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阵图的诗意

| 述职报告 |

【www.guakaob.com--述职报告】

八阵图的诗意第一篇
《八 阵 图》

八 阵 图

(唐)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翻译: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并吴国。

教学目标:

1. 熟读古诗,了解诗人大致背景。

2. 理解古诗意思,了解古诗创作背景。

3. 有感情的背诵古诗。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式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认识杜甫先生么?(出示图画课件)我们学过他写的哪首古诗呢?(学生举手发言——《绝句》)让我们一起带有感情色彩背诵一下吧!

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首杜甫先生写的古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 熟读古诗,了解创作背景

1. 出示古诗课件:小组讨论自由朗诵古诗。把不认识的字用铅笔圈起来。

2. 听老师朗读古诗,学生指读,跟读。

3. 指名朗读古诗,齐读古诗。

4. 766年)夏迁居夔(kui)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5. 再次有感情的齐读古诗。

三 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1. 尝试背诵古诗,小组背诵。

2. 讲解词义,理解诗意。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盖:超过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是占领吴国失策的意思。

3. 让学生自己尝试翻译各诗句,老师纠正补充。

4. 教师完整叙述诗意,学生理解。

5.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八阵图的诗意第二篇
《八阵图》

苏家庄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五言绝句的最大特色。

2.学生自由朗读,尝试划分节奏,师生互议,准确停顿节奏、平仄。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通仄 平平仄 平平 仄仄平(韵)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通平 平仄仄 通仄 仄平平(韵)

3.集体诵读整首诗,做到有节奏,有韵律。

四、吟诵古诗,理解诗情。

1.教师介绍该诗的艺术手法,引导理解诗歌感情。

这首诗既是怀古,又是抒怀,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用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在绝句中别树一格。诗中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诗人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诗人的郁郁不得志,终老无成的抑郁情怀 。

这首诗颂扬了诸葛亮在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斗争中,为创立蜀国基业的立下了丰功伟绩,并批评蜀国的吞吴失策,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与感慨。

2.师生感情朗读,做到先激昂赞颂后伤感惋惜,抑扬顿挫,读出诗人内心的郁郁不得志,终老无成。

五、分组诵读,展示才情。

1.自由朗读,互相纠正节奏、情感的处理。

2.分组比赛,展示古诗诵读魅力

课后反思:

八阵图的诗意第三篇
《八阵图》

八阵图的诗意第四篇
《古诗诗意》

《赠刘景文》的诗意: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 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

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咏柳》的诗意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浣溪沙》诗意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赐萧瑀》的诗意

疾风中可知哪是韧草,动荡里可识谁是忠臣。勇猛之人岂能深识道义?只有智者才一定满怀仁爱。

《八阵图》诗意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八阵图的诗意第五篇
《青少年必读书系(中学生必知的古诗词(下))_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赏析

怀古诗是人与历史的对话。杜甫入蜀之后,对诸葛亮的济世之才情有独钟,这是他到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不久,就诸葛亮遗迹所作的一首怀古诗。《三国志·诸葛亮传》说传主“推演兵法,作八阵图”,但对其遗址何在,众说不一。奉节县永安宫南的长江沙滩上的八阵图,由于这首杜诗而格外驰名。诗中颂扬了诸葛亮在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斗争中,为创立蜀国基业的盖世功勋。与此相对应,他在长江滩上摆下的八阵图,使他的名声更加卓著了。八阵图乃是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构成的战阵,在长江滩上则聚石为兵,纵横棋布为六十四个石堆。夏天洪水冲淹,这些石堆也岿然不动,因而有“江流石不转”之句,也象征着诸葛亮忠贞不渝和名垂千古。

但是把八阵图留在这里,作为刘备征吴败归的救援措施,实在不合诸葛亮联吴抗魏的战略思想,因此它既是诸葛成名的历史见证,又留下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遗恨。“遗恨失吞吴”一句,由于汉字的多义性而出现解释上的分歧。《东坡志林》记载,苏轼曾梦见杜甫对他说:“世人多误会吾《八阵图》诗,以为先主(刘备)、武侯(诸葛亮)欲与关公报仇,故恨不能灭吴,非也。吾意本谓吴蜀唇齿之国,不当相图。晋之能取蜀者,以蜀有吞吴之志。以此为恨耳。”杜甫借八阵图思考着诸葛亮的功名与遗恨,苏轼借梦境来解读杜甫思考中的谜,他们都在探究着历史上一个“有缺陷的辉煌”。

八阵图的诗意第六篇
《奉节鱼复浦上的八阵图与盐灶》

奉节鱼复浦上的八阵图与盐灶

---------------------------------------------------------------------------------------------------------------------- 编辑整理:编辑:王力 时间:2012年10月12日 来源:管理沟通培训 题要:鱼复浦位于奉节县城东一公里的长江北岸第一级阶地上,是一块长2500米,宽800米的碛石沙滩,呈鱼腹状。下端有盐泉四眼,称为白盐碛,俗称臭盐碛。夏季没于水中,冬季露出水面。传说诸葛亮入川时,曾在此聚石为堆,设置石阵,曰八阵图。但诸葛亮入川和刘备败退至此,均在丰水季节,鱼复浦正淹没于江水之中,无石可聚。八阵图的故事乃是《三国演义》里虚构的情节。但诸葛亮作八阵图却真有其事,史藉中多有记载,而构成八阵图的石堆,却是白盐碛上历代煮盐留下的简易盐灶,单个盐灶呈地堡状,群灶呈石阵状,通风、除碴的地沟可连通成网。战时,堡内置守兵,沟内设伏兵,此处石弹充足、水源丰富,为一完整防御阵地。所以,八阵图是对鱼复浦上的盐灶进行改造后,用于军事防御的产物。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64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