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号手与鼓手教案欣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内容:
1. 聆听《号手与鼓手》。
2. 表演《法国号》。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号手与鼓手》,感受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2.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法国号》,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材分析:
1. 管弦乐《号手与鼓手》
《号手与鼓手》选自法国作曲家比捷的《儿童游戏小组曲》,这首管弦乐组曲作于1871年,是根据四手联弹钢琴曲《儿童游戏》(共12曲)中的五首小曲改编而成。《号手与鼓手》是五首小曲中的第一曲,又叫《喇叭与铜鼓》为进行曲,c小调,4/4拍。表现了孩子们打着铜鼓、吹着喇叭列队行进的可爱神态。学生通过这首小曲,感受乐曲明朗的进行曲风格,感受并想像音乐中描绘的号手和鼓手。
2. 歌曲《法国号》
《法国号》是一首法国莱茵河民歌,3/4拍,大调式,复乐段结构。歌曲节奏平稳,旋律采用重复的手法构成以具有推动性的大跳音程起句,并由级进平稳的旋律接下去,弹性与抒情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最后一句完全改变了前面句法的进行方式,改用跳进音程波浪式旋律,从属七和弦的分解进行到主和弦完满地结束了全曲。
译词很有儿童特点,采用自问自答形式,用夸赞口吻炫耀自己“会唱歌”的法国号。歌曲简单、易学,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与表演。
课时安排:
三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1.低年级学生对乐曲的聆听以感受为主,认真听辨,说出自己对乐曲所描绘的内容及音乐情绪的感受.
2.随着乐曲做动作,用动作感受节拍。注意学生节拍感的培养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律动,注意节奏的准确,用动作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聆听《号手与鼓手》:
1.完整初听乐曲,听到喇叭声音举手表示。
2.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3.分组表演。
二、表演:《法国号》——用听唱法学习
1.用模唱法学习歌曲《法国号》。
2.演唱时声音干净而富有弹性。“嗡巴巴”第一个字“嗡”,要唱得强,似号声,“巴”要唱得轻巧,“谁在唱歌”要唱得连贯,用连、断的对比表现这首歌。
3.边唱边用手半握拳状在桌子上击出强弱。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为强,第二、三拍用手指点击桌面为弱。
4.学生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三、课堂小结:
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的情况。
教学内容:
1.聆听《星光圆舞曲》
2.编创与活动: 走走跳跳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感受分辨钢琴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2.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材分析:
1.钢琴曲《星光圆舞曲》
《星光圆舞曲》是美国作曲家布雷纳德创作的,G大调,3/8拍,进行曲速度,结构为变奏曲式。孩子们通过这首乐曲,感受钢琴的音色及乐曲音乐情绪的变化。
2.编创活动:
(一)音的长短
1.音的长短是本课的知识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感受理解音的长短。
2.用比较的方法说出瀑布流水与房檐滴水哪个长,哪个短。
3.用打击乐器敲击,说出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4.将学生分成小组,对课本上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并且用笔在纸上画出长短线条。
(二)听辨强弱的游戏:走走跳跳
活动方法:
1.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教师手持鼓站在圆圈中,教师敲鼓,学生走和跳,鼓声强时跳,鼓声弱时走。
2.教师击鼓速度可慢些,强弱要分明,教师可四音为一组,如:
(强)××××;(弱)××××;便于学生反映在动作上。
3.还可以让学生随教师的击鼓声转方向,鼓声强时顺时针走,鼓声弱时逆时针走。
4.教师可发动学生献计献策,怎样活动更有趣。让学生动脑参与到编创活动中。
课时安排:
三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重(难)点:
1.低年级学生对乐曲的聆听以感受为主,认真听辨,说出自己对乐曲所描绘的内容及音乐情绪的感受.
2.随着乐曲做动作,用动作感受节拍。注意学生节拍感的培养。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音乐律动,结合情绪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注意节奏感
聆听《星光圆舞曲》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钢琴的音色。
2.说出乐器的名称,边听音乐边用手指敲击节拍。
3.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示出三拍子的感受。
二、编创活动:
(一)音的长短
1.音的长短是本课的知识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感受理解音的长短。
2.用比较的方法说出瀑布流水与房檐滴水哪个长,哪个短。3.用打击乐器敲击,说出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4.将学生分成小组,对课本上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并且用笔在纸上画出长短线条。
(二)听辨强弱的游戏:走走跳跳
活动方法:
1.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教师手持鼓站在圆圈中,教师敲鼓,学生走和跳,鼓声强时跳,鼓声弱时走。
2.教师击鼓速度可慢些,强弱要分明,教师可四音为一组,如:
(强)××××;(弱)××××;便于学生反映在动作上。
3.还可以让学生随教师的击鼓声转方向,鼓声强时顺时针走,鼓声弱时逆时针走。
4.教师可发动学生献计献策,怎样活动更有趣。让学生动脑参与到编创活动中。
三、课堂小结:
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的情况。
教学反思:在本周二年级上了《法国号》一课。这是一首法国莱茵河民歌,3/4拍,大调式,复乐段结构。歌曲节奏平稳,旋律采用重复的手法构成以具有推动性的大跳音程起句,并由级进平稳的旋律接下去,弹性与抒情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最后一句完全改变了前面句法的进行方式,改用跳进音程波浪式旋律,从属七和弦的分解进行到主和弦完满地结束了全曲。 译词很有儿童特点,采用自问自答形式,用夸赞口吻炫耀自己“会唱歌”的法国号。轻快跳跃和优美舒展的旋律交替进行,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对法国号的喜爱,夸赞。在演唱时,模拟号声“嗡巴巴”从闭口到张口吐字要清晰富有弹性,不宜过重。是新课标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或许 我们关注的只是几个极好或极差的学生,中间的学生常常被我们所遗忘。每个孩子都享受音乐的权利,只是我们的老师给他们创设的音乐活动太少、给他们参与的机会太少。今天的音乐课,每个孩子都参与到了课堂当中,而且参与的很精彩,参与的很融洽,参与的很开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我们每一个孩子从音乐中感受到了合作,感受到了快乐。
教学内容:
聆听《号手与鼓手》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号手与鼓手》,听辨出号和鼓的声音,并能表演。
教材分析:
《号手与鼓手》是一首4/4拍进行曲,表现了孩子们打着铜鼓,吹着喇叭列队行进的可爱神态。
聆听《号手与鼓手》
借助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仔细的听,并问:法国号它带来了哪起好朋友?那你能在号声响起来的时候举手吗……通过一个个的提问,引导学生听并表演,感受音乐情绪,适当时可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
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光盘 碰铃 笑脸若干个 小五角星 帽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聆听《号手与鼓手》
1、完整地欣赏全曲
2、复听,请学生在号手响起时做做吹鼓手号的动作,听到鼓声响起来时做做打鼓的动作。
师:哦,原来是号手们与鼓手们来了,那你能模仿他们吹号和打鼓的动作吗?
师:今天我们大家也来做一回号手和鼓手,怎么样?
3、老师领头,学生排成一排,听音乐走走、吹吹、打打
师:大家做得真好,现在愿意做鼓手的站在这边,愿意做号手的站在那边,我们分头行动,要仔细听音乐,可不能弄错了。
4、分组听音乐表演,表演好的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奖励他一顶帽子,请他当指挥。
三、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大家收获可真不小,看了号手和鼓手的表演,只可惜时间到了,号手和鼓手要和大家说再见了,让我们向他们告别吧!
(播放《号手与鼓手》音乐,学生出教室)
《号手与鼓手》教案
教材分析:
《号手与鼓手》是一首4/4拍进行曲,表现了孩子们打着铜鼓,吹着喇叭列队行进的可爱神态。
教学目标
聆听乐曲《号手与鼓手》,感受分辨喇叭、鼓声,能体会乐曲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音乐律动。
二、聆听《号手与鼓手》
1、完整初听乐曲,听到喇叭声音请你举手来表示。
2、请你说说:听了乐曲,你感觉心情怎么样?(是高兴的还是悲伤、激动?)
3、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4、听音乐分组表演。
《号手与鼓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用干净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法国号》
二、聆听乐曲《号手与鼓手》,感受分辨喇叭、鼓声,能体会乐曲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音乐律动。
二、复习歌曲《小蜻蜒》
三、聆听《号手与鼓手》
1、完整初听乐曲,听到喇叭声音请你举手来表示。
2、请你说说:听了乐曲,你感觉心情怎么样?
3、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4、听音乐分组表演。
四、表演《法国号》
1、听弹奏乐曲,学生随着音乐做动作
2、师范唱,让学生体会乐曲的情绪。
3、用模唱法学习歌曲,先用“LU”来模唱。
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5、随琴声轻声唱歌。
6、指导学生用干净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来唱
7、学生自编动作来表演歌曲。
8、小结。
上一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粤教版教案
下一篇:上海音乐出版社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