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没有办法的

| 公路造价师 |

【www.guakaob.com--公路造价师】

表达没有办法的篇一
《无细胞表达-方法和应用》

表达没有办法的篇二
《如何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沟通中应注意的问题:

许多人没有办法表达他的思想,并不是他不愿意表达,而是词不达意。如果能减少沟通中的误会,就能做较好的沟通。

要学沟通首先学习听话,要学习如何听懂别人的话---听话--问话---说话

1、目标价构-随时检查做这件事的目标

2、二八法则。良好的沟通80%在听,20%在说,在说的20%中有80%在问问题。只有问正确的问题,才能引导对方的想法及观念,让对方自己说服自己。

3、不要打断别人

最好的方法是让你的生理状态与对方同步,建立亲和力。有亲和力的人善于倾听,不断鼓励他人说话

4、不要指出别人的错误

使用合一架构 我理解---同时; 我同意-----同时

5、不要猜测对方的心意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养成复读对方的习惯

6、解除沟通中的抗拒

(对方产生抗拒是信息不足,对方是在要求你更多的信息)

(1)倾听 用问题去引导,转换对方的注意力

(2)承认、同意、道歉

(3)试探(了解对方的人格模式)

(4)使用沟通模式---运用正确的沟通模式,避免抗拒的产生

(5)重新框式

转换一个人对事情的定义。说话一定要保持一定的弹性。适时的转换彼此及对方对事物的定义或观点

7、问好的问题

问题能够引导人的思想,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必须学会问好的问题

1、永远不要无缘无故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也许你有做错事的时候,例如说错话,但这并不表示你是笨拙的,也许你有缺点,如小眼睛,但也没必要感觉自己目光短浅、丑陋。

2、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找些小卡片,把它们分成两种颜色:一种代表优点,另一种代表缺点,每张卡片写一个优点或缺点。然后检验一下哪个优点还没发挥,怎么去发挥这个优点;哪个缺点是你可以不在乎且可以忽略的,把这些可以忽略的、不在乎的缺点丢掉。这样做你就不会过分保护自己;然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优点比缺点多。这样做能使你集中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

3、试着坐在人群的中心位臵。害羞的人常喜欢舵在角落,免得引人注目。因为这样也就没有人注意到自己,因而证实了"没人关心自己"的想法。改掉这个习惯,让别人有机会注意你、关心你。

4、有话大声说。害羞的人说话都很小声,不妨把你的音调提高,你就会更加相信自己有权说话。

5、别人跟你讲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害羞的人常常忘了这一点。当然不必瞪着对方,但至少要让对方知道你是在倾听。

6、别人没有应答你的话时,要再重复一遍。不要替自己找理由说是别人对你的话不感兴趣。

7、别人打断你的话时,要继续把话说完。我们讲话时常会被打断,而害羞的人有时还会用动作来造成别人打断他的话,就好象那正是自己所期望的事。有时对方插话也表示他对你说的话很感兴趣,所以下次不要把中断谈话当作借口而逃处人群。

其实就这么简单--正确看待自己,大声说话,看着对方,让别人注意自己……就象改变其它行为一样,刚开始时总觉得不好意思,觉得还是回到老样子舒服些。 这时你不妨先将一切担心往好的方面想,最重要的是不要在乎那些害怕心理,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般人总认为是有了勇气才去行动,恰恰相反,对害羞的人来说是有了行动才会有勇气。

因此,心动不如行动,只要去做,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勇于克服羞怯

几乎每个人都有害羞的时候,对青少年来说更为普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结果表明,97%的学生认为做公开演说是世界上两件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另一件是核武器)。

羞怯心理有以下几种表现:

1.站在陌生人面前,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似乎自己正在被人审视,不敢迎视对方的目光,感到极难为情;

2.与人交谈时,面红耳赤,虚汗直冒,心里发慌。即使硬着头皮与人说上几句,也是前言不搭后语,结结巴巴的;

3.不善于结交朋友,于是常感孤独,常因不能与人融洽相处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而烦恼;不善于在各种不同场合对事物坦率地发表个人意见或评论,因此不能有效地与他人交换意见,给人拘谨、呆板的感觉;

4.常感到自卑,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不是考虑取得成功,而更多的是考虑不要失败。

羞怯的成因:

1.先天原因

有些人生来性格内向,气质属于粘液质、抑郁质类型,他们说话低声细语,见到生人就脸红,甚至常怀有一种胆怯的心理,举手投足、寻路问津也思前想后。

2.家庭教育不当

过分保护型与粗暴型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可造成子女怯懦的性格。前者,家长代替了子女的思想和行为,子女缺乏经验,生活办事能力差,单纯幼稚,遇事便紧张、恐惧、焦虑。后者,家长剥夺了子女思维和行动的机会,子女时常担心遭批评和斥责,遇事便紧张、焦虑、消极、被动。有些家长对儿童的胆小不加引导,孩子见到生人或到了陌生的地方,便习惯性地害羞、躲避,没有自信心。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敏感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自己有一个“光辉形象”留在别人的心目中,为此,他们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视,唯恐有差错。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了他们在交往中生怕被人耻笑,因此表现得不自然、心跳、腼腆。久而久之,便羞于与人接触,羞于在公开场合讲话。对此,应给予正确指导,鼓励青少年大胆、真实、自然地表现自己,否则便会越演越烈。

3.缺乏自信和实践锻炼

有些人总认为自己没有迷人的外表,没有过人的本领,属能力平平之辈,因此他们在交往中没有信心,患得患失。长期的谨小慎微不仅使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 而且使他们更加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加之多数学生生活环境比较顺利,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这些往往是导致害羞的重要的原因。

4.挫折的经历

据统计,约有四分之一害羞的成人在儿时并不害羞, 但是在长大后却变得害羞了。

这可能与遭受过挫折有关。这种人以前开朗大方,交往积极主动,但由于复杂的主客观原因,屡屡受挫而变得胆怯畏缩、消极被动。

要克服羞怯心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正确估价自己,树立自信心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多考虑我要怎么做;在各种社交场合中,应顺其自然地表现自己不要担忧人家是否注意你。当你与对方交谈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眼睛,这样可以增加你对对方的注意,减少对方对自己的注意。

2.勇于和别人交往

向经常见面但说话不多的人如邮递员、售货员等问好;与人交往,特别是与陌生人交往,要善于把紧张情绪放松。使用一些平静、放松的语句,进行自我暗示,常能起到缓和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的作用。

3.讲究谈话的技巧

在连续讲话中不要担忧中间会有停顿,因为停顿一会儿是谈话中的正常现象。在谈话中,当你感觉脸红时,不要试图用某种动作掩饰它,这样反而会使你的脸更红,进一步增加了你的羞怯心理。想到羞怯并不等于失败,这只是由于精神紧张,并非是不能应付社交活动。

4.学会克制自己的忧虑情绪

凡事尽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积极的一面。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好情绪和情感,相信大多数人是以信任和诚恳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不要把自己臵于不信任和不真诚的假定环境中,那样,对别人就总怀有某种戒备心理,自己偶有闪失,或者并无闪失,也生怕别人看破似的,这样自己就会惶惶然,更加重羞怯心理。人们可以通过意志的力量来改变自己性格上的许多东西,克服诸如优柔寡断、神经过敏、胆怯等不良心理。一些知名演员、演说家、教师,在青年时代曾是胆怯害羞的人,但是后来他们却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口若悬河,就是他们意识到非克服害羞心理不可所取得的成效,而非佼佼者的得天独厚。事先作好准备,答题时就会庆对自如;熟记演讲内容,演讲时便会口若悬河;发言开口时声音宏亮,结束时也会掷地有声。除了这些"策略"与"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因为有能力才会有自信,才能克服自卑、羞怯的心理。

口头表达以口头为主,建议你多说话,多发表你的高论(不论在家里还是外面),经常参加一些聚会,多和陌生人说话,对别人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不管答案可不可取).口头表达不行可简单归纳两方面;1.在面队考官的时候,害怕.紧张,使得你的表达语无伦次2.不懂的怎么表达.如果是第一种,那请你多和陌生人交流,经常对着镜子看着自己说话,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样你的胆子就会慢慢变大;如果是第二种,那就要多看书,汲取别人的新观点,领悟其中的意思,在说话之前,先想想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在大脑里先酝量着,那表达出来就不会相差太远.

(1)速读法

这里的“读”指的是朗读,是用嘴去读,而不是用眼去看,顾名思义,“速读”也就是快速的朗读。

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是在于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方法:找来一篇演讲辞或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先拿来字典、词典把文章中不认识或弄不懂的字、词查出来,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开始朗读。一般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 要求: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声完整。因为如果你不把每个字音都完整的发出来,那么,如果速度加快以后,就会让人

听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我们的快必须建立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我们都听过体育节目的解说专家宋世雄的解说,他的解说就很有“快”的功夫。宋世雄解说的“快”,是快而不乱,每个字,每个音都发得十分清楚、准确,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们希望达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种快,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而不是为了快而快。

速读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手头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练习。而且还不受人员的限制,不需要别人的配合,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当然你也可以找一位同学听听你的速读练习,让他帮助挑你速读中出现的毛病。比如哪个字发音不够准确,那个地方吐字还不清晰,等等,这样就更有利于你有目的地进行纠正、学习。你还可以用录音机把你的速读录下来,然后自己听一听,从中找出不足,进行改进。如果有老师指导就更好了。

(2)背诵法

我们都背诵过课文。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背诵的目的是各有不同的。有的是因为老师要求必须背诵,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也有的是为了记忆下某个名诗、名句,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而我们提倡的背诵,主要的目的是在于锻炼我们的口才。

我们要求的背诵,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辞、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还要求“诵”。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记忆是练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没有好的记忆力,要想培养出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滔滔不绝。如果你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你再伶牙俐齿,也无济无事。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正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诵”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这里的“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朗诵”。它要求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

背诵法,不同于我们前面讲的速读法。速读法的着眼点在“快”上,而背诵法的着眼点在“准”上。也就是你背的演讲辞或文章一定要准确,不能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一定要准确无误。

其方法是:第一步,先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第二步,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要花点工夫的,需要我们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推敲每一个词句,从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激发自己的感情;第三步,对所选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进行一些艺术处理,比如找出重音、划分停顿等,这些都有利于准确表达内容;第四步,在以上几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也可分步进行。首先,进行“背”的训练。也就是先将文章背下来。在这个阶段不要求声情并茂。只要能达到熟练记忆就行。并在背的过程中,自己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格调、节奏,为准确把握作品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第二,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大声朗诵。将你背熟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大声地背诵出来,并随时注意发声的正确与否,而且要带有一定的感情。第三,是这个训练的最后一步,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背诵。 这里的要求是准确无误地记忆文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比如,我们要背诵高尔基的《海燕》,我们首先就应明白,这是篇散文诗。它是在预报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讴歌的是海燕——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整篇散文诗都是热烈激亢的,表达了革命者不可遏止的憎爱分明。那么我们在朗诵《海燕》时就要抓住这个基调。当然仅仅抓住作品的基调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对作品进行一些技巧上的处理,比如划分段落、确定重音、停顿等等。平平淡淡,没有波澜,没有起

伏,一调到底的朗诵是不会成功的。有些人在背诵《海燕》时把握了它激昂奋进的基调,却没有注意朗诵技巧,开口就定在最高的音上,结果到了表达感情的最高点时,就只能是声嘶竭力。我们说这也是把握欠准确的缘故。如果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有了准确的把握,那么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这个训练最好能有指导,特别是在朗诵技巧上给些指导。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找人帮助,请人听自己背诵,然后指出不足,使我们在改进时有所依据,这对练口才很有好处。

(3)练声法

练声也就是练声音,练嗓子。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听那些饱满圆润、悦耳动听的声音,而不愿听干瘪无力、沙哑干涩的声音。所以锻炼出一副好嗓子,练就一腔悦耳动听的声音,是我们必做的工作。

练声的方法是:第一步,练气。俗话说练声先练气,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就像汽车上的发动机一样,它是发声的基础。气息的大小对发声有着直接的关系。气不足,声音无力,用力过猛,又有损声带。所以我们练声,首先要学会用气。 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吸进去。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你闻到一股香味时的吸气法。注意吸气时不要提肩。

呼气:呼气时要慢慢地进行。要让气慢慢地呼出。因为我们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呼气时可以把两齿基本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慢地通过。

学习吸气与呼气的基本方法,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园去做这种练习,做深呼吸,天长日久定会见效。

第二步,练声。我们知道人类语言的声源是在声带上,也就是我们的声音是通过气流振动声带而发出来的。

在练发声以前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先放松声带,用一些轻缓的气流振动它,让声带有点准备,发一些轻慢的声音,千万不要张口就大喊大叫,那只能对声带起破坏作用。这就像我们在做激烈运动之前,要做些准备动作一样,否则就容易使肌肉拉伤。

声带活动开了,我们还要在口腔上做一些准备活动。我们知道口腔是人的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声音的洪亮、圆润与否与口腔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

口腔活动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

第一,进行张闭口的练习,活动嚼肌,也就是面皮。这样等到练声时嚼肌运动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第二,挺软腭。这个方法可以用学鸭子叫“gāgā”声来体会。

人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就是鼻腔。有人在发音时,只会在喉咙上使劲,根本就没有上胸腔、鼻腔这两个共鸣器、所以声音单薄,音色较差。练习用鼻腔的共鸣方法是,学习牛叫。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平日说话时,如果只用鼻腔共鸣,那么也可能造成鼻音太重的结果。

我们还要注意,练声时,千万不要在早晨刚睡醒时就到室外去练习,那样会使声带受到损害。特别是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时,更不要张口就喊,那样,冷空气进入口腔后,会刺激声带。

第三,练习吐字。吐字似乎离发声远了些,其实二者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发音准确无误,清晰、圆润,吐字也才能“字正腔圆”。

我们在小学时,都学习过拼音,都知道每个字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而一个音节我们又可以把它分成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这三部分从语音结构来分,大体上可以说是,字头就是我们说的声母,字腹就是我们说的韵母,字尾就是韵尾。

表达没有办法的篇三
《文章的表达方法有哪些[1]》

文章的表达方法有哪些?

基本方法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什么叫表达,表达有哪些基本方式?

表达,又叫表达方式,表达方法。 它是文章思想内容变成具体存在现实的一种艺术形式、一种艺术手段。它是文章的重要形式因素,也是衡量文章艺术性的重要条件。

表达的基本方式有五种、一是叙述,二是描写,三是抒情,四是议论,五是说明。

▲什么叫叙述?叙述有什么作用?

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叙述的作用是: 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 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④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叙述有哪些种类和方法?

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它符合人们一般的认识习惯、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易于将人和事叙述完整。倒叙、又叫倒插笔。是把事件(人物)的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按顺叙的方法进行叙述的方法。倒叙有三种情况。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某个片断提前、三是用回想回忆的方式进行,将作者的感受用叙述在文章前边表达出来。用倒叙的优点在于:可以造成悬念、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插叙,就是在叙述进行中插进另外一段叙述。插叙能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插叙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和所叙述的内容有关的以先发生的事情。这种插叙又叫追叙.二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对所叙述内容的补充,注释。这种插叙习惯上又叫补叙。再一种情况是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叙述的顺序相反,这种情况又叫逆叙。

▲叙述常用那些人称?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叙述的人称,就是叙述客观事物或人物活动时所确定的出发点和所选择的角度.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人称——你、你们。

使用第一人称,有三种情况。“我”、“我们”有时就是作者本人,有时是虚构艺术形象,有时还可能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或其它人物。它的优点是:讲的是“我”、“我们”的亲自见闻,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真实、亲切、自然。其缺点是,只能从“我”、“我们”的角度去写,在刻画人物,描写景物环境时要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用第三人称的优点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自由灵活地将叙述对象讲述出来。其缺点是:客观色彩较浓,缺乏第一人叙述的优点。

使用第二人称,有两种情况:如果作者在文章中不仅叙述了别人,也叙述了自己,实际上是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上进行叙述的。如果作者较为客观地向读者讲“你”“你们”的事自己并没有在文章中出现,那实质上是第三人称的叙述。 ▲在叙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①要线索清楚。确定一定的线索,才能理丝有绪,无论多么复杂的情况,都能自成条理。②要交待明白。叙述要达到告诉读者“是什么”的目的,就要把握叙述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这样读者才会得到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③要详略得当。叙述一件事,对它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不能平均用力量,叙述几件事,也要有个侧重点。要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 做到详而不杂,细而不荒,简而不陋。④要波澜起伏“文如看山不喜平”。 要善于交替使用各种叙述方法,运用抑扬、快慢、断读、离合等技巧,使叙述峰峦起伏,跌宕多姿。

▲什么叫描写?描写有什么作用?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它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具体、形象、生动地再现客观事物,给人以亲临其境的真实感。

描写的作用是:①展现自然景色的风貌;②展现人物的形态、举止、言谈及内心世界,③展现人物活动的背景或具体环境。④唤起人们的审美情绪,影响人

们的感情,加深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描写有哪些类型?

描写大致有四种类型: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什么叫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哪些种类?有什么要求?

人物描写包括:①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服饰、神情姿态等外部特征写。肖像描写的方法很多,从描写的角度上说:有通过作品中人物介绍进行描写,有通过不同人物对比进行描写,有侧面烘托的描写;从描写的手法上说,有一次完成的描写,有静态的描写和动态的描写;从运用笔墨的程度上说,有精雕细刻的工笔描写,也有轻描淡写的白描。肖像描写的要求是:一要以形传神,抓住外表上富有代表性的特征;二要独特、新巧、切忌因袭雷同。

②行动描写。即对于人的具体行动的描写。行动描写的要求是:要具体、生动展示出人物行动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圆满地回答人物“怎么样做”的问题。 ③语言描写。即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写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独白。(作品中人物自言自语),一是对话(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互问互答)。搞好语言描写,首先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处境、思想和性格特征,使人看后相信这个人只能这样说话:其次,语言要准确、简洁、传神。

④心理描写。即直接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内心活动的方法。它是对人物的思想感情、理智、整个精神世界的直接透视,能较好地把人物内心最隐蔽的东西暴露出来。

心理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心理剖析;用语言、行动显示;用梦境、幻觉表现等。进行心理描写必须注意:一不要把作者的感情强加给人物;二要铺垫好寄托心理活动的必要的环境条件;三要与其它描写方法交错穿插,不宜作过长、静止、单调的心理描写。

▲什么叫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指的是对那些和作品中的人物或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发生直接关系的客观外界条件的描写它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①显示作品背景、点明时间、地点及社会背景;②衬托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③推进情节发展,增加故事的真实感;④突出文章主题,反映社会生活;⑤抒发思想感情,袒露作者胸怀。

▲什么叫场面描写?场面描写的方法有哪些?场面描写有什么要求?

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之间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的描写。或可以说是人物描写的综合形式。

场面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鸟瞰式, 即从整体着眼、较全面地、概括地写出场面的总的景象和总的气氛。 这种方法,不求点上的细微,而求面上的广度,关键是写出一个完整的艺术画面。另一种是特写式。即把场面中具有代表性、特征性的典型情景、集中、细致地突现出来。

场面描写的要求有两点:一、 写同一时间,同一环境下所发生的事件, 要注意它的四周,把时间、地点等跟人物结合在一处,要有人还要有画面。二、截取事件过程的横断面,要写出动静之态,显示人物之间的关系。

▲什么叫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即对人、事、景、物的富有典型意义的细微末节的刻划与描绘。 细节描写的作用很大:①可以促成情节的曲折和复杂;②可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③可以展现环境景物的独有特征;④可以增强主题的表现力。 ▲描写的方法和要求是什么?

常见的描写方法有六种,即: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工笔描写和白描,表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都是从描写时所站的角度上说的。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它是从正面描写人物,事物和环境,使其形貌直接地显现出来。间接描写又叫侧面描写。它不直接描写对象本身,而是借描写其它,间接烘托出要描写的对象。因此,人们又叫这种方法为“烘云托月”法。

工笔描写与白描,是从描写的程度上来说的,工笔描写,即浓笔重彩、精雕细刻的描写。白描、即轻描淡写,简单的勾勒。

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是从描写对象的变化上来说的, 静态描写,即对平面、静止的人物与景物的描写。动态描写,则是对人物或景物发展变化的情态的描写。 描写的要求有以下几点:①要真切具体。也就是要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进行描写,使其状态、色彩、情调跃然纸上。②要选好角度。描写的角度有好几种:旁观者的角度,当事人的角度,见证人的角度。选角度要从自己的独特感受出发,要符合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通常逻辑、要注意以点带面。③要精炼生动。精炼即

语言精确、凝炼,生动即文字活泼形象。

▲什么叫抒情?抒情有什么作用?

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它的作用是: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③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

▲抒情的方法有哪些?

①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意,即作者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②即事抒情,又叫叙述抒情,是作者因事而动情,将感情融人叙事之中的一种抒情方式;③借景抒情,又叫寓情于景或描写抒情,即作者把感情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以景物的形状、色彩浓度、格调表达感情。④议论抒情,又叫寓情于理。即把感情寓于道理之中,借助说理表达思想感情。

▲抒情的要求是什么?

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可为文造情、无病呻吟;②要同内容和谐一致、保持一致格调、形成有机联系;③要有积极、健康的情趣。

▲什么叫议论?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议论,即分析评论客观事物,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议论的作用是:①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提高战斗性;②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③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

▲议论的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议论方法有:①夹叙夹议。即一边叙述一边议论。可先叙而后议,亦可先议而后叙。要把议和叙紧密联系,使议出自叙,言简意赅、灵活、自然。②寓理于情,即把议论融入抒情之中,借抒情阐发道理。③借端生议,就是由所描绘的事物联想发挥而进行议论。 这种议论必须与所描述的事物 有内在联系, 同时又要联想开去不拘泥于 描述对象的本身。 ④ 寓议论于篇外。即,在文章开篇或结尾之处,加上一种既有独立性,又与篇章内容有某种联系的议论文字。除此之外,还有引证代议,发问提议等。

▲议论有什么要求?

①议论要有独到见解,要有深度、有分量、有所指。②要精当贴切。精当即言简意明、切中要害、鞭辟入里;贴切即恰到好处,③要因文制宜、文学作品议

表达没有办法的篇四
《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

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

高考《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D”。它是语文高考的重点和难点,自1989-----2002年,连续14年高考语文考查了这一考点。 “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能力。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统一、语序合理和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这三个方面。 一.保持一致性 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能连贯。 1.陈述对象一致。主语是句子的发端和陈述对象,它要求后面连带的一些句子必须兼顾

上下文,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防止出现暗换主语现象。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不肯出门,_______。 A.但终于被父亲带走了 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但他终于把他带走了 D.但他终于和他父亲一同走了 [点析]A。因为这一句保持了陈述对象的一致,也保持了语气的连贯。如果用B项就忽然换了主语;如果用C或D项就失去了“被动”性,在连贯性了都欠缺。 2.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有的议论语段开头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举事例,摆材料,进行分析。有的在结尾归纳或总结出论点、观点。这里的“观点”、“问题”也可以说是话题,话题必须统领后面的事例、材料;反过来说,事例、材料、语言表达要符合前面的话题,与其相一致。反之亦然。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______。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A. 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 B. 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 C.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 D.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 [点析]B.这是一个议论语段,议论的中心是对于文化消费的“各取所需”,由此出发,就要确定表示中心论点的B项。 3.保持句式和音节的统一。要选择与上下文相协调的句式,整齐的句式和统一的结构,可以增加语势,加强语言的连贯。音节和谐常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式整齐匀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 例: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埋伏处要轻轻一笔,若不经意;__________。要使读者看不

到斧凿痕迹,只觉得__________,如一丛花,如一棵菜。虽由人力,却似天成。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_____________。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③清清爽爽,间间单单 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 ⑤便是死症 ⑥便太浅显 A.①③⑥

B. ①④⑤ C.②③⑤ D. ②④⑥ [点析]B。从前后连贯的角度看,③④句中,句③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相衔接,而④句能。从音节和谐的角度看,能和“却似天成”句中的“成”押韵的有首句的“营”,句①中的“成”,句④中“整”和句⑤中的“症”。因此选B。 二.表达要合乎事理、语境 1.要合乎事理。语言表达要符合事理,否则上下句在事理上出现“裂痕”,语言必然不通。前面说了两面,后面承接一面,反之,前面说了一面,后面承接两面;前面从好处说,突然从坏处说,反之,前面从坏处说,后面从好处说;没有因果的说成因果;没有递进的说成递进等等都会使句间失去连续性。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卢梅坡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长处 C.任何人和事物都有千秋 D.对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点析]A。诗中强调的是“逊”和“输”,是从“不足”的方面说的,接以“缺憾”,在事理逻辑上没有问题。B项,则是两面对一面;C 项则是从“短处”突然转到说“长处”;D项则是转换了说话的角度——原诗是说事物本身的优劣长短,加“对”字后,变成了说“人”的情感态度了。 2.表达要合乎语境。对于写景的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凄凉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感情或悲或喜;态度或褒或贬。这一切,在同一段文字里都应该保持和谐一致。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巍峨挺秀的秦岭没有消灭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天气阴沉,满天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 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 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漫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臂了。 [点析]A。原文由上而下写秦岭,南塬和渭河平原的自然景色,情调是阴沉凄凉的。从意境和描述层次两个方面考虑都选A。B 项的“满天彩云”,景和情都与原文明显不协调。C句的“渐渐隐没”与原文的“没有消失在浊雾里”相矛盾。D句所描绘的北风、枯草、树皮也与原文不协调。 3.表达要语脉贯通。思有路,语有脉,表达一个意思总得按照一定先后顺序,这样才会脉络分明,语气贯通,不跳脱,不紊乱。或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从左

到右、从外到内等,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的前后为序;或以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等等。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________________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 ③马上扔下背包, ④听到大雨来临的广播, A. ②④①③ B. ①④②③ C. ④②③① D. ④③①② [点析]C。这是一个叙述性语段,所述的中心是师生帮助抢收的情况,其动作有明显的起因和结果。在所列各组语句中, ①是对师生抢收战斗的形象描写, ②是得到消息所产生的心理, ③是在心理指导下开始行动, ④是动作的原因,即得到消息。正确的语脉顺序为:得到消息——心理活动——开始行动——具体抢收。 4.表达要服从篇章结构规律。根据人们的思维规律和篇章结构规律,议论文或说明文的文段往往开宗明义,在开头就提出观点或说明中心,以领起全文或全段;往往在篇末或篇尾用简明概括的文字总结文章,重申主旨。据此,对于首尾句的选择就应着眼于那个具有提挈或收束作用的句子。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硅藻的大量生长为海域类几亿吨甚至几十亿吨磷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磷虾用途甚广,它将是人类大有希望的蛋白质来源之一。磷虾是南极生态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生物,没有它就没有那么多的鲸类、企鹅和海豹等。_________________ A.有人认为,把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十分恰当。 B.有人认为,硅藻、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都是南极生物的象征。 C.有人认为把企鹅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鲸类、海豹来说更为恰当。 D.有人认为,把磷虾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企鹅来说更为恰当。 [点析]D。无论从片段还是摘引来看,都是具体说明磷虾在海洋生物链中的重要作用的。AB磷虾与其它生物并举,C省去磷虾不提,都不能作结尾。只有D体现了“磷虾是南极生物中一个关键性的生物”这个意思。 三.语句要前后照应。照应常常和文章的内容主旨,条理脉络,层次结构有关,必须在建立前有交代,后有碍照应的概念。在阅读中留心各种照应的实际意义,在说写中注意句中成分彼此照应,句子与句子间相互照应,使语句不矛盾不脱节。

1.问答照应。在设问句中,前句提出问题,后句便要作出正确的回答。如果答非所问或者一概否定,一概肯定,都会造成语句不连贯。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要使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加速发展,我们要不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呢?根据我国国情可不可以完全照搬西方模式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不能,我们要有自己的创造和发展,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B.我们必须作出正确的选择,否则就会犯政策上的错误。 C.我们的回答只能是肯定的,否则就没有改革的出路。 D.我们的回答是只有深化改革,不能踌躇停滞,更不能

知难而退。 [点析]B。原文就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和照搬西方模式一正一反提出两个設问,一是“要不要”,二是“可不可以”,应选项必须与两个设问相互对应,不能顾此失彼。A只回答了“不能完全照搬”这一问题;C完全肯定两个问题,忘记了后一问题必须否定;D句答非所问;只有B句,虽未作直接回答,但都与两个设问相照应,且衔接最好。

再搜索一下与 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相关的论文

表达没有办法的篇五
《拒绝语的表达方法》

2003年7月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July,2003

第19卷第4期

JoLⅡldof¥ichuanimemafionalStudicsUnivcm@

Vol-19

No4

拒绝语的表达方法

吴建设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茉.北京100024)

提要:运用台话含意理论.结合俄罗斯学者弗罗尔盎娜的研究成果。从语句、语篇层次对拒绝语的衷选方法进行归类.希望揭示出拒绝语的程式化特征。关键词:拒绝语;表迭方法;语句层次;语篇层次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303—383l(2003)04—0106—04

Expressionsofrefusals

附J/aa—she

Abslract:Drawingon

thetheoryofconvetsadozudimplicature.thispaper

1nco!p。rates

theRussiaalinguist’8findingsinto

class“,-

ing

v“ous

expremionsofrefusalsatthescntentiMard

contcxmMlevel,in∞attcmpttorevealthemtdcrlyingformalityofrefills

Key

words:refus山;expressions;sentential

level:contextualicvel

1.引言卷调查。而王爱华则参照Bhun-Kulka及Wcod&自从Searle提出问接亩语行为以来,对间接语言K_IDger所提供的分析言语行为的三个层面——“中心所进行的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问接指令的研究,畜语行为”、“辅助言语行为”和“修饰语”.也吼问卷调因为在Settle所分出的五大言外行为中,最需要间接查的方式来分析拒绝语的策略。

进行的就是间接指令了。其中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虽然后三者分别立足于不同角度对拒绝语策略间接请求上,Searle(1975:65—67)、Ellis(1994:168)及

进行了分类,但都是Beebe等人“语义公式”内容的扩国内的何兆熊(2000:135)都对间接请求进行了归纳,

张或细化。他们都是基于间接行为理论而发展起来

而对拒绝语的研究则匮1种种原因而较少。

的。因此,对于例(1)的拒绝语,这种理论难以给出一

国外刘拒绝语的研究主要有Beebe等(1989,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1990)、森山卓郎(]990)。Beebe等认为,拒绝是通过一例(1)罗斯福曾在海军基地担任要职,有一位朋套数量相当有限的间接与直接“语义公式”(semantic友问起海军在一个岛上建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环

fom*ulos)来完成的。具体的每个拒绝,则是按照说话顾四周,低声说:“Can

you

keepit

secret?…‘OfCOUISe,I

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地位和权力关系,对所有这些“语call.”罗斯福又接着说:“Ifyoucan,Icertainlywill.”

义公式”所作出的不同选择。他们由此对“语义公式”此外,由于Beebe的“语义公式”的分类没有~套的顺序、出现频率及其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他完整的标准。也就使其难以信服,不具有普遍性。有们将拒绝语分为直接与间接两大娄,直接拒绝语中包鉴于此,本文依据会话禽意理沦,结合俄罗斯学者对括“施为型”、“非施为型陈述”两科,语义公式,而间接此方面的研究,试图从语甸及语篇两个层次米阐述拒拒绝语则分为诸如“回避、愿望、袤达遗憾”等11种语绝语的裘达方法。并依据Brovm和Levinson的会话义公式。森山卓郎则将日语中的“拒绝”策略分类为礼貌策略理论对其使用的策略重新分类。

直言不讳型、谎言型、延期型及搪塞型,此外还设定了2.拒绝语的表达方法

6种语境,并对各种策略的具体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

在对拒绝语的表达方祛作出划分之前,有必要介调查。

绍一下俄罗斯语言学家弗罗尔金娜对会话含意的最国内也进行了一些这方面的面f究,主要有马月兰新研究成果。不同于西方学者从哲学角度研究会话(2000)、王爱华(2001)。马月兰根据首要言语行为与

含意,弗罗尔盒螂从结构主义的角度来描写了i舌语的次要言语行为对拒绝语的策略进行分类,{:进行了问

隐含现象。她把这种隐含分成形式和内容两种,而内

106

万 

方数据

容隐含又包括意思隐含和非意向性禽意。她集中研究了意思隐含。她认为意思隐含有两大类:语句层次隐含和语篇层次隐含。语句层次隐含在单个语句的

范围内就能得到充分解释;而语篇层次隐含在单个语

句范围内不能得到充分解释,必须有补充信息。语句层次隐含分为:语义性、主观评价性及常规一语用性意思隐含;语篇层次隐台则分为:语境一文化性、逻辑一情境性及心理一策略意思隐古(许汉成,2002)。

由于间接拒绝语本身是一种间接、委婉的否定,结合弗罗尔金娜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把这种间接

的、隐含的否定表达法按浯句层次和语篇层次来进行

具体分析。对间接拒绝语的表达方法我们可作如下

分类:在语句层次上可分为词汇手段、句法手段及超音段手段。其中,词汇、句法手段对应弗氏隐告理论

的语义性意思隐含;超音段手段对应主观评价性意思隐含;常规一语用性意思隐含则是一些规约化的套话或成语结构,也纳入结构手段范围。在语篇层次上可分为语境文化手段、逻辑手段及策略手段。这三种手段分别与弗氏提出的三种语篇层次意思隐含相对。其中,策略手段即等同于Beebe的“晤义公式”。

下面,我们具体观察一下拒绝涪在这两个层次上是如何表达的。

2.1.语句层次的表达方法

2.1.1词汇手段

由于拒绝行为本身为一种失礼的行为,一种本质上威胁受话者积极面子的行为,所以拒绝者常常回避或缓和这种本质一t不礼貌的行为。缓和语、加强语、称呼语、人称代词、名同化动词一般都被用来或使语

气婉转、或使意义古糊、或加强客观原因的真实性、或

避免不给对方丝毫同旋余地。

(1)缓和语使刚渚如:plcaso、well、somewhat、a

Little、in

way、likely、probably、seemto、I’mafraid、

youknow、llnnkly

speaking这类词语,这样可缩短与被

拒绝者的距离,并避免激怒对方,减轻其负面影响。

例如:1)It

seem9

to,methatthisisnotthe

i曲t

way.

2)Youknow,I’mbusymthmypaper.

3)W色u,tohe

honest.Iamnotkeenonit.

(2)加强语使用诸如:really、terribly、I’msu【c、

do这些词,它们能加强缓和语的语气,或加强客观原

因的真实性。

1)I’mterriblysorry

that…

2)I’m

sale

youwillmeetyourMiss

Rig)at

SOOn.

3)IdohopeIcouldhelpyou.万 

方数据(3)称呼语这类词语包括:love、buddy、honey、baby、son、mate等,它们能表明自己引对方属于同~

社会团体、社会阶层或具有求种共吼氧,从而使拒绝

显得容易接受。例如:

1)Hem,buddy,I

am

keeping

thai

seat

formy

friend.

2)Love.1

atn

workingnow

(4)人称代同常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或不定代词来避免直接拒绝对方,听起来像是发表一种评论(若用you则显得粗暴无礼),这样可以影响社会距离含义,进而缩短与受话者的距离,在情感上作出一种补

偿。例如:

1)1

won’t

lentmycomputer

to

anyone.

2)Weshouldn’tdothingslikethat

(5)名词化动词大多数英语动词都有与其对应

的名词,给动词原形加一ing能将动词名词化。拒绝

时,使用名词最礼貌,动名词次之,动词|=|=|于其针对性

最强,最不礼貌。例如:

1)Iarn

sorryfornotlendingyoumybike,2)Ialn

sorryformyfaihmetolendyoumybike.

(两者比Ianl

sorryIcan’tlendyoumy

bike要礼

貌得多)

2.1.2句法手段

可通过(1)带疑问词、语气词、连接词、感叹词、条件的结构;(2)缩略或省略结构;(3)部分否定结构;

(4)时体、语态;(5)词序;(6)套语或成语结构来间接表达拒绝的含义。

(1)带疑IhJ同、语气词、连接词、感叹词、条件的结构这种结构能给被拒绝者提供选择的余地,具有缓

解作用。例如:

1)Cma

we

iTkgkej£nexttime?2)Maybe

forChrismas.

3)However,it

is

tOO

late.

4)Oh,myGod1

5)if

you

permit,I’dliketobebackIIOW.

(2)缩略或省略结构这种结构在烈方之间可产

生亲密感,不致使被拒绝者感到尴尬。例如:

1)Wh!meha

decideh

byyoumdf?(whyncha=why

don’t

you)

2)I’dloveto,but…

(3)部分否定结构人们以这种结构回避直接

表示的否定态度,将自己对对方的否定态度隐藏起

来。例如:

1)I

don’tlikeit

verymuch(=IrefusetOtakeit).

107

21l’dliketo

acceptyou

ifl

wel'enOlmarried.

没有ll号站台。)

(A:So

you

agreetodot11at

4)You

are

really

rem∞'kahlestudent.Thethctis

B:Well,yesand

110.

only21internationalstudents

are

allowedandyoual℃the

(4)时体、语态用过去时能将拒绝在时问上推altcmativenumberfour.Butdlisdoesnot

nle;ln

thatyou远一点,而用进行体则强调动作的暂时性,使拒绝听have

no

chance

to

studyhere

Ifanyolthose21

students起来好像只是说话人的一时想法;用被动语态可以避

carglotenter

forvariousreP,sons.Then

there

is

still

the

免直接提90x,d。方,这些都给对方留了面子。例如:

ho∞ofyour

ertmlhllent.(申请留学手续删收到的拒绝

I)1

did,,mndcr/W&Swondelingwhetheritisi小t.

信的一部分。这是英美人士拒绝的特有的文化传统。2)'Ilais

bikeisnottobeborrowed.

这种拒绝方式仍给人以希望,以此可以舒缓『=1:『请者的

(5)词序通过对正常词序进行调整,使整个语

失望心理。)

句传送了一种否定的信息。例如:

2,2.2逻辑手段

1)You!TheyWSllt.(拒绝做某工作时)例1)就是利』=|j逻辑手段来拒绝他人的很好的一

2)Isitd小t?Idon’tknow.

例。借助于这种方式,说话者通过交际情景使受话者(6)套语或成语结构利用这种结构可使拒绝意识到自己要求的荒谬或不可行。例如:

时的氛围轻松,被拒绝者甚至会感觉不到自己被拒

1)A:How

much

note

lIMBhaveyouissued?绝。例如:

B:lIMB

notes8re

one

hundred

sixty—eight

yuan,

1)Excuse

me.

eightjiaoandeight如n.

2)Giveme

break.

当B被问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数量叫,

3)PracticeⅫakesperlkt(=You

doitbyyomself).

他知不知道姑且不论,即使知晓,也得保密。他利用4)Iknowthereisll0suchthing

as

dfreelunch(;1

逻辑手段,把人民币的发行币值相加,这样巧妙地答won’t

go

ahead)复了对方,而不使对方有被拒绝之感。

2.1

3超音段手段

2.2,3策略手段

这一手段常在口浯中使用。人们可以从说话人国内外对拒绝语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这一方面,但

表达信息的准确性、迫切性和重要性角度这些主观态无论是Beebe等人还是国内学者,他们所进行的分类度来推断说话人的间接拒绝。在英语中,通常咀升凋

主观因索较多,有很大的随意性。本文试图在Brown

或重音来表示反对、拒绝的态度。例如:

和Levirlson提出的礼貌补救策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

1)(A:Shdl

We

ga?)B:Rig}1Lnow?十

分类。根据这5种补救策略(珥;使用补救策略;积极2)(A正在用B的电脑)B:It’sMYcomputer.

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非公开策略;aq施行面子威2.2语篇层次的表达方法

胁行为)可把拒绝语的策略手段分为“直接”、“同情”、2.2.1语境文化手段

“回避”、“暗示”、“非言语”5种策略。

在语篇中,特别是口语语篇中,某些上下文,或语(1)直接策略说话者尽可能直接地、清楚明了

篇产生时的周围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地向听话人表明自己的意图。这种策略实际是~种

间、地点、方式。或说话人所在的言语社团的人一般都不是策略的策略,因此也最不礼貌。它等同于Beebe能理解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都有助于理解语篇的等人的“施为性”、“非施为性陈述”这两种“语义公

意义和交际意图。而间接拒绝语大都依赖这种手段,式”。例如:

使拒绝显得礼貌、不唐突,以避免受话者被直截了当1)IIEfLIsetodoit.

地拒绝后陷入难堪的窘境。例如:

2)I

COIl’t

doit.

1)A:Let’S鼬to

moviestoni小t.

(2)同情策略它是吼“接近对方为基础的”。B:Mybrotherwillcomehere.

它一般表I;!Jj自己与听话人之间有某些共同之处,通常2)A:Go

to

watch1∞Lb出lgame?

诉谱于友谊或伙伴关系,采用套近乎的谈话方式。如

B:Mysupervisoriswaitingformypaper.(B当时在

Beebe等人“语义公式”中的“表示遗憾、愿望、建议替

写他的论文)

代方案”即属于此种策略。例如:

3)ATokyo—bornJapaneseGirl:Let’5date

at

Plat—

1)I

a/iq

sorry

Icall’Ihepzvscnt.

fo-m

11(当一个她不喜欢的男性约会她时。在东京,2)OnlywishIcould,butI

nJ11

IOO

busyiustFlow

108

万 

方数据

3)I’dlowtO.butIprefer

to

electhim.

(3)回避幕略它是以“回避为基础的”。说话

人不干预听话人的行动自由,回避直接作出拒绝。因而它袭达的语义比较模糊,语气比较委婉。在Beebe

等人“语义公式”中的“借H/理由/解释、设定过士/将来接受条件、许诺将来接受、回避”都属于此种策略。

例如:

1)Ihave

hea&,cbe.

2)Ifyou’daskedHB

em'lierI’dhave…

3)I’11

doitnextthne.

4)You’U

haveto

sa.ve

your

OWn

money

to

buy

aG'fll-.

(4)暗示策略它是一种非常有礼貌的策略。

这种策略让说话人可以避见对听话人造成潜在的面子损伤之嫌,因为说活人的言语行为比较模糊,使得听话人有可能从另一个角度对之加以理解,并引起误

解。对于听话人,还可给他以表现关心他人的机会。

在Beebe等人“语义公式”巾的“陈述原则、陈述哲理、试图劝说、表面同意”都属于此种策略。例如:

1)I

never

dobusinesswithfriends.

2)One

shallrely

Oil

himself,3)Am

you

going

to

worktomorrow?

4)You’11

have

to

waituntilyourbirthday.

5)You

k小。d

tirext,Susan.Stan

can

giveyou

ride

back.(在晚I?lO点,主人不想客人再待下去,故有此

言论。若客人放作浑然不解,回答就可能是“I’m

fine”。)

(5)非言语策略这也是一种拒绝的策略。说话人不使用某一种特定的面子威胁行为,这样避免了对听话人可能的冒犯。因为这~意图是不明说出来

的,听话人电可以装作没有听见或见而不理睬。在

Becbe等人“语义公式”中没有包括此种策略。这类策略有:手势(双手一摊)、身体语(耸肩、摇头)、面部表情(挤眉弄跟)或其他动作(如干笑几声、装作澄岍见等)。

3.结语

根据弗罗尔金娜对隐吉的研究,我们对拒绝语从语句、语篇层次进行了分类。可以看出,这里将拒绝语当作一个有规律的系统,可以作为浯言、言语、交际

行为进行统一、完整的描写与分析。这正是弗罗尔金

娜不同于格赖斯、莱文森等人的特别之处。虽然她的研究也许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作为一种新角度、新方法.她的理论对拒绝语的研究还是有很多启发的。

万 

方数据另外,眦上的分类没有考虑到跨文化的比较和分析。比如Beebe等人(1985)的研究就表明在美国的日

本人使用拒绝的频率及具体语义结构都与日语相同,

和美国文化中的拒绝语相去甚远。影响日语的拒绝行为的社会因素主要是社会地位,而美国人对此并不

像日本人那样敏感,他们对地位是否平等却异常关

心。此外,在拒绝的直接、间接程度方面两者亦有所

不同。而本文的分类都是以英语拒绝语为语料的,在

适用上自有其局限性。

尽管如此,本文试图脱离间接行为理论的榧架,

从会话含意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拒绝语。希望能够揭

示出拒绝语的程式化特征,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提高其

语用能力,更好地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使用拒绝语。

*本文的写作得到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扬信彰教授、博导的悉心指导.深表谢意。

参考文献:

[1]Beebe,L.T,Takaikaslfi&R.Uliss—Welm,Pra目latlc

lran.,d'cr

inESL

ref㈣/ls[A].In

It

Scare'ella,E

dUld㈣n&S.D.

Krashen(池)西£the

DeveloIntM,ta

ofConummicative

Compe・

Ⅻ∽/nⅡSeco,,d幽桴雠8[(:].Cmnbnage,MA:Newbury

H虬lse

1989,

[2]Fills,R

Tk且曲of&“vnd

Laagaoge[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20(30.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机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牡,2000.

[4]何自然.语用学与其话学习L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1997.

[5]森山卓郎.“拒绝”的策略[J].言语,1990,(8).(东京:大修

馆)

f6]陈融.英语的礼貌语言[J]现代外语,1989.(3)

[7】许沉成.弗罗尔叠娜臆含观点述评[J]外语研兜,2002,

(3)

[8]马月兰.中美拒绝语策略共性比较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

院学报,2000,(6)

[9]王爱华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模式调查[J].外蹯教学与

研究,2001,(5)

收稿日期:2002—09—19

作者简介:昊建设,男.安徽青阳人,北京第二外国{吾学院英语系教师.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蕞语语言文学研究。

责任编校:冯革

109

拒绝语的表达方法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吴建设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北京,100024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2003,19(4)11次

参考文献(9条)

1.王爱华 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模式调查[期刊论文]-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05)2.马月兰 中美拒绝语策略共性比较研究 2000(06)

3.许汉成 弗罗尔金娜隐含观点述评[期刊论文]-外语研究 2002(03)4.陈融 英语的礼貌语言 1989(03)5.森山卓郎 "拒绝"的策略 1990(08)6.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19977.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2000

8.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2000

9.Beebe L T;Takahashi & R. UIiss-Weltz Pragmatic transfer in ESL refusals 1989

引证文献(11条)

1.刘珊 管中窥"不"见中西——英汉拒绝言语行为略析[期刊论文]-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6)2.张淑珍 从拒绝言语行为看日英的文化价值观差异[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09(32)3.冯桂芹 国内"拒绝"语研究综述[期刊论文]-黄山学院学报 2009(1)4.冯桂芹 国内"拒绝"语研究综述[期刊论文]-黄山学院学报 2009(1)

5.黄振华 英语拒绝语的多样性研究[期刊论文]-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2008(7)6.言志峰 汉语拒绝语中的礼貌表达方法[期刊论文]-文教资料 2007(9)7.言志峰 中加大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科教文汇 2007(21)8.言志峰 加拿大大学生拒绝语使用情况研究[期刊论文]-百色学院学报 2007(4)9.廖素清 "拒绝"言语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期刊论文]-语文学刊 2007(4)10.龚萍 跨文化语境下拒绝语的C<,χ>→R<,γ>认知模式[学位论文]硕士 200611.李琼 本科生英语拒绝语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

表达没有办法的篇六
《表达方法》

《北京的春节》与《藏戏》表现手法之比较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藏戏》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作者是马晨明通过介绍藏戏的形成过程和藏戏的艺术特色,不仅使我们了解藏族文化,而且让我们体会到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藏戏》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内容、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北京的春节》有较大的不同:

①描写内容不同:《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而《藏戏》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②表达顺序不同:《北京的春节》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藏戏》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③表达方法不同:《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藏戏》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④语言风格不同:《北京的春节》的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老舍先生曾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处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再如,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藏戏》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北京的春天》和《藏戏》两课,发现,在说明角度、表达顺

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在课上,把两课进行了比较。

《北京的春节》与《藏戏》之比较

① 描写内容不同:《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藏戏》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②表达顺序不同:《北京的春节》文章以时间为

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藏戏》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

③表达方法不同:《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运

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藏戏》主要采用排比、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④语言风格不同:《北京的春节》的语言自然、

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藏戏》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表达没有办法的篇七
《除了thanks,还有很多表达感谢的方法》

除了thanks,还有很多表达感谢的方法 2010-03-14 14:05 | (分类:英语)Thanks a million. I really appreciate it. 万分感谢,真的是帮了我大忙啦. I really appreciate what you've done for me these days. 我真的很感激这些天来你对我的帮助.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help me. 你能帮助我真是太好了. I really don't know what I would have done without your help. 真不知道没有你的帮助我该怎么办 Thank you for one of the most enjoyable visits we have had in many months. 在您处的参观访问,是我们几个月中最愉快的一次.谨向您表示感谢. Thank you for contributing so much to the pleasure of our staying... 感谢您使我们在......停留期间的愉快所作的许多努力. 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generous hospitality. 非常感谢您慷慨的款待. You must give me the chance to return your kindness when you visit here. 希望您光临我处,使我能答谢您的盛情. Thank you very much (ever so much) (most sincerely) (indeed)(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很(非常)(最真诚地)(确实)(衷心)感谢您. It's generous of you to take so much interest in my work( togive me so much of your time) (to show me so much consideration). 承蒙您对我的工作如此操心(为我花费这么多时间)(对我如此关怀). At the outset, I want to thank you for your kindness to me and for your compliments. 首先,我要感谢您对我的友爱和问候

表达没有办法的篇八
《语言表达的手法》

语言表达的手法

如一保险公司职员在对外宣传人寿保险的作用和意义时,左一个“假如你死后,将得到多少给付金”,右一个“假如你被汽车撞伤或残了,将得到多少给付金”,吓得投保人都跑了。

保险推销活动中语言表达的手法因场合、对象和目的不同而不同,因自身素质的高低而多种多样。然而,一般易于被对方接又会产生强烈效受,果的语言表达方法是幽默和委婉。

幽默

所谓幽默是指借助多种手法,运用机智、风趣、凝练的语言所进行的一种艺术表达,幽默的语言表达,能起到多种作用。 首先,幽默的语言表达可以解脱自己。其次,幽默的语言表达可以烘托气氛,使交际对方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有时用幽默的语言可以制造和谐亲切融洽的环境,有时可以使紧张的气氛得到缓解,化干戈为玉帛。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再次,幽默的语言表达可以平添情趣。在很多严肃的场合,乃至十分激烈的争辩中,如果一旦有人使用了幽默的语言,就会给大家带来十分快慰的情趣,也会使争执双方心悦诚服。这是不难理解的。因此,幽默的语言,必须高雅风趣,健康、机智、含蓄,而不应是低俗、拙笨、浅浮、油滑的。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通俗顺畅,给人回味再三。

委婉

委婉是指在不便于直说的情况下,所使用的一种曲折含蓄的表达

方式。这种表达方法,要求说话的人态度和顺谦虚,内容曲折回环、表达含蓄、有回味。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在海军里任要职,一天,一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岛上建立军事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密吗?”朋友答“:当然能”。罗斯福笑着说:“那么,我也能”。

信誉是推销之本

据说,有这样一位推销员,他每次登门推销时总是随身带着闹钟,当会谈一开始,他便说“:我打扰您10分钟。”然后就将闹钟调到10分钟后的时间。时间一到,闹钟便自动发出声响,这时他便起身告辞“:对不起,10分钟时间到了,我该告辞了。”如果双方商谈顺利,对方会建议继续谈下去,他便说:“那好,我再打扰您 10分钟。”于是,他又将闹钟调了10分钟。

大部分顾客第一次听到闹钟的声音很是惊讶。他便和气地解释“:对不起,是闹钟,我说好只打忧您十分钟,现在时间到了。”

良好信誉的另一个保证是要求推销人具有见利不忘义的品质。 能真正做到见利不忘义的人很少,但也并不是没有

推销界曾有这样一个不可动摇的准则:怠慢一人等于怠慢250人。因人为每个人平均认识250人。

推销的面谈技巧包括语言技巧、谛听技巧、询问技巧和产品说明技巧三个方面。

一、语言技巧推销员所做的任何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使顾客去购买产品。面谈就是强化顾客的兴趣,将商品或服务推介给顾客,使其兴趣转化为购买欲望,进而做出购买决定。有句俗语:“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语调适度

语调包括说话的快慢、嗓音的高低和音调的长短。

语音清晰

另一方面,推销人员在阐述过程中,要语意清晰、明白,绝不能够连珠炮式地喋喋不休,让对方难以忍受。当话说到某种地步,应暂告一段落或稍作停缓,让顾客的听觉神经稍作放松,同时回味理解一下语意,待明白后继续进行。否则,顾客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推销人员的真意,当然也就会影响面谈的进行。

重点突出

措辞得当

面谈时,措辞要得体、恰当。比如,夸赞对方而不能流于谄媚,赞美产品而不能流于吹嘘,幽默而不能流于庸俗,随便

语言热情

热情的语言可以化解紧张的气氛,解除顾客的戒备心理;可以感染顾客,使其产生愉悦的感觉,也可以使顾客感到你的情意和真诚。如果你的语言缺乏活力,就可能给对方留下冷漠、不愿接近的感觉

。除了上述五种语言表达方面的技巧之外,再加上你的身体语言的沟通,那么面谈一定会朝有利的方面发展。

二、谛听技巧

在面谈中,如果推销员更多地把“说”留给顾客,把“听”留给自己,这样就可以使你有更加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判断,及时地制定出赢得顾客的方针,以便对“症”下“药”。因而在面谈中学会谛听,掌握谛听的技巧就必不可少。

专心致志谛听

有分析有鉴别地谛听

毛泽东主席曾有一句话:“去粗取精,去伪从真”

三、询问技巧

如汽车加油站的职员向顾客提问。如果他问:“您需要多少升汽油?”顾客就会很随便地回答出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常常是很小的。但如果他这样问顾客:“我为您把油加满吧?”面对这样的提问,顾客往往会说:“好吧!”油的销售量因此会增加很多。

二择一法 加不加鸡蛋? 加一个还是两个?

三种询问技巧是推销员必需掌握的。

探索式

(询问的目的是了解顾客的想法,为了使顾客乐于接受你的提问,告诉你一些需要的信息,针对顾客的需要利用商量的口气,提出一些问题,往往会被顾客接受,甚至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对你开展工作十分有利。

比如像“您认为我们的服务怎么样?“”您的想法如何呢?”等常被推销员所利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诱导式

这种方式的目的是使顾客沿着你自己的思路想下去,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赢得顾客的订单。这种诱导式的询问就是引导顾客回答符合推销员预期目的的问题,争取顾客的同意。

选择式

这种方式在推销中是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式方,如果能够很好地把握,收效会十分良好。

这种方式就是提出的问题中,已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让对方从中选一个作为回答。这些选项对顾客来说是他犹豫不决的问题。

例如:保险推销员可以对顾客说:“您是要加入简易人寿保险呢还是健康保险呢?”或许顾客本就犹豫,这样的问答会促使他早做决定。

四、产品说明的技巧

我们说,顾客买各种产品,目的就是为了从中获得其使用价值;因此在与顾客面谈时,说明你的产品“能干什么”就必然是最重要的。

表达没有办法的篇九
《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方兰)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第二学段的阅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是阅读的主要任务,主要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而第三学段提出要领悟“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写”。从阅读理解的层次上讲,第三学段的目标更高,是在弄懂“写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怎样写”。

那么,什么是文章的表达方法呢?表达方法又叫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思想内容变成具体存在现实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文章的重要形式因素,也是衡量文章艺术性的重要条件。表达的基本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在小学阶段,没有必要就像中学那样,要求学生准确辨识表达方式及深入解析表达方式。小学语文课进行表达方法的领悟,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主要目的是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是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的,然后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常见的语言表达方法,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

教材中对理解内容和领悟表达特点的引导,涉及诸多方面。在每篇课文中,表达方法可能表现在多个角度,应该本着一课一得的原则,引领学生抓住一两点领会就可以了。下面,我就以五年级下册的教材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一、通过揣摩优美的语句,学习抒发情感的方法

如《草原》一课,写的是作家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随着场景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情感也在变化着。作家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出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或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或间接抒情,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种纪实的描写,更能表达出蒙汉情深和民族间的团结互助。这种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白杨》这篇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

在阅读时,要引导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把

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并画一画文中直接描写和谈论白杨的句子。如“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对于这些句子,要联系上下文,前后贯通地反复研读、理解,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初步感知白杨的象征意义,借此体会文章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达特点。

三、抓住文章的体裁,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 《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故事,《晏子使楚》是一个现代文的故事,《半截蜡烛》是一个短小的剧本,《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文言文、剧本、相声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文章体裁,虽说体裁不同,但是这四篇文章都运用了共同的表达方法,就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人物的对话,或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体会语言的精妙与幽默。如《晏子使楚》,可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晏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对话,要读出楚王的骄横、傲慢、阴险和在失败面前的窘迫;要读好晏子的话,或义正词严,或嘲弄戏耍,或诙谐反问,语气虽然变化较多,但这些多变的语气,都充分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从而让学生在感受语言艺术魅力的同时,领悟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四、抓住句子的修辞手法,感受表达方法的生动 文章描写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桥》一课中,“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几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再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再见了,亲人》一课中的前三个自然段,每段都是以祈使句开头,以反问句结尾,无论是在情感的抒发,还是在语意的加重上,其表达效果都胜过了陈述句。可见,在学生准确地理解和体会到课文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后,可以通过将比喻句或拟人句、反问句换成陈述句的方法,对比感受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那种形象生动的表达特点。

五、从文章的布局谋篇着手,感受表达方法的效果 《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前三个自然段的表达方式相同,都采用了第二人称的叙述语气,而且都在叙事的基础上直接抒发感情,借助精巧别致的构思,叙事抒情相结合,抒发了真挚强烈的感情。这样安排结构,这样的表达方法,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领会文章表达方法的途径还有很多,如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抓住关键词语,带动全文的理解,领会表达方法;通过交流平台,总结和提升表达方法……总之,只要我们善于从课文中挖掘精彩的语

言材料,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受,就会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实用的读写方法,使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有效的统一。

表达没有办法的篇十
《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是什么》

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是什么?

▲关于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一、什么叫叙述?叙述有什么作用?

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叙述有哪些种类和方法?

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二、什么叫描写?描写有什么作用?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

来。它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具体、形象、生动地再现客观事物,给人以亲临其境的真实感。

描写的作用是:①展现自然景色的风貌;②展现人物的形态、举止、言谈及内心世界,③展现人物活动的背景或具体环境。④唤起人们的审美情绪,影响人们的感情,加深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描写有哪些类型?有四种类型: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什么叫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哪些种类?有什么要求?

人物描写包括:

①肖像描写。 ②行动描写。即对于人的具体行动的描写。行动描写的要求是:要具体、生动展示出人物行动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圆满地回答人物“怎么样做”的问题。

③语言描写。即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写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独白。(作品中人物自言自语),一是对话(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互问互答)。

搞好语言描写,首先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处境、思想和性格特征,使人看后相信这个人只能这样说话:其次,语言要准确、简洁、传神。

④心理描写。即直接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内心活动的方法。它是对人物的思想感情、理智、整个精神世界的直接透视,能较好地把人物内心最隐蔽的东西暴露出来。

▲什么叫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指的是对那些和作品中的人物或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发生直接关系的客观外界条件的描写它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①显示作品背景、点明时间、地点及社会背景;②衬托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③推进情节发展,增加故事的真实感;④突出文章主题,反映社会生活;⑤抒发思想感情,袒露作者胸怀。

▲什么叫场面描写?场面描写的方法有哪些?场面描写有什么要求?

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之间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的描写。或可以说是人物描写的综合形式。

场面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鸟瞰式,即从整体着眼、较全面地、概括地写出场面的总的景象和总的气氛。这种方法,不求点上的细微,而求面上的广度,关键是写出一个完整的艺术画面。另一种是特写式。即把场面中具有代表性、特征性的典型情景、集中、细致地突现出来。

场面描写的要求有两点:一、 写同一时间,同一环境下所发生的事件,要注意它的四周,把时间、地点等跟人物结合在一处,要有人还要有画面。二、截取事件过程的横断面,要写出动静之态,显示人物之间的关系。 ▲什么叫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即对人、事、景、物的富有典型意义的细微末节的刻划与描绘。

细节描写的作用很大:①可以促成情节的曲折和复杂;②可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③可以展现环境景物的独有特征;④可以增强主题的表现力。

▲描写的方法和要求是什么?

常见的描写方法有六种,即: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工笔描写和白描,表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都是从描写时所站的角度上说的。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它是从正面描写人物,事物和环境,使其形貌直接地显现出来。间接描写又叫侧面描写。它不直接描写对象本身,而是借描写其它,间接烘托出要描写的对象。因此,人们又叫这种方法为“烘云托月”法。工笔描写与白描,是从描写的程度上来说的,工笔描写,即浓笔重彩、精雕细刻的描写。白描、即轻描淡写,简单的勾勒。

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是从描写对象的变化上来说的,静态描写,即对平面、静止的人物与景物的描写。动态描写,则是对人物或景物发展变化的情态的描写。

三、什么叫抒情?抒情有什么作用?

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它的作用是: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③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64598.html

    上一篇:感到很失望的话

    下一篇:心烦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