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志南。第二句点评。

| 法国移民 |

【www.guakaob.com--法国移民】

篇一:《志南和尚的《绝句》》

志南和尚的《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意思其实就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我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 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杨柳枝随风荡漾,不觉有一丝儿寒意。 在《宋诗纪事》中,志南僧就留有这麼一首诗,且还没有实质性的题目,只是借诗的形式题了一个不关意旨的诗题。然而就是这一首诗才使后人知其名,尤其是诗的后两句写二月天的轻柔凉美,生动而活脱,遂成为千古名句。

诗写的是二月天里的真切感受。苍拙古木林中,於岸边树阴之处停下小船,系上缆绳,然后登上河岸。「短篷」即小舟。此一句开篇,似乎气氛有些阴郁。古木浓阴,置身其中,四围不免充溢颓腐之气,还会使人想起有古木便会有悲鸟,「悲鸟号古木」,似乎已经是定势了的一种意象组合。然而诗僧却就此打住,只是「古木阴中」,点到为止,化腐朽为神奇,不偏不倚地撑出一只小船来,且不紧不慢,停停当当地系在岸边,悠悠之中,很有方寸。虽不是「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储光羲《钓鱼湾》)般的旖旎与幽丽,但却也别有一种清凉幽静的美感,系舟后,诗僧拄著藜杖,踏上小桥,奔桥东而去,古木斑驳,水流汩汩,似乎能听到诗僧拄藜杖系板桥的笃笃之声;身影萧疏,一步步,隐入了桥东那另一个世界里。「杖藜」即为拐杖。宋代秦观《宁浦书事》诗之五曾有「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句,将杖藜和自身来了一个意识的平等,互为依托。

志南此诗更绝,杖藜在他意识中已远没有了「我扶」之作用,也没有「互扶」之作用,倒是反过来了,是「杖藜扶我」,诗僧自己成了不是杖藜的的杖藜,这是怎麼回事?实际上,志南此说才正和常道。在平常人看来,拐杖是人扶著走路的,可正是靠人扶,拐杖才成为拐杖,如没有了人,拐杖何以得立,人可以不扶杖,但杖必须得扶人。因此,不是人扶杖藜,而是杖藜扶人,自然便是「杖藜扶我过桥东」了。禅者的观物方式,表面看去有悖逻辑和常理,但正是这种反常,才构成了神诗的奇趣,最终又归合常道。这其中,是深契事理的,只不过是比常人更深入一层,更有曲折之感。这就是禅家所说的「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的意蕴与真谛。 在带著节奏的「笃笃」声中,杖藜扶著诗僧从桥西来到了桥东。桥东桥西,似乎给人两个世界之感,那边还是古木垂垂,浓阴郁郁,而这边却是杏花春雨,杨柳和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两句是说在二月天里,沾人衣服直要潮湿的,是那杏花开时常下的杏花雨;吹人脸面而不觉寒冷的,是那杨柳树中吹来的杨柳风。「杏花雨」是指清明时节杏花盛开,细雨润泽的景象。「欲湿」是似湿未湿,欲扰犹湿,湿而不沾,沾而不淋的若即若离的状态。这正是杏花雨带给人轻梦一般的惬意和融洽。更兼那使柳丝依依,轻柔和煦,吹在脸上凉美而不寒冷的二月春风,真正构成了一个如诗如梦的境界。人置其中,看如烟杏花,如线杨柳;感如酥细雨,如丝和风,也正如蝉翼纱幕之后,欣赏明眸流睇之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一种特殊感情。

宋人赵与虤《娱书堂诗话》卷上载:「僧志南能诗,朱文公尝跋其卷云: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气。如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予深爱之。」朱熹能为其诗作跋,在当时实属不易,於此也可看出志南诗在当时的影响。朱熹以这首〈绝句〉为例,说其诗「无蔬气」。宋人论僧诗,「无蔬笋气」似乎是最高境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五十七引《西清诗话》云:「东

坡言僧诗要无蔬气,固诗人龟鉴。」就是说僧诗要具清拨之韵,有本分家风,水边林下气象。看来志南此诗颇合标准,才赢得凡事讲究标准的朱熹的称赞。 实际上,有无「蔬笋气」并不见得是论僧诗的最高标准。僧也罢,俗也罢,在诗之真谛上并没有截然界限,「真诗人必不失僧侣心,真僧侣亦必有诗人心。」(钱钟书《谈艺录》八八引法国白瑞蒙《诗醇》语)志南此诗被人称赏,主要还是於平常景物中写出了一种诗趣,或是禅趣。那种桥东桥西的不同境界,那种「枝藜扶我」的反常合道,那种杏花雨、杨柳风的柔美清丽,既是平常的,又是满含诗味的。诚如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所说:「平常非即惯常。譬如人莫不饮食,而知味者则鲜。凝神忘我而自觉,则未忘我也;及事过境迁,亡逋莫追,勉强揣摹,十不得一。微茫渺忽,言语道穷,故每行而不能知,知而不能言,不知其然而然。」同是平常景,不同的人便会有不同的「言」,取得不同的审美收获。成佛成魔一念间,志南留下一首好诗,正是他桥东到桥西知其然而然的缘故。

篇二:《聊、读、猜、品、仿,这样读《绝句》》

聊、读、猜、品、仿,这样读《绝句》

江苏省连云港市青口中心小学 陈学壮

新学期第一课,我与学生诵读南宋诗人志南的诗《绝句》,诗文如下:

绝句

南宋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志南。第二句点评。

一、聊一聊志南

出示古诗后,我问学生,看这首诗的作者,感到奇怪吗?

怪!

怪在两个字,怪在姓志!

没见过姓“志”的。

所以,志南并不姓志,他是南宋的一个和尚,志南是他的法号。

这么一说,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是一个会做诗的和尚啊!

不简单!绝句。志南。第二句点评。

二、读一读诗句

接下来,看这首诗,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诗中有三个生字,我在诗的下面给生字标记读音:

jì pénɡ lí

系 篷 藜

这样一来,学生看着PPT,自然而然地就读起来了。你不要着急,任由他们练读,读个三遍五遍也不算多。

他们读,我巡视,巡视中注意倾听,听他们读得越来越熟了,就做个暂停的手势。

教室里静下来了,我马上做个举手的动作,同时嘴上问:“谁来读?” 举起一片小手林,选上三个来读读,读得好的那一个,让她做小老师,带着大家来读读。

做小老师,自豪、神气,领读一板一眼,大家读得整整齐齐。

诗,就这样会读了,读通了,读顺了。

接下来,我们做游戏,来猜一猜:

三、猜一猜“木”字

师:谁能猜猜,第一句中的“木”指什么?

生:(快嘴快舌的同学这样说)木头。

师:你这么想,那么“古木”就是古木头了?(我摇摇头)

生:树。

生:树木。

师:(翘起大拇指)你们两个,我要给你们100分,说得太了!这里的“木”就是树。那“古木”让你感到这是怎样的树?

生:古老的树。

生:年龄大的树。

师:想想它的样子。

生:很粗的树。

生:高大的树。

生:茂盛的树。

师:“古木阴中系短篷”,诗中有一个字,能说明树的枝叶很茂盛,是哪个字?抢答!

生:阴!

师:组个词。

生:绿阴。

生:树阴。

师:呵,这是一棵古老的大树,它枝干粗壮,枝叶茂盛,投下了一片浓浓的绿阴。诗人把什么系在大树上呢?

四、猜一猜“短篷”

生:短篷。

师:那猜一猜,短篷是什么?

生:帐篷。

生:斗篷。

师:摇摇头,你们来看一看,看“篷”指什么?(出示乌篷船图)

生:船!

生:小船!

师:从诗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是小船?(快速抢答)

生:短!

生:短篷!

师:读一读这一句,你们来想一想,要想到人,想到人做什么?想好了可以互相交流交流。

好,谁来说一说?

生:有一个和尚,他划着一只小船,划到一棵大树下,他从船上下来,走上河岸,把船拴在一棵古老的大树上。

师:说得真好!把船拴在大树上后,他又做了什么呢?读第二句“杖藜扶我过桥东”。

生:(齐读)

五、猜一猜“杖藜”

师:知道什么是“杖藜”吗?猜一猜。

生:是木头。

师:嗯,看“杖”这个字,木字旁,所以你猜是木头,对吧。“杖藜”是什么呢?你们把这个词颠倒过来读一读。绝句。志南。第二句点评。

生:藜杖。

师:谁能给“藜杖“找个近义词。

生:拐杖。

生:拐棍。

师:对啦,藜杖就是拐杖,是用什么做的拐杖呢?看看“藜”这个字你就明白了,藜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的茎很轻,但是很坚实,是做拐杖的好材料,拄起来非常轻便,来看看它的样子吧。(出示图片)

生:这个样子啊。

师:对,就是这个样子。再来读一读这句诗吧。

生:杖藜扶我过桥东。

六、品一品“扶”字

师:“杖藜扶我过桥东”,这句诗中有一个字好奇怪,你猜是哪个字。 生:过。

生:扶。

师:你们看,下面这一组词,哪一组更好你,更喜欢哪一组?

杖藜扶我

我扶杖藜

生:“杖藜扶我”好。

师:说说你们的看法。

生:杖藜扶着我,是把杖藜当人来写了。

生:杖藜扶着我,很亲切。

生:很温暖。

生:好像是杖藜主动来扶我。

师:好一个“扶”字,让杖藜有了生命,让杖藜成了诗人的好伙伴,能让人感到杖藜的热情与主动,太好了。再来读这句诗。

生:杖藜扶我过桥东。

师:请你们再展开想象,想到诗人,想到诗人做了些什么?

生:志南把船拴在大树上,然后拐杖扶着他走过了一座桥。

师:走过一座桥,又继续„„

生:又继续向前走。

师:向哪个方向走。绝句。志南。第二句点评。

生:又继续向东走。

师:对,就是这样的画面,这样的场景。诗的前两句,主要写人,写事,后两句写什么呢?自由读,边读边想。

生:(边读边想)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七、仿写杏花雨

师:谁来说一说,后两句写了什么?

生:写了雨。

生:写了风。

师:什么雨?

生:杏花雨

师:什么季节的雨?

生:春天的雨。

师:春雨是什么样子?

生:蒙蒙的。

生:细细的。

生:像雾一样。

生:像烟一样。

师:诗中的春雨非常特别,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杏花雨。这样的雨,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花瓣。

生:我好像看到鲜艳的花朵。

生:我好像闻到了花的香气。

生:我好像闻到了香香的味道。

师:呵,杏花雨,美丽的雨,香香的雨,这个名字真有诗意。下面,你也像诗人一样,来给雨起一个诗意的名字吧。

花雨

生:桃花雨。

师:太棒了,桃花雨,更美,更艳。

生:梨花雨。

师:梨花雨,像雪,一尘不染。

生:桂花雨。

师:桂子花开,香飘十里,这样的雨,多香哪!

生:樱花雨。

师:樱花雨,纯洁、浪漫的雨,象征着希望的雨。

生:荷花雨。

师:荷花雨,夏天的雨,奔放的雨,热烈的雨。

生:玫瑰花雨。

师:感觉多了一个字,去掉一个,变成——

生:玫瑰雨。

生:菊花雨

师:菊花雨,秋天的雨,一场秋雨一场寒,可是菊花不怕寒,

生:梅花雨。

师:春到梅花山,梅花开放的时候,游人如织,即使下着小雨,也挡不住人们踏春赏梅的步伐。看黑板的板书,看你们起了多少诗意的雨名,来读一读吧。

桃花雨 梨花雨 桂花雨 樱花雨

篇三:《绝句》

《绝句》 志南和尚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

1.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

2.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译文: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 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 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 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 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 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 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 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 “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

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 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 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 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 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 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激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篇四:《关于春天的优美诗句》

1、春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春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4、春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关于春天的优美诗句。——贺知章<咏柳>

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7、萱草萌芽,侵陵雪色。——唐·杜甫<腊日>

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1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11、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关于春天的优美诗句。——龚自珍<己亥杂诗>

13、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6、有时三点两点雨,1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1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2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姣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2、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2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25、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26、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7、春江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2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2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0、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3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3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3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3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36、林花着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唐·杜甫<曲江对雨>

37、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38、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篇五:《描写花的古诗》

1、<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饮酒>

东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描写花的古诗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3、<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4、<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描写花的古诗

5、<墨梅>

宋·张嵲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6、<>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7、<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宋·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8、<梅花绝句(之—)>

宋·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9、<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绿阴来。

10、<绝句>

南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1、<清平乐>

北宋·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1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3、<湖上寓居杂咏>

宋·姜夔

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14、<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15、<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6、<春色满园>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7、<山园小梅·其一>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18、<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280976.html

    【绝句。志南。第二句点评。】相关推荐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