役。

由此可知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只是千乘之国的为政之道,也是万乘之国、百乘之国的为政之道。

‚道‛,治理。‚乘‛,兵车。‚使‛,征用。‚时‛,农闲之时。此章的大意是:孔子说:‚要治理好一个能出一千乘兵车的大诸侯国其实并不难,只要能做到以下三点就行了:慎重处理国事取信于人民,节省开支爱护人民,征用民工只在农闲之时。‛

‚道千乘之国‛一句,说明事之大。治理国家本来就属天下最大、最难的事,况且还是千乘大国,就更大更难了。古时八百家出车一乘,千乘之国应有四百万人口。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于治理大诸侯国,对于天下大事和难事的基本态度:即大事其实不大、难事其实也不难,只要能抓住问题的关键,从小事做起、做好,也就能把国家治理好。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圣人的‚大智慧‛和‚大能耐‛,治国其实要‚务本‛,要‚务实‛,要从小事做起,要把小事办好。这不是与‚大象无

论语关于缺憾的句子篇四
《关于论语学习的句子》

关于论语学习的句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关于缺憾的句子篇五
《论语重点句子》

论语关于缺憾的句子篇六
《论语中有关法制的句子》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第二》

子路曰:“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路第十三》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颜渊第十二》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路第十三》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子张第十九》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颜渊第十二》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第十二》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第十三》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尧曰第二十》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述而第七》

论语关于缺憾的句子篇七
《论语中关于诗经的句子》

论语中的诗经 下面是带“诗”及带有关具体诗的章节。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3.20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7.18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3.5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16.13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7.9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7.10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1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90512.html

    【论语关于缺憾的句子】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