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常见病害与用药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篇一 辣椒常见病害与用药
浅论辣椒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

  浅论辣椒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

  刘振生 李国辉 白黎黎

    辣椒是保护地蔬菜栽培的主栽品种之一,近几年,由于多种病害威胁较重,导致辣椒产量和品质大大下降,严重影响了辣椒生产的经济效益。现将辣椒主要病害症状及防治措施论述如下:

   一、立枯病诊断及防治措施  立枯病主要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在茎基部产生椭圆形的暗褐色病斑,白天萎蔫,夜间恢复。以后病斑环茎1周,并向下凹陷、干缩、直至植株死亡;育苗中期以后,苗茎部已经木栓化,所以发病也不倒伏,发病的部位也多无稀疏的土霉,只有蜘蛛网样的淡褐色霉层。

  防治:喷洒敌克松10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也可用“五福”药土、敌克松药土围根。

  对于上述苗病,播种后到出苗连喷3次800~1000倍液的高锰酸钾溶液,效果很好。

  

  二、三落病诊断及防治措施

  辣椒“三落病”,指落叶、落花、落果(蕾),发病原因有生理性因素及侵染性病害因素。生理性因素包括水淹、大风、管理不当、植株长势差等,侵染性病害因素主要有病毒病、疮痂病、灰叶斑病等引起的。

  防治:可用1.5%植病灵水剂1000倍液,或25%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三、病毒病诊断及防治方法:

  辣椒病毒病常见有花叶、黄化、坏死或畸性等4种病状:花叶分为轻型花叶和重型花叶两种类型,轻型花叶病叶初期叶脉轻微褪绿,或现浓、淡绿相间的斑驳,病株无明显畸行或矮化,不造成落叶;重型花叶除表现褪绿斑驳外,叶面凹凸不平,叶脉皱缩畸形,或形成线性叶,生长缓慢,果实小,严重矮小;黄化:病叶明显变红,出现落叶现象;坏死:病株部分变褐坏死,变现为条斑,顶枯,坏死斑驳及坏斑等。有时几种病状同在一株上出现,或引起落叶、落花、落果.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N14+$52,或抗毒剂1号200 300倍液,7天喷一次,连喷3次。

  

  四、疫病诊断及防治方法

  茎、叶、果实均可发病,苗期染病幼苗茎基部呈水浸状软腐,致使上部倒伏,病部多呈暗绿色。定植后,叶片发病部位呈暗绿色斑,致使叶片软腐,易脱落;茎或果实当发病时也产生暗绿色病斑,引起软腐或折倒。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白霉,即病原菌。

  防治:发病初期喷洒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公顷用药液600千克,隔7天喷1次,连续2-3次。

  五、枯萎病诊断殛防治方法

  辣椒枯萎病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大量脱落与地面接触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地上部茎叶迅速凋萎;有时病部只在茎一侧发展,形成一纵向条状坏死区,后期全株枯死。地下部根系也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木质部变成暗褐色或煤烟色。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的霉状物。

  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也可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灌根,视病情连续喷(灌)2~3次。

  

  提高无籽西瓜甜度的技术措施

  陈洪波 张长文

    无籽西瓜无籽,含糖量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欢迎。但近年来,市场上有的无籽西瓜甜度较低,口感风味欠佳。造成无籽西瓜甜度低的原因有很多,如偏施氮肥、栽培密度过大,光照不足、收获前7~10天连续降雨、西瓜不到七成熟就采收等等。怎样才能提高无籽西瓜的甜度呢?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一、增施钾肥

  据试验。无籽西瓜结瓜期追施钾肥比不施钾肥的可提高果实含糖量15%。无籽西瓜要尽量不施磷肥,因为磷肥能促进白色瘪籽发育,导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

   二、选择好坐果蔓  据观察,主蔓第1雌花或第5雌花以上的雌花坐的果,特别是果柄长度超过12厘米的小果,糖份低,应选择主蔓第3~4雌花坐果,坐果节位在15~20节,蔓与蔓之间距离在20厘米左右为宜,以增加光照。

   三、人工授粉  无籽西瓜虽然没有种子,仍需花粉刺激才能膨大,但本株的雄花粉萎缩无生殖能力,也没有刺激作用,所以必须用正常有籽西瓜作为授粉品种。人工授粉应先在母蔓第3朵雌花上授粉,如果没有坐住瓜,可在第4朵雌花上再授粉(第1雌花和第5雌花坐的瓜糖-分低,一般不作为授粉对象),如果还没有坐住瓜可在副蔓上坐果,坐果节位在15 20节,蔓与蔓之间距离保持20em左右为宜。总之,争取在最适宜节位上坐果。方法是:先找到当天开的雌花,然后取一朵已开的雄花,并将雄花的花粉轻轻地转到雌花的柱头上,上午7~9时进行,授粉后3h不下雨即为授粉成功。

  

  四、保持功能叶面积

  果实发育期叶面积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果实含糖量偏低。叶面积系数应保持在1.5~2.0之间,调整好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使果实在发育过程中,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茎叶表现出相应的老熟状态,有利于糖分转化。

  

  五、叶面喷洒西瓜肥

  专用叶肥西瓜叶肥有西瓜素、叶面宝、丰产素等。其中含有多种西瓜生长和结瓜所需的矿物质营养,并含有一定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利于西瓜果实的正常膨大和发育,增加含糖量。

   六、合理浇水  西瓜“定个”后,只要瓜地不干旱,尽量减少灌水,促使瓜内糖分的转化,增加可溶性糖的浓度.提高甜度。

  七、选择土层深厚的砂质土壤种瓜无籽西瓜应选土层深厚、通透性好的砂质土壤种植,最好在雨前采收。在雨后成熟的,应雨过天晴2~3天后再采摘。这样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含糖量。

  

  八、翻瓜、垫瓜

  果实“定个”前后,每隔3—4天把果实翻动一下,至果实

[1] [2] 下一页

篇二 辣椒常见病害与用药
辣椒炭疽病的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编者按:在我们2009年进行的读者意见调查活动中,有部分读者反映他们当地辣椒炭疽病发生严重,希望我们能刊登相关防治技术,为此,我们特意请王广炳同志撰写了此文。

  

  炭疽病是辣(甜)椒上较常发生的一种病害,分布普遍,可引起辣椒落叶、烂果、幼苗死亡,一般为害不严重,但在多雨年份高温高湿条件下,流行蔓延快,为害时间长,为害重,损失大。该病除为害辣椒外,还为害番茄、茄子等蔬菜。

  

  一、症状识别

  

  辣椒炭疽病从苗床到移栽后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特别是成熟的果实及老叶。叶片受害,叶缘边为水渍状近圆形褐色斑点,中间为淡灰色,其上轮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果梗受害,产生褐色不规则凹陷斑,干燥时易开裂。果实受害后,病斑呈褐色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其上轮生许多黑色小点,周缘有湿润的变色圈,病斑呈膜状,易干缩、易破裂。

  

  二、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附于种子表面或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越冬,播种带菌种子便能引起幼苗发病;病菌还能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下一季发病的初侵染源。越冬后长出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或淋水而传播,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从寄主表皮的伤口侵入。初侵染发病后又长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传播后可频频进行再侵染。

  

  三、发病原因

  

  1. 品种抗病性差和重茬种植 线辣椒比甜椒抗病性差,近年来品种混杂、退化也是病害流行的重要原因;连年种植导致病原物不断累积,病原基数高,一旦条件适宜,病害就会迅速扩展、蔓延。

  2. 田园不清洁,造成再侵染 病叶、病果、植株残体清除不彻底,或清除后未及时带出园外销毁处理,病菌通过风雨传播不断造成再侵染,即使新茬种植,只要病原物存在、条件适宜,仍可造成病害暴发、流行。

  3. 管理粗放 苗床管理不科学,即种子未进行药剂杀菌处理、土壤未消毒,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使苗床染病,移入大田后病菌可继续为害。此外,栽植密度大、偏施氮肥、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或因叶斑病落叶多,果实受烈日暴晒等情况,都易诱发此病害。

  4. 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病菌从伤口侵入,通过风雨、气流及蚜虫、飞虱、叶蝉等剌吸式害虫传播为害,如发病后用药不及时,忽视苗床和大田药剂防治,没有做到早查早治,则会导致病害大发生。

  5. 气候条件适宜 病菌发育温度为12~32℃,适宜温度26~28℃,相对湿度为95%左右。雨季来得早,温湿度适宜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原因;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87%~95%,病菌潜育期仅3天左右,侵染次数频繁,病原物积累快,短期内可造成大流行;夏季干旱、持续高温,日灼严重,有利于后期病害的流行。

  

  四、防治方法

  

  辣椒炭疽病的防治主要是加强栽培管理,培育无病壮苗是控制病害、达到高产的关键,菜农在生产中应注意这一点,而不能仅仅依靠药剂防治。

  1.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 选用抗病性较强的辣椒品种,农户自己留种的,须选无病果留种;避免与茄果类蔬菜连作。

  2. 把好种子处理关,培育无病壮苗 可采用温汤浸种法或种子消毒法。温汤浸种法:先用凉水预浸1~2小时,然后用55℃温水浸10分钟,再放入冷水中冷却,然后催芽播种。种子消毒法:先把种子用25~30℃的温水浸泡25~30分钟,然后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在常温下浸种20分钟,捞出洗净后播种。

  3. 加强栽培管理 根据品种特性、水肥条件合理密植;棚室要及时通风排湿,避免高温高湿,雨后及时排水;及时清除病叶、病果及残株;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免疫能力。

  4.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每隔10~15天喷1次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以上药剂应交替使用。

  (作者联系地址:陕西省汉阴县植保植检站 邮编:725100)

篇三 辣椒常见病害与用药
辣椒常见病害与用药

辣椒常见病害与用药

辣椒病害用药品种

1、保护剂 代森锰锌、百菌清 2、杀病毒药剂

毒克星、菌毒清、植病灵、病毒A、小叶灵 3、杀细菌药剂

可杀得、加瑞农、农用链霉素、春蕾霉素、农用硫酸链霉素、多抗霉素 4、杀真菌药药剂

炭疽福美、杀毒矾、克露、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恶霉灵、特富灵、三乙磷酸铝、敌克松、世高、甲霜灵锰锌、三福美、炭特灵

一、辣椒猝倒病(苗期)

1、病状

种子出土前造成烂种,不能出土。

幼苗出土,真叶尚未展开时,在茎基部呈水浸状,病斑绕茎一周,尔后倒伏死亡。倒伏幼苗在短期内仍为绿色,易拔出,表皮很易脱落,严重时成片死亡。

2、菌种

为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真菌。 3、发病条件

(1)温度长期处在15℃以下。 (2)土含水量过高。 (3)光照不足,通风不匀。 4、防治方法

(1)用新床土,最好是葱地、土豆地、胡萝卜地。

(2)床土消毒灭菌用药:五氯硝基苯,敌克松、代森锰锌、百菌清、多菌灵、甲霜灵。 (3)出苗后发病用药:恶霉灵、甲霜灵、福美双等。

二、辣椒立枯病(苗期)

1、病状

种子萌芽后未出土就死亡。与猝倒病不好区别,出土后发病则在幼苗茎基部产生褐色椭圆形病斑,渐凹陷,可绕茎一周,地上部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后期病情发展,逐渐枯萎死亡,但一直是直立死亡,不倒伏。

2、病原菌

为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真菌。

3、发病条件

丝核菌是土壤中长期存在的病菌,腐生性强,病菌与立枯病同是一个温度,幼苗徒长易得病,

立枯病比猝倒病发病晚,苗也较大。 4、防治

用药大体与猝倒病相同,凡防治立枯病药剂都行,施药要按比例兑水,把药液施到床土内,要把床土全部浇透。

三、预防辣椒枯萎病、黄萎病

辣椒枯萎病、黄萎病,也叫维管束病,好防不好治。 1、病状

发病是全株性,初期先从病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叶脉发黄,渐变褐色,叶片萎蔫,枯干,病叶由下向上发展,中午明显,早晚尚可恢复,有一半一个侧枝,其余正常,切开维管束变黑褐色。

2、种菌

为半知菌亚门轮枝霉,属真菌。 3、预防

最好最有效的措施是在移植和定植时用药剂按倍数对水浇根,凡是移栽苗都浇水,穴灌省水,漫灌费水。最好的药是恶霉灵,多菌灵,甲霜灵,福美双。恶霉灵70%,每代10克,对水50斤,穴灌50-60穴。

四、防菌病侵染用药

辣椒病害以防病为主,得病才治,不管什么好的药,多少都影响产量。

辣椒移栽后缓过苗来,施保护剂农药,按倍数对足水,把每株都用药液喷浇到位,每隔七天一次,喷施3-4次,基本不会再染病。用药:代森锰锌、百菌清轮换交替喷施。

如果是正常年份,辣椒移栽灌药液护根,生长期施保护剂防病,不会出现病害。

枯萎病、黄枯病

特殊年份自然环境不适应辣椒生长,很可能出现一些病害。

五、辣椒病毒病

辣椒病毒病,发生普遍,一般可造成减产20-30%,严重的达到50%。 1、病状

有花叶型、畸型、丛簇型,条斑型。

病叶浓绿与淡绿相间的花叶,皱缩,心叶脉褪绿,变成斑驳,病叶增厚,叶缘向上卷曲。有时顶芽和新芽黑色坏死成束顶,有时造成三落,叶片果实有瘤状突起,病果畸形易脱落。

2、防治

(1)防治蚜虫,病毒蚜虫传染源,切断传染源。 (3)按植物病害用药材料上的防治病毒用药。 (4)用病毒A、抗毒丰、植病灵2号

病毒病

篇四 辣椒常见病害与用药
辣椒常见病害及用药

辣椒常见病虫害及用药【辣椒常见病害与用药】

一、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易随虫传播,尤其是蚜虫,应病虫同治。

由病毒侵染引起的症状大多数表现为变色(如褪绿、花叶、白化、黄化、

紫化、红化或变成褐色等),坏死与变质(如组织和细胞坏死,质地变软、变硬,形成枯斑等),畸形生长(如矮缩、矮化、卷叶、皱缩、小叶等)等病状,但不出现病征。但此症状易同非侵染性病害(缺素、污染、药害)混淆。

由病毒感染的植株在地里的分布大多是分散的,病株四周还会有健康的植

株,且不因改善栽培环境等措施而恢复健康;而非侵染性病害在地里的分布往往是成片的,分布地点常与所在地段的特殊土质条件和地形或有害物质的污染有密切关系,并且可以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和增施营养元素或排除污染后,使有些病株逐步恢复健康。

1、花叶病:由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豇豆花叶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病害。

病株上部叶先现浓绿淡绿相间花叶,严重的邹缩畸形黄花,病株长势弱、节间短、开花畸形稀少。

用乐果、生物碱、氰戊菌酯、吡虫啉等杀虫,甾烯醇、葡聚烯糖、吗胍•

硫酸锌、苦参·硫磺(病毒克星)杀毒。

【辣椒常见病害与用药】

2、病毒病:由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病害。花叶型病部不

规则退绿,病果畸形小邹。黄化型病叶变黄(上部全黄),矮化落叶。坏死型斑驳状、条纹状病死,顶枯等。畸形型病叶增厚、变小、邹缩、厥叶,节间缩短矮化、枝叶丝生丛簇状,病果畸形凹凸不平易脱落。

种子消毒:清水浸种4h转入10%磷酸三钠中20min后催种。用葡聚烯糖、

氨基寡糖素防治。用植病灵、32%核苷·溴·吗啉胍(全新配方)、抗病威(病毒K)、病毒立克、病毒A、病毒B、病毒杀星等混杀,拌药时加些许尿素松弛角质层。

氯溴异氰尿酸、烷醇•硫酸铜、烯•烃•硫酸铜、混脂·硫酸铜、吗胍·乙酸

铜、香菇多糖、宁南霉素、辛菌胺醋酸盐等喷雾。

二核苷三氮唑、十三烷胍、松脂酸铜、生物碱杀菌剂与芸苔素。

二、细菌性病害:细菌侵染植物后出现的病状主要表现有斑点、腐烂、枯萎、畸形现象,

部分出现肿瘤、软腐,病征不如真菌病害明显。

发病初期多数病部呈水渍状,然后慢慢扩散,边缘周围出现半透明的黄色

晕圈,后期逐渐(潮湿时)有菌脓溢出,这是识别细菌病害的主要依据之一。1、青枯病:由茄科劳尔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病株细根褐变后腐烂消失,横切

近地面病茎可发现维管束微褐变,并分泌出乳白色菌液,后期病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

定值时用农用硫酸链霉素、甲霜噁霉灵浸根,杀菌药(可杀得、中生菌素、

络氨铜)灌根。无病前注入非致病性青枯菌占据生态位防治。

新植霉素、青枯特效灵(中生噻枯唑)、多福锌菌胺、七小福根康、喷灌。

2、软腐病:由胡萝卜软腐欧式杆菌、根霉属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果实,初

期现水渍状暗绿斑,后变褐变黄腐烂,遇外力易脱落,破后流出溃液,不掉则挂干剩白皮。

琥胶肥酸酮、噁酮菌酯喷雾。

用棉铃虫防治棉铃虫,用多福·福锌、多福·噻菌铜、多福辛·菌胺、根

康喷灌。

3、黑斑病:由蔷薇双壳菌、多腔菌等真菌及假单孢属细菌等引起的病害。主害果

实,先现不规则淡褐色凹陷病斑(一果一斑),后成大病斑。

百菌清、杀毒矾、甲霜灵·锰锌喷雾。

4、(辣椒)疮痂病:又名细菌性斑点病,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辣椒斑点病致病菌引

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病叶出现许多小病斑,叶背面隆起,正面凹陷,引起大面积落叶染,引起烂果。

移栽时喷洒新高脂膜缩短缓苗期,辣椒壮蒂灵强壮苗株。春雷霉素、爱苗

乳油、壮苗灵。

叶枯唑、苯醚甲环唑、农用链霉素、络氨铜水剂喷雾。【辣椒常见病害与用药】

代森锰锌、百菌清、硫磺、中生菌素、氢氧化铜、宁南霉素、水合霉素。

5、细菌性叶斑:由丁香假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成株发病初

呈黄绿色水浸状小斑点,扩大后变为红褐色或深褐色至铁锈色,病斑膜质,大小不等。该病扩展速度很快,一株上个别叶片或多数叶片发病,植株仍可生长,严重的叶片大部脱落。细菌性叶斑病病健交界处明显,但不隆起(别于疮痂病)。

种子消毒:播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或50%敌克

松可湿性粉剂拌种。

叶枯唑、春雷霉素、苯醚甲环唑、琥胶肥酸铜、络氨铜、可杀得、农用硫

酸链霉素、硫酸链霉素等喷雾。

6、

三、真菌性病害:真菌是植物病害中最主要的一类,约占侵染性病害的80%。真菌性病害

易随水传播、应注意地块气候。

真菌病害后期在寄主受害部位的表面或迟或早都要出现(颗粒状物、粉状

物、霉状物、锈状物、丝状物、白色絮状物、毛状物、疱状物等)真菌子实体或营养体的结构。

真菌大多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发生,并以菌丝体为营养体,以孢子进行

传播蔓延。病原菌从侵入以后,植物叶子颜色由绿色逐渐变为黄色,进一步变为褐色、黑色,而后出现枯斑,最后枯斑上出现病原物的子实体等症状,此时已是病害的最后阶段。

1、猝倒病:由腐霉、疫霉、丝核菌等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苗茎基部出现水渍状黄

褐色病斑,叶未调已折倒。

提前两周用福尔马林对土壤消毒,30ml40%加水3L喷洒/㎡,然后盖膜3-5

天后松土,置7-10天后播种。

普力克、恶霉灵、杀毒矾·代森锰锌、甲霜灵、精甲·噁霉灵喷施。乙蒜

素、代森锌、多抗霉素、宁南霉素、代森联。

2、立枯病:立枯丝核菌等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危害苗茎基部以下,早期白天萎夜

间挺,病斑凹陷,环绕一圈后枯死,但不伏倒。

用1:140%的五氯硝基苯和41%聚砹嘧霉胺、噁霜嘧铜菌酯喷施。用拌种双、

敌克松、苗病净、利克菌拌种。还可用甲基立枯灵喷施。

噁霉灵、聚砹嘧霉胺喷,异菌脲、用井冈霉素浇泼、用多(菌灵)福(美

双)混土1/3撒床底2/3撒种上。

3、茎基腐病: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茎基部不规则褐斑扩展使皮层坏

死缢缩变细,叶萎蔫变黄枯死。

撒草木灰于茎基部,多施磷甲肥、(氟)咯菌腈、杀菌王、异菌脲。

甲基立枯灵、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商品名)、多福锌菌胺、

多福噻菌喷灌。

4、疫病:主要由辣椒疫霉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苗多从茎基部染病,病部水渍

软腐,上部倒伏。成株染病叶片大部软腐、易脱落。茎部染病,病斑上部枝叶枯黄。病果暗绿斑易软腐。

乙磷铝、瑞多霉治疗。

烯酰吗啉、申嗪霉素、烯酰·锰锌、甲霜·霜霉威、甲霜·霜脲氰灌根,

精甲·百菌清、精甲霜·锰锌、烯酰·唑嘧菌、氟噻唑·吡乙酮、唑醚·代森联、烯酰·吡唑酯、噁酮·霜脲氰、锰锌·氟吗啉、代森锰锌、氢氧化铜、氟菌·霜霉威、嘧菌酯、双炔酰菌胺、霜脲·锰锌、乙铝·锰锌、福·甲·锰锌、甲硫·锰锌、氟啶胺喷雾。

氧化亚铜、多抗霉素、嘧啶核苷酸类抗生素、丙森锌、嘧菌脂、苯醚甲环

唑、乙蒜素、吡唑·醚菌酯。

5、炭疽病:由刺盘孢属真菌引起的病害。初为水渍状近圆形褪绿斑,中央灰白,

有黑色小粒。

春雷·多菌灵、多菌灵、嘧菌·百菌清、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咪鲜胺

(锰盐)、炭疽特效灵、炭疽康轮喷。

苯甲·嘧菌酯、波尔多液、啶氧菌酯、氟啶胺、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克

菌丹、肟菌·戊唑醇、甲硫·福美双、锰锌·拌种灵、三氯异氰尿酸、二氰蒽醌、琥胶肥酸酮、苦参·蛇床素、多·福·锌、福·甲·硫磺、噁霉·乙酸素、氟菌·肟菌酯喷雾。

松脂酸铜、嘧啶核苷酸类抗生素、烯唑醇、腐霉利、吡唑·醚菌酯。

6、灰霉病:由灰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危害苗期叶、顶芽及茎,由子叶扩展到

幼茎使之缢缩变细,常自病部折倒而死。危害成株叶、花及果实。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开始,初成淡黄褐色病斑,逐渐向上扩展成“V”形病斑。茎部发病产生水渍状病斑,病部以上枯死。

异菌脲、聚砹嘧霉胺喷雾。

多抗·异菌·嘧霉、苯醚·烟酰胺、腐霉利喷雾。

7、顶枯病:蚕豆萎蔫病毒可使辣椒出现枯顶,此外,营养缺陷、真菌侵染也可能造成

辣椒顶枯。顶芽幼叶变黄后朽住不长再变黑枯死。

磷酸三钠浸种20~30min后洗净催芽,在分苗、定植前、花期分别喷洒硫酸锌。

克毒灵、菌毒清、病毒宁、毒克星喷雾。

8、褐斑病:由尾孢属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发病多由下而上,初期为白色小斑,

后期中心褐色,外圈黄褐色,严重时多个褐斑连片,然后病叶枯黄脱落。

代森锰锌、多菌灵、百菌清、多福锌菌胺、多福·福锌轮喷雾。

9、根腐病:由腐霉、镰刀菌、疫霉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开始无症状,根腐烂现黄

叶,晴天萎蔫夜间恢复,后逐渐发黄枯萎。

多宁、科博

二氯异氰尿酸钠、申嗪霉素、

杀菌王(氯溴异氰尿酸)喷,根腐灵灌根,多·福拌土撒。

福美双、丙环唑、多菌灵、宁南霉素、恶霉灵、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

商品名)。

10、

四、虫害:害虫不仅啃食植株,还传播病害,要健康就要防虫。

蚜虫、棉铃虫危害最大,烟青虫、蓟马、茶黄螨、蓟马、白粉虱、蛞蝓等主要危害植株土上部,蛴螬、蝼蛄、线虫、地老虎、金针虫等主要危害植株地下部分。

常用生物碱杀虫剂、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复合体、敌百虫、吡虫啉、氯氟氰菌酯、毒死蝉、溴氰菊酯、敌杀死、乐果、甲胺磷、辛硫磷、马拉硫磷、抗蚜威、石硫合剂等进行灭杀。

五、杀细菌剂:

1.铜制剂:波尔多液、琥胶肥铜素、噻菌铜、喹啉铜、硝基腐殖酸铜、氢氧化铜、王铜。

2.噻唑类:噻唑锌、噻枯唑、噻菌戊。

3.抗生素类:新植霉素、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农用氯霉素、宁南霉素、金褐霉素、乙酸素。

4.生物菌类:多粘类芽孢杆菌。

5.消毒剂:福尔马林、溴硝醇、高锰酸钾、辛菌胺、氯溴异氰尿酸、三氯异氰尿酸。

6.其它:代森铵、溴菌腈。细菌类型

黄单胞杆菌-

假单孢杆菌-

欧文氏菌-

劳尔氏菌

棒形杆菌+

野瘤杆菌-病害病症叶枯、坏死、萎蔫、角斑角斑、叶斑软腐、基腐青枯、维管束腐烂、异臭腐烂癌瘤、溃疡备注

六、杀真菌剂:植物病原真菌分为低等真菌和高等真菌两大类,低等真菌是指鞭毛菌亚门

(卵菌纲(腐霉科(腐霉属、疫霉属))、(霜霉科(霜霉属、盘梗霉属)))和接合菌亚门(接合菌纲(毛霉科(根霉属、毛霉属、犁头霉属)))真菌。而子囊菌(核菌纲(白粉菌科(白粉菌属、布氏白粉属、球针壳属))、盘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属、))、腔菌纲(科(黑星菌属、球腔菌属)))、担子菌(黑粉菌纲(黑粉菌科(黑粉菌属))、锈菌纲(柄锈科(柄锈属)))以及尚未发现其有性世代的半知菌(丝孢纲(科(青霉属、镰刀菌属、白僵菌属、木霉属))、腔孢纲)三个亚门则为高等真菌。

对于霜霉病、疫霉病和晚疫病等低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可以选用烯酰吗啉、霜霉威、瑞毒霉、霜脲氰等,而三唑类杀菌剂对炭疽病、褐斑病、白粉病、锈病等半知菌、子囊菌或担子菌引起的病害有效。咯菌腈、嘧霉胺、异菌脲等对灰霉病特效。

根据其生物作用方式分为保护剂(能建立一个保护性的化学屏障,覆盖在植物表面以预防病原菌的侵染,大多数保护剂并不是内吸性的)、铲除剂(被作物吸收,然后在木质部向上传导,作用于植物全身来保护植物)、消毒剂和熏蒸剂(一般并不适用于生长中的植物。能消灭病原体,还能对土壤、房屋和进入仓库的产品进行有效的消毒)三大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喹啉衍生物(保护剂),可以像水汽一样在植物体内移动,并会随着新叶的长出而积累在叶子的蜡层里。就全球范围内的使用数量而言,保护性杀真菌剂是用量最大的。

1.第一代——无机化合物:硫磺粉、波尔多液。

【辣椒常见病害与用药】

2.第二代——有机化合物:福美双、代森锰锌、百菌清。

3.第三代——内吸剂:多菌灵、三唑铜、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咪鲜胺。甲霜灵。嗜球果伞素、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酯、醚菌酯)。

真菌类型

腐霉菌

疫霉菌

霜霉菌

灰霉菌

根霉菌病害病症备注

七、杀病毒剂:病毒,因为结构非常简单,只是内为核酸分子,外包蛋白质壳的颗粒状分

子结构。依靠微伤、昆虫、嫁接、种苗等媒介和途径侵染植物之后,病毒的核酸分子侵入寄主细胞,利用细胞的营养物质做原材料来不断的复制自己,而扰乱寄主细胞的新陈代谢,使被侵害的植物表现出黄化、皱缩、畸形以及坏死等异常表现,但到现在为止,人类依然找不到任何一种物质在不伤害寄主细胞的前提下来杀死侵入到植物体内的病毒。也就是说,现在的农药中没有能直接杀死病毒的。常见的防治植物病毒病的药剂叫抗病毒剂或植物抗病诱导剂。

1.种子消毒: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番茄种子20分钟,把浸泡过的种子再用清水清洗干净后催芽播种,对番茄花叶病毒病、条斑病毒病等病害有良好的预防效果。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也可以起到一定预防病毒病的效果。

2.病毒钝化剂:其原理是降低病毒在寄主细胞内的活动水平,抑制病毒病的症状表现。使用量最大的是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制剂。另外还有NS83增抗剂、香菇多糖、氨基寡糖素,

篇五 辣椒常见病害与用药
辣椒常见病害

【辣椒常见病害与用药】

辣椒常见病害

青枯病

【发病特征】:植株发病时,病株顶部叶片白天枯萎,阴天或早晚恢复,2~3天后叶片保持绿色但全株枯萎。切开病茎,导管呈褐色,将切口浸在水中,从切口处流出白色混浊的菌液。

【发病规律】:辣椒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在土温达到20℃~25℃时,气温达到30℃~37℃时,土壤含水量达25%以上时发病严重。当大雨骤晴,气温迅速升高,湿度大,蒸腾量大时,病菌活动旺盛,病株增加,为害严重。病菌在土壤酸碱度为6.6时适宜发育。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调整土壤酸碱度,亩施石灰50~100公斤;

3.实行轮作,防止重茬或连茬;

4.及时检查,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在穴内撒施石灰粉;发病初期可用100~200PPM农用链霉素或春雷霉素一包兑水150市斤淋湿土壤,连续防治3次,灌根每10~15天一次,连续2~3次。

疫病

【发 病特征】:在整个生育周期皆可发病,苗期染病,多发生于茎基部,苗期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即苗期猝倒病;有的茎基部呈黑褐色,幼苗枯萎 而死;叶片染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3厘米,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果实染病始于蒂部,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迅速变褐软腐,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 色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及孢子囊,干燥后形成暗褐色条斑,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卵孢子在土壤中或病组织中越冬,卵孢子借助雨水、灌溉水溅射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为23℃~31℃,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发生。

【防治方法】:

1.若辣椒疫病是土壤传染,防治时必须用农药灌根。

2.防治的关键时间为6月中、下旬?辣椒开花盛期挂果期,一般为浇完头水后1~2天内进行灌根。

3.有效农药用25%早霜灵或58%早霜灵锰锌,浓度为500倍液灌根,每穴灌0.3~0.4斤效果最好。

白粉病

【发病特征】

【辣椒常见病害与用药】

辣椒白粉病由子囊菌亚门真菌鞭靼内丝白菌引起,叶片,老叶、嫩叶均可染病。在田间主要靠气流传播蔓延。稍干燥条件下 该病容易流行。病叶正面初生褪绿小黄点,后扩展为边缘不明显的褪绿黄色斑驳。病部背面产出白粉状物,严重时病斑密布,致使全叶变黄,大量脱落形成光秆,严 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

1.种植时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并用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2.种植前深翻土壤,喷洒新高脂膜800倍液杀菌消毒、保温保墒。

3.在辣椒的各个生长期要适时喷洒辣椒壮蒂灵,增强体内营养输送,提高辣椒对外界的抵抗力。

4.发病初期喷洒多氧清1000倍液加杜邦福星3000倍液并加施新高脂膜,效果尤好。 病害防治

疫病。辣椒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如遇连日阴雨或暴雨,病害则迅速蔓延,严重成灾。

(1)、主要症状:叶片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中央暗褐色,边缘呈黄绿色,果实从蒂部开始发病,病斑为水浸状暗绿色,后变软腐。当湿度大时,叶片软腐,容易脱落,果实上长出白色霉层。

(2)、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6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10天喷1次,喷2-3次,严重时,隔5-7天喷1次,喷4-5次。

应对连阴雨

[6] 连阴雨对后辣椒如果管理不当,对辣椒有一定影响,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中耕除草、增施草木灰,降湿通气:

通过中耕,破除土壤板结,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辣椒根系的发育,为辣椒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中耕时间应选择在 晴天高温期或高温前进行,近根处浅,行间深,避免伤根。中耕后杂草大量失水枯死,同时又具有土壤消毒杀菌的作用。结合中耕增施草木灰,一是降低土壤湿度; 二是增加土壤养分。

整枝打尖,防止落花落果:

辣椒整枝时,保留主干和2-3个侧枝,下部腋芽应全部抹除,并剪掉内膛枝、老病残枝,使内膛通风透光,在3级以上分 枝留2叶打尖,新长出的枝条留1果2叶打尖,摘除下部老病叶,以促进上部枝叶生长和果实伸长膨大。同时再次培土,促发新根,并喷施2‰的尿素、磷酸二氢钾 等肥料。

推株并拢,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辣椒到了成熟期,由于植株生长茂密,枝条纵横交错,以及杂草清除不彻底,或管理不当等,直接影响线辣椒成熟时需求良 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如不采取推株并拢解决群体郁蔽问题,尤其是阴雨连绵将会出现已丰收到手的胜利果实落果霉烂,直接影响成熟质量,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 推株并拢是阴雨天促进辣椒红熟的关键措施。推株并拢方法:人工用两手将辣椒植株从茎基部约5厘米处,用力向两侧推压,用脚将根部踏实。但要轻手轻脚,尽量 防止伤坏植株和青椒。在推株并拢的同时,可结合进行拔除杂草、捡拾落地青椒、虫病斑椒以及畸形椒。为辣椒创造一个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Chili Common Diseases

Bacterial wilt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nset of the plants the diseased top of the blade during the day wilt, cloudy or recovery sooner or later, 2 to 3 days after the leaves remain green, but the whole plant wilt. Cut stem disease, catheter brown, ,the incision is immersed in the water, outflow of the white turbidity of the bacterium from the incision.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pepper bacterial wilt is a bacterial disease, the soil temperature reaches 20 ° C to 25 ° C, the temperature reached 30 ℃ ~ 37 ℃, soil water content of more than 25% of the incidence of serious. When heavy rain suddenly clear, the temperature rises rapidly, humidity, transpiration large strong germs activities, diseased plants increased, serious damage. Bacteria in soil pH of 6.6 when appropriate developmental.

[Control methods:

1. Selection of resistant varieties;

2. Adjust the soil pH, the Mushi lime 50 to 100 kg;

3. Crop rotation to prevent cropping or even stubble;

4. Timely inspection, found that the removal of diseased plants immediately, burnt lime powder applicator in the cavity; Available 100 ~ 200PPM early onset of streptomycin, kasugamycin a pack Duishui 150 Jin wet soil, continuous control of three times, IRRIGATING once every 10 to 15 days for 2 to 3 times.

Epidemic diseas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incidence of the entire growth cycle can seedling disease occurred in the stem base, seedling disease, stem base was dark green water-soaked soft rot or damping-off, seedling damping disease; , some dark brown stem base, seedlings withered and died; leaves infected lesion round or nearly round, 2 to 3 cm in diameter, the edge of the yellow-green, the central dark brown; fruit disease began in the pedicle, newborn dark green water-soaked spots, quickly brown soft rot, white mold layer grow humidity surface germs sporangiophore and sporangia, formed after drying dark brown streaks disease above the foliage quickly wilting.

Attack Law: Pathogen mycelia and oospores in soil or diseased tissues wintering oospores With rain and irrigation water sputtering spread of germs developmental optimum temperature of 23 ℃ to 31 ℃,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is conducive of pathogens.

[Control methods:

1. Phytophthora capsici is a soil-borne, prevention must the pesticide IRRIGATING.

2.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ritical time for a mid-June, late? Pepper flowering peak fruiting period, ,fruit pedicle onset, lesion soaked dark green, after the change of soft rot. When the humidity, the leaves soft rot, easy to fall off, white mold layer grown fruit.

(2)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he early stages, and in a timely manner with 58% WP Metalaxyl MZ 500 times, or 64% antivirus alum 600 times or Mancozeb 50% WP 600 times every 7-10 days, spray, spray 2-3 times, severe, spray every 5-7 days, spray 4-5 times.

Response to continuous rain in

[6] even rainy on pepper if properly managed, chili should be mainly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Cultivating, weeding, enriching plant ash, lower humidity ventilation:

By cultivators, get rid of soil compaction, improve soil aer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epper root pepper growth and create good soil. The cultivator time should be selected before a sunny high temperature or high temperature, near the root of the shallow and deep between the lines, to avoid root injury. Cultivator weed a lot of water loss withered, but also has the role of soil disinfection. Combined cultivator Adding plant ash, reduce soil moisture; increase soil nutrients.

Pruning jump the queue, to prevent shattering:

Chili pruning reserved trunk and 2-3 collateral, the lower part of the axillary buds should all be erased and cut bore sticks, old and sick, broken branches, so that the bore air and light, and more than three branches stay 2 leaves to jump the queue, the new leave 1 fruit, 2 leaves grow branches to jump the queue, , the removal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old diseased leaves to promote the upper foliage growth and fruit elongation enlargement. At the same time again to earth, trigger new root and spraying 2 ‰ urea, potass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fertilizers.

Pushed the strain close together to improve air and light in field conditions:

Pepper to maturity, As the plant grows, the branches criss-cross, as well as weed removal is not complete or mismanaged, directly affect mature capsicum needs good ventilation and light conditions. Do not take pushing strains close togeth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groups Yu shield, especially rainy appears the fruits of victory hand harvest fruit drop rotten a direc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mature, 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 loss. Therefore, the push strains close together is a key measure of the rainy days to promote the red pepper and cooked. Pushed the strain close together method: manually with both hands the pepper plants at about 5 cm from the stem base, hard to push on both sides, with their feet to the roots of practical. But softly, as far as possible to prevent hurt bad plants and green peppers. Push strains close together at the same time,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removal of weeds, picking up floor green peppers, insects the lesion pepper, and deformity pepper. Pepper to create a good air and light conditions.

篇六 辣椒常见病害与用药
辣椒常见病害

篇七 辣椒常见病害与用药
辣椒病虫害防治用药技术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841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