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宝殿对联

| 述职报告 |

【www.guakaob.com--述职报告】

佛教三宝殿对联篇一
《黄山楹联》

黄山楹联

位于文殊院象石之右的立雪亭,面对石笋 ,前有深壑,后有群松,旧有对联:

去一天地;得一天地。

明人余书升曾在石笋 建颖林庵,楼上供佛,楼下为静室。庵四周峰峦奇异,气象万千。旧悬陶题联:自疑骑日月;我欲小蓬莱。

吴静川题慈光寺联:

就这里看破禅机,下乘、中乘、上乘,解脱因缘十二;

从此地参透妙谛,取法、执法、非法,定慧世界三千。

注:“因缘十二”即“十二因缘”,为佛教三世轮回最基本的说法。

清代歙人吴退旃题写慈光寺僧人幽雅生活的对联:

洗钵乍分蕉上雨;弹琴时引竹间风。

清代显官,歙人曹振镛所撰描写慈光寺的对联:

谈经云海花飞雨;说法天都石点头。

胡子庆以黄帝在黟山修行炼丹的神话传说立意,作黄山慈光寺联:

跌宕炉鞴,婆裟火烛,看自三十六峰,头头是道;

影为形本,声是响根,历尽八万千岁,滴滴归源。

听涛亭距慈光寺约一华里,过亭以后,前山奇景方正式拉开帷幕,旧有楹联非常贴切地道出此亭在黄山的绝妙位置:

过此成仙侣;回来无俗人。

玉屏楼被称为“黄山绝胜处”,古代有二幅描写玉屏楼地势的对联:

万山拜其下;孤云卧此中。高阁逼云霄,举头红日尽;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

因文殊院后依玉屏峰,前有文殊台,左青狮,右白象,清代萧山人高枚以佛教用语撰联:

蓬飞九品为黄海;狮吼一声下玉屏。

在金沙岭上的辨源亭,旧有顾锡畴题联:

丹液一杯;渐江千里。

位于后海芙蓉岭下的芙蓉居,四面环山,溪水绕流,院内有名贵的古花木,繁花似锦,芳香扑鼻。院中有一圆池,日月映照,如浴水中。描绘这一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门联为:养得翠池常浴日;乱飞花雨且耕耘。

散花精舍原址为明建散花庵,旧有楹联:经残花雨外;僧散佛香中。

在引针峰下,明末僧一心和其徒雪奇建引针庵,因峰而得名,孙鲁山题有:“平乐净土”匾额,并题楹联:引针一线衣珠露;笑指千峰觉路开。

黄山疗养院原址为紫云庵,因座落在紫石峰麓,后倚紫云岩,故清人赵子良题联赞道:

紫石云烟作屏障;青天风雨走蛟龙。

紫云庵又名茅篷庵,面对溪壑,翠竹拂檐,住持僧悟千曾自题匾额“黄山一茅篷”,后歙人蒋龙章重书匾额,并题联:

地近丹泉,岩涌飞流千嶂雪;院依紫石,门开曲径一茅篷。

紫云庵前原有紫竹林一片,故紫云庵观音神龛的对联为:

紫竹林中观自在;莲花座上现如来。

黄山观音寺联:

音可能观,观遍黄山开慧眼;士可以大,大如沧海显婆心。

光明顶之西旧有普贤庵,庵为明万历时建,曾有楹联:

奇妙脱凡蹊,果到峰头始信;光明凌绝顶,直从天外飞来。

清代钱塘人汪夔一题黄山石室联为:

石诡松奇,自是有仙骨;僧闲云懒,到来生隐心。

黄山松是黄山的奇景之一,旧日的狮林精舍有这样一幅楹联:

近听风声如笛;远闻松涛似海。

狮子林,景多而集中,昔日狮子张嘴的地方为观音庵,明代诗人余绍祉曾题联,太平县令陈九陛书写:

岂有此理,说也不信;真正妙绝,到者方知。

余绍祉为桃花溪秋景题联为:

翠壑丹崖千丈画;白云红叶一溪诗。

余绍祉还题联,将黄山列为天下第一山:

人间有石皆奴仆;天下无山可弟兄。

余绍祉还有一联描写黄山云:

松生绝壁不知土,人住深崖只见烟。

位于狮子林的古轩辕庙有徐文长题联:

神力可通三宝殿;声威当比万峰高。

从苦竹溪到云谷寺的路上,可观黄山三大名瀑之首的九龙瀑,瀑水在香炉、罗汉两峰之间的悬壁上九折而下,一折一潭,每折百余丈,宛如九条白龙腾空飞舞,极有气势,清代天绅亭有联赞道:

九匹白练出奇观,连续奔腾,远观如八骏骅骝添赤兔;

三岭松涛鸣爽籁,抑扬起伏,乍听似千军健卒赴疆场。

枕头峰下乌龙潭近处有新月亭,俗名“乌龙亭”,因亭柱上刻有20字对联,故该亭又名“廿字亭”。石柱上有柱联一对:

四面远山绕二水;一潭星月照孤亭。

“廿字亭”亭柱上还刻有20个字对联:

忠恕廉明德,正义信忍公;博孝仁慈觉,节俭真礼和。

乌龙潭刻像石有联: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在白龙潭侧,旧有乡雪亭,联为:

水声千涧雨;山气四时秋。

位于丞相源的骊珠室,实为竹篱茅屋,丘若太题额,并有楹联:

深隐不妨浮白兴;穷愁常抱草玄心。

在翡翠池边岩壁上的“寿”字石刻旁有一联:

普慈莲花,大生大化;黄山妙果,寿世寿人。

相传李白来到黄山黄帝源,听说夫子峰附近罗村的碧山有位叫胡晖的学士,即专程探访,于村头问路。后人在问路处建“问余亭”,并题联道: 绿柳桥边山径;青莲马上诗机。

清末民初海宁人陈方镛在《楹联新话》中记载了其友人李寅生青年时泛舟至湖北访黄鹤楼后,顺江而下至黄山的经历,李氏登上天都峰后振衣长啸,大有飘飘欲仙之感,于是手书一联:

访鹤倚层楼,曾过晴川留爪迹;寻僧登绝,要将云海荡胸怀。

清代婺源人齐彦槐游黄山时,应山僧彻公之请题联:

松山绝壁不知土;人在深崖可处烟。

1914年初夏,近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在文殊院两位高僧的导游下,遍游黄山全貌,并曾书赠一联给翁松禅师:

名山大好吾家有;游客昔评天下无。

黄炎培书赠果证禅师的对联为:

同看云海光明顶;难得天西接引僧。

黄炎培还撰二联赠黄山茶坊老板:

深情抵江水;古道照南山。率水由山,其民好礼;春蚕秋稼,有女如荼。

黄山古代楹联还有:

天都护黄海;莲花拥紫云。

泉流功德永;山辟普门僧。

足临清静地;身在图画中。

住此仙人窟;参来上乘禅。

狮子林中福地;清凉顶上灵山。

注:此为今清凉别墅联。

宇宙尚存唐岁月;山川犹见汉衣冠。

本色住山深有味;清诗呈佛岂无缘。

云外闲吟发天籁;山中静雨落松涛。

山深自觉无寒暑;禅老无心计岁年。

曾游雁宕居安固;又住狮林享太平。

眼根已澈浮云表;心镜先莹宝月中。

注:此为文殊院联,系清代萧山人高枚题。

天外龙头狮起吼;云间招手佛随缘。

临风说法花应坠;对月谈禅石不顽。

佛教三宝殿对联篇二
《成语对联》

佛教三宝殿对联篇三
《人文知识大赛的试题及答案》

一、文学语言类

1.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誉为( B )

A.麒麟楦 B.七绝圣手 C.长吉体 D.五言长城

2. 以下哪位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作家。( D )

A.卜迦丘 B.彼得拉克 C.但丁 D.塞万提斯

3. 被喻为“明代音乐的活化石”、“世界音乐珍宝”的“京音乐”现存于( B )。

A.真觉寺 B.智化寺 C.法海寺 D.碧云寺

4.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曲士不可以语于道”比喻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出自( B )

A.《老子》 B.《庄子》 C.《论语》 D.《孟子》

5. 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芰麦青青”的真实意思是( B )。

A.春风吹过处,田野里一片青绿,丰收在望。

B.春风吹过处,曾经的城池已经不再,变成绿色的芰麦,繁华已矣!

C.春风吹过处,给芰麦带来生机,绿色满野。

D.春风吹过处,尽是青青芰麦。

6. 巴金创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是(A)

A.《灭亡》 B.《房东太太》 C.《家》 D.《春天里的秋天》

7. 下列哪部著作不列入“五经”( B )

A.《诗经》 B.《孝经》 C.《礼记》 D.《易经》

8. 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 ( B )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9.下列词句分别出自( A )。

(1)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4)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A.李煜 范仲淹 苏轼 晏几道

B.李煜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C.李璟 范仲淹 陆游 柳永

D.李煜 辛弃疾 苏轼 晏几道

10. 我国最早的女诗人是? ( A )

A.许穆夫人 B.杜秋娘 C.李清照 D.苏小妹

11.罗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张。如果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副对联该如何送才恰当?( A )

(甲)大启而宇,长发其祥(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A.甲送乔迁新居者;乙送分店开张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

B.甲送分店开张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

C.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分店开张者

D.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分店开张者;丙送乔迁新居者

12.“自有红楼梦以来,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一论断是( B )提出

的。

A.郭沫若 B.鲁迅 C.李希凡 D.梁启超

13.和“齐人之福”最接近的意思是( C )

A.老来得妻 B.举案齐眉 C.一夫多妻 D.多子多福

14.关于苏轼,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D )

A.他做过翰林学士

B.他做过礼部尚书

C.他的才华曾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热情赞扬

D.他一生经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岱宗六朝,是艺术上的全才

15.王国维先生受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影响,其诗词创作多有忧愁无奈的悲剧色彩,比如这阙《蝶恋花》 :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词的最后两句是( )

答案: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16.“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涉及到《三国演义》中的两个人物是 曹操 、 刘备 。

17.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的三大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请按顺序正确选出这三种境界各自的出处分别是:晏殊《蝶恋花》柳永《蝶恋花》辛弃疾《青玉案》。

18.乐府,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汉代人将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

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无论合乐与否。也一概称“乐府”。通常所谓的“乐府双璧”是指《 木兰诗 》(或《木兰辞》)和《 孔雀东南飞 》。后人也把它们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请问这是哪位诗人什么诗?

答案:谢灵运《登池上楼》

19. 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四句名句相对应的诗词作者是( ) 答案:杜 甫,王安石,王 维,高 适

20. 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例:粗茶淡饭( 山珍海味)

流芳百世( ) 指鹿为马( ) 精雕细刻( )

雪中送炭( ) 伶牙利齿( )

答案: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 精雕细刻( 粗制滥造)、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 、伶牙利齿( 笨嘴拙舌)

2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南唐中主李璟词“ ,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答案:菡萏香销翠叶残

22. 补充下列名言,写出其作者。

(1) 我知道自己 。 作者

(2) 吾爱吾师,吾更爱 。作者 。

(3)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者

(4)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作者

答案:一无所知,苏格拉底;真理,亚里士多德;穷天人之际,司马迁;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23. 列举“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以及代表作分别是: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和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

24. 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士大夫的优良传统,试写出下列人物与“心怀天下”有关的名句。

战国 孟 子

唐 杜 甫

宋 范仲淹

明 顾宪成

答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济)天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5. 红楼梦中,作者以自己身份来写的唯一一首小诗是 。 答案: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6.创作题(二选一)

(1) 春秋战国时期,与儒家学派同时存在的有多种学派,其中在当时影响较大的有:道家、法家、墨家。

儒家的主要主张是“积极入世”和“仁政”

道家的主张是“消极出世”和“无为而治”

法家的主张是“法治”

墨家的主张是“兼爱”和“非攻”

请以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各家的思想主张为依据写一篇文章。分析儒家学派统治中国人思想几千年的原因及其优秀之处。

要求:题目自拟,至少举出两家学派的主张与儒家思想相比较。

(2)以“美丽的校园”为主题,写一首赞美校园秋景的新体诗或者古体诗(五言或者七言律诗)。

要求:题目自拟,韵律优美,内容鲜明,富有内涵。

二、历史类

1.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这一制度始于隋代,兴于唐代,完善于宋代,定型于明代,直到清末1905年被废除,历经1300余年。明清科举考试共分四级。下边排列的四级考试哪项正确?( A)

A.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B.乡试──会试──院试──殿试

C.乡试──院试──会试──殿试

D.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2. 明末清初的“三先生”(或曰“三大思想家”)指的是王夫之、顾炎武和( D )

A.龚自珍 B.梁启超 C.严复 D.黄宗羲

3.具有2500年历史的撒马尔罕(如上图)是中亚历史名城,作为花剌子模帝国和贴木尔帝国的首都,曾经是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国、波斯和印度的枢纽。金庸《射雕英雄传》里就描述过成吉思汗西征围攻撒马尔罕的事件。

那么请问撒马尔罕位于今天的哪个国家?( A )

A.乌兹别克斯坦 B.土库曼斯坦 C.哈萨克斯坦 D.伊朗

4. 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是( B )

A.《兰亭序》 B.《祭侄文稿》 C.《黄州寒食诗帖》 D.《自叙帖》

5. 《过秦论》《六国论》《阿旁宫赋》《伶官传序》创作年代对应排列正确的是( D )

A. 北宋、西汉、唐、北宋 B.北宋、唐、西汉、南宋

C.西汉、唐、北宋、北宋 D. 西汉、北宋、唐、北宋

6.以下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哪个和炎帝是同一人?( B )

A、 燧人氏 B、神农氏 C、伏羲氏 D、有巢氏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进入( A )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8.“三苏”是( B )

A.苏洵、苏轼、苏舜钦 B.苏洵、苏轼、苏辙

C.苏洵、苏舜钦、苏辙 D.苏轼、苏辙、苏舜钦

9.下面不属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的是( A )

A.艰苦奋斗 B.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 D.统一战线

佛教三宝殿对联篇四
《2013年12月导游部考试题》

2013年12月导游部考试题 一

1绵山()景区有三身佛殿,三身佛是指(报身卢舍那佛、应身释迦牟尼佛、法身毗卢遮那佛)

2妈祖殿由( 范毓宾 )修建

3.随同古斯托夫六世上绵山考古的专家有( 裴文中、步达生)

4我们较为熟悉的三藏法师是( 玄奘 )因其精通( 经、律、论三藏 )故称其为三藏大法师。

5灵霄殿对联句摘自唐代诗人(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律诗,内容是九天阊閤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6冯建平现任职(),他为铁索岭写诗()

7下列说法哪种正确(A)

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 玉清——灵宝君、上清——天宝君、太清——神宝君

玉清——天宝君、上清——神宝君、太清——灵宝君) 玉清——神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天宝君

8天桥须弥石,据说是从印度佛教发源圣地须弥山飞来的。(对) 9《空王宝卷》说“佛为万法之王,故名空王” 错

10说一说“无事不登三宝殿”的由来

答:佛家三宝是佛、法、僧,所谓佛是指佛教徒登堂办事的地方,法是指珍藏经书的地方,僧是指和尚睡觉的地方,这三个地方都是平常人不能随便出入的 11正果寺概况

1清代康熙年间介休知县()题蜂房泉内容()

2(1948年7月17日)介休和平解放

3眼光菩萨又称佛眼菩萨,据说他有五眼:(人眼、天眼、慧眼和法眼、佛眼)。 4空王佛的成道日(三月十七)和圣诞日(四月十二)

5皇甫邵《题五楼寺》诗曰:(“路尽山尤胜,溪深水愈豪。寺楼尽不见,依旧五峰高。)”寺主将此诗刻于崖壁。

6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牲、饿鬼)

7观音菩萨主要供奉在下列哪座佛教名山中( D )A.五台山 B.峨眉山

C.九华山 D.普陀山

8三国时人马钧在石桐水畔绘制了“龙骨水车”草图()

9介休北坛公园内的“史公塔”是为纪念明万历年间史记事消除瘟疫之德 10简诉大明正德碑。

11对比讲解正果寺五龙殿与云峰寺五龙殿。

1北京大学历史系(商鸿魁)教授在《清代皇商》一文中考证,描写的四大家

族中,有户“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其原形为( 介休 范家 )。 2七真殿 殿内供奉的是全真七子分别为(丹阳马真人马钰、长春谭真人谭处端、长春丘真人丘处机,长生刘真人刘处玄,玉阳王真人王处一、清静孙真人孙不二、广宁赫真人赫大通)

3绵山的静林书院由(令狐楚)所办

4( 唐龙朔三年)有麟现于介山,出自于(《旧唐书》)

5绵山都龙王一显灵就要下雨,所以明间流传名彦(“”)

6道岸是指()仙衢是指()

7十大明王殿,正中供奉的是华严三圣即释迦牟尼,下面站立的是佛祖的两大弟子(D) A闵公、道明 B文殊、普贤 C摩斯、银空 D子阿难和迦叶 8晋惠帝永嘉年间,石勒曾驻绵山有利地形,在绵山设立三道防线与并州刺使刘昆作战,并取得了胜利 (对)

9二月二龙抬头节习俗是沐浴修剪头发,而所食护鳞饼就是介休地方风味的煎饼

10讲解周天灯图。

11介绍飞人挂铃。

1高僧殿中的十二位高僧分别来自( 印度、日本、中国 )三个国家。 2绵山脚下种植的谷子又香又甜在这一带流传有谚语()

3男子成仙得道者必须先拜(“西王母”)后拜“(东王公)”方可入天庭,参见(三清),也就是说男子成仙得道,都是由其掌管。

4药师佛又名消灾廷寿药师佛,因为他是(东方琉璃佛国的)教主,故又称药师琉璃如来。

5《大唐汾州抱腹寺碑》是由汾州(孝义)县令杨仲昌撰文,(思本)担任检校和督造

6石佛殿殿门楹联是:(真山真水真人修成正果、古岩古洞古佛炼就金身)

7十大明王殿是整个绵山艺术价值比较高的庙殿,殿内的三层唐代彩色悬塑,反映了( A )佛学理论

A三界十方、六道轮回的佛学理论 B因果报应的佛学理论 C六根清净的佛学理论 D劝人为善的佛学理论 8绵山的静林书院由令狐楚所办。 ( √ )

9志超答应28家收割是在抱腹寺修行期间。( × )

10天桥概况。

11三宝印灯图

1《金大定谢雨祭文碑》记载了(金大定十一 年)汾州一带,久旱不雨.

2明末山西名士傅山写长联内容:(阅名山多矣,无如此石凌空,生成的一片袈裟,十方圆盖;瞻佛像巍然,自有真神出现,修炼来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3哼哈二将,为护法神,是《封神榜》所描写的(郑伦)(陈奇)。

4“慈云法雨”匾额为(光绪皇帝)所赐。光绪三年(1877),山西大旱,巡抚(曾

国荃)向绵山祈雨,空王佛显灵,三晋普降甘雨。

5乾坤塔为砖砌(明七暗九楼阁式八角)佛塔,总高(69)米,为我国高山寺院之最,为绵山标志性建筑之一。

6解释五龙躔中躔的本意()

7云峰寺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距今已有(C)多年的历史了

A1800 B1600 C1700 D2000

8东汉张衡,是张良八世孙()错

9绵山共有真身舍利像15尊,是自唐代至明代的遗存(错)

10鬼王堂

11河图洛书灯图

1华佗洞外有养生碑刻称为()分别模仿了()()()()()的动态。 2战国七雄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3“天长地久”牌楼中“天长地久”四字出自()后额“慎重如始”语出()意为(只有善始善终,江山才能永葆,)

4我们较为熟悉的三藏法师是( 玄奘 )因其精通( 经、律、论三藏 )故称其为三藏大法师。

5灵溪寺唐代称( 回銮寺 )宋代更名为( 兴国寺 )。

6(1940年1月)和(1942年2月)日军两次火烧绵山的罪恶行经。 7弥勒高僧殿分别来自三个国家,下列哪个不在范围之内(D)

A中国 B 印度 C日本 D 斯里兰卡

8洞玄宫排列而立的是延康、赤明,龙汉、开皇(错)

9地藏王菩萨应化为新罗王子,俗名金乔觉,24岁出家来到我国安徽的九华山。

10十一耀星灯图

11石佛殿

1望峰门提到120回(《》)有农民起义军()率兵和官兵对垒,曾派君主()在此守关拒敌

2四海龙王分别是指()()()()

3(1938年2月15日)介休城被日军侵占前,牺盟会特派员(李志敏)县长(张德含)带领介休党、政、军 (500 )余人,撤离县城,退居绵山

4吕洞宾是山西(芮城人)

5绵山抱腹岩,自古以来当地人称为“大岩”,坐东朝西,高约(60)米,长约(180)米,深(50)米,形如两手抱腹,所以叫抱腹岩。

6中国建塔最早是(东汉时洛阳白马寺)佛塔。

7观音菩萨有(B )种化身

A19 B33 C32 D49

8关老爷是运城解州常平村人,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关圣帝君的圣诞.

9每年农历二月初五为太上老君圣诞 错

10背诵逍遥游第一段

11药师殿

1圣母殿正中供奉是(王母娘娘)其余众女神分别是(泰山圣母、骊山老母、金灵圣母、眼光娘娘、注生娘娘、九天玄女、地母娘娘、送子娘娘、保生娘娘) 2随同古斯托夫六世上绵山考古的专家有( 裴文中、步达生 )。

3晋惠帝永嘉年间,石勒曾驻绵山有利地形,在绵山设立三道防线(天桥、吊桥门、迷魂阵)与并州刺使(刘昆)作战,并取得了胜利

4八仙洞内正中供奉(东王成)旁边八位神仙分别是(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曹国舅)

5云峰寺匾额上书(抱腹栖云)四个(篆)字,为当代世界文化名人、介休籍(张颔)先生所书

6相传,鉴真在第(六)次东渡日本时已双目失明,是他把佛学理论传入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了巨大贡献,被日本天皇授为(“传灯大法师”)。

7十大明王殿是整个绵山艺术价值较高的庙殿,殿内(B)层唐代彩色悬塑 A9 B3 C6 D2

8绵山挖掘民俗祈福迎祥活动,保佑施主心想事成,于2001年5月20日举办了建国以来第二次“罗天大蘸”该乐团曾应邀前往新加坡 、马来西亚、澳门、香港以及北京白云观等处进行演出,引起轰动效应。( √ )

9大明正德十三年(1518)《抱腹寺重修空王佛正殿碑》,记载了唐代高僧田志超入灭成佛后,被“包塑真容”()对

10铁索岭

11解释借花献佛的由来

1山西名士傅山曾把圣乳泉的水比作()其原句是()

2道岸是指()仙衢是指()

3(开元十一年(723))唐玄宗巡幸太原返回,南出雀鼠谷,专登绵山寻祖拜佛 4田志超入山时五龙圣母将绵山让给志超后,五龙恼怒,做法借来洪水要冲垮大岩,当志超以左手将岩顶托住时,耳边响起(地藏法力无边,大岩安然无恙)的声音,顿觉臂力无穷,终于降服了五龙

5张三丰祖师主张(道、释、儒)三教合一,著有(《大道论》)一书流传在世。 6“寿”字,出自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之手,用(九转还丹)四字组成的 7《大唐汾州抱腹寺碑》,碑文为隶文,字径一寸,共(B)字,

A1000 B1200 C1100 D990

8祝融时,开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别贵贱 错

9绵山风景区是2001年5月正式开放迎接四方宾客。 错

10介绍介子推不言禄石刻。

11天尊地卑灯图。

1(1937年10月9日),八路军(129)师北上抗日路经介休,师长(刘伯承)冒雨发表演说,后介休牺盟游击队成立,点燃了介休武装抗日烽火。

2五老君殿前的对联(太极生两仪,乾坤定位五行生。玄元凝四象,坎离既济万物成)。

3东魏孝静帝因昙鸾名声大振,深加礼遇,号为(“神鸾”)并让其敕住(并州大寺)即绵山抱腹寺。

4陈抟老祖,(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为(华山派)祖师。

5(东汉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民间称他造的纸为(蔡侯纸)

6中军帐外每逢佳日会演奏()秦王破阵乐

7释迦牟尼佛(B)岁痛感人生,生老病死的各种痛苦生活的折磨。

A 29 B19 C 13 D 30

8魁星居北斗之首,故有“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说。 对

9隋开皇三年(531)田善生投太原开化寺,拜慧赞为师,法号志超. 对 10斗姆殿

11解释辟谷的含义

十一

1高僧昙鸾,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十余岁出家,后感到生命促短,到江南求长生之术,道家名师陶弘景赠(《仙经》)十卷,归途中遇北印度高僧(菩提流支),授以(《观无量寿经》),便梵仙经,专修净业。

2五方佛殿供奉:(东方阿阇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这五尊佛为密乘金刚界所说的“五方五智”的五佛,也称(五智如来)

3诸仙殿正中供奉黄大仙(晋代)著名道士,能(点石为羊)。据传他是(赤松子)的化身。

4八卦名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又分别代表(天、泽、火、雷、风、水、山、地)

5龙脊岭养生园分为上中下三层,共()处,上层分别是()()()() 6蜀汉“五虎上将”指(关羽 \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

7太初时,为太初之师,口吐(D)一部,四十八万卷。一卷四十八万字,一字辟方一百里。开始分别天地,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

A太素经 B 清净经 C太始经 D 开天经

8在介休当地有一种面食叫“八姑”是由李世民妹妹李姑姑所创造的。

9宋廷魁、介休张良村人,为清代诗人书画家、戏曲家,著有小说《粉妆楼》戏曲剧本《介山记》。

10介绍妈祖殿

11正果寺三大士殿

佛教三宝殿对联篇五
《西递楹联匾额》

西递徽州楹联匾额

呈坎村楹联:

丰山拱应家声振,坎水环流世泽长。

形如八阵迷宫似,得天独厚少灾情。

礼乐传家绳祖武,诗书继世翼孙谋。

十四世本源深远赖前人教孝教忠俎豆常新春祭秋尝崇典制,五百年树叶繁荣愿后嗣学诗学礼簪缨弗替左昭右穆肃成仪。

叙彝伦修名孝第,陈俎豆登进诗书。

昌溪村楹联:

科第尚哉必忠孝节廉自任畿端方可无愧祖宗,读书贵矣但农工商贾各专一业便非不孝子孙。

位于文殊院象石之右的立雪亭,面对石笋,前有深壑,后有群松,旧有对联: 去一天地;

得一天地。明人余书升曾在石笋建颖林庵,楼上供佛,楼下为静室。庵四周峰峦奇异,气象万千。旧悬陶题联:

自疑骑日月;

我欲小蓬莱。

吴静川题慈光寺联:

就这里看破禅机,下乘、中乘、上乘,解脱因缘十二;

从此地参透妙谛,取法、执法、非法,定慧世界三千。

注:“因缘十二”即“十二因缘”,为佛教三世轮回最基本的说法。 清代歙人吴退旃题写慈光寺僧人幽雅生活的对联:

洗钵乍分蕉上雨;

弹琴时引竹间风。

清代显官,歙人曹振镛所撰描写慈光寺的对联:

谈经云海花飞雨;

说法天都石点头。

胡子庆以黄帝在黟山修行炼丹的神话传说立意,作黄山慈光寺联:

跌宕炉鞴,婆裟火烛,看自三十六峰,头头是道;

影为形本,声是响根,历尽八万千岁,滴滴归源。

听涛亭距慈光寺约一华里,过亭以后,前山奇景方正式拉开帷幕,旧有楹联非常贴切地道出此亭在黄山的绝妙位置:

过此成仙侣;

回来无俗人。

玉屏楼被称为“黄山绝胜处”,古代有二幅描写玉屏楼地势的对联:

万山拜其下;

孤云卧此中。

高阁逼云霄,举头红日尽;

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

因文殊院后依玉屏峰,前有文殊台,左青狮,右白象,清代萧山人高枚以佛教用语撰联:

蓬飞九品为黄海;

狮吼一声下玉屏。

(这副对联是描写玉屏楼的)

注:“蓬飞九品”为佛教名词“九品莲台”之意,净

土宗认为人死后往生极乐世界所托的莲花座,因所修功行的深浅分为九品。故上联是说黄山是佛教极乐世界所托的最高品。“狮吼一声”也是佛教用语,引自《传灯录》:“释迦佛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在金沙岭上的辨源亭,旧有顾锡畴题联:

丹液一杯;

渐江千里。

位于后海芙蓉岭下的芙蓉居,四面环山,溪水绕流,院内有名贵的古花木,繁花似锦,芳香扑鼻。院中有一圆池,日月映照,如浴水中。描绘这一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门联为:

养得翠池常浴日;

乱飞花雨且耕耘。

散花精舍原址为明建散花庵,旧有楹联:

经残花雨外;

僧散佛香中。

在引针峰下,明末僧一心和其徒雪奇建引针庵,因峰而得名,孙鲁山题有:“平乐净土”匾额,并题楹联:

引针一线衣珠露;

笑指千峰觉路开。

黄山疗养院原址为紫云庵,因座落在紫石峰麓,后倚紫云岩,故清人赵子良题联赞道:

紫石云烟作屏障;

青天风雨走蛟龙。

紫云庵又名茅篷庵,面对溪壑,翠竹拂檐,住持僧悟千曾自题匾额“黄山一茅篷”,后歙人蒋龙章重书匾额,并题联:地近丹泉,岩涌飞流千嶂雪;

院依紫石,门开曲径一茅篷。

紫云庵前原有紫竹林一片,故紫云庵观音神龛的对联为:

紫竹林中观自在;

莲花座上现如来。

黄山观音寺联:

音可能观,观遍黄山开慧眼;

士可以大,大如沧海显婆心。

光明顶之西旧有普贤庵,庵为明万历时建,曾有楹联:

奇妙脱凡蹊,果到峰头始信;

光明凌绝顶,直从天外飞来。

清代钱塘人汪夔一题黄山石室联为:

石诡松奇,自是有仙骨;

僧闲云懒,到来生隐心。

黄山松是黄山的奇景之一,旧日的狮林精舍有这样一幅楹联:

近听风声如笛;

远闻松涛似海。

狮子林,景多而集中,昔日狮子张嘴的地方为观音庵,明代诗人余绍祉曾题联,太平县令陈九陛书写:

岂有此理,说也不信;

真正妙绝,到者方知。

余绍祉为桃花溪秋景题联为:

翠壑丹崖千丈画;

白云红叶一溪诗。

余绍祉还题联,将黄山列为天下第一山:

人间有石皆奴仆;

天下无山可弟兄。

余绍祉还有一联描写黄山云:

松生绝壁不知土,

人住深崖只见烟。

位于狮子林的古轩辕庙有徐文长题联:

神力可通三宝殿;

声威当比万峰高。从苦竹溪到云谷寺的路上,可观黄山三大名瀑之首的九龙瀑,瀑水在香炉、罗汉两峰之间的悬壁上九折而下,一折一潭,每折百余丈,宛如九条白龙腾空飞舞,极有气势,清代天绅亭有联赞道:

九匹白练出奇观,连续奔腾,远观如八骏骅骝添赤兔;

三岭松涛鸣爽籁,抑扬起伏,乍听似千军健卒赴疆场。

注:“骅骝”为周穆王八骏之一。

枕头峰下乌龙潭近处有新月亭,俗名“乌龙亭”,因亭柱上刻有20字对联,故该亭又名“廿字亭”。石柱上有柱联一对:四面远山绕二水;

一潭星月照孤亭。

“廿字亭”亭柱上还刻有20个字对联:

忠恕廉明德,正义信忍公;

博孝仁慈觉,节俭真礼和。

乌龙潭刻像石有联: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在白龙潭侧,旧有乡雪亭,联为:

水声千涧雨;

山气四时秋。

位于丞相源的骊珠室,实为竹篱茅屋,丘若太题额,并有楹联:

深隐不妨浮白兴;

穷愁常抱草玄心。

在翡翠池边岩壁上的“寿”字石刻旁有一联:

普慈莲花,大生大化;

黄山妙果,寿世寿人。

相传李白来到黄山黄帝源,听说夫子峰附近罗村的碧山有位叫胡晖的学士,即专程探访,于村头问路。后人在问路处建“问余亭”,并题联道:绿柳桥边山径; 青莲马上诗机。

清末民初海宁人陈方镛在《楹联新话》中记载了其友人李寅生青年时泛舟至湖北访黄鹤楼后,顺江而下至黄山的经历,李氏登上天都峰后振衣长啸,大有飘飘欲仙之感,于是手书一联:

访鹤倚层楼,曾过晴川留爪迹;

寻僧登绝,要将云海荡胸怀。 清代婺源人齐彦槐游黄山时,应山僧彻公之请题联:

松山绝壁不知土;

人在深崖可处烟。 1914年初夏,近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在文殊院两位高僧的导游下,遍游黄山全貌,并曾书赠一联给翁松禅师:

名山大好吾家有;

游客昔评天下无。

黄炎培书赠果证禅师的对联为:

同看云海光明顶;

难得天西接引僧。

黄炎培还撰二联赠黄山茶坊老板:

深情抵江水;

佛教三宝殿对联篇六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60094.html

    上一篇:对闺密珍惜

    下一篇:夜晚寂静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