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事故乡

| 述职报告 |

【www.guakaob.com--述职报告】

古诗事故乡第一篇
《经典古诗文》

经典古诗文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转·宣公二年》

7、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转·僖公二年》

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转·庄公二年》

9、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一》

10、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一》

1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燕策三》

1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

1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第五十八章》

1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第七十四章》

16、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系辞上》

1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乾卦》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2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2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2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2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2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2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2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3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3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3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3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3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3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36、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韩非子·喻老》

3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3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39、临渊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淮南子·说林训》(1)

40、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4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谏逐客书》

4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4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4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4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46、无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纪》

4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49、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50、百闻不如一见。 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5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5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54、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55、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

5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前出师表》

5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5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59、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6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6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6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6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6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杂诗》

66、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

6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6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69、若要人不知,除非人不知。 枚乘《上书谏吴王》

7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太子少傅箴》

7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72、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7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7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李世民

7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7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2)

78、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79、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0、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8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8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8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8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8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8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等鹳雀楼》

8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8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9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9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

9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李频《渡汉江》

9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9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9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97、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作》

9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论诗》

9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10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qiāng)进酒》 10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mǜ)吟留别》 10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10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05、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06、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10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08、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曲江》

109、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1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11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1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1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11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115、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杜甫《偶题》

11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17、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3)

11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戏为六绝句》

11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12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121、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梦李白》

12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1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2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12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127、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横。 贾岛《题诗后》

128、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12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游子吟》

13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13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13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33、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134、事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13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3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13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139、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陋室铭.

140、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淘沙.

14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与元九书》

14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4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144、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放言》

145、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白居易《长恨歌》

14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14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皆不见。 白居易《长恨歌》

148、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149、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白居易《琵琶行》

150、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15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15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5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5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55、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

15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4)

157、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村绝句》 158、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杜牧《赠别》 159、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160、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161、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遣怀》 16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163、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16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16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166、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16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168、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晚晴》 16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 170、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171、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罗隐《自遣》 172、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聂夷中《伤田家》 173、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苦吟》 174、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驾《雨晴》 175、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崔郊《赠婢》

176、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无名氏《金缕衣》 17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17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乌夜啼》 17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180、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18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18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18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18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18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8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 欧阳修《伶官传序》 187、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伶官传序》 18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 189、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190、多情自古伤别离,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19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司马光《资治通鉴》 192、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宋神宗赵顼

19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19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19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安石《登飞来峰》 196、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9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后赤壁赋》

198、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古诗事故乡第二篇
《2014古诗文译文》

伤仲永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的时候,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它们。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的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这首诗把赡养父母、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奇,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还有的人用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仲永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仲永的才能已经)已经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远远地超过有才能的人。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则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陈公弼传》 公名为希亮,字公弼,姓陈。起初为长沙县令。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僧人,他出入章献皇后家,与几个显贵的人(公卿大夫之类)来往,倚仗着他们的势力占据百姓的土地,人们没有谁敢正眼看他,陈希亮收捕惩治他,在法律上定他的罪,全县的人都很惊惧。后去职担任雩都县令。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律,买卖官司。因为陈公年轻就轻视他。陈公就任的那天,首先查处他的重大罪责,曾腆叩头以至于出血,愿意改过自新。陈公警诫他,宽免了他。适逢陈公修建县学,曾腆把家财用来资助官府,让子弟都进入县学学习,最终他成为良吏,并且子弟中有考取了进士的。当地的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把这叫作“春斋”,他们说,不这样做就会发生火灾。陈希亮禁止了这项活动,百姓不敢犯禁,火灾也没有发生。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

盗贼起事,陈公担任房州知州。房州平素没有军队守备,百姓很是恐惧想要逃亡离开这里。陈公率领几百名牢城的士卒和民众,昼夜训练检阅,名声震荡山南。百姓依靠他们而得以安定,盗贼不敢进入房州境内。然而殿侍雷甲带领百余名兵士,追捕盗贼到竹山,雷甲不能辖制(管制)士兵,士兵所到之处做下残暴之事。有人上报有大盗入境将要到达城门,陈公亲自统帅士兵在水边阻止抵御盗贼。陈公身处于最前列,号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士兵都如同木头人人一样笔挺站立,雷甲向他们射箭:他们毫不动摇,雷甲于是下马拜服,请求处以死罪,说:“起初不知道是您的军队啊。”吏士请求斩杀雷甲来示众。陈公不答应,只处置了做下凶暴行为的十几人,劝告其余的人并使他们离开,让雷甲用捕捉盗贼的方式赎本身的罪。

屯驻在寿春的虎翼军士兵因为谋反被诛杀,迁移其余没有谋反的士兵数百人到庐州.士兵正惶惑不安.一天,有暗中进入公府房屋将要做不利之事的人.衬公笑着说:"这必定是喝醉酒而已."陈公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

《卫懿公好禽赋》 卫懿公好玩禽兽,见了牛抵角就会很高兴,给那些放牛人的俸禄同中士军衔的一样多。宁子批评说:“不能这样。牛的用途在耕田,不在抵角,那些牛都去抵角,耕地就必定荒芜。农耕,这是国家的根本,怎么可以荒废呢?我听说有这样的话,做君王的不能因私欲妨碍百姓。”卫懿公不听。于是卫国好抵角的牛,比耕牛的价格高十倍,放牛的人都放弃了农耕而训练牛抵角,农官都难以禁止。邶国有一种马,生的马驹不能跑却只会叫,卫懿公又高兴地把它收纳在马厩里。宁子说:“这是怪物啊,君王如果不省悟,国家必定灭亡。那马是用来比力气的,鸣叫并不是它应干的事。一国的君王是替天统治百姓的,设官分职,以分担职责,废事失职的,就用纲常刑律来约束,所以不该由他管的事,君王不应举荐,为的是从根本上杜绝废事失职现象的发生。怪事的兴起,实在是由人招致的,从今以后,卫国不耕田的男子和不纺织的女子必定会多起来。到那时君王必定会为此而感到后悔的。”卫懿公还是不听。又过了一年,狄人讨伐卫国,卫侯就要登上战车,而御马却丢失了嚼子和缰绳,将要交战了,士兵却都不能挽弓射箭,于是在荣泽大败,狄人吞灭了卫懿公。

[明]张弼《渡 江》 徘徊在长江岸边,几番求渡却不得;江上风雨烟波一如旧时模样,而我这渡客却又添了新的愁绪。

夕阳易逝,岁月催人老,两岸的巍巍青山冷眼看着我一路向北,它自岿然不动也无所谓人世的岁月无情。

一个人在漫漫旅途中,难以承受对故乡的思念,我那经历了一路颠沛而破旧不堪的裘衣,似乎还沾染着京都的风尘。

旧日里一起游学论道的相投之人如今四散分离,都不止漂泊何处了,只剩我孤身一人对着沙鸥吟诗发愣,伤感着离别与孤寂。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虞集 译文:延佑五年,我奉朝廷之命到江西临川征召吴幼清先生。七月二十八日那天,把船停靠在彭泽,第二天登小孤山,看到小孤山的雄伟突出,惊险壮观,顿时有一股浩然之气充斥心中,想起那些旷放逍遥于山水名胜的杰出人物,以及所有心里郁积愤懑而怀有感慨的人,当他们登上小孤山时,都会觉得心胸开阔,乐于那样眼界高明,目光远大,而没有什么排遣不了的幽愤感慨了。

从前在半山腰有一亭,驻足亭上完全可以在自己脚下容纳天下的流水,从这一角放眼广大的世界,泰然安坐享受美景,可以持续一整天。石阶盘旋而上,以砖石砌成,坚实而细密,路旁栏杆扶手完好坚固,登山者并不觉得它有危险。这亭子大概是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修建的吧,距今已有六十二年了,只是守亭者存心不诚,任凭这亭子一天天倒塌毁坏。石阶每登一级,都要等两脚站稳,就怕倒塌倾覆。

到了牧羊亭,发现亭子荒芜肮脏不堪,竟使人一点不能在亭上停留。此时彭泽的官员们都在场,他们也为此感到羞愧而激怒,振足精神,要铲除荒秽,把亭管好。询问守亭者,则说:“小孤山不属彭泽县管辖,意谓你彭泽县令管不着。”于是大家只好含怒又无奈地离开。第二天经过安庆,府判李维肃是我的老朋友,我就把有关亭子的情况告诉他。他说:“那是我管辖的地方,我为你新修那座这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所谓‘一柱’,就是要卓然独立,不偏侧哪边,也不倚傍什么,各种打击破坏势力,从各方面一起涌来,始终不为之动摇。具有排斥上天,浇灌太阳之气势,即使把天下所有的骄横强悍的力量都使出来,都会倒下驯服,在一柱亭下听从它的命令而离开,没有这座山峰,如何能抵挡上述强大势力?想象中新建的高峻亭子形象已经在我心目中了。您应该为我写一篇

记。我要到池阳,求通守周侯南翁为我题写亭名。”

李维肃是真定人,在朝廷当官几十年,历次担任郞官,被人称为老派人物(行动与操守不合时宜),儒雅且很有才华,为人正直有骨气,颇为时人所排挤。不久,被任命佐助郡守,有人对于起用李维肃担任府判感到愤愤不平,认为他不够资格。李侯不屑与他们计较。(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只是区区一亭,对郡的治理并没有大的利害影响。来到这里不到十天,我就看出李维肃只要认为自己应该做的,必已此为己任,由此可以推想,对于兴办那些比筑亭重要的大事,他一定能够有所作为。

《滁州西涧》 韦应物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召公谏厉王止谤》 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

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流如果堵塞后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周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琅琊溪》欧阳修 寂静的山里冰雪刚刚消融,所以溪水就涨的高了。游客(作者)就踏着简易的木桥过小溪。不知这小溪是从哪里发源的,是远还是近。只见从山中流出,像是开在山间的花朵一般。

《晓至湖上》 出城天色刚破晓微明,站立水边让我心意稍微宁静。水面泛起的薄雾弥漫开来仿佛与天相连。水中的苇草弯曲下来发出声响,遥远的青山如黛仿佛连淡淡的影子也若有似无。一会儿过后晨日初起,远处三三两两的小舟泛在水上。怎么能够学得野鸭一般,能去追逐那远方的清影呢。

《旧唐书·宋庆礼传》 宋庆礼,是洺州永年人。他考中明经科,授任卫县尉。武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奉诏到河北断居庸、岳岭、五回等条道路,为了防备突厥,特意召宋庆礼来谋划这件事。宋庆礼向来有计谋策略,桓彦范很敬重

他。不久迁任大理评事,并充任岭南采访使。当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接连相互掠夺,边远地区不安,以前的使者,害怕那里的炎热瘅气,从没人到达过。宋庆礼亲身到了那里,询问风情习俗,说明祸福之理,从这以后那里的人都安居,便撤除镇守的兵士五千人。开元年间,作河北支度营田使。当初,营州都督府设置在柳城,控制奚、契丹。武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治理不当,奚和契丹反叛,攻占州城,那以后移到幽州东二百里的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自通好归附,玄宗打算在旧城恢复营州治所,侍中宋璟坚持争辩认为不可,只有宋庆礼陈述很有利。于是下诏委派宋庆礼等人充任使者,再在柳城筑立营州城,调发劳役三十天而完成。不久授任宋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处,并且招集行商的胡人,给他们建立店铺,几年间,营州粮仓很充实,居民渐渐富足。宋庆礼为政清正严明,而且勤于判决诉讼,所任职的地方,百姓官吏不敢触犯。但喜欢兴作工程,多有更改,议论此事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实际。开元七年逝世,追赠工部尚书。太常十二张星评议说:“宋庆礼为人太刚硬而易受挫,对人太苛察就无可用之人,在东北生出事故,损失的数以万计。按照谥法,喜好取巧又自以为是叫做‘专’,请谥为‘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辩驳说:“宋庆礼为人苦守忠节,是国家的辛劳之臣,一到边疆,历时三十年。在家本厅欢乐,他独独甘心于来往奔波;农作本艰辛,又能使军粮充实。无不是从事劳辱之事而兢兢业业,恪守坚贞之规而竭尽全力,即使其中的一样,都是别人难以做到的。请把所议论的,再下发太常寺,希望体现平日的行迹,使立谥的典礼不至于坠失。”于是议定谥号为“敬”。

《小斋即事》 我爱琴只是因为琴弦是正直的,我爱棋只因为棋盘是方正的。我从不利用下棋来计较输赢得失,也不能够清楚记得宫商等五个音阶。年龄越大越被世俗疏远,一次次正道直行,百事受妨碍。虽然有秦棋二物相伴,但是与国家兴亡没有关联。

《蜀贾卖药》《郁离子》 四川有三个商人,都在市场上卖药。其中一人专门进优质药材,按照进价确定卖出价,不虚报价格,更不过多地取得赢利。(其中)一人优质不优质的都进货,他售价的高低,只看买者的需求(程度来定),然后用优质品或次品来应对他们。(其中)一人不进优质品,只求多,卖的价钱也便宜,要求多就多一点,不计较。于是(人们)争着到他那(买药),他店铺的门槛每个月换一次。过了一年就非常富了。那兼顾优质品和次品的商人,前往他那买药的稍微少些,过了两年也富了。那专门进优质品的商人,中午时的店铺就如同在晚上,早晨有吃晚餐不足。

郁离子见了叹道:“当今为官的,也如此啊!从前楚国边远的三个县的三个县官。其中一个廉洁却不能得到上司的提拔,他离任的时候,没有钱租赁坐船,人们都笑话他认为他蠢。其中一个选择方便获取的利益就取,人们不责怪他的攫取反而称赞他贤能。其中一个没有利益不(榨)取的,获得的利益用来交给上级(官吏),他将下级官吏和士卒当成儿子一 样将富人象宾客一样地对待,便不到三年,升迁被任命为掌管法纪的职务,即使是百姓也称赞他的善良。这不是怪事吗!”

《武夷山中》 十年的岁月连回家的梦想都不曾有过,此时此刻我独立青峰之上面对着野水无涯。山雨初停的时候,天地间一片寂寥的景象,我要经历多少岁月才能修炼成梅花那样的品格呢?

《谏院题名记》在古代没有专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从官居高位的公卿大

夫到市井百姓从事手工业和从商的人,都可以规劝君王。(等到)汉朝兴盛开始,才有了谏官的称号。

将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内的百姓,国家社稷的得与失,优势和弊病,都交萃于谏官身上,让他正确地将一切说出来。(谏官)的责任相当重啊!要当好一个谏官,(应当)注意重要的方面,舍弃细微的地方;把情况紧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紧的事放在后面;只为国家作贡献而不要将自己放在国家前面。那些在名声方面急切的人,一定会在利益方面贪图。(如果这样成为一个谏官的话)那其中的差距又相差多远呢?

天禧初年的时候,真宗下诏设立谏官六名,来监督皇帝的行为。庆历中的时候,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我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于是)在嘉祐八年时,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这样)以后的人就可以逐个对着名字议论道:“这个人是忠臣,这个人是奸臣,这个人正直,这个人偏邪。”哎,真是令人警戒啊!

《过华清宫》 君主追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结果,兵变作乱,帝后升天,惟有千年长生树仍直直地长在那里。

《歧途亡羊》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率领他的朋友,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追赶。杨子说:“呵!丢一只羊,干吗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岔路很多。”不久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回答:“丢了。”问:“怎么会呢?”回答:“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往哪边去追,所以就回来了。”杨子的脸色变得很忧郁,整整有两个小时不说话,一整天都没有笑容。他的学生觉得奇怪,请教(杨子)道:“羊,不过是下贱的畜生,而且还不是老师您的,却使您不苟言笑,这是为什么?”杨子没有回答,(他的)学生最终没有得到他的答案。

【启示】人生选择太多,容易迷失自我!在学习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否则,会事倍功半!

《乐羊子妻》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出拜师求学去了。

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

古诗事故乡第三篇
《五年级必备古诗》

五年级第一学期(10首)

1《寻隐者不遇》(贾岛)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3《题李凝幽居》(贾岛)

4《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5《所见》(袁枚)

6《题秋江独钓图》(王士禛)

7《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xiá)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花】此为开花之意,做动词用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落不知其处。

【意思】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赏析】这是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事故的变迁,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

8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

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9题临安邸

南宋 林升 山 外 青 山 楼 外 楼 ,

西 湖 歌 舞 几 时 休 !

暖 风 熏 得 游 人 醉 ,

直 把 杭 州 作 汴 州 。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这首诗针对南宋黑暗的现实而作,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

10浣溪沙

北宋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①漠漠:像轻清寒一样的冷漠。清寒:阴天,有些冷。

②晓阴:早晨天阴着。无赖:词人厌恶之语。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③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幽:意境悠远。 ④自在:自由自在。

⑤丝雨:细雨。

⑥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像是在深秋。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象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象心中的忧愁。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

五年级第二学期(12首)

1《游园不值》(叶绍翁)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3《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5《七律•长征》(毛泽东)

6《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

7《四渡赤水出奇兵》(肖华)

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京城的街道上淅淅沥沥的小雨滋润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却显得稀疏零星。但我认为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它远远胜过杨柳堆烟的暮春啊。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绝不平淡。

9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古诗事故乡第四篇
《关于思乡的古诗》

关于思乡的古诗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刘长卿:《新年作》) 3、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5、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6、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7、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8、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9、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0、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李颀:《古意》)

12、南山截竹为筚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飚风中自来往。枯桑老柏寒飕遛,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13、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1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15、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崔涂:《除夜有怀》)

16、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杜牧:《旅宿》)

17、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9、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卢纶:《晚次鄂州》)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22、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

2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24、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诗经·周南·卷耳》)

25、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王维:《桃源行》)

26、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视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王维:《桃源行》)

2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8、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29、金杯不以涤愁肠,江郡芳时忆故乡。两岸烟花春富贵,一楼风月夜凄凉。王章莫耻牛衣泪,潘岳休惊鹤鬓霜。归去莲花归未得,白云深处有茅堂。古今通塞莫咨嗟,谩把霜髯敌岁华。失手已惭蛇有足,用心休为鼠无牙。九天云净方怜月,一夜风高便厌花。独倚郡楼人不会,钓舟春浪接平沙。(刘兼:《中春登楼》)

30、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31、一鸟自北燕,飞来向西蜀。单栖剑门上,独舞岷山足。昂藏多古貌,哀怨有新曲。群凤从之游,问之何所欲。答言寒乡子,飘飖万余里。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常思稻粱遇,愿栖梧桐树。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所以成独立,耿耿岁云暮。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羽翮毛衣短,关山道路长。明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谁能借风便,一举凌苍苍。(卢照邻:《赠益府群官》)

32、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3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4、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长相思》 李煜)

35、何处夜行好,月明白笴陂。山光摇积雪,猿影挂寒枝。但恐佳景晚,小令归棹移。人来有清兴,及此有相思。 白笴夜长啸,爽然溪谷寒。鱼龙动陂水,处处生波澜。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李白:《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36、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李商隐:《滞雨》)

3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李煜)

38、万里衔芦别故乡,雪飞雨宿向潇湘。数声孤枕堪垂泪,几处高楼欲断肠。度日翩翩斜避影,临风一一直成行。年年辛苦来衡岳,羽翼摧残陇塞霜。(杜牧:《雁》)

39、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40、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1、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韦庄:《江外思乡》)

4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43、耿耿旅灯下,愁多常少眠。思乡贵早发,发在鸡鸣前。九月草木落,平芜连远山。秋阴和曙色,万木苍苍然。去秋偶东游,今秋始西旋。马瘦衣裳破,别家来二年。忆归复愁归,归无一囊钱。心虽非兰膏,安得不自然。(白居易:《秋暮西归途中书情》)

44、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司马相如:《琴歌二首》)

45、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司马相如:《琴歌二首》)

46、故乡今日友,欢会坐应同。宁知巴峡路,辛苦石尤风。(陈子昂:《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

47、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白居易:《阴雨》)

48、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李中:《客中寒食》)

49、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0、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51、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52、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杜荀鹤:《江岸秋思》)

53、松下矛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54、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闻道风光满杨子,天晴共上望乡楼。(李益:《行舟》)

55、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张乔:《江上送友人南游》)

56、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布燮:《思乡作》)

57、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周贺:《冬日山居思乡》)

58、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戎昱:《云梦故城秋望》)

59、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60、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忆故林。(孔绍安:《落叶》)

61、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宋之问:《题大萸岭北驿》)

62、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韦庄:《江外思乡》)

63、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元稹:《远望》)

64、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高衢:《和三乡诗》)

65、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薛涛:《乡思》)

6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关山月》)

67、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随风隔幔小,戴雨望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规。(杜甫:《萤火》)

68、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司空图:《故乡杏花》)

69、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袁凯:《客中夜生》)

70、十年足迹浑无定,莫更逢人问故乡。(金城:《江行》)

71、搴帏别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72、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陈子昂:《感遇其三》)

73、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高适:《蓟门五首》)

74、阳关万里路,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庾信:《重别周尚书》)

75、三五穷荒月,还应照北堂。回身向暗卧,不忍见圆光。(吕温:《吐蕃别馆月夜》)

76、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欧阳修:《宿云梦馆》)

77、城拆声声夜未央,江云初散水风凉;看君已做无家客,犹是逢人说故乡。(王间:《赠吴之山》)

古诗事故乡第五篇
《古诗云:“久旱逢甘雨,他乡》

跳出狭隘的老乡观念

一、 老乡观念产生的根源

1、地缘观念的形成。所谓老乡,是指来自于同一地区的有

共同的方言生活习俗的人。单从这个名词解释,可以看出老乡仅

仅是来自同一地区。那么,老乡关系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呢?所谓老乡关系,就是指以地缘为纽带而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它的产生形成,有的是以省、自治区为界,有的是以市、

地区为界,有的是以县为界。它象一个波圈,以住处相邻为震波

点而渐层扩展。一般来说越靠近的交往越频繁,关系越亲密。老

乡关系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性,也就是说一个人出生在哪里,成

长在哪里是先天决定的自然因素。

老乡观念的历史渊源。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

中,由于生产力很不发达,人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家乡那块土地上,

极少与外界交往,对家乡那片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由此形成

了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生活在那块土地上的人们为共同抵御天

灾人祸,相互之间就逐渐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的老乡关系。后来,

随着这种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有的人把它当作处理人际关系的原

则。“老乡见面三分亲”。

2、人际交往的媒介。近年来,社会上“走关系”,“拉帮结

派”的不正之风有所蔓延和发展,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狭隘的老乡

观念引起的。一些人信奉“关系学”,热衷于拉老乡关系,在县内

以同乡同村为老乡,出了县视同县为老乡,跨了省视同省为老乡,

经过一番“老乡”拉“老乡”,“老乡关系网”越结越大,且流行

什么“正家老乡”“半个老乡”等亲疏层次,尤其是少数人为人处

事也以此分“亲疏厚薄”。 古诗云“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当人们孤身远行千里于陌生

之地时,偶遇几个老乡会倍感亲切。出门在外,有什么困难,老

乡相互帮一把是人之常情。但是,老乡互助在把握“度”即这种

互助不得损于国家集体和他人。

二、老乡观念不足取

1、 破坏部队的内部团结。团结就是力量。这是我们经常

唱的一首歌,团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老乡观念是以小团体,

小局部、小利益为出发点的一种错误的人际关系原则。如果像我

们有的同志那样平时以地域分远近,以老乡论亲疏,拉帮结伙,

势必会把我们部队这个融化分割成条条块块,搞得老乡战友与非老乡战友之间互相猜疑,互不团结。

2、 损害崇高的战友情谊。在我们人民解放军中,军人与军人之间,既是战友又是同志。这种战友加同志式的革命情谊是在长期同生死、共患难的战斗历程中形成的,是非常值得每一个同志加倍珍惜的。而崇尚老乡观念的人,由于内心的地域意识作怪,自觉不自觉地就会产生排外心理,这种排外心理主要在两方面伤害战友感情:

一方面,彼此争高低,互相瞧不起,有的同志与战友交往总习惯于以地域分界限,总认为自己的老乡素质就高,别的战友就啥也不是;自己的家乡什么都好,别的地区再好也不好。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必然损害战友情谊。

另一方面,彼此拉帮派,相互起磨擦。老乡观念重的人,很容易抱团结伙,一旦他们中有人与其他战友发生争吵,便会一致对外,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打群架这样的恶习性事件。

3、违法犯罪的滋生源。

分析近年来违纪现象,老乡结伙违纪的比例增加。某团去年发生的打架斗殴,偷盗、酗酒等较多严惩的违纪事件5起,其中老乡结伙的就有4起,今年出现的两起打架苗头,亦为老乡结伙所为。这种现象的出现。首先,是一些战士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奉为座右铭,同乡高于组织,老乡面前无原则,无党性,无法纪。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其次,一部分战士受社会上的庸俗关系学的不正之风对他们的影响较大,有的人信奉“同志不如同乡”,“亲不亲故乡人”,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低级庸俗的小群体。

3、 老乡过近惹是非。在火车上,你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与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碰在一起,如果发现他是同乡,会格外的亲热起来,一种乡情和信任感便油然而生。常言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我们每名同志来到军营,远离亲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把目光集中到了老乡身上,与老乡来往甚密。老乡之间在一起,唠唠家乡话,交流交流信息,谈谈思想,无疑有利于拓宽大家的视野,能解开一些同志的思想疙瘩。但是也应当看到,老乡过分的亲密,带来的副作用也是不少的。有的议论领导,拨弄是非,影响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有的指责积极、贬低先进,使别人不敢了头冒尖;有传播小道貌岸然消息,搞得人心惶惶,不得安宁。我们有些同志往往见了老乡无话不谈,无密可保,无原则可讲。无论什么人,只要是老乡,事情就好办,

有意无意就形成了小圈子。事实上,这是十分危险的。边防某团一名战士 ,是个喜欢拉老乡关系的人,有一天,一个外地流窜犯来找他,自称是老乡,他不问青红皂白留其住宿,结果这个流窜犯偷越国境,被公安机关缉拿归案。这个战士也受到牵连,受到了处分。

军队作为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内部更需要搞好团结。我们生活在世界上,没有朋友是不行的,将会感到孤独。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好,必须革除那些在我们部队妨碍团结、干扰工作、不利学习、违反原则的老乡观念。首先要清楚,老乡观念是一种狭隘的地域观念、地区观念,它用同乡本土的小圈子,用封建意识和旧的思想残余代替了党的原则,它不利于同志或朋友的建立,不利革命队伍的团结,也不利于个人的成长进步。我们提倡建立正常的、健康的、新型的同志关系,提倡建立纯洁深厚的战友情谊,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是革命军人,应具有宽阔的胸怀和集体主义精神,既要充分利用老乡交往的积极因素,又要坚决摒弃陈旧落后的狭隘的老乡观念。

三、 消除庸俗观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新的社会形式下,基层官兵遇到的婚姻恋爱、亲人下岗、生活困难和家庭涉法问题越来越多,不仅影响官兵的思想稳定,而且也是诱发事故案件的重要因素。当遇到这些问题时,一些同志往往不是找组织汇报,而是找老乡商量;有话不愿对组织对领导讲,而愿对老乡说;不是通过组织解决问题,而是找朋友、找老乡“私”了。只认老乡面,不领同志情;只要老乡关系不要组织纪律。

1、解决问题要靠各级组织。应当说,老乡之间熟悉一些,朋友之间感情深一些,遇事找老乡、找朋友出出主意,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无可厚非。但是朋友之间、老乡之间往往重感情不重原则,处理问题容易情绪化,其结果往往事与愿意违,把一些小事变成大事,甚至会酿成大祸。战士高某,在一次劳动中不小心用铁锨碰了战士李某一下,高某及时向李某赔礼道歉,但李某觉得很“窝火”,凭着自己身体壮,把高某揍了一顿。高某挨了打感觉到很委屈,但他没有向组织汇报通过正当渠道解决,而是把这件事告诉了四个老乡。老乡听后很气愤,决定让高某将李某约出来,狠狠教训他一顿。高某有老乡为其撑腰,就把李某叫出营区,几个老乡一顿拳脚将李某打成重伤。这使高某从有理变成没理,由被打变成了被告,连同四个老乡一起进了监狱。可以说,是狭隘的老乡观念害了他。相反,某部战士小王,父亲在家乡县城开

饭店过程中,被三个地痞流氓打成重伤信进了医院。小王得知情况后,十分气愤,家里人也让他回家找这些地痞算账。但小王经过冷静思考,没有感情用事,而是把事情向组织作了汇报。党组织很重视,以政治部的名义向小王家乡所在地公安局发了函,并派一名副指导员陪同小王回家处理,使事情得到较快的解决。从这个两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遇到问题在想从根本上解决,就必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

3、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在提示人的本质时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人人所固有的抽象物。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有生活在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户之中,离开了这样那样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也就谈不上个人的存在、价值、权利和自由发展。社会关系靠人产生,靠人维系,靠人支撑,人是社会关系的始点、终点、支点和交点。离开各种社会关系,我们只能看到空洞的人,抽象的检,概念的人,虚幻的人。每个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天起,就置身于历史给予的社会关系中,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关系总是客观存在。我们正视它,不回避它,其根本目的在于正确对待各种关系,使用权自己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

部队是社会机体的一部分,我们每名军人也同样置身于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中,穿上军装步入军营就与同班的战友形成了同志关系;与干部形成了官兵关系。军人与军人之间,既是战友又是同志。重“战友”情意,以同志相待,是我们每名军人相互交往的准则。在新形势下,每一个同志都应百倍珍视同志情、战友爱,认清庸俗关系学的危害,决不能让等价交换、庸俗关系学侵蚀部队内部关系。

老乡观念已经成为落后于时代的旧观念,新的历史时代呼唤新的人际关系。现代公共关系学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人事业的成功相当一部分应归因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在现代社会,一个是无法脱离他所生活的环境而存在的,他必须要恰当地处理好自己和所处环境中所有人的关系才能够巧妙地受到欢迎、获得合作、驾驭竟争、避免伤害、赢得成功;而且,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相当有限,他必须要开阔眼光,广泛地与人交流学习,才能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不断地发展进步。

因此,我们坚决摒弃狭隘的老乡观念的影响,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实践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集体荣誉为重、视战友如兄弟的好传统,做一名合格的军人。

古诗事故乡第六篇
《古诗词中的乡国情怀》

古诗事故乡第七篇
《2014古诗文大赛1-14》

1.曾子拒邑

曾子①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③。”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④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⑤?”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汉.刘向《说苑》)

译文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地里耕种。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去封赠他一座城镇。说:“请用这座城镇的收入,修饰一下你的服装。”曾子没有接受,派来的使臣便返回了,不久后又来了,可曾子仍然没有接受。派来的人说:“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封赠给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纵然鲁君赠送我采邑,没有对我表现出骄横,我能不怕他吗?”最后,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

注释

①曾子,即曾参。

②邑,城镇。致邑,封赠一座城镇。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土地,称做采邑。鲁国国君送给曾子一座城镇,不同一般馈赠,应视为封赐。

③修:修饰。

④奚:何,为什么。

⑤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 ? 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 ⑥使:命令,派遣。

⑦于:向。

⑧全:保全。

⑨敝:破旧

⑩受:接受

⑾反:同“返”,返回

启示

要保持头脑清醒,千万不能随意接受别人的馈赠。

寓意

无功不受禄,这是理所当然。曾子对鲁国,没有什么贡献,而鲁国国君,要给他一座城镇,仅仅是为了帮助他修饰仪表。虽然这是国君的一片好心,是他对曾子的敬重。但是,如此丰厚的馈赠,曾子不肯接受,不敢接受,也是有道理的。他回答鲁君派来的人所说的一段话,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却是反映了出于寻常的馈赠,正直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负疚的心理状态和思虑。亲友间的相互赠送,系于情谊,不必过于拒让,因为彼此没有什么报答不报答。但是,如鲁君以采邑相赠,非同小可,有必要拿曾子的话来考虑考虑,是否应该接受。

2.君不自诈

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①,不能的②知其人,愿陛下与

群臣言,或佯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③小数接④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1]

注释

1.草泽:边野荒地,泛指社会下层。

2.的知:准确知道。

3.权谲小数:权术和诡诈的小计谋。谲(jué):欺诈,玩弄手段。

4.接:接触。

5.上:指唐太宗。

6.去:除掉

译文

有一个上书给唐太宗请求去除奸佞的大臣,太宗问上书的人:“奸佞小人是谁?”上书的人回答说:“臣现在居住在边荒野地,不能准确地知道谁是奸佞小人,希望陛下和大臣们说,或者佯装大怒来测试大臣们,那些坚持真理、不肯屈服的人,是正直的大臣,那些害怕权威顺从旨意的大臣,是奸佞的大臣。”太宗说:“皇帝是朝政的源头;臣子就像水流。源泉浑浊而要求水流清澈,是不可能得到的。皇帝自己都做欺诈的事,凭什么要求臣子们的行为正直呢?我用最诚信(的品德)来治理天下,可看到以前的帝王喜欢用狡诈的伎俩来和大臣们接触,我私下常常认为这是可耻的。所以虽然你的计策很好,但我是不会采纳你的计划的。”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去:去除

②直:正直

③责:要求

④至:最,极端

⑤好:喜欢

⑥耻:以⋯⋯为耻

2.翻译

①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

那些坚持真理不肯屈服的人,是正直的大臣,那些害怕权势顺从旨意的大臣,是奸佞的大臣。 ②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

源泉浑浊而要求水流清澈,是不可能得到的。

3.文中“上”为什么“不取”那位大臣的“善策”?

皇帝认为用欺诈的方法去试探大臣是否为“直臣”,这种做法是可耻的,也不可能因此而得到直臣。

3.害群之马

成语,原指危害马群的劣马。现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出自《庄子》。

原文

黄帝将(1)见(2)大隗(3)乎具茨(4)之山,适(5)遇牧马童子,问涂(6)焉,曰:“若(7)知具茨之山乎?”曰:“然(8)。”“若知大隗之所存(9)乎?”曰:“然。”黄帝

曰:“异哉(10)小童!非徒(11)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12)。”小童辞(13)。黄帝又问。小童曰:“夫(14)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15)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16)矣。”黄帝再拜稽首(17),称天师而退。[2]

注释

(1)将:打算。

(2)见:拜访。

(3)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4)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

(5)适:恰巧。

(6)涂:通“途”,即路。

(7)若:你。

(8)然:是的,表应答。

(9)所存:所在的地方。

(10)异哉:了不起啊。异:不寻常的。

(11)非徒:不但,不只。徒:仅仅

(12)为天下:治理天下。

(13)辞:谢绝。

(14)夫:发语词

(15)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有什么两样。奚:何,什么。以:有。异:不同。乎:相当 于“于”、“与”、“跟”。

(16)而已:罢了。

(17)稽首:叩头。

(18)去:除去,除掉。

(19)徒:仅仅

(20)为:治理

译文

黄帝将要到具茨山去拜访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童子,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小童回答:“知道。”(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小童又回答:“知道。”黄帝说:“这位童子,真是了不起啊!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小童推辞不说,黄帝又继续追问。小童说:“治理天下的道理,与牧马的道理哪里有什么不同呢?也只是去掉其中不好的马而已。”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牧童“天师”然后退去。

启示

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或要虚心向他人请教,或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等等)

4.金壶丹书

原文

景公①游于纪②,得金壶,乃发③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④,勿乘驽马。”公曰:

“善哉,如若⑤言!食鱼无反,则恶⑥其鳋⑦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⑧不远也。”晏子⑨对曰:“不然⑩。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⑪,则无置不肖⑫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⑬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⑭;纪有此言,注之壶,何鄙⑮也,不亡何待乎?”

翻译

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得到一个金壶,就打开一看,里面有红笔写成的文字:“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不要乘坐劣马。”景公说:“有道理!就像这样说的!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是因为不喜欢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晏子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是说不要用尽老百姓的力气。不要乘坐劣马,是说不要让没有才能的人在国君身边。”齐景公说:“纪国有这样深刻的言语,为什么会亡国呢?”晏子回答说:“有这样的言语也会亡国。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国家的好策略,一定会公行于天下。“纪国有这样的言语,却藏在金壶里,是多么庸俗浅陋,亡国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注释

1 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

2 纪:原是春秋时期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

3 发:打开。

4 反:同“翻”,翻转。

5 若:代词,这个,这样。

6 恶:讨厌。

7 鳋(sāo):鱼腥味。

8 道:路程。

9 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国相,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

10 不然:不是这样的。然:这样的。

11 驽马:劣马。

12 不肖:没有才能的人。

13 何以:为什么。

14 闾:里巷的大门。

15 鄙[2] :庸俗,浅陋

16.《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

17.书:现指言语。

18.道:治国之道

19.反 :同返

主旨

1.有法不实行,便像无法一样。

2.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左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3.大道理不应该空挂在嘴上,而应该亲身去实践。

4.有了正确的结论而不去实践,也是毫无用处的。

5.黄耳传书

原文:

晋之陆机,畜一犬,曰“黄耳”。机官京师,久无家信,疑有不测。一日,戏语犬曰:“汝能携书驰取消息否?”犬喜,摇尾。机遂作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经驿路,昼夜不息。家人见书,又反书陆机。犬即上路,越岭翻山,驰往京师。其间千里之遥,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余。后犬死,机葬之,名之曰“黄耳冢”。(据《述异记》改写)

译文

晋朝的诗人陆机,养了一只汤宗元种狗,叫“黄耳”。陆机在京城(洛阳)当官,好久没收到家里寄来的信,担心家发生了什么事。

一天,陆机开玩笑地对他的狗说:“你能带书信跑回家乡取消息回来吗?”狗很开心,摇摆它的尾巴。陆机立即写了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颈上。狗经过专门给马车通行的道路,日夜不休息赶路。家人看到陆机的信,又回信给陆机。狗立即上路,一路翻山越岭,直奔京城。家乡和洛阳之间相隔几千里远,人走路来回需五十天,而狗只用了二十多天。

后来狗死了,陆机在家乡埋葬了它,取碑文名为“黄耳冢”。

文化常识

驿路。驿路又称驿道。它是我国古代的交通大道,犹如现代的公路——当然路面比现代的公路差多了。在驿路上每隔一段距离——比如或50里,或100里,设一个站头,叫“驿”。在驿站上备有马,叫“驿马”;备有马车,叫“驿车”。官府如有紧急公文要传送,或追捕

[1]要犯,送信的或缉拿的可利用驿马或驿车一站一站调换,迅速前进。

标题解析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亦作“黄犬书”、“黄犬寄书”、“黄犬传书”。

注解

1. 黄耳:犬名。

2. 书:书信。

3. 官:做官,名词作动词。

4. 名:命名。

5. 驰:奔跑。

6. 反书:回信。反:同“返”,返回。

7. 息:停止,休息。

8. 余:多。

9. 畜:养。

10. 京师:京城。

11. 疑:怀疑。

12. 戏:开玩笑。

13. 语:对„„说。

14. 不测:意外的事故。

15. 携:携带。

16. 盛:放。

17. 系:绑。

18. 即:马上,立刻。

19. 冢:碑墓。

20. 久:时间长。

21. 取:取得。

22. 名之曰:取名为。

23. 驿路:古代通行驿车的大路。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61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