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广天地稻虾共作技术视频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农广天地稻虾共作技术视频
农广天地黄鳝生态养殖新技术视频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黄鳝多为野外捕捉,数量少,规格偏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量,而且由于使用有毒农药和过度滥捕,造成了野生黄鳝资源日趋减少。因此,规模化人工养殖黄鳝前景十分看好,利用池塘进行网箱养殖黄鳝具有占有水面少、病害少、成活率高、生长快、易养易捕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养殖方式。

  黄鳝养殖相关新闻:

  江西省永新县埠前乡高川村刘志光,在果园里开沟养殖黄鳝,年饲养量1000多公斤,收入约2万元,净赚1万多元。

  刘志光以前用大水池养黄鳝,到了夏天水温太高,到了冬天水温太低,不适应鳝鱼的生长发育,老是失败。1996年,他总结经验教训,开始在自家的果园里挖一条总长150米、深1米、宽33厘米的沟,沟内保持适量的水和松软泥土,把鳝鱼投入沟内、每天喂以猪血等饲料。夏天有果树及套种的经济作物遮阳,冬天他把稻草盖在沟面上,确保水温适中。到了冬天,市场上鳝鱼奇缺,他养的鳝鱼能卖到1公斤36元的好价钱。

篇二 农广天地稻虾共作技术视频
稻鱼共生效益高 稻与鱼的共同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稻鱼共生效益高 20170104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介绍了稻鱼共生效益高,稻与鱼的共同养殖技术。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自古就有稻田养鱼的生产习惯,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由于产量低,一般用来自给自足,很少形成商品。近年来,当地积极推行稻鱼沟凼模式生产技术,使得当地村民经济条件明显改善。敬请收看稻鱼共生效益高,稻与鱼的共同养殖技术(《农广天地》 20170104 稻鱼共生效益高)

      

  

  

  

   

  《新品良法—稻鱼共生效益高》 

  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自古就有稻田养鱼的生产习惯,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由于产量低,一般用来自给自足,很少形成商品。近年来,当地积极推行稻鱼沟凼模式生产技术,使得当地乡民经济条件明显改善。稻鱼沟凼模式生产技术通过在稻田进行开沟建凼对传统稻田养鱼模式进行了升级,开沟建凼对鱼来说,稻田的空间丰富了,浅水区利于鱼苗的生长,而到了高温季节,深水区则为鱼儿提供了栖息的场所。此外,稻鱼沟凼模式生产技术在鱼苗的投放尾数和大小上也有所提升,因为鱼在稻田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所以,此种模式下投放的是大规格鱼苗,而且投放数量也大大增加。本片在最后,针对鲜鱼集中上市量过大而销售不出去的问题,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了利用传统火炕鱼加工方式进行销售渠道再次拓展的案例。 

  播出时间:2017年1月4日19:00-19:30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播出

 

篇三 农广天地稻虾共作技术视频
稻虾共作高产技术要点

稻虾共生高产技术要点

韩雪峰

江苏省建湖县建阳农业中心 224700

摘要: “千斤稻万元钱”是指在稻田实施立体种养,实现千斤水稻产量、万元经济效益的一项高效农业技术。稻虾共生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虾,可有效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稻虾共作模式,可亩产无公害稻谷620公斤左右,龙虾170公斤左右,按无公害稻谷每公斤4元、龙虾每公斤25元计算,亩产值可达6500元以上。

1 田间工程设计

1.1田块选择。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保水能力较强、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的田块进行稻田养虾,周围没有高大树木,桥涵闸站配套,通电、通水、通路。面积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或上百亩都可。凡近几年使用过丁草胺、恶草灵等除草剂及麦田秋季应用绿甲黄隆除草剂的田块应禁止用作养殖。

1.2 开挖虾沟。由于龙虾有掘穴打洞的习性,一般洞穴在0.5m-0.8m,部分洞穴超过1m。为防止掘穴外逃,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要挖养虾沟,沟宽4-6m,深1m,坡比1:25。并在埂上四周设臵0.5m高、内壁光滑的防逃墙和防逃板。田块面积较大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田间沟,田间沟宽1m,深0.5m。养殖沟和田间沟面积占稻田20%以上左右。

1.3附属工程。进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栅栏围住,防止小龙虾外逃和敌害进入。同时防止青蛙进入产卵,避免蝌蚪残食虾苗。进水渠

道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虾沟的最低处,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灌得进,排得出。在离田埂1米处,每隔3米打一处1.5米高的桩,用毛竹架设,在田埂边种瓜、豆、葫芦等,待藤蔓上架后,在炎热的夏季起到遮荫避暑的作用。田四周用塑料薄膜、水泥板、石棉瓦或钙塑板建防逃墙,以防小龙虾逃逸。

1.4 水草种养。在稻田池埂四周布放宽1.0m的水花生。田中栽种伊乐藻,覆盖率不低于60%。 环形沟内栽植沉水性水生植物,如轮叶黑藻、金鱼藻、马来眼子菜等,水面培植浮萍等水生植物。水草覆盖率占田间沟面积的60%以上,池坡种植水花生或蕹菜护坡。

2 水稻种植技术

2.1 选用良种。选用130-135天、优质、高产、高抗、中熟中粳品种。

2.2 精细播种。播前用浸种灵浸种,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病害。浸种2天,每天搅拌1-2次,再从药液中捞出放在清水中继续浸泡至露白后播种。6月15-25日播种。每亩施用45%复合肥20-25kg,施肥后上水反复耙平,实现田面“高低不过寸,寸水不露泥”,每隔3-4米开一条浅沟,选用水田专用条播机条播或人工撒播。每亩播稻种4-5kg,确保基本苗8万左右。

2.3播后管理。立苗前保持田面湿润,及时化学除草、以保全苗。播种后疏通田间沟系,排除田间积水,保持田面湿润,3叶1心期应及时做好疏密补空工作,保持秧苗分布均匀。

2.4杂草防除。亩用30%千重浪100-120毫升加10%苄黄隆15-20克,兑水30-50kg在落谷后4-5天内喷细雾,喷药时保持板面保持湿润,但无积水。施药2天后再上水并保持田面浅水层48小

时,然后排水。水稻3-4叶期,还要针对具体田块的主要杂草选用相应的除草剂化除。

2.5水浆管理。应掌握“湿润出苗,浅水促蘖,够苗至拔节期适度搁田,中水孕穗扬花,后期间隙灌溉、干干湿湿”的原则。2叶1心至3叶1心期建立浅水层促分蘖,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90%开始搁田。孕穗期至抽穗扬花,保持水层。灌浆前期间歇灌水、后期干干湿湿,成熟前5-7天断水。

2.6肥料运筹。掌握“前促、中稳、后补”的施肥原则。一般亩施18-20kg纯氮,五氧化二磷4-5kg,氧化钾6-7kg。基肥每亩施45%复合肥20-25kg;1叶1心期追施断奶肥,亩用尿素10-12kg;4叶1心期追施促蘖肥,亩用尿素10kg;中期搁田后,施好接力肥,亩用尿素6-8kg,加红色钾肥4-5kg;后期施好穗肥,在主茎叶龄余数为3-3.5时施用促花肥,亩用尿素6-8 kg,45%复合肥10-15kg;叶龄余数1-1.5叶施用保花肥,一般亩施尿素5-6kg。

2.7综防病虫。农业防治,要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加强栽培管理、坚持湿润灌溉、控制施肥量、防止生长过旺过嫩,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物理防治,要采用黑光灯、震频式杀虫灯、色光板等物理装臵诱杀鳞翅目、同翅目害虫。药剂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加强虫情病情监测,及时使用药物防治,重视防治技术、提高扑杀效果。稻瘟病。在稻株上部三片叶片病叶率达到3%时就应当及时施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在破口至始穗期施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然后根据天气情况在齐穗期可施第2次药。纹枯病。在孕穗期和齐穗期用5%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或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250倍液喷雾防治。条纹叶枯病。最主要的是

加强对灰飞虱的防治力度。另外,当田间初见病株时,可用2%菌克毒克水剂200倍液喷雾,以减轻病害。稻纵卷叶螟。在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或低龄幼虫期,使用特杀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稻飞虱。要“狠治一代,重治二代,巧治三代”,防治最适时期在成虫迁飞扩散高峰期和若虫孵化高峰期。每亩可选用5%锐劲特40-50毫升或25%扑虱灵50-60克加48%毒死蜱60-80毫升叶面喷雾防治。

3 稻田成虾养殖

3.1稻田生态培育。水稻收割时留稻茬高度10cm,部分秸秆还田。水稻收割后进行稻田清整,每亩虾沟用生石灰50kg化水全沟泼洒(120mg/L)消毒和清野。每亩稻田施放腐熟(发酵)畜禽粪肥500-1000kg,采用在稻垄间挖坑底埋的方式将有机肥料埋入田泥中,深度5-10cm。水草栽培,沟内注水0.8m,注水时用60目筛绢过滤。

3.2虾苗放养。每年3-4月放养虾苗,若放养亲虾自繁,则亲虾放养期为9-10月。虾苗3cm以下(2000-5000尾/kg),放养密度1.5-2万/亩;3-5cm(200-500尾/kg),放养密度1.0万/亩;5cm以上(10-20克/尾,50-100尾/kg),放养密度0.5-0.8万/亩。

3.3虾苗运输。龙袋充氧,运输时间1-2个小时,每袋装1.5cm虾苗8000-10000尾;运输时间3-5个小时,每袋装1.5cm的虾苗3000-5000尾;运输时间5个小时以上,每袋装1.5cm的虾苗2000尾;大规格虾苗相应减少装苗量。3-5cm以上的虾苗以短途干运为主,运输时间不超过2小时。运输木箱底部为筛绢,箱高10cm,可多层叠加,上一层为下一层的箱盖。箱中铺设水草,将虾苗臵于水草

中,长途运输时严禁风吹日晒,且每1小时淋水一次。

3.4饲料投放。天然饵料用水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昆虫、藻类、有机碎屑等。人工饲料用颗粒饲料、野杂鱼、低值农副产品、加工厂下脚料、饼粕类、糠麸类。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28-30%以上,水中稳定性 10小时,诱食效果较好。

3.5日常管理。每天巡回检查1-2次,观察克氏原螯虾的吃食和活动等情况。严防水质受到工业污染、农药污染等。每5-7天定期加注新水一次。按照春秋宜浅、高温季节宜深的原则调节水位,经常冲水。每隔10-1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20%-30%,保持池水pH值在7.0-8.5之间,溶氧量大于4.0毫克/升。用塑料膜或钙塑板等材料构建防逃围栏,雨天、汛期、台风季节要防止大风大雨冲垮田埂或漫水。每天检查进水和排水口的筛网是否有破损。水温回升后应增加水草投喂,每半月投草100kg,同时泼洒生物有机肥促进水草生长,用量3-10kg/亩,使水色清亮,透明度40-60cm。

3.6 成虾捕捞。根据克氏原螯虾生长情况,从3、4月份开始用虾笼和地笼分批捕捞,至5月底、6月初种稻之前结束。

3.7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原则,保持良好的水质和生态。高温季节(7-9月)每7-10天注水一次,其余季节每15-20天注水1次。水质恶化时换水30%-60%。每天捞除死虾,每30天用生石灰(5kg/亩)消毒,或用二溴海因(0.1mg/L)全池泼洒预防虾病。各种细菌性疾病如烂鳃、烂肢、甲壳溃烂、黑鳃病应用消毒剂(海因类0.1mg/L、碘制剂0.2 mg/L、微生物制剂0.5 mg/L等)防治;原生动物病(聚缩虫、累枝虫、钟形虫、肺及虫等)则根据具体情况慎选药物治疗。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

篇四 农广天地稻虾共作技术视频
虾稻共作技术规程

《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操作规程》审定意见

2013年5月7日,中国渔业协会邀请有关专家在潜江市召开了《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操作规程》专家审定会。专家审定组由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名单附后)。专家组实地考察了虾稻共作生产基地和小龙虾加工企业,听取了《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操作规程》起草单位的工作报告,对该规程的条款和文本格式逐一进行了讨论和审查。形成如下意见:

1、该规程内容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2、该规程符合标准文本格式的要求;

3、该规程结合了湖北省潜江市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的实际和养殖特点,采用了高效生态的种养技术体系,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该规程在潜江市20万亩稻田上应用,产生了显著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建议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

专家组:

二〇一三年五月七日

1

篇五 农广天地稻虾共作技术视频
虾稻共作养殖模式

虾稻共作养殖模式调查研究

一、模式起源

2001年,潜江市农民率先探索出小龙虾“虾稻连作”模式,即在稻田开挖简易围沟方式放养小龙虾,每亩田每年可收获“一稻一虾”。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研究,针对只能收获一季虾,并且养虾和种稻时间冲突,到了插秧季节小龙虾生长规格不达标等问题,对该养殖模式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提出了“虾稻共生”的养殖模式。

所谓虾稻共生是指利用稻田种一季中稻,全程养两季虾的种养结合的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将稻沟由原来的1m宽、0.8m深小沟,改挖成4m宽、1.5m深大沟,这样一来,每年的8月至9月中稻收割前投放亲虾,或9月至10月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第二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收获成虾,同时补投幼虾,5月底6月初整田、插秧,8、9月收获亲虾或商品虾,如此循环轮替。

这种模式有效提高了稻田的综合利用率,每亩田可多产100斤左右成虾,还解决了秋季没虾吃的问题,保证了成虾的质量和规格。

二、地域政策优势

小龙虾养殖最大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湖北、江苏、安徽为主。湖北主要以稻虾连作模式为主,江苏以虾蟹混养、鱼虾混养等模式。

三、虾稻共养模式优点

1、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小龙虾的产量、规格,又提高了稻米的品质。

2、使用的是无公害农药,使用次数比常规稻田要少,生产的稻米是一种接近天然的生态稻。

3、稻田养小龙虾需要开挖总面积17%的养殖沟,但是一年只种一季作物,冬季涵养水土保持了地力,再通过选用优良水稻品种、合理密植等方法,保证了水稻的有效分蘖、穗数和正常穴数,83%的水稻产量远比同等面积水稻增产许多。

4、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生态增值。

四、经济效益

以今年潜江市虾稻共养收益为例:平均一亩田地产200多斤小龙虾,按规格不同,虾贩出价15—30多元/斤,每亩田地小龙虾收益能够达到3000—6000元/亩;每亩田能够平均产稻1200斤,每斤售价1.9元/斤,每亩田水稻产值能达到2280元/亩。一年每亩田稻虾总产值能够达到5000—8000元/亩。

五、产业发展升级

1、小龙虾产业前景很好,目前产业正逐步走向正轨,繁育中心是推动小龙虾产业发展最根本的一种措施,好的种苗能更好的推动产业发展。湖北省曾提出要花3个6000万打造小龙虾完整产业链,特别提出要用一个6000万元建两个繁育基地。可借鉴鄂州市经验,建设规模化的小龙虾种苗基地。

六、养殖技术要点

1. 克氏原螯虾双季共生模式

(1)双季共生模式之一

每年4月份至5月初在回形沟和田形沟内每亩放养35kg左右幼虾,每公斤130尾左右。7月底8月初达到40g左右商品虾,全部捕捞留种与上市,除留种亲虾之外,每亩产量可达150kg。然后每亩再放养20kg左右优质留种亲虾,雌雄性比3:1,让其自行繁殖与孵化。至翌年5月份将达到达到规格的商品虾和产后亲虾达到全部捕捞上市,每亩产量也可达到150kg。清沟消毒后,再将捕捞的小商品虾留种继续生长,8月初达到40g左右,全部捕捞留种与上市。如此往复循环。

(2)双季共生模式之二

每年7—8月份在回形沟和田形沟内将克氏原螯虾亲虾按雌雄性比3:1放养在回形沟和田形沟内,让其自行繁殖。一般每亩放养40g以上的克氏原螯虾20kg。或者9月份克氏原螯虾抱卵虾放养在回形沟和田形沟内,让其自行孵化。一般每亩放养克氏原螯虾抱卵虾15kg。至翌年5月份将达到达到规格的商品虾和产后亲虾达到全部捕捞上市,每亩产量可达到150kg。清沟消毒后,再将捕捞的小商品虾留种继续生长,8月初达到40g左右,全部捕捞留种与上市,除留种亲虾之外,每亩产量也可达150kg。如此往复循环。

2. 克氏原螯虾单季共生模式

清沟消毒。放虾前10—15天,每亩稻田养虾沟用生石灰50kg,或选用其他药物,对饲养沟进行彻底清沟消毒,杀灭野杂鱼类、敌害生物和致病菌。

然后施肥培养饵料生物。一般每亩施有机农家肥500-800kg,农家肥肥效慢,肥效长,施用后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无影响,还可以减少日后施用化肥的次数和数量,因此,有农家肥的最好施农家肥,一次施足。

3、冬闲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

不论是一季中稻还是二季稻,不论是低湖稻田、冷浸稻田还是一般稻田,中稻和晚稻收割后,稻田要空闲到第二年的4~6月份才开始种稻。利用冬闲的这段时间来养殖克氏原螯虾,每亩可收获50~150kg的克氏原螯虾商品虾,经济效益可达400~1200元。

1、稻田的条件与准备。稻田的面积宜大,一般几十亩至上百亩。田埂较高,能关住40-60cm的水深。田埂内沿四周开挖宽1.0—1.5m,深0.8m的沟,面积较大的田,中间还要开挖“十”字形或“井”字形沟,沟宽0.5—1.0m,深0.5m。其它准备与前述的稻田养虾相同。

2、克氏原螫虾的放养。中稻和克氏原螯虾的连作,在克氏原螯虾的放养上有三种模式。

(1)放种虾模式。每年的7—9月份,在中稻收割之前1—2个月,往稻田的水沟中投放经挑选的克氏原螯虾亲虾。投放量每亩40g左右的亲虾15-20kg,雌雄比例3:1。亲虾投放后不必投喂,亲虾可自行摄食稻田中的有机碎屑、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周丛生物及水草,稻田的排水、晒田、割谷照常进行。中稻收割后随即灌水,施放腐熟的有机草粪肥,培肥水质。待发现有幼虾活动时,可用地笼捕走大虾。

(2)投放抱卵虾模式。每年的8—10月份当中稻收割前后,往稻田中投放抱卵虾。投放量为每亩12—15kg。抱卵虾投放后不必投喂人工饲料,但要投施一些牛粪、猪粪、鸡粪等腐熟的农家肥,培肥水质。抱卵虾可自行摄食稻田中的有机碎屑、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周丛生物、水草及猪、牛粪。待发现有幼虾活动时,可用地笼捕走大虾。

(3)投放幼虾模式。每年的9月份当中稻收割后,用木桩在稻田中营造若

【农广天地稻虾共作技术视频】

干深20cm左右的人工洞穴并立即灌水。往稻田中投施腐熟的农家肥,每亩投施量在250—300kg,均匀地投撤在稻田中,没于水下,培肥水质。往稻田中投放刚离开母体的幼虾2—3万尾/亩,在天然饵料生物不丰富时,可适当投喂一些鱼肉糜、动物屠宰场和食品加工厂的下脚料等,也可人工捞取枝角类、桡足类投喂。

上述三种模式整个秋冬季,注重投肥、投草,培肥水质。一般每半个月投一次水草,施一次腐熟的农家草粪肥。天然饵料生物丰富的可不投饲料,天然饵料生物不足时可适当投喂鱼糜、螺蚌肉等人工饲料,也可人工捞取枝角类、桡足类投喂。当水温低于15℃,可不投喂。冬季克氏原螯虾进入洞穴中越冬,到第二年的2月份水温回升后从洞穴出来。此时用调节水深的办法来控制水温,促使水温更适合螯虾生长。并加强投草、投肥,培养丰富的饵料生物,一般每亩每半个月投一次水草,约50—100kg;每半个月投一次发酵的猪牛粪,约50-100kg。有条件的每日还可适当投喂人工饲料,以加快螯虾的生长。可用的饲料有鲤鱼的人工配合饲料,饼粕、谷粉,碎的螺、蚌及动物屠宰场酌下脚料等,投喂量以稻田存虾重量蚓2%加减,傍晚投喂。人工饲料、饼粕、谷粉等在养殖前期每亩投量在500g左右,养殖中后期每亩可投1000-1500g;螺蚌肉可适当多投。3月底用地笼开始捕虾,捕大留小,一直到6月初中稻田整田前,将田中的克氏原螫虾全部捕起。

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主要注意施肥、用药和灌水。

一、稻田工程建造

稻田工程建造包括田埂加固、进排水口的防逃设施、环沟、田间沟、遮阴棚等。环沟指沿田埂四周开挖虾沟,宽1.0—1.5m,深0.8m。田间沟指在面积较大的稻田中间开挖的十字沟。其沟宽0.5—1.0m,深0.5m。

二、幼虾放养

幼虾放养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农广天地稻虾共作技术视频】

1、清沟消毒。放虾前10—15天,每亩稻田养虾沟用生石灰50kg,或选用其他药物,对饲养沟进行彻底清沟消毒,杀灭野杂鱼类、敌害生物和致病菌。

2、施足基肥。放虾前7-10天,田沟中注水50-80cm,然后施肥培养饵料生

物。一般每亩施有机农家肥500-800kg,农家肥肥效慢,肥效长,施用后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无影响,还可以减少日后施用化肥的次数和数量,因此,有农家肥的最好施农家肥,一次施足。

3、移栽水生植物。虾沟内栽植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沉水性水生植物,或在沟边种植蕹菜、水葫芦等。但要控制水草的面积,—般水草占虾沟面积的20%-25%,以零星分布为好,不要聚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虾沟内水流畅通无阻塞。

4、过滤及防逃。进、排水口要安装竹箔、铁丝网及网片等防逃、过滤设施,严防敌害生物进入。

5、幼虾放养。克氏原螯虾虾苗虾种在放养时要试水,试水安全后,才可投放幼虾。克氏原螯虾在稻田中饲养时,放养方法有几种:一是头一年的7—9月份将克氏原螯虾的亲虾直接放养在稻田内,让其自行繁殖,根据稻田养殖的实际情况,一般每亩放养40g以上的克氏原螯虾20kg,雌雄性比3:1。第二年采用免耕法种植水稻。二是在5月份水稻栽秧后,投放克氏原螯虾幼虾,规格为2-4cm,投放数量为每亩5000-8000尾。克氏原螫虾在放养时,要注意幼虾的质量,同一田块放养规格要尽可能整齐,放养时一次放足。

三、田间管理

在稻田中饲养克氏原螯虾,除要上足底肥外,不要求投喂人工饲料。可在虾沟内投一些水草,在螯虾的生长旺季可适当的投喂一些动物性饲料如锤碎的螺、蚌及屠宰厂的下脚料等。每天早、晚坚持巡田,观察沟内水色变化和虾活动、吃食、生长情况。田间管理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水稻保水、晒田、施肥、用药及克氏原螯虾的防逃、防害等工作。

1、晒田。稻谷晒田宜轻烤,不能完全将田水排干。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时间要短,发现克氏原螯虾有异常反应时,则要立即注水。

2、稻田施肥。稻田基肥要足,应以施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在插秧前一次施入耕气层内,达到肥力持久长效的目的。迫肥一般每月一次,尿素5kg/亩,复合肥10kg/亩,或用人、畜粪堆制的有机肥,对克氏原螫虾无不良影响。禁用对克氏原螯虾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氢铵。施迫肥时最好先排浅田水,让虾集中到环沟、田间沟之中,然后施肥,使化肥迅速沉积于底层田泥中,并为田泥和水稻吸收,随即加深田水至正常深度。

篇六 农广天地稻虾共作技术视频
稻虾共养技术要点

虾(小龙虾)稻生态种养技术

1、技术要点

选择地势低、保水性好的稻田,面积10~50亩;田埂加宽加高加固,开挖稻田环沟,移栽水草,栽植面积10%左右;9月下旬,亩放养规格30克/只左右的亲虾15~25公斤,雌雄比例2:1;4月下旬,每亩补放规格250~500只/公斤的幼虾1.0~1.5万只;适时调控水位,保持水中肥度;3月下旬至5月中旬加大投喂,如菜饼、豆渣、大豆、螺肉、蚌肉、莴苣叶、黑麦草等。实行轮捕轮放,实现稻虾连作、稻虾共作与小龙虾生态繁育。

2、适宜区域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低洼稻田。

3、注意事项

在小龙虾生长季节要加强投喂,否则会严重影响小龙虾的产量和规格。

篇七 农广天地稻虾共作技术视频
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

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农广天地稻虾共作技术视频】

前言

本规范中所指的潜江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称小龙虾。 本规范全文为指导性技术规程。

本规范根据《克氏原螯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及GB17924-1999《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而制定。

本规范的附件为规范性附件。

本规范由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潜江龙虾“虾稻共作 ”的定义、养虾稻田环境条件、养殖模式、病害防治、防止敌害和捕捞、水稻栽培与管理、潜江龙虾质量标准、标志、包装和运输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潜江市境内龙虾所有养殖水体范围内(见附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农广天地稻虾共作技术视频】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渔业卫生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0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评价要求 NY 5051-200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2002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200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 511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SC/T 1009 稻田养殖技术规范

DB42/T496-2008 虾稻轮作 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虾稻共作”

虾稻共作属于一种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克氏原螯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 4 养虾稻田环境条件 4.1 地理环境

1

养虾稻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底质自然结构,保水性能好,不受洪水淹没,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符合GB/T18407.4要求的稻田。 4.2 水质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应符合GB11607和NY5051-2001的要求。 4.3 面积

面积大小不限,一般以33500m(50亩)为一个单元为宜。 4.4 稻田改造 4.4.1 挖沟

挖沟。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7m~8 m处,开挖环形沟,堤脚距沟2m开挖,沟宽3m~4 m,沟深1m~1.5m。稻田面积达到50亩以上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一”字形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m~2m,沟深0.8m,坡比1:1.5。 4.4.2 筑埂

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田埂应高于田面0.6m~0.8m,顶部宽2m~3m。 4.4.3 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排水口的防逃网应为8 孔/cm(相当于20目)的网片,田埂上的防逃网可用水泥瓦、防逃塑料膜制作,防逃网高40cm。 4.4.4 进排水设施

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 5 养殖模式

5.1 投放幼虾养殖模式

每年9月至10月,中稻收割后,稻田应立即灌水,每667m2(亩)投放规格为1.0cm的幼虾1.5万尾~3.0万尾,投放幼虾养殖模式,经幼虾培育和成虾养殖两个阶段养成商品虾。 5.1.1 幼虾培育场地

a)在稻田中用20目的网片围造一个幼虾培育区,每亩培育区培育的幼虾可供20亩稻田养殖。

b)稻田水深应为0.3m~0.5m。【农广天地稻虾共作技术视频】

c)培育区内移植水草,水草包括沉水植物(菹草、眼子菜、轮叶黑藻等)和漂浮植物(水葫芦、水花生等)两部分,沉水植物面积应为培育池面积的50%~60%,漂浮植物面积应为培育池面积的40%~50%且用竹框固定。有稻茬的可只移植漂浮植物,供幼虾栖息、蜕壳、躲藏和摄食。

d)肥水。幼虾投放前7d(天),应在培育区施经发酵腐熟的农家肥(牛粪、鸡粪、猪粪),每亩用量为100kg~150kg,为幼虾培育适口的天然饵料生物。 5.1.2 幼虾质量

幼虾规格整齐,活泼健壮,无病害。 5.1.3 幼虾投放【农广天地稻虾共作技术视频】

2

2

a)幼虾运输。幼虾采用双层尼龙袋充氧、带水运输。根据距离远近,每袋装幼虾0.5万尾~1.0万尾。

b)投放时间。幼虾投放应在晴天早晨、傍晚或阴天进行,避免阳光直射。 c)投放密度。培育区每亩应投放规格为1.0cm的幼虾30万尾~60万尾。

d)注意事项。包装、运输、投放幼虾时应避免离水操作,幼虾运到培育区应进行泡袋调温,温差不超过2℃。 5.1.4 幼虾培育阶段的饲养管理

a)投饲:幼虾投放第一天即投喂鱼糜、绞碎的螺蚌肉、屠宰厂的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以下简称“动物性饲料”)。饲料应符合GB 13078和NY 5072和NY 5072的规定。每日投喂3次~4次,除早上、下午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外,有条件的宜在午夜增投一次。日投喂量一般以幼虾总重的5%~8%为宜,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和虾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日投喂量的分配如下:早上20%,下午20%,傍晚60%;或早上20%,下午20%,傍晚30%,午夜30%。

b)巡池:早晚巡池,观察水质等变化。在幼虾培育期间水体透明度应为30cm~40cm。水体透明度用加注新水或施肥的方法调控。

c)经15d~20d的培育,幼虾规格达到2.0cm后即可撤掉围网,让幼虾自行爬入稻田,转入成虾稻田养殖。 5.1.5 成虾养殖管理

a)投饲:12月前每月宜投一次水草,用量为150kg/亩;施一次腐熟的农家肥,用量为100kg/亩~150kg/亩。每周宜在田埂边的平台浅水处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或克氏原螯虾专用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30%~32%),投喂量一般以虾总重量的2%~5%,具体投喂量应根据气候和虾的摄情况调整。当水温低于12℃时,可不投喂。翌年3月份,当水温上升到16℃以上,每个月投二次水草,用量为100kg/亩~150kg/亩。每周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用量为0.5kg/ 亩~1.0kg/亩。每日傍晚还应投喂1次人工饲料,投喂量为稻田存虾重量的1%~4%,以加快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可用饲料有克氏原螯虾专用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28%~30%)饼粕、麸皮是、米糠、豆渣等,投喂的饲料应符合GB 13078和NY5072的要求。

b)经常巡查,调控水深:11月至12月保持田面水深30cm~50cm,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加深水位至40cm~60cm。第二年的3月份水温回升时用调节水深的办法来控制水温,促使水温更适合克氏原螯虾的生长。调控的方法是:晴天有太阳时,水可浅些,让太阳晒水以便水温尽快回升;阴雨天或寒冷天气,水应深些,以免水温下降。 5.2 投放亲虾养殖模式

每年的8月底,中稻收割前15d往稻田的环形沟和田间沟中投放亲虾,每亩投放20kg~30kg。投放亲虾养殖模式经亲虾繁殖、幼虾培育、成虾养殖三个阶段养成商品虾。 5.2.1 亲虾的选择

5.2.1.1 雌、雄虾性别特征,性成熟的雌雄虾性别特征见表l。

表1 雌雄虾特征对照表

3

5.2.1.2 选择亲虾的标准如下:

a)颜色暗红或深红色、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

b)个体大,雌雄性个体重应在35g以上,雄性个体宜大于雌性个体; c)雌、雄性亲虾应附肢齐全、无损伤,无病害、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 5.2.2 亲虾投放

a)亲虾来源:亲虾从省级以上良种场和天然水域挑选, 雌雄亲本不能来自同一群体,遵循就近选购原则。

b)亲虾运输:挑选好的亲虾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虾筐按雌雄分装,每筐上面放一层水草,保持潮湿,避免太阳直晒,运输时间应不超过10h(小时),运输时间越短越好。 c)亲虾投放前,环形沟和田间沟应移植40%~60%面积的飘浮植物。

d)亲虾投放:亲虾按雌、雄性比2~3:l投放,投放时将虾筐浸入水中2次~3次,每次lmin~2min(分钟),然后投放在环形沟和田间沟中。 5.2.3 饲养管理

a)投饲:8月底投放的亲虾除自行摄食稻田中的有机碎屑、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周丛生物及水草等天然饵料外,宜少量投喂动物性饲料,每日投喂量为亲虾总重的1%。10月发现有幼虾活动时,饲养管理方法见本标准5.1.4和5.1.5条。

b)加水:中稻收割后将秸秆还田并随即加水,淹没田面。 6 防止敌害

稻田饲养克氏原螯虾,其敌害较多,如蛙、水蛇、黄鳝、肉食性鱼类、水老鼠及水鸟等。放养前用生石灰清除敌害生物,每亩用量为75kg;进水时用20目纱网过滤;注意清除田内敌害生物;可在田边设置一些彩条或稻草人,恐吓、驱赶水鸟。 7 常见疾病及防治

克氏原螯虾常见疾病及症状和防治方法见表2,治疗过程应按NY 5071要求操作。水稻病防治与农药使用按CS/T 1009的规定执行。

4

表2 常见疾病及防治

8 成虾捕捞、幼虾补投和亲虾留存 8.1 成虾捕捞 8.1.1 捕捞时间

第一茬捕捞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到6月上旬结束。第二茬捕捞时间从8月上旬开始,

到9月底结束。 8.1.2 捕捞工具

捕捞工具主要是地笼。地笼网眼规格应为2.5~3.0cm,保证成虾被捕捞,幼虾能通过网眼跑掉。 8.1.3 捕捞方法

将地笼布放于稻田及虾沟内,每隔3~10天转换地笼布放位置,当捕获量比开捕时有明显减少时,可排出稻田中的积水,将地笼集中于虾沟中捕捞。捕捞时遵循捕大留小的原则,并避免因挤压伤及幼虾。 8.2 幼虾补投

第一茬捕捞完后,根据稻田存留幼虾情况,每亩补放3-4cm幼虾1000-3000尾。 8.2.1 幼虾来源

从周边虾稻连作稻田或湖泊、沟渠中采集。

5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41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