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胸蛙主要的常见病治疗和预防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刺胸蛙主要的常见病治疗和预防
山泉水养大的石蛙价格高石蛙养殖效益好

  [每日农经]与水有关的财富秘密(1)山泉水养大的石蛙长得壮(20150525)

  山间清泉品质佳,生态优异养石蛙,走上市场价值高,维护生态贡献大。

  可以说任何农产品都离不开水,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但是其中有一些农产品跟水的关系尤其密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农产品的成败与品质在很大程取决于水。为此我们就这个话题专门制作了一个系列节目,今天播出第一集,来看看不同的水在农产品中的神奇作用。

  养殖户:刘畅,来,把安全帽带上,竹竿拿上。

  刘畅:这么多家伙,至于这么全副武装吗?

  养殖户:现在天气变暖了,山里的蛇出没很多的。

  刘畅:蛇啊?

  养殖户:对啊,安全帽必须要戴上的,特别是竹叶青蛇,它是会挂在树上的。

  刘畅:不说不要紧,一说我还觉得有点害怕。

  趁着乌漆墨黑的夜色进山,是孔大姐开春后,每天必做的事。

  刘畅:孔大姐,咱们就要从这往上去啊?

  孔大姐:对对对,一定要顺着这种小溪,你小心脚下啊。

  刘畅:我的竿子,我的打蛇竿。

  到底是在找什么宝贝?

  孔大姐:刘畅,你看。

  刘畅:找到了?真的,真的有一只。

  原来孔大姐的目标就是它--石蛙。

  刘畅:您看它的皮肤的颜色真的跟石头一模一样,灰灰的,还有点凹凸不平,难怪我刚才都没有找到,它会跑吗?它现在为什么不动啊?

  孔大姐:我用灯光打着它的眼睛,它就懵掉了啊。

  刘畅:看见灯还会懵掉啊。

  孔大姐:对,灯一晃它就跑走了。

  刘畅:您看它的皮肤,摸起来虽然有点粗糙不平,但是它身上好像有一种黏液一样,滑溜溜的,而且前肢和后肢感觉肌肉很发达哈,很粗壮有力。

  石蛙,大多生活在我国南方的山溪水坑内或石洞岩隙中,习惯昼伏夜出。不过,野生石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孔大姐又不能抓回去,为什么还要成天进山呢?

  孔大姐:每天进山我们都是来观察石蛙,学习它们的生活习性,这对于我们家里面养殖石蛙很有好处的,比如这段时间,天气开始回暖,它开始出来觅食,说明我们家里那种仿生态养殖的石蛙也可以喂食了。

  孔大姐石蛙养殖在当地可是出了名的用心,成天进山观察石蛙习性和生活喜好不说,回到家里面更是马虎不得。

  孔大姐:我现在就带你去看看我家石蛙住的大别墅。

  刘畅:真的假的,大别墅?

  孔大姐:我家石蛙住的比我住的房子还讲究呢。

  刘畅:哇,这就是石蛙住的……别墅吗?

  孔大姐:刘畅,你走到这里,你就不能再以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了,要以石蛙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这样建造,是最适合石蛙生长的。你看这边环境是不是很宽啊,这就是它们的运动场所,培养它们的跳跃能力。像这条水沟,我们都是按照仿生态,仿照小溪,都是一边进一边出的活水。因为石蛙怕光、怕惊、怕响,安静的地方才能养,上面盖了石棉瓦,下面用石头撑起来,环境就比较阴暗潮湿,这样就有利于石蛙的生活。

  石蛙是个挑剔的家伙,喜阴喜静又尤其好干净,白天通常会躲在自己舒服的窝里休息,到了晚上才跑出来觅食玩耍,孔大姐深谙这些规矩,为了保证石蛙的品质,不仅把每200平米的蛙舍中石蛙的数量控制在了6000只,蛙舍也被特意选在了静谧的深山之中,要想石蛙养殖效益好,就连这引进蛙舍的水也是非常地讲究。

  孔大姐:石蛙是经常在水里,基本上都是跟水接触的,水源是放在第一的。

  专家:首先在选择场地的时候,水温的话最好在自然情况下,低于28度,对水质的要求,应该是比较清澈见底的。

  在孔大姐看来,用山泉水养石蛙,水清新而干净,石蛙也会长得越发健壮机灵。

  刘畅:您看这个雄蛙,前肢和后肢特别粗壮有力,相比雌蛙,尤其是前肢,明显胳膊就要细一点呢。而且我觉得翻过来看就更明显了。会发现雄蛙的胸前有一些像肉刺一样的,上面还有黑色的小点点。

  孔大姐:辨别公母石蛙最大的区别就是在这里。

  刘畅:对,雌蛙胸前就是平平的,什么都没有。

  孔大姐:很光滑。这里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这样摸公蛙的胸部,它会把你抱住。

  刘畅:真的吗?

  孔大姐:对啊,你试一下。

  刘畅:我跟石蛙相处这几天,它要么就是无视我,要么就是跑走,它还能抱我?

  孔大姐:对啊,你试一下,它会抱的。

  刘畅:真的,好可爱啊。

  孔大姐:你看它两只手不是并拢了吗。

  刘畅:你看它本来双手是这样张开的,但你这样摩擦它的肉刺,它就会整只手把你环抱住。

  孔大姐:你如果整只手放进去,它会抱牢的。

  刘畅:您看,它把两只手拢起来,就这样整个挂在我的手上了。能感觉到它的前肢力量好大啊。

  孔大姐:它前肢这么发达的原因是,繁殖季节,公蛙要在母蛙身上,要抱住,而且繁殖季节,公蛙和公蛙之间也要争取交配权的,它们也会打架的。

  刘畅:所以上肢力量就显得很重要是吧。

  孔大姐:对的。

  因为雄蛙胸口的黑色肉刺,石蛙又名棘胸蛙。每年11月到翌年4月是石蛙的冬眠期,孔大姐说,虽说一过冬眠期,就迎来了新一年收获的开始,令人喜悦的交配期,可这烦心的事也跟着来了。

  蛇爱吃石蛙,但石蛙也不是好惹的,有敌情时它会挺起后背,准备发起攻势,若发现遇到的是强敌,它还有一技大招!嘿,嘿,你别关键时刻装死啊。

  孔大姐:有一次一条蛇进去,然后它肚子大大的。我把它肚子破开,它已经吞了几十只小幼蛙了。如果按照商品蛙来计算的话,十多斤,损失1500元左右。

  深山蛇多,这并不稀罕,但听孔大姐介绍,这蛇居然是石蛙自己召唤来的。

  刘畅:怎么这么叫啊,我还是头一次听到石蛙叫,像青蛙我们都知道它们是呱呱呱的,但石蛙叫得很好笑,有点像鸭子的声音,就是嘎嘎嘎嘎。

  孔大姐:对,因为这是公石蛙在叫,比较洪亮。

  刘畅:公石蛙是嘎嘎嘎嘎。

  孔大姐:对,母石蛙就是咯咯咯这样叫。

  刘畅:但我们现在主要是听到公石蛙的声音是吗?

  孔大姐:对,它主要是为了吸引母石蛙过来。

  春秋两季,是石蛙活动最频繁,生长最迅速的季节,求爱的蛙声在养殖场里此起彼伏,孔大姐也有了自己的办法。

  孔大姐:我们用纯水泥把蛙舍的围墙刷起来,很光滑的。刷了大概60厘米左右,这样蛇就不容易爬上去。

  石蛙的安全问题解决了,孔大姐也去了一块心病。石蛙的生长周期长,一般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从蝌蚪变态长成3两左右的商品蛙。对于养殖户来说,石蛙的口粮成了他们最大的开销。

  刘畅:这石蛙跟咱们人可不一样,它们都得这会儿,天黑了才能吃东西。据我了解,石蛙特别喜欢吃这种小虫子类的(创业网孔大姐:一是因为我们人在那里,第二个我们有灯光在现场,它根本就不会吃的,它是怕人,怕惊吓,它就不会吃,它胆子很小。石蛙最喜欢吃的是黄粉虫,只要会动的东西,它都会吃,我们喂的话,都是饲料放在那里,黄粉虫放在那里,然后我们人退出来以后,它才进食。

  自家养的黄粉虫,石蛙们吃着开心放心,饵料成本也得到了控制。看着石蛙们个个长得膘肥体壮,活跃无比,这下孔大姐的操心也收获了该有的回报,不少特殊访客慕名而来。

  收购商:我们挑选石蛙养殖,第一是要先看环境,第二就是看水质。如果没有好的环境和水质,就没有办法养出高品质的石蛙。这次我过来主要是收购500斤的石蛙,这里的收购价是每斤120元,我们主要的客户在广州、福建和浙江的金华,需求量目前是供不应求。

  孔大姐:按照我现在的规模,年产石蛙商品蛙是1万只,总量可以达到3000斤左右,价值可以达到36万,除去8万元的饵料成本,一年可以达到28万的纯利润。

  俗话说“北有林蛙,南有石蛙”,营养丰富,肉味鲜美的石蛙,历来是餐桌上的绝味佳肴。简单的爆炒,就能收获一份别有的味蕾享受。

  以前都说石蛙是山林间的珍馐,非常难得吃到,现在有了人工养殖的石蛙,在普通老百姓的餐桌上也能品尝到这道菜。这也是我第一次吃石蛙,而且看着孔大姐烧得就特别香。

  孔大姐:刘畅,你快尝一下。

  刘畅:好的,非常好奇这石蛙的味道。这石蛙吃起来是一点点土腥味没有,非常香非常滑。它的肉洁白晶莹,吃起来有点像鱼肉,但是比鱼肉多了一点点韧性的感觉,另外你咬它的感觉是又香又嫩又滑,如果和比较常吃的牛蛙比较,石蛙的肉更多,骨头也更小,所以吃起来更过瘾。

  专家:石蛙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脂肪含量比较低,有比较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偏凉性的食物。

  在我国南方,很多地方有吃石蛙的情愫,这便成为了石蛙的主要销路,它们跟着收购商,被销往上海、广州等地的酒店,而在磐安当地的农家乐,石蛙也成为了一道特色美味,吸引着不少渴望尝鲜的食客。

  消费者:这是我第一次吃石蛙,滑滑的,有时候一入口刺溜就进去了。就像吃嫩豆腐一样,又肥又香,味道很不错,这样一盆大概200元,物有所值,不贵。

  原生态的养殖环境和近三年的精心照顾,让石蛙的品质收获了可靠的保证。加上食客们的追捧和喜爱,石蛙的身价也着实不低。但希望养殖石蛙的养殖户们心有顾虑。

  养殖户:我试养了下石蛙,但没有成规模。技术如果不过关是很难养好的。养石蛙的三年成本周期,基本上刚刚开始起步的人是吃不消的,成本和资金跟不上的话,也没有这个胆子去养。

  专家:因为目前棘胸蛙的价格,市场上可以卖到每斤120到150元,因为现在价格比较高,大家都想从事石蛙的养殖,这个产业前景还是比较看好的,石蛙养殖效益挺好的。这几年来,石蛙的养殖技术基本上成熟了,有些环节上不注意的话可能会出问题。

  正是有着这些顾虑,投身石蛙养殖,养殖户们需要的准备也就更多了。

  专家:如果想养石蛙的话,最好是在山区,没有污染,第二个是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养之前要经过培训,因为目前的石蛙养殖成商品蛙基本上需要三年左右,不光是时间长,投入也有点大,最好是从小做起,需要做好市场的拓展,这样的石蛙养殖效益才会好。

  石蛙养殖带来的财富,靠的是细心,也是耐心,山中的蛙声阵阵,它们叫得更欢了,想这些养蛙人今夜的致富梦也会更甜吧。

  养殖户:15058668562 孔淑珍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每日农经》栏目提供,塑造中国农业品牌梦,《每日农经》栏目感谢您的关注!

篇二 刺胸蛙主要的常见病治疗和预防
牛蛙常见蛙病症状、预防和治疗

【刺胸蛙主要的常见病治疗和预防】

  牛蛙原产于北美落基山脉一带,1959年我国引进牛蛙驯养,1986年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大量饲养。主要品种有:沼泽绿牛蛙、西方牛蛙、印尼牛蛙、非洲牛蛙、非洲大牛蛙等。

  牛蛙现在已经成为蛙类养殖中最重要的其中一种,在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疾病是红腿病,病蛙活动迟缓,不摄食。可将病蛙捉出,用20%磺胺类液浸泡,两天后可愈。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疾病,创业第一步网整理了一下,主要蛙病症状、预防和治疗情况如下: 

  一、红腿病

   1、病症:

  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该细菌在水体广泛存在,当蛙的养殖密度过高或皮肤受伤时,会因其而导致红腿病。主要表现为后肢红肿,皮下出血,严重时后腿肌肉冲血呈紫色,且全身肌肉充血,病蛙行动迟缓,食欲下降。病蛙腹部及大腿内侧皮下点状出血,病重时,腿部肌肉明显充血。常与“肠胃炎”等病并发。

   2、病因:水质恶化,放养密度过高是诱发该病的重要条件。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孢菌和不动杆菌。

   3、危害:该病的病期较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此病,主要发病季节在5-10月份。宁波等沿海地区发病较高,如是干法越冬,则在越冬期间也发生该病。红腿病的发病率一般为20-30%,病死率在20-50%之间,高者可达80%以上。

  4、 防治方法: (1)定期换水,使池水保持清洁。 (2)适当控制放养密度,随着牛蛙的生长,应根据池大小、水温高低和牛蛙规格及时分养,调整放养密度。 (3)水体用 3ppm的高锰酸钾或4ppm的“蛙消安"消毒,对该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4)在蛙饲料中拌入“蛙病宁”、“SMZ”等药物投喂,对病蛙有较好的疗效。

  5、治疗:①水体用0.5微克三氯异氰素或1微克漂白粉消毒;②在水体消毒的同时,在蛙饵料中拌入药物。可选用复方新诺明,每千克蛙第一天用50毫克,第2~7天药量减半;或用氟哌酸每千克蛙每天30毫克,连用4~5天;③病蛙用3~5%的盐水浸泡20~30分钟,效果良好;④用“蛙病宁”拌饲投喂可取得明显疗效。

  二、 烂皮病

  1、病症:该病初发时,牛蛙的背部皮肤失去光泽并出现白斑,之后,表皮脱落并开始溃烂,露出背肌,烂斑四周呈灰白色,病重时,可扩展到四肢。蛙眼瞳孔病初时出现粒状突起,逐渐发白,直至形成一层白色脂膜覆盖在眼球表面。病蛙初时尚能行动,重症时则拒食不动,直至死亡。牛蛙病后至死亡时间根据蛙体大小而长短不一,一般4-15天,长者可达一月以上。

  2、病因:引发该病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营养不平衡。投喂的饲料单一,饲料中缺乏微量元素,尤其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缺乏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原因。 (2)外表受损,导致细菌及真菌的继发感染。 (3)原发性细菌感染。醋酸钙不动杆菌是主要病原之一。

【刺胸蛙主要的常见病治疗和预防】

  3、危害:该病好发于150克以下的小蛙,刚完成变态后的幼蛙发病率更高。时间一般为4-9月,春秋两季是发病的高峰时间。有发病快、病期长的特点。发病率在20-50%之间,单纯以蚕蛹为饲料的养蛙地区发病率更高。病死率通常在30-70%,高时可达90%以上。

  4、防治方法:

  (1)在蝌蚪变态前期进行强化培养,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D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如钙、磷、碘等,不仅能提高蝌蚪的变态成活率,而且可使变态后的幼蛙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

  (2)定期换水,改善养殖环境,并对养殖场作定期药物消毒。消毒用药一般为高锰酸钾、蛙消安、生石灰、孔雀石绿等//了解更多创业知识请到创业第一步网

  (3)在幼蛙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D,并努力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多样化,使蛙的营养摄入保持平衡。

  (4)药物治疗。若以“蛙消安”4-5ppm对病蛙池泼洒消毒,用药两次,4天后病情可得到控制;用3ppm的高锰酸钾与冰醋酸合剂全池泼洒的方法,可使病蛙停止死亡,病轻者恢复健康。

  三、暴发性出血败血症

  1、病症:发病蝌蚪腹部有明显的红色出血点,咽部及肛门四周的出血现象更为明显,重症时,体表出现几近透明的溃疡斑,眼球突出、充血,时有烂尾现象,鳃因失血而呈灰白色,腹部鼓胀,腹水严重,肝、肠明显充血,死亡前有在水面打转的现象。

【刺胸蛙主要的常见病治疗和预防】

  2、病因:水质恶化,放养密度过高是引发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原目前尚不清楚。

  3、危害:该病的发生表现为暴发性,且传染性极强。发病时间为5月中旬至9月下旬,水温一般在20℃以上。牛蛙蝌蚪从发病到死亡只有2-3天,严重者可在一周内使整个蛙场的蝌蚪全部死尽。主要危害对象是蝌蚪,以变态期内的蝌蚪发病死亡尤为严重,幼蛙也时有发生该病。此病1995年呈暴发性流行,从对海盐县官塘的近千亩养殖池的调查显示,约有80%的春季蝌蚪暴发了该病,死亡率达60-100%,危害极为严重。

  4、防治对策:该病因具暴发性、病期短的特点,目前尚无显著疗效的治疗药物。减少该病的损失应以预防为主:

  (1)蝌蚪池在放养前应清池。清池的药物可用生石灰(50-100ppm)、蛙消安(10ppm)、强氯精(3-5ppm)等。

  (2)加强管理,做好场地的清洁消毒工作。各养殖池的进排水应独立分开,工具在用前用后要消毒。蝌蚪入池前用20ppm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杜绝外来病原的传染。

  (3)定期换水,保持水质良好;合理放养密养,减少发病机会。

  (4)在蝌蚪饲料中定期添加一些药物如“蛙用碘”、“SMZ”及“先锋霉素”等,池水用2-3ppm的高锰酸钾与乙酸的混合液消毒,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四、肝炎(O氏病)

  1、病症:病原为链球菌。长期不清池消毒,水质条件差,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蛙发病时外表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体色呈灰黑色,失去原有光泽,活动及摄食均正常,一旦停食则很快死亡。病死蛙多集中在阴湿的丛中或食台上。病蛙临死前头部低垂,口吐黏液。黏液中常拌有血丝,故在病死蛙周围常有一滩淡红色黏液,并常拌有舌头露出口腔的现象,机体瘫软如稀泥。解剖可见病蛙肝部严重病变,或充血呈紫红色,或失血呈灰白色;肠道失血呈白色,少量可见紫色充血;胆汁浓,呈墨绿色;肠回缩入胃中,呈结套状。

  患病牛蛙外表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体色失去光泽,呈灰黑色。一旦发病,牛蛙很快停食,病蛙伏于草丛等阴湿处,四肢无力,肌体瘫软如一团稀泥,口腔时或有含血丝的粘粹吐出,并常伴有舌头从口腔中吐出的现象。解剖观察,病时肝脏严重色变,或失血呈灰白色,或严重充血而成紫黑色。胆汁浓而成墨绿色。肠、胃内无食物,仅有少量粘液,并有肠段套进胃中的现象。

  2、病因:由细菌感染所致。蛙池长期不清池,水质恶化引发该病的重要因素。

  3、流行及危害:该病临床表现为急性,传染性极强。发病时间为每年的5-9月,而以春、秋两季发病较多,主要危害对象是150克以上的成蛙。牛蛙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一般为2-3天,死亡率极高。1992年在台州椒江郊区的近三百亩成蛙养殖池中,约有60%的蛙池发生了该病;1995年,广德邱村地区的600余亩蛙池,有70%以上的面积发病。两地的牛蛙病死率均在60-90%之间,危害极大。 4、防治方法:预防是减少该病损失的主要手段,可参考采用以下措施:

  (1)牛蛙在放养前应对蛙池作彻底的清塘消毒,尤其是已养过几年牛蛙的老池则更应做到这一点。

  (2)在养殖过程中应加管理,定期换水,使牛蛙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蛙场及食场应经常用药物消毒,药物可选用“鱼虾宁”、“蛙消安”、“生石灰”等。

  (3)杜绝投喂变质饲料,饲料应新鲜和多样化。所有因病死亡的鱼、虾、河蚌以及其他动物均不能作为牛蛙的饲料。

  (4)在选购蛙种时,应极力避免将病蛙带入自己的养殖场中。牛蛙入池前应进行体外消毒,消毒方法一般为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分钟。

【刺胸蛙主要的常见病治疗和预防】

  (5)养殖场中应备有消毒池或缸,工具使用前后要及时消毒,并避免工具的交叉使用和借用。

   (6)牛蛙如出现病情,则应及时捞出病蛙和死蛙进行消毒处理,发病池用“蛙消安”或“蛙安粉”作全池泼洒消毒。

【刺胸蛙主要的常见病治疗和预防】

  (7)病蛙池用“蛙肝宁”拌饲投喂,结合消毒剂水体消毒,可有效控制该病。

  (五) 脑膜炎

  1、病症:病原为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当水质恶化,水温度化较大时易发此病,主要危害对象是100克以上的成蛙。病期集中在7~10月份,具有病期长,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特点,最高死亡率可达90%以上,危害极为严重。 

【刺胸蛙主要的常见病治疗和预防】

  病蛙肤色发黑,厌食,其典型临床症状为脖子歪斜朝向一边,身体失去平衡,在水中流动时表现为腹部朝上并打转,解剖观察,病蛙的肝、肾、肠等均有充血现象。

   2、病因:受细菌感染所致。主要病原菌为脑膜败血黄杆菌。

   3、危害:该病最早在上海发现,1994、1995年间在嘉兴、湖州等相继发生。其危害的主要对象是100克以上的大蛙,传染性很强,发病时间一般在7-10月份,水温20℃以上。牛蛙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因水温高低而有不同,一般4-7天,温度低时则可延长到15天以上。1994年,湖州千金乡约400亩蛙池中有40%以上的蛙感染了该病,死亡在40-90%之间。

  4、防治方法:

  (1)对蛙池作定期药物消毒,定期换水。消毒用药可参考使用如“强力杀菌消毒剂”、“高锰酸钾与乙酸混合剂”等。

  (2)在饲料中拌入“蛙病宁II号”药物,对该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3)SMZ、蛙病宁等药物对该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六) 腹水病

  1、病症:蝌蚪腹部膨胀,严重腹水是此病的主要病症。解剖可见肠内充气明显,后肠近肛门处时有结节状阻塞物,肝、胆等无明显变化。蝌蚪病后,活动明显减弱,食量减少。

   2、病因:引发该病的病原不详,在病蝌蚪的肝组织中分离不到细菌。

  3、流行及危害:腹水病的危害对象为蝌蚪,经调查比较,越冬后的上年秋季蝌蚪发病率明显高于当年春季蝌蚪。该病多发于春夏季(4-8月),水温20℃以上,有很强的传染性,蝌蚪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通常为3-5天,个别池在一周内蝌蚪全部病死。1996年春,海盐、湖州等地的蝌蚪几乎同时发生该病,调查了湖州千金镇约160亩蝌蚪养殖池,其中发生腹水病的有110亩,发病率为70%,蝌蚪的病死率一般在30-70%之间,高者达100%。 4、防治方法:控制该病应以预防为主。

  (1)合理控制蝌蚪的放养密度,及时换水,使水质保持清新。

  (2)不从发病地区引进蝌蚪,蝌蚪在放入池前用高锰酸钾消毒。

  (3)饲料应当浸泡后投喂,保证饲料多样、适口和新鲜。

  (4)发病后,对池水用PVP-碘1-2ppm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拌入先锋霉素或PVP-碘投喂。

  七、 肠胃炎 
  
  1、症状: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饲养管理不当,时饱时饥,或池水不够清洁,牛蛙吞食腐败变质的饲料,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病蛙体虚乏力,行动迟缓,食欲消失,缩头弓背,解剖可见病体肠内少量或无食,多黏液,肠胃内壁有炎症。 
  
  2、预防:①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②不投腐败变质饵料,对食台定期清扫和消毒,并尽可能驯化蛙到陆地摄食;③池水每隔半月用漂白粉1微克或生石灰30微克消毒。 
  
  3、治疗:①池水用0.3~0.5微克三氯异氰尿酸或2ppm“蛙消安”,一天一次,隔天再用一次;②每千克病蛙用1.6克“病蛙宁”拌饲投喂。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44576.html

    上一篇:瓷器的制作cctv

    下一篇:养什么鱼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