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1 沙港中学2013-2014年第二学期初二物理教案
备课教师:张霖 参与教师: 汤先福 胡华珉 余文 审批领导:余文 授课时间:2014年 4 月 10 日【八年级下册物理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指 导 教 学 书
授课时间:2014 年 月 日
5
沙港中学2013-2014年第二学期初二物理教案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整体设计
本节内容介绍了具有流动性的气体和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属于流体动力学的 知识,该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较广泛的应用。教材先通过实验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 的关系,然后又通过实验并结合飞机机翼的横截面图分析飞机机翼产生升力的原因。流体 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内容较为抽象,我们一般不易看见,所以对于初中生学习起 来就更为困难。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让学生动手做些实验,来观察流体运动而产 生的一些现象,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自然轻松地得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通过设计一些小实验,让学生归
纳总结。然后回过头来再让学生设计实验解释生活现象,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 向生活的学习理念。因此这堂课的主导思想以学生分组合作一自主设计实验一观察解释的 流程进行教学,从真正意义上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互协作,在实验过程中
体会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在体验的过程中完成本节的三维教学目标。
现实生活中有关现象和应用,学生可能想不到,可以以练习的形式给出,让学生去分 析。飞机升力的获得也是探究实验结论的应用。,槐翼模型的制作可以留作课下作业,制作 竹蜻蜓或飞来飞去器,学生可能更感兴趣。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升华,在最后的 创造活动中,通过阅读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利用“机翼”进行逆向思维的方法,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要求气氛宽松,师生交流互动融洽,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活动,在“玩” 中学到知识。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探究,认识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尝试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八年级下册物理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得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解释相关的现象。
教学难点
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漏斗、乒乓球、两张16开的白纸、一张5 cm宽,20 cm长的白纸条、一枚一角的铝质硬
币、一把学生尺、小木条两根、饮料吸管一支、大号注射器一个、水槽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一
杯水、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模型飞机、自制的课件等。
导入新课
故事情景导入
故事情景1:1912年秋,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轮船之一“奥林匹克”号邮轮,以25 km/h的
速度在海上航行时,英国铁甲巡洋舰“霍克”号以34 km/h的速度沿着与它的航线几乎平行 的方向疾驶着,两船横向距离很小,只有不足100 m,当“霍克”号刚刚追上“奥林匹克”号,船
首与邮轮的船尾并列后,巡洋舰好像突然被一只看不见的巨手推动,不再顺从舵手的操纵, 竟自动扭转船头,几乎笔直地向邮轮冲去,随着“咔嚓”一声巨响,“奥林匹克”号的右舷撞了
一个大洞。这是当时发生的奇怪的海上事故,很长一段时间无人能解释。同学们,你们想知 道这里的原因吗?【八年级下册物理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思考交流讨论:为什么行驶的两只船不能平行行驶且彼此靠得太近?
故事情景2:1905年冬天的一个早晨,俄国沙皇派往西伯利亚的一位钦差大臣,将要乘 火车经过一个名叫鄂洛多克的小站。站长沃尔伦斯基,一大早就让部下把车站打扫得千干 净净,身着笔挺的新制服,率领全站职工,手捧花束,排列在铁道两旁,恭候钦差大臣的到来。
不多久,列车在汽笛声中风驰电掣般地冲进了由38名铁路员工组成的“人巷”。离列车
很近的人们刚要举起手中的花束欢呼时,突然,所有的欢迎者都像是被人从背后猛推了一 下,纷纷不由自主地向前扑倒下去„„结果,这“魔鬼般的黑手”,造成了4人终身残疾,而包
括站长在内的其余34人全都成了滚滚车轮下的冤魂!
奇特的惨案发生后,地方法院开始调查案件真相。然而,机车状况良好,司机和员工都 没有违章操作。反复调查毫无结果,法官只好在判决书上写下了《圣经》上的一句话:“每个
人都是上帝的羔羊,迟早要回到上帝的跟前!”
著名的俄国科学家齐秋奥尔科夫斯基知道这一“判决”结果后,哀叹道:“可惜法官不懂
伯努利定理„„”
交流讨论:那么这个幕后的凶手到底是谁?什么是伯努利定律呢?
游戏活动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