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复习教案篇一:小学六年级上册圆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圆的整理和复习
一、复习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有关知识和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知识间的梳理与沟通,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习题的变式变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的热爱。
复习过程:
4、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课前准备:
1、教学相关课件 2、课前留作业翻阅教材,整理圆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师:(指着黑板上画的一个圆)这是什么图形?
生:圆。
师:圆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对圆的有关知识进行一下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圆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忆整理、交流探索
1、老师在课前已经让大家翻阅了这部分内容,而且让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一下,你们做好了吗?
2、好,结合你们整理的内容,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关于圆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好吗?
3、师生共同总结相关知识,要抓住主要内容,并注意各部分联系。
(三)巩固练习,查漏补缺(智慧大冲关)
知识我们整理的很好,看看我们掌握的怎么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城堡,在那里来一个智慧大冲关好吗?
A、第一关“我来填一填”
1、圆的对称轴有( )条, ( )是圆的对称轴。
2、圆的( )和( )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 ),用字母( )表示,通常它取( )。
3、在用圆规画圆时,圆规两脚张开的距离是3厘米,那么画出的圆的半径是( )厘米,直径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4、已知圆的直径是0.2分米,那么圆的半径是( )分米,周长是( )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5、若圆的周长是6.28米,那么圆的直径是( )米,半径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6、已知圆的半径是5厘米,那么圆的直径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7、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62.8米,那么花坛的直径是( )米,半径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8、一个圆形蓄水池的周长是31.4米,那么它的半径是( )米,直径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9、一个竹篱笆围成的圆形养鸡场的面积是78.5平方米,。那么养鸡场的半径是( )米,直径是( )米,竹篱笆长( )米。
10、某钟表的分针长10厘米,那么从3时到4时,分针针尖走过( )厘米,这时分针扫过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1、一个半径是4厘米的半圆的直径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周长是( )厘米。
12、一个直径是10厘米的半圆半径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周长是( )厘米
B、第二关“我当小法官”
1、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 ( )
2、圆周率等于3.14。 ( )
3、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 )
4、一个圆的半径是2cm,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5、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线段都是直径。 ( )
6、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大。 ( )
7、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些。 ( )
8、长方形、正方形、圆和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 )
9、半圆的面积是整圆的一半,周长也是整圆的一半( )
10、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 )
11、两个半圆一定能拼成一个圆。 ( )
12、把半径是3厘米的圆等分成16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一样大,周长也一样大( )
13、圆的直径扩大5倍,周长也扩大5倍,那么它的面积扩
大10倍( )
C、第三关“我来选一选”
1、用同样长的铁丝围成的图形中,( )的面积最大。
A、圆 B、长方形 C、正方形 D、三角形
2、把半径为2分米的圆,经过分割可以拼成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宽是( )分米。
A、2 B、4 C、6.28 D、12.56
3、半径是4米的圆,( )
A、周长>面积 B、周长=面积
C、周长<面积 D、周长和面积无法比较
4、以一点为圆心,可以画( )圆
A、2个 B、5个 C、1个 D、无数个
5、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少的是( )
A、长方形 B、圆 C、正方形 D、等腰梯形
6、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形花坛的周围安铁栅栏,铁栅栏的长度是( )
A、5米 B、10米 C、31.4米 D、62.8米
D、第四关“我当小会计”
1、①
圆的半径是3厘米,请问圆的直径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
方厘米?
②
正方形边长是10厘米,请问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圆的直径是多少厘米?
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座体育馆的围墙是圆形的,淘气沿着围墙走了一圈,一共是628步,淘气每步长约0.6米,若再体育馆周围按栅栏,那么栅栏的长度是多少米?体育馆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直径是16cm的圆的面积同长是16cm的长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厘米?
4、一个运动场的形状和大小如下图所示,长方形长50厘米宽20厘米。两边是半圆形,中间是长方形,那么这
个运动场的周长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求阴影部分面积。
E、第五关“智慧大通关”
1、我们看到的太阳帽大部分都是圆形的,为什么不设计其它形状的太阳帽(比如长方形或正方形)作为日常生活用具呢?
2、如果想把这个太阳帽打扮一下,在它的帽沿边镶上彩条,需要多少彩条?
3、要想知道这顶太阳帽能遮住多少阳光该怎么办?
4、如果想知道帽沿部分有多大,该怎么办?
5、若我想将帽子的遮阳面积扩大四倍,我该怎么办?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复习教案篇二:六年级数学上册 圆复习教案 西师大版
圆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4页“圆”的复习内容,练习二十七第16、17题。
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对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学生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正确率,并能正确灵活的解决有关圆的实际问题。
2.经历整理与复习圆的过程,初步学习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过程
一、整理圆的相关知识
教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圆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回忆我们在学习圆的时候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整理,然后抽学生回答,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对圆的认识
扇形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按照整理的这些知识顺序来进行复习。
二、分类复习
1.复习圆的认识。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指着这个圆提出下面的问题。
教师:什么是圆?
学生: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教师:什么是半径?用什么字母表示?在同一个圆里的半径有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圆心到圆上任何一点的线段都是半径,半径用字母r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半径的定义和特征在圆上标出半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教师:什么是直径?用什么字母表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有什么特征?
学生: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直径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就是这个圆的对称轴。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直径的定义和特征在圆上标出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教师:看看这个圆上的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圆的认识:圆心(O)、半径(r)、直径(d)。d=2r或r=d2,直径就是这个圆的对称轴。
(2)复习画圆。
让学生独立画一个半径是2.5cm的圆,画好以后抽学生把自己画的圆拿到视频展示台展示,并说说画圆的过程。
引导学生画圆的过程时,重点强调:画圆时要先确定圆心,然后确定半径,也就是确定圆规两只脚张开的距离是2.5cm,最后用圆规的一只脚固定在圆心上,另一只脚围绕圆心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半径为2.5cm的圆。
学生描述画圆的过程后,全班学生对照这个过程检查,看自己是不是按这个过程画的,然后要求学生在画好的圆上标出半径和直径。
让学生独立画出这个圆的一条对称轴,画好以后抽学生把自己的作业拿到视频展示台展示,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画对称轴。
(3)复习扇形。
教师:什么叫扇形?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34页圆第1题的(2)题。
2.复习圆的周长。
出示“圆”第2题。
教师:在研究周的周长时,我们先要回顾一下圆周率的概念,想想什么是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用字母怎样表示?(π)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应该怎样表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前面知识整理“圆的周长”后面补充板书:
圆的周长: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即圆周长直径,用字母π表示)、圆周长公式(C=πd或C=2πr)。
教师:同学们会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圆的周长吗?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测量出书上的圆有关线段的长度,再计算出周长,完成后抽学生把自己的作业拿到视频展示台展示。说一说自己测量的是圆中哪条线段?学生可能测量的是半径,也可能测量的是直径,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用半径和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3.复习圆的面积。
教师:下面复习圆的面积。想一想圆的面积是指圆的什么?圆的周长呢?
引导学生指着画出的圆,说出圆的面积是指圆的这块面有多大;而圆的周长是指圆的曲线的长度。一个是面的大小,一个是长度,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教师:想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能回忆起这个推导过程吗?
引导学生说出:是把圆平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2 教师:如果用字母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S=πr)同学们会计算圆
的面积吗?
让学生用刚才测量出的相关数据,独立计算出书上的这个圆的面积,完成后学生把自己的作业拿到视频展示台展示,集体订正。
教师:刚才我们是用测量出来的半径或直径计算出了圆的面积。如果告诉你一个圆的周长,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吗?出示问题:一个周长是62.8cm圆,它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
教师:在我们刚才用圆的半径、直径、周长算圆面积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发现:不管是知道圆的直径、周长,都要先算出圆的半径,才能计算圆面积。 教师:所以,在计算圆面积时,半径非常重要,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要求圆面积,先找到半径”。
作业: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6题,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
4.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都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了,下面我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圆”第3题。
引导学生对照题意思考以下问题:
(1)这道题告诉的是什么图形?
(2)求图形的周长还是求面积?(求面积)
(3)方桌面改最大的圆,方桌面的边长与圆的哪个数据有什么联系?(方桌面的边长=圆的直径)
(4)要求锯下的边角料,基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边角料面积=方桌面积—圆面积)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算?
作业: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7题,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
三、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复习教案篇三: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复习教案篇四: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整理与复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复习教案篇五:六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整理和复习教案 青岛版
圆的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复习教案篇六: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复习教案篇七: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整理与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复习教案篇八:人教版六年级上圆 教案
育才苑唐山世博校区辅导教案
辅导教师 学生姓名 家长签字 教务审核 辅导时间
第四单元 圆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1. 认识圆
(1)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3、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认识圆的特征。
1
、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小结: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
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6、巩固练习:课本58“做一做”的第1-4题。
三、学习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判断,并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 )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4)圆的半径都相等。 ( )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五、布置作业。
(2)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在前面所学得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2、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
教学重点:圆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以前认识对称图形。
1、举例说出轴对称的物体。如:蝴蝶 、飞机、门窗、圆中的钟面、月饼等。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观察、概括。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直线叫做对称轴。
二、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1、出示例3: 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条?
2、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称轴,观察、再动手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一条直径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1、在方格上画对称轴,并量出对称轴两边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结:对称轴两侧相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对称图形各有几条
对称轴?画出来。
4、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长方形 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正方形 圆 环形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教学追记:
2、圆的周长和面积
(1)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
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的周长。
1、出示一个正方形。
这是什么图形?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有什么关
系? C=4a
2、什么是圆的周长?
让学生上前比划,圆的周长在那?那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A、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
即可得出圆的周长。
B、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C、用一条小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这样你能知道空中出现的圆的周长吗?
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复习教案篇九:2014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整理与复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复习教案篇十: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概念、空间概念、统计概念,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总复习——分数乘、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118页总复习第1——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倒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2、掌握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3、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能熟练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分数除法问题。
教学重点: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分步复习活动准备
将学生课前就本节复习内容提出的知识性问题和难点问题分类整理,制成问题卡,交由3位学生主持复习。
师:同学们,经历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为了帮大家更好地复习整理本节知识,我们请3位同学分别主持复习。现在请第一位主持人出场。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的知识
(1)主持人持知识问题卡提出问题,分别指名回答。
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相同吗?
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除法相同吗?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2)主持人持难点问题卡提出问题,指名回答。
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分数除法的计算具体要注意几点?
0有倒数吗?为什么?1呢?
(3)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计算。
3/4×2/5= 2/3×5/6= 7/9×18= 3/10÷3/4= 5/
21÷7/9= 3/10÷2/5= 5/9÷2/3= 6/11÷5/12=
(4)复习比的知识
第二位主持人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知识性问题:
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怎样求比值?
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化简比?
难点问题:
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
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区别?
练习:
3÷4=()/()=()/12=():32=12:() 9÷5/6=
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后项,并求出比值。2:5 0.6÷0.3 4/7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8:12 0.25:0.45 1/4:1/8
(5)复习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三位主持人上场。
怎样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呢?
主持人点4名同学板演教材第118页第3、4、5题。
对4名学生做的情况进行评议。
对比观察第3题第(1)(2)小题。
数量关系式是:原价×1/5=现价
第(1)小题已知原价求现价,用乘法计算。第(2)小题已知现价求原价,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解。
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规律。
单位“1”的量已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验证第4、5题。
第4题,把地球总面积看作单位“1”,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计算。
第5题,先出示学生画的线段图。观察线段图结合理解:火车的速度已知,第1个单位“1”的量是火车的速度,求小汽车的速度用乘法计算,第二个单位“1”的量是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未知的,要用除法计算。
主持人归纳:区分分数乘、除法问题,判断把谁看作单位“1”以及是已知还是未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此外还应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真正掌握知识。 师:归纳得真好。今天三位主持人在场上还有很多精彩表现,请同学们评一评。
三、应用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七第5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0、11题。
(3)完成练习二十七第7、8题,学生做后汇报思路和方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活动,你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
第二课时 总复习——百分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19页总复习第6、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意义,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2、熟练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理解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归纳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百分数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知识,形成体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只要我们留心它,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
1、投影出示下面一段文字:
湖南汩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率低得令人咋舌。10年前初中是2.5%,小学是0.02%,现在小学连续10年的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流失率始终控制0.2%,近三年的数字是0.18%,0.17%和0.15%.
2、学生阅读文字,感知其中百分数。
3、从上面一段文字中你能发现什么?
从上面的百分数中中以看出汩罗义务教育实施情况非常理想;运用百分数很能够直观;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
二、复习百分率的知识
1、师:看来,百分数的作用还真不小。你能理解上文中百分率的意思吗? 学生尝试理解流失率、入学率、巩固率的意思,教师指正。
2、复习已学过的一些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上一篇:唢呐配喇叭音乐教案
下一篇:小学五年级计算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