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对花》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湘艺版四年级上册
授课年级 四年级上
学生分析 本首歌曲的授课年级是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四年级甚至是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民歌离他们的生活是那么的遥远,很多同学都不是很喜欢演唱民歌,而《对花》这课的重点是要有感情地唱出歌曲的韵味。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这首歌并唱出韵味来哪?在教学中要用各种手段,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下:
1、声乐方面:能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欣赏方面:能根据音乐的基本要素,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3、表演方面:能比较正确的表达歌曲内容。
4、存在问题:音准不够,视唱能力有限。
教材分析:《对花》是我国北方民间广泛流传的一首传统小调,歌曲中有很多鲜明的特点,如带有“上滑音”的旋律;加上“衬词”的歌词;前两句一问一答,后面都是大段的衬词等。是一首说唱风格的歌曲。歌曲为2/4拍,一段体。旋律欢快、流畅,两人一组,边拍手边按季节唱着花的名字。这种演唱形式成为了孩子们喜欢的唱歌游戏。
教学目标:
1、了解河北民间音乐的特点,体会河北民歌的地方特色与情绪。
2、学会演唱《对花》这首歌,并即兴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3、能掌握对唱、表演唱这两种演唱形式,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4、了解、体验其它地区《对花》的特点。
教学重点
用富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调演唱歌曲《对花》
教学难点
创编歌词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 导入(看河北秧歌片段,初步了解河北民间音乐文化的特点)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河北的民间音乐,去体验感受他们的艺术魅力。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1,生欣赏)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生:很热闹、很幽默、动作很随意……
师:河北的民间舞蹈非常生活化,主要形式就是秧歌。他的特点是场面热闹,表演很随意,诙谐幽默,表现了河北人憨直爽朗的一面。
二、 声乐演唱形式:表演唱
师:接下来我们来欣赏黄梅戏《打猪草》片段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2,生欣赏)
师:他们的表演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表演的很美,他们在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师:你们说的很好,那么,你们能给这种边做动作边演唱的形式下个结论吗? 生:表演唱.
师:很好(多媒体出示课件3,生齐读)
三、 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一问一答的特点。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河北的民间舞蹈秧歌,还学习了声乐演唱形式表演唱,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首河北民歌《对花》(师播放《对花》课件,生初听) 师:他们的演唱有什么特点?
生:有人问,有人答......
师:总结“一问一答式”。
2、复听歌曲,学习声乐演唱形式“对唱”。
师:歌曲中问的是什么?答的是什么?
生:.......
师生按节奏问答式读歌词
师:同学们,歌曲中这么一问一答很有意思,你们能给这种演唱形式下一种结论吗?
生:对歌,对唱......
师:总结:对唱(课件3)
3、再听音乐 学习音乐知识“对花”
师:为什么歌曲的名字叫对花?
生:.......
师:总结"对花"的概念(课件4)
4、学唱歌曲
①师弹琴问,生回答;生生问答
②音乐知识“上滑音”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乐曲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记号?
生:是“↗”
师示范唱有无上滑音的第一乐句,生对比,上滑音在乐句中的作用。 (师出示课件4)
5、完整的演唱歌曲,师提示上滑音的唱法。
四、 创编歌词
师:同学们,一年四季花常开,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绚丽多姿,你们知道一年四季还有其他的什么花开吗?你还想把它戴给谁那?
生:春季,桃花;夏季,荷花......
生:戴给白衣天使;人民教师;警察叔叔.......
师板书学生的回答结果,师弹琴,生演唱(生生问答唱)完成歌词创编活动.
五、 拓展欣赏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们的民间音乐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我们刚才学习的河北民歌《对花》,其他的地区也有特别好听的《对花》,下面我们来欣赏
(师播放课件5)
生:欣赏东北二人台、山西、山东、黄梅戏《对花》
师:你们觉得这些《对花》都有什么特点?
生:......
师:简单总结
六、 总结下课
回顾本节课内容:表演唱、对唱、对花、上滑音(播放课件)
《对花》音乐教案
《对花》教案设计
温 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着熟悉的旋律江苏民歌《茉莉花》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揭示“花”的主题。(由熟悉的本地区民歌引出花的主题)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个地区的民歌吗?(江苏)它的歌名谁知道?(茉莉花)
这首歌曾在2002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唱响,她代表中国向各国健儿发出邀请。如今她已是家喻户晓,这清新优美的曲调,委婉含蓄的歌词表达了少女喜爱茉莉的细腻情感。来!我们一起来跟着唱一唱……
2、师生交流
师:你们见过茉莉花吗?谁来说说她的特征?(学生自由回答)在大自然中花的品种繁多,形态各异,你还知道哪些花呢?
3、猜谜问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每种花都有它独特的外形和生长特征,下面我来考考你,猜猜这是什么花?
什么开花白又香?(茉莉、栀子)
什么开花节节高?(芝麻)
什么开花红似火?(山茶花、杜鹃花)
4、节奏问答:把刚才的猜谜内容用有节奏的语言问答 5、总结什么叫“对唱”
(三)、新歌教学
1、听赏歌曲《对花》
A、民歌中有很多这样的对唱歌曲,我们来听一首。说说歌里唱了什么?
B、学生回答,老师同时多媒体展示花卉图片(菱角花、凤仙花、山茶花、蔷薇、玫瑰)
2、揭示歌名
师: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对唱歌曲北京民歌《对花》
3、再听歌曲,说说哪句比较难唱,老师适时用对比法解决附点四分音符的唱法。
4、教唱歌曲
A、师生接龙唱
B、齐唱歌曲
C、利用打花巴掌游戏引出2/4拍的强弱规律,指导唱出强拍
D、介绍衬词
E、对唱巩固
(四)、创编歌词
1、分组创编歌词,注意压韵
2、交流本组创编内容
3、每组采用不同形式表现自己创编的歌曲。
(六)、老师总结,组织下课
人音版第十一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不好,识谱能力也较弱,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两声部的合唱,对歌曲的声音统一、音准节奏的把握还存在一定问题。针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现象,及时研究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增强音乐教育实效性。
三、本册教材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但对音乐书上的二声部歌曲不能很好的唱出。这学期需要注重听音、创编练习。欣赏时重点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特点,通过各种乐器的音色、力度的表现来感受音乐的内容、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达到感性欣赏和理性欣赏的统一。
四、教学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人音版,对花教案】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6)、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五、教学内容:
1、歌唱部分:
本学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唱歌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轮唱、独唱、小组唱等。
(1)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
(2) 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 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
(4) 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2、基本知识部分:
(1)、认识变音记号: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其作用。
(2)、理解3/8、6/8拍号的含义。懂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
(4)、学习三连音,切分音;认识速度标记;认识保持音记号。
3、欣赏部分:
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好欣赏课的同时,认真介绍民族乐器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学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赏。
五、工作措施:
(1)总结经验。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课标,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6)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大通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2015.9
第一课 芬芳茉莉
第一课时
能力目标:
1.通过“看”花、 “听”花、“唱”花、“赏”花,循序渐进地了解茉莉花,感受茉莉花。
2.在听赏江苏版的《茉莉花》和《东边升起月亮》,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激发其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向往。
情感目标:
1.学唱歌曲《茉莉花》,感受小调音乐的柔美、委婉,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2. 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的《茉莉花》在世界音乐史上的位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音乐。
教材分析:《茉莉花》是一首深受全国人们喜爱的民间小调,她清丽、柔美,是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欣赏的好教材;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多次在国家与国际的重要活动中演奏,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睐,因此它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评价能力。 课前搜索相关内容的能力。 教学方法:搜集资料法、听唱法、欣赏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工具。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听、问、看
听(课前音乐):黑鸭子组合演唱的《茉莉花》,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气氛。
2.问:刚才听到的音乐你熟悉吗?是什么?把你了解的茉莉花的形态、色彩描绘一下。(分组讨论,交流)
3.看(多媒体展示):茉莉花的图片
(设计意图:体现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相关文化。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渗透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我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会用各种方法去了解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花的情感。)
二、欣赏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片段《东边升起月亮》。
1、歌剧简介:关于江苏民歌《茉莉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想听吗?
2、播放歌剧图兰朵特片段和《东边升起月亮》音乐。
教师:听到茉莉花的音乐了吗?它的出现为歌剧添彩,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增
辉。它通过天才作曲家普契尼天衣无缝的运用,使西方人感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美,也成为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佳话。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于感受与鉴赏领域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唱歌曲
1、跟教师的琴声发“lu”模唱旋律。
2、教师有表情地范唱,学生小声试唱歌词,强调歌唱表情和声音位置。
3、你感受到这首歌曲是什么样的风格?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柔美、 婉转)。 学生回答意思相近的教师都给予肯定,并告诉其这就是小调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小调歌曲的特点
4、欣赏江苏风景
教师:学了江苏民歌《茉莉花》后,想不想欣赏江苏的风光?(设计意图:感受《茉莉花》的柔美、细腻与江南的人文风情也有关系。)
5、你能把自己总结的歌曲风格用歌声表现出来吗?
再一次听范唱,自己同时练唱,然后教师分组检查演唱效果。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评价能力。)【人音版,对花教案】
四、拓展欣赏(感受与体验多样《茉莉花》)
1、欣赏人声、器乐《茉莉花》片段(黑鸭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演奏、萨克斯演奏)
教师:由于人们的喜爱和民歌的变异性,有了很多版本的茉莉花,各自风格不同。
2、欣赏宋祖英悉尼歌剧院演唱会视频片段 教师:《茉莉花》不仅中国人民喜爱,还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在多种重要场合都会奏响它。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举办了一场世界性的演唱会,就在这场演唱会里,她深情演绎了《茉莉花》,将《茉莉花》再度介绍给了全世界,获得全场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热烈的掌声。为她伴唱、伴奏的人中有很多是外国人。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一边欣赏一边也来跟着合唱队担任伴唱,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观看视频)
五、寄语未来
小结:《茉莉花》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一朵奇葩,在我国还有许许多多如茉莉花一般美的民族音乐,期待着有一天在你们的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从你们的心田飞向世界!让我们再次高歌《茉莉花》!并在歌曲结束时随音乐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对 花》 教 案
课题:对花
教学目标:
1、能在快乐的气氛中演唱河北民歌《对花》,初步体会河北民歌的特色。
2、能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能掌握上滑音、倚音的演唱方法。
3、了解民歌最基本的创作方法,能在《对花》的基础上进行歌词创作。 教学重点:
学会用富有河北民歌特色的音调演唱《对花》
教学难点:
1、《对花》的歌词创作
2、河北秧歌动作的学习
教具准备:
鼓、锣、手绢、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堂音乐课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河北民间,那里的人们每逢过节或遇喜庆的事情大伙儿就聚集起来,载歌载舞,非常热闹。这不,那里又在过节呢?大家听着音乐,随着老师的舞蹈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热闹喜庆的气氛吧?(教师跳一段秧歌舞、拿着手绢,《对花》为伴奏音乐)
师:大家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了吗?大家觉得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呢?
生:红手绢、动作、歌曲。
对:今天,老师也带领大家到他们的庆祝活动中来,学习一首河北民间歌曲《对花》。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找出这首歌曲中最有意思的一句,然后学习) 多媒体出示歌谱,或让大家看书
师:大家学得最有特色的一句是那句啊?
生:七拨弄东采咚采(打鼓),得儿色(敲锣)
师:这句歌词跟其它的歌词不一样,没有特定的意义,有没有觉得在模仿什么声音呢?
生:模仿鼓的声音。
师:那让我们来学习下这句好吗?找一个同学打鼓为我们伴奏…..
2、复听歌曲(找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对唱,学习第一句)
师:大家说说这首歌曲是怎样的演唱形式呢?
生:对唱
师:对了什么呢?
生:对花
师:对花是中国传统民歌中广泛流行的一种传统小调,歌唱者以互相问答、对猜花名方式嬉戏娱乐、歌曲的演唱形式也很多样,有的用乐器伴奏,甚至伴以锣、鼓边舞边歌。
3、 学习歌曲(解决难点) 教师范唱一遍
师:下面跟老师一起唱一下乐谱吧…… 生:…….
师:跟老师一起演唱歌词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小记号啊?
生:上滑音、倚音
师:那大家听老师演唱对比一下,这些小记号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
师:有了这些记号啊,更能表达演唱者或劳动人民欢快、美滋滋的心情。我们试着模仿一下吧。
(跟钢琴伴奏齐唱一遍,不好的地方停下来练。然后跟音响来演唱一次)
师:下面,我想跟同学们来对唱,我问大家来答好吗?(唱一遍) 同学们分两组对唱,跟伴奏,老师指挥。
三、创编与表演
师:同学们,一年中四季花开,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绚丽多彩,你们知道春季还有什么花儿开吗? 生:……
师:夏季还有什么花儿?秋季还有什么花儿?冬季有什么花儿?好,我们分组比赛创编歌词,看谁编的最好。【人音版,对花教案】
(分秋季组、冬季组两个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表演)
春:桃花、杏花、丁香花、夏:荷花、秋:桂花、月季花、冬:梅花 师生互评
四、评价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河北民歌对花,大家都表现得不错,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戴上属于自己的四季花。
六年级上册《对花》音乐教案
时间:2013年10月31日
地点:银城小学
执教:陈慧
【教学内容】 歌曲《对花》 【课时目标】:
了解民歌的特点、体裁。学唱歌曲《对花》,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与豪情与北方人民喜庆的心情,以及北方民歌的独特韵味。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对鲜花》 师生一起唱一唱
2、总结歌曲《对鲜花》的特点: (1)花; (2)衬词; (3)一问一答 3、导入新歌《对花》 4、花
看图认一认这是什么花呢?
按节奏回答问题
问:X XX X X X XX X 答:XX XX X X X X X X 按旋律演唱问题
问:正 月里 开 的 是 什么 花? 答:那正 月里 开 的 是 练习有错的地方
师生接龙演唱
那 正 月 里 开 的 是 蟠 桃 花 那 七 月 里 核 桃 是 满 院子儿 青。 那 正 月 里 花 儿 是 开 哩 个 花。 5、衬词 按节奏读歌词 岂 . 不 呀 儿 呦 花 . 不 呀 儿 呦 楞 . 僧 楞 僧
花 儿 红 楞 僧 僧, 其.不 愣登儿 僧,
开 哩 个 花
那 正 月 里 花儿 是 寻找相同的乐句 处理乐句 6、一问一答 师生接龙演唱 男女生接龙演唱
7、音乐扩展:黄梅戏《对花》 唱一唱: 郎对花 姐对花,
一对对到田埂~下啊 ~ 8、总结结束
课后反思
这堂音乐课主要是学习歌曲《对花》,这是一首有着浓郁地方色彩的小调,是我国河北省流传的一首民歌,六声羽调式,一问一答的形式,表现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在生产劳动中的愉快心情,衬词极具地方特色,增添了歌曲的欢快气氛。整堂音乐课围绕着“花”这一主题展开,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给学生展示的舞台,整堂音乐课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和老师都乐在其中!
在这节课之前,我还十分忐忑学生会不会排斥中国戏剧。但我发现,很好的铺垫与导入已经让孩子们对这样的戏曲形式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参与演唱和表演的积极性非常高,这也是音乐课所需要的新鲜感。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音乐课不仅仅是唱唱歌曲,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对于中国民间音乐的了解,对于国乐的一种传承的态度。面对戏曲,我们需要准备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音乐素质,同时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上一篇: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ppt教案
下一篇:小学广州版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