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爱慕的古诗

| 日语等级考试 |

【www.guakaob.com--日语等级考试】

表达爱慕的古诗篇一
《古代女子表达爱慕的古诗句》

求古代女子表达爱慕的古诗句!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

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唐)李白《三五七言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唐)白居易《南浦别》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信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水深!—白居易《长相思》

夜长酒阑灯花长,灯花落地复落床:似我别泪三四行,滴群君满坐之衣裳。与君别后泪痕在,年年著衣心莫改。—(唐)元稹《离思》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泪还惜别,为君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明代山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翦梅》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宋)张先《千秋岁》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宋)朱淑真《生查子》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秋)《诗经•周南•关雎》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唐)张籍《节妇吟》

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温庭筠《更漏子》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唐)温庭筠《望江南》

洗罢,独倚上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断肠白苹洲!—温庭筠《望江南》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唐)李商隐《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五代)李煜《更漏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宋)欧阳修《玉楼春》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苏轼《江城子》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宋)晏几道《鹧鸪天》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宋)陆游《钗头凤》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当年不肯嫁东风,无端却被西风误!—(宋)贺铸《踏莎行》

若是两情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宋)晏殊《木兰花》

表达爱慕的古诗篇二
《古诗欣赏1》

表达爱慕的古诗篇三
《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从小到大,读过无数的诗篇。许多人,喜欢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志向,思念亲人同友人离别之意。在我读过的诗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中作者体现了以为慈爱,朴素,伟大的母亲的无限的爱。

现在的我们,对于母亲的关爱,认为是理所应当,无法体会母亲的用心良苦,甚至有时还对母亲大吼大叫,但作为母亲的她们,仍然默默的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她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

记得5.12的“汶川大地震”中,有位母亲在废墟中用身体抵住抵住塌下来的楼房,身体下面护着她3,4个月大的孩子,因为有母亲护着,孩子毫发无损,安静的睡着。当救护人员解开盖在孩子身上的被子时,发现了一部手机,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对你的爱。虽然这个母亲的伟大事迹已经家喻户晓,可是知道的那些人是否有感触?母亲,可以为自己的孩子而放弃自己的生命,普天之下,并不只有这位妈妈会这样做,而是所有的妈妈都会这样做。

回想自己生病的时候,妈妈整宿没睡,倒水给我喝,守在床边,寸步不离,在母爱的呵护下,病好得很快。当醒后看到妈妈整宿没睡守在床边的时候,感动得落泪。

回想自己考砸的时候,妈妈给予的并不是责骂,而是给我分析错的题目的正确解答方法,当手里捧着考得不错的成绩单时,她笑了,笑的很欣慰,也笑得比我还开心。

回想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妈妈每天都在陪我走。不管什么天气,她都总是牵着我的手走;不管什么情况,她总是在受挫折后才教给我一切;不管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她总是陪我度过。„„

曾经,怨恨过母亲,为什么那么残忍,为何不在泥泞中抱我前行?为什么不在挫折前教我应对?为什么那么执着,不在寂静中劝我放弃而不去休息„„

现在,我并不怨恨母亲,而是感激她。她从不抱我前行,是因为她要我学会面对坎坷;从不在受挫折钱教我应对,是要我体味人生;从不叫我放弃,是要在无言中教我持之以恒的道理。

妈妈,谢谢您!感谢您教会了我许多;感谢您,这15年来每一天都在陪我走„„ 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

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悯农》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学过很多首古诗,例如:孟郊的《游子吟》、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是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次看到这首古诗,我就仿佛看到:烈日炎炎的中午,一个农民伯伯在一下一下的锄着地,锄头越来越重,农民伯伯也

越来越累,豆大的汗珠顺着脸流了下来,湿透了衣服,滴到了地里,这是一幅多么辛劳的画面啊!正是因为有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我们每天才能吃到那么多丰富的食物,有香喷喷的米饭、好吃的馒头、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可妈妈告诉我说,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因为灾害、战争等各种原因而吃不上饭,他们忍受着饥饿与痛苦,有的人还被饿死了,这是多么的悲惨啊!与他们相比,我们的生活又是多么的幸福啊!可有的小朋友,并不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运,他们吃饭的时候浪费粮食,对食物挑挑捡捡,还把饭粒掉的四处都是,甚至有的小朋友还偷偷的将食物倒掉,唉!真是不应该呀!在这里,我要对所有的小朋友,大声地说:“请爱惜粮食!”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歌

在我所学的诗中,我喜欢的一首就是《长歌行》。这首诗是汉乐府的名歌,现在还能完整的背出来: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绿油油的蔬菜上,晶莹的露水等着阳光„„少年时不努力,老了只能白白地伤悲。劝诫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叹息。 法国有个叫做波德莱尔的名人说过:“时间吮吸着我们的生命,这没有影子的仇敌,啮蚀了我们的心,吸尽我们的鲜血,养得肥头肥脑”。是呀!时间如流淌的河川,一去不复返。可有许多人都不珍惜时间,任时间飞逝。

我现在也要抓紧时间学习,少看电视,多看书。学要学好,玩要玩好,增加效率。成长快乐,学习进步,才是我想要的。吸取先辈的教训,成为有用的人。《长歌行》是我最喜欢的诗,也是我最难忘的诗,还是我最受启发的诗!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诗,是一艘扁舟,带我们在用流不息的智慧海洋里穿行;诗,是一座金碧辉煌的仓库,里面有挖掘不完的宝藏;诗,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等着我们去探索;诗,是一本读不完的书,里面永远有我们想要的知识。

从小到大,我读过许多诗,比如,柳宗元的《江雪》,杜牧的《山行》,李白的《赠汪伦》„„有许多,许多,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春夜喜雨》。

这首诗是唐代名家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具体内容是这样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我喜欢这首诗中所赞美的春雨,喜欢春雨过后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当春天的第一场雨降临人间,给人们带来的是无尽的喜悦,因为人们将在这个季节,这场春雨里,撒下能带来丰收的种子,而春雨可以滋润着它们茁长成长,这场春雨中蕴含着生命的希冀。春雨,不像夏天的雨大有一怒吞山河的威势,汹涌澎湃;不像秋天的雨愁愁绵绵,凄凄凉凉;不像冬天的雨夹着瑟瑟寒风,冰冷刺骨。春雨,有着自己的一番独特的美,正如诗中所说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的美是悄然的,就是在那夜深人静,万家熄灯灭火的时候,它飘洒下来了,夹着和风,夹着温柔,轻抚着大地,当人们早上醒来时,花朵们、小草们,大地上的一切生物都沾着那晶莹的雨露,朝气蓬勃。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就已经感受到了作者所赞扬的融融春意,感受到了这场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感受到了作者描绘的优美意境:这一场雨好像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就随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要是早晨起来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变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我喜欢这首《春夜喜雨》,喜欢春雨那别具一格的美。

表达爱慕的古诗篇四
《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提到古诗大家可能都晓得唐诗宋词吧!唐诗宋词中杰出的诗人有很多如: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的李白,人人晓得的“诗圣”杜甫,“诗隐”王维。还有宋代诗人:范大成,杨万里,辛弃疾等。 其中在这些诗人著作的诗中,我最喜欢的诗是《泊船瓜洲》一诗它的作者是王安石,这首诗形象的写出了王安石去做宰相时愉快的心情。同时又看出了作者对居住的钟山依依不舍。其中诗中的“绿”字很独特。据载作者曾用过许多字如:“吹”,“过”,“到”等字,多次修改,终于定“绿”字写入诗中,既表达了春天的色彩,艳丽,又把春天写的生动又有生命力,给人以奇妙感。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

同时,作者充满生机的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优美,动人的春景图,也表达了作者重任宰相的喜悦之情。但,回想到第一次被免官回乡时的情景,又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叹,希望能早日回乡。作者写景生机勃勃,内容可为丰满,每句都可称为佳句了。表达的感情真挚。

我对此诗非常喜爱,同时也要向王安石这位坚持不懈,善于探索,研究的诗人,我自然也是敬佩不已,所以我以后也要多写诗,多修改。争取也成为一位了不起的诗人!

河南省安阳市东关小学 六·一班 赵东方

表达爱慕的古诗篇五
《古诗表达方式》

表达爱慕的古诗篇六
《古诗文阅读》

一、常见古典诗歌的分类

古诗按格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古体诗(古诗、古风)与近体诗相对

特点:句数自由(四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字数、平仄、用韵、对仗自由。

体例: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行(《琵琶行》)、引(《李凭箜篌引》)、吟(《秦中吟》) 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

1、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特点: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2、律诗特点:一韵到底,二、四、六、八字压韵(一可押可不押)、颔颈联对仗(首尾不论) 旧体诗:古典诗、词、曲(与新诗相对)

词: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中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长调(九十一字以上)

古诗按思想内容,主要分为这样几种:

1.送别赠别诗。这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①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②或表达对朋友的祝愿与祝福。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咏史怀古诗。其主题不外乎两大类。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刘禹锡的《石头城》、。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怀古伤今)。如杜甫的《蜀相》、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③通过昔盛今衰的变化,表现时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伤。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3.边塞征战诗。大都是以描写战争为主题,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①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如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②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②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宁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4.羁旅行役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便不可视作山水诗。这类所表达主旨主要有①人在旅途或身在异地他乡思亲怀远,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②或者诗人因贬谪以及其它原因被迫流浪,感怀身世,抒发一种漂泊之感,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

5.托物言志诗(咏物诗)。常与言志连在一起,通过对独特事物的赞扬或寄寓,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盛理想。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6.写景抒情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抱负。“一切景语皆情语”,思想感情与景物是高度一致的。如杜甫的《登高》。

7、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8、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为题材的诗,体现了一种隐逸的乐趣。①表现了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诗人的自得其乐和怡然自得。如陶渊明的《饮酒》、王维的《山居秋瞑》等。②表现了诗人远离红尘俗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9、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10、咏怀述志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弄清楚要鉴赏的诗歌属于哪一类诗,可以快速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把握诗歌的主旨。例如怀古类诗歌主旨大致有三:一是抒发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二是是古非今,借以劝谏当朝统治者;三是借“古”来自喻自况自比,以叙解自己报国无门,楚雄迟暮的个人感喟。运用这些方法和规律.甚至可以直接答题。下面看2004年的江苏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还有: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骏马”喻志向,如“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诗》);以“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牛峤《感恩多》);以“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以“杨花”写离情,如“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以“青草”喻离恨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以“雨打芭蕉”写离愁别绪,如“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仲《点绛唇》;以“折梅”写离情,如“折梅逢驿使,寄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机《赠范晔》);以“长(短)亭”写离情,如“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以“春雨”喻愁绪,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以“丝麻”喻愁绪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以“大海”喻愁绪,如“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朱弁《春阴》);以“大山”喻愁绪,如“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赵嘏);以“西风”写愁绪,如“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以“猿啼”写愁绪,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以“鸳鸯”喻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以“比翼鸟”喻指相爱而不分离的男女,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自居易《长恨歌》);以“精卫鸟”喻指报仇的人或努力奋斗的人,如“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陶渊明《读山海经》);而“乌鸦”因其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常用以描写荒凉的景色,表现凄清的氛围,如 “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等等。

古诗词常见意象集释(补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暮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 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梅:傲雪 坚强 逆境 不屈不挠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 荒凉 偏僻 离恨 /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鹄:理想 追求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 伤感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秋冬 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 飘泊 玉:高洁 脱俗

簪缨(冠):官位 名望

示例:2007年福建省高考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三、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意境: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

意境是作家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诗歌讲究意境;散文吸收诗歌精髓,因而也讲究意境,两者有相同之处。

意境交融的几种方式:

(1)移情入景。作家在现实生活中,先有所感,然后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他所要表现的事物中。如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触景生情。作家在现实生活中,因接触外在事物而有所悟,生发情感,予以表现。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闲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用情景构成意境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1)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时巴山夜雨。”

(2)以情为主,真切感人。如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3)以景为主,寓情于景。如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境又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1)有我之境:意境中的主观感情色彩鲜明强烈,一般较易于识别。如冯延巳的《鹊踏枝》“泪眼问花话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无我之境:把主观感情完全融汇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李白《独坐敬亭山》“闲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最简单的意境中的情景关系可分为两种: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

常见意境鉴赏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我们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主要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修辞方法

1、比喻

在诗歌语言里,可以说比喻是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辞格。比喻又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了比方,语言就形象、生动,读者就会如睹其物,如见其人。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比喻的作用:⑴使语言生动、形象;⑵是深刻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的表现出来。

2、比拟

所谓比拟,兼含拟人和拟物两个内容的一种修辞格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

比拟的作用:⑴色彩鲜明;⑵描绘形象;⑶表意丰富。

3、借代

一种事物,不用其本来名称,而用另一种与之相关的名称来代替它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借代。借代可以使诗歌语言更加鲜明、生动,避免词语重复,给人以新奇感,也易于产生联想。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借代的作用:⑴使语言富于变化,丰富多彩;⑵使语言具体形象,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⑶使语言简洁、精炼。

4、夸张

夸张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方式。作者为了突出艺术效果,对现实中的人或事物故意作夸大或缩小描写,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夸张。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李白《蜀道难》)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

夸张的作用:⑴突出地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⑵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⑶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对仗)

对偶是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并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格式。对偶又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正对)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林则徐。反对)

串对,就是构成对偶的上下两个词组或句子,在意义上又相承、因果、假设等种种语法关系的一种对偶形式。因为这种对偶行同流水,上下衔接很紧,所以又叫“流水对”。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对偶的作用:⑴便于吟诵,易于记忆;⑵具有音乐的美;⑶表意凝练,肃清酣畅。

6、设问

设问不同于一般的疑问句,而是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以引起读者积极思考。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设问的作用: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7、反问

反问使用疑问语气表达相反的意义。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反问的作用主要是表达强烈感情,起到加强语气和发人深思的效果。

8、反复

为了强调某种意思,增强某种感情色彩,有意将诗歌中某些词语句加以重复使用的一种修辞格式叫反复。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垓下歌》)

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拍的修辞效果。

9、对比(对照)

把内容相反或相关的两种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相互对照,这种修辞方式就叫对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

10、通感

人们日常生活中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往往可以有彼此交错相通的心理经验,于是,在表现属于甲感觉范围的事物印象时,就超越它的范围而描写领会到乙感觉范围的印象,以造成新奇、精警的表达效果。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风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唐郎士元《听邻家吹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10、引用(用典)

在诗歌语言中,凡是引用历史上的典故或别的诗文作品中语句,都叫引用辞格。引用的基本类型有:引用典故类、引用语句类、摘引原文词语的。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典故)

11、双关

用词造句时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又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12、反语

反语就是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句去表达本意的一种修辞方式。换句话说,反语就是通常所说的“说反话”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无名氏《孔雀东南飞》)

13、顶真(顶针、连环)

顶真(顶针、连环),就是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头的修辞格式。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无名氏《西洲曲》)

表达爱慕的古诗篇七
《古诗》

七 步 诗

【三国 魏】曹植

煮豆持①作羹②,

漉③菽④以为汁。

萁⑤在釜⑥下然,(燃萁煮豆)

豆在釜中泣。 (表达了诗人的悲伤和痛苦)

本自同根生, (悲愤、斥责)

相煎何太急?

注释

持:用来。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过滤。

菽:豆。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意思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出来的,豆秸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的急迫呢?

诗人以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设喻,表达了诗人对手足相残的悲愤,同时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

伴你欣赏诗

这首《七步诗》巧妙的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曹植对手足相残的悲愤,同时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诗的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诗词巧链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李华《吊古战场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题三义塔》 鸟 鸣 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静态描摹)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以动衬静)

时鸣春涧中。

注释

涧:夹在两山间的水。

闲:安静。

时:时而,偶尔。

意思

夜晚,人们都安静下来,只觉得桂花在春风中簌簌飘落,夜静悄悄的,山中显得特别空寂。月亮升起来了,惊醒了山里正在栖息的鸟,时而在山涧中鸣叫。

与你议主题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夜晚山中空寂幽静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之情。 伴你欣赏诗

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诗,描绘了春天的夜晚,山中美丽、空寂的景色,前两句是静态的描摹,后两句以动托静,以有声写无声,借被惊醒的山里的鸟儿,偶尔在山涧中发出的鸣叫,衬托山里的宁静。“月出惊山鸟”一句写得颇富创意。月亮出来本来是无声无息的,

但它的出现,它的光亮却惊醒了栖息的山鸟,更显山里月亮之明,山中夜晚之静。 诗词巧链接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3.芙蓉楼送辛渐(在芙蓉楼送别好朋友辛建)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3)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4)平明:清晨。

(5)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6)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解释: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清晨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

中心: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的表白,表明了诗人藐视功名利禄,不向排挤陷害自己的恶势力屈服,永葆高洁清廉的崇高气节。

赏析:

这首诗写景从大处着墨,画面浩渺开阔,抒情则细腻含蓄。诗的前两句写夜雨的寒意不仅给吴地江天增添了几分萧瑟,而且弥漫于两位即将离别的朋友心头。诗人将惜别的凄楚氛围凝聚在楚山上,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惆怅。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从凄清孤寂中振奋起精神,以“冰心”和“玉壶”自喻,表明自己不会因为官场的坎坷遭遇而改变气节,不会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心志。

课外诗词: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江畔独步寻花(诗人在江边独自散步,欣赏鲜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江畔:江边。

(2)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3)蹊:小路。

(4)留连:舍不得离开。

(5)恰恰: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解释: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地欢唱。

中心: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诗的前两句写花多。“花满溪”:“压枝低”形象写出了春花的繁盛,遮盖了小路,压低了花枝。后两句写花间景象。“留连戏蝶时时舞”从侧面写出了春花的鲜艳芬芳。“自在娇莺恰恰啼”即表明了诗人赏花时黄莺在啼啭鸣叫,更体现了此时诗人愉快的心情。所以在作者心中,彩蝶在为自己跳舞,黄莺在为自己歌唱。整首诗简洁明快,动静结合,把乡村生活刻画得有声有色,意境十分优美。

课外诗词: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4.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5.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意: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把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粉身碎骨也不怕,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

①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②若:好像,

③等闲:平常。

④清白:指高尚节操。

诗歌前两句写石灰明显而可贵的特征,后两句写出了诗人的高尚情操。

《石灰吟》这首诗借吟咏石灰,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篇。诗中借吟咏石灰,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诗歌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说明石灰从出世时即经过磨练。次句写石灰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煅烧,面对严酷的考验,从容自若,处之泰然。后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于人间的追求。是个运用了拟人、借喻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语言铿锵有力。

同类诗词: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③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对酒》

④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6.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意:主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①任:任凭。

②尔:你。

诗歌前两句写竹子的特点,是状物,后两句写主子的精神,是抒情。

《竹石》借描写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的坚韧劲拔,表现了诗人那种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这首诗借物言志。通过描写生长在岩石缝中竹子的坚韧劲拔,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充分表现了竹子矢志不渝的刚毅性格。次句表明竹子对生存条件并无过高要求,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十分顽强。诗的后两句写竹子经历磨难之后,照样坚韧劲拔,暗喻诗人经历人生的磨难艰险而操守更加坚定。诗歌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同类诗词:

①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

梅》

②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③兰草堪同隐者心,自荣自萎白云深。春风岁岁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汪士慎《空谷幽兰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意思:

闻:听说。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漫:随意地,胡乱地。

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

全文意思:

忽然间从剑外传来了收复蓟北的消息,我刚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忧伤。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方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顺流而下,一过襄阳,就一直奔向洛阳。

中心思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伴你欣赏诗: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一个“喜”字贯穿全诗。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后四句通过想象,尽情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得趁着这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诗词巧链接: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yuzhong/206739.html

    上一篇:想你数字是

    下一篇:把 秋天比喻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