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对朋友想说的话

| 述职报告 |

【www.guakaob.com--述职报告】

写对朋友想说的话篇一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对朋友想说的话篇二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对朋友想说的话篇三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对朋友想说的话篇四
《丰富表象 调动情感,写自己想说的话》

丰富表象 调动情感,写自己想说的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其中日记作为练笔,它能培养学生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信息的能力,其表达的自由度和训练的长期性,是其它练笔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它是常用的一种写作能力训练手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日记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观察生活,丰富表象, 让学生有话可说

学生刚刚开始写日记时,他们总感到无从下笔。这时,教师要指导他们如何观察生活,从身边的生活中找素材,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找灵感, 让学生有话可说。《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带着孩子们置身于生活这个大课堂中,用心去看,去听,去感受,丰富表象,获得“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写作材料。孩子的天性正好是爱玩、爱幻想,对于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他们就是通过游戏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向往。因此,孩子们玩的各种游戏,做的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漫无边际的想象及童稚的语言都是日记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二、调动情感,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想说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为语言文字除了达意,还有传情的功能。教师要以崇高的师爱来影响每一个学生,激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从而产生想

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冲动。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写自己想写的,乐意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敢于自由表达。对于学生的日记,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只要其中有一点可取之处,老师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尽量给以肯定性的评价,培养自信心,激发写作兴趣。在集体教育中,用激励机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蕴藏在学生个体中的潜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有话想说。

三、多读,积累材料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告诉我们要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而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语感就自然形成了。《课程目标》 在总目标中也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小学作文是属于习作阶段,因而要让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成为学生阅读、借鉴的对象。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在积累语言、积累材料上下功夫,背诵课文中的精辟词句,精彩段落;多读课外书籍,摘录其中自己所喜欢的美词佳句,使之充实到自己的语言材料库中, 在模仿语言的实践中逐步学会运用,学会创新。

四、自由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为了达到自我表达和交际性的目的,必须写自己想说的话。每个人所体验到的生活的不同,兴趣、爱好、个性思维品质等千差万别,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应该呈多样化。教师要坚决杜绝人云亦云的现象,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从“新”入手,体现出语言的新鲜、题材的新颖、想象的新奇,写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来,让自己的个性在文中尽情张扬。

1.自主拟题 虽说日记不一定非得有一个标题,但一个有新意的标题却能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一个传神的标题能激发读者无穷的遐想。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读者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看到窗外美妙的风光。因此,笔者让学生自主拟题,提倡用一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为标题。如《虚惊一场》《我可怜的手指》 《真的有哪么好吗?》《爸爸,这样可不好》……这些标题虽小却传神,透过这些标题,人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它像阳光照耀下的小水滴,反射出了生活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镜头,那是我们曾经拥有过的童年梦,至今想起来还让我们为之痴迷。

2.语言,体现儿童的情趣 日记中要体现儿童的天性,使用儿童自己的语言,体现出儿童的情趣。如《黑板上的名字》:你瞧!黑板上的名字堆积如山,“李亮”在最下边,支撑着一大堆“人”;“曹禹”在中间,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我呢,坐在最上面,舒服着呢。寥寥数语就把上课前违纪的情况勾画出来了,尽显儿童的狡黠和天真。

3.内容,反映儿童的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老师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里取材,写自己眼中看到的真实的世界,“我手里写的就是我眼里看到的,是我心里想的。”内容要能反映儿童的生活,使他们的世界浓缩于日记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中,使他们的现实与梦想能在日记中得到充分的表露,使他们的感情在日记中得到充分的渲泄,使日记成为他们心灵的一隅,成为与老师、同学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五、评价,提倡主体参与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评价、

修改日记的能力,必须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日记,认真阅读后进行评价,再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在学生们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再集中讨论,引导他们去发现谁的日记中有与众不同的方面,无论是日记的内容,还是表达形式,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变换角度看问题,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和求异性。教师还要尽可能多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让学生敢在日记中说真话、实话。只有这样,学生们的写作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写对朋友想说的话篇五
《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新课程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 语文园地二——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湖南省浏阳市赤马中心完小作文课题研究组 陆自豪

【导写内容】

这次习作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我们大家都有许多熟悉的人(例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老师、同学等。)他们身上有许多你熟悉的事,先想一想,打算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想清楚,再动笔。

【导写目标】

1.先说后写,学会表达。

2.记事有重点,注意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学会修改,乐于分享。 【导写重点】

1. 激趣选材,掌握表达方法。 2. 学会修改,乐于分享。 【导写要旨】

这是一篇记事的习作练习,事例必须是发生在自己熟悉人身上的一件事。导写时,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奇怪的大石头》,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为本次习作做好铺垫。再次是激发兴趣,让学生回忆自己要写的人和事,与同学进行交流。最后调动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性,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习作后,引导学生采用读、评、改的方式,修改自己的习作,注意使用修改符号。

【导写过程】 一、写作准备

1.复习《奇怪的大石头》,本文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什么时候的事?(小时候)什么事?(和小朋友围着巨石捉迷藏,后来解开巨石之谜的事。)

2.作者是怎样叙述的?(出示课件,要求学生说出。)

二、情境启导 (一) 谈话激趣

1.同学们,从你懂事到现在,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学或其他亲人,谁对你最好,你最熟悉,他哪件事你印象最深,我们一起来慢慢地回忆,静静地想一想。

2.放轻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入情入境地回想。 (二) 启导交流 1. 启发谈话

同学们,刚才你看到了最熟悉人的身影吗?他对你的事一定挺新鲜,很有趣,很感人呢!你愿意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吗?

2. 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互相说说,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 3. 导入写作

看你们说得那么起劲,老师也想听听,每个人都说时间来不及,看你们愿不愿意把老师当朋友,如果够朋友的话,就请你们写下来,告诉老师,行吗?刚才你们怎么说,就怎么写,写到有趣的地方,要尽量让老师感受到你们的愉快,写到伤心时,也要让老师感到难过,行吗?

三、写作点拨 1.明确习作要求。 2.理清记叙顺序。

先想一想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重点部分写清楚。

四、自主写作

1. 要求学生注意写作格式和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2. 个别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五、互动评改 (一)自查自改

你的作文写好了,请你按下面的提示自己查一查吧,并作适当的修改。 1. 你写的这个人是谁?写的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一件事? 2. 这件事是怎样开头的?经过是怎样叙述的?结果又是怎样的?

3. 文章的重点是怎样的?突出了吗? 4. 检查字写对了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吗? (二)邻座交流

1.你的邻座写的是一件什么事?他的叙述顺序与你写的相同吗?你对他的顺序安排有什么意见?

2. 他的文章有重点吗?

3. 你觉得他的文章哪些地方还可以修改,请你帮他出出主意吧! (三)小组评议

1. 大家在小组中读自己的习作。

2. 听后评价、赏析,把写得好的告诉老师。 (四)全班点评 1.佳作评析 (1)展佳作

奶奶的‚怪‛耳朵

我的奶奶年过七旬,精神很好。她说话果断,做事干脆利索,可就是有一双‚怪‛耳朵。说起这‚怪‛耳朵,趣事还真是不少呢!

有一天,学校搞活动,让同学们剪纸花,所以我回家晚了一点儿。刚走进家门,奶奶便关心地问:‚你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我回答说:‚我剪花去了!‛‚什么,等车去了?‛我大声说了十几遍,她才恍然大悟地说:‚剪花呀,我还以为你等车呢。‛我看到奶奶那个傻样,‚扑哧‛一声笑了起来,旁边的人也被逗得哈哈大笑,奶奶也不好意思地跟着笑了。跟奶奶说话,经常是你说三她对四,你指东她说西,让你哭笑不得!你说奶奶的‚怪‛耳朵是不是很有趣?

奶奶的耳朵虽‚怪‛,但她为人善良,性格开朗,深受全村人尊敬。一次,邻居张阿姨有急事要出去一趟,她的小孩要睡觉了,张阿姨来到我家,对奶奶说:‚于奶奶,我的小孩子困了,请帮我照顾一下!‛热心的奶奶说:‚好、好、好,我就来。‛她连忙从屋里拿出几个鸡蛋,自言自语地说:‚小孩子病了,我得赶快去。‛我连忙上前说:‚奶奶,孩子不是‘病’了,是‘困’了。‛奶奶低着头,眯着眼睛笑着说:‚‘病’了也好,‘困’了也好,这鸡蛋这就是留着给孩子吃的。‛说着,三步并作两步地向张阿姨家走去。

还有一次,我们村的李大哥手拿镰刀路过我家门口,热心的奶奶忙问:‚小李,你去哪儿呀?‛‚我去捡柴。‛‚什么?打牌?那不准去!‛她三步并作两步跑上前,一把抓住李大哥的手,不由分说就往屋里拉。到了屋里,奶奶又是递烟,又是倒茶,热情得不得了,还语重心长地对李大哥说:‚小

李啊,不能去打牌。打牌就是赌博,染上了这种恶习,那可不得了呀。赌博既害自己,又害家庭,还是败坏社会风气的行为,千万不能做啊!‛李大哥笑呵呵地说:‚于奶奶,您老人家听错了,我是去‘捡柴’,不是‘打牌’。但您老人家说得对,我们千万不能赌博啊。‛奶奶知道自己又听岔了,哈哈大笑起来……你说,我奶奶的耳朵怪不怪?

(2)共评析 学生评议:

△ 这是小作者写奶奶耳聋,说三对四的事,很真实,很有趣。 △ 奶奶虽说三对四,但她心肠好,关心别人。

△ 小作者认真,事写得具体,有顺序,读起来很好听。 教师点评:

小作者把奶奶一件件平常不过的小事,写得生动有趣,叙述非常清楚。明写“怪耳朵”,实际却是表现了一位开朗热情、关心他人的快乐老人。

2.病文评改 (1)展病例

(片断) 我小时,有一天在家门口玩,不小心摔了一跤,居然把右手的骨头摔断了。妈妈看见了,把我抱到床上,爸爸连忙把我送到医院。我在医院治手的时候,妈妈还抱着我“哭”,真情的泪水流到了我的脸上,流到了我的心里„„

(2)诊病症

读读这个片断,你发现有哪些毛病?

△ 本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写得很清楚,但事情的经过没有写具体。 △ 句子写得很通顺,很美,应把治手的经过写清楚,突出这个重点。 (3)改病文

△ 医生给你治手的经过,妈妈看了怎样心痛,还应写详细一些。 △ 治手接骨,肯定疼痛难受,妈妈用爱来关心你,更应突出妈妈的爱。 老师点评:

小朋友的意见提得很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修改文章时,我们要做到:文章不厌百回改,语不惊人誓不休。

(五)自主修改

针对邻座、小组、老师对自己习作所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注意使用修改符号。 六、总结激励 1.办优秀作品展。

2.把自己的习作读给所写的那个人听,共同分享。 【案例评析】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这节课主要从三个方面牵住了这个牛鼻子。

1.紧扣课文,学会表达,本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记一个人的一件事,导写前,复习《奇怪的大石头》为此次习作作好铺垫,起到过河搭桥的作用。

2.大胆放开,自主写作,导写时从激趣谈话入手,形式新颖,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他们敢想、敢说,乐于写作。

3.自主评析,学会修改。评改作文时引导学生把读和写、写和评、评和改有机地结合起来。优点乐于分享,缺点大胆指出,为修改创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和改的途径,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作文的赏析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精神。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59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