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

| 高一 |

【www.guakaob.com--高一】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一)
鲁科版物理必修1教案

高中

物理必修一教

惠安四中 高一7、10、11、

2010年秋 12班

曾晓栋

第一章 绪论

撩开物理学的神秘面纱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物理学的研究内容。

2.了解物理学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关系。

3.掌握学习物理学的方法。

4.了解高中物理的教材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物理学历史和发展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

2.使学生对物理学有概括的认识,初步知道它的研究范围,知道它是现代科学和技术的重要基础,知道它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学习态度,知道怎样学好高中物理,并做更广更深的探索。 [来源:]教学重点和难点: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及物理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讲授法、阅读教学法

教学用具:

静电金属屏蔽罩、带绝缘座的金属板、感应起电机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新闻资料、大量的物理现象和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全面掌握本章内容。 [来源:]

2.学生准备:预习了解课本内容,了解物理学历史和发展现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初中我们学了一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对我们身边的物理有了一定的简单的认识,而且我们已经能够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一写简单的问题。但要解决更广泛的问题,我们在初中所学的物理就显得太过粗浅了,在高中我们将更系统、更深入的学习物理知识。 那在我们高中学习的物理究竟有什么内容呢?

二、进行新课

1、最新资讯

教师活动:讲述有关天体物理的报纸新闻:“冥王星将被除名九大行星”,让学生猜想天

体物理的发展。

展示太阳系图谱、报纸及网上评论,简单分析新闻内容。

学生活动:讨论,并对新闻内容提出问题。

总结点评:通过最新物理新闻,生动的图谱分析,让学升对天体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对当前的物理知识体系提出质疑,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2、物理学科介绍

教师活动:讲述: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经过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众多分支,令人尊敬和热爱的基础科学;它远到宇宙深处至咫尺之间,大到广袤苍穹,小到微观粒子的浩瀚而又精细的时空中,物理学研究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以及它们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因此说物理学是关于“万物之理”的学问并不为过。

3、物理学与自然规律

教师活动:讲述:大自然充满了奥秘。在天地之间,各种形态的物质展示着惊人的多样

和复杂,而在如此多样和复杂的大自然背后,却隐藏着统一与和谐的规律。

课件展示:哈雷慧星的照片,提问,它为什么能够回归?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简要猜想。

教师活动: 讲述:满天星斗循环往复、东起西落,是什么力量使目月星辰有着这样的

运动规律?通过这些,我们将了解天体的运动。

课件展示星空图片、运动员跳水图片

提出问题:这些现象隐藏了什么样的物理规律/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在老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总结点评:用有趣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想象和现有的知识。从而引

导出新的知识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的又一现象:闪电,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静电现象。 学生活动:欣赏、观察、思考。

总结点评:闪电和生活中的静电,都是大自然的秘密之一:静电现象。体现了大自然的

多样性和统一性。

板书总结:物理学规律属于大自然规律的一部分

物理学就是探究物质的结构和基本运动规律的科学。

4、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教师活动:提问: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的区别在哪儿?

提问: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的有什么联系?

学生活动:思考、联想、讨论并总结发言

总结点评:(1)物理科和其他科目所关注的内容不同。

(2)物理学有许多分支:如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统计物理学、量子

力学、凝聚态物理、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等。

(3)联系:与其它学科形成交叉学科: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地球物理等。

5、物理与社会的发展

教师活动:(1)讲述:物理学的起源――自然哲学,来自观察和思考

多媒体展示:古人认识宇宙的过程

(2)17世纪,观察和实验方法成为物理学的重要基础 [来源:]

学生活动:欣赏、积极联想 总结点评:从“观察和思考”到“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的重要标志,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板书总结:实验是物理的重要基础和方法。

教师活动:讲述:17世纪,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物理学开端。

牛顿力学不仅能帮助我们解释周围的宏观世界,而且让人类实现了登月梦

想。

课件展示:人类对宇宙的不懈追求和探索

学生活动:欣赏、了解人类对宇宙的不懈追求和探索过程。

总结点评:通过展示人类对宇宙的不懈追求和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探索的欲望。

教师活动:讲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和意义。

课件展示电磁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学生活动: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和意义。 教师活动:讲述相对论和量子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物理学历史上一次惊天动地的

革命。

学生活动:欣赏、了解相对论和量子技术的发展

教师活动:讲述:20世纪,激光器、信息技术、超导技术、纳米技术、生命科学的发

展。 学生活动:欣赏、思考,讨论物理学和生活的联系。

板书总结:物理学就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同时也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密切

相关。

6、怎样学好高中物理

教师活动:(1)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指导学生了解学习高中物理的方法。

(2)指导学生从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结构,掌握高中物理的基本结构。

(3)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四个基本环节。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讲述:在本堂课中,我们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物理学的来源和发展、与自然规律的关系

2、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 怎样来学习高中物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绪论内容、思考学习方法、预习课本。

第二章 第一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在实验室测量时间的方法.会运用已学知识 [来源:]

过程与方法

1.在选择参考系时,能选择使研究问题方便的参考系.

2.能区分开时间和时刻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运动的相对性中体会哲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

1.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2.时刻与时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

如何选取参考系

[教具准备]

手表一块,列车时刻表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机械运动是最普遍的自然现象.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小到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和电子,大到遥远的恒星和星系,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有些物体,例如耸立的山峰、马路两侧的房屋、路面上的铁轨,看起来是不动的,其实,这些物体是随着地球一起运动的.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有________(位置的变动),叫机械运动.

(2)被选作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________(参考系).

二、机械运动

参考系: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考系.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二)
鲁科版[1].高中物理必修1、2,选修3-1,3-2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运动的描述

导 入 认识运动

第1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

第2节 质点和位移 第3节 速度和加速度

第三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导 入 速度的变化

第1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第3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自由落体运动

第四章 相互作用

导 入 奇特的力现象

第1节 重力与重心

第2节 形变与弹力 第3节 摩擦力

第五章 力与平衡

导 入 感悟平衡之美

第1节 力的合成

第2节 力的分解 第3节 力的平衡

第六章 力与运动

导 入 跨越时空的对话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 牛顿第二定律

第3节 牛顿第二定律

第4节 超重与失重

第一章 功和功率

导 入 神奇的机械功

第1节 机械功

第2节 功和能

第3节 功率

第4节 人和机械

第二章 能的转化与守恒 导 入 从水车到核电站

第1节 动能的改变

第2节 势能的改变

第3节 能量守恒定律

第4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抛体运动

导 入 更准、更远

第1节 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2节 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

第3节 平抛运动

第4节 斜抛运动

第四章 匀速圆周运动

导 入 身边的圆周运动

第1节 匀速圆周快慢的描述

第2节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

第3节 向心力的实例分析

第4节 离心运动

第五章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导 入 从嫦娥奔月到“阿波罗”上天

第1节 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测定

第2节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第3节 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

第六章 相对论与量子论的初步 导 入 迈入新世界

第1节 高速世界

第2节 量子世界

第一章 静电场

导 入 神奇的静电

第1节 静电现象与微观解释

第2节 静电力 库仑定律

第3节 电场及描述

第4节 电场中的导体

第二章 电势能与电势差 导 入 电场力可以做功吗

第1节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

第2节 电势与等势面

第3节 电势差

第4节 电容器电容

第三章 恒定电流

导 入 历史的回眸

第1节 电流

第2节 电阻

第3节 焦耳定律

第4节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第四章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逻辑电路 导 入 从闭合电路找原因

第1节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第2节 多用电表的原理与使用

第3节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第4节 逻辑电路与自动控制

第五章 磁场

导 入 “迷路”的信鸽

第1节 磁场

第2节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第3节 磁感应度 磁通量 第4节 磁与现代科技

第六章 磁场对电流和运动电荷的作用 导 入 从奥斯特实验说起

第1节 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第2节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第3节 洛伦兹力的应用

第一章 电磁感应

导 入 改变世界的线圈

第1节 磁生电的探索

第2节 感应电动势与电磁感应定律 第3节 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第二章 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 导 入 奇异的电火花

第1节 感应电流的方向

第2节 自感 第3节 自感现象的应用

第三章 交变电流

导 入 两种电源

第1节 交变电流的特点

第2节 交变电流是怎样产生的 第3节 交变电流的电容和电感

第四章 远距离输电 导 入 电如何到我家

第1节 三相交变电流到我家

第2节 变压器 第3节 电能的远距离传输

第五章 传感器及其应用 导 入 从“芝麻开门”说起

第1节 揭开传感器的 “面纱”

第2节 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第3节 大显身手的传感器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三)
鲁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册教案

新课标鲁教版高一物理必修I全部教案

高一物理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学习目标】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学习重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学习难点】

理解质点的概念

【知识链接】

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这些场景中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在物理学中,什么叫运动?我们又该如何去描述物体的运动呢?

【学习内容】

1、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请同学们思考回答:这些场景中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在物理学中,什么叫做机械运动?举例说明。

2、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的人描述物体的运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你能举例说明吗?

3、科学家应该怎样描绘物体的机械运动呢?即怎样地描述物体上各点的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呢?请阅读书本Page9-10内容。

(1)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同时又在自转,所以地球的各部分离太阳的远近在不断变化。地球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约为12800km,与太阳相距1.5×108km,也就是说地球直径约是它与太阳距离的万分之一。那么如果我们讨论地球的公转时应怎么看待地球?是否要考虑地球各部分的自转情况?如果不用考虑地球的自转情况,我们能否忽略地球的大小,把它视为一个绕太阳公转的点?

(2) 上述情况中,如果我们忽略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把地球看作一个点时,那么我们能够忽略地球质量吗?

(3)如果研究长途巴士由墟沟开往南京的时间,我们是否需要考虑公交车的车轮转动情况?公交车的外表颜色?此时,我们忽略公交车的形状及大小而把公交车视为在长长的公路上运动的点吗?如果能,我们能忽略公交车的质量吗?【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

4、在研究某些实际问题时,为了使实际问题简化我们往往会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尽可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物理学上经常用到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抽象。在上述的讨论中,我们知道在研究某些运动问题时,我们往往可以忽略物体的 ,而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 点,我们把这样的点叫做质点。质点是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理想化模型。

5、(1)研究原子核中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时,能把原子核看做质点吗?

(2)研究一块面包中原子核的数量时,可以把原子核看做质点吗?

(3)研究私家小汽车车由墟沟开往新浦的时间时,我们可以把小汽车看为质点吗?

(4)研究私家小汽车出库门的时间时,我们可以把小汽车看为质点吗?

思考与讨论:你觉得物体能否看做质点有什么决定?

6、观察书本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不同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时,情况可能不同吗?为什么?

(2)你认为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需要选择参考系吗?为什么?

性.我们描述地方便,我们通常选择 为参考系。

7、思考与讨论:在刘翔进行110m栏的运动中,你怎样才能定量(准确)地描述刘翔所在的位置?

8、如果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应建立何种坐标系?如何建立?试举例说明。

9、如果物体在一平面内运动,应建立何种坐标系?如何建立?试举例说明。

10、如果物体在立体空间内的运动,应建立何种坐标系?如何建立?试举例说明。

11、阅读课本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全球定位系统,你能书本Page11图1.1-6的问题吗?

【学法指导】自学探究法 分析归纳法

【学习小结】

【达标检测】

1.我们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总是相对一定的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

B.我们说“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

C.坐在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迎面向他飞奔而来,乘客是以他自己为参考系的

D.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其他物体

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一定是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

B.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因火车上各点的运动状态相同,所以可以将火车视为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被视为质点

D.地球虽大,且有自转和公转,但有时可被视为质点

3. 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参考系必须选取静止不动的物体

B. 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联系在一起的

C. 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考系

D. 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

4. 如图所示,若物体运动到A点,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A= ,若它运动到B点,则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B = 。

(3)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吗?有没有什么物体是不可以被选作参考系的?如果没有,你认为参考系的选取具有

5. 质点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B点静止。如图,若AC=100m,BC=30m,以B点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则:出发点的位置为 m,B点位置是 m,C点位置为 m,A到B位置变化是 m,方向 。C到B位置变化为 m,方向 .

【学习反思】

第二章

全章概述

本章是在第一章运动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特点,并结合公式、图象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进行研究。通过使用打点计时器设计相关实验探索运动规律,并用语言、公式、图象进行描述。本章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掌握,重点掌握其研究的方法和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本章公式和推论较多,在学习时要分清公式的应用条件和前提,不可乱套公式,在物理过程比较复杂时可以分解过程,—一突破并建立相关联系,必要时可借助图象进行分析比较。

本章可分为三个单元

(1)基本规律的探索及描述(一、二、三节)

(2)相关的推论的整理及应用(三节后半部分)

(3)特殊应用及伽利略的研究史实(第四、五节)

新课标要求

本章也是必修模块中物理1模块的第一部分,为第一个二级主题。

1、通过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体会公式表述和图象表述的优越性,为进一步应用规律奠定基础,体会数学在处理问题中的重要性。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所用的实验和推论方法,体会科学推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

2、在掌握相关规律的同时,通过对某些推论的导出过程的经历,体验物理规律“条件”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确很多规律都是有条件的,科学的推理也有条件性。

新课程学习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瞬时速度。

三、德育目标

1 、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对实验的设计 数据的处理

教学难点

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 打点计时器 小车 钩码 纸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运动的速度。我们这节课再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二、新课教学:

1、让学生自己设计好实验,并口头阐述相关实验器材及步骤。

教师活动:根据实验目的,研究物体运动的特点、规律。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开始,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小车在重物下的运

动实验?

学生活动:思考实验过程并流利地口头阐述实验,包括设计思想、实施步骤和操作过程。

点评:以前老师比较习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做,使学生沿着老师指定的方向“轻松”前进,自然而然地养成了“饭来张口”

的惰性,缺乏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虽然这儿不是重点,但可以顺便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熟练地摆好器材,进行合理、准确地操作,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三思而后行”,注意实验逻辑性、合理性及其相关注意事项,而确保准确,并巡视全场,对出现的问题

予以及时纠正。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操作,注意把实验过程和已学过的“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相对比,及时提出问题。

点评:(1)在动手操作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在头脑中实验,提前思考实验顺序和注意事 项;保证操作地顺利进行。

(2)和已学实验进行对比,使学生很好地应用了比较法,且有助于加深记忆。

(3)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可拿出来让全班同学参与解决,比如:“有的同学先松手, 再开打点计时器电源,有的

同学反之,哪种好?为什么?”这样让学生参与讨论,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选择纸带,并选好计数点,计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表格。

教师活动:①让学生思考,面对打出的纸带如何研究小车的运动?

②引导学生学会计算各点瞬时速度的方法和表格处理方法。

学生活动:①得到纸带上点的速度就代表物体运动速度这个结论。

②用近似法计算各点瞬时速度,并填入表格,有待观察。

点评:(1)在“为什么要计算各点瞬时速度”这个问题,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虽然是已学内容,但牵扯到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方法的理 解,所以仍是一难点,不容忽

视。

4、由上述数据表格猜想出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一一列举学生的各种想法,了解学生猜想的原因,进行总结与点评,纠正盲目的瞎想。 学生活动:大胆猜想,回答猜想原因,阐述猜想思路。

点评:(1)以上活动可以说是实验的精华之一,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关键之举。但应注意,猜想也有学问,要

让猜想尽可能正确,就得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和自己积累的经验来寻找答案,否则正确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

(2)通过学生回答,可以掌握学生思维习惯,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达到知己知彼,对症下药。

(三)实例探究

关于实验的步骤

[例]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以下实验步骤,其中错误或遗漏 的步骤有(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G、H „„)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

D.取下纸带

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匀速运动

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将以上步骤完善后写出合理的步骤顺序。

解析:(1)问A中应先通电,再放纸带。

(2)D中取下纸带前应先断开电源。

(3)补充步骤G: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步骤顺序为:BFECADG

三、小结

这节课重点是对重物牵引下小车的运动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涉及到了实验的设计、操作以及作图象的方法、原则,很

好地提高了大家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又为后面学习这种匀变速运动打下了基础。

四、作业:

课后完成课本36页“问题与练习”中的习题。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2)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运动的速度。我们这节课再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二)进行新课

1、让学生自己设计好实验,并口头阐述相关实验器材及步骤。

教师活动:根据实验目的,研究物体运动的特点、规律。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开始,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小车在重物下的运

动实验?

学生活动:思考实验过程并流利地口头阐述实验,包括设计思想、实施步骤和操作过程。

点评:以前老师比较习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做,使学生沿着老师指定的方向“轻松”前进,自然而然地养成了“饭来张口”

的惰性,缺乏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虽然这儿不是重点,但可以顺便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熟练地摆好器材,进行合理、准确地操作,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三思而后行”,注意实验逻辑性、合理性及其相关注意事项,而确保准确,并巡视全场,对出现的问题

予以及时纠正。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操作,注意把实验过程和已学过的“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相对比,及时提出问题。

点评:(1)在动手操作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在头脑中实验,提前思考实验顺序和注意事 项;保证操作地顺利进行。

(2)和已学实验进行对比,使学生很好地应用了比较法,且有助于加深记忆。

(3)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可拿出来让全班同学参与解决,比如:“有的同学先松手, 再开打点计时器电源,有的

同学反之,哪种好?为什么?”这样让学生参与讨论,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选择纸带,并选好计数点,计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表格。

教师活动:①让学生思考,面对打出的纸带如何研究小车的运动?

②引导学生学会计算各点瞬时速度的方法和表格处理方法。

学生活动:①得到纸带上点的速度就代表物体运动速度这个结论。

②用近似法计算各点瞬时速度,并填入表格,有待观察。

点评:(1)在“为什么要计算各点瞬时速度”这个问题,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虽然是已学内容,但牵扯到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方法的理 解,所以仍是一难点,不容忽

视。

4、由上述数据表格猜想出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一一列举学生的各种想法,了解学生猜想的原因,进行总结与点评,纠正盲目的瞎想。 学生活动:大胆猜想,回答猜想原因,阐述猜想思路。

点评:(1)以上活动可以说是实验的精华之一,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关键之举。但应注意,猜想也有学问,要

让猜想尽可能正确,就得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和自己积累的经验来寻找答案,否则正确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2)通过学生回答,可以掌握学生思维习惯,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达到知此 知彼,对症下药。

5、学生独立寻找直观地体现规律的方法:图象法。

教师活动:提出体现物理规律的两种方法:1、公式法;2、图象法,得出图象法的直观优越性。

学生活动:回答方法,并掌握图象法的直观优越性。

点评:(1)用图象法来处理物理问题,探究物理规律,在物理学中是比较常用的,也是 非常重要的。

(2)此外,在这儿还培养了学生从优选择的习惯。

6、掌握绘制图象的一般方法:描点法。根据实验数据绘制v-t图象。

教师活动:强调绘制图象的方法,并提问引导描点法一般原则,强调作图的精确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活动:根据实验数据和坐标纸大小先确定标度,再准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进行连接。

点评:描点法是作图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最重点的两点:一是准确性(标度要合适), 二是要用平滑曲线连接(要让

尽可能多的点分布在线上,不在线上的点分布在两侧,离线较远的点删去)。最后还要注意美观性(使图象分布在坐标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四)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及高中所有物理教材目录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 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

1 追寻守恒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六章 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4 抛体运动的规律

5 圆周运动

6 向心加速度

7 向心力

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 电流

1、电荷库仑定律

2、电场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电流和电源

5、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 磁场

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2、电流的磁场

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5、磁性材料

第三章 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交变电流

4、变压器

5、高压输电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

6、自感现象 涡流

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 电磁波及其应用

1、电磁波的发现

2、电磁光谱

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信息化社会

5、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1-2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1、分子及其热运动

2、物体的内能

3、固体和液体

4、气体

第二章 能量的守恒与耗散

1、能量守恒定律

2、热力学第一定律

3、热机的工作原理

4、热力学第二定律

5、有序、无序和熵

6、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

第三章 核能

1、放射性的发现

2、原子核的结构

3、放射性的衰变

4、裂变和聚变

5、核能的利用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1、热机的发展和应用

2、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

3、新能源的开发

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5、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2-1

第一章 电场 直流电路

1、 电场

2、 电源

3、 多用电表

4、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5、 电容器

第二章 磁场

1、 磁场磁性材料

2、 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

3、 洛伦兹力和显像管

第三章 电磁感应

1、 电磁感应现象

2、 感应电动势

3、 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

第四章 交变电流电机

1、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2、 变压器

3、 三相交变电流

第五章 电磁波通信技术

1、 电磁场电磁波

2、 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

3、 电视移动电话

4、 电磁波谱

第六章 集成电路传感器

1、 晶体管

2、 集成电路

3、 电子计算机

4、 传感器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2-2

第一章 物体的平衡

1、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2、 平动和传动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

3、 力矩和力偶

4、 力矩的平衡条件

5、 刚体平衡的条件

6、 物体平衡的稳定性

第二章 材料与结构

1、 物体的形变

2、 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

3、 常见承重结构

第三章 机械与传动装置

1、 常见的传动装置

2、 能自锁的传动装置

3、 液压传动

4、 常用机构

5、 机械

第四章 热机

1、 热机原理 热机效率

2、 活塞式内燃机

3、 蒸汽轮机 燃气轮机

4、 喷气发动机

第五章 制冷机

1、 制冷机的原理

2、 电冰箱

3、 空调器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2-3

第一章 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 折射率

2、 全反射 光导纤维

3、 棱镜和透镜

4、 透镜成像规律

5、 透镜成像公式

第二章 常用光学仪器

1、 眼睛

2、 显微镜和望远镜

3、 照相机

第三章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1、 机械波的稍微和干涉

2、 光的干涉

3、 光的衍射

4、 光的偏振

第四章 光源与激光

1、 光源

2、 常用照明光源

3、 激光

4、 激光的应用

第五章 放射性与原子核

1、 天然放射现象 原子结构

2、 原子核衰变

3、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4、 射线的探测和防护

第六章 核能与反应堆技术

1、 核反应和核能

2、 核列变和裂变反应堆

3、 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1

第一章 静电场

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2 库仑定律

3 电场强度

4 电势能和电势

5 电势差

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7 电容器与电容

8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二章 恒定电流

1 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 2 电动势

3 欧姆定律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5 焦耳定律

6 电阻定律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五)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物理试卷及答案

名 姓 号 班 考室 第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用下,长木板B以速度V向左匀速运动,稳定时,水平放置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A受到静摩擦力作用,其大小等于T B.木块A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其大小等于T C.木块A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其大小等于F

D.若长木板B以2V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时,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2F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20分)

16.足球以6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8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1s,设

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且踢球过程球做匀变速运动,则球的加速度为______ m/s2。 17.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均匀球,用绳系在光滑的墙面上。如果所用的绳子变长,则墙所受的压力将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18.一弹簧测力计原来读数准确,由于更换内部弹簧,外壳上的读数便不能够直接使用。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测试:不挂重物时,示数为2 N;挂上100 N重物时,示数为92 N。那么示数为20 N时,所挂物体实际重为____________N。

19.物体在F1=7 N,F2=10 N,F3=10 N这三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现在仅使F2的方向逆时针转过900,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大小变为___________N。 2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靠在粗糙的竖直墙上,物体与墙面的动摩擦因数 为 μ。现用垂直于斜边的推力F作用于物体上,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墙

面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___。 三、 作图题、计算题(共35分) 21.(7分)在图6(a)(b)中作出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各力都画在重心上)。

(a)球A光滑

木块A沿斜面匀速上滑

物理模块I考试 第3页 共8页

22.(8分)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行驶,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便踩下刹车。此后,汽车开始做匀减直线速运动,设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5 m/s2。 (1)开始制动后,前2 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2)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止,汽车行驶的距离为多少?

23.(6分)一质量为5kg的金属球用细绳挂在升降机的顶端,当升降机以2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时,细绳受到小球的拉力大小为多少?(g=10m/s2)

24.(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0.5 kg的物块以5m/s的初速度从斜面顶端下滑,斜面长5m,倾角为37o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5。求:

(1)物块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物块滑至斜面中点时的速度。 25.(6分)如图所示为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次实验时打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图中O点为第一个点,A、B、C、D为每两点选定的计数点。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计算:

(1)打A、D点时间内纸带的平均速度大小? (2)打B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大小?

(3)你能算出打O、D点时间内纸带的平均速度吗?为什么?

物理模块I考试 第4页 共8页

名姓 号 班 考室 第

25.(6分)

物理模块I考试 第8页 共8页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gaozhong/653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