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述职报告】
形容天晴的诗句篇一
《古诗赏析》
古诗赏析
(玄武一模)(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4分)
①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作者写这首诗时已年近半百。②无才思,此处指杨花榆荚不像百花那样鲜艳美丽。
7.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
A.本诗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珍惜之情。
B.本诗寓理于景,启示人们要珍惜并抓住时机展示自己的才能。
C. 本诗既表达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索,又具有活泼幽默的情趣。
D. “漫天”一词写出了杨花榆荚随风飞舞、欲与飞雪比美的情态。
8.从修辞的角度简要分析画线句的妙处(2分)
▲
7.(2分)D
8.(2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晚春的草、树、花等景物抓住春天将归未归之机争奇斗艳的情景,流露出作者珍惜春天之情。(修辞手法及效果1分,结合语境分析1分。)
(高淳一模)7. 阅读王安石《梅》,回答问题。(3分)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分别通过视觉、嗅觉写出了梅花 ▲ , ▲ 的特点,赞颂了 ▲ 的人。
7.(3分)洁白;幽香;品性高洁
(沿江区一模)7.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4分)
①月夜忆舍弟
杜甫
②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③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注释】①《月夜忆舍弟》: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此时身处异乡。舍弟,指自己的弟弟。②断人行:指戍楼上的更鼓声响起后,就开始禁止行人通行。③况乃:何况是。
(1)请简析首联“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在诗中的作用。(2分)
▲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普天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诗人却偏说“月是故乡明”,体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B.颈联上句说兄弟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朴素的叙述中饱含着对弟弟深切的忧思。
C.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宽慰:毕竟是战乱,家信不能寄达弟弟手中也是可以理解的。体现出诗人豁达的心胸。
D.全诗前后照应,承转圆熟。“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长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
7.(1)(2分)含蓄点明正值战乱这一社会背景;渲染浓重的悲凉气氛;烘托人物沉郁的心情;为下文表达对弟弟的忧思奠定感情基调。(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满分)
(2)(2分)C
(溧水一模)7.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题目。(6分)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晚唐诗人。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寺一带,靠近玄武湖。
①.诗的第二句中一个“ ▲ ”字写出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覆灭史实,突出了变幻之速,而一个“ ▲ ”字,则借鸟的欢啼之声,巧妙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历史遗址的感慨、怅惘的心情。(2分) ②.诗的第三、四两句,最为读者称道,请你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作一点赏析。(2分)
▲
7. ①(2分)梦 空 ②.(2分)示例一:运用拟人的手法,用台城柳不管王朝(人间)兴亡,不解诗人感慨,反衬出历史衰败的无奈,角度巧妙,耐人寻味。示例二:将台城柳的烟笼长堤的生机勃勃与王朝的衰败形成对比,突出了历史无情,角度巧妙,耐人寻味。(点明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与答案示例有关或与诗句较切合即得1分)
(秦淮下关浦口一模)7.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这首咏梅诗,侧重写一个“ ▲ ”字。(1分)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首句中“白玉条”写的并不是梅花的形状,而是形容梅树枝的。梅花开得茂盛,将梅枝全部覆盖,看起来就
像白玉条一样。
B.第二句的“迥”和“傍”字则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
C.三、四两句和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都运用了比喻的写法,不同的是前者借雪喻花,后者借花喻雪。
D.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
7.(4分)(1)早(1分)(2)C(3分)
(六合一模)(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2题。(15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7-8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这首诗含蓄地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1分)
8.“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字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分)思念家人(或感秋怀人、对月望远等)
8.(2分)“落”字给人以动感,仿佛秋思随着月亮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白下一模)(一)阅读下面古诗文, 完成7—13题。(15分)
【古诗阅读】
①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 ▲ ▲ 7.关于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1分)
8.“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情境。请对诗句表现的情境加以描述。(2分)
▲
7.(1分)镜中看
8.(2分)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兰溪山水充满了蓬勃生机和优美活灵的意境,令人荡漾起欢乐(欢快)之情。(景1分,情1分,意近即可)
(鼓楼一模)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
桃 花 溪①
张旭(唐)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②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①桃花溪:水名,在今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 ②矶:水面的大石
7.诗人“问渔船”,可能问什么?(2分)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感?(2分)
7.(2分)可能问:“洞在清溪何处边?”或者桃花源在何处。
8.(2分)对美景的憧憬;对田园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追求不到的怅惘、无奈。(答出一点即可)
(建邺一模)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此诗是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时所作。向:接近,将近。
6.从修辞角度对“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作一点赏析。(2分)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清溪的水色给人以“清心”的感受。
B.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作者由眼前的清溪想到新安江,发出了对新安江由衷的赞叹。
C. “空悲远游子”中“游子”的意思是久居他乡的人,这里是诗人自指。
D.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
6. (2分)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清溪的清澈,表达了诗人对清溪的喜爱。(写出比喻或对偶得1分,内容得1分)
7. (2分)B
(栖霞一模)7.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首诗是韦庄在唐朝灭亡之前途经古城金陵写的一首怀古诗。首句的霏霏江雨、萋萋江草及第二句的一个
“空”字,为全诗营造出一种 ▲ 的氛围。(1分)
(2)对三四句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无情最是”的正常语序是“最无情是”,“无情”前置可以突出台城柳的“无情”。
B.台城柳“无情”,是因为它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春来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
C.诗人是以杨柳的“无情”反衬他面对时代变迁的伤痛,在历史感慨之中暗寓伤今之意。
D.台城柳本身是植物,是没有感情的,因此诗人说台城柳“无情”是客观的描绘。
7.(3分)(1)凄凉(凄清、凄迷、荒凉、荒芜)(1分) (2)D (2分)
(江宁区一模)
新晴野望
唐·王 维
①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②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③④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①氛垢:雾气和尘埃。②白水:银白色的河水。③倾家:全家。④南亩:农田的代称。
8.这首诗写出了雨后初晴原野 ▲ 的特点。(2分)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这是一首田园诗,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
B.颔联和颈联四句的景色,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色彩明丽,意境清幽秀丽。
C.颈联中“明”和“出”,语言精炼而传神,紧扣景物的特点。
D.尾联平添生机和活力,但农忙与诗人的悠闲形成对比,隐含诗人惭愧之情。
8.(2分)清新(或“明净”“空旷”“旷”)(意对即可)
9.(2分)D
形容天晴的诗句篇二
《描写夏天美丽景色的古诗》
描写夏天美丽景色的古诗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早晨。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夜耕夜绩麻)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 耘田:除草。
3. 绩麻:把麻搓成线。
4.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 未解:不懂。
6. 供:从事,参加。
[简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①麦花——麦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绿色,在江南苏州一带是农历四五月间。菜花——指油菜花。
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落花结子,所以说“稀”。
②日长--夏至白昼最长。篱落——篱笆。
曲院风荷
【清】陈璨
六月荷花香满湖,
红衣绿扇映清波。
木兰舟上如花女,
采得莲房爱子多。
形容天晴的诗句篇三
《描写天气晴朗的句子》
写天气的句子:
描写天气晴朗的句子
1、天晴得像一张蓝纸,几片薄薄的白云,像被阳光晒化了似的,随风缓缓浮游着。
2 、晴空万里,朝霞满天,太阳公公把一切都镀上了金黄色。
3、春风吹拂着我们,太阳伯伯为了小草和朋友,从乌云里探出了它的大胡子 描写天气下雨的句子
(一) 形容下雨前的天空阴沉 可怕的句子:
1、仲夏的一个黄昏,天上像打翻的墨水瓶一样,黑云飞快的蔓延过来。
2、傍晚,天上乌云翻滚,像倒扣的一只大铁锅,黑沉沉的压的我透不过起来。
3、天色十分昏黑,片片乌云仿佛要压下来似的,太阳婆婆也害怕地躲起来了,刚刚还在玩耍的白云也跑回家睡觉了。
4、外面刮起了大风,吹的树枝乱摆,地上的灰尘乱飞,让人睁不开眼睛。
5、在一个宁静的晚上,人们正在床上做梦时,突然发出一声巨响,跟着便听到檐前滴水的声音,滴滴答答的节奏就像一首催眠曲,响个不停,越响越快,我好像被催眠一样,跟着便睡着了。
(二)雨猛 大的句子
1、雨水洒下来,各种花草的叶子上都凝结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
2、雷声响过,大雨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断地往下落。
形容天晴的诗句篇四
《初一古诗赏析(答案版)》
古诗赏析
(玄武一模)(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4分)
①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②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作者写这首诗时已年近半百。②无才思,此处指杨花榆荚不像百花那样鲜艳
美丽。
7.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
A.本诗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珍惜之情。
B.本诗寓理于景,启示人们要珍惜并抓住时机展示自己的才能。
C. 本诗既表达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索,又具有活泼幽默的情趣。
D. “漫天”一词写出了杨花榆荚随风飞舞、欲与飞雪比美的情态。
8.从修辞的角度简要分析画线句的妙处(2分)
▲
7.(2分)D
8.(2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晚春的草、树、花等景物抓住春天将
归未归之机争奇斗艳的情景,流露出作者珍惜春天之情。(修辞手法及效果1分,结合语境
分析1分。)
(高淳一模)7. 阅读王安石《梅》,回答问题。(3分)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分别通过视觉、嗅觉写出了梅花 ▲ , ▲ 的特点,
赞颂了 ▲ 的人。
7.(3分)洁白;幽香;品性高洁
(沿江区一模)7.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4分)
①月夜忆舍弟
杜甫
②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③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注释】①《月夜忆舍弟》: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此时身处异乡。舍弟,指自己的
弟弟。②断人行:指戍楼上的更鼓声响起后,就开始禁止行人通行。③况乃:何况是。
(1)请简析首联“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在诗中的作用。(2分)
▲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普天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诗人却偏说“月是故乡明”,体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怀
念。
B.颈联上句说兄弟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朴素的叙述中饱含着
对弟弟深切的忧思。
C.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宽慰:毕竟是战乱,家信不能寄达弟弟手中也是可以理解的。
体现出诗人豁达的心胸。
D.全诗前后照应,承转圆熟。“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
书长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
7.(1)(2分)含蓄点明正值战乱这一社会背景;渲染浓重的悲凉气氛;烘托人物沉郁的心
情;为下文表达对弟弟的忧思奠定感情基调。(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满分)
(2)(2分)C
(溧水一模)7.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题目。(6分)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晚唐诗人。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寺一带,靠近玄武湖。
①.诗的第二句中一个“ ▲ ”字写出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覆灭史实,
突出了变幻之速,而一个“ ▲ ”字,则借鸟的欢啼之声,巧妙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历
史遗址的感慨、怅惘的心情。(2分)
②.诗的第三、四两句,最为读者称道,请你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作一点赏析。(2分)
▲
③.班级出一期以“唐诗之旅”的黑板报,第一小组同学收集到如下的诗篇(含《台城》,另
据考证,杜牧的《江南春》描写的是今南京城南郊区的风景)想设计为一个栏目,请你请根
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为这个栏目命名(不超过8个字)。(2分)
7. ①(2分)梦 空 ②.(2分)示例一:运用拟人的手法,用台城柳不管王朝(人
间)兴亡,不解诗人感慨,反衬出历史衰败的无奈,角度巧妙,耐人寻味。示例二:将台城
柳的烟笼长堤的生机勃勃与王朝的衰败形成对比,突出了历史无情,角度巧妙,耐人寻味。
(点明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与答案示例有关或与诗句较切合即得1分) ③. (2分)南
京(金陵、石城)怀古(咏史)9评分建议:两个关键词各1分)
(秦淮下关浦口一模)7.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这首咏梅诗,侧重写一个“ ▲ ”字。(1分)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
A.首句中“白玉条”写的并不是梅花的形状,而是形容梅树枝的。梅花开得茂盛,将梅
枝全部覆盖,看起来就像白玉条一样。
B.第二句的“迥”和“傍”字则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
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
C.三、四两句和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都运用了比喻的写法,不
同的是前者借雪喻花,后者借花喻雪。
D.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
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
7.(4分)(1)早(1分)(2)C(3分)
(六合一模)(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2题。(15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7-8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这首诗含蓄地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1分)
8.“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字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分)思念家人(或感秋怀人、对月望远等)
8.(2分)“落”字给人以动感,仿佛秋思随着月亮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将诗人对月怀远
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白下一模)(一)阅读下面古诗文, 完成7—13题。(15分)
【古诗阅读】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7.关于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 ▲ ▲ ①”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1
分)
8.“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情境。请对诗句表现的情境加以描述。
(2分)
▲
7.(1分)镜中看
8.(2分)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兰溪山水充满了
蓬勃生机和优美活灵的意境,令人荡漾起欢乐(欢快)之情。(景1分,情1分,意近即
可)
(鼓楼一模)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
桃 花 溪①
张旭(唐)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②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①桃花溪:水名,在今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 ②矶:水面的大石
7.诗人“问渔船”,可能问什么?(2分)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感?(2分)
7.(2分)可能问:“洞在清溪何处边?”或者桃花源在何处。
8.(2分)对美景的憧憬;对田园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追求不到的怅惘、
无奈。(答出一点即可)
(建邺一模)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此诗是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时所作。向:接近,将近。
6.从修辞角度对“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作一点赏析。(2分)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 “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清溪的水色给人以
“清心”的感受。
B.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作者由眼前的清溪想到新安江,发出了对新
安江由衷的赞叹。
C. “空悲远游子”中“游子”的意思是久居他乡的人,这里是诗人自指。
D.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是在为他自己远游
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
6. (2分)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清溪的清澈,表达了诗人对清溪的喜
爱。(写出比喻或对偶得1分,内容得1分)
7. (2分)B
(栖霞一模)7.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首诗是韦庄在唐朝灭亡之前途经古城金陵写的一首怀古诗。首句的霏霏江雨、萋萋
江草及第二句的一个“空”字,为全诗营造出一种 ▲ 的氛围。(1分)
(2)对三四句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
A.“无情最是”的正常语序是“最无情是”,“无情”前置可以突出台城柳的“无情”。
B.台城柳“无情”,是因为它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春来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
C.诗人是以杨柳的“无情”反衬他面对时代变迁的伤痛,在历史感慨之中暗寓伤今之意。
D.台城柳本身是植物,是没有感情的,因此诗人说台城柳“无情”是客观的描绘。
7.(3分)(1)凄凉(凄清、凄迷、荒凉、荒芜)(1分) (2)D (2分)
(江宁区一模)
新晴野望
唐·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①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①氛垢:雾气和尘埃。②白水:银白色的河水。③倾家:全家。④南亩:农田的代称。 ③④②
8.这首诗写出了雨后初晴原野 ▲ 的特点。(2分)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
A.这是一首田园诗,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
B.颔联和颈联四句的景色,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色彩明丽,意境清幽秀丽。
C.颈联中“明”和“出”,语言精炼而传神,紧扣景物的特点。
D.尾联平添生机和活力,但农忙与诗人的悠闲形成对比,隐含诗人惭愧之情。
8.(2分)清新(或“明净”“空旷”“旷”)(意对即可)
9.(2分)D
形容天晴的诗句篇五
《描写夏天的诗句》
描写夏天的诗句.txt如果我穷得还剩下一碗饭 我也会让你先吃饱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应该归我所有,包括你!! 先说喜欢我能死啊?别闹,听话。 有本事你就照顾好自己,不然就老老实实地让我来照顾你! 夏夜叹【唐】杜甫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注释]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解说]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注释]1.晓:早晨。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2.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4.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赏析]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
)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四时田园杂兴(昼出夜耕夜绩麻)【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注释]1.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2.耘田:除草。3.绩麻:把麻搓成线。4.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5.未解:不懂。6.供:从事,参加。[简析]《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注释】:①麦花——麦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绿色,在江南苏州一带是农历四五月间。菜花——指油菜花。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落花结子,所以说“稀”。②日长--夏至白昼最长。篱落——篱笆。曲院风荷【清】陈璨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木兰舟上如花女,采得莲房爱子多。夏吟【宋】戴石屏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初夏绝句【宋】陆游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水浒传》中的一首
施耐庵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注:此诗出自《水浒传·智取生辰纲》
形容天晴的诗句篇六
《描写雨的古诗词》
描写“雨”的古诗词 山中一片雨,树杪百重泉。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瞑》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山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韩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张咏《雨夜》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苏轼《有美堂暴雨》
一夜不闻孤客耳,耳边愁听雨萧萧,碧纱窗外有芭蕉。晁补之《浣溪沙》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如梦令》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风雨》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两汉乐府《上邪》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汉乐府《迢迢牵牛星》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南北朝·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南北朝·何逊【相送》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白居易《长恨歌》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唐·白居易《浪淘沙》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唐·白居易《南湖春早》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唐·白居易《杨柳枝》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唐·白居易《夜雨》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水蓼冷花红簌簌,江蓠湿叶碧凄凄。——唐·白居易《竹枝》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唐·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唐·白居易《秋雨夜眠》
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唐·岑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唐·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唐·崔颢《题潼关楼》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唐·崔颢《行经华阴》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唐·崔颢《雁门胡人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唐·杜甫《兵车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唐·杜甫《寄韩谏议注》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唐·杜甫《贫交行》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 雨的成语
“雨”字成语
雨□□□ 雨过天晴 雨后春笋 雨似急箭 雨过天青
□雨□□ 风雨无阻 大雨淋漓 暴雨如注 风雨对床 淫雨霏霏 细雨飘洒 风雨飘摇 山雨欲来
风雨同舟 阴雨绵绵 细雨如烟 时雨春风 春雨阵阵 春雨潇潇 风雨如晦 血雨腥风 未雨绸缪 风雨交加 细雨如丝 雷雨交加 未雨绸缪 秋雨连绵 风雨无阻 暴雨如注
□□雨□ 云行雨施 风吹雨打 风调雨顺 泪如雨下
□□□雨 别风淮雨 狂风暴雨 腥风血雨 呼风唤雨 倾盆大雨 斜风细雨 箕风毕雨 翻云覆雨
暴风骤雨 满城风雨 栉风沐雨 挥汗如雨 枪林弹雨 茫茫烟雨 狂风骤雨 和风细雨
春风化雨 密云不雨 滂沱大雨 旱苗得雨 五风十雨 挥江成雨 牛毛细雨 急风暴雨
础润而雨 凄风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