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题目是编者加的。《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403~444)组织世说新语一批文人编写的。他是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供大家参考选择。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的美德;
2、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 变换形式诵读,力争当堂成诵。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教学方法:
阅读法:读时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情感。
探究法:交流读时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评价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
朗读法: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背诵。
合作法:交流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点,进而形成开放式话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开学到现在,我发现同学们个个都非常的聪明,一双双眼睛充满了智慧,丰富的课外知识令我赞叹。那么你们能不能打开你们那颗聪明的脑袋瓜,好好搜索搜索,有没有一些讲智慧过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先想想,再来讲讲。
(先由学生想想,再由他们说说。)
例:四岁画画的王冕、七步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关于智慧过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也是关于智慧过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大家知道这个儿童叫什么吗?
二、感知课文:
1、 自由朗读
先由大家自己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我们推荐一名同学来朗读。
2、 推荐朗读
由学生自己推荐朗读课文,我们要大胆得尝试尝试,,在座的各位有个任务,要洗耳恭听,听后要谈谈,评评他们的朗读。(由两位学生朗读)
3、 学生评价
同学的朗读已经结束了,非常感谢两位同学的朗读,各位的工作要开始了。在评价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评价?(由学生自己提出评价的方面)
(声音、语速、流利、字音、停顿、情感、自信、韵味等)
那么我们就开始评价的工作了,找找优点,为自己所用,找找缺点,帮帮同学,也是在帮自己。
(学生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
刚才我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了评价,找到了他们的优点,希望我们在平时的朗读可以用起来,缺点要即时改正。
讨论朗读中的注意点,特别是文中的“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的语气,还有就是“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两句的语气要注意。)
4、分角色朗读
5、 集体朗读
我们知道了要注意的地方,下面一起来展示我们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齐读课文
6、复述课文
三、品读课文
1、 质疑:
文言文跟现代文有着不一样的地方,有我们不理解的地方。下面要做的就是大家动动手,找找不懂的字词句,四人一小组,把不懂的地方在小组内互相解决,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好记录,等一下我们一起来解决。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疑问的地方,再由学生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全体学生中一起讨论,共同解决)
2、 教师质疑:
大家都没有疑问了吗?那么我有个不太明白的地方,需要大家的帮忙了,在文中用了三个不同的称谓,有什么区别吗?
“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的谦称。
补充;我们平时可能在电视的古装剧中经常听到这样的一些称呼:令尊、令堂、令郎、令爱、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姊、舍妹(弟)、犬子。谁来说说这些分别是什么意思?
3、 检测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刚才问大家说没有疑问了,但是被我一个问题就给问倒了,下面来测测你们对短文中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期: 乃: 至: 不:通假字“否”
去: 惭: 引: 顾:
过中不至: 去后乃至: 非人哉: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4
4、同桌之间互译课文
四、探究课文:
同学们弄清了课文大意,现在前后桌为一个小组,每组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好不好?
学生质疑:
学生讨论:
1、 文中这位朋友是怎样的一个人?元方是怎样的一个人?
课文中提到了几个人?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元方和友人的对话中,你对他们了解多少,说说?
陈太丘是个诚实守信的人 ,从哪里能看出,从原文中找找?
友人是不守信的人,还能知错就改,也从哪里能看出呢?
元方是聪明机智的人,哪里能体现?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
文中讲到元方指出了友人的两点不是,哪两点呢?
那么元方说友人没礼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礼貌呢?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里要联系到学生的实际回答情况,考虑到元方当时的年龄)
3、 题目《陈太丘与友期》是否合适?
我们刚才讲了那么多,大部分在讲元方,文章的主人公也是元方,但是题目是《陈太丘与友期》,是不是不太合适呢?
4、 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
同学讲到这个题目是个引子,为了引出下面的内容,那下面文章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做人要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5、板书:诚信 元方 友人
礼貌 聪明 无信
机智 无礼
师:本文在写元方聪明和机智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诚和礼的重要性,换句话说:做人要讲礼貌,要讲诚信。
五、课外延伸拓展:
阅读下面这个寓言,读后请谈谈你的看法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
“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出发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险象环生。梢公说:“船小负载中,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梢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联系实际生活,请谈谈你的看法。(生活中我们一不小心就会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这是厂家不讲诚信,给顾客带来麻烦……)
教师总结:诚信就是诚实有信用,诚实时对自己而言,讲信用是对他人而言。对人对己都要讲信用。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但要继承,还要吧它发扬光大。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也就是说诚信的重要。“一诺千金”流传至今,作为我们学生,重信守诺,努力做到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现在老师“诚信”送给同学们,作为你们的座右铭,希望大家能以“诚信”二字时刻警醒自己。
六、回到课文:
看手中的卷纸,课文怎么啦?没标点是古文最早的样子,谁能读出句读、语气、语调才是真功夫,哪位同学来读读。
学生读
师评价
学生齐读
学生自由读几遍,并要求背诵。
齐背。
七、作业:
师:学习文言文,吸收古代汉语的语言精华是很重要的,有人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大门有三把钥匙,语言就是其中的一把,古代汉语积淀着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流传至今被浓缩、固化,它仍使用到现代汉语中,如果我们能将二者融会贯通,是学习语言的一条捷径。
1、下面请同学们看这三个成语,其中这三个字的含义与课本中的意义相吻合。
去 引 期
再给同学们三个字,请你写出带有此字的成语,要求意义和课本中的一致。
舍 信 顾
学生做
学生回答
2、课外收集了一些古今中外的一些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记录在摘抄本上,平时用来勉励自己。
例: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 泰戈尔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王充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出自《世说新语》,它是记录名士的言行的书,鲁迅曾评价:“是名士的教科书”,运用这些言行可以教育我们,书中的宝贵遗产至今被我们继承,因此说它是一本教科书,同学们课下读过这本书吗?有谁读过?好书不读此乃人生一大憾事,希望同学们多读书。
【设计说明】
这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课堂上还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让课堂有朗朗的读书声,所以读书一直贯穿课堂始终。
2、去掉文章的标点符号,还古文之原貌,请学生朗读。这一设计使学生更多的认识了古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反应较好,较新鲜。
3、对于课文的研讨,设计由学生自己讨论出问题,再讨论解决问题,突出体现了两个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强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符合课改的要求;而老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小结,体现了师生交流,由于学生是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发问、研讨,这就对起引导作用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学生课本剧的表演,使学生对本文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学生的主体性。
5、花较短的时间,请学生谈谈学习的感受,进入文本,再从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这一设计,看似简单,却在整个课堂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没有了老师最后“力尽声色”、略显乏味的小结,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使整个课堂凸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
6、作业的设计,讲究了课内、课外的衔接,讲究由浅到深,讲究运用、积累知识。
教学目标
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一、导入
由2001年高考作文题导入: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二、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课文学习
1.你读我念: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2.你翻我译:
自学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抢答题:
(1)解释加点文言词语:
①与友期行
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③门外戏
④尊君在不
⑤待君久不至
⑥相委而去
⑦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⑧下车引之
⑨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文言句子:
①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
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3)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你背我诵:
4.3分钟背诵比赛
5.你扮我演:
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
6.你思我想:
(1)对文中的三个人,你有何看法?
(2)问题探究
①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②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7.你收我获:
从这则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小结与延伸
1.词语积累:
仿照例子,了解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并写出带该字的一个成语
例子: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
成语: 三令五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动手试一试:解释加点的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 ②太丘舍去
③下车引之 ④入门不顾
3.中外名人讲诚信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 谚语
4.教师寄语
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