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蜈蚣养殖方法

| 建造师考试 |

【www.guakaob.com--建造师考试】

篇一 红头蜈蚣养殖方法
中国红头巨蜈蚣人工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中国红头巨蜈蚣人工养殖技术  

  蜈蚣,自古就被列为“五毒之首”,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医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中国红头巨蜈蚣,则是通过基因变异培育而成的一种体大、发育快、食量稳定、免疫力极强的优良品种。本期节目介绍了中国红头巨蜈蚣的品种特征,建造蜈蚣池的具体要求,包括饲养土的选择和蜈蚣栖息床的堆码等。  

  中国红巨龙蜈蚣是中国南部亚热带、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蜈蚣品种,因为全身深红色,蜈蚣在古籍中又名“天龙”,加之体型壮硕,故名“红巨龙”。 红巨龙蜈蚣体大,药用价值高于野生蜈蚣。

  中国红头巨蜈蚣人工养殖技术  

  一、中国红头巨蜈蚣建造池养:养殖池多采用砖石水泥结构,每个池面积为1-2平方米为宜,长方形或正方形,池高60厘米。池的规格大小随养殖规模而定。以直径0.4厘米的铁丝为骨架,用水泥浇制成1米见方的池,池顶装活动玻璃小片,池两端开通风口,通风口安窗纱布,池壁衔接处要密封,池底铺20厘米厚的泥块,泥块上面用砖头、碎石进行有规则的堆叠,并留有缝隙,以便于蜈蚣活动。 

  二、中国红头巨幼蜈蚣养殖技术

  1、中国红头巨幼蜈蚣及时与母蜈蚣或种蜈蚣群分离  

  蜈蚣孵化到 20天左右时,已经具备了初步形状,从卵膜中伸出的仔蜈蚣此时虽然完成了孵化过程,但由于各个器官还不太完善,所以还会在母亲的怀抱中度过大概20天的时间,这一时间叫育仔期。当仔蜈蚣各个系统发育完整,外形上与成体蜈蚣基本相似,体色变成蛋黄色时,仔蜈蚣就会爬出母体的怀抱,仔蜈蚣就进入了幼蜈蚣阶段。  

  由于此时母蜈蚣身体极度衰竭,急需营养,如果受到突然刺激时,容易咬食身边的幼蜈蚣。所以,养殖者仍然不能掀开窝穴观察。如果您采取的是群养共池的方式进行孵化,那么,为了幼蜈蚣的的安全,要及时分离幼蜈蚣。分离的方法是:利用幼蜈蚣爱吃甜食的习性,把含有葡萄糖、奶粉的溶液放到饮水盘中,将幼蜈蚣引出来,然后进行转移。  

  2、中国红头巨幼蜈蚣的初期养殖  

  刚离开母体的幼蜈蚣虽然初步具备了生活处理能力,但是还比较细嫩。所以我们要对其加强营养,在冬眠前,幼蜈蚣都处于初期饲养阶段,此时饲料应以鸡蛋和牛奶较好,溶于水后放入装有海绵的饮水盘中,进行饲喂,每天投喂一次。半个月之后,应逐渐减少鸡蛋、牛奶喂量,同时饲喂新鲜的鱼肉等其他饵料。  

  3、中国红头巨幼蜈蚣温、湿度控制  

  幼蜈蚣的温度应尽量维持在25-30度之间,饲养土的湿度应维持在20-25%,为防止底部积水,我们应经常对饲养池进行清扫。  

  4、中国红头巨幼蜈蚣供给充足的饲料和饮水  

  幼蜈蚣的饲料应以多汁、鲜嫩的饲料为主,蚯蚓和鱼肉是幼蜈蚣较喜欢吃的饵料,投喂时,应将其切成小段,投于木板上固定好,幼蜈蚣的饮水主要由吸水海绵提供。  

  5、中国红头巨幼蜈蚣搞好冬眠前的过渡  

  因为蜈蚣都有冬眠的习性,所以一般在每年的11月开始到第二年的3月下旬,蜈蚣会受当地气温的影响,度过大约5-6个月左右的冬眠期.  

  而此时的幼蜈蚣因为要迎来它们出生后的第一个冬季,所以此时饲养场内的温度要保持相对稳定,以利于幼蜈蚣顺利进入冬眠期。  

  红头巨蜈蚣冬眠期间的最佳温度应控制在5-10摄氏度,此时要注意把大棚的塑料布放下,可以起到防风保温的作用。冬眠期间蜈蚣虽然不吃不喝,但是仍要保持饲养土的湿度,值得注意的是,饲养土的湿度不能过大, 以免蜈蚣因气温过低而导致死亡。  

  三、中国红头巨蜈蚣的养殖管理技术

  1.中国红头巨蜈蚣饲料投喂技术:

  饲养条件下的蜈蚣,以黄鳝、泥鳅、黄粉虫、地鳖虫、青蛙、蛋类、畜禽的内脏作为精饲料,蔬菜、瓜果、树叶可作为青粗饲料。饲料的配制为:各种昆虫类70%、熟马铃薯20%、青菜10%,或各种禽畜类、鱼蛙类肉糜70%、鱼粉或蚕蛹粉20%、碎青菜10%。投喂的饲料要新鲜,精饲料要剁成肉泥,精饲料切碎,并调成糊状,装人饲料盘内,每晚6~10时投喂,一般每条成体每次投喂1克,每2~3天1次;幼体每次投喂0.1克,每天投喂1次。 

  2、中国红头巨蜈蚣养殖管理技术:

  1.产卵孵化期管理:蜈蚣产卵孵化期受惊雌体会吃掉卵和幼体。因此,在群体产卵前应适时把雌体分开饲养或用瓦片、玻璃片隔离开。在孵化期要提供安静、阴暗的场所,用竹帘或布料遮挡门窗,雌体孵化结束,应及时将其移出和幼体分开单独饲养。 

  2.春季管理:春季气温回升到15℃时,娱蚣开始出来活动,这时应添加奶粉和葡萄糖温水供蜈蚣饮用。气温20℃时可喂含水分多的小昆虫。25℃以上时,蜈蚣活动进人旺盛期,应增加精、粗饲料的投喂。 

  3.夏季管理:气温在25℃以上时,是蜈蚣生长发育最适宜阶段,这时应供给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如黄粉虫、蚯蚓、鱼类、瘦肉等。同时池、箱内供水不能中断。勤清理残食,每天将食盘冲洗干净,防止残留饲料发霉引起蜈蚣疾病的发生。 

  4.秋季管理:入秋后气温逐渐下降,湿度多变,又值幼体离开雌体独立活动觅食的时期,是养殖的关键时期,除保持环境安静外,要做好保温保湿工作,保持室温25℃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湿度过低宜在室内喷清水,

  5、冬季管理:当入冬气温降至12℃时,娱蚣进入休眠状态,这时要做好养殖室、池、箱的保温、保湿工作,在瓦片上撒一层4~6厘米原细土,防止冷空气入侵造成土壤风干,并在池、箱周围盖草帘,保持温度在0℃以上,每隔10~15天,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中午进行3~4小时通风。然后盖回草帘。同时,做好冬季防鼠。  

  四、中国红头巨蜈蚣的加工技术

  将3年龄体长约11~12厘米的蜈蚣从池中捉出来,用两端削尖的竹片插入其头尾部,绷直晒干,或将蜈蚣置于盆内用沸水烫死,然后晒干或用文火烘干,即可出售入药。若要储存,需用硫黄熏蒸以防腐烂。

篇二 红头蜈蚣养殖方法
《蜈蚣养殖技术》(怎样养殖蜈蚣)

蜈蚣养殖技术的八大要点.

一、掌握蜈蚣养殖技术了解生活习性 蜈蚣为肉食性动物,喜吃质软多汁昆虫。投喂时应以肉食性饲料为主,饲喂的小昆虫种类愈多愈好。因此在建养殖场时应尽可能地模拟蜗子的野生生活环境。)目前建场从单位面项积和投数量来规划,不外乎有两类:即合群饲养法和隔离饲养法。

二、育好种虫,放养密度适宜 育好种虫,是发展人工养殖的基础。种虫要挑选个体中等,健壮的公、母。在生理上蜈蚣属于冷血动物,没有互爱性,所以它们之间就有互相残杀的本性。或是采用盆养、瓶繁、池育的“三分”模式,集盆、瓶和池于一体,虽然便于管理,易于观察且清理不方便。实践养殖技术证明:生态养殖法此种养法具有提高成活率,适宜发育成长,不仅利于立体化养殖等优点,成功率较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饲养模式。蜈蚣是一种喜阳怕光,喜潮怕湿的特种经济动物,同时还有钻小缝的习性。

三、饲料多样化手段 种类不同的昆虫体内含有不同的氨基酸,而不同的氨基酸对蜈蚣养殖的生长、发育、产仔及蜕皮等均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说饲料的种类愈多就能更全面的增加营养成分的提高。总之在供料时要把握好以下两个原则:组合饲料要以“限量搭配、宁欠不余”为原则。新

鲜肉类饲料要以“满足供应、宁余勿欠”为原则。供水时间应放在投食前两个小时进行,实践证明:合群饲养法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蜈蚣的成活率较低,因此在建场上尽量采用隔离饲养法,这样有利于提高人工养殖的成活率。无论春夏秋冬,房内只要保持温湿度的合理性,投食时间一般应放在天黑前l小时进行。每次投喂量应根据群体前一天的食用量来衡量及蜈蚣养殖基地的大小适量供应。

四、各自分池养 金头蜈蚣在饲养过程中,即使是同时繁殖出的幼崽和种虫,在生长中差异也是很大的,若不及时分养,个体大的就会残杀个体小的,未蜕皮的残杀正在蜕皮的。因此在建养殖场时应允多准备一些池,将种幼互相放在一起,而且要经常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始终做到及时分养,规格一致,以利于同步生长。在饲养过程中,放养密度的大小,是直接关系到成败的关键。为了避开金头蜈蚣这种互相残杀的本性,就要给足活功区域,采用密封、固定、限量的生态式养殖方法。

五、不恒温养殖 冬眠期是因为气温的高低所致。早春当气温达到10℃以上时,便开始复苏,出外活动寻食,当气温低于10℃时便先后开始寻窝冬眠。据试验证明,金头蜈蚣在28℃-38℃时,活动时间最长,采食量最多,生长繁殖最快,

因此,冬季应在场内装上加温设备,使蝎场内温度保持在28℃¢38℃之间,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之间,投食、供水等方面与夏季一样。

饲养注意事项是不合理的违背了正常的生长规律。

六、人工养蜈蚣是一项细心加耐心的工作,场管理的好坏与养成功的可能性大小有很大关系。人工养当今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在养殖上应有一套较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记录,不断总结经验,如每天定时下场观察活动,并记录养蜈蚣的捕食、饮水、蜕皮、产仔、病虫害及死亡等详细情况。注意气温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另外,平时还要多留心、多观察、多记录、多想办法。只要发挥优势、互利互补,相信人工养蜈蚣的成功率定会大有增加。为了提高人工养的成活率,又得使金头蜈蚣养殖快速生长,就必须按照指导进行科学的养殖不要凭空想象,否则得不偿失。

七、金头蜈蚣养殖技术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1、斑霉病 又称蝎虱病,多发生于6~8月,常因环境潮湿、空气湿度大,以及食物发生霉变等所致,致病菌多为绿霉真菌。感染的头尾,前期胸腹板部和前腹部常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并逐渐扩大成片;继而蜈蚣食欲减退,停止生长;后期行动呆滞,终因拒食而死亡。解剖可见体内充满绿色霉状菌丝

集结而成的菌块。防治:①不喂或少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②适当调节环境温度和湿度;③治疗可采取绝食3~5天或用大黄苏打片3克、麸皮(炒香)50g、水60g,拌匀饲喂至痊愈。 防治:①保持饲料和饮水新鲜;②定期用1%~2%的福尔马林水溶液对养殖区消毒;③病蝎应隔离治疗,死蝎捡出焚烧;④病蝎可用食母生1g、红霉素0.5g或小苏打2.5g、磺胺片0.5g或大黄苏打2.5g、土霉素0.5g与配合饲料500g拌匀,喂至病愈;⑤可用中草药五倍子,每千克体重日用量0.2~0.5g,对病进行治疗。 3、半身不遂 又称拖尾病,常发生于夏末、秋初空气潮湿期,由于长期饲喂高脂肪饲料,使体内脂肪大量堆积而致。病躯体光亮,肢节隆大,行动艰难迟缓,口器内有红色似分泌液的脂性粘液,发病5~10天后开始死亡。 4、腹胀病 常发生于早春和秋季阴雨连绵时期,因温度偏低,金头蜈蚣体受凉而导致消化不良所致。病肚大青筋,反应迟钝,食欲不振,发病后10~15天开始死亡。 防治:①保持养殖温度为25~39℃;②病可用多酶片及食母生各18、磺胺片0.1g、配合饲料100g,拌匀喂至痊愈。 5、蚁害 蚂蚁不但与争食饲料,而且蛀食幼、弱、病残的个体。

八、蜈蚣养殖保持水池的清洁,始终有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总之,人工养蜈蚣是一个有技术性的特种养殖项目,

了解并掌握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是养好的重要条件所以要先学习后养殖。防治:预防为主,并适当调节空气湿度,根除病原。①食盘、水盘经常洗刷,消除霉变食物;②用1%~2%福尔马林或0.1%高锰酸钾水溶液对养殖区消毒;③病体要隔离治疗,死应及时捡出焚烧;④病用土霉素18或氯霉素1g或长效磺胺1~1.5g与配合饲料1000g拌匀饲喂,直至痊愈。 2、黑腐病 又称体腐病,一般全年均可发生,病程短,死亡率高。主要因饲喂腐败饲料、污秽饮水或误食黑腐病病蝎尸体感染黑霉真菌而发病。病前期腹部肿胀,呈黑色,很少活动,食欲减退;继而前腹部出现黑色腐病型溃疡灶,手压可流出黑色粘液,最终死亡。防治:①将鸡蛋壳捣碎炒焦,撒在养殖区隔墙外四周;②用骨头、糖类等诱引开后,用开水烫死。定期定时投放食料,对伤、弱、病做到及时处理。重视场卫生,经常打扫残食

蜈蚣养殖技术: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蔬菜大棚养蜈蚣 中国红头巨蜈蚣人工养殖技术》蜈蚣的生物学特性,利用蔬菜大棚养殖蜈蚣方法及条件。并介绍了从蜈蚣的选种、投放、产卵和孵化,以及成品蜈蚣的饲养与管理。中国红头巨蜈蚣的选种、育种、交配、繁殖和孵化中的注意事项,冬眠期间的管理、饲喂即从幼蜈蚣到成品蜈蚣各生理阶段的管理和疫病防治,成品蜈蚣的加工技术等。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黄粉虫的养殖技术》黄粉虫原为粮食、药材仓库及各种农副产品仓库的重要害虫,由于其幼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营养成分高居各类活体动物蛋白之首,故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国内外动物园都用其作为繁殖珍禽,水产的肉食饲料。近年来,逐步为开发为宠物饲料,以及应用于人类的高级营养素。本片向您介绍黄粉虫的养殖技术:黄粉虫特性、黄粉虫的养殖条件、黄粉虫的饲养管理、黄粉虫的疾病防治。

篇三 红头蜈蚣养殖方法
蜈蚣养殖技术要点

蜈蚣养殖技术要点:

蜈蚣的经济价值

蜈蚣俗称“天龙”,又名“百足虫”,属节肢动物,唇足(多足) 纲,蜈蚣目大蜈蚣科,种约30~40种。最常见的为少棘金头蜈蚣, 还有平耳孔蜈蚣等。

蜈蚣是常见的药用动物之一。主治中风、破伤风、脐风。痔漏、 蛇伤等许多疾病。

蜈蚣的生活习性:

喜欢阴暗潮湿。野生的蜈蚣大多栖息在山坡、田野、路旁、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在柴堆墙角及屋瓦隙间。 白天在窝内栖息,夜间出来活动。晚上8~12时是蜈蚣活动的高峰,一般到凌晨4时前陆续回窝休息,天亮以后就难以见到蜈蚣了。

温度蜈蚣是变温动物,它的一切活动常与温度相关。蜈蚣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32℃,当温度为11℃~15℃时,蜈蚣的觅食减少,停止交配、产卵。温度下降至10℃以下时,蜈蚣则停止一切活动,钻入松土中(或窝土中),蜷缩一团,进入冬眠,可是当温度升到33℃~35℃时,由于体内水分散失,它的一切活动都暂停下来。如果温度升到36℃以上时,体内失水太多,则使身体干枯而死亡。

湿度在60%~70%、窝土湿度为10%~20%时,蜈蚣的一切生命活动最为活跃,也就是说这是蜈蚣生长发育最适合的湿度。

蜈蚣的食物品种来源:

蜈蚣喜食各种昆虫,如蟋蟀、蝗虫、金龟子、稻苞虫、蚱蜢、蜘蛛及各种蝇、蜂类的卵或蛹,也爱吃蚯蚓、蜗牛、蛞蝓,此外也会捕食蜥蜴、壁虎、蛙类、小鱼等。当食物缺乏或水分减少之时,也会吃西瓜、黄瓜、苹果等多汁瓜果,以及幼嫩青草、蔬菜等来维持生命活动。

蜈蚣有饮水的习性,人工饲养蜈蚣时需供给清洁的饮水,可把饮水装在浅盘中,让其自由饮水。

蜈蚣筑巢设施和建造:

池养:以直径0.4厘米粗的铁丝为骨架,用水泥浇制或者用砖头砌成 1米见方的池子,池的顶部安装活动玻璃小门,池两端开通风口,开口处要安装窗纱布,池壁衔接处要密封。池底放20厘米厚的泥块, 泥块上面用砖头、碎瓦等有规则地雌叠,留有缝隙,以便活动。

箱养:可在室内用立体箱养殖,箱大小1.2平方米以上,也可用地下池养殖,其墙壁用木制或水泥结构,壁高在0.5米以上。

室外养:蜈蚣室外养殖围墙与室内养殖一样,但需要有上棚,以防晒、防雨、防虫害。

食具:饲食盘、大瓷盘、小碟子等。

蜈蚣常见的几种养殖形式:常温养殖 加温养殖 交*养殖。

蜈蚣的养殖技术

蜈蚣的引种

蜈蚣的选种标准是:虫体要完整,无损伤;体色要新鲜,背面光泽好;活动正常,能取食,还可以从中挑选体长在10厘米以上的蜈蚣作为繁殖对象。如能鉴别出繁殖对象的性别,可按比例搭配,一般配比为3雌配1雄。另外,引种时要注意药用蜈蚣的地域性特点,当地有种不要跑到外地引种。蜈蚣有时会发生以强凌弱现象,因此,故在同一池内饲养的蜈蚣,最好是同龄的种群。

饲养蜈蚣的密度

蜈蚣喜群居,饲养蜈蚣的密度,应根据节气、虫型、沙土的厚度及气温的高低不同有所区别。气温低、沙土较厚时,饲养密度可以高些。反之,气温高,沙土薄时,密度要稀些。离开产房的幼蜈蚣每平方米以养殖6500条左右为宜,5厘米的养殖3500条左右为宜,7-10厘米的可养殖2000条,12厘米至13厘米的以养殖1100条为宜,15厘米以上养殖600条为宜。

蜈蚣对池土的要求

夏季偏湿,春秋和冬季偏干,饲养盆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如盆土过湿,应考虑换上或盆内洒一些干燥土吸去潮气。有人错误的在盆内土层里添加牛粪等肥料和一些鸡骨头,以生虫作为蜈蚣的食物,这样有碍于池内环境卫生,容易造成污染。

隔离饲养怀孕的种蜈蚣

蜈蚣是雌雄异体,将要产卵的母体体态臃肿,腹部几乎贴在地面,行动迟缓,较易辨认。蜈蚣在产卵、孵化期间最好隔离饲养。方法是:在养殖盆内放一小盆或用罐头瓶单独饲养以免受其它蜈蚣的干扰,也便于管理。

饲养室的加温方法

饲养室必须建好且具备可以加温、控温和有良好保温性能的条件。一般建立这种饲养室的大小视蜈蚣越冬数量、加温条件和热能供应充足与否而定。加温方法很多。可用煤炉、木屑炉、稻壳炉、电热管等。

蜈蚣产品的采收与加工

一般在4-6月间捕捉,捕得后,用两端削尖的竹片,插人头尾两部,然后,绷直晒或用沸水烫,一直到晒干或烘干。有些地区冬季在阴湿处埋下鸡毛、鸡骨等物,引诱蜈蚣在此产卵繁殖,到立春捕捉。

人工养殖蜈蚣技术

蜈蚣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主治风毒疮肿、恶血聚积、小儿惊风和痉挛抽搐等,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需求量很大。现将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饲养与管理

人工养殖蜈蚣有两种方式:

1、半自然状态下室外养殖多采用池养方式。养殖池要建在通风,排水条件好。向阳的地方。从地面向下挖80厘米深,面积为5一10平方米。紧靠围墙内侧绕口周建一条宽10厘米、深3厘米的水沟,靠沟的里侧建一条宽30厘米、深3厘米的料槽,用来投放饲料。养殖池的上方要搭棚遮荫和防雨淋。为了防止蜈蚣逃跑,养殖池要求四壁光滑和建造水沟;池底铺10厘米左右厚的疏松细沙土,然后填3厘米厚的已发酵的畜粪,粪上撒些鸡毛、鸡骨,最后铺上碎瓦片或碎石。

2、室内全人工养殖有缸内放养和室内放养两种:

①缸内放养:在室内设置若干瓦缸,缸的底层铺放厚约10厘米的泥土,土面堆若干层瓦片、石块等,上面再覆盖小块麻袋片,缸口用细铁丝网制成的罩覆盖。

②室内放养:饲养室用的房间最好有天花板,或在屋顶铺设铁丝网,还要设置铁纱门和铁纱窗,以防蜈蚣外逃。室内四周用瓦片、沙、石块和少量泥土堆叠在瓦石堆中,尽量多创造一些适合蜈蚣栖息的缝隙场地。为充分利用空间,瓦石堆可尽量堆叠高些。

【红头蜈蚣养殖方法】

人工饲养可因地制宜选择饲料,如各种昆虫、蚯蚓、鱼、虾、蛋、肉类、动物血、杂骨和瓜果等。但要求新鲜,腐臭

或不新鲜的食物不能喂。可每隔2~3天喂一次,但第二次喂时,需将上一次的残余食物清理掉。蜈蚣有饮水习性,每次喂食时要在饮水器皿内放足够的水。

第一批养殖的蜈蚣种源,多来自捕捉的野生蜈蚣。作为种用,要求选择已有3~5年龄,达到性成熟的蜈蚣,并且体健活跃,背乌亮有光泽。雌雄搭配比例以10 :2为宜。

蜈蚣视力白昼差于夜晚,大多不合群,晚上8~11时是捕食高峰。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10℃以下蜈蚣不活动,低于0℃对其生存不利。天气闷热、雷阵雨后的夜晚活动频繁,刮风下雨时活动少。故蜈蚣活动程度与气候因素有关,应随时注意调节。为了使蜈蚣安全过冬,可在饲养池中挖一条80~100厘米深的沟,将垃圾与挖出的土以l:2的比例拌匀,将沟填平。然后盖上瓦片、碎砖,将蜈蚣放人。在瓦片碎砖上再盖一层稻草或细土,使土温升高并保持稳定,保证蜈蚣安全越冬。如在室内养殖,应将门窗关闭并挂上草帘,必要时用炭火加温,提高室内温度。

二、蜈蚣的繁殖

繁殖蜈蚣首先要进行雌雄鉴别,掌握雌雄比例。比较准确可靠的鉴别方法是:用手指轻挤其尾部生殖器,以有无退化生殖肢来确定雌雄性别。雌性蜈蚣前生殖节的腹板无生殖肢,而雄性蜈蚣则有一对退化的生殖肢和阴茎。蜈蚣为卵生,每年春未夏初卵粒逐渐发育成熟,从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旺盛期。雌蜈蚣产卵前体态臃肿,腹部几乎贴近地面,行动缓慢,并会自行挖好浅洞穴,产卵。孵化一般在洞穴内进行,也有选择凸凹不平的石块底下或树根附近产卵的,每次产卵20~60粒。蜈蚣生命周期一般是5年,少数个体可达6年,最大体长可达17厘米,最大体重可达14克。蜈蚣长到4年后性成熟,开始第一次繁殖;第5年进行第2次繁殖。

三、敌害和病害

【红头蜈蚣养殖方法】

蜈蚣的天敌有老鼠、石龙子、赡蜍、蚂蚁等。蜈蚣在孵化和蜕皮时动作迟缓,易被蚁群乘虚而入,只要几小时就可被咬死吃掉,故要提早防治蚂蚁,池养蜈蚣还应注意防止鸡和鸟窜入。蜈蚣的病害比较少,但在6一8月高温季节,如果温度过高,易遭绿僵菌的侵害。被感染的蜈蚣皮膜上出现黑色小点,以后小点浸润扩大,体色失去光泽,食欲消失,乃至消瘦死亡。预防绿僵菌的传染,关键是要注意调节温度,不让饲养场过于潮湿。

四、捕捉和加工

1、捕捉蜈蚣,可先用木棍将蜈蚣轻轻压住,然后用食指准确地重按头部迫其毒胯张开,再用拇指与中指捏住头部,迅速投入容器内。也可用竹夹或铁夹捕捉。捕捉时如被其蜇伤,被蜇处会剧烈疼痛,但无生命危险,可用氨水或花露水涂抹,也可用鸡蛋清或清凉油涂抹,或用大蒜捣烂外敷。

2、蜈蚣的加工方法是:将蜈蚣放人热水中烫死后,用手指从头到尾挤出肠内物,取与蜈蚣等长的两端尖的竹签,一端从腹面插进蜈蚣头部与躯干第一节问,另一端插进尾部,撑好理直,再用薄竹片按10条一排夹好,晒干或烘干均可,但要尽量避免折头断尾。如不慎有断肢脱落,也可收集起来一并销售,其药用价值不变。

常见的几种蜈蚣养殖方法 一、常温养殖法

常温养殖法即完全依赖自然界的温度条件养殖蜈蚣。随着一年四季温度的变化,蜈蚣也相应地经历复苏期、生长繁殖期、催肥期和冬眠期。 常温养殖技术简单,管理方便,投资少,无需建造暖房及安装取暖设备。 气温降至10℃以下时,蜈蚣进入冬眠状态。这时要在养殖地内盖草帘防止寒风吹袭。冬季,养殖地每半月通风1次,同时往池内垛体四周洒水保证垛体潮湿,给蜈蚣提供一个良好的越冬场所。通风、洒水应选在风和日丽的中午进行,通风时间以2小时左右为宜。立春后蜈蚣慢慢苏醒。气温升至20 ℃时,大部分蜈蚣开始出来活动觅食,这时蜈蚣处于恢复期,活动和消化能

力都不旺盛,因此应少量喂食,随着气温升高再逐步增大喂食量,以免造成蜈蚣腹胀死亡。同时还要注意防止意外寒潮。气温升至25℃左右时,蜈蚣消化能力强;食量大增,这时应供给充足的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由于气温升高,池内水分蒸发加快,必须每天往池内喷洒足量的水。随着气温的升高,蜈蚣进入最佳生长期,此期的蜈蚣活动量大,食量骤增,生长发育旺盛,加之蜈蚣的产卵及孵化都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因此,要增加饲料的投喂量,同时也要加大喷水量。秋季气温下降,当年孵出的小蜈蚣已长至5-7厘米长,由于小蜈蚣的生长发育特别快,体内的脂肪积蓄较少,为保证其安全越冬,必须供给娱蚣足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肉、蛋及豆腐类食物,使其储存足够的脂肪及能量。 二、加温养殖法

蜈蚣的加温养殖法又称无冬眠养殖法,即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打破蜈蚣的冬眠习性,使其一年四季都处于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 加温养殖最关键的设备是具有一定面积的可以加温、控温和有良好保温条件的暖房。这些暖房可以新建,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普通民房、塑料大棚改造。无论哪种暖房都必须符合以下四项原则:

第一,经济实用;

第二,具备加温和保温条件;

第三,能保证通风良好;

第四,结构科学合理,便于管理。 加温养殖法在蜈蚣日常管理方面与常温养殖法基本相同,只需在以下三方面加强管理:第一,注意控制温度,使室温保持在20??36℃之间;第二,由于暖房中水分蒸发快,必须及时补充足量的水分;第三,由于暖房内温度高,通风相对较差,必须及时清理蜈蚣吃剩的饲料,以免腐烂变质。 三、交叉养殖法

所谓交叉养殖法即将加温养殖法与常温养殖法相结合,达到在有限的场地内最大限度地扩大生产规模的目的。 春暖花开的季节,室外温度升到20℃以上时,可将暖房内的小娱蚣(5 厘米左右长)移到常温池内养殖,最大限度地腾出暖房空间,移到常温池内的小蜈蚣经过4个月的生长可达到12厘米以上任,这时就可以出售了。这批娱蚣售出后,如果暖房饲养池不足,可以再取出一批蜈蚣至常温池养殖,如此反复,可达到扩大生产规模、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交叉养殖法特别适用于独门独户带小院的养殖户。

中国红头巨蜈蚣饲养管理

中国红头巨蜈蚣是一种通过基因变异而培育成的一种体大、发育快、食量稳定、免疫力极强的优良蜈蚣品种,其药用价值高于野生蜈蚣十多倍。一般野生蜈蚣市价只能卖到0.5—1元/条,而中国红头巨蜈市场药价高达6—8元/条。其饲养技术简单,容易管理,饲养效益好。

饲养工具

蜈舍:可在室内用立体箱养殖,箱大小1.2平方米以上,也可用地下池养殖,其墙壁用木制或水泥结构,壁高在0.5米以上,内壁周围均用光滑塑料膜或玻璃贴面,底部铺10厘米以上的松土(或沙),土上扣上三排瓦片,瓦片上再反放一层瓦片,反复放三四层。蜈蚣室外养殖围墙与室内养殖一样,但需要有上棚,以防晒、防雨、防虫害。食具:饲食盘用大瓷盘或干净长方形塑盘,在饲养箱里多放几个食盘,达到每个巨蜈都能有位置。饮用盘选择小碟子,每个箱需要5个以上,分布在箱内各处。用具要每天清洗一次,每星期用高锰酸钾消毒一次。同时,需要温度计、干湿计、喷壶、排气扇、小毛刷、捕捉筷等工具。为保持室内通风透气、空气新鲜干净,粪便要及时清理,要把排气扇安置在窗口或门上方。

饲养食物

定时定量饲喂,均匀分配,其食物有一定的讲究,少食鱼虾、多食粉虫,禁食瓜果杂虫、烂肉、隔夜肉类。主要选择黄粉虫为饲料,也可每15—20天喂一次新鲜熟鱼(煮熟、捣碎撒在盘上很薄一层),鲜熟泥鳅更佳。出生40天以上的幼蜈蚣可食煮熟的蛋黄,每天必须用一次新鲜的,幼蜈50天以上可与母体分离,这时要夹出大蜈蚣,留下小蜈蚣以利饲养。

饲养方法

中国红头巨蜈蚣活动期内每天下午5—6时投食,每天投食一次(每800条30天可食1.5千克左右)。首先,将洗净的食具、饮具擦干不留水珠,将其分散摆放在蜈蚣池内,保持每条蜈蚣都能接近,都能吃到食物,此时均匀投黄粉虫

(或鱼),在饮水盘上加上凉开水,喂食前不要在室内喷水。每天要按时投食,喂鱼不要太多,适可而止,以免食物过量,消化不良,食物中毒。饮水应选平、浅的盘子(约1—1.5厘米深),每天要饮一次新鲜凉开水。应保持室内卫生,不要有苍蝇出现。室温平时保持20—25℃,如气温过高时,在室内蜈舍外洒水,对室内降温,不能使用电风扇,空调则可用;冬天冷时如提前生育,可采取无冬眠饲养技术,要加温。注意观察巨蜈蚣,看有无精神异常。红头巨蜈来回跑动不停的是因为受蜈蚣袭击、身上或头部稍有伤,应用红汞、蜈蚣酒、酒精抹擦全身。肚胀不食、走路缓慢的,应隔离饲养,喂食母生、土霉素、消胀片(平时食物可少量供应)。触角向后的应喂食土霉素、食母生、氯霉素,再用酒精或蜈蚣酒擦身。

病虫害的防治

黑斑病:红头巨蜈蚣身下和头部发现有大小不同的黑斑。可用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一起磨细拌饲料虫连喂7天可防治,对严重者可分离喂食。也可分别选用制菌素、两性霉素、放线菌酮和克念霉素等乳化剂防治。

胃肠炎:用磺胺片0.5克拌饲料虫饲喂,也可用氯霉素0.25克拌300克饲料虫饲喂。脱壳病:红头巨蜈蚣生长快,脱壳时湿度过干难脱壳,过湿产生小螨虫、真菌寄生。这时要连续每10天喂土霉素0.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片,一起磨细,同400克饲养虫拌匀连喂。

繁殖与孵化

中国红头巨蜈蚣一般在3—6月份交配,5—8月份产卵,每次产卵50—60枚,产卵后巨蜈蚣将卵抱在怀内孵化。孵化20天左右出壳,45天后才能离开母体独立生活。孵化期间应保持安静的环境,适宜的干湿度,一般孵化温度应控制在12—15℃,平时25—3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一70%。随着红头小巨蜈蚣不断脱皮成长,个体增长,巨蜈蚣当体长达80毫米左右时进食量增大,体重相应增加,应充分供应食物,一般饲喂熟蛋黄,发现脱皮,应隔离管理。要选择纯正中国红头巨蜈蚣作种苗,不要选野生及杂交品种。

蜈蚣饲养池的建造

(一)饲养池的建造

采用加温养殖的养殖户一般都采用架养,以便充分合理的利用空间,最大限度地扩大养殖规模,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

养殖架的制作可采用木材、角铁作框架,也可以采用砖、混凝土结构,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根据房间高度养殖架可以分为3层或4层,层间高度以60~80厘米为宜,每个饲养池的宽度不要超过85厘米,方便管理。饲养池的面积可根据房间大小合理安排。饲养池的四周设防逃围墙,围墙高度不得低于25厘米,内壁贴上宽度不低于20厘米的玻璃条或塑料薄膜等光滑材料。饲养池的底部不得有孔洞,若发现孔洞立即用混凝土补牢。这种饲养架适合于居住条件较紧张的养殖户。

对于室外常温养殖用的饲养池与室内饲养池的建造方法基本相同,但你的饲养池如果直接建在较虚的土地上,则就需要特别注意:沿防逃围墙内侧四周挖宽8厘米、深10厘米左右的小沟,然后置入混凝土材料,以便封牢防逃玻璃下沿或压牢防逃塑料布底边、防治蜈蚣打洞逃跑。

(二)、垛体

垛体是蜈蚣栖息和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补充体内水分和矿物质的主要渠道。蜈蚣的生长发育、蜕皮、产卵、孵化都离不开垛体,因此垛体的结构必须合理。

建造垛体要符合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垛体要设计许多缝隙,形成无数小空间,提供给蜈蚣相互隔离的栖息场所,第二,垛体必须便于加湿、有利于保湿,第三,垛体在条件允许、方便的前提下越高越好;第四,垛体与四周防逃围墙的距离不得小于12厘米,防治蜈蚣外逃。

基于上述原则就需要我们采用瓦片摞成两道具有相当多的小缝隙的墙体,中间填入专门配制好的养土,为蜈蚣的生长发育、蜕皮、产卵及孵化创造良好得生态环境。

对于室外常温养殖,还要为蜈蚣特别设置冬眠区,具体办法为:在垛体正下方挖深30~50厘米,面积略小于垛体的面积的坑,用碎砖头瓦快填平,然后在上面构筑垛体。垛体上面还应做好防雨措施,即使遇上阴雨连绵的天气,也不会给垛体及里面栖息的蜈蚣带来危害。

篇四 红头蜈蚣养殖方法
蜈蚣养殖须知(黄亚刚笔记)

----蜈蚣习性介绍:

 蜈蚣是一种走伏夜出的动物,喜欢阴暗潮湿野生的蜈蚣大多栖息在山坡、

田野、路旁杂草丛生的地方,白天在窝里休息夜晚出来活动。晚上8到12点是蜈蚣活动的最高峰,一般到凌晨4点前陆续回窝里休息。天亮以后就难以见到蜈蚣!(抓野生蜈蚣最好在夜间)

 蜈蚣胆小怕惊稍微受到点惊吓就会停止摄食舍窝亡命逃走。蜈蚣的性子非

常急而且对自身的生存环境特别敏感,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蜈蚣很容易跑点。可以给蜈蚣搭建池子,(可在池子里养些花草)尽量给蜈蚣营造一个好的环境。【红头蜈蚣养殖方法】

----投食须知注意事项:

 蜈蚣其实是一种肉食动物,它在饿着了或者没有及时投食或者投食不均匀

的情况下它都会到处寻找吃的,在饿着的时候大蜈蚣就会把小蜈蚣吃掉。  [蜈蚣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蜈蚣吃了变质的食物就会中毒死掉,中毒

迹象:腹部变粗、身体发紫、发黑。 天气热投放(料)食物太多没几天就会腐烂,蜈蚣食了这变质的食物就会中毒死亡!

 为了避免蜈蚣因进食过少而出现吃同类的情况发生正常投放食物比例就按

平均一平方米放五百条成虫蜈蚣来说的话放二两肉食(切碎)就差不多了。 蜈蚣有东西就吃(不管食物是否变质)所以投食量时需适当的控制,否则食物变质蜈蚣时候就会生病中毒,出现死亡。

 投食注意事项:养殖蜈蚣投食时间一般要在半晚,并且要在第二天早晨清

除残余食物,投食量以大部分吃完极少数剩余为度,投食地点可用瓦片、碎瓷片、小玻璃版等盛放饲料以便观察及清扫。蜈蚣有饮水的习惯在饲养池等容器内因设置盛水的浅碟(浅碟内要放置薄海绵以防止蜈蚣在饮水时不慎掉入水中淹死),夏季要经常更换用水外需曾喂些瓜皮、瓜果等以补充水分增加湿度。

-------蜈蚣产卵期间需注意事项

 野生蜈蚣一般在每年7月前后产一次卵,产卵期在6月中旬到8月中旬;

蜈蚣最适宜的的产卵温度在25℃——32℃之间,因此大多数蜈蚣都在这个时间产卵。蜈蚣在产卵期间不进食不喝水,靠消耗本身的营养维持活动。

产卵的时候喜欢安静怕吵,如果被惊吓到就会将产下的卵全部吃掉!(蜈蚣产卵期间要绝对安静的环境,不能够受到外部环境(噪音)的影响,最明显的如建筑工地施工。)为蜈蚣安家楼房最好,楼房隔音效果比较好最好是选择二楼。

 蜈蚣也是一种变温动物它的一切活动常与温度有关,夏季最适于蜈蚣的生

长发育,但当温度降到11℃——15℃时蜈蚣的觅食就会减少,停止交配产卵。当温度降到10℃以下时蜈蚣将停止一切活动,转入沃土中身体全缩一团进入冬眠。※若错过蜈蚣的交配期可在养殖室内安装空调进行室内恒温(类似反季节瓜棚蔬菜反季节种植一个道理)将蜈蚣养殖的适应温度控制在25℃——32℃之间,蜈蚣一达到它的那个适应温度后它得活动就开始活跃,动作也比较快;交配次数也比较多。给蜈蚣一个适宜的温度就会生长产卵。接着重新给蜈蚣调配食物除了肉食以外喂养时还应搭配适量瓜果蔬菜并且喂养适量的维生素、葡萄糖、鸡蛋、牛奶的等食物。进过科学搭配蜈蚣所需的营养使蜈蚣多发情多交配多产卵。经过人工营造的湿度温度环境蜈蚣一年可以交配2到3次一只蜈蚣可产卵差不多50到80枚卵。没有人工温度调节自然环境下蜈蚣就一年交配一次 一只蜈蚣产卵就是40到60枚卵。人工营造的环境繁殖率是自然环境条件下的3到4倍。【红头蜈蚣养殖方法】

 -----蜈蚣杂交

 杂交蜈蚣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两种不同品种的蜈蚣放在一起蜈蚣会因为

抢食而打架、争地盘而相互攻击,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在食物上适量的尽量性的满足蜈蚣食欲让蜈蚣吃饱,当蜈蚣吃饱了它就不会再吃别的什么,也不会再打架。没吃完剩余的食物及时清理,保持它那个吃饱的度就可以了。蜈蚣吃饱后就会去找休息的地方,它什么都不管了经过时间长了两种不同的蜈蚣相处也就融洽了。(北方蜈蚣个头比较大但是生长周期比较长)湖北的红头蜈蚣与广东的金头蜈蚣杂交产卵两大,抗病毒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生命力旺盛不易染病,而且生长期也比传统的蜈蚣要短。更重要的是这种杂交出来的蜈蚣性情温顺几百几千条放在一起养也相安无事和平而居,这为大批量养殖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这种红头蜈蚣杂交的蜈蚣长度有20㎝,没有经过杂交的只有12㎝.

 (蜈蚣这个毒是神经毒)蜈蚣的毒牙要及时(拔掉)将它处理掉,否者被

这种杂交蜈蚣咬到呼吸系统被抑制就会死亡。

 优质蜈蚣的条件:①、个头大 ②、头是红色身体油亮

 栖息槽的制作:

制作蜈蚣的栖息室沙与水泥比例沙子成分要多些混水泥时里面沙子含量要大。,这样做出来的栖息槽表面看起来粗糙,但正因为这样可以储存水分。湿润的环境最适合蜈蚣的生存。栖息槽内种植些花草既给蜈蚣营造了一个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蜈蚣也可以从这些植物中摄取水分,蜈蚣也吃些植物。 养殖蜈蚣土的湿度要保持在20%左右为宜。

 蜈蚣的习性与饮食:

1、喜群居:蜈蚣有大小聚居在一起的习惯,同群的蜈蚣能和睦相处,很少发生斗殴而自相残杀的现象,如果栖息地太小,蜈蚣太多时,老的蜈蚣会自动走开,另寻栖息地。

2、蜈蚣胆小怕惊,稍微受到惊吓,就会停止摄食,舍窝亡命逃走,或蜷缩不动,正在产卵的雌蜈蚣则会立即停止产卵,而孵卵的蜈蚣受惊后则一反常态会把卵吃掉。

3、喜欢阴暗潮湿。野生的蜈蚣大多栖息在山坡、田野、路旁、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在柴堆及屋瓦隙间,也常在厨房墙角边等阴暗的角落里栖息,在猪舍、鸡舍周围的砖瓦下面也常见到蜈蚣的足迹。

4、白天在窝内栖息,夜间出来活动。晚上8~12时是蜈蚣活动的高峰,一般到凌晨4时前陆续回窝休息,天亮以后就难以见到蜈蚣了。 白天蜈蚣的视力很差,稍微远一点的东西就看不清楚,因此难于觅食及防御敌害,它只*一对细长的伸向前方的触角探路行动,晚上也要*触角来搜捕猎物进行觅食。

5、具有舔舐的习性 蜈蚣用第1小颚末节及基节突起上的稠密绒毛、第2小颚末节背面上刷状的刚毛,以及口中吐出的唾液,经常舔舐触角、步足外,也会把自己窝穴舔舐得干干净净

6、温度蜈蚣是变温动物,它的一切活动常与温度相关。蜈蚣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32℃,当温度为11℃~15℃时,蜈蚣的觅食减少,停止交配、产卵。温度下降至10℃以下时,蜈蚣则停止一切活动,钻入松土中(或窝土中),蜷缩一团,进入冬眠,可是当温度升到33℃~35℃时,由于体内水分散失,它的一切活动都暂停下来。如果温度升到36℃以上时,体内失水太多,则使身体干枯而死亡。

7.湿度;饲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窝土湿度为10%~20%时,蜈蚣的一切生命活动最为活跃,也就是说这是蜈蚣生长发育最适合的湿度。

二、蜈蚣的食性。 蜈蚣属肉食性动物,其性凶猛,不但吃食弱小动物,还敢向比它大几倍的动物进攻。蜈蚣喜食各种昆虫,如蟋蟀、蝗虫、金龟子、稻苞虫、蚱蜢、蜘蛛及各种蝇、蜂类的卵或蛹,也爱吃蚯蚓、蜗牛、蛞蝓,此外也会捕食蜥蜴、壁虎、蛙类、小鱼等。当食物缺乏或水分减少之时,也会吃西瓜、黄瓜、苹果等多汁瓜果,以及幼嫩青草、蔬菜等来维持生命活动。 蜈蚣有饮水的习性,人工饲养蜈蚣时需供给清洁的饮水,可把饮水装在浅盘中,让其自由饮水。

三、 前期准备工作 场地的准备:人工饲养蜈蚣的主要方式有箱养法、缸养法和池养法三种。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创造蜈蚣栖息隐身的缝隙和窝穴,并且大小适中,要选择安静的环境,饲养场所要尽量保持清静,减少对蜈蚣产生不必要的惊吓干扰,影响蜈蚣的正常生长活动。 设施的准备:蜈蚣的饲养设施较为简单,主要根据养殖方法来准备设施,但无论可种养殖方法,蜈蚣的饲养土一定要准备,其土必须疏松、肥沃和潮湿。, 饲料的准备:由于蜈蚣喜爱食昆虫,因此要预先解决蜈蚣的饲料问题。 防疫的准备:蜈蚣易生绿僵菌病、黑斑点病、胃肠炎、蜈蚣咽喉部溃疡病、脱壳病等病、因此要掌握防疫知识,定期进行消毒,投喂药物进行预防。

四、饲养的基本知识 春季饲养 早春气温较低,复苏出蛰的蜈蚣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活动力及消化力均不强。清明后调整窝土湿度为20%,此阶段温度低于15℃,不喂食,以免进食过早或暴食暴饮而导致腹胀。初开食时,以600条为例,先用半片食母生研为粉末,拌奶粉水让蜈蚣吸吮,需喂2~3天,对蜈蚣有健胃助消化作用。

夏季饲养 立夏以后,蜈蚣开始频繁活动,气温在25℃时进入配种期。这个时期湿度要调节好,过干易影响胚胎发育,过湿则易生病,此期窝土以手捏成团,手松能散开,含水22%~25%为宜。蜈蚣产卵、孵化需要安静的环境,若有惊扰,易发生吃掉卵粒及幼体的现象。因此,要勤观察,做好查窝引产工作,将待产卵的雌体分开饲养。

在炎热的夏季,要做好降温防暑工作。调节温度在20℃~32℃之间。每天除饲料保鲜外,每月对蜈蚣可能发生的疾病给予1~2次预防药,以保证蜈蚣安全度夏,顺利完成孵化任务。

篇五 红头蜈蚣养殖方法
蜈蚣养殖技术

篇六 红头蜈蚣养殖方法
蜈蚣养殖整理

蜈蚣又名天龙、百脚虫,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息风镇痛、攻毒散结、息经止痛、抗癌等功能。

主治半身不遂、破伤风、骨结核、瘰疠、毒蛇咬伤、小儿惊风、中风等症。近代研究表明:蜈蚣含

有组织胺样物质、溶血性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蚁酸、脂肪油、胆甾酮,以及橙色素、黄色素和淡

蓝绿色素等。蜈蚣毒素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原溶血作用,具有烟碱——阻乙酰胆碱样性质溶血作

用,能使小白鼠细胞发生坏死、消失,说明对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近年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癌症具有

较好的疗效。蜈蚣也是“蛇药片”、“拔毒膏”、“散风活络丸”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由此可见蜈蚣是

动物性药材中不可缺少的, 其药用价值被国内外医学专家高度重视。

蜈蚣成体体长12厘米左右,宽0.5—1.1厘米,背腹略扁,头部板近圆形,前端突出,头部板

和第一背板呈金黄色,故又称“金头蜈蚣”。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野生主要产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蜈蚣常栖息在丘陵地带和多砂土的低山地区、田野、路旁杂草丛生处,或栖息在柴堆腐木和乱

石间隙、瓦砾下或厨房墙角边等阴暗潮湿角落里。白天畏光隐藏在窝内歇息,晚上8时爬出来活动、

觅食及交配。晚上8时至12时是蜈蚣活动的高峰期。

蜈蚣是食杂性动物,以各种昆虫、树叶、动物内脏、青菜瓜果及厨房下脚料为食料。

蜈蚣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属多足纲、整形目、蜈蚣科。我国人工饲养的蜈蚣多是少棘巨蜈蚣。并

以疗效独特、形体完整、色鲜光泽的“金头蜈蚣”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此外,还有多棘蜈蚣、哈氏蜈

蚣、马氏蜈蚣、模棘蜈蚣等。

本公司由多名生物专家、生物工程教授,通过多年的养殖观察,经优选纯化技术手段,利用生

物基因改良工程培育出新一代品种利民9号金头蜈蚣。经饲养观察,该品种饲养简单、性情温顺、

适应能力强、生长快、繁殖率高、药用价值更好、经济价值更为显著,是广大养殖业朋友的理想投

资养殖项目。

一、投资少饲养简单。室内养殖利民9号金头蜈蚣可利用空闲房屋,或建池饲养、或缸养、箱

养、塑料桶养。室外可利用房前屋后,荒山、荒坡围池饲养。建池费用极低。

二、性情温顺。利民9号金头蜈蚣最大区别于野生蜈蚣性情粗暴的性格,几百几千条在一起也

能相安无事、合群而居。

三、食量少、食物广泛。利民9号金头蜈蚣食量极小,吃食一次可管3—5天。食物缺乏时,

青菜瓜果、厨房下脚料亦可作为主要食物,且几乎无需成本。

四、生长快,繁殖强,产卵效率高。按本单位技术条件饲养,利民9号金头蜈蚣所产幼虫5-6

个月即可成品销售。年产卵2-4次,每次产卵60—100枚。

五、适应性强,不染病。利民9号金头蜈蚣生命力旺盛,绝没有和其他畜禽一样发生瘟疫、流

感的风险存在。

六、省工省时,不花人力。蜈蚣昼伏夜出,晚上8—12点是活动高峰,一般晚上7点左右投喂

食物,业余时间即可喂养。

蜈蚣的生活特性

发布时间:2011-2-26

1、栖息环境

蜈蚣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方要生活在多右少土的低山地带。平原地区虽然有分布,但是数量较少。

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及饮水充足时也可以几十条在

一起共居。

2、活动与食性

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小昆虫类。它有能射出毒液的颚爪,甚至可杀死比自已大的动物。也有同种互相残杀中毒而致死的现象。蜈蚣所食的昆虫有蟋蟀、蝗虫、金龟子、蝉、蚱蜢以及各种蝇类、蜂类,甚至可食蜘蛛、蚯蚓、蜗牛以及比其身体大得多的蛙、鼠、雀、蜥蜴及蛇类等。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人工饲养时,有的喂给泥鳅、鲜鱼、青蛙、虾、蟹等,但要求食物新鲜,稍有腐败即不进食。

蜈蚣饲养室的加温方法

发布时间:2011-2-26

饲养室必须建好且具备可以加温、控温和有良好保温性能的条件。一般建立这种饲养室的大小视蜈蚣越冬数量、加温条件和热能供应充足与否而定。加温方法很多。可用煤炉、木屑炉、稻壳炉、电热管等。

蜈蚣养殖技术交流

发布时间:2011-2-26

养殖1000条蜈蚣的食料成本是多少?

答:1000条蜈蚣从小至性成熟需消耗20斤肉类。

蜈蚣好养吗?

答:蜈蚣是野生动物,人工驯养也只是近二十年以内的事情,各地养殖场养殖方式各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养殖效益自然是天壤之别。你如果下定了养殖蜈蚣的决心,就必须鼓起勇气虚心向他人学习,争取走访更多的养殖场,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采取更好的养殖方式,综合利用各家养殖技术之长,一定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如果有人保证“引种一家、成功一家”,可能就有吹虚的成分,即便是养鸡、养猪也不乏失败者,何况是蜈蚣呢?

蜈蚣的产卵与孵化技术

发布时间:2011-2-26

蜈蚣为卵生。每年春末夏初,卵巢里的卵粒逐渐发育成熟,一般产卵量在20~60粒,大多40~50粒,个别的10粒以下。产卵季节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即在夏至到立秋期间,而以7月上旬、中旬为产卵旺期。产卵前,蜈蚣腹部几乎紧巾地面,自行挖好浅浅的洞穴。产卵时,蜈蚣躯体曲成S形,后面几节步足撑起,尾足上翘,触角向前伸张,接着成串的卵粒就从生殖孔一粒一粒地排出。在不受外界惊扰的情况下,顺利产卵过程约需2~3小时。产完卵后,蜈蚣随即巧妙地侧转身体,用步足把卵粒托聚成团,抱在怀中孵化。产卵时,若受惊扰,就会停止产卵或将正在孵化的卵粒全部吃掉,这就是所谓蜈蚣的保护性反应。蜈嗡孵化时间长达43~50天。这期间,母蜈蚣一直不离卵或幼体,精心守护着,有时下半身及触角不时地左右摆动和扫动,驱赶近身的小虫,并常用食爪拨弄或吮添着卵团和幼体,据推测,蜈嗡可能是在分泌某种口腺和基节腺的分泌物,防止卵团遭受细菌侵害或其他污物沾染。

卵呈椭圆形,大小不一。一般卵的地径约3~3.5米,米黄色,半透明状。卵膜富有弹性,卵团孵化较慢,【红头蜈蚣养殖方法】

头5天内无显著变化,只是由米黄色逐步转白;半月后卵粒增长成腰子形,中间痕线裂开,卵粒长至5毫米;20天后,成月牙状,隐约可见细小脚爪,卵粒约7毫米;1个月后,初具幼后形态,体长约1.2厘米,并能在母蜈蚣怀抱内时蠕动;35~40天后,幼体蜈蚣长到1.5厘米,已能上下爬动,但尚不离母体.43~45天后,长到2~2.5厘米,幼虫脱离母体而单独活动,延寿觅食。孵化期内,母体已充分积聚养料,所以不必给食,否则反而造成卵因被食物污染而自食。

蜈蚣从卵孵化,幼体发育、生长,直到成体,均需经过数次蜕皮,每蜕1 次皮就明显长大一次。成体蜈蚣一般一年蜕1次皮,个别的两次。成体蜈蚣蜕皮前, 背板翅起而无光泽,体色由黑绿转变为淡绿略带焦黄色,步足由红变黄,全身浑粗,行动迟缓,不进食物,视力及触觉能力减退,经拨动不能迅速逃避。

蜕皮时,蜈蚣用头部前端顶着石壁或泥壁,选顶开头板,然后依靠自身的伸缩运动逐节剥蜕,使躯体连同步足由前向后依次进行。蜕到躯体第7-8节时,蜕出触角。最后才蜕离尾足。蜕下的旧皮呈皱缩状,拉直时是一具完整的蜈蚣外壳。成体蜈蚣一般每4-6分钟蜕出一节,全部蜕出约需2小时。蜕皮时也要避免惊动,否则会延长蜕皮时间。饲养的蜈蚣在蜕皮时,更要防止成群的蚂蚁对它趁机攻击,因蜕皮时蜈蚣无反抗能力,新皮鲜嫩,易受蚂蚁叮咬。

蜈蚣生长速度不快,从第一年卵孵化成幼虫到当年冬眠之前才长至3-4厘米,第二年出蛰之前,食物充盛,但也不过长到3.5-6厘米左右,第三年才长到10 厘米以上。因此蜈蚣从卵开始到它发育长大为成虫再产卵,需足足3-4年时间。 同年生下的蜈蚣,早期产卵与晚期产卵的幼体大小有很大差别。当年生长快慢与食物是否充足、进食时期长短有很大的关系。人工养殖中发现,同一年所生蜈蚣,孤岛自然放养就不如室内人工喂饲长得快。

蜈蚣产品的采收与加工

发布时间:2011-2-26

一般在4-6月间捕捉,捕得后,用两端削尖的竹片,插人头尾两部,然后,绷直晒或用沸水烫,一直到晒干或烘干。有些地区冬季在阴湿处埋下鸡毛、鸡骨等物,引诱蜈蚣在此产卵繁殖,到立春捕捉。

隆平“金龙2号”种蜈蚣与幼蜈蚣分离的方法

【红头蜈蚣养殖方法】

种蜈蚣与幼蜈蚣的分离方法非常简单,因幼蜈蚣有喜吃甜食的习惯,因此可用西瓜、糖水等

食物来达到分离的方法。

合作方式 - 平等互利、和谐双赢

1. 免费考察养殖基地(先电话预约,对交通方便的区域优先考虑,对投资规模型的客户优先安

排)

2. 免费到基地学习养殖技术(对预约来访的客户,由预约经理安排免费学习。没有预约的暂不

安排学习,只做参观介绍)

3. 根据自身条件订立引种计划(对学习满意有信心投资的客户,填写《引种计划书》,对详细

填写《引种计划书》的客户优先建立合作关系。)

4. 签定引种养殖合作协议,技术服务责任书(需要引种合作的客户,和主管经理签定合作协议,

和技术人员服务责任书,发放授权养殖资质资料。)

5. 技术人员上门建立体养殖厂(对投资规模型的客户一律上门建厂,技术人员一对一帮扶)

6. 发放种苗(公司保证签定合同后3个工作日内提供种苗)

本公司在国内实行统一品种,分散养殖,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服务、集中销售的经营方式来强化公司管理结构、扩大公司产业链、增强产品质量,提高公司增收能力,以达到公司和养殖户双赢的目的。

为保障双方的经济利益,合作养殖户养殖的成品虫须返销我公司,长期收购,价格不变,现金结算。

合作方案(红金龙3号)

公司遵循双方自愿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本着平等互利、和谐双赢的战略目标签订合同,统一收取种苗保证金,长期收购,价格不变,现金结算,合作养殖户交成品达到签约数量返还种虫费。

蜈蚣养殖方法

注意:如果你想养殖黄粉虫和蜈蚣

的建议你上网查一下“养殖蜈蚣的骗局”!本文档只作理想主义者的参考!

(很多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1)生活习性

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带,平原地区只有少量分布。每年惊蛰后,气温转暖,蜈蚣冬眠苏醒,开始出土活动,善居于阴湿的杂草丛中或乱石沟里。从芒种到夏至,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它又渐渐移到阴凉的壕沟、坟地、田埂或土坎的缝隙之中,避过炎热的白天。到了晚秋季节,则又多栖于背风向阳的松土斜坡之下或树洞、树根较暖的地方。总之,蜈蚣畏光羞明,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通风的洞穴中生活。所以人工养殖蜈蚣时,就要据其生活习性,尽力创造它要求的生活条件。如在饲养场内栽树种草,放置砖块瓦片等都是为满足蜈蚣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而采取的措施之一。

蜈蚣一般都在夜间出来单独活动。它虽有8只单眼,但视力弱,尤其是白天视力极差。单独活动时至到触角相碰才绕道而行,各自回避。在晴朗无风的夜晚,20~23时是它们活动的高峰期。其活动的特点是夜间活动多,白天活动少;气温高于25℃时活动多,10~150C日活动少;10℃以下活动更少甚至停止活动;天气闷热,雨后的夜晚活动多,气温低的夜晚活动少;无风或微风的夜晚活动较多,大风(风力在六级以上)的夜晚活动少:雨后的夜晚活动多雨天的晚上活动少。由此可见,蜈蚣活动的频率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雨量和光照强弱等气象因子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人工养殖蜈蚣时都要注意以上气象因子对它生活的影响。同时蜈蚣钻缝能力很强,因此蜈蚣能顺利钻过岩石、土坎等的隙穴,并能栖息在这些缝隙中。

在蜈蚣生活密度过大或惊扰较多的情况下,易引起相互残杀而死亡。但在饲养条件下,随着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的改善,如提供足够的新鲜饲料和水源,不加大对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844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