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动物特点的诗句

| 小学奥数 |

【www.guakaob.com--小学奥数】

表达动物特点的诗句篇一
小学动物古诗》

动物诗

画眉鸟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

①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今江西人。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②百啭:指鸟儿好听的叫声。

③随意移:自由地各处飞翔。

④始知:才知道,才明白。

【赏析】

本篇借咏画眉以抒发自己的性灵,诗题一作《郡斋闻百舌》。诗的意思是:那时候在林间飞来飞去,随自己喜欢唱着婉转动听的歌儿,在高高低低的树林里翩舞,在万紫千红的山花丛里穿行。今天才知道关在华美的金笼里,怎比得上树林中的自由欢欣?

画眉、百舌,都是声音婉转的鸣禽,诗人在《啼鸟》诗中也写过“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可见他对“林间自在啼”多么欣赏,这儿以“锁向金笼”与之对比,更见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诗中最后两句大概有所寄托。

【链接】

木兰花

[宋]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1]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1

古诗全文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①,

无限风光尽②被占③。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④?

诗文解释

【诗文解释】

不管是平平的地面还是在高高的山峰,所有鲜花盛开的的地方,都被蜜蜂们占领。它们采尽花蜜酿成蜂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那些醇香的蜂蜜呢?

【词语解释】

①山尖:小山包的顶尖。

②尽:在诗中为都的意思。

③占:在诗中为占其所有的意思。

④甜:在诗中为醇香的蜂蜜。

诗文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虚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

2

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3

表达动物特点的诗句篇二
《动物词语》

动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总结和学习与动物有关的一些表达将有助于增加外语学习者对目标语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外语的效率和表达能力。以下就动物的外部特征、行为动作、生活习性、性情以及与动物有关的故事和传说等五个方面展开简要的说明。

一、基于动物外部特征的表达

一些动物外表上的特点使我们容易联想起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人的某些特点、举止、动作等。

goose flesh/pimples(鸡皮疙瘩)

鸡、鹅等动物的皮肤表面粗糙,有一些小疙瘩状的突起。因此,就用goose flesh/pimples来指人们由于寒冷、害怕等而引起的皮肤粗糙的情形。

例句:Whenever I see a horrible film, I immediately get goose flesh.(我一看恐怖片,马上就浑身不自在。)

hedgehog (刺猬、难以应付的人)

刺猬的身体表面布满尖刺,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而对于对手来说,刺猬就成了不好对付的动物。由此,hedgehog转义指那些难以对付的人,这与汉语的方言"刺头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例句:He is a hedgehog guy. Don't bother him when he is in bad mood. (他是个难对付的人,他心情不好时,最好不要招惹他。)

crane(鹤)

名词动用时可引申为"伸长(脖子)"。

例句:The audiences are craning their necks to see the hero coming down from the spaceship. (观众正伸长着脖子去看从飞船里下来的英雄。)

eel(鳝鱼)

由于鳝鱼形体如蛇,表面光滑,不易被捉。因此,往往可拿鳝鱼来比喻"滑头滑脑的人"。

例句:He is one of the most slippery businessmen in the local business community, just like an eel.(他是当地商界最滑头的商人之一。)

sheep (羊、绵羊)

"black sheep"意为"有辱门楣的人或败家子"。原因如下:第一,黑绵羊的毛不值钱;第二,它的黑颜色使其他白色绵羊害怕。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黑绵羊是给羊群带来麻烦的东西。这一表达法在使用时多半表示贬义。

例句:He used to be considered the black sheep in the class. (他过去在班里常被认为是害群之马。)

ostrich(鸵鸟)

据说鸵鸟一感到有危险,就把头部插到沙堆中,它认为这样就算完全隐蔽起来了,不会被发现。playostrich或

buryone'sheadinthesand意思就是:尽管从客观上看,事态非常严重,但是却不去正视,亦即所谓的"采取鸵鸟政策"或"逃避现实"。

例句:He is likely to be playingostrich while the divorce seems unavoid-able between hiswife and him.(他很有可能逃避现实,不去正视他和他的妻子之间即将发生的不可避免的离婚。)

snail(蜗牛,喻指行动迟缓的人)

由于蜗牛的动作缓慢,因此英语中就有了"atasnail'space,

snail-paced或snail-slow"来表示"蜗牛般的慢行、慢吞吞的"之意。

例句:Whyonearthareyouwalkingatthissnail'space?(你到底为什么走得怎这么慢?)

chicken(小鸡)

"run around like a chick with its head cut off"表示"慌里慌张急得来回转"。我们可以想象被割掉头的鸡乱蹦乱跳的样子,这正如汉语中的"东一头西一头像无头苍蝇一样"。

例句:When she got to know that her baby son was lost, she began to look for him like a chick with its head cut off.(当她得知她年幼的儿子走丢时,她就像没头苍蝇到处乱找。)

三、基于动物生活习性的表达

bird(鸟)

小鸟大都天刚亮就起来唱歌、觅食了,但因它们体形小,吃得并不多;同时它们自由自在、一身轻松。基于小鸟的这些生活习性,英语中就有如下的表达:

an early bird(早起、早来或早干活的人)

例句:He is always the early bird to come to the office in the morning.(他总在早上最早来到办公室。)

eat like a bird(饭量少)

例句:Her parents are worried about her because she has been eating like a bird recently.(她的父母对她有点担心,因为她最近饭量很少。)

fish(鱼)

正如瓜儿离不开秧一样,鱼儿离不开水,如果鱼儿离开了水,它就会显得很无助。因此,"be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常用于表示"不合时宜、格格不入、局促不安、手足无措"等意思。

例句:I felt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at Tom's birthday party last week.(我觉得自己上周在汤姆家举行的生日晚会上很别扭。)

owl(猫头鹰)

猫头鹰昼伏夜出,"a night owl"直译为"夜里活动的猫头鹰",专作比喻使用,意为"夜游神",汉语俗语又称"夜猫子"。

例句:I simply can't stand you owls coming back home mid night everyday.(我简直难以容忍你们这些夜猫子每天半夜才回家。)

四、基于动物性情的表达

lion(狮子)

狮子勇猛无比,乃百兽之王。"a lion in the way/path"。意为"拦路虎"。

例句:He is a lion in the way for me to the promotion. (他是我升职路上的拦路虎。)

表达动物特点的诗句篇三
《动物叙事诗一组》

表达动物特点的诗句篇四
《英汉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差异》

第22卷 第2期哈尔滨学院学报Vol.22 No.2

                    

2001年4月JOURNALOFHARBINUNIVERSITYApr.2001  [文章编号]1004—5856(2001)02—0084—03

英汉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差异

常 雁

(哈尔滨学院外语系,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 要]词汇是语言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其中

内涵差异在含动物词语的表达中尤为明显。,从[关键词]动物词语;;[中图分类号]H0-  ,映。、最活跃的部分。正如英国语言学家约翰・莱昂斯所说“:特定社会的语言是这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每一种语言在词语上的差异都是反映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的事物、风俗以及各种活动在文化方面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解决民族文化差异时,可从词语着手,其中语用差异在含动物词语的表达中尤为明显。

动物词语的语用方式表现为:人们通过某些动物的外貌特征、生理习性和生活方式把人类某些特定的品质与其相联系,引起形象生动的感情联想;这些被拟人化的品质因受到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社会背景、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制约,又使人们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反应。因此,透过动物词语的内涵意义,可以挖掘其代表的文化现象,了解民族文化的异同,解决跨文化领域中出现的语用障碍。

英汉民族有许多相同的生活经历或相似的感受,使两种语言在使用动物词语方面出现了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语用。例如:英汉语都有用狐狸比喻狡猾(asslyasafox);用百灵鸟比

  [收稿日期]2001-01-07

喻快乐(ashappyasalark);用猴子比喻聪明(ascleverasamonkey)等相同用法。这些比喻上的形似和意似,属于文化重合现象(culturalover2lap),体现了英汉民族的语言共性。

然而,由于民族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方式的差异,加之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的迥然,各个民族文化呈现出鲜明的特异性(即文化个性),这种文化形态反映在动物词语方面尤为突出。

  一、同一动物在英汉语言中,比喻完全不同的形象

  英汉语言中,字面上完全等值的动物词语,却包含不同的文化内涵,引起不同形象的联想,产生不同的语用心理。比如:汉民族视“龙”为神圣威严的动物,通常作为皇帝的象征“;凤”是百鸟之王,是古代皇后、妃子的指代“;龙凤”合一代表吉祥如意、大富大贵的内涵喻义。因此,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素以“龙的传人”而文明于世,他们用“龙腾虎跃、龙凤呈祥”形容生活的幸福、兴旺;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来期盼后人有所作为,他们的语用心理一目了然。然而,在

  [作者简介]常雁(1969-),女,哈尔滨人,哈尔滨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对比研究。

第2期           常 雁:英汉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差异85

西方“,龙”却被视为凶残、肆虐的怪物。据《圣

(dragon)经・新约》的《启示录》记载,中世纪“龙”

通常是“罪恶”,尤其是异教的象征,在那里撒旦

(phoenix)的才被称作“巨龙”。此外,英语“凤”

文化内涵与汉语也截然不同,它是指阿拉伯沙漠中五百年自行焚死,以此再生的神奇鸟。英语的龙、凤常含贬低喻义,如“thewomanlikesadragon”比喻凶狠的女人。再如“狗”,在英汉语言中也能引起完全不同的语用心理,汉语中“狗”常与贬义词汇相联系,例如: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头军师、狗胆包天、狼心狗肺……这些成语证明了狗在汉民族眼中低微卑贱的地位。这种语用心理英国人无法接受,因为英国人视“狗”为尊贵、友好的象征。例如:“Man’s

(狗是人之良友),bestfriendisthedog”“(爱屋及乌),me,Lovemydog”

((幸运某类人物“,topdog”dog”)儿)“,ajollyinadoublet”(勇敢者)等,。

欢晚睡的人”,但是,由于两个民族思维观念、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其引申喻义的理解也相差甚远。据希腊神话记载:猫头鹰能裁决禽兽的争端,拯救于危难,英国人视其为严肃而有头脑的动物,故有“aswiseasanowl”的习语产生;可是汉民族视其为凶兆的降临,据古代传说,每逢猫头鹰出现,往往预示着死亡与灾难的到来。

以上动物词汇的语用差别充分证明了英汉民族对相同事物产生的不完全相同的联想,体现了两个民族对客观世界理解的“共同意识”和“个性差异”。

三,,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比喻是民族文化最具色彩性的表达。英汉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比喻性动物词语,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比喻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选择上不尽相同,有时出现两种语言中不同的动物作喻体表达相同的喻义,即译文和原文在语义上的并行现象。比如:英国自比狮子,国徽也选用狮子作标志“,KingRichardwaslion-hearted”比喻历史上查理一世的勇猛超群。

相同的动物在不同的语言中会产生大相径庭的反映,一褒一贬充分证明了英汉语言的文

化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了解语言所负载的信息,势必影响有效交际,应尽量避免这种语用失误。如:向外商推销“白象”牌产品,大肆宣扬“whiteelephant”的性能,殊不知其西方文

(petral)产品,却不化“笨拙”内涵;推销“海燕”知其“象征凶兆”的指代,甚至不了解“鹅”

(goose)的“愚昧无知”内涵象征,推出“鹅”牌智能产品等。

在汉语中虎是百兽之王,取代狮子的位置。成语“狐假虎威、深入虎穴”译成英语分别为“Beardthelioninhisden”,“Donkeyinlion’shide”……

类似这样的语义并列现象还有:

喻 义

英语喻体鼠老黄牛蜜蜂蚂蚁鱼

习 语

astimidasarab2

ashardasawill2inghorse像老黄asindustriousasanant像蜜蜂一likeacatonahottinroof热锅上likeaducktowa2  二、同一动物在英汉语言中,比喻不完全相同的形象

  同一动物的文化内涵在某些方面会引起英汉民族的共同联想,在其他方面却会产生不完全相同的联想。譬如:两个民族视“猪”为肮脏丑陋的动物,都会引起“贪得无厌”的联想。“he

(他对钱贪得无厌)hadbeenapigaboutmoney”

(她胖如猪)。然而,他们“she’sasfatasapig”

对该动物的引申喻义却存在差别,于是出现了

(顽固不化)之意误译成中国人把“pig-headed”

(精明狡猾的自私“蠢头蠢脑”,把“astillsow”

人)误译成“一只蠢猪”等语用失误。再如,英语“anightowl”和汉语夜猫子(即猫头鹰)同指“喜

胆小怯懦rabbit(兔)吃苦耐劳

horse(马)

勤劳刻苦ant(蚂蚁)焦虑不安游任自如

cat(猫)duck(鸭)

  以上的语用对比反映了英汉民族都是按照自己的传统习惯和思维逻辑,以各自的独特方式对主、客观事物进行概括和理解。英汉词语中相同的喻义表现在不同的动物喻体的事实充分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

86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1年

  四、英语的动物词语可以转换成动

词,而汉语则不能

  就英汉动物词的比较而言,英语动物词语的内涵丰富,词性多变,词义对上下文依赖性较大;汉语的语义较为规范、严谨,词性单一、固定,对上下文的依赖性较小。例如:部分英语动物名称,因句义的需要,在适当的场合可以转换成动词使用:

名  词Fox(狐狸)Duck(鸭子)Snake(蛇)Fish()Wolf(狼)Mouse(鼠)Ape(猿)

动    词

tofoxsomeone欺骗某人toducktheissue回避问题tosnakeone’sway蜿蜒而行tofishouttowolfdownthemeal狼吞虎咽tomouseoutthesecrettoapeone’s  汉语的动物词语对英语而言,词义较为狭

窄,词性较为固定、具体。“狐狸”只能比喻有阴险、狡滑的人“;蛇”只能比喻狠毒、冷酷的人;而无法表达任何动作之意。这些语用差异体现了汉语“因形见义”的语言特点,也突出了英语“形义融合”的语言特点。

综上所述,英汉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渊源,而不同的语言文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既有各自的个性特征又有普遍的共同意识。即使一个普通的动物词语都包含英汉非完全对应的引申喻义,。只有透,,,缩,清除跨文化领域出现的。

责任编辑:宁 凯

onCulturalConnotationofAnimalWords

inEnglishandChinese

CHANGYan

(DepartmentofForeignLanguages,HarbinUniversity,Harbin150080,China)

  Abstract:Aslexiconisthemostactiveandthemostlivelycomponentinalanguage,inthecourseofstudyingculturaldifferenle,dueattentionmustbegiventotheanalysisandcomparisonoftheculturalconnotationofthewords.ItisespeciallyshownintheexpressionoftheanimalwordsinEnglishandChinese.Thisarticlewillmainlystudythenon2equivalenceofwordsintwolanguages.  Keywords:animalwords;culturalovertap;pragmeticpsychology

表达动物特点的诗句篇五
《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特点》

彭店子初级中学 八 年级 生物 学科导学案

表达动物特点的诗句篇六
《中国古典诗文中的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之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

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表达动物特点的诗句篇七
《汉英动物词语义表述研究》

表达动物特点的诗句篇八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比较___多类》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比较

[摘要] 动物具有显著的特征,英汉语言中对这些特性看法总体相同,因此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大多数动物词或词组含义都是相同或相近的,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同一动物词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通常一种动物的概念意义完全相同而其文化内涵却有明显差异,相互矛盾甚至意义相反,动物词常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部分动物词具有不同的褒贬含义。本文从比较两种语言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入手,探讨其在中西文化中所体现出的不同的文化意蕴,意在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

[关键词] 动物词语 联想意义 文化内涵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Carol R. Ember曾经说过,语言能够通过词汇来反映与之相对应的文化。人们经常根据动物的习性将这些词汇与特定的性格和特征联系起来,词汇在人们心中激起某种特定的联想意义。笔者通过查阅词典、文献资料等,搜集整理了大量含有动物名称的相关词语,在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探讨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各种意义,挖掘它们隐含的文化内涵。

一、动物词语的语义基础

之所以在汉语和英语中人们借助动物构成各种语言形式,表达丰富的语言意义,是和其生活地域、生活习性、人与自然关系、文化价值观等因素有关联,有着深厚的语义形成基础。

1. 根据形体、生活习性特征表达的语义

英汉语言都有根据动物的形体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性所形成的词语。它们形象逼真地反映了这些动物的生活规律,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从而引申出一定的语言意义,例如,蛇(snake)是一种爬行动物,体形柔软易弯曲,在行走时,蜿蜒曲折前行,因而英汉语言中都有“蛇行(snake its way through)”。另外蛇能分泌毒液,隐匿于草丛中,因而有“阴险、狠毒”的联想意义,英语中有“a snake in the grass”,比喻伪装成朋友的阴险之人。又如,鸡(cock)的生活习性之一是清早鸣叫,因而汉语中有“闻鸡起舞、雄鸡一唱天下白”等词语,英语中有“cock-crow(黎明)”等词语。

2.根据人们对待动物的情感态度所表达的语义

现实生活中,人们和各种动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人们对动物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进而影响到这些动物词语的褒贬意义,赋予语言以丰富的感情色彩。

对待某些动物,由于各民族呈现大致相同或完全相同的态度,体现在这些词语上,它们表达相同的语言意义。例如,英汉民族都把“羊(sheep)”看成一种善良、温顺、柔弱的动物,因而在其意义表达中包含了相同的情感态度。汉语中有“像小绵羊一样温和、乖巧”,英语中有“as gentle as a lamb / as meek as a sheep”。“猪(pig)”的生活习性、环境决定了中西文化中都认为猪是懒惰、肮脏的动物,因而有关猪的词语都含有贬义的感情色彩。

二、英汉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不同文化内涵可归纳为三种情况

1.英汉表达同一内涵的动物词

虽然东西方文化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两者之间还是具有一些相似之处,因为人们对同一个世界的认识总是相似或相同的。比如中西方文化中对于“猴、蛇、狐狸、狼”等动物都有相同的态度。例如,英语中可以用“horse”指各类人,“a dark horse(黑马)”,“a willing horse(积极工作的人)”,“a Trojan horse(潜伏在内部的敌人)”。汉语中有“犬马、驽马、响马、马贼、探马、马前卒、老马识途”等。汉语中有狡猾的狐狸,英语里有“a sly/ crafty fox”,“as cunning as a fox”等。又例如:“a fish in troubled water(浑水摸鱼)”,“as timid as a mouse(胆小如鼠)”,“as busy as a bee(像蜜蜂一样忙碌)”,“as strong as a horse(人强马壮)”,“a case of dog eat dog(狗咬狗)”等。

2.表达不同内涵的动物词

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因素,不同的宗教影响,不同的物体或概念对不同的民族却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从而导致不同文化内涵的存在。例如:bear(熊):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熊的形象一般是行动迟缓、笨手笨脚,含有愚笨、无能和无用之意,因此汉语中有“你真熊”、“熊样”之说。在英语中熊被认为是凶猛、残忍的动物,用来指人时,则意指A bad-tempered or bad mannered person (粗鄙之人、鲁莽之人),惯用语like a bear with a sore head则表示“脾气暴躁、态度恶劣”。如:Florence and Dorothy were both dancing,but Jeremy,who did not dance,was standing by her, looking as sulky as a bear with a sore head. 佛罗莲丝和多罗蒂都在跳舞,杰瑞米没跳舞。他站在她身旁,满面怒容。

bat (蝙蝠):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被认为是幸福的象征,因为汉语里‘蝠’与‘福’同音,而‘蝠鹿’皆音‘福禄’,因此蝙蝠以表示财富、位、吉利。在欧洲民间传说中,蝙蝠总是和罪恶和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和中国对猫头鹰的感觉相近。

英语成语中也体现了对于bat有坏的联想,如as blind as bat (有眼无珠),has bat in the belfry (异想天开)等。

3.不同动物词表达同一内涵

处于两种不同语言社会中的人们,由于不同的社会阅历和风俗习惯很可能会导致观察事物的方式和角度不同。因此,不同的动物词汇载体可能会在两种文化中产生同一联想。如中国人认为虎是百兽之王,它是权势和勇猛的象征。相反,西方人认为狮子才是百兽之王。因而我们会说“拦路虎”,“狐假虎威”,“虎口拔牙”,“置身虎穴”,而西方人却说a lion in the way or a lion in the path,like a donkey in a lion’s hide,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place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很多汉语中带鸡的习语在英语中都被转化成与鹅或鸭相关的习语。泥鳅 (loach)的体表很光滑,所以很难捉住。因而我们常用泥鳅一词来形容世故、狡猾和不可靠的人。然而大多数说英语的国家没有泥鳅,所以泥鳅就不能引起他们的这一联想,但是他们的确有一种能引起相似联想意义的动物,那就是eel(鳗),所以人们会说,(as)slippery as an eel。

本文就英汉语言中这些动物所代表的语义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通过对这些词语的比喻、联想、象征意义的探讨,挖掘了它们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这些有关动物的词语中,中国文化侧重品德和人格意义,注重他们的内在特征,而西方文化侧重外在形象和体征意义,注重他们的外在特征,因而产生了这些词语文化方面的差别。通过以上研究,有助于更深刻的了解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这些动物代表的形象及比喻和象征意义的差异,找到产生这些语言差异的文化根源,避免语言交流的障碍和误解。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 李华.议英汉互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空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

从动物词汇看英汉文化内涵

中文摘要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或同情或厌恶或恐惧的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本文结合实例从动物词的文化背景及其产生的基础、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具有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分析比较英汉文化的异同,并分析了英汉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帮助人们顺利、恰当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动物词汇;英语;汉语;文化;内涵

A View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al Connotations in Terms of Animal Vocabularies

Abstract

In the long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animals usually keep a close relation with human beings and influence human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deeply. The close relation results in human complex feelings of fondness, sympathy or antipathy. Also, people often use animals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There are so many vocabularies with relation to animal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 Words of the language reflect differences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components in history, custom, pricing view, religion, belief etc, the two languages, Chinese and English, give their own connotations to animal words. This article is about contrasting the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animal words’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their fundament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t also analyzes how to translate animal word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o help people do well in the cross – cultural communication smoothly and properly.

Key words: animal vocabularies; English; Chinese; culture; connotations

著名语言学家拉多在其《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中谈到:“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属于文化这个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反过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类所有的文化现象都可以在语言中得到反映。[1]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受着文化的浸润和影响。可以这样说,文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文化是有社会、民族属性的。

一、动物词的文化意义及产生基础

动物词的文化意义是指它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产生的意义。这种文化是社会赋予词语的引申义、隐喻义、借代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特有的含义。[2]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和动物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从原始社会,原始人偶然捕捉动物来充饥,到古代的狩猎,到近代、现代人们把许多动物当成他们的好朋友。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演变使得动物词也随之变化。通常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础是多方面的。廖光蓉认为,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础有三点:一是动物的外貌、生理、心理、性格、行为、习惯、作用等特征;二是民族的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包括神话、宗教、传说、历史、文学、艺术、语言、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三是联想,联想是指把动物和另一事物联系起来,而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文化心理对于联想的产生起着潜在然而也是重要的激发和引导作用。[3]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有些是一致的,如fox(狐狸)都用来表达“狡猾”。但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制约,有些会有偏差,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如凤凰(phoenix),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是一种神异的动物, 是百鸟之王, 人们曾用凤凰比喻皇后。所以在汉语中凤凰象征“吉祥”。然而英语中phoenix寓意“纯洁”, 还有“再生、复活”的涵义。如 Religion, like a phoenix, has been resurrected from the ashes of the war. (宗教就像凤凰一样,在战争的灰烬中又复活了。)

以下分析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的文化意义异同点。

二、同一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的文化意义异同点

(一)、同一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具有相同文化内涵

由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相似,中英两国人民从动物的基本属性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动物词汇相同的文化内涵。例如,公鸡(cock),中英文中都表示“骄傲”。英语里说as arrogant as a cock,汉语是“骄傲得像只公鸡”。再如:

as meek as a lamb――驯服得像绵羊

He is a sheep in wolf’s clothing. -----他是披着狼皮的羊,外强中干。(《美国谚语词典》)

“I have been like the frog liv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well who thought the world was a little round pool of water, imagining that our girls here were unmatched; but now, without searching for a field ,here on this very spot I see others who surpass them.”

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只说现在的这几个人是有一无二的;谁知不必远寻,就是本地风光,一个赛似一个。(曹雪芹:《红楼梦》)[4]

又如,汉语中“猪”给我们的印象常是“愚蠢、笨拙、脏乱,好吃懒做” 。下列有关猪的成语体现了人们对猪的轻蔑:

猪朋狗友:比喻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坏朋友;

泥猪疥狗:比喻卑贱或粗鄙的人;

人怕出名猪怕壮: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比喻人出名后就会招致麻烦;

一龙一猪:喻二人相去悬殊;

指猪骂狗:犹指桑骂槐。

英语中pig的喻义也基本一样,可用pig比喻a greedy, dirty or bad-mannered person (贪婪、肮脏、粗野之人),如: He is been a pig about money.

他对钱贪得无厌。

还有eat like a pig (大吃大喝),make a pig of oneself (吃得过多),buy a pig in a poke (乱买东西,盲目跟从)等足以表明pig的形象不佳。

骄傲的公鸡,浅薄的青蛙和蠢猪体现了英汉两个民族共同的爱憎褒贬与审美取向。

(二)、同一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具有不同文化内涵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鸡(chicken)在平常生活中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由于它的体积较小, 所以常被人忽视,如“宁为鸡头,无为牛后”突出鸡的小与平凡。但鸡也有它褒义的一面。如“闻鸡起舞”——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典出《晋书·祖逖传》和《晋阳秋》。说祖逖和刘琨少年而有壮怀。半夜听见鸡叫,便起床操演武艺,以备报效国家。比喻有志向的人及时奋发。又如“牝鸡司晨”——牝鸡,母鸡也。司晨,报晓。打鸣本是公鸡的“专利”,而母鸡啼鸣则被认为不吉利,旧时认为这预示着家庭的败落。封建时代用以比喻妇人专权。古人除了常用鸡来守夜报时外还常用于占卜、驱邪、祭祀等,可见鸡对人们的重要性。鸡在中国人的眼中是吉祥之物,深受人们的喜爱,故“金鸡牌”频繁用于现代的商品。

chicken在英语俚语中却象征“胆小鬼,懦夫”,如:

He is not a chicken! He just doesn’t want to offend anyone!

他不是胆小鬼,他只是不想得罪任何人。

cock (公鸡)因其打鸣不时吵到人,所以被称a cock –and –bull story(无稽之谈),如:

He told us some cock-and-bull story about having lost all his money.他鬼话连篇,告诉我们他把钱都丢了。

但毕竟报时“有功”,因此是cock of the walk (领头人),可以live like fighting cocks(吃得好),未免cock-a-hoop (得意洋洋的)。[5]

三、一些动物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没有相关文化内涵

(一)、一些动物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在英语中却没有相关对应的文化内涵

汉语文化中,乌龟(turtle)是长寿的象征,中国人认为龟有千年的寿命。龟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历代关于龟的作品很多,且古代墓碑上常以龟为装饰物,龟背上常刻有帝皇的手稿。然而龟也有其贬义。日常生活中,“龟”字是对人的谩骂和污辱。而在西方文化中它不过是行动缓慢的动物而已,无此联想。

汉语蝙蝠的“蝠”字与“福”同音,“五蝠”与“五福”同音,象征幸福、吉利。再如汉语“鱼”会让人联想到“结余”、“年年有余”,“鸡”会让人联想到“妓女”,这是因为汉字可以谐音而转承同音异形字的语义值,而英语词汇音节过多,谐音概率低,通过谐音获得文化内涵几乎是不可能的。[6]因此,英语中相对应的“bat”、“fish”、“hen”就无法使英美人产生诸如“忠心”、“笨拙,累赘”、“结余”、“妓女”之类的联想。

同样的在汉语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有些动物词汇只在汉语中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在英语中却引不起什么联想。例如,“鹤”与“龟”一样在汉语中都是长寿的象征。鹤常与象征长寿的松树联在一起。人们给老人祝寿的时候,喜欢赠送画有松鹤图案的礼物。因此,汉语中有“鹤寿”、“松鹤延年”的说法。再如, “鸳鸯”(Mandarin Duck)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鸟,雌雄偶居,形影不离,戏水玩耍,过着一种自由而甜美的生活,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里过着幸福美满生活的夫妻的代名词,有“棒打鸳鸯”、“野鸳鸯”、“鸳鸯被”等词。尽管我们也较熟悉《鸳梦重温》这部小说,但实际上这部小说是中国译者根据其内容译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书名,它的英文名为“Rebecca”。[7]而鸳鸯在英语文化中则缺乏这样的内涵。“蚕”会让人联想到“勇于献身,死而后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大象”指大而笨重的东西、累赘的事务或招致亏损的财产。古时中国曾有位皇帝很讨厌他的一个大臣,皇帝就把一只大象赏赐给他。这位大臣年复一年的喂养着恩赐的大象,既不能让大象干活又得好生喂养它,结果大臣很快就一贫如洗了。

再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对虎的联想有好坏两个方面。从好的方面说,英勇大胆、健壮有力、坚决果断,如虎将、干起活来像小老虎、虎老雄心在、虎虎有生气等词语和男人的名字“大虎”、“二虎”、“小虎”等。从坏的方面说,凶猛残忍、冷酷无情,如拦路虎、狐假虎威、苛政猛于虎等。西方却无此联想。 [8]

(二)、一些动物词在英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在汉语中却没有相关对应的文化内涵

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一些动物词在英语中常有极其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汉语中就可能仅仅是一种语言符号。 如,英语中“cat”常用来比喻心地恶毒、爱说别人坏话的女人;而汉语中对应“猫”却没有这层含义。如果将“And I suppose he will tell all the people, the old cat.”翻译成“我猜想他会告说所有的人,这位温顺的老太太。”就大错特错了。英文中用“cat”形容女人是含贬义的。“And I suppose he will tell all the people, the old cat.”的原意是“我猜想他会告说所有的人,这个长舌的老太婆!”。

Dog(狗)在英语民族文化中是一种有着丰富喻义形象的动物,如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都有出头之日。) 中国人对此想象不到。由于文化差异更难于理解!英语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习语.

如,as hungry as a bear(饿得像狼);as timid as a hare(胆小如鼠) ;as mute as a fish (噤若寒蝉);wet like a drown rat(湿如落汤鸡)等等!

Turkey(火鸡)在英语中人们赋予它丰富的内涵,talk turkey (打开天窗说亮话),cold turkey(突然停止,完全戒除);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它不过是一种普通的动物而已,火鸡这一动物词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联想! [9]

在西方文化中,a bull让人联想到行为粗鲁、手脚笨拙、会惹麻烦的人,如behave like a bull in a china shop; eager beaver (卖力的河狸)比喻急于做成某事而特别卖力,但有点急躁的人;“chicken”指懦夫、胆小鬼;鳝鱼暗指狡猾、不老实、不可靠的人(as slippery as an eel), [10]但在中国文化中无此联想。

四、不同的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具有相似的文化内涵

不同的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具有相似的文化内涵,即中英文中用不同的动物词来表达同样的意思。虽然两种语言中所用的动物词不同,但它们的比喻意却是相似的。

比喻“胆小”,我们立刻会想到中文的“胆小如鼠”,中国人常用鼠来形容胆子小。而英语中却用rabbit, chicken, pigeon来类比,如as timid as a rabbit, chicken-hearted or pigeon-hearted.

比喻“说大话”,汉语说“吹牛”,可英语却用talk horse.

比喻“着急”,汉语用“热锅上的蚂蚁”,英语却用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热砖上的猫)

汉语一般用牛来形容力气大;而英语中用horse,如,He is as strong as a horse.

比喻“顽固”,英语用as stubborn as mule (顽固得像头骡子),而汉语通常说“犟得想头牛”。

形容一个人蠢笨,在汉语中一般用“猪”来指代,如蠢猪,笨得像头猪等。而英语中却用ass来表达这个意思,如,make an ass of oneself (干蠢事)。

多数情况下,汉语的老虎和英语的狮子可以互相替换。举例来说,我们汉语中的“拦路虎”在英语中就是“a lion in the way”(拦路狮),“置身虎穴”在英语中是“put one's head in the lion's mouth”(把头放到狮子嘴里),“虎头蛇尾”可以译成“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来时像狮子,走时像羊羔)。这些成语中的老虎在英译时都变成了狮子。[11]

以上数例说明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不同的动物词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内涵。正是文化差异导致了语言表达上的不同。

五、英汉翻译中应该注意语言的文化内涵

无论汉语还是英语,从动物的基本属性这一角度出发,大多数词汇含义都是相同或相近的。在英汉动物词的翻译中,应该注意到该词的文化内涵,避免出现歧义。

如“牛”和“马”在英汉既产生非对应性联想共鸣又形成对应性共鸣。中国人说“吹牛”,英美人说talk horse ,二者都表示夸大其辞;中国人说“壮得像头牛”,英美人说as strong as a horse;中国人形容一个人固执,就说他“犟得像头牛”英美人形容为as stubborn as a mule(骡子也是马的变种后代)。因此如把“牛不喝水强按头”译成“You can pull a horse to a river,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就比 “You can pull a bull to a river,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贴切。 龙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中文的“龙”是吉祥尊贵的,而英文中dragon 是邪恶凶残的,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封建社会中“龙”是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都自称为“真龙天子”。时至今日,龙在人们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中国人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龙可以看成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汉语中有许多关于龙的成语,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生龙活虎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文化内涵。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却认为dragon 是邪恶的代表,是一种狰狞的怪兽,是恶魔的化身。

英汉的文化差异使我们在运用中要加倍注意它的用法。人们在运用时要明确指代。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 tigers”,而不是“Four dragons”。

六、结语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由于英汉民族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动物词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通过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一种语言中的动物词都不仅仅是动物形象的符号代表,文化差异给动物词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动物词也因此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涉及了同一动物词的异同,不同动物词在英汉中的差异。使我们能够了解一些英语、汉语的特点和各民族的习惯。然而要想真正掌握词汇就必须在 理解词的内涵上下功夫。同样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就应坚持不懈地大量阅读,研究其文化差异,深入地了解英国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而且,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语言,更要注意能力;只有把文化和语言能力有机结合,才能准确的传达语言和文化信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高美丽.英汉动物词汇及其文化内涵对比[A].王德春.对外汉语论丛(第四集)[C].学林出版社.2005.300.

[2]丁菲菲.翻译入门--汉译英[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43.

[3]李悦.英汉动物词的文化内涵比较及其翻译[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5).707.

[4]林继红.英、汉动物词汇互译中的形象处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4).92.

[5]刘玲.十二生肖动物词汇中英文原义与联想意义的应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3.

[6]夏慧.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比较及翻译[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2(4).24.

[7]伍卓.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J]. 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3(1). 74.

[8]刘扬.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试析[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18(1).59.

[9]肖华芝.中英动物文化与语义对比[J].甘肃科技纵横.2004.33(4).155.

[10]颜玉艳.中西文化中动物词汇联想意义的异同与翻译[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3).60.

表达动物特点的诗句篇九
《动物词汇》

英汉动物词汇的意蕴对比及翻译

摘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动物和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英汉动物词汇的差异也反映了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含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之处,并且任何一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都不仅仅是动物形象的符号代表。到位的理解、恰当的运用并真正领悟英汉语言中的动物文化,有助于在跨文化交际与翻译时的准确运用。

Abstract: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There is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imals and man’s life, the differences of animal-related words reflec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animal words of two countries contain same, but more is different. And any kind of language of animal words are not the symbol representative of the animal imag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a proper command and a solid grasp of animal cultur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are great help to accurate utilization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ranslation.

关键词:动物词汇 文化内涵 对比 翻译

提纲:

1. 英汉动物词汇的意蕴对比

1.1 相同的动物词在英汉词汇中具有相同的表达

1.2 不同的动物词在英汉词汇中具有相似的表达

1.3 相同的动物词在英汉词汇中具有不同的表达

2. 英汉动物词汇的翻译

2.1 直译法

2.2 意译法

2.2.1 对应法

2.2.2 解释法

2.3 形象转换法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动物世界,它们是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也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在人类之初,人们的主要生产方式便是狩猎,动物成了人类的衣食之源。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类对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人们借助于动物的不同体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来叙事、寓意,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动物词语。动物所代表的丰富的象征意义,形象的比喻功能,神气而玄妙的传说,极大地丰富了人类语言和文化。正是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人们对动物的不同认识、情感和利用关系,才有了各种语言中有关动物词语的语言意义的差异。因此重视对语言中有关动物词语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语言,增加语言的形象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对研究各民族独特的民俗和文化可以提供借鉴。

1. 英汉动物词汇的意蕴对比

所谓文化内涵(cultural connotation) , 即该词所隐含的附带的联想义、比喻义、象征义及带有感情色彩的褒义和贬义等。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其文化内涵或相似相同,或截然相反,或全不相关。以下就做一些简要的对比和分析。

1.1 相同的动物词在英汉词汇中具有相同的表达

由于人类的生活环境是相似的,所以中英两国人民必然都会从动物的基本属性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某些相同或相似的联想,于是赋予动物词汇相同的文化内涵。例如,汉语中的“引狼入室”、“狼心狗肺”、“狼子野心”这些词语都体现了“狼”给中国人以凶残贪婪的形象。而英文中的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as)greedy as a wolf(贪得无厌)也体现了相同的意思。又如:

paper tiger 纸老虎 flea market 跳蚤市场

ostrich policy 驼鸟政策 dark horse 黑马

night owl 夜猫子 crocodileps tears 鳄鱼的眼泪

1.2 不同的动物词在英汉词汇中具有相似的表达

各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所以不同民族会用不同的事物表达相同的联想意义。虽然英汉两种语言中所用的动物词汇不同,但它们可能表达的是相似或相同的意思。比如,汉民族是以农业为主的民族,而“牛”作为主要的农耕工具,就有了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象征。英民族是以畜牧业为主,马是英国人早期生产生活的主要工具,因此“马”在英语文化中被赋予了汉语中“牛”的文化内涵,成为吃苦耐劳的象征,如work like a horse ( 像牛一样辛勤工作)

1.3 相同的动物词在英汉词汇中具有不同的表达

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下,有着各自悠久的历史文化。英国是一个岛国,人们的生活以航海打鱼为主;而汉民族生活在亚洲大陆东部,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和,人们的生活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农耕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上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同一词汇的理解、联想也有所不同。

首先,正因在英国渔业十分发达,在英语中“鱼( fish) ”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义,“fish”一词在字典上的其中一个意义即为“a person of the statedkind (家伙,人) ”。在英语中与“fish”有关的短语有,“a big fish (大人物) ”、“a cold fish (冷漠的人) ”、“an odd /queer fish (怪人) ”、“a poor fish (倒霉的人) ”、“to drink like a fish (牛饮) ”、“neither fishnor fowl (不伦不类) ”、“as mute as a fish (默不作声) ”。而在汉语中,“鱼”则没有此联想意义。但因在汉语中“鱼”与“余”谐音,“鱼”象征着“结余、有余”,如“年年有鱼(余) ”。

其次,在这方面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十分密切的动物“狗”。在汉文化中,狗被看成是一种贱物,与“狗”有关的词语几乎都带有贬义,如“狐朋狗党、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等。而英美民族却把狗看成忠诚的朋友,常用狗来比喻人。如,“a lucky dog (幸运儿) ”、“big dog (要人) ”、“top dog (优胜者) ”、“clever dog(聪明的小孩) ”、“under dog (失败者) ”、“dirty dog(道德败坏的人) ”、“gay dog (快活的人) ”、“sea dog(老练的水手) ”、“lazy dog (懒汉) ”、“Every dog has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 ”、“not have a dog’schance (毫无机会) ”、“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 ”等。

2. 英汉动物词汇的翻译

2.1 直译法

成语、谚语等是最能表现民族文化色彩的语言成分, 但人类的思维具有共性, 这既是因为人类具有共同的生理条件, 也是因为人类为生存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及生产活动的客体基本相同, 故而也使不同语言具有相同之处, 成为互译的基础。成语、谚语亦然。例如:

(1) The camel is the ship of the desert . / 骆驼是沙漠之舟。

(2) A bird is known by its note , and a man by his talk. / 听音知鸟, 闻言知人。

在两种文化中, 联想相似的其它动物还有: “蠢驴” (as stupid as a donkey) , “像狐狸一样狡猾”(as crafty/ cunning as a fox) 、“像猴子一样顽皮淘气”(as mischievous as a monkey) 、“像狼一般贪婪”(as greedy as a wolf) 、“像熊一样笨拙”(as rude / surly as a bear) 等。在这种情况下, 翻译可取直译法, 这样, 一方面可保留原句中的动物形象, 另一方面又不改变其感情色彩和附加意义, 使读者能直接领会这些谚语、成语原汁原味的含义。

2.2 意译法

又称释义性翻译, 即用另一种文字将原文的意思翻译出来。对于那些文化内涵截然相反或出现文化空缺现象的动物词汇,为了不影响读者对原文信息的正确理解, 翻译时需要舍弃原有动物形象而对其作相应的释义处理

2.2.1 对应法

由于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使然, 英汉两种语言中, 有许多谚语、成语在意义上是相互对应的, 但各自采用不同的形象来表达意义, 对于这种类型的谚语和成语, 不妨采用对应的方法来翻译。虽然译文会失掉一定的民族文化成分, 但它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 从而能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把握其作品的思想和内涵, 避免读者因不解其意而产生茫然之感。好的对应翻译可使作品神形兼备,使两种文化水乳交融。如:

(1) He is now holding a wolf by the ears. / 他正扯着狼的耳朵。

此句表示某人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相当于汉语中的“骑虎难下”。所以此句不妨译为“他现在正骑虎难下”, 虽然动物形象改变了, 但并没有改变整个句子的意义和修辞色彩。

(2) One must howl with the wolves.

直译法: 跟狼在一起, 就得学狼嗥。

对应法: 入乡随俗。

2.2.2 解释法

某些含有动物形象的英语谚语和成语, 无法在汉语中找到恰如其分的对应的表达方式, 还有一些虽然字面意义相互对应, 但其附加意义、感情色彩、评价目的不同, 如采用直译法, 往往会使人不知所云, 很难把握其真谛。在这种情况下, 可采用解释法, 即在翻译过程中直接指出该谚语或成语的真正含义, 切忌望文生义, 造成误解。例如:

(1) You can talk the hind legs off a donkey , but you cannot change wrong into right . 如果把上句中的成语to talk the hind legs off a donkey 直译成“说掉驴后腿”, 读者很难领会其真正的含义, 故我们可以采用解释法, 将上句译为: “你可以说得天花乱坠, 但你不能把错的说成对的。”

(2) Jest with an ass and he will flap you in the face with his tail.

直译法: 跟驴子开玩笑, 它会用尾巴打你的脸。

解释法: 跟傻瓜开玩笑, 自讨没趣。

或: 不要跟傻瓜开玩笑, 那会自讨苦吃。

2.3 形象转换法

形象转换法是指利用异域文化中已有的文化形象替换原文中的形象,以获得相同的交际效果。对于英汉不同动物词汇却有着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内涵,翻译时可以对这些动物喻体进行必要的变动和转换,使译文更容易被读者接受,达到形神兼顾之效。如:

rat in a hole 瓮中之鳖

a cat on a hot bricks 热锅上的蚂蚁

参考文献:

1. 张巨武 英汉语言中有关动物词语意义的对等性研究 (西安文理学院外语系,陕西西安

710065)

2. 郑春苗.中西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4.

3.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4. 廖光蓉. 英汉文化动物词对比[ J ]. 外国语, 2000 (5).

5. 李悦. 英汉动物词的文化内涵比较及其翻译[ J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表达动物特点的诗句篇十
《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比较研究》

Contents

Abstrac ...................................................................................................................................................................... 2

摘要 ............................................................................................................................................................................ 2

Key words ................................................................................................................................................................. 2

关键字 ........................................................................................................................................................................ 2

第一章 引言 .............................................................................................................................................................. 3

1.1研究背景 ...................................................................................................................................................... 3

1.2研究意义 ...................................................................................................................................................... 3

1.3研究方法 ...................................................................................................................................................... 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4

2.1国内外研究现状 .......................................................................................................................................... 4

2.1.1(国内)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 ........................................................................................................ 4

2.1.2 (国外)归化和异化的内涵与动物习语的翻译 .......................................................................... 4

2.2理论基础 ...................................................................................................................................................... 5

第三章 英汉动物象征意义对比关系的比较 .......................................................................................................... 6

3.1汉英动物词涵义完全相同 .......................................................................................................................... 6

3.2有部分相同部分出现歧义 .......................................................................................................................... 7

3.3完全不对应 .................................................................................................................................................. 7

3.4语义空缺 ...................................................................................................................................................... 8

第四章 归化和异化的内涵与动物习语的翻译 ...................................................................................................... 9

4.1、归化与异化的内涵 ................................................................................................................................... 9

4.2、从归化的视角反思动物习语的翻译 ..................................................................................................... 10

4.3、从异化的视角反思动物习语的翻译 ..................................................................................................... 11

结语 .......................................................................................................................................................................... 12

致谢 .......................................................................................................................................................................... 12

参考文献 .................................................................................................................................................................. 12

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比较研究

Student:徐雷诺

Supervisor:陈红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CTGU)

Abstra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long process, animals and humans have been keeping close contact, and to the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ofound influence. This intimate relationship makes human beings to animals produce love or fear of delay or complicated emotions, people also often borrow from animals to consign and express people's emotion, so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have many and animal related words. The vocabulary of a language reflects the difference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because of the history, customs, values, religious beliefs, and many other aspects of cultural factors,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gives animal words in their specific cultural connotations.The paper gives the examples from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basis for generation,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ha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 and analyzes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should be noted.

摘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或延误或恐惧的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本文结合实例从英汉动物词的文化背景及其产生的基础,英汉动物词在个民族文化中具有的文化内涵等方面比较英汉文化的异同,分析英汉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为英语学习者和翻译人员提供参考,以便于他们更好的学习和工作。

Key words: culture animal translate religion tradition

关键字:文化 动物 翻译 宗教 传统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动物词,但由于两个民族在文化背景、思维方法、价值观念、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两个民族对同一动物词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有的有着相同的象征意义,有的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甚至有的相冲突。由于这些差异的产生,它会给我们的翻译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本文主要归纳了一些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并介绍了一些英语动物词的翻译方法。从而为英语学习者和翻译人员提供参考,以便于他们更好的学习和工作。

1.2研究意义

众所周知,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人类社会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动物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人类的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动物词汇。但由于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他们赋予了动物词不同的文化内涵,有的有着相同的象征意义,有的有着不同象征意义。甚至有的相冲突。由此弄清楚英汉动物词之间的文化差异十分有必要,它能使我们的跨文化交流更加顺畅,使我们的翻译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因此本文归纳了一些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并给出了一些英语动物词的翻译方法。可以作为翻译人员的参考,也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的学习。

由于社会、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东方人和西方人对某些词语的理解和联想有所不同,他们赋予了动物词不同的文化内涵,有的有着相同的象征意义,有的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甚至有的相冲突。以下对动物词的内涵差异归纳为四种情况:一、英汉同一动物词表达同一内涵。二、英汉同一动物词表达不同内涵。

三、英汉不同动物词表达同一内涵。四、英汉不同动物词表达不同的内涵。虽然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两者之间还是具有一些相似之处,因为人们对同一世界的认识总是相同或相似的,于是汉语和英语都有一些相同的表达方式。

1.3研究方法

主要有资料查找,阅读法和综合分析法,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东西方交流的日益密切,文化交流自然成为交流的焦点,关于动物词文化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国内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研究现状

人类各民族的语言都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或交际工具,而是该民族认识、阐述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因而语言都具有人文性——即不把语言看作是一个客观、静止、孤立、冷峻、在形式上自足的对象, 而把语言看作一个人参与其的、与人文环境至为关照的、动态的、内容上自足的表达与阐述的过程。动物类词语是构成英汉语言的重要材料,它们的文化内涵都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目前国内正是从英汉动物象征意义对比的角度进行研究。

目前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潘能《西方漫谈》、席玉虎《英语阅读文化背景词典》、李常磊《英美文化博览》

2.1.2 国外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关于动物词文化内涵研究的主要角度是从归化和异化方面着手。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对归化和异化的定义如下:归化法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言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则“是这些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的压力,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把读者带入外国情境。从这个定义我们看出文化地位的不同会造成对待外来文化心里的差异,从而在翻译上我们就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归化翻译要求其译文符合译入语的文化规范和表达方式,以满足读者对本族语的原味的需求;异化强调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点,以丰富译语的语言和文化,以满足译语读者对译文新奇感的需求。鲁迅认为翻译“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的洋气”。具体说来就是不仅要有新思想和新内容,而且还要有新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傅雷的“神似”和钱钟书的“化境”被认为是归化论的进一步延伸。在国际上,Nida可以说是归化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的概念,“译文基本上应是原语信息最近的自然对等”。而异化论的代表人物Venetia提出“反翻译”的概念,这种翻译强调在译入语的文本中,在语言风格和手法上突出原文的“异”其目的是用一种新的翻译理论实践来抵御译入语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现象,从而突出原语和译入语两种语言的不同。

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Pleskacheuskaya Ines. Chinese Customs and Wisdoms ,Robert Aswan. America Now, Pearson 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

2.2理论基础 人类文化语言学(ethno linguistics)是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亦称社会人类学 (social anthropology) 的边缘化所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其交迭领域为“语言、思维、文化及其关系”,这是当今语言研究中最具动力和潜势的一个探索点。

语言、思维与文化的关系,在语言思想史中又称为语言世界观。就西方学术而言,这个研究领域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其源头可溯至希腊古典时期的理智活动。18世纪在启蒙运动影响下,德、法、英等国的思想家们将语言世界观问题推向明晰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从哲学思辨水平发展到经验科学水平。到20 世纪20年代由于哲学人类学(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和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的兴起,语言世界观问题竟至成为现代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中的一个焦点,围绕这个焦点,包括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和语言哲学家在内的广义学术界进行了不懈的探究,这种探究一直延续到今天,所获得的学术成就及其影响弥漫在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及其众多的分支学科中。尽管以西方为主的世界学术界对语言、思维和文化的关系进行了长期而卓有成效的探究,但由于其综合性和复杂性,这个研究领域仍然有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困扰着相关学科的学者们,而且随着探究的深入和扩展还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人类文化语言学可以成为解答这些问题的钥匙。

人类文化语言学是一门大跨度的综合性学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哲学和语言思想史研究构成了它的基本学科扇面,而当代最活跃的几个语言学分支诸如语用学、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理论、翻译理论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都可以从中获得本体论和方法论资源。换言之,开展人类文化语言学研究,不仅可以直接介入语言、思维和文化这一领域,而且还可以高屋建瓴地带动、推进和融合当代语言学分支的研究。

词的意义可以分为:语法意义—虚词,词汇意义—词的内容,概念意义—泛指和特指,关联意义—内涵意义、文体意义(使用场合不同),即中性词与特定词、正式词与非正式词(俚语、俗语、行业用语、隐语),以及情感意义—中性词、褒义词、贬义词和搭配意义。

本文主要以上述理论为基础,从词的对比角度切入,系统的分析英汉动物词文化,总结出两者间的异同点,从而为翻译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的学习。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55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