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了的相关诗歌

| 述职报告 |

【www.guakaob.com--述职报告】

开学第一了的相关诗歌第一篇
《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了的相关诗歌第二篇
《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古诗词讲评》

从海淀期中语文卷窥探古诗词的考查趋势

【前言】

海淀统考素有高考风向标之称,从统考命题中或可看到高考命题的趋势。作为老师,应该研究试题,认真负责,把这种可能的改变告诉学生,指导学生做好高考复习。

【分析】

从试题的分布来看,可以堪称完美!从论述类作品阅读到文言文阅读到文学类作品阅读再到作文,诗词鉴赏可谓是“无孔不入”,与以前的单独命题相比,不再是整份试卷中某一试题,而是贯穿始终。这一变化足以吸引注意力,值得重视。

再看诗词考查分值,近十年北京的古诗词考查分值为2005年-2007年均为13分(7分鉴赏、6分默写),2008年和2009年是17分(10分鉴赏、7分默写),2010年为15分(8分默写、7分鉴赏),2011年、2012年则高达25分(8分默写、7分鉴赏、10分延伸),2014年14分(默写3分、鉴赏11分,去掉了延伸题),2015年18分(默写6分、鉴赏12分)加上文学类作品《说起梅花》中对“梅”这一意象的考查。而这一次期中卷的考查,分值再创新高,算上微写作10分总计48分,这个分数没有纳入文言文试题中对对联的考查。虽然这并不能等同于2016年就会如此命题,但教研员出题,必有其导向性。

最后从考点看能力要求:2015年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及要求”中,已然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常识的了解”;新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7篇古诗文,考查要求也从原来的“识记、理解”提升为“识记、理解和运用”,对学生的鉴赏能力已做出了较高要求,2016年或会进一步加大力度。

【试题再现与分析】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9分。

阅读材料,完成1-7题。

......

第五,给予性。那些真正的经典作品有着母性的慈爱气质,在这样的作品里,利他的牺牲精神,博爱的人道情怀,以及对自由、正义、平等和理想的不懈追求,构成了像大地一样稳定的精神基础,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种宁静的幸福感和丰饶的收获感。

在中国伟大的经典诗歌里,你可以看到一种给予性的精神境界。例如,即使对无知的动物和无情的草木,杜甫的诗也表现出博大而温柔的情感:或者对忍辱负重的老马充满感激之情,“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或者怀着深深的敬意,赞美一棵桃树,“高秋每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最感人的,是对飞鸟的具体而微的关怀,“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而在《后游》里,杜甫写出了如此美好的诗句:“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然而,无私的与其说是花柳,不如说是子美:只有无私的人,才能看见无私的花柳;只有内心充满爱意的人,才能用有情的眼睛看无情的世界,才能给世界带来爱的光明和温暖。

......

5. 根据文意,分析下面这首诗歌所体现的“给予性的精神境界”。(5分)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解析】题干要求很明确,根据文意,就是要联系上文的相关内容,分析的是这首诗歌体现的“给予性的精神境界”。那么,我们先找到原文,可以提取这些关键词句“带来的是一种宁静的幸福感和丰饶的

收获感。 ”“即使对无知的动物和无情的草木,杜甫的诗也表现出博大而温柔的情感”“怀着深深的敬意,赞美一棵桃树”“只有内心充满爱意的人,才能用有情的眼睛看无情的世界,才能给世界带来爱的光明和温暖。 ”再结合诗词的内容,运用了咏物言志的手法,表面写海棠,实则寄寓长辈对晚辈的希冀。那么,我们可以既可以从诗人描写意象“海棠”的角度出发来解答,也可以从诗作主题角度来回答。

参考答案3:这首诗的意思是海棠花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诗人怀着深深的敬意去赞美海棠花的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又将长辈的希冀寄寓其中,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作品充满了长辈的慈爱气质和博大温柔的情怀,体现了经典作品的给予性。

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7分)

真正的经典不以高深晦涩骄人,就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润物细无声”;真正的经典表达的也不是琐碎无聊的个人经验,比如荀子在《劝学》中总结出坚持学习的重要性:

“ , ; , ”;真正的经典更不会降低人类的尊严和道德境界,正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发出的呐喊: “ , !”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

木棉花歌

[清]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

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

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

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13.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歌开篇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粤江木棉花开的繁盛景象。

B.诗人以“尧时十日”的传说与“魏宫万炬”的典故,形象写出了木棉花红艳热烈的特征。

C.诗的前十二句由近及远,虚实相生,选取不同角度,对木棉花着意刻画,意象鲜明,声情激越。

D.这首诗描写木棉花形神兼备,既写了木棉花动人的形色,又体现了木棉花内在的精神品格。

【解析】C。不是由近及远。

14. 诗歌中画线句以“棠榴桃杏” 陪衬“木棉花”,下列诗句所用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

A.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C.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D.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解析】B。题干上已有关键词“陪衬”。

15.木棉花也称“英雄花”,请结合诗歌内容解说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6分)

【解析】主观题答题要学会利用“注释”“选项”,从D选项可以得到有效信息:“形神兼备,既写了木棉花动人的形色,又体现了木棉花内在的精神品格”,答案就好处理了。

(解析:利用好选项,如D项中提到“形神兼备”,那就从外形和内在品质来分析。)评分要点:①外在形态:木棉树高大,花色红艳,花形硕大(2分),具有挺拔伟岸的形象(1分)。②内在气质:木棉大气沉稳,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1分);不惧环境艰难,富有“愿为飞絮衣天下”的博大情怀(2分)。(意思对即可)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选文)

黄河在咆哮

周 明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甲)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这是红色经典歌曲《黄河大合唱》的朗诵词。1997年的那个冬天,我站在壶口瀑布的山坡上,一边吟诵着《黄河大合唱》,一边眺望着蜿蜒东去的黄河。 啊,雪落黄河,黄河竟成一片冰天雪地;河床不见了,水流无声了,那平日奔腾咆哮的瀑布也无声无影了。冰雪覆盖了大河上下,黄河突然变为茫茫无际的银色世界。听说,因为在腊月黄河突然涨了一次大水,接着又下了场大雪,多年不遇的黄河冰冻就形成了,这是难得遇到的奇观呢。

......

“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它是中国的大动脉,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月出东山,河面银光似雪。”

......

16.毛泽东《沁园春·雪》中与第二段画曲线的部分意境相近的诗句是 , , 。(3分)

【解析】

17.下列诗句中黄河“意象”的特点与文章中的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B.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宋琬《渡黄河》)

C.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D.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温庭筠《公无渡河》)

【解析】

20.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节选),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8分)

①摘出本诗的韵脚。②确定朗诵的感情基调。③写出画线诗句中需要重读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黄河之水天上来

光未然

啊,黄河

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

古往今来

在你的身边

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

但是

你从不曾看见

四万万同胞

像今天这样

开学第一了的相关诗歌第三篇
《学生每周一首古诗的安排(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小学学生每周一首古诗的安排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开学第一了的相关诗歌第四篇
《初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古诗文复习》

初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古诗文复习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古诗默写

1、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

4、枕中云气千峰近,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

6、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_________。

7、江城如画里,________________。

8、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提示性默写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大诗人_________,诗人虽年老病弱,但保家卫国的壮志仍丝毫不减,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正表明了这一点。诗中风雨声声入梦化作征战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山西村》中描写村中民俗和古风犹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村山水阻隔路途难寻,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表现了新发现后的惊喜。

3、《清平乐。村居》是一阕_________,“清平乐”是_______________,“村居”是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__,又称稼轩居士。点明“村居”环境的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老夫妇谈笑无忧的情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儿童的天真顽皮。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应和好友___________的诗作,其中使用典故表达人事全非、朋友故去、恍如隔世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表现作者虽屡遭贬谪,但仍有昂扬斗志,将个人不幸融入开阔未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军猎渭城。”出自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_的《出猎》,其中表现出猎时意气风发、飒爽英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写出了归猎时风定云平的踌躇容与。

6、点明《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季节特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石潭记》

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朝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字___ ______,又称____________。他和同一朝代的另一位著名文学家_________并称为“韩柳”,倡导了古文运动,因此,他们和宋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被后世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被贬永州期间写了多篇山水游记,其中《小石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等八篇被公认为佳作,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__________。

3、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句写出了小石潭地处荒僻的特点。

4、小石潭潭水的清澈,除了“水尤清冽”这一句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句中也有表现。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生动描写了潭中之鱼的动态游姿。

6、“其境过清”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句的描写中。

7、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愉快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作者已把自己的心情与景物交融在一起,暂时排遣了自己被贬后的郁闷之感。

8、小石潭的气氛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作者借景抒情,含蓄地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9、小潭以“小石潭”命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0、潭中游鱼的静态游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四、《口技》

当是时,妇手拍几声,口中鸣声,儿含乳啼声,大地初醒声,夫叱大地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创民,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见,夫齁声起,妇拍此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

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地齐界。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胜战战,凡欲先走。

1、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众妙毕(一下子)备 宾客意少(稍微)舒 ..

B.稍稍(渐渐)正坐 中间(夹杂)力拉崩倒之声 ...

C.虽(即使)人有百手 不能名(名称)其一处 ..

D.众妙毕(全、都)备 几(几次)欲先走 ..

2、对“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和不应该有的声音都有

B.没有不应该有的声音

C.杂乱无章,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D.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出现的

3、与“不能名其一处”的“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名副其实 B.名正言顺 C.不可名状 D.名存实亡 ....

4、与“以为妙绝”中的“以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以为然 B.乐以为先 C.柔以为轮 D.信以为真 ........

5、《口技》作者是_____朝的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____一书,编者是_______朝的___________。我们学过的另一篇描写民间技艺的文章__________________也出自此书。

6、语段有对口技表演逼真的描绘,有对口技表演的评论,也有对听众反应的描写。其中描写听众的反应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核舟记》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方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腾相比者,各隐卷底衣祸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抽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解释加点词。

①佛印绝类弥勒( ) ②讪右臂支船( ) ..

2、指出各组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峨冠而多髯 吾徇徇而起 B.挂念珠倚之 不效则治臣之罪 ....

C.珠可历历数也 勾画了了 D.中间为东坡 其谁可而为之 ......

3、根据题目要求填写。

①写苏东坡外形特征的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佛印外貌神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意思。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对核舟雕刻的由衷感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学第一了的相关诗歌第五篇
《开学第一课:语文的魅力》

开学第一了的相关诗歌第六篇
《2015学年第一学期诗歌诵读教学计划》

2015年第一学期关于诗歌诵读教学计划

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今学期,我们古诗文诵读活动的计划是:

一、引发兴趣。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文明少年。认真备课,对于古诗中的典故、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导课时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介绍诗人的经历、特点、贡献等引领学生去读相关的课外书,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同时让学生配乐朗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功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学生背诵累的时候,让学生古诗配画,既理解了古诗,又深化审美情趣。让学生劳逸结合,对古诗不产生烦躁、厌烦的情绪,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朗读、理解、诵读、表演“经典”的过程中,与一位又一位的思想家进行了跨越时空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诵读目的:

1、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增加自身人文素养。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习惯。

3、构建学习型校园,更好地营造学习氛围。

二、参加对象

小学全体学生

三、诵读的内容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及《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中的优秀编章。

四、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课外诵读活动。

2、诵读遵循“以背为主,只做适量与适当的讲解”的原则。

3、活动开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提高学生诵读的信心。以后根据活动实施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内容。

4、活动主要由各年级语文科老师组织。各班老师根据班级学习情况,每周至少用两节早读课组织学生诵读。

5、各部语文教研组长每周五提供下周学生诵读内容,让学生抄写诵读。各班级也可以自选诵读材料,通过语文教师同意方可施行诵读。

6、诵读效果呈现方式可打破班级界限,学生随时可以找学校的任何一位老师检查背诵,完成情况由老师在本子上写下激励性的检查评语,作为学生诵读效果的依据。

7、本诵读活动坚持以“尝试着做”的试验精神,及时总结经验,欢迎师生对本方案提出修改或补充。

总之,这学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人生真谛,懂得做人道理,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开学第一了的相关诗歌第七篇
《预初分班考必备资料预初语文第一学期古诗》

1、《望 驿 台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 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 居人思客客思家。

【题 解】这是白居易应和好朋友元稹的诗。二人在贞元十九年同登制科,俱授秘书省校书郎,始相识并订交,“谊同金石,爱等弟兄”。

注释: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地面。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中人思念着宦游在外的人,宦游人同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人。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中人思念着宦游在外的人,宦游人同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人。

2、《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诗: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4、《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句意:孔子去东方游学,见两个小孩正在争论,便上前问其缘故。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早晨大得象车盖,到了中午小得如盘盂。难道不是离我们近时大,远

时小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早晨时令人感到十分凉爽,中午感觉象是伸进了滚烫的热水中一般热,难道不是近时热,远时凉吗?

孔子无法判断。两个小孩笑着问:“谁说你智慧渊博了?”

5、《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6、《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水草长满了池塘,池水漫上了塘岸,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到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回村,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悠闲的随口乱吹,谁也听不出是什么曲调。

7、《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注释:离天三尺三:与天空只有三尺三的距离。作者原注:“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太平御览》引汉代《三秦记》:“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尺。”

万马战犹酣:千军万马战斗得正激烈。以万马酣战比喻山势奔腾。金代王特起《绝句》:“山势奔腾如逸马。”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英姿飒爽犹酣战。” 刺破青天:将青天刺破。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连山刺天。”

锷未残:剑刃没有残缺。《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锷(è),剑刃。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神话中有以山为撑天之柱的讲法

1.“快马加鞭未下鞍” 凸出了怎样的形象?

2.“万马战犹酣” 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3.“赖以拄其间” 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4.词中描写了山势的高耸,壮伟,险峻,这与表达作者奔涌的革命豪情有什么关系?

(1)与民谣中“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形成对比。说明虽然山很高,但是革命战士有征服它的勇气和毅力,不

屈服于任何苦难。凸出红军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2)“酣”在这里指激烈,说明战斗得激烈,斗志昂扬。抒发了红军不怕战争的残忍,勇于战斗,敢于为人民的利益向敌人发出挑战,勇往直前的情怀。

(3)“拄”体现了山的坚强和支撑天地的作用,渲染山的险峻,象征红军坚韧崇高的意志和中流砥柱的作用。

(4)通过环境的描写,说明山势的高耸,壮伟,险峻。其实这里山也隐喻红军将遇到的种种困难,表达了作者希望把这些困难像过山一样,踩在脚下,抒发了作者希望早日将祖国人民解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壮志豪情。

8、古诗三首

1)《观沧海》《曹操·步出厦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2)《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诗文解释】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3)《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9、词两首1)韦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江南水乡,有着迷人的自然景色----像天空一样的春水,有雨眠的画船;更有着迷人的美妙女郎--她如花似月,皓腕凝雪,当垆劝酒。总之,一切都是江南好!意思: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适合在江南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撩袖盛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不到年老时,千万不要回到故乡,回到家乡思念江南之情会让人愁断肠~~(其实是反写,表达的还是要还乡的意思,作者欲回乡而不得啊~)!

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解释:水是眼波横, 水好像是眼波横流,山是眉峰聚。 山好像是眉峰攒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 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 眉眼盈盈处。有山有水风景很美的地方。才始送春归, 方才送春天归去了, 又送君归去。又送君(鲍浩然)回去了。 若到江南赶上春,要是到江南(江苏浙江)赶上春天 千万和春住。 千万要把春天留住

10、《山川之美》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11、《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瑟瑟:碧绿色。

怜:爱。

真珠:即珍珠。

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12、《夜泉》明.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 ,石冷霜欲结 。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夜晚山中夜鸟突然叫了起来,石头冰凉,凝在石上的露水快要结成了霜。流泉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一溪流动的雪。

13、《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韵译】: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 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 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孤独悔恨。

14、《迢迢牵牛星》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tiáo)迢:遥远的样子 皎皎:灿烂明亮 河汉女:指织女星 擢(zhuó):引,抽,伸出。 杼(zhù):织机上的工具 章:这里指布匹 纤(xiān)纤:形容小巧或细长而柔美

远远的牵牛星,灿烂的织女星。举起柔美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织女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哭得泪如雨下。天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只隔一条又清又浅的河,含情脉脉而不能相互说话。

15、《蝉》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垂下触须饮用清露,发出的声响流播出疏离的梧桐。因为站在高处所以声音自然飘远,不是借助秋风的传播。

16、《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作者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这才知道把画眉鸟锁在金笼里听它啼叫,远不如让它在树林里自由地歌唱。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64684.html

    【开学第一了的相关诗歌】相关推荐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