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创业故事

| 程序员 |

【www.guakaob.com--程序员】

篇一 硅谷创业故事
陈五福:硅谷创业之神的创业史

  陈五福

  从落魄的小程序员到硅谷创业之神外表沉静、谦和,永远面带笑容的陈五福,看上去与其说是目光敏锐、创业"力道惊人"的商人,不如说更像一个慈善家。然而作为"全球十大创业家"的他,的确创造了"从无到有"的硅谷创业神话,自1986年首次创业到2000年,他先后创办的十几家公司均以高收益获胜,1990年在波士顿创立的Cascade Communications公司,1994年上市后市值达到100多亿美元。虽然在2000年网络泡沫时未能幸免池鱼之殃而亏损数百万,但也无伤筋骨,更难以撼动他"硅谷创业之神"的称号。我们来看看他的创业故事。

  跳出老路勇创业

  陈五福出生于台北南港的贫寒家庭。出生那天,恰逢一位多年不见的亲友拎来两罐奶粉探访,陈五福有幸成了家中第一个喝上奶粉的人,于是排行第五的他得名"五福"。

  小五福不愿意一辈子过卖青菜捡煤球的日子,借外甥用过的课本一路苦读,考进了台北大学电机系。他原本立志要当科学家,在美国读了硕士还想读博士,却因当时英文表达能力不够强未能通过博士资格的口试,不得不挥别名校伯克莱,在旧金山找了份工作,担任一家公司销售部门的技术支持工程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次小小的挫折却成了陈五福一生事业的大转折。

  小五福不愿意一辈子过卖青菜捡煤球的日子,借外甥用过的课本一路苦读,考进了台北大学电机系。他原本立志要当科学家,在美国读了硕士还想读博士,却因当时英文表达能力不够强未能通过博士资格的口试,不得不挥别名校伯克莱,在旧金山找了份工作,担任一家公司销售部门的技术支持工程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次小小的挫折却成了陈五福一生事业的大转折。

  上班第一天陈五福就发现,整个部门除了他自己,其他人是不必天天朝九晚五坐办公室的。销售人员每天西装革履迎来送往红利丰厚,工程师在后方拼命写程序却只能拿微薄的固定工资。

  原来,离钱愈近的职位愈能赚到钱。陈五福恍然大悟,从此跳出了中国留学生以技术为先、惟学位是重的老路子,决定独创一片新天地。要想有所成就,当然不能躲在后面写程序,只能自己创业,开公司当老板。之后陈五福觉得自己看世界的眼光都变了。看见任何事都会想一想,这对自己将来开公司有什么用?

  不同于很多创投基金,陈五福更多是在项目初始期便参与投资,这时的风险往往是最高,但一旦成功收益也最大。陈五福一方面始终"相对保守"地专注于自己熟悉的高科技领域,以降低风险,同时他又信奉"市场优先于技术"。陈五福极高的创业成功率和回报率正是源自于此。而这一根植内心的创业理念,则是从他第一次创业近两年的煎熬与挣扎当中获得的。

  第一个创业教训

  1977年,陈五福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十年计划,他打算用十年的时间来创立一所完全属于自己的公司。那年他27岁。

  制定计划之后,陈五福不急不躁,稳扎稳打,开始从容而周密地为创业作准备、打基础。他先在一个科技公司找了份新工作,继续写程序,再进入王安电脑公司,专攻资料库和通讯网络。白天上班,晚上在大学选修企业管理课程。就这样,陈五福垒好了创业的第一个基石:对电脑的"大脑"和"心脏"了然于胸,对技术的发展脉络和方向日益清晰,也大略具备了当一个公司总裁的基本能力。第2页

  制定计划之后,陈五福不急不躁,稳扎稳打,开始从容而周密地为创业作准备、打基础。他先在一个科技公司找了份新工作,继续写程序,再进入王安电脑公司,专攻资料库和通讯网络。白天上班,晚上在大学选修企业管理课程。就这样,陈五福垒好了创业的第一个基石:对电脑的"大脑"和"心脏"了然于胸,对技术的发展脉络和方向日益清晰,也大略具备了当一个公司总裁的基本能力。

  1981年,陈五福进入刚开张的小公司Bytex,成为这家公司的第四名员工。在这里,陈五福的目的是将开办一家高科技创业公司的过程从头到尾"预习"一遍。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从技术研发到公司管理,从组建团队到融资上市,陈五福一一亲历。

  1986年,雄心万丈的陈五福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在波士顿郊外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通讯技术公司CEC。那时他刚刚有了小孩,买了房子,没有了收入,顷刻间就感觉压力增大了很多,因为之前工作留下的积蓄仅够一年的家用[来源:

  接下去跟几十位投资家一一恳谈,投资家要么没有兴趣,要么感觉产品的技术复杂度太高,担心做不出来。但没有资金进来根本没办法启动产品,仅仅机器设备也要几万美金。在那个年代,投资基金的数目本来也很有限。

  接下去跟几十位投资家一一恳谈,投资家要么没有兴趣,要么感觉产品的技术复杂度太高,担心做不出来。但没有资金进来根本没办法启动产品,仅仅机器设备也要几万美金。在那个年代,投资基金的数目本来也很有限。

  于是,公司甚至派仅有的五个人当中的两人去打工赚钱维持公司运转,剩下三个人去找资金。熬了九个月,终于又有资金上门,然而条件却比之前所放弃的投资差了很多,只有100万美金,同样占一半股权。"这就好像在海边拣石子,最后拣了小的丢了大的",陈五福得到了第一个创业的教训:对自己估价太高,而不了解市场价值,就可能错失机会,从而付出更高昂的机会成本。

  拿到资金之后,陈五福的希望再次被唤起,公司开始紧锣密鼓开发产品。因为创业团队都是技术出身,所以公司请了做市场的专业人士加入公司。6个月之后,公司开发的通讯产品投放市场。然而大家很快便傻眼了,发现要把市场上本来强势的产品替代掉绝非易事。

  来自顾客的反应是:"产品不错,能提供一些新功能,也很便宜,但万一你们的产品出了问题,结果会很难收拾。"言下之意,这种产品对于品质的要求很高,即使你有很好的功能,但一家刚起步的小公司还不足以令人完全信赖。可见,小公司和大公司的竞争根本不在同一层次上,大公司卖10元的东西,小公司可能1元都卖不出去。市场反馈给了陈五福当头一棒:我们的产品定位不对。

  一年又过去了,市场完全打不开,钱也快要花光了,更令他着急的是,当时公司已从5人发展到20多人,薪水发不出来。对于自己领导的创业团队,陈五福很是自责,怪自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公司濒临绝境。陈五福在巨大的压力下痛苦挣扎,几乎每天晚上都难以入睡,这是他在整个创业过程中最难挨的一个阶段。

  一年又过去了,市场完全打不开,钱也快要花光了,更令他着急的是,当时公司已从5人发展到20多人,薪水发不出来。对于自己领导的创业团队,陈五福很是自责,怪自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公司濒临绝境。陈五福在巨大的压力下痛苦挣扎,几乎每天晚上都难以入睡,这是他在整个创业过程中最难挨的一个阶段。

  结果还算幸运,公司的投资人基于对陈五福技术的信赖,帮忙引荐了另外一家公司,以400万美金的价格收购了CEC,使得公司创业团队都得到了很理想的回报。

篇二 硅谷创业故事
硅谷崛起三大秘密

硅谷崛起三大秘密:斯坦福、冷战与失

败文化

.cn 2012年03月31日 00:18 新浪科技微博

史蒂夫·布

兰克(Steve Blank)

新浪科技 郑峻 发自美国硅谷

“我已经足够成功了,也不需要再继续工作;退休了之后,我只想帮助年轻创业者,传承硅谷的创业文化”,史蒂夫·布兰克(Steve Blank)(微博)对新浪科技笑了起来。这里是布兰克在加州Pescadero的巨大农场,附近是美国海景最美的一号公路,碧海蓝天阳光灿烂。 1978年来到硅谷后,布兰克在21年间创办了8家创业公司,积累了巨大的个人财富。但他的成就并不仅限于财富,退休之后的他在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知名学府讲授创业课程,影响了硅谷的数代创业者。

他的《硅谷秘史》(The Secret History)被公认是研究硅谷历史的最佳著作,他的创业著作被全球创业界和投资界视为必读著作。《圣何塞水星报》将他评为硅谷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人物之一,《哈佛商业评论》称他是当代“创新大师”(Master of Innovation)。 作为创业课程大师,布兰克很善谈,谈到硅谷历史与文化是滔滔不绝。在他看来,硅谷成功有三大因素:斯坦福大学、冷战、宽容失败与崇尚回报的独有文化;创业如同作战,需要迅速反应和果断决策;移动互联网改变了创业环境,苹果没了乔布斯会出现滑坡,而中国复制硅谷模式并不可耻。在新浪科技的面前,布兰克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 斯坦福、冷战与失败文化

故事从哪儿开始呢?我曾是军人,在美国空军服役,越南战争的时候我修过飞机。越战结束后,我在1978年来到硅谷,开始了自己21年的创业生涯。硅谷对来说,意味着一切;我的成功和荣耀都来自于这里。我爱硅谷,也希望努力回馈这片土地。

硅谷真的不大,从旧金山往南到圣何塞的一个狭长地带,地图上你找不到硅谷这个地名,在美国地图上也不起眼,但这里却是全球的创新圣地。我把这种区域经济称为集合体(cluster),正如好莱坞是电影的天堂,纽约是金融的中心。

硅谷的成功不是偶然,这是一系列因素和事件共同促成的结果,是在政府的规划和推动下,诸多专业科研人才和创业人才共同努力的成就。纽约、西雅图、芝加哥都有创业和科研团队,但这里的人文环境、创业氛围、冒险精神是独一无二的。

硅谷的荣耀首先要归于斯坦福大学,归于前副校长弗雷德·特曼(Frederick Terman)。当特曼来到这里的时候,斯坦福还不被认为是一家顶尖的学府。是他在1951年创办了斯坦福工业园区,改变了斯坦福大学以及整个硅谷。我对特曼教授的敬意无以复加。

大多数大学都不认同教授经商,认为商业活动有悖于学术精神。但特曼不这么想,他认为赚钱是好事,他鼓励教授和学生在硅谷创办公司,不仅要在斯坦福进行学术研究,更要将学术成果直接转化为商业产品,推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特曼或许是第一位在商业公司担任董事的大学教授;硅谷最早上市的三家科技公司,他都担任了董事席位。在他的带头作用下,斯坦福的教授纷纷在外创业或兼职,学院还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雅虎就诞生于斯坦福的实验室。

硅谷成功的第二个原因可能不为人知——冷战。是的,在美国与苏联的冷战阶段,按照美国政府的规划,斯坦福重点研究潜艇导弹的芯片技术和信息工程。斯坦福当时有一个400人的武器技术研究团队,从美国军方获得了大量资金与资源,吸引了大量工程师来到硅谷。 特曼在二战期间就曾负责领导美国军方的秘密科研团队。来到斯坦福后,特曼带来了自己科研团队的大部分人员,利用自己的关系从美国情报机构获得了资源,从事微波和电子工程学的研究。这就是硅谷集聚大量科研人才的幕后因素。

伯克利大学也是非常知名的学府,但伯克利和斯坦福的文化却截然不同。在冷战期间,伯克利大学负责研究的是核武器,极度保密的文化让伯克利的科研人员很少能够外出创业,将学术成果用于商业运转。 我也爱伯克利,但那里不属于硅谷的一部分。

硅谷独有的文化也是这里成功的第三个原因。在美国,加州远离传统的东海岸文化圈;很多人从美国各地来到硅谷创业,远离自己的父母家人。在这里,他们没有传统家庭因素的干扰,不用担心因为创业失败而蒙羞,因而更加具有冒险精神。

我爱硅谷,这里比任何地方都宽容失败,我们把创业失败者称之为“有经验的

人”(Experienced),投资者甚至也会更青睐他们。怕什么呢?投资者90%的项目都是以失

败而告终,他们也是不断的失败才获得巨大回报。只要你懂得吸取经验,硅谷就欢迎你再次失败和成功。

硅谷还有更重要的回馈文化(Pay it Foward)。如果你创业成功,那你更有责任去帮助那些刚刚起步的创业者,来回报这个生态圈。当我年轻创业的时候,我向很多人寻求过建议和帮助,得到了成功者的无私提携,他们没有问我要过金钱或是股票,完全是免费的。 很多创业者成功之后转型成为投资者,这同样是在帮助下一代创业者,让硅谷的生态系统可以继续顺畅运行。但我喜欢和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成功创业心得和智慧;对我来说,讲授创业课程更有成就感。

创业过程如同作战

我曾经是名军人,我为效劳国家而自豪,而且我的创业生涯也从服役经历中受益匪浅。当你经历过战争,在混乱危险环境下生存过,你就知道反应迅速、果断决策的重要性。这也是一名成功创业者的必备素质,因为创业和战争一样是在信息不充分和巨大压力下生存的过程。

创业者必须具有责任感,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领导整个团队前行。当我退伍之后来到硅谷,在第一家创业公司工作的时候,员工和客户都曾经因为各种原因对我咆哮;我对自己说“你必须应对这一切,这和作战真的没什么两样,干得不好你就会死去”。战争经历对我创业的影响和帮助,远远甚于其他任何文化因素。

后来我讲授创业课程,也是训练创业者的个人性格。你能否对变化做出迅速反应和决策,能否承受压力和失败,是一蹶不振还是无畏前行,能否始终具有激情和关注力,能否将创意转化为实际行动?这些都是创业成功的必备因素。当然,你还得有运气!

所有的创意都是假说,不管是什么想法,都是对市场需求的一种假设。我在斯坦福授课的时候,要求学生在6个月内打造出实际产品,推给顾客获得反馈,经过不断的测试和改进,最终拿出市场认可的产品。这种模拟过程对创业者帮助巨大。

具体的创业因素千差万别,我能分享的只是怎样去应对创业过程的各种因素。创业者可以虚心接受建议,但不要成为别人想法的奴隶,因为最终创业的人是你自己,是你在最终决策,别人可以给你启迪,但你必须有独立的想法。

30年前我创业的时候,信息还是非常匮乏,如果你足够幸运,你有机会和成功者喝杯咖啡,得到他们的指点和建议。而现在我们有太多的信息,互联网带来了海量甚至相互矛盾的信息。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一方面是我们现在有更加系统的创业氛围,可以帮助年轻人减少风险。

中国复制硅谷不可耻

现在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这也彻底改变了硅谷创业的环境。不需要大量资金也可以改变整个世界,智能手机让用户基数扩大到上亿级别,创业者可以24小时触及全球数亿用户,

这是之前所无法想象的。现在的应用开发商,只需几个人和几个星期就可以改变命运,《Draw Something》就是最好的例子。

泡沫确实是存在的,这是好事,只要你不是最后接盘的。科技行业的泡沫有积极的一面,更多资金流入创业公司,可以带来更多新技术和产品。而且现在的泡沫和十多年前完全不同,当时数十家公司尚未盈利就疯狂估值上市,那就是欺诈投资者。

而现在的泡沫只是因为创业公司的营收尚未达到相应级别,按照用户基数来看,他们的估值仍然是合理的。而且现在的资金来自风投,Facebook和Twitter的估值很值得,这种泡沫不是什么坏事。

不用多少年,世界上每个人都会有智能手机,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会直接跳过PC时代,步入智能手机和平板时代。微软(微博)在PC时代地位毋庸置疑,但他们错过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的机遇。PC时代已经过去,虽然微软也在努力追赶,但他们在新时代的地位不可能和之前同日而语了。

苹果是全球最为强大的科技公司。没有了乔布斯,他们还能保持2-3年的领先势头,但之后可能会出现滑坡,就和当年盖茨在微软隐退一样。当创始人离开科技公司的时候,科技公司能否保持创新势头是个很大的疑问。

苹果、甲骨文(微博)、亚马逊(微博)和微软,都是在创始人手中通过不断革命性创新达到行业的巅峰。当创始人离开之后,公司依旧可以保持很强的执行力,坚持之前的成功战略,但创新的动力也会出现枯竭。虽然不是每家公司都这样,但这的确是普遍现象,创始人离去对科技公司来说不是什么好迹象。

我没去过中国,今年打算去北京和上海看看。我很看好中国市场,未来几年苹果与谷歌的移动平台争夺,中国等新兴市场会成为关键阵地。中国也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创业中心,这里会成为美国之外最重要的科技中心。当然,中国科技行业的成功还取决于科研实力、创业文化以及政府监管等因素。

我知道中国很多创业者直接抄袭硅谷的成功模式,但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可耻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行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复制外来的成功模式是很自然的现象。第一代创业者进行复制,第二代创业者才是创新的一代。日本很多年前也是一样,现在的俄罗斯同样如此。 中国的竞争环境或许比美国更为激烈。这就像是一百多年前的美国,无序化市场竞争是第一步,当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竞争规则才会逐渐成形,需要政府来制定规则。中国的市场经济步伐已经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出色,或许不用多久,硅谷也需要学习中国的模式。 尾声:一个小时的采访很快过去,满头白发的布兰克毫无疲惫的神情。最后,他以平静的语气结束了专访:“我个人的成功不值一提,如果我的经验和智慧可以给年轻人带来帮助,那会是我最为骄傲的成就。30年前我们是先行者,30年后扎克伯格他们是传承者,再后来还会有新的一代。创新的步伐不会停止,创业的旗帜继续传承,而荣耀属于整个硅谷。”

篇三 硅谷创业故事
一幅画让她离开华尔街 走上了硅谷的创业之路

一幅画让她离开华尔街 走上了硅谷的创业之路

小编按:你们有没有听过“网球,5个人的圆圈,和3万天”的理论? “网球”代表自己的兴趣爱好;“圆圈”的意思是我们交际圈,要多和受启发的人相处,才能提升自己;“三万天”的意思是人生只有三万天,我们永远没有准备好的那一天。以下这篇文章的作者苹果姐姐,有幸找到了自己的这颗网球 ”画画“。 并通过了一幅画让自己离开了华尔街的格子间生活,走上了在硅谷创业的道路......

23岁那年,我去了Morgan Stanley担任资产管理分析师。那时我刚从普林斯顿毕业,自此我完成了从校园到社会的转变,也完成了别人眼中学霸的成长之路。高中自己通过申请去美国念书,一路全奖走到了普林斯顿,再进了华尔街。按照剧情套路来说,接下来我应该嫁给高富帅,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了。

轨迹是应该这样吗?我不知道。只是有段时间我特别迷恋《欲望都市》,很憧憬里面的女主角Carrie,好想和她一样可以行走在纽约街头,蹬着最新款高跟鞋,邂逅我的Mr.Big。

Mr.Big依旧隐秘于灯红酒绿的纽约市区不见踪影,每日醒来,现实的光亮照进飘窗,也照亮了我迷茫的脸庞, 脚底的高跟鞋支撑着我困意阑珊的麻木脑袋,疾步于坚硬的水泥路上,纽约东村Astor Place的6号线永远拥挤不堪。我踩着点到”格子间”打卡上班,做着重复的事情,然后临近半夜再昏昏沉沉地原路返还。

当一个人的状态趋于程式化后,就很难再找到生活之外的新意。2013年的夏天,纽约的烈日将写字楼外的玻璃照的通红,纽约这座将近400年的水泥森林似乎快要被熔化,寄居其中的我也开始变的狂躁和不安。水瓶座坚持追求自由的性格像一根浇油的皮鞭不断抽打在我身上,Mr.Big还在迷路,他还不来。

于是在某个周末,我丢掉手头繁杂的工作,跑去MIT参加朋友的毕业典礼。我喜欢参加这种仪式,一大堆人聚在一起,对未来宣誓,那一瞬间,未来已来,一切美好。典礼过程中,不断有人发言,一些例行公事,一些插科打诨,跟我之前的毕业典礼并无二致,直到他上台演讲。

他叫Drew ,是硅谷一家明星公司的创始人。他有一双浅绿色的眼睛,像泛起波光的安大略湖。他脑门儿蹭亮,笑起来很可爱,像是哪部美剧里蹦出来的一样。

Drew站在台上穿着教授袍,微笑着告诉台下的毕业生:”工作最认真的人不是因为他们自律,而是因为他们在解决一个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每天精神爆棚„„而我的另外一些朋友,每天加班、工资很高,但是他们常常抱怨,好像自己被’格子间’铐住了。”

Drew继续着他慷慨激扬又充满幽默感的发言,而台下的我却已经开始热泪盈眶。因为我就是他口中那种人。想要改变,却不知道从何下手。我的同事不是我5年后想变成的人。

我看见了曾经的自己,那个17岁雨季,无所畏惧的姑娘,她一个人拖着3个大箱子只身飞去位于康州郊区的高中,她用了半年的时间去克服害怕、孤单和语言的不通,她摒弃了一切熟悉的环境励志要在美利坚混出点名堂,现在,她已经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Drew有个著名的理论,叫 “网球,5个人的圆圈,和3万天”。“网球”代表自己的兴趣爱好,美国人喜欢养狗,扔出去一个网球,脱了链子的小狗会追着网球“疯狂”奔跑;“圆圈”的意思是我们是相处最多的5个人的中间数,所以多和受启发的人相处,不停扩张我们的圆圈,提升自己;“三万天”的意思是人生只有三万天,我们永远没有准备好的那一天。

我开始问自己,我的“网球”是什么?

我从小是个胆小内向的人,母亲为了鼓励我,开始送我去学画画,她总和我说,画画是一种创造,是自己与这个世界最简单的对话,它像烛火,如微风,似细雨,它能找回初心。来美国前的那个晚上,当一切收拾妥当后,母亲在我已经装得满满当当的行李箱里又塞进了一张画板。

既然画画是我的特长,我决定画出所有我敬佩的硅谷创业者,这些人有个共同点,他们充满创造力,对生活充满无限激情,他们的面前,是一段段正在被创造或已经创造的历史,他们的身后,都有一颗不安躁动和渴望改变的心。 第一个,就从Drew开始吧。 接下来的100天我拒绝了所有社交邀请。每天从纽约中城投行高楼下班后,我就直奔中央火车站,乘着6号线回到家里,扒两口简单的饭菜,然后带上耳机听这些人的演讲,在客厅橱柜上摆好画板,拿起画笔,开始我的”创作”,每一笔都有他们的故事,每一笔都让我热血沸腾。为了画出对Drew的理解,我的耳机里反复循环着他在MIT毕业典礼21分46秒的演讲,从头到尾听了超过20遍,都快可以背下了。

从小读红楼,记得说曹雪芹这本书五易其稿,而我的一幅画却易了十几稿,我在每次弃稿重画时就这样安慰着自己,就这样重复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Mr.Big的肖像逐渐呈现在我的画板上,愈发逼真和生动,我开始和画像上的他开始对话,我诉说自己的心事,聊聊自己的机遇,把他当做我的树洞,我最知心的朋友。

日子如流水般继续向前滚动,夏天在不经意间过去,纽约依旧车水马龙,太阳的余温连街头冷饮车里叫卖的冰淇淋都无法再融化了。Drew的画像摆在我的客厅,陪着我度过了炎夏,窗外街道上已经开始铺满落叶。

这年秋天,知名的风投红杉资本在纽约有个工程师大会, 而我听说,Drew也会去那里。望穿秋水的这一天,我却做了一件当时看来极其愚蠢但事后却感觉异常幸运的事,我一觉睡到了12点,错过了这场大会。【硅谷创业故事】

我爬起床翻开大会议程,看到下午还有一个硅谷创业者的分享会,我打算去碰碰运气。下午当我抱着我的”作品”从后门悄悄溜进会场时,我发现只有最后一排的位置可以坐了,那些熠熠生辉的创业者们站在离我很遥远很遥远的讲台上,看不清他们的脸。【硅谷创业故事】

我在最后一排靠右边坐了下来。屁股还没坐稳,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后门走了进来,我抬头侧目看了一眼,这不是Drew么? 那个硅谷顶级明星公司的CEO,他居然会抽时间参加这个十几人的讲座,并坐在了离我1米不到的地方。

我的心“砰砰”跳,他的画像就在我身边的手袋里面。我想起青春期时的情书每次开头

的那句:很高兴遇见你。此时很想脱口而出这句:很高兴遇见你。

人与人的相遇只有一段,我们终于在这一刻产生了交集,我却变得语无伦次异常紧张,直接将怀里的画递给了他。【硅谷创业故事】

“你是我的偶像,我画了一幅画想送给你。”我幻想过无数次与Drew相遇的场景,和无数句相遇后我要说的话,没有一个场景是这样,没一句话是这样。

他接过画,然后„„他看着画中的自己,分明地,脸红了„„

“谢谢你,你画得很好”。Drew拿着我画羞涩的点评道。

Drew在他24岁的时候,拿到了风投的第一笔投资,看着自己的银行账户从2位数到6位数,感觉很不真实,截屏留念,好像提前收到了圣诞礼物。当时的我,同样24岁,那神奇的一天好像也是我提前收到的圣诞礼物。后来,当然还有后来。

硅谷创业者的分享大会还在继续,接下来上台的是Paypal第一位首席财务官,硅谷公认的”投一个准一个”。他投的硅谷明星级公司包括Youtube,Square, Evernote, Eventbrite, MongoDB,Tumblr等等。Drew指着台上的他对我说,如果你如此喜欢硅谷创业者的故事,那么你一定要和他交流一下。

听完我男神的建议,我就跑到前面去排队等候,由于我抱着Drew的画像,从而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然后有几个人就走了过来跟我搭讪,一个是红杉资本现场的工作人员,还有两个面生,一个眼睛特别大,另一个个子特别高,跟篮球运动员杵在那一样。

“我们很远就注意到你的画,很棒。”搭讪的大眼睛说,”你想加入我们一起工作吗?”

What?

我在大四开始各种投简历,全世界各地参加面试,写过几百份简历,尝试过几百次群面或单面,挤破头才进了投行,在过去一年半里,我一边在”格子间”工作,一边偷偷寻找硅谷的面试机会,胆战心惊地打了无数个从纽约到硅谷的面试电话,每个假日都偷偷跑去硅谷给科技大会Techcrunch做志愿者......哪一个offer机会不是经过数论面试筛选拒信,历时几周到几个月?

但现在,因为一幅画,当场就有人要给我发offer?

在经过简要的交流后我才知道,那个大眼睛的男生来自好莱坞,是美国目前一家叫做Whisper的创业公司的CEO,而篮球运动员身材的男生是Whisper的技术总监。

我对大眼睛说,”等一下,你是让我做全职还是兼职?”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1个多月后,我将告别格子间,告别重复的工作,告别纽约焦躁的烈日,告别拥挤的地铁,我将要在每天的头脑风暴中收获一大堆具有创造力的想法,我将和

一群超酷的人一起拼搏到半夜,我将在洛杉矶的硅滩边吹着海风喝着咖啡, 8个月后,我还将和搭档被派驻中国市场,从零开始搭建公司的中国团队。

那时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是在会议后收起我的画,放进背包里,走出会场,突然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也是那个时候,我做了一个决定,我要画出所有我喜欢的创业者,我要带着他们的故事,带着Drew给我的那份触动走遍世界各地的校园、科技大会和公司。17岁时的梦,和遇见Drew后的蠢蠢欲动,终于在这一刻汇成具象的目标。

我给Drew写了一封感谢信,告诉他我们相遇后发生的好莱坞电影般的故事,我问他能不能把我们的合照和故事记录下来, 而Drew却一直都没有回复,他忘了我吗?也许吧。

2014年,我已经在深圳和同事组建了Whisper中国团队,我们给她起了个很好听的中文名字,叫做“耳语“。

【硅谷创业故事】

那天工作到很晚,下班的路上,我走在黑黑的路上,手机突然发出一条推送的声音,我滑亮手机,看到了一封未读邮件,而发件人的名字显示为“Drew Houston”。我颤抖着点开邮件,上面写着:“很高兴遇见你。”

篇四 硅谷创业故事
美国硅谷科技创业经验研究_李向辉

2014年1月江苏科技信息

Jiangsu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January,2014

美国硅谷科技创业经验研究

李向辉,李艳茹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

摘要:硅谷是美国乃至世界上最为成功的高技术创业区之一,引领着世界科技创业创新的最新方向。文章研究了硅谷的科技创业模式,着重介绍了其投融资机制、人才机制、社会创业服务体系以及创业文化,通过总结硅谷的科技创业经验,为我国区域创业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硅谷;科技创业;模式;经验;借鉴

美国硅谷是世界范围内最成功的自主创新和创业区域,其区域面积达到1854平方英里。硅谷曾引领了多次产业形态和产业链的更新和变革,包括上世纪50年代的国防工业技术、60年代的半导体材料、70年代的计算机和生物技术、90年代的互联网,以及世纪的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创新。硅谷是知识经济崛起的标志,在美国社会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跨越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目前硅谷的就业人数大约为133万,60%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平均年薪在8.5万美元左右[1]。从2010至2011年,硅谷当地每月就业人数平均提升了3.8%,远高于美国1.1%的平均就业人数涨幅。此外,硅谷的区域创新能力全美领先,据统计,2010年硅谷的专利公开数量占到全加州的49%、全美国的12%。

人们常说,硅谷的成功难以复制。硅谷之所以成为硅谷,与其独特的区域科技创业模式密不可分。硅谷模式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历史过程,全盘照搬并不可取,但是其科技创业的成功经验,包括成熟的风投机制、创新人才的吸引和激励方法、包容以及创新的文化、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等,则是值得借鉴并学习的。

1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链和投融资机制

目前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有300多家,规模达到116亿美元,占到美国的40%以上,且以每年60%的速度高速增长,成为硅谷不断成长壮大的重要条件。硅谷发达而成熟的创业投资环境,源自于其完善的投融资机制。1.1资本灵活的投入机制

2011年美国风投总量约为284亿美元,其中116亿美元投放在硅谷

。硅谷的风投体系有着鲜明的美国烙印:

一是资金来源渠道多样。既包括政府直接出资和大公司的风险基金,也包括金融机构贷款和个人资本、外国公民投资、养老保险基金等民间资本;二是私人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据统计,硅谷80%以上的投资资金来源于独立资金和天使投资,而政府很少

[2]

直接参与到风险投资的运作与管理。

1.2高效标准化的运行机制

这就在硅谷,开发一个成熟的项目通常需要多个承担者,意味对于项目的投资方式是模块化的。在这些模块项目协作配合的过程中,高效的、标准化的投资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风险投资为例,由于和不同项目模块的承担企业间存在着通畅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投资方因此具备了全局协调的优势和能力,能够依据标准化的开发路线来约束和掌控项目的整体进程,并通过各个模块资金的投放来实现适度的调整。与此同时,各企业也能够参与到标准化路线方案的制定过程之中。这种投资运行机制是在风险资本和创业企业的长期利益博弈过程中形成和完善的。在这种运行机制中,投资方通过阶段性资本承诺来实现治理和选择的目的,而赢得阶段性锦标竞争的创业企

[3]

。业则更有希望实现创新成果的商业化

1.3成熟的退出机制

硅谷的创业资金拥有成熟的风投退出机制和途径。最主要的两种是公开发行上市(IPO)和并购(M&A)。通过IPO获得金融市场认可和支撑的同时,参与企业管理的风险投资依然可以维持较高的独立性,并且获得较高的受益。M&A方式更适合于无意继续经营企业的风投方,是一种更稳妥获取回报、更快开

[4]

始新一轮投资的退出方式受到近年金融危。值得一提的是,

机的影响,通过纳斯达克市场IPO退出的硅谷风投大幅减少,而采用M&A退出的企业比例则逐渐上升。2与高水平大学的良性互动

周边发达的教育体系推动着硅谷的诞生和成长,不仅为其提供了多层次的创新人才,还提供了最为重要的、能够通过市场转化为效益财富的科技创新成果。另一方面,硅谷的发展反哺了教育,不仅为大学等公立科研机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还持续影响着教育的理念和人才培养的准则。经过多年的发展,硅谷及其周边的大学、科研院所之间早已形成了一种财富—人才—科技成果的良性循环产出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推崇创新创业的科研及经营理念,这些都是硅谷能够安然渡

男,江苏宿迁,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创新及知识产权战略研究。E-mail:Millerlee@126.com。作者简介:李向辉(1985-),

2014年1月

江苏科技信息·地方科技

January,2014

过多次金融风暴及产业发展危机、成为世界高新产业技术发祥地的重要保障。

2.1以大学作为技术创新的源头

的结晶。从硅谷的诞生,是斯坦福大学科研同产业“联姻”此,这片土壤中融入了学术的种子,并在几代创业者们的努力下,硅谷逐渐成为科技创新创业的沃土。斯坦福大学为硅谷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技术和人才诸多方面的强大支撑,尤其是全美首屈一指的斯坦福电子工程专业,为硅谷提供了多领域内连接基础研究和市场应用的解决方案。可以说,学术创造了硅谷、孕育了硅谷,学术是硅谷产业技术创新的不竭之源。2.2以大学作为产业创新的有力支撑

多年来,硅谷始终坚持将大学的创新精神融入到产业发展理念之中,始终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业的高度结合。此外,斯坦福大学还为硅谷创业企业提供了一流的科研设施以及源源不断的超前创意,这些都是硅谷产业始终能够先人一步的根本保证。据统计,目前硅谷内超过6成的企业源自于斯坦福大学的科研团队;而与斯坦福大学科研项目有关的产值占到硅谷

[5]

总产值的50%以上。

创业培训,为创业项目注资等方式,反过来促进了大学的繁荣。硅谷—斯坦福这种源自学校、反哺学校的模式非常重要:一方面,校友的资金支持能够以奖励、基金、天使投资等多种形式,促进科研基础条件的改善,推动在校项目的产业化进程,从而使学校的创新能力更加强大;另一方面,成功校友在思想辅导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深了母校的创业氛围,使学生的创业思维更加活跃。例如,斯坦福大学举办的企业家领袖思想论坛会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士与企业家讲述其创业过程中的失败与成功,为在校师生带来灵感和启发,同时也带来了宝贵的创业经验。

3符合创业规律的社会服务体系

硅谷拥有高度发达的的创业服务体系,包括成熟的创业政策体系、法律服务体系和中介机构服务网络等。特别是创业中介服务机构种类繁多,组织形式多样,专业化程度高,活动能力强,能为技术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和资金等多角度、多层次的服务,有力地推动和支撑了硅谷创业创新的繁荣。3.1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美国成熟且不断发展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对创业者和相应创新主体的一种直接制度激励和利益保护,也是硅谷创新活力的根基所在。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水平的制度建设和强劲的执法力度,以及对受害人及时、到位的救济措施。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制定了《拜杜法案》、《联邦技术转移法》、《技术转让商业化法》和《美国发明家保护法令》等法案,有效推动了本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转移;利用综合贸易法案的“特别301条款”和关税法的“337条款”,强化了对美国专利权人海外权益的保护,并有效阻止了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他国商

[6]

品进口。

2.3卓有成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斯坦福大学和硅谷联合出台了很为鼓励创业和成果转化,

多鼓励政策。例如:斯坦福允许教职人员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去硅谷的公司兼职,甚至允许某些拥有重大科研成果的教授停薪留职1~2年去硅谷创业。斯坦福还出台了一系列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鼓励教职人员的职务发明向企业转移,学校视情况仅提取收益的10%~15%;对于1年内没有转移的职务发明,允许发明人免费向企业转移;此外还专门设立了知识产权办公室,负责上述政策的执行落实和转让转移协议的签署。如今在硅谷,很多企业家同时也身兼斯坦福大学的教职,这为斯坦福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带来了天然的优势,据统计,该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能够达到80%以上。2.4重视企业家精神和创业主体的培育

创新、敏锐、无畏的企业家品质和精神是企业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以创新著称的硅谷,这种精神品质显得尤其重要。硅谷和斯坦福大学的文化氛围塑造了大批具有创新和冒险精神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一方面,斯坦福大学先进的自主创新、创业、创富办学理念,盛行并得到充分尊重的工程师文化,完善的创业辅导项目和创业导师制度,大量成功创业的校友典范,激励并培养了在校学生敢于创业、乐于创业、不怕失败的企业家精神,从而源源不断地为硅谷提供了创业创新的主体。另一方面,硅谷也拥有自己的创业英雄,例如惠普、英特尔公司、易趣公司、雅虎公司的创业者们,这些英雄的传奇对新一代的创业者们起到了积极的激励和推动作用。2.5校友资源进一步促进大学繁荣

创业成功的企业家通过为母校捐款、设立创新基金,开展

3.2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

包括多种金融中介服务机硅谷拥有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

构,如金融资信评级公司与基金评级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金融经纪公司(包括证券经纪人公司)等。这些机构为创业企业在各个阶段的发展都提供了必要的中介服务,极大地降低了创业门槛,提高了创业成功率,推动了企业发展壮大。

3.3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

硅谷所在地方政府注重营造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一方面,当地政府主要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立法的措施,鼓励创新创业的发展,而不过多干预企业的具体事务和运营,保证了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竞争的有序进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另一方面,硅谷形成了完善的法律服务体系,拥有大量的分工明确的从业律师,包括专利律师、合同律师、税法律师等,涵盖了早期的刑事辩护、兼任法律顾问、提供咨询、代理诉讼、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等多个业务领域,为科技创业活动提供了法律环境上的保障。

2014年1月

4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

江苏科技信息·地方科技

January,2014

技公司员工的跳槽是普遍现象,伴随着人才流动的技术溢出和信息传播,对于吸引、凝聚高素质人才,以及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是至关重要的;三是知识共享和团队创新。硅谷营造了一种开放性学习型社会的氛围,强调知识的共享和团队创新;四是开放的移民文化。硅谷凝聚了来自于世界各国的大量优秀人才,高技术移民有力地推动了硅谷的创新,为硅谷充盈了

[8]

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宽容失硅谷的精英们在创业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求新求异、败、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为特质的充满活力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又为硅谷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持续地推动了硅谷产业经济的高速发展。4.1源自学术,求新求异

繁荣的学术之风是硅谷高科技发展的基石。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一流学府不断地向硅谷输出各类人才,这些人才不但具有深厚的技术功底,并且在学校里就收到了创新文化的熏陶,接受了系统的创新教育,拥有了非常活跃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硅谷民主、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下,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这里碰撞思想、交流知识、传播信息,不同文化在这里交融,进一步形成了独特的创新区域文化。学术的繁荣和创新的氛围培育了新创意、新技术,并不断促进创意和技术的市场化和产业化。4.2勇于创业,宽容失败

宽容失败、热衷创业的文化氛围是维持硅谷创业创新活力的社会基础。近5年来,平均每年硅谷有4万6千家公司倒闭,1万7千家创立,失败和成功的比率虽然高达3∶1,但其实已经远远高于其他的科技产业园区。正因为这样,硅谷的冒险家们清醒的认识到,成功创业并不容易,但是如果不能忍受失败,惧怕失败,那就无法立足于硅谷。硅谷的雇主们对于应聘者的创业经历也非常看重,他们认为敢于创业冒险是最为可贵的精神品质。对于意图跳槽进行创业的技术人员,硅谷的公司通常不会加以阻挠,甚至会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和合作机会,有的还会提供启动资金,并且欢迎失败的创业者回归原来的公司。4.3自由平等,以为人本

硅谷文化是一种充分尊重人性、个性自由发展的文化。一方面,科技人员往往被认为是企业的财富,企业努力为他们提供自我价值能够得到全面自由发展的机会、条件和环境,使他们创新的自由得到很好的保障。例如,很多公司提供优厚的福利,休闲舒适的工作环境;允许技术人员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项目或者技术工作,也可以随时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小组

[7]

中工作等等。另一方面,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

5结语

综上所述,硅谷是一个综合性的、有机开放并且具备持续自主演化能力的科技创业生态系统,其成熟、先进的科技创业体系是其竞争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当前,我国许多较为发达的创业园区也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但与硅谷模式相比还是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缺少硅谷发展模式中的创新创业精神及文化氛围。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积淀有关,儒家文化并不推崇个性的发扬,而是强调群体规范;另一方面则与我国相关的制度体系有关,尤其是现存的产权制度在对创新活动的保护和激励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因此,我国各地区在建立高新科技园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资源比较优势、地区文化、相应的环境配套等因素,有针对性地科学借鉴硅谷模式,因地制宜,内联外引,培养积极的创业创新氛围;此外,还需要相应地对包含专利权、产权、税收等在内的政策体系进行调整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文化内涵的中国硅谷。

参考文献

[1]汤汇浩.高科技园区综合发展要素及其作用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与美国硅谷的比较研究为例论坛,2011(6):87-93.

[2]林学军.美国硅谷的研究模式和中国创新战略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64-68.

[3]庞业涛,谢富纪.创业驱动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型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8(1):61-64.

[4]施丽涵,王林萍,郭慧文.美、德风险投资比较及启示[J].科技和产业,2009(7):71-74.

[5]佘凌.美国硅谷:创业环境和园区文化[J].江南论坛,2010(8):8-10.

[6]包海波,盛世豪.美国专利制度创新及其影响[J].科研管理,2003(4):6-14.

【硅谷创业故事】

[7]高冬成等.李开复:领导谷歌天才[J].管理学家:实践版,2009(9):8-9.

[8]李中赋等.硅谷文化对美国新经济的贡献及其启示[J].科技导报,2002(4):13-15.

(责任编辑汤淏)

调动和发挥。技术精英们秉承着“工作带来挑战,挑战带来乐趣”的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工作。因此,硅谷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仅充分保障了个人的兴趣、意愿和发展空间,也激发了个人的创造活力和工作热情,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的发展。4.4共享开放,追求卓越

硅谷是一个高度发达、开放的技术社会,主要表现在:一是财富的共享流动。硅谷的投资者往往会把收益再度投入到创业环境中,以期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不会保守地落袋为安。高科技公司通常推行持股分红制度,员工在投入创新活动的同时也分享了公司成长所带来的利润;二是人才的高速流动。高科

篇五 硅谷创业故事
硅谷创业孵化器的三大趋势

硅谷创业孵化器的三大趋势

腾讯科技 徐安娜 12月28日报道

未来学家、奇点大学(Singularity University)联合创始人Peter Diamandis曾表示,我们生活在一个属于创业者的黄金时代,现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运用指数式增长技术,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奇点大学被誉为“来自未来的常春藤学校”。它鼓励创业者大胆想象,其研究生项目更像是高大上的创业学院,每年都会从全球招募筛选优秀的创业者,进行为期10周的夏季培训,课程内容几乎涵盖了最前沿尖端的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等。参与该项目的创业者要通过各种方式为至少10亿人在未来10年内提供帮助。

对于普通创业者而言,奇点大学的愿景及其所寻找的创业项目似乎有点遥远,特别是对于那些还没有启动项目,只拥有半成型、理想化、不完美的想法的创业者,如何更好地助推你的想法可能是你目前首先考虑的问题。

在北京,有创意、但还是半成型,大多数首次创业者会选择3W咖啡等地方,去寻找展示平台,聆听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分享其创业心得,并拓展互联网圈的人脉资源。

而在硅谷,半成型的项目团队会有更多选择余地,他们可以加入正在兴起的创业学院如德雷普英雄学院(Draper University)。这所学校是由风险投资公司德丰杰(DFJ)创始人蒂姆·德雷伯(Tim Draper)创办的,为那些还未准备好创业的大学生,或未准备好进人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创业者提供了一个缓冲的时间。

德雷伯表示,自己创办Draper University的目的是培养创业“英雄”。他认为大学生在哈佛、斯坦福商学院能学很多案例和技巧,但似乎缺了一些东西,他希望能由这所学校来补上。

这一块缺少的东西可以体现在德雷普英雄学院的校训中“不断失败,直至成功”,Draper University可能是全球最鼓励失败的学院之一。在这里,试验性学习至关重要,创业者会被要求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允许不断尝试,不断试错,直到创业者不害怕尝试为止,这会为团队今后能更坦然地面对失败做好准备。 硅谷除了兴起一股创业学院之风外,最受瞩目的要属蓬勃发展的创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场所,允许你呆更长的时间,可以在这里建立人际网络,学习并发展;而加速器通常是短期的、高强度地密集训练,它会以个位数的股权交换少量的资金和指导。

硅谷加速器500 Startups创始人Dave McClure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表示,整体而言,创业加速器未来会有更多的创新。现在蓬勃兴起的加速器中,绝大部分会在未来几年内被淘汰。他们得与一些已存在5-10年的加速器相竞争,这相当困难,“所以近来更多新兴的加速器越来越专注于某一特定的领域,更为专业化和垂直化,如媒体、医疗健康、云服务等。”Dave说道。

近年来,美国医疗健康产业不断涌现新兴的创业孵化器,如Rock Health, Startup Health, Blueprint Health等。当前最受瞩目的要属资源雄厚的斯坦福大学StartX,大名鼎鼎的硅谷孵化器Y Combinator今年也追捧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初创项目,通用电气等大企业更是加大了对此类孵化器的投资,都希望能在这块庞大的市场里分得一杯羹。

【硅谷创业故事】

亚马逊云平台服务AWS近期在国内创办了云服务孵化器,同时推出亚马逊AWS Activate创业加速计划,为初创公司免费提供云服务。微软也推出云加速器为初创公司提供多方位的创业资源,如办公场所,Windows Azure云计算平台及相关的服务。

上周,谷歌地图刚宣布支持虚拟现实浏览街景;英特尔前不久刚投资

Avegant公司以开发一种叫Glyph的虚拟现实头盔;Facebook此前用20亿美元收购了沉浸式虚拟现实头盔制造商Oculus。随着硅谷IT巨头纷纷布局虚拟现实领域,全球首家虚拟现实孵化器River近日诞生,由风投机构Rothenberg Ventures推出。River将会定期邀请虚拟现实领域的顶尖专家来指导关注此垂直领域的创业者。

目前硅谷最知名的几家加速器包括Y Combinator, 500 Startups, TechStars等,他们自身的定位决定了其差异化的道路。耳熟能详的Y Combinator黑客文化浓厚,是程序员的天堂;走全球化路线的500 Startups更擅长市场营销、设计和讲故事;TechStars最大的特色是导师制模式非常完善。

为保持初创公司的存活率,TechStars通常只选择最具潜力的公司,每年从4000余份申请中筛选出1%的项目,每期大概10家左右,他们都会获得导师的高度关注,并得到来自1-10名导师手把手的指导。创始人David Cohen的初衷就是把精力花在质量上,确保孵化的每家公司都获得成功。

与TechStars相比,500 Startups的投资理念有明显的差异。创始人Dave McClure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表示,“我们采用的是小额投资及增量投资的策略。首先小额投资大量初创公司,然后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筛选出优秀的初创企业,我们会对这些优胜者有选择地进行追加投资。”

同时500 Startups可能是硅谷最具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创业加速器。去年Dave任命马睿为大中华区合伙人,后者会推荐一些国内的优质项目去硅谷参加加速培训。马睿告诉腾讯科技,本月在亚马逊AWS云创大赛中刚有一家名为Fiberead的初创公司被选中。

Fiberead是一个跨境项目,主要帮助英文作文在中国出版图书,包括电子书和纸质书。创始人Runa Jiang告诉腾讯科技,她们将于明年一月份入驻硅谷500 Startups,为期14周。“选择500 Startups是希望它能给我们背书,吸引到像Ben Horowitz这样的硅谷知名作者”Runa说道。

近来,几乎每周都有一家跨国公司与创业加速器合作或收购其所在领域的一家初创公司,耐克、微软、卡普兰、迪士尼等纷纷与创业加速器TechStars合作,分别成立Nike+加速器,微软加速器,卡普兰(Kaplan)教育科技加速器和迪士尼加速器。

这些跨国公司将与初创公司的合作视为创新战略的关键一招,他们不是个例,据通用电气公司发布的“全球创新趋势调查”报告称,85%的大企业受访者表示,此类合作能有针对性地从初创公司中挖掘出创新的电子,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并弥补企业内部某些方面的创造力不足。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趋势?为什么大企业愿意跳出舒适区与初创公司建立合作?读过《创新者的窘境》一书的读者会发现,该书作者哈佛商学院克里斯坦森教授认为,很多市场引领者在变革性技术创新的浪潮中被淘汰得最快,因为颠覆式创新很多时候来自初创公司,他们会跳出现有的框架去想问题,结果是市场没有预料到的,意识到时可能为时已晚。

硅谷加速器Plug & Play近来发展势头大好,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接大企业,IBM等一批大企业经常来这个加速器,与初创公司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创始人赛义德·阿米迪(Saeed Amidi)表示,跨国公司过去会等初创公司发展成熟了,再将其收购以获取有价值的技术,应用到自己产品中。

但现在情况大不相同,比如Plug & Play针对零售、媒体等行业推出了相应的加速器项目,目前每个项目都有大公司赞助,这些赞助商会为创业者分享自己的管理经验,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来支持项目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初创公司早期的创业阶段就直接参与进来。”阿米迪强调道。

篇六 硅谷创业故事
硅谷最成功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在读的25本书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马克•库班认为,这本书是每个企业家的必读书。这本书同样也是Charlie O ‘donnell——布鲁克林大桥公司的合伙人的最爱。他说:

“没有任何书在总结企业家激情和精神的方面比安·兰德的《源泉》做的更好。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不是谁能成就我,而是谁能阻止我。”

2、”The Effective Executive” by Peter Drucker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作者:彼得.

德鲁克

这是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给亚马逊高管读书俱乐部开出的三本必读书之一。德鲁克使得管理观念深入人心。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管理者和员工应该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探讨的问题是,对于一个希望拥有更高执行力和价值的组织来说,什么样的

时间管理和决策习惯是最有用的。

3、”The Innovator’s Dilemma” by Clayton Christensen

《创新者的窘境》 作者:克莱顿•

克里斯坦森

贝佐斯让他的高管们读的另一本书就是《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可以说是最有影响力的商业书籍之一,它同样也是我们采访的其他几位创始人和风险投资人的首选,他们的评论如下:

Steve Blank曾是连续创业者,现在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其他学校任教,他说:

“为什么大公司看起来或者运行起来就像恐龙?克里斯坦森找到了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企业家可以将这本书作为工具书,指导他们如何在自己的领域内去打败大公司。”

Chris Dixon,Andreessen Horowitz 公司的投资人,前Hunch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他指出:

“《创新者的窘境》推广了(但通常是误用)“颠覆性技术”的概念,但事实上,比起一个灵光一现的点子,还有更多重要的事情要做。这本书是观察市场动态的一个伟大洞见。”

4、”Business Adventures” by John Brooks

《商业冒险》 作者:约翰·

布鲁克斯

这本约翰·布鲁克斯在《纽约客》的故事合集是比尔·盖茨自1991年以来最爱的商业书,没有之一,那一年,是巴菲特将这本书推荐给了他。

盖茨是这样评价这本书的:

“《商业冒险》描写了领导者们挑战环境时的长处和短处,而对于不同行业,这些优缺点也完全不同,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从未过时,它讨论的议题依然有意义。”

5、

”Benjamin Franklin” by Walter Isaacson

这本书是特斯拉和SpaceX CEO 埃隆·马斯克最钟爱的书之一。

“你可以看见作为一个企业家的富兰克林是什么样的,”马斯克评论到,“他白手起家,曾经只是个失控的孩子。“

马斯克还读了Walter Isaacson所写的其它人物传记,其中他还推荐Einstein: His Life and Universe.

6、”Think and Grow Rich” by Napoleon Hill

《思考致富 》作者:拿破仑·

希尔

Daymond John, 服装制造厂商FUBU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ABC电视台“Shark Tank”节目投资人,他表示拿破仑·希尔的经典之作《思考致富》改变了他的人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suanjileikaoshi/833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