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马诗

| 公路造价师 |

【www.guakaob.com--公路造价师】

李贺马诗篇一
《论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创作中的荒原意识》

学科分类号 750.24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姓 名 学 号 院 (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10级

指导教师 刘海涛 职 称 副教授

二○一四年五月

贵州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目录

摘 要 ............................................................................................................................................. 1

ABSTRACT .................................................................................................................................... 1

绪论 ................................................................................................................................................. 2

一、李贺《马诗》中荒原意识的成因 ......................................................................................... 3

(一)荒原意识的内涵 .................................................................................................................... 3

(二)李贺《马诗》创作产生荒原意识的原因 ......................................................................... 3

二、荒原意识在《马诗》中的体现 ............................................................................................. 6

(一)对自我困境的消解 ............................................................................................................... 6

(二)对传统君主的颠覆 ............................................................................................................. 9

(三)荒原中的希望之光 ........................................................................................................... 14

结语 ............................................................................................................................................... 16

参考文献 ....................................................................................................................................... 17

致 谢 ........................................................................................................................................... 18

摘 要

关于李贺《马诗》的研究,学术界主要关注的是诗中的悲剧意蕴、思想内涵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对马这一意象的探讨。在本文中主要论述李贺的生活状态,荒凉的朝代使他对社会、人生产生深深的失望,以致李贺的作品中呈现出荒原的迹象。对于李贺而言,无论是荒诞时代的压迫,还是梦想淹没的孤独和失落,还是社会环境的荒凉,对于一个觉醒的诗人所直面的人生始终是一种极端性的拷问和思索,这一切无疑都成为李贺的《马诗》创作意识中“荒原意识”生发的起点。因为洞悉了生命的意识和生存的观念,李贺于绝望中走进荒原,在这个过渡的区域里,始终不渝的找寻着走荒原中的出路。

关键词:李贺;《马诗》;荒原意识

Abstract

Research on Li He "horse poem" twenty-three songs, the main concern of the academic circles of the poem is tragedy, the meaning of thinking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poetry and the image of ma.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Li He's life in the desolate dynasties, to the society, life, time of deep disappointment show wasteland consciousness Li's works. Whether it is absurd era of oppression, or the dream of submerged lonely and lost, or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desolation as ."horse poem" twenty-three songs of consciousness "wasteland consciousness" germinal point. Knowing the life consciousness and the survival of the concept, Li He in despair went into the wilderness, in this transition region always persist firmly in search of wasteland way.

Keywords: Li He ;Horse poem;Wasteland consciousness

绪论

对于李贺《马诗》二十三首的研究,学术界主要关注的是诗中的悲剧意蕴、思想内涵及诗歌的艺术特色以及对马这一意象的具体探讨。

李海娟在《不幸人生的诗意书写——<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一文中认为诗人对马情有独钟,马是诗人命运的化身和人格心灵的寄托。《马诗》中生动的表现诗人对世事的热情、却遭遇生活的凄惨和生命的痛苦体验。与前人写咏马佳作相比,《马诗》二十三首中以马比喻作者自身境况的意味更为鲜明,由于诗人人生遭遇了不幸,使得他的咏马诗中渗透了浓浓的悲剧意蕴。①胡淑娟在《马诗廿三首的整体思想意涵》一文中,突出了诗人“入世的心灵轨迹”,即借马的困境窘态,表现诗人不平遭遇;借企盼伯乐识马,一展雄风,表现出强烈的入世求仕施展才华立志报国的志向;借“肉马”受宠,鞭挞时世,道出“千里马”生不逢时的慨叹;借“千里马”的典故,讽喻君王不识人才的现实,进而抨击时弊。②樊矫在《论李贺<马诗>二十三首的艺术特色》中强调“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是一组颇有特色的咏物诗 ,具有寓意精警、寄托遥深 ,构思奇巧、用典灵活 ,炼字炼意、深沉执着等艺术特色。” ③虽然学术界对《马诗》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笔者认为还可以对《马诗》的创作意识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能使人们对李贺马诗的创作进一步了解,能够完善对李贺马诗创作意识的研究,探究荒原意识在古代文人诗歌创作中的表现,能够横向、纵向以及整体把握好李贺诗歌《马诗》的研究。

① 李海娟. 不幸人生的诗意书写——李贺《马诗》二十三首的悲剧意蕴[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9,(03):9. ② 胡淑娟.李贺马诗廿三首的整体思想意涵 [J].北方论丛 ,2008,(06):8.

③ 樊矫.论李贺马诗二十三首的艺术特色 [J]. 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03):68.

李贺马诗篇二
《蒙汉良书李贺《马诗》》

李贺马诗篇三
《李贺《马诗》配图欣赏》

李贺马诗篇四
《漫谈李贺的_马诗_》

作家作品

李贺是中唐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继承了屈原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想象奇特,意境新颖,色彩瑰丽,在唐代张诗坛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皓但命运对这位年轻诗人是不公平的。芳他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他壮志凌云,却只做过奉礼郎这样一个职掌祭祀的九品小官。一生愁苦抑郁、穷困潦倒。这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并在他的诗作中得到明显的反映。

纵观李贺的诗,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贯穿其中,不平之中更有“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强烈期盼之情。但他又不甘自降身价,媚俗取宠,因而又饱含着世事“黄钟被弃,瓦釜雷鸣”的嘲弄和书生的满腹傲气,种种情绪的矛盾统一,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神秘色彩,因而人称“诗鬼”。

李贺的“诗鬼”之才在他的二十三首《马诗》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仅对马的描写,从不同侧面竟有二十三首之多,首首出新而绝不雷同,足见其才华绝非常人可以企及。那么,诗人为何反复写“马”呢?马在诗人心目中,有什么特殊意义呢?我想除了对马的由衷喜爱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李贺常以马自喻,借对马不同境况的描写,将自己的坎坷身世、一腔抱负,倾吐得酣畅淋漓。洋洋二十三首,可谓“满纸锦绣文,一把辛酸泪”。

在他心目中,自己就是那匹仙人跨下的神骑“腾黄”,是凡间“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的良驹,是众人眼中只有英雄得配的“神骓”、“赤兔”,满心希望“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随时准备“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渴“果下马”,一任蛮儿羁策。望建功立业,并为之“莫嫌金甲重,且这不正是李贺性格的真实写照吗?去捉飘风”。但现实何其残酷,“无人织二十三首,首首是精品。以第四首锦韂,谁为铸金鞭”,不被人识,只落得为例,该诗意境超拔,气势雄壮,更兼“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鬣焦珠色语言通俗晓畅,一反韩孟诗派文词艰涩、落,发断锯长麻”,只能“午时盐坂上,语多用典的贯常作风,在李贺众多诗作蹭蹬溘风尘”。中显得尤为出色。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凡全诗仅二十余字,却写尽了千里马马、庸马,人们却“银鞯刺麒麟”、“受尽屈辱、命运多舛。诗人的满腔愤懑,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相形之下,也如锥处囊中,尖虽未出,而锋芒毕现。岂不气煞良驹?同时期韩愈的《马说》也曾为千里

尽管如此,李贺却绝不媚俗以进。马鸣不平,为它不被赏识而与普通马他知道,赤兔“当须吕布骑”,良骥只“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命运大声疾呼,渴“从桓公猎”,他绝不为功名利禄去做望人间能多些伯乐。同韩文相比,李贺

113

综合天地2008.03

谈李贺的《马诗》

笔下马的命运尤为惨痛,何也?前者不识马,而后者心知肚明,却出于嫉妒,偏不起用,横加打击。“瘦骨”二字,使全诗气氛悲凉到了极点。

然而,“犹自带铜声”一句使全诗峰回路转,“带铜声”也正是本诗的“龙眼”,是本诗的精华所在。此刻,千里马发出了世上对命运抗争的最强音:“纵然我已骨瘦如柴,不能驰骋于沙场,但你上前敲敲我的瘦骨,仍能发出铜铁铮鸣!”何等雄壮!书生意气,真正是笑傲王侯!令我们不由得想起关汉卿那句传世名言:“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二者气概何其相似!

纵观全诗,情感起伏跌宕,一波三折,格调之高昂,气势之磅礴,不愧为千古传颂的马之绝唱。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李贺写出了如此诗篇?不能不与李贺的生平相联。李贺系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他少年时即富才名,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的才华横遭小人之忌,他们使用了最无奈也最下流的手段:以冒犯父名的罪过取消了李贺的进士考试资格(李贺之父名晋肃,晋、进同音)。手段之卑劣,令人嗤之以鼻,以致韩愈等文章大家为此发出了:“父名‘人’,子亦不得为‘人’乎”的不平呐喊。年轻的李贺,从此仕途无望。在他的《开愁歌》中李贺愤而写道:“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但他并没有沉沦,而是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了诗歌创作上。传说他经常骑着一头跛脚的驴子,背着一个破旧的锦囊,出外寻找灵感。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放入囊中,归来后补足成篇。他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谨,几乎达到了焦思苦吟、呕心沥血的地步,再加上天赋才情,终于使他成为有唐一代的著名诗人。

李贺的诗名早已因《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老夫采玉歌》而著,此二十三首《马诗》已被湮没在他的皇皇巨著中而鲜为人知,但我们今天读来仍不能不被其才华所折服,为其命运而叹息,“才如江海命如丝”,千载之下,

张皓芳,教师,现居河北安国。

李贺马诗篇五
《马诗的ppt》

李贺马诗篇六
《马诗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房兵曹胡马》、《马诗》》教学实录1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中所选区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马诗》,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马,与本单元的主题“马”联系紧密,但是虽然两首

诗都描写了马,却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这方面入手,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

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4.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

写法。

教学重难点

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

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精彩两分钟:介绍有关马的古诗或诗人。

目的:

1.调动学生已有的古诗积累,拉近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

2.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知晓有关作者的资料,为理解古诗的意境提供依据。

一、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哪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通过这一阶段的阅读,马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著名的诗人笔下的马,看看能为

我们带来哪些新的感受。(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二、讲授新课

1.交流预习情况。

(1)要注意的读音:

大宛(wǎn ) 锋棱(léng )

骁(xiāo)腾 堪 ( kān )

(2)易错字:(学生书空练习书写,加深印象。)

钩 络

(3)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做成投影片,让学生辨析组词)

婉( )骁( )堪( )漠( )俊( )

宛( )饶( )湛( )摸( )峻( )

yān( ) sì ( )

燕 似

yàn( ) shì ( )

(4)读课文:《古诗二首》

2.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提问:我们学习古诗有哪几步?

学生: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3.按步骤学习第一首古诗《房兵曹胡马》

(1)作者在什么时间和背景下写的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作品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

取的精神。

(2)解释课题:从题目中你了解了什么?

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姓房的兵曹为何人

不详。

胡:当时指西域。

(3)学生学习和交流,理解诗词的意思:

a读了这首诗,哪些地方读懂了?

b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c谁能把全诗的意思给大家讲解一下?

(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老师适时点拨。)

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锋棱:锋利的棱角。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峻:尖锐。这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堪:可以,能够。

托死生:把自己的生死委托给马。指这种马值得信赖,能保障人的生命安全。

骁腾:健步奔驰。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写马,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

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作者笔下的马给你什么印象?(这是一匹上等的良马。)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答)

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一般的马可比。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象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

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

小结:诗人刻画细致,维妙逼真。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乘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历城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这难道不是一个忠实的朋友、

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吗?

提问:1、后四句写出马的什么?(品格)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

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这一联收得拢,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驰骋万

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

小结: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现确是最合适不过了。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

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语。

三、作业

1.自由朗读这首诗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背诵古诗《房兵曹胡马》

一、同法学习第二首诗《马诗》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代李贺)

《马诗》原列第五首,借写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理解词义、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燕山:这里指燕然山。我国西北是产马地区,“大漠” 、“燕山”本是马的故乡。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络脑:指马辔头。(辔(pèi):驾驭牲口的缰绳。)

快走:迅速地跑火痛快地跑。

清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地方割据势力)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所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

李贺马诗篇七
《8-2《马诗》》

李贺马诗篇八
《马诗课件

李贺马诗篇九
《马诗》

李贺马诗篇十
《马诗》

五 年级 语文 《马诗》导学案设计

五 年级 语文 《马诗》导学案设计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66012.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