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与麦门冬同用的作用

| 英国移民 |

【www.guakaob.com--英国移民】

篇一:《地黄用法》

熟地黄

编辑

熟地黄,中药名,又名熟地。地黄为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Gdertn) Iibosch.ex Fisch. et Mey.)的块根经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切片用,或炒炭用。经炮制后,药性由微寒转微温,补益性增强,《本经逢原》:“熟地黄,假火力蒸晒,转苦为甘,为阴中之阳,故能补肾中元气。”代研究,熟地黄所含的地黄多糖具有明显的免疫抑瘤活性,还有显著的强心、利尿、保肝、降血糖、抗增生、抗渗出、抗炎、抗真菌、抗放射等作用。 中文学名

熟地黄

拉丁学名

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 Libosch. ex Fisch. et Mey.

别 称

熟地、地黄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管花目

玄参科

地黄属

地黄

原植物

见地黄

药材来源

植物的块根经炮制加工品

功效分类

补益药

性 味

味甘;性温

归 经

归肝;肾经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习性

3地理分布

4药用价值

▪ 药材特征

▪ 药材炮制

▪ 药性论述

▪ 用药禁忌

▪ 药材鉴别

▪ 各家论述

▪ 药方选录

▪ 营养知识

▪ 主要成分

▪ 理化鉴别

▪ 作用

▪ 药(毒)理学

5栽培技术

▪ 选地整地

▪ 选种种植

▪ 田间管理

▪ 预防病虫害

▪ 采收加工

6植物区别

1形态特征编辑

地黄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时黄色,

地黄[1]

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花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红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花果期4-7月。[2]

2生长习性编辑

生于海拔50-1100米之砂质壤土、荒山坡、山脚、墙边熟地与麦门冬同用的作用

地黄[1]

、路旁等处。[2]

3地理分布编辑

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

地黄[1]

湖北等省区。[2]

4药用价值编辑

药材特征

为不规则的块状,内外均呈漆黑色,有光泽,外表皱缩不平。断面泣润,中心部往往可看至光亮的油脂状块,粘性大,质柔软。味甜。以块根肥大、软润、内外乌黑有光泽。[1-2] 药材炮制

中药材-制熟地黄(图1)

⑴酒熟地黄:取净生地黄,用黄酒拌匀,置炖药罐内,密闭,隔水加热炖透,或置适宜容器内蒸透至表面黑润,至黄酒完全被吸尽,取出,晒至外皮稍干时,切厚片,干燥。生地黄每100kg,用黄酒30~50kg。酒熟地黄用于滋阴补血。[3]

⑵蒸熟地黄:取净生地黄,置木甄、笼屉或其他适当容器内,加热蒸至内外黑润为度,取出,晒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蒸熟地黄用于滋阴补血,益精填髓。[3]

⑶砂仁制熟地黄:取净生地黄,加入黄酒,砂仁粉拌匀,装铜罐或其他适当容器内,密闭,以武火加热,隔水炖约48h,至内外漆黑,发空为度,取出,晾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每生地黄100kg,用黄酒30~50kg,砂仁粉1kg。[3]

⑷熟地黄炭:取熟地黄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发泡鼓起,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再炒至水气逸尽,置适宜容器内,密盖,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凉透。用于养血止血。[3]

药性论述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归肝;肾经

熟地黄

。[2]

功效主治

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1-2]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克;或入丸散;或熬膏,或浸酒。[2]

药用配伍

⑴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漏等症。

熟地黄的图片(20张)

熟地能补血滋阴而养肝益肾,凡血虚阴亏、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均可应用。补血常与当归、

白芍等同用;补肝肾常与山茱萸等同用。此外,如配党参、酸枣仁、茯苓等品,可用于心悸、失眠;配当归、白芍、川芍、香附等药,可用治月经不调;配阿胶、当归、白芍等,可用于崩漏。

⑵用于肾阴不足,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消渴等症。熟地与麦门冬同用的作用

该品滋肾益阴,适用于肾阴不足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常与山茱萸、丹皮等配伍应用;如属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等症,可与龟板、知母、黄柏等同用。[4]

用药禁忌

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服。

⑴《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⑵《医学人门》:中满痰盛者慎用。

⑶《本草从新》: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2]

药材鉴别

取该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浸泡24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

熟地黄

5-羟甲基糠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 中含0.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 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1]

取该品粉末1g,加80%乙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5ml使溶解,用水饱和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每次10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毛蕊花糖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甲酸(16:0.5: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用0.1%的2,2-二甲基-1-苦肼基无水乙醇溶液浸渍,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颜色斑点。

各家论述

⑴《本草衍义》:地黄,《经》只言干、生二种,不言熟者,如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中虚燥热,须地黄

篇二:《熟地黄》

熟地黄

【性味】甘,微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功能主治】滋阴,补血。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崩漏,月经不调,消渴,溲数,耳聋,目昏。

【功能主治】补血滋润;益精填髓。主血虎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用法用量】 9~15g。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或熬膏,或浸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4~1两;入丸、散,熬膏或浸洒。熟地与麦门冬同用的作用

【注意】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服。

1.《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2.《医学人门》:中满痰盛者慎用。

3.《本草从新》: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

【注意】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沦》:"勿令犯钢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②《品汇精要》:"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

③《医学入门》:"中满痰盛者慎用。"

④《本草从新》:"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

【附方】 ①治男妇精血不足,营卫不充等患:大怀熟地(取味极甘者,烘晒干以去水气)八两,沉香一钱(或白檀三钱亦可),枸杞(用极肥者,亦烘晒,以去润气)四两。每药一斤,可用高烧酒十斤浸之,不必煮,但浸十日之外,即可用。凡服此者,不得过饮,服完又加酒六、七斤,再浸半月,仍可用。(《景岳全书》地黄醴)

②治诸虚不足,腹胁疼痛,失血少气,不欲饮食,噏噏发热,及妇人经病,月事不调:熟干地黄(切,焙)、当归(去苗,切,焙)各等分。为细末后,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粒,食前白汤下。(《鸡峰普济方》万病丸)

③治喑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熟干地黄、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宫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菖蒲、远志(去心)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宣明论方》地黄饮子)

④治骨蒸体热劳倦:热地黄、当归、地骨皮、枳壳(麸炒)、柴胡、秦艽、知母、鳖甲(炙)等分。末,水一盏,乌梅半个,煎七分,和梅热服。(《幼幼新书》地黄散)

⑤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疞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寐热:当归(去芦,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热干地

熟地与麦门冬同用的作用

黄(酒洒蒸)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局方》四物汤)

⑥治小便数而多:龙骨一两,桑螵蛸一两,熟干地黄一两,栝蒌根一两,黄连一两(去须)。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坎调下二钱。(《圣惠方》)

⑦治小儿肾怯失音,顖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咣白等: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

⑧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极垂危者:熟地黄七、八钱,甚者一、二两,炙甘草二、三钱,当归二、三钱。水二盅,煎八分,温服。(《景岳全书》贞元饮)

⑨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生石膏三、五钱,熟地三、五钱或一两,麦冬二钱,知母、牛膝各钱半。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景岳全书》玉女煎)

⑩治肝木乘胃,胃脘当心而痛,及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枸杞、川楝。(《柳洲医话》一贯煎)

【药理作用】 1.熟地黄延缓小鼠衰老的作用:熟地黄20%水煎液每日灌胃0.3ml共45天,处死取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结果熟地可增强GSH-Px活性和降低血清中LPO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分别为P<0.05和P<0.01。

2.对甲亢型阴虚大鼠的影响:用三碘甲腺原氨酸(T3)给予大鼠造成阴虚模型并给于熟地黄水煎液3ml(70%浓度),共6天,然后测定各数据。结果正常对照组与给药组相比,用药前后无论是体征、体重改变、24小时饮水量与尿量以及各相关激素:T3、甲状腺素(T4)和醛固酮(AD)的血浆浓度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造模以后,阴虚组和正常组相比,则有非常显着变化,如兴奋好斗,体重减轻,24小时饮水量及饮量增加,T3浓度升高,T4、AD浓度降低等。而阴虚大鼠给以熟地黄后上述症状及各项指标均显着改善,趋于正常(和阴虚组相比)。如阴虚加熟地黄组和阴虚组相比,血浆AD浓度显着升高(P<0.05),24小时尿量显着减少(P<0.01),提示熟地黄具有滋补肾阴的作用与改善体内AD水平有关。阴虚给药组血浆中T3、T4浓度明显改善(T3浓度降低,T4浓度升高),并趋于正常。表明熟地黄不仅能通过对全身性的调节作用,改善阴虚症状,并能对异常的甲状腺素状态起调节作用。另外阴虚给药组和正常组相比,在体重改变、24小时饮水量、血浆T3、T4浓度等方面,仍显着未达到正常水平,均有极显着差异(P<0.01)。这表明,虽然阴虚给药组和阴虚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着改善并趋于正常,但未完全恢复到正常。说明熟地黄的作用还是有局限性。

3.熟地黄补血作用的实验观察:生、熟怀地黄制成1:1水煎剂灌胃给于小鼠观察对失血性贫血、造血干细胞和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生成的影响。结果:生、熟怀地黄对失血性小鼠有明显的作用,给药8天后,特别是熟地黄组恢复较快,已基本恢复,RBC和Hb计数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1和0.01。生、熟地黄对造血干细胞亦有一定的增殖、分化作用,似可说明地黄补血作用与造血干细胞促进血细胞的产生有关。对小鼠骨髓红系造血组细胞的生成:生理盐水组红系集落(个数)为52.4±18.41,生地和熟地组分别为60.2±19.44与125±20.45(P<0.05)。提示地黄补血作用与骨髓造血系统亦有密切相关的作用。熟地与麦门冬同用的作用

4.地黄炒炭后对止血作用的影响:对生地黄、生地炭、熟地黄、熟地炭,分别制成每100ml煎液含生药100g或含炭药33g制剂。各样品按0.8ml/20g剂量灌胃给于小鼠,从左眼内眦、球后静脉丛取血,统计凝血时间并与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结果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地黄用于止血似不需要炮制。

篇三:《熟地》

熟地《熟地黄》

【性味】甘,微温。

①《珍珠囊》:"甘苦。"

②《纲目》:"甘微苦,微温。"

③《本草新编》:"味甘,性温。"

【归经】入肝、肾经。

①李杲:"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②《本草从新》:"入足三阴经。"

【功能主治】滋阴,补血。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崩漏,月经不调,消渴,溲数,耳聋,目昏。

①《珍珠囊》:"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

②王好古:"主坐而欲起,目琉琉无所见。"

③《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日,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④《本草从新》:"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聪耳明目,黑发乌须。又能补脾阴,止久泻,治劳伤风痹,阴亏发热,干咳痰嗽,气短喘促,胃中空虚觉馁,痘证心虚无脓,病后胫股酸痛,产后脐腹急疼,感证阴亏,无汗便闭,诸种动血,一切肝肾阴亏,虚损百病,为壮水之主药。"

【功能主治】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 9~15g。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4~1两;入丸、散,熬膏或浸洒。

【注意】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沦》:"勿令犯钢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②《品汇精要》:"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

③《医学入门》:"中满痰盛者慎用。"

④《本草从新》:"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

【药理作用】 1.熟地黄延缓小鼠衰老的作用:熟地黄20%水煎液每日灌胃0.3ml共45天,处死取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结果熟地可增强GSH-Px活性和降低血清中LPO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分别为P<0.05和P<0.01。

2.对甲亢型阴虚大鼠的影响:用三碘甲腺原氨酸(T3)给予大鼠造成阴虚模型并给于熟地黄水煎液3ml(70%浓度),共6天,然后测定各数据。结果正常对照组与给药组相比,用药前后无论是体征、体重改变、24小时饮水量与尿量以及各相关激素:T3、甲状腺素(T4)和醛固酮(AD)的血浆浓度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造模以后,阴虚组和正常组相比,则有非常显着变化,如兴奋好斗,体重减轻,24小时饮水量及饮量增加,T3浓度升高,T4、AD浓度降低等。而阴虚大鼠给以熟地黄后上述症状及各项指标均显着改善,趋于正常(和阴虚组相比)。如阴虚加熟地黄组和阴虚组相比,血浆AD浓度显着升高(P<0.05),

24小时尿量显着减少(P<0.01),提示熟地黄具有滋补肾阴的作用与改善体内AD水平有关。阴虚给药组血浆中T3、T4浓度明显改善(T3浓度降低,T4浓度升高),并趋于正常。表明熟地黄不仅能通过对全身性的调节作用,改善阴虚症状,并能对异常的甲状腺素状态起调节作用。另外阴虚给药组和正常组相比,在体重改变、24小时饮水量、血浆T3、T4浓度等方面,仍显着未达到正常水平,均有极显着差异(P<0.01)。这表明,虽然阴虚给药组和阴虚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着改善并趋于正常,但未完全恢复到正常。说明熟地黄的作用还是有局限性。

3.熟地黄补血作用的实验观察:生、熟怀地黄制成1:1水煎剂灌胃给于小鼠观察对失血性贫血、造血干细胞和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生成的影响。结果:生、熟怀地黄对失血性小鼠有明显的作用,给药8天后,特别是熟地黄组恢复较快,已基本恢复,RBC和Hb计数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1和0.01。生、熟地黄对造血干细胞亦有一定的增殖、分化作用,似可说明地黄补血作用与造血干细胞促进血细胞的产生有关。对小鼠骨髓红系造血组细胞的生成:生理盐水组红系集落(个数)为52.4±18.41,生地和熟地组分别为60.2±19.44与125±20.45(P<0.05)。提示地黄补血作用与骨髓造血系统亦有密切相关的作用。

4.地黄炒炭后对止血作用的影响:对生地黄、生地炭、熟地黄、熟地炭,分别制成每100ml煎液含生药100g或含炭药33g制剂。各样品按0.8ml/20g剂量灌胃给于小鼠,从左眼内眦、球后静脉丛取血,统计凝血时间并与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结果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地黄用于止血似不需要炮制。

【毒性】地黄水煎浸膏剂和醇浸剂给小鼠灌胃每日60g/kg,连续3天,观察l周未见动物死亡及不良反应。大鼠每日灌胃1次地黄水煎膏剂或醇浸剂18g/kg,观察15天,未发现动物行为、体重、血中非蛋白氮、谷丙转氨酶值有何明显的改变;肝肾组织也未观察到明显的病变。干地黄水提物可使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显着增加,干地黄醇提取物明显促进抗SR-pc抗体-溶血素生成,减少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熟地黄水提取物无此作用。80%熟地黄水煎剂对(大鼠)肝、肾组织蛋白质的分解速率有不同程序的降低,而肺组织蛋白质合成速率有增加。

【附方】 ①治男妇精血不足,营卫不充等患:大怀熟地(取味极甘者,烘晒干以去水气)八两,沉香一钱(或白檀三钱亦可),枸杞(用极肥者,亦烘晒,以去润气)四两。每药一斤,可用高烧酒十斤浸之,不必煮,但浸十日之外,即可用。凡服此者,不得过饮,服完又加酒六、七斤,再浸半月,仍可用。(《景岳全书》地黄醴)

②治诸虚不足,腹胁疼痛,失血少气,不欲饮食,噏噏发热,及妇人经病,月事不调:熟干地黄(切,焙)、当归(去苗,切,焙)各等分。为细末后,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粒,食前白汤下。(《鸡峰普济方》万病丸)

③治喑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熟干地黄、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宫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菖蒲、远志(去心)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宣明论方》地黄饮子)

④治骨蒸体热劳倦:热地黄、当归、地骨皮、枳壳(麸炒)、柴胡、秦艽、知母、鳖甲(炙)等分。末,水一盏,乌梅半个,煎七分,和梅热服。(《幼幼新书》地黄散)

⑤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疞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

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寐热:当归(去芦,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热干地黄(酒洒蒸)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局方》四物汤)

⑥治小便数而多:龙骨一两,桑螵蛸一两,熟干地黄一两,栝蒌根一两,黄连一两(去须)。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坎调下二钱。(《圣惠方》)

⑦治小儿肾怯失音,顖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咣白等: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

⑧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极垂危者:熟地黄七、八钱,甚者一、二两,炙甘草二、三钱,当归二、三钱。水二盅,煎八分,温服。(《景岳全书》贞元饮)

⑨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生石膏三、五钱,熟地三、五钱或一两,麦冬二钱,知母、牛膝各钱半。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景岳全书》玉女煎)

⑩治肝木乘胃,胃脘当心而痛,及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枸杞、川楝。(《柳洲医话》一贯煎)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268857.html

    【熟地与麦门冬同用的作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