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

| 小学奥数 |

【www.guakaob.com--小学奥数】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篇一:乘加乘减说课稿

《乘加乘减》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四章第二节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的基础上,能将加法算式正确改写成乘加乘减的算式,能准确计算乘加乘减算式是本科的重点。这节课不仅是对2-5的乘法口诀的深化,又是对下一步学习简单乘法应用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个人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 力,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2、 教学重、难点: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二、 说教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的教学重和难点,我采用了一下教学方法。

1、 利用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图片内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让学讨论多种方法探究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2、 让学生观察比较,与以往学习内容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对乘加乘减的理解,并且明确计算过程。

3、 运用迁移,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

三、 说学法: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四、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复习旧知、探索新知、习题巩固、反馈总结。

(一) 复习导入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找准新知识起点,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二) 探究新知

这一程序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生活情景引入、旧知解决、在创设小熊掰玉米情境引入新知、探究多种解题方法、并总结计算顺序。

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观察、思考、比较、推理、归纳概括等教学过程。

(三) 习题巩固

这一程序我安排了三道习题,分别从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计算顺序三个方面进行巩固

(四) 反馈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什么收获?

让学生自己说说收获,即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和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五、 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以新旧知识对比为主板书,让学生可以自然从旧知识过度到新知识。以典型习题为负板书,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篇二:乘加乘减说课稿

乘加乘减说课稿

邓娅丹

一、说教材

【教学分析】

1、本课属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6课时

的内容。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

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

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

减去所多部分。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

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3、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

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

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

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

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

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乘加乘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

数学的乐趣。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四、说教法、学法

迁移类推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结合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吹好的气球、糖果若干粒。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

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列出式子吗?

学生列式。

(设计意图:灵活利用主题图,不但复习了旧知,还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教师板书)

①3+3+3+2= ② 3×3+2=

③3+3+3+3-1= ④ 4×3-1=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

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没学之前就能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谁来说自己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子,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3×3+2。

师:(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师:为什么要加2呢?

生2:小熊掰走一个玉米棒后,第四棵玉米树上还剩下两个玉米棒,所以加上2。

师:(在3×4下面画一条横线)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2:原来的4棵玉米树上,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师:为什么要减1?

生2:小熊掰走了一个,所以减去1。

师: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减,应该先算什么呢?你们说说看。

生:先算加减法。

生:先算乘法。

师:请小朋友们先动笔算一算,再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现得最快,最准确。(学生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

生1:有乘有加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加。我们是以3×3+2为例算的:先算3×3=9,再算9+1=11。

生2:有乘有减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减。比如:4×3-1,先算4×3=12,再算12-1=11。

师:讲得真好!那你们心中有结论了吗?遇到乘加乘减这样的算

式,应该先算什么?

生(齐答):先算乘,后算加减。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从而自然而然的揭示课题。)

3、 方法应用,寓练于乐

(画面回到主题图上)

(动画显示,同时教师说明:小熊扛着1个玉米棒,迈着轻快的步伐,高兴地往回走。回到家后,发现自己种的玉米特别好吃,于是他又跑回玉米地摘了一个玉米棒送给邻居。)

(画面出示:小熊又掰了1个玉米棒。)

师:现在玉米地还剩几个玉米棒子呢?谁能用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帮小熊算一算?

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起小手。

生1:小熊共掰走了2个玉米棒子,应列式为:3×3+1=10。 师:你是怎么计算这个算式的?

生1:先算乘法:3×3=9,再算加法:9+1=10。

师:你真棒!小熊的第一个玉米棒子送给你。

师: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3×4-2=10,先算3×4=12,再算12-2=10。

师:能说说为什么减2吗?

生2:原来是4棵玉米,每棵上面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2个,所以要减2。

师:说得真好!也送你1个玉米棒子。

(设计意图:结合主题图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进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篇三:乘加乘减说课稿

《乘加乘减》说课稿

确山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陈卫丽

一、说教材

《乘加乘减》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58页内容。 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的基础上,能将加法算式正确改写成乘加乘减的算式,能准确计算乘加乘减算式是本科的重点。这节课不仅是对2-5的乘法口诀的深化,又是对下一步学习简单乘法应用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 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个人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养成 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和难点,我采用了一下教学方法。

1、利用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图片内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让学讨论多种方法探究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2、让学生观察比较,与以往学习内容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对 乘加乘减的理解,并且明确计算过程。

3、运用迁移,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 能力。

三、说学法: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 交流、主动提问。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

复习旧知、

探索新知、

习题巩固、

反馈总结。

(一)复习导入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找准新知识起点,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二)探究新知

这一程序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生活情景引入、旧知解决、在创设小朋友坐木马情境引入新知、探究多种解题方法、并总结计算顺 序。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观察、思考、比较、推理、归纳概括等教学过 程。

(三)习题巩固

这一程序我安排了三道习题,分别从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计算顺序三个方面进行巩固

(四)反馈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什么收获?

《乘加乘减》说课稿

确山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陈卫丽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篇四: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加乘减说课稿

乘加乘减说课稿

【教学分析】

1、.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

就是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

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 同,用乘法

算,再减去所多部分。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

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3、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

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

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

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

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

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

实现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

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玉米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列出式子吗?

学生列式。

(设计意图:灵活利用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教师板书)

①3+3+3+2= ② 3×3+2=

③3+3+3+3-1= ④ 4×3-1=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没学之前就能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谁来说自己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子,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3×3+2。

师:(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师:为什么要加2呢?

生2:小熊掰走一个玉米棒后,第四棵玉米树上还剩下两个玉米棒,所以加上2。

师:(在3×4下面画一条横线)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2:原来的4棵玉米树上,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师:为什么要减1?

生2:小熊掰走了一个,所以减去1。

师: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减,应该先算什么呢?你们说说看。

生:先算加减法。

生:先算乘法。

师:请小朋友们先动笔算一算,再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现得最快,最准确。(学生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

生1:有乘有加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加。我们是以3×3+2为例算的:先算3×3=9,再算9+1=11。

生2:有乘有减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减。比如:4×3-1,先算4×3=12,再算12-1=11。

师:讲得真好!那你们心中有结论了吗?遇到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

生(齐答):先算乘,后算加减。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 方法应用,寓练于乐

(画面回到主题图上)

(动画显示,同时教师说明:小熊扛着1个玉米棒,迈着轻快的步伐,高兴地往回走。回到家后,发现自己种的玉米特别好吃,于是他又跑回玉米地摘了一个玉米棒送给邻居。)

(画面出示:小熊又掰了1个玉米棒。)

师:现在玉米地还剩几个玉米棒子呢?谁能用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帮小熊算一算?

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起小手。

生1:小熊共掰走了2个玉米棒子,应列式为:3×3+1=10。 师:你是怎么计算这个算式的?

生1:先算乘法:3×3=9,再算加法:9+1=10。

师:你真棒!小熊的第一个玉米棒子送给你。

师: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3×4-2=10,先算3×4=12,再算12-2=10。

师:能说说为什么减2吗?

生2:原来是4棵玉米,每棵上面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2个,所以要减2。

师:说得真好!也送你1个玉米棒子。

(设计意图:结合主题图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巩固练习

1、一共有几颗星?

( )×( )○( )=( )

2、动脑筋,想一想。

从前面数

是第9个,从后面数是第9个,这一排一共有( )个图形。

五、 总结全课,分享收获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请分享一下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师:刚才小熊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数学问题,你们会设计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篇五:乘加乘减说课稿

乘加乘减说课稿

邓娅丹

一、说教材

【教学分析】

1、本课属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6课时

的内容。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

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

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

减去所多部分。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

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3、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

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

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

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

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

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乘加乘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

数学的乐趣。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四、说教法、学法

迁移类推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结合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吹好的气球、糖果若干粒。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列出式子吗?

学生列式。

(设计意图:灵活利用主题图,不但复习了旧知,还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教师板书)

①3+3+3+2= ② 3×3+2=

③3+3+3+3-1= ④ 4×3-1=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没学之前就能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谁来说自己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子,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3×3+2。

师:(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师:为什么要加2呢?

生2:小熊掰走一个玉米棒后,第四棵玉米树上还剩下两个玉米棒,所以加上2。

师:(在3×4下面画一条横线)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2:原来的4棵玉米树上,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师:为什么要减1?

生2:小熊掰走了一个,所以减去1。

师: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减,应该先算什么呢?你们说说看。

生:先算加减法。

生:先算乘法。

师:请小朋友们先动笔算一算,再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现得最快,最准确。(学生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

生1:有乘有加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加。我们是以3×3+2为例算的:先算3×3=9,再算9+1=11。

生2:有乘有减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减。比如:4×3-1,先算4×3=12,再算12-1=11。

师:讲得真好!那你们心中有结论了吗?遇到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

生(齐答):先算乘,后算加减。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从而自然而然的揭示课题。)

3、 方法应用,寓练于乐

(画面回到主题图上)

(动画显示,同时教师说明:小熊扛着1个玉米棒,迈着轻快的步伐,高兴地往回走。回到家后,发现自己种的玉米特别好吃,于是他又跑回玉米地摘了一个玉米棒送给邻居。)

(画面出示:小熊又掰了1个玉米棒。)

师:现在玉米地还剩几个玉米棒子呢?谁能用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帮小熊算一算?

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起小手。

生1:小熊共掰走了2个玉米棒子,应列式为:3×3+1=10。 师:你是怎么计算这个算式的?

生1:先算乘法:3×3=9,再算加法:9+1=10。

师:你真棒!小熊的第一个玉米棒子送给你。

师: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3×4-2=10,先算3×4=12,再算12-2=10。

师:能说说为什么减2吗?

生2:原来是4棵玉米,每棵上面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2个,所以要减2。

师:说得真好!也送你1个玉米棒子。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篇六:cxl乘加乘减说课稿

课题:乘加乘减说课稿

主讲人:陈晓丽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一个小熊掰玉米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4×3+4”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掌握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掌握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解题策略,实现算法多样化。

情感与态度: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究意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掌握计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难点: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思考问题,正确理解乘加算式中加法在前时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列出式子吗?

生:(列式):3×4=? 4×3=? 3+3+3+3=?

(灵活利用课文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教师板书)

3+3+3+2= 3×3+2=

3+3+3+3-1= 4×3-1=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没学之前就能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谁来说自己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子,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3×3+2。

师:(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生2:小熊没有掰玉米时,4棵玉米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1个,所以列式为4×3-1=。

师:(在4×3下面画一条横线)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2:原来的4棵玉米树上,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师:为什么要减1?

生2:小熊掰走了一个,所以减去1。

师: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减,应该先算什么呢?你们说说看。 生:先算加减法。

生:先算乘法。

师:请小朋友们先动笔算一算,再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现得最快,最准确。(学生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

生1:有乘有加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加。我们是以3×3+2为例算的:先算3×3=9,再算9+1=11。

生2:有乘有减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减。比如:4×3-1,先算4×3=12,再算12-1=11。

师:讲得真好!那你们心中有结论了吗?遇到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

生(齐答):先算乘,后算加减。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巩固练习一:丰收联欢会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为了庆祝丰收,小熊请大家来举行联欢会,看!它们带来了什么?它们不光带来了水果,还为大家带来了问题,谁要是能答对这些问题,谁就能得到这些水果。 (点击猴子和小猪就会分别出现书本56页做一做第一题)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篇七:乘加乘减说课稿

《乘加乘减》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

《乘加乘减》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将加法算式正确改写成乘加乘减的算式,能准确计算乘加乘减算式是本节科的重点。这节课不仅是对2-5的乘法口诀的深化,又是对下一步学习简单乘法应用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二、 说教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的教学重和难点,我采用了一下教学方法。

1、 利用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图片内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让学讨论多种方法探究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2、 让学生观察比较,与以往学习内容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对乘加乘减的理解,并且明确计算过程。

3、 运用迁移,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

三、 说学法: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观察、比较,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复习导入、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反馈总结。

(一) 复习导入

我准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找准新知识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转换练习起到复习导入的作用。

(二) 探究新知

在探索新知环节我主要创设参观一年级生物实验室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实验室中小朋友的养的小金鱼。通过这一情境引入新知、探究多种解题方法、并总结计算顺序。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思考、比较、推理、归纳概括等教学过程。

(三) 练习巩固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分别针对学生的知识理解、计算顺序以及解题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巩固。

(四) 反馈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什么收获?

让学生自己说说收获,即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和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四、 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以新旧知识对比为主板书,让学生可以自然从旧知识过度到新知识。以典型习题为负板书,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篇八:乘加乘减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乘加乘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八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编排在“乘法的初步认识”和“2—5的乘法口诀”之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将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并让学生通过乘加乘减的计算,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口诀。

二.说学情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二年级的学生则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爱玩是她们的天性。在此之前学生以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2—5的乘法口诀”等知识。因此,我通过游乐园中的玩吸引学生的眼球并用形象,具体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增强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有效实现政治教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功能,设置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及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算法多样化,并掌握乘加乘减的应用。

3.情感与态度:在学习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 为有效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行为的有的放矢,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及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的算理,乘加乘减之间的改写。

四、说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程改革精神与学生认知发展现状,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实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等常用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感受算法多样化。 在学法上,我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进行乘加乘减的学习。在建立初步的表象后,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乘加乘减。

五、说教学流程

1.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 如下教学程序:我的教学过程分四个部分,一.情境创设,感知等分 二.自主探究,产生分数 三.认识分数,理解分数 四.巩固练习,应用练习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篇九:乘加乘减说课稿

《乘加乘减》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四章第二节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的基础上,能将加法算式正确改写成乘加乘减的算式,能准确计算乘加乘减算式是本科的重点。这节课不仅是对2-5的乘法口诀的深化,又是对下一步学习简单乘法应用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个人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 力,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1、 教学重、难点: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二、 说教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的教学重和难点,我采用了一下教学方法。

1、 利用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图片内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让学讨论多种方法探究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2、 让学生观察比较,与以往学习内容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对乘加乘减的理解,并且明确计算过程。

3、 运用迁移,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

三、 说学法: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

提问。

四、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复习旧知、探索新知、习题巩固、反馈总结。

(一) 复习导入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找准新知识起点,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二) 探究新知

这一程序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生活情景引入、旧知解决、在创设小熊掰玉米情境引入新知、探究多种解题方法、并总结计算顺序。

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观察、思考、比较、推理、归纳概括等教学过程。

(三) 习题巩固

这一程序我安排了三道习题,分别从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计算顺序三个方面进行巩固

(四) 反馈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什么收获?

让学生自己说说收获,即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和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五、 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以新旧知识对比为主板书,让学生可以自然从旧知识过度到新知识。以典型习题为负板书,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篇十:乘加乘减说课稿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19021.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