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池塘养殖

| 建造师考试 |

【www.guakaob.com--建造师考试】

篇一 泥鳅池塘养殖
泥鳅池的建造方法

  1.泥鳅池的选址
   
  (1)交通交通对于泥鳅的养殖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交通方便的地方,进苗、购买饲料、出售泥鳅等都很便利,不受季节天气的影响。
   
  (2)用电泥鳅池一般要选在电压较为稳定的地方,这对养殖过程中换水的快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各地农村大多已经进行农网改造,但也还有一些地区由于变压器容量小、线路老化等原因,在用电髙峰无法启动水泵抽水,这很容易给泥鳅养殖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初次养鳅的朋友在选择养殖场地时一定要引起重视。
   
  (3)水源水源是否充足决定着泥鳅养殖密度的髙低,因此泥鳅池一般都建造在离江河、湖泊较近的地方,但是水源一定不能受到较重的污染(能够适合鱼类生存)。如果你当地有着较为丰富的地下水,也可以用井水养殖,效果几乎是一样的。
   
  (4)土质土质以黑土、黄土等较黏的土质为好,沙土保水性能差,最好不要选用。
   
  (5)地势地势要稍高,排水方便,而且在夏季洪水季节要不被淹没。
   
  2.泥鳅塘的建造
   
  (1)时间 北方地区建造泥鳅塘一般在冬季建造比较合适,冬季建造的泥鳅塘经过下个冬天的冰冻,土质慢慢疏松,对于第二年养殖过程中的保水有较大的作用,当然其他季节也可以,只是要注意渗水的问题。
   
  (2)开挖 对于原来田埂较为矮小的稻田或者是在平地新建养鳅池塘,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小型的推土机或挖掘机进行开挖池塘。在开挖之前,最好能用旋耕机把地耙一遍,然后再开挖,这样,泥土松软,对保水同样有利。对于稻田田埂已经比较牢实的,也可以采用人工将田埂适当加高加宽即可。
   
  (3)池的深度 建成后的泥鳅池深度一般保持在1米左右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太深,太深了,开挖的费用也较高。
   
  (4)埂(坝)宽度及防渗漏处理一般保持在1?2米即可(具体根据当地土质确定>,只要能够蓄水在70厘米左右且渗水较慢即可。部分稻田有野生龙虾打洞,容易导致田埂漏水。有的地区土壤含沙较多,防渗效果不佳。对于这样的稻田,可以在度边覆盖土工膜,以防止出现塘水渗漏。一般每平方米130克规格的土工膜价格大约为3元,处理1条100米长的田埂大约需要花费600元,但一般可以使用3年。如果有条件,能将田埂用砖或混凝土进行防渗漏处理当然更好,只是这样一次性的投入就要大一些。-
   
  (5)池塘的大小养鳅池塘一般以长70~120米,宽8~15米,面积1~3亩为宜。如果宽度过宽,投料等管理不是很方便;如果长度过长,换水很难达到比较彻底。池塘当然也不要太小,那样管理起来也有些麻烦。
   
  3.相关材料的准备
   
  (1)竹竿和铁丝竹竿一般买6米长左右的即可,每根竹竿截成4节,每节1.5米,最上面的一节因为较细,所以不能用,其余3节可以用。在养殖泥鳅池毎3?5米就要用到一节竹竿,这样,就可以算出竹竿的购买量。支撑网布用水泥棒也可以,一般6?10米用一根水泥棒。可以向预制构件厂定购水泥棒,长度大约为1.5米(就是很多葡萄种植户用于搭架的那种)。此外还要准备适量的细钢丝绳或铁丝,其长度能够绕稻田1周即可,用于把每根竹竿或水泥棒连接起来,便于固定网布的一侧。
   
  (2)网布网布主要用于防止泥揪在田埂四周打洞和外逃。为了保证网布的使用寿命和确保泥鳅不外逃,购买网布一定要选择质量较好的聚乙烯网布,网目的大小应根据所放的泥鳅苗而定(一般10~20目的网布均可)。质量较好的网布在日晒雨淋的露天场地可以使用3年以上,但质量差的网布有的不到1年就老化变脆,容易造成养殖的泥鳅逃逸。网布的宽度(高度)以1.5米左右为宜。由于池水的深度可能在70厘米左右,加上泥下要埋入约50厘米,所以绝不能使用宽度仅为1.2米的网布代替。网布的长度视泥鳅池的周长而定。一般情况下若泥鳅池的周长为100米,购买布网时最好多买几米,因为网布在埋设时不一定能够做到完全拉直,这样就有可能增加网布的用量。
   
  4.相关设施的设置
   
  (1)埋网在放苗前1个月,就要把网埋在池塘里,埋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养殖泥鳅的成与败,可以说,它与泥鳅的养殖同样重要,埋得不好,会造成泥鳅大量逃跑。埋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埋网之前,池塘中不能有水,如果有水,网就埋不结实,但也不能太干,若太干,硬泥块在填埋时容易把网布戳破。
   
  ②埋网沟要用人工挖,所挖的泥土不能放在池塘埂上,要放在池子中,以方便埋网时的回填。埋网沟要在距离池埂底部20厘米左右的地方开挖,如果距离池埂太近,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雨水的冲刷,埂上的泥土难免不出现塌陷,这些塌陷的泥土容易把围泥压垮,造成泥鳅逃跑。埋网沟的深度一般以30厘米为宜,这主要是根据泥鳅的好动性设计的,如果埋得太浅,泥鳅容易把埋网的泥扫开,造成泥鳅从网底逃跑;埋得太深,上面的防逃高度就很难保证。在挖到池子四个角的时候,要把沟挖成弧形的而不能顺池埂挖成直角,以免在四角埋网时出现皱褶。  

[1] [2] 下一页

篇二 泥鳅池塘养殖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

篇三 泥鳅池塘养殖
泥鳅高产养殖试验

・天津水产・2007年第223

泥鳅高产养殖试验

李贺密1王立营1静学军2贾文菊2(1.天津市宁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天津3015002.天津市宁河县水产服务管理站,天津301500)泥鳅属鲤形目,鳅科。因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目前是我国出口日本、、疾病少、成活率高、运输方便、饵料易得,效益较高,。2006年我们在宁河地区进行了泥鳅养殖试验,,以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泥鳅池塘养殖】

1

1.1池塘条件

试验池塘为普通的养鱼池塘,面积3.7亩,池深1.5m,保水性好,池底淤泥20cm,进排水方便。

1.2池塘消毒

在放泥鳅苗种前15d,用漂白粉进行干塘消毒,每亩用量13.5kg,杀死池中的病原菌及敌害生物。

1.3施肥培水

放泥鳅前7d,进水50cm,亩施生物复合肥3kg,待水色呈茶绿色,池水透明度20cm左右时,投放泥鳅苗种。

1.4鱼种放养

5月12日放养泥鳅种,泥鳅种为本地的自然捕捞苗种。放养规格140尾/kg,数量420万尾、计790kg,放养密度30000尾/亩。放养前将泥鳅种用浓度1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0min,剔除受伤的泥鳅种,防止下塘后交叉感染引起病害。

1.5养成管理

1.5.1水质调控养殖前期水位保持在50cm左右,视水质情况适时施肥(施用生物复合肥,用量按1kg/亩-2kg/亩),保持水质颜色呈茶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20cm左右。养殖中后期,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注入新水、加深水位。当水温超过30℃时,保持水位在80cm。如泥鳅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及时换掉一部分老水,加注新水。

1.5.2饲料的选择与投喂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喜食有机碎屑及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收稿日期:2007-06-22

30

・天津水产・2007年第223

在养殖过程中根据泥鳅的营养需求,一方面施肥培养天然饵料,一方面投喂蛋白质40%左右的全价配合颗粒饵料(因泥鳅种为天然捕捞苗种,须经10天左右驯化)。投喂遵循“四定”原则,每天投喂3次,早、中、晚各1次,日投喂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喂时视水质、

)内投饵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水温、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在适温范围(20℃~30℃

最高时可达池鱼重的10%,水温30℃以上和20℃以下,减少投饵量,雨天不投喂。

1.5.3病害防治每月用二溴海因消毒水体1次,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呈0.3g/m3,同时在饲料中按0.5%添加中药“三黄粉”,连喂3天进行疾病预防。由于预防工作到位,在整个养殖期间,泥鳅没有发生任何病害。

1.5.4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塘,注意观察泥鳅的吃食和活动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定期测量池水透明度,2

2.1结果生长情况

经过110,共收获泥鳅3602kg,平均规格29尾/kg,成活率94.1%2.2养殖生产总支出30115元。其中苗种费用7110元;饵料系数1.17,饲料费用18360元;人工、水电费2700元;承包费用1295元;其它费用650元;合计亩成本8139.2元。

泥鳅销售价格15元/kg,实现销售总产值54030元,总效益23915元;亩产值14602.7,亩效益6463.5元,投入产出比1∶1.79。

3

3.1讨论与小结防逃网设置

本试验由于没有设置防逃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验效果。建议今后的泥鳅养殖必须设置防逃网,防止泥鳅钻逃。

3.2饵料配制

养殖过程中,我们在施肥培育天然饵料的同时,根据泥鳅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要求,配制出泥鳅专用全价配合饲料,配方如下:

鱼粉32%

乌贼内脏粉5%

饼粕28%

啤酒酵母7%

血粉3%

次粉13%

米糠5%

磷酸二氢钙2%【泥鳅池塘养殖】

31

・天津水产・2007年第223期

复合预混料4%

鱼油1%

试验表明投喂营养全面的泥鳅专用饵料,泥鳅抗病力强,增重快,养殖周期短。

3.3成活率高

本试验泥鳅成活率高达94.1%,与放养前用药物浸泡筛选法剔除劣质泥鳅种有直接关系。通过采取药物筛选,能充分保证下塘泥鳅质量,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泥鳅的成活率。

3.4养殖前景

近几年,本地区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水资源短缺,部分养殖池塘蓄水量小,致使养殖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而泥鳅养殖要求水位60cm左右即可,到利用,从而能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泥鳅养殖周期短、产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相对于养殖用水缺乏的地区,致富的新途径,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鉴定

7月6,“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研究成果通过了由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一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连水产学院和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共同组成。

该成果得到了国家“863”计划“、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农业部优势农产品重大科技推广项目课题的共同资助。经过多年研究,该项成果取得了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其中包括:

1.针对水产动物交配可控性差、个体难以标记等问题,创立了中国对虾、大菱鲆和罗氏沼虾精细育种模式,全同胞育种模式和群组育种模式;建立了中国对虾、罗氏沼虾和鲆鲽类等水产动物的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体系。

2.制定了选择指数的标准计算方法,突破了多性状复合育种的关键技术。该方法可将不同性状、不同度量单位所获得的育种值转化为相同等级的纯数,大大提高了同时选择多个性状的效率和准确性。

3.研发出“水产动物育种分析与管理系统”计算机软件,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登记(登记号:2007RS08004),实现了从良种选育、良种推广到系谱追溯等所有环节的标准化和电子化管理;可自动完成种质和性能测定数估算、育种值计算、配种方案制定等技术工作。

鉴定委员会专家在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和技术报告,并审查了课题组提供的技术资料后认为

,该成果所建立的“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及配套软件“水产动物育种分析与管理系统”创新性显著,对水产动物遗传育种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研究成果在中国对虾、罗氏沼虾和鲆鲽类育种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摘自32

篇四 泥鳅池塘养殖
养泥鳅不用泥

(主持人)泥鳅泥鳅,一般认为泥鳅离开泥是很难养活的,况且现在是大冬天,要在以往泥鳅都该冬眠了,然而在河南省郑州市郊区的黄河滩上,有一处泥鳅养殖场,养泥鳅不仅不用泥,而且那里的泥鳅不冬眠,长的还蛮欢实的。

这个大棚从外面看不过是一个大棚,进去一瞧,大棚里种着蔬菜。哎,蔬菜种在水里边,这并不算新鲜;再仔细瞧,这水里边还有动静。原来里边藏着成群的泥鳅,这还不算新鲜,新鲜的是这些泥鳅生长在没有泥的池子里。

就这样的大棚,效益可不低。

(采访)河南省郑州市某生态科技示范园总经理王水章:一亩地能收入三万元,应该是没问题。

说这话的就是泥鳅养殖场的主人王水章。王水章的泥鳅养殖与众不同,不用泥却能养出好泥鳅。

我们知道,泥鳅最喜欢钻泥了,这滑溜溜的泥鳅钻泥的本领真不小。专家说,在野生条件下,对于泥鳅来说,泥确实是必不可少。

(采访)河南省科学院博士周文宗:泥鳅在野生环境本身在自然界里面,它本身就是钻泥的,这个泥主要是提供一种稳定黑暗的,特别是温度的稳定。这样,有利于泥鳅越夏和越冬。

有了泥,泥鳅就可以抵御夏季的高温和冬季的寒冷。一般水温高于33℃以上,或者低于15℃以下,泥鳅就会钻进泥里,保存体力,准备夏眠和冬眠了。不仅如此,这泥也是泥鳅平时休息和躲避敌害的场所。另外,泥里边还有泥鳅所需要的一些活体饵料。

所以,在野生状态下,泥和泥鳅戚戚相关,这样说来,在泥塘里人工养殖泥鳅应该没什么问题。

一开始王水章就在泥塘里养起了泥鳅。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原本满心的期盼却落了空。 (采访)王水章:该收到的钱,现在要收到,可是没有收到。我心里非常苦恼。

王水章把河南省科学院的周文宗博士请来,请他给泥鳅把把脉。周博士分析了泥塘养殖泥鳅存在的问题。

(采访)周文宗:人工养殖环境,如果是有土养殖,它就带来有一个问题,因为这个养殖密度比较高,一般像我们目前池塘养殖的密度,一亩在一千斤以上。

这么高的养殖密度,势必是要加大饲料的投喂量的。

(采访)我们这个饲料目前主要是沉性饲料为主,淤泥非常脏,特别是中后期淤泥非常脏。

饲料常常被淤泥污染。另外,这泥鳅和一般鱼的习性有些不同,它们的活动空间非常小,一般采食的范围也就在1米左右。这么一个大池塘即便饲料撒得再细心,也很难面面俱到,一些泥鳅吃不上饲料,生长速度慢。大量剩余的饲料在泥里边,这泥就起到了发酵罐的作用。这样以来,必然带来很多副作用,产生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影响水质,泥塘的水质一旦恶化,就很难恢复了。【泥鳅池塘养殖】

(采访)周文宗:因为这个水体这么大,你就是换水那个泥很多这种腐败物、有机物、细菌都在泥里面,那么这些东西是没法用换水来处理的,所以这个水质到中后期以后很难调控,所以会引起产量下降。

在这种养殖环境里,好不容易活下来的泥鳅,没到冬季又早早钻到泥里了,和人们捉起了迷藏,泥鳅捕捞也成了问题。

(采访)周文宗:因为这个泥鳅低于15℃以后就开始钻泥了,那时候像这种池塘,一般都钻到泥里面,泥一般都20厘米,这样的话不大好抓。

这样看来,池塘里的泥倒成了养殖泥鳅的一大障碍。周文宗博士几年前就开始研究不用泥来养泥鳅。

(采访)王水章:我想他们说养泥鳅,不加泥,我说泥鳅泥鳅,得需要加泥嘛,不在泥里怎么长。

【泥鳅池塘养殖】

不过,为了能养好泥鳅,王水章决定试一试,搞无土养殖泥鳅。

(采访)王水章:我这人性格就是比较想搞一些新生事物,新的做法,也是为中国的养泥鳅做点事情吧。

主持人)用无土的方法养殖泥鳅,新鲜是新鲜,可没有泥这泥鳅到底能不能长好呢?对于王水章来说,还是一个未知数。刚开始用无土养殖,这泥鳅长的也不像他预想的那样好。

这是专们用来养殖泥鳅的无土养殖池,池子底部铺着专用的薄膜,池子一般长5米、宽4米,深0.5米。和泥塘相比,没有泥的池子管理方便多了。池子小投料方便、换水也容易,不仅省水,还可以避免泥带来的副作用,养殖环境大大改善。让王水章没有想到的是,一段时间以后泥鳅出现了问题。

(采访)王水章:夏天最热的时候,水温达到了45~48℃,泥鳅没办法休息,没办法休息,有出现死亡的。

即便增加养殖池的水位,效果也不太理想,看来,得必须找到能够代替泥的东西? (采访)王水章:我们要给它弄点草,铺上草温度也降下来了,泥鳅也有休息的地方了。 不仅如此,泥鳅躲在草根里,还可以吃点嫩芽、嫩根改善伙食。水草吸收水里多余的养分,又可以改善水质。泥鳅总算有了一个不错的新家。看来,这些水草对于无土养殖池里的泥鳅来说,是非常必要了。

然而,事情并不这么简单,随着水草的生长,泥鳅却是不见长,而且死亡的现象越来越多。这让王水章很是纳闷。难道是泥鳅真的离不开泥吗?

王水章观察发现,由于池子里水草多,饲料常常洒落在水草上。

(采访)周文宗:这个泥鳅它不能爬到水草上面吃食,饲料浪费比较大。

到头来泥鳅还是吃不饱。后来发现,即便是投放足够的饲料,死泥鳅照样不断。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

再仔细观察,王水章发现了一个秘密。

(采访)王水章:泥鳅早上9点、下午5点,这个时间它需要往上跳。

(空,音乐)后来询问专家,才知道泥鳅不只是在这两个时间段跳跃,它们经常跳跃,只是这两个时间段比较活跃。泥鳅绝对是跳跃高手,不过,这不是为了运动,也不是为了捕食,那它们为什么这么忙活呢?

(采访)周文宗:这个泥鳅是跳出水面呼吸的。

这点和鳝鱼就不同了,鳝鱼可以爬在水草上慢慢呼吸,而泥鳅是急性子,它要不断跳出

【泥鳅池塘养殖】

水面吸进新鲜空气,在肠内进行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肛门把废气排出去。这是泥鳅在利用肠呼吸。它还可以像普通鱼一样用鳃呼吸,甚至利用自己的皮肤呼吸。所以,泥鳅对水里的溶氧要求并不高,但是,过多的水草确实影响了泥鳅的正常生长,得赶紧去除一部分水草。 (采访)王水章:这草用小竹竿一拦,绑在外边。泥鳅累得慌,天热了都卧在草里面,早起它出来吸收点新鲜空气,有玩的地方了,也有休息的地方。

经过试验,他们总结出,无土养殖泥鳅,水草的面积一般占水面的1/3,最多不超过2/3。为了方便泥鳅取食,节省饲料,专家还特意提醒,饲喂的时候需要注意。

(采访)周文宗:撒饲料基本上就在竹子空间喂饲料,然后观察泥鳅的活动。

投放的饲料直接沉入水底。由于池底上铺着薄膜,比较干净。和泥塘相比,这里的泥鳅找吃的就方便多了。

泥鳅虽然没有锋利牙齿,不能咬碎块状饲料,但是泥鳅非常聪明。它们对这些块状的饲料发起了一轮轮攻击,先把饲料撞碎。颗粒变小的饲料很容易吸到嘴里,最后都变成了泥鳅的美餐。

由于饲喂泥鳅是是定时、定量,这样,不仅节省了饲料,水质也有保证,在这样的环境里,泥鳅生长迅速,而且很少得病。王水章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了下来。

随着天气转冷,泥鳅生长速度慢了下来,该是收获泥鳅的时候了。和池塘里的泥鳅相比,这水池里的泥鳅,捕捞变得非常容易,用网子一兜,就很少有漏网的泥鳅了,再也不用和泥鳅捉迷藏了。

(主持人)按往常秋天正是泥鳅收获的季节,可王水章却有了一个新想法,这泥鳅先不卖了,他要等到市场上断货的时候再出手,打一个时间差来提高效益。这想法不错,可天气冷了,没有泥的池子,这泥鳅怎们能过冬呢?

水池里没有泥,泥鳅不能像往常那样钻到泥里躲避寒冷,只好藏在水草里。到了冬季水草里的温度也不高,泥鳅很容易被冻死。

为了让泥鳅安全过冬,并且能够正常生长,就得增加水温,王水章想到了给泥鳅养殖池扣大棚。而在以前冬季池塘里很难养泥鳅。

(采访)周文宗:这么大的水面去搞大棚、搞温室,一个成本比较高,再一个也不现实,加温了也不好。

如今的养殖池变小了,扣棚就相对容易一些。棚高1.8米,宽10米,正好罩上两排池子。 (采访)王水章:我们用这个小池子养泥鳅,扣棚方便,能提高它的温度,延长它的生长期。

要在过去,一般在10月下旬,郑州地区室外养殖的泥鳅生长就很慢了。早上的水温也就9~10℃,中午最高的温度也不到15℃。然而,在塑料大棚里,上面有薄膜罩着,池子下边铺着黑色薄膜有吸热的作用,和泥池子相比增温效果更加明显。

(采访)周文宗:目前我们观察,扣棚的温度,最低温度到19℃,上午如果温度高的话,可以到23℃,这个温度是差别很大的。

泥鳅在大棚里采食依然很活跃,生长迅速。这样,冬季养殖时间可以向后延长两个月,而早春又可以提前两个月,通过扣大棚一年当中总共增加了4个月的养殖时间。

(采访)王水章:养殖效益增加了30~40%。

不仅如此,由于增加了泥鳅的生长时间,对来年繁育泥鳅种苗也有好处。

(采访)周文宗:因为泥鳅繁殖主要是4月份到5月份,如果我们冬天能够让它加快生长,繁殖可以提前,并且还可以比较整齐,这样的话,有利于我们搞人工育苗,这也是一大优势。

可话说回来,扣棚毕竟增加了一些成本,为了进一步增加效益,王水章在专家的指导下,针对无土养殖池的特点,在泥鳅养殖技术上进行了调整。

首先是增加了养殖密度。他们把两个池子的泥鳅倒入一个池子里边,泥鳅的养殖密度增加了一倍。

专家说,没有泥的池子,泥鳅活动空间要大一些,况且冬季大棚里水温不是特别高,养殖密度适当大一些,可以节省空间。

不过,这养殖密度大了,日常的管理也要跟得上。

篇五 泥鳅池塘养殖
池塘泥鳅养殖规划

【泥鳅池塘养殖】

篇六 泥鳅池塘养殖
泥鳅养殖技术资料大全

泥鳅养殖技术

【市场预侧】

泥鳅是鲤形目中的小型淡水鱼类。由于泥鳅的肉质细嫩、清淡、鲜美,历来是人们喜食的鱼类之一。泥鳅营养丰富,可食部分占80%左右,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等,是优质水产品。泥鳅具有暖中益气的功效,对肝炎、小儿盗汗、皮肤疹痒、跌打损伤、手指疗疮等具有一定的疗效,泥鳅又是一种强身保健食品。

近年来泥鳅天然资源总的趋势在下降。这是由于市场需求量增加,捕捞强度的加大,农药大量使用等原因所致,开展泥鳅的人工养殖有着广阔的前景。

从国内市场的情况来看,由于泥鳅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我国居民尤其是南方居民,有食用泥鳅的习惯,泥鳅在鱼类中销路一直看好。

国际市场上,在日本和我国港、澳特别行政区,我国产的泥鳅很受欢迎。日本每年的泥鳅销售量约为4 000吨左右,其中有2500吨左右要从我国和韩国进口。

【效益分析】

泥鳅的养殖生长周期比较短,一般经过120~150天的饲养就能达到上市的规格。泥鳅养殖的产量比较高,在庭院养殖条件下,一般每100-200平方米的池塘可产泥鳅250-500千克,收人可达2 500-5 000元。

利用稻田养殖,每667平方米稻田可产泥鳅50-100千克,仅泥

鳅的收入就能达到500-1000元。泥鳅的生命力较强,容易进行人工养殖,对水体要求不严格,投资少、见效快,泥鳅养殖的经济效益比较高。

【发展方向】

目前市场上泥鳅消费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个体较大的泥鳅比较好销,价格是一般个体的1倍。二是自然生长的泥鳅,比人工养殖的泥鳅好销,价格比人工养殖的高。在泥鳅的养殖上,要注意个体的培养,养殖时间从1年延长到1年半或2年;在养殖泥鳅时尽量让其自然生长,减少人工投放饲料的次数和种类,禁止投放各种添加剂、生长剂等,生产符合消费要求的绿色食品。

【养殖技术】

(一)稻田养殖

1.鱼苗的来源养殖泥鳅的鱼苗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一是自己繁殖。春季在泥鳅产卵前,从天然的水域中捕捉体长15厘米以_.L、年龄在二年以上的泥鳅,放人专用的繁殖池内进行繁殖,雌雄比例为1:2-1:3,每条雌鱼产卵量平均为2 600粒左右。二是从市场上收购鱼苗进行放养。三是从水产繁殖部门购买鱼苗。

2.养殖田块选择泥鳅产量高低与稻田适宜的条件有关。首先,要有充足的水源,选择的稻田要求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等。其次,适宜的土质,以保水力强的壤土或茹土为好,沙土最差。土质要求肥沃疏松、腐殖质丰富、耕作层土质呈酸性或中性、泥层深20厘米左右。

为了便于管理,养泥鳅田面积以333-667平方米为好。水稻品种选择单季中稻或晚稻。

3.稻田整治首先,在稻田埂四周用白色窗纱设立20厘米高的防逃网。其次,在稻田内挖鱼沟和鱼池。鱼沟鱼池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8%,鱼沟深和宽分别为35厘米和50厘米,在插秧前或插秧后开挖。鱼池深0.5 -1米,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每667平方米鱼池的面积为1平方米。

4.鱼苗放养和管理插秧前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料3 000千克,让其充分腐熟,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生长。秧苗返青后,保持10-20厘米深的水层投放鱼苗,鱼苗的投放量每100平方米5-10千克,投放后1周内不用喂养,1周后投料喂养,投放的饲料主要有麦鼓、豆渣和混合饲料等。为了便于捕捞,饲料的投放地点固定在鱼池内,不要随便变动位置。投放时间每天傍晚前后,每天一次。

另外一种稻田养殖方法,是插秧后直接向田里投放没有产卵的亲鱼10-15千克,任其自然繁殖生长,只要加强有机肥料的施用和管理,也能取得较好的收益。

5.农药和化肥的施用化肥施用要严格控制用量,施用过量引起泥鳅的死亡。每667平方米几种常用化肥的一次安全用量分别为:硫酸按10-15千克、硝酸钾3~7千克、尿素5-10千克、过磷酸钙5-10千克、碳酸氢钱15-20千克。

养殖泥鳅的稻田应尽量减少农药施用次数,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对泥鳅比较敏感的低毒农药也

不能施用。为了减轻对泥鳅的影响,施肥或施药前要增加水层,最低水层应不少于6厘米。

水稻收割后,当气温降到10℃左右时就可以捕捞,捕捞过晚泥鳅钻入泥中越冬,增加捕捞的难度。

(二)池塘养殖

1.池塘建造选择废旧池塘,加高围堰,建立进、排水口和溢水口。把水抽干,晾晒5-7天,用生石灰进行全塘消毒。每100平方米用生石灰10-- 15千克,与池底的泥土充分混合,3天后注入清水。注水后每1平方米施用干鸡粪10~20千克或猪牛粪50千克,培养饵料,2周后放人鱼苗。

2.鱼苗放养一般每平方米池塘可放养水花鳅苗(孵化出2~4天的小苗)800-2000尾;放养体长1厘米(约10日龄)小苗500-1000尾;放养体长3~4厘米的鱼苗100~150尾; 体长5厘米以上的鱼苗50~80尾。有微流水条件的可增加放养量,条件差的则减少放养量。

3.饲养投喂和管理在离池底10~15厘米处建投料台,做到投料上台。投料要做到定时,每天上年9:00和下午16::0-17:00各投一次。 为了改善水质,池塘内放养水葫芦等漂浮性水生植物。要经常注意水质的变化,发现泥锹“浮头”和“泛池”应及时冲换新水,定期检查泥鳅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饲养方法和饲料配方。

泥鳅还有其他一些养殖方法,如网箱养殖、庭院养殖、拦河养殖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农民朋友可根据条件灵活选用。

【销售策略】

当泥鳅体重生长到10克以上,每千克约80-100尾时,就可以捕捞出售。泥鳅的生命力较强,适宜长途运输,把捕捞的泥鳅运到城里销售,可以卖个好价值。选择个体较大的泥鳅出售,价格较高,个体较小的继续放养。休眠期的泥鳅价格较肩,可捕捞出售。根据国际市场行情组织泥鳅出口,价格是国内市场的几倍。

【风险提示】

养殖泥鳅的风险较小。为了减少风险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养殖泥鳅要加固、加高围堰,防止泥鳅逃跑,造成较大损失。二是喂养方法不正确,引起泥鳅胀死或水质变坏、“泛池”等,造成大面积死亡。三是捕捞过晚,泥鳅钻人泥中越冬无法捕捞,造成一定的损失。资料来源 创业一本通网

【市场预侧】

泥鳅是鲤形目中的小型淡水鱼类。由于泥鳅的肉质细嫩、清淡、鲜美,历来是人们喜食的鱼类之一。泥鳅营养丰富,可食部分占80%左右,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等,是优质水产品。泥鳅具有暖中益气的功效,对肝炎、小儿盗汗、皮肤疹痒、跌打损伤、手指疗疮等具有一定的疗效,泥鳅又是一种强身保健食品。

近年来泥鳅天然资源总的趋势在下降。这是由于市场需求量增加,捕捞强度的加大,农药大量使用等原因所致,开展泥鳅的人工养殖有着广阔的前景。

从国内市场的情况来看,由于泥鳅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我国居民尤其是南方居民,有食用泥鳅的习惯,泥鳅在鱼类中销路一直看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868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