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高仿奢侈品犯法吗

| 澳洲移民 |

【www.guakaob.com--澳洲移民】

篇一 卖高仿奢侈品犯法吗
成都微商卖假货被刑拘,卖17万就能赚10万

  微信朋友圈卖假货 半年黑赚近十万

被查获的153件假冒伪劣奢侈品。

  “澳洲UGG代购,今年新款”“专柜同步版,秋装重磅出击”……近一年来,微信朋友圈演变成“购物圈”,“微商”越来越多。李梅和王嘉也是其中一员,2014年3月两人合伙开了一家名为“Vicky Studio”的微商店,自称提供各种高仿的名牌奢侈品手袋、腕表、服装等。10月17日,成都市温江区公安分局将两人挡获,在他们的仓库中发现了大量假冒奢侈品,涉案总金额接近40万元。10月30日,警方发布消息,两人已被刑事拘留,这也是成都市首例微商贩卖假冒伪劣产品被刑拘的案例。

  事件

  假货名片发给民警微商店主现形

  2014年9月,温江区公安分局一位民警在自家门口发现了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微商“Vicky Studio”销售名牌奢侈品等。“民警加了这个微信号,发现他们朋友圈里都是卖奢侈品的,就佯装买家跟店主攀谈了起来,并提出想先去验验货,”经侦大队民警说,经过一个月的侦查,警方最终锁定李梅和王嘉在温江某小区内租用房间当做实体店销售和仓库储货。

  该民警回忆,那间“铺面仓库两用”的房间大约有100平方米,客厅里有货架,上面摆放着各种奢侈品货物,供客人选购,其他货物堆在卧室。10月17日,警方在仓库内将李梅和王嘉挡获,现场查获的奢侈品货物就有153件。

  目前,李梅和王嘉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被刑事拘留,涉案总金额将近40万元,这也是全市首例微商贩卖假冒伪劣产品被刑拘的案例。

  卖17万货物 利润就有近10万

  据民警介绍,30岁的李梅曾开过服装店,又在全国某知名品牌旗下做品牌代理,对穿着打扮都有独到的见解(创业:

  每个月,王嘉都会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新货的图片、品牌、款式等信息。为拓展生意,两人印制了不少宣传卡片,在温江区很多小区进行发放,再加上这些仿制奢侈品价格低廉,这家微店很快火了起来。

  在两人的工作电脑里,警方发现了3月到9月以来,这家微店每个月的进出货详情记录,货源主要集中在广州一带。在清单上,记者看到某品牌的一款粉色手提包的进货价格为590元,但销售价格则达到了980元。以这份清单的记录来看,短短半年时间,两人就已卖出了17余万元的货物,利润约在10万元上下。

  工商

  查处存在难度 行业管理尚不完善

  微商作为新兴产业,行业监管尚不完善,在执法上也存在一定难度。“必须要锁定人、货、交易记录,才能确认是不是违法行为,”温江区工商局工作人员说,现在微商交易多为“私人定制”,基本不会囤货,而且也没有成交记录,“所以要人赃并获很难,即便是有货物,也必须要商标所有人进行辨认,确定其为假冒伪劣产品,我们才能查处”。

  律师

  微商要诚信经营 莫钻法律空子

  随后,记者就此咨询了北京安博律师事务所成都分所的律师钟洁。钟洁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上买、网上卖,微商成为销售份额不断扩大的购物方式,但在行业监管和法律规范上仍较滞后。

  “国家目前还没有专业的法律规范,没有强有力的监管,因此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专坑熟人、无法提供票据等情况时有发生,”钟洁表示,只有加强立法,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建立有效的网络销售监管系统,才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持正常经济秩序。

  而对于“蜂拥而入”的微商,钟洁建议商家应该诚信经营,保证进货渠道的合法性,销售正规合法产品,改善售后服务,“千万不能为了贪便宜,钻法律空子,否则很有可能构成犯罪”。而消费者在购物时,更应该保留交易凭据,一旦发生纠纷,才有定责依据。(肖茹丹 张雨儿)(李梅、王嘉均为化名) 

篇二 卖高仿奢侈品犯法吗
网购化妆品高仿假货产业链 低价是杀手锏

  网购产品一向以低价著称。然而,低价是否能够带来所谓的“正品”?此次消费者报告以大牌云集的美妆品类作为切入点,对多个电商网站的化妆品来源进行检验和回溯调查,结果显示,未获授权的走私货和高仿化妆品正占据了美妆电商的绝大多数。而这只是品类众多的电商销售的冰山一角。

  一款原价630元的15ml雅诗兰黛即时修护眼霜产品,在聚美优品、乐蜂网、京东商城等网站上只卖到原价的4-5折,而在淘宝上甚至只卖100多元,是原价的六分之一。

  这样的折扣无疑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当你在林林总总的购物信息中搜索到它,再点下“付款”键到最终从快递手中接过这份所谓“如假包换、假一赔三”的产品时,你能有多确定你手中的这份“正品”就是真的?

  可以肯定的是,网购商家许下假一赔三、店铺保证金赔付、专柜验货、免费退换货等等承诺,想尽了一切办法让你相信,你购买的化妆品此前经过的生产、营销、物流、售后检测等每一个环节都精准无误。

  但包括雅诗兰黛、倩碧、兰蔻、碧欧泉、欧舒丹、贝玲妃、茵芙莎等十多个知名跨国化妆品牌的品牌方向本报确认,上述网站并没有获得其产品销售的授权,所售产品出现问题品牌方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记者以大牌云集的美妆品类作为切入点,对上述多个电商网站售卖的化妆品身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未获授权的走私货和完全假冒的高仿化妆品已经形成一整套侵权营销、制假售假的“黑色链条”。

  雅诗兰黛遭遇“李鬼”

  记者在电商购买的两件雅诗兰黛产品得到的品牌方反馈是:均不是属于公司正规进口的真货渠道,出处不明

  7月中旬,本报记者在某知名美妆电商网站上分别购买了Estee Lauder雅诗兰黛红石榴洁面乳(125ml)、雅诗兰黛(Estee Lauder)青春抗皱滋润霜SPF15(15ml)、法国娇兰(Guerlain)纯净奥秘莲花洁面乳霜(50ml)等六款护肤品。

  其中,雅诗兰黛(Estee Lauder)青春抗皱滋润霜SPF15(15ml)标注的售价为59.9元,仅为正价234元的2.5折。上述娇兰以及雅诗兰黛的另一款产品的折扣也分别在3.8折和7.4折。所购买商品中,最低折扣来自欧莱雅集团旗下Lancome兰蔻立体塑颜晚霜(15ml),仅为正价的2.2折。

  在这家化妆品电商网站的显著位置,“100%正品采购流程”字样清晰可见,并列出了包括雅诗兰黛、DHC、兰蔻等国内外知名品牌。靠着“100%正品”的口号和每天网站都有多件产品限时低价抢购的策略,这家网站吸引了众多化妆品消费者。

  但将上述两件雅诗兰黛产品送往雅诗兰黛中国公司进行检验后,本报记者得到的反馈却是:这两件产品均不是属于公司正规进口的真货渠道,出处不明。

  “青春抗皱滋润霜SPF15(15ml)这款产品公司在中国区压根就没有销售,整个中国市场就没有雅诗兰黛正规渠道的SPF15面霜在卖。” 雅诗兰黛方面表示。

  而另一件红石榴洁面乳的瓶底标示则让品牌方更为惊讶。该产品在底部贴有美国百货公司Bloomingdale‘s的退货标签,与雅诗兰黛在华销售的标签完全不符。

  雅诗兰黛中国提供的送检样品与正品对比图中可以明显看到,红石榴洁面乳的外盒包装标签明显不同。该电商所售的这款产品标签底色为银色,仅标注有含量、原产地、生产批号、经销商地址等五六个信息,甚至连货号信息都不包含。而雅诗兰黛官方出具的标签则是底色为暗黄色,标注信息除了货号以外,还有逾百字的产品介绍、详细化学成分表以及生产批号、经销商地址等基本信息。

  而在两款产品的实际包装正反面、底面的产品信息标注上,雅诗兰黛出具的正品与该网站所售的产品也有较大差别。“可以明确肯定的是,该网站上销售的所有雅诗兰黛集团旗下的品牌商品(雅诗兰黛、倩碧、海蓝之谜等等)均是侵权违规的。”雅诗兰黛中国指出。由此看来,其中是否有假冒伪劣产品也暂时无法排除。

  本报记者在乐蜂、淘宝、京东、亚马逊等多个网站也都发现雅诗兰黛产品被以2-6折不等的价格出售。京东的入驻商家客服和淘宝店铺都对本报记者反复强调,产品为正品,可以专柜验货。

  但雅诗兰黛中国声明,目前在电商领域销售正品只有其雅诗兰黛官网、丝芙兰(Sephora)官网,其余渠道均为未授权的违规销售,不会提供任何验货或售后服务。

  遭遇侵权销售的化妆品牌不止雅诗兰黛一家。欧莱雅集团奢侈品部、贝玲妃电商部门、欧舒丹中国、资生堂旗下茵芙莎(IPSA)品牌部都向本报记者确认,知名电商网站聚美优品、乐蜂、京东、天猫、淘宝、亚马逊、当当等都没有获得其产品销售的授权,消费者从这些网站购买的产品如出现质量问题,品牌方都不承担任何责任,线下专柜也不会接受消费者前去验货。

  其中,受到侵权销售的品牌最多的是欧莱雅集团奢侈品部,旗下拥有兰蔻、碧欧泉、植村秀、科颜氏、HR等8个知名化妆品品牌。其部门负责人向本报介绍,欧莱雅集团的化妆品分为大众化妆品和奢侈品两个部门,前者负责“巴黎欧莱雅”品牌,多数知名电商网站获得的仅仅是巴黎欧莱雅这一大众品牌的销售授权。

  由于各个品牌授权的网络销售渠道各有不同,加上电商夸大宣传,消费者要分清哪些是授权渠道并非易事。茵芙莎确认只有官网和银泰网是授权销售,欧舒丹则要加上丝芙兰官网。在这三家之外,欧莱雅集团奢侈品部的授权渠道还包括奢研美、百盛官网和王府井百货官网。LVHM集团下属化妆品牌贝玲妃则还要加上中友百货电商。

  水客走私:“正品”的秘密

  隐藏在电商身后的倒货客,利用自身之便在香港购买免税产品后违规携带进内地后转销.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有化妆品品牌方都强调,经他们授权的网站所有产品售价都和线下维持一致,不可能存在仅专柜原价一半甚至二三折的销售价格。

  但在聚美优品、京东、淘宝等网站上,几乎所有商家都以网店省去了租金、人工成本为由,向消费者灌输其“比专柜便宜五六成”的合理性。

  大多数电商网站都反复强调其进货渠道可靠。以聚美优品为例,其进货渠道一栏给出的解释是从渠道上游直接供货(如一级代理、地区总代甚至厂商直销),免去额外的渠道费用,从而降低10%~12%的采购成本,同时加以采购额大的优势压低进价,再省去10%~12%的成本。

  聚美优品CEO陈欧曾回应称,“现在(与聚美)合作的有40多家品牌商,谈判不成的只能从国内专柜进货。”

  但多个化妆品品牌方强调,他们每年都会对授权渠道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次年继续合作,以杜绝线下代理商长期把持销售渠道后私下向电商走货,“即使是王府井、银泰百货这些线下的合作方要上网销售,我们也会和他们单独再签署一份网络销售的授权书”。

  欧舒丹和茵芙莎则透露,他们在中国并没有授权的线下代理商,产品产地也都在国外,因此大陆的线下货物不可能流到未经授权的电商网站。

  对于美妆电商强调的“只从品牌方、代理商、国内外专柜等正规渠道采购。所有供应商均对公司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供应商品牌授权资质”的口号,上述知名美妆电商代理商梁月向记者直言“名不副实”。

  梁月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化妆品专柜的折扣价格体系基本固定且相当透明,线上线下的参与者都十分清楚。“护肤品一次交易金额做到五万,就给打六八折。而香水类的产品折扣低一些,基本做到两千起就打七折,做到相当的量才会有更大的优惠。如果比这个折扣还要再便宜有二十块以上,可以保证基本都是假的或者有问题的。”

  深谙化妆品价格体系、手中握有货源的美妆产品供应商成为了电商企业不可见光的“地下供给方”。梁月自称是香港知名实体美妆零售商卓悦的供货商,从兰蔻、雅诗兰黛、倩碧这样的护肤品到香奈儿、纪梵希、迪奥这样的彩妆都可以拿到货。

篇三 卖高仿奢侈品犯法吗
高仿包内幕:都在“玩命”

篇四 卖高仿奢侈品犯法吗
高仿奢侈品市场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篇五 卖高仿奢侈品犯法吗
高仿奢侈品销售模式及运作流程

高仿奢侈品销售模式及运作流程

一、销售基础须知:

1、产品为男女款手表、男女款皮包。

2、手表分石英和机械两类,石英又分国产石英、日本石英、瑞士石英三类;机械分国产机芯、日本机芯、瑞士机芯三类;

3、箱包分为1比1和原版皮以及原单货三类;原版皮和原单货价格高,1比1价格相对较低。

4、客户除在上新的图片中选购产品外,还可在各正品网站上选择款式,我们代客户选购同类款式产品。

5、本店所有销售的产品均不开具发票。

6、手表外盒分为普通和专柜两种,专柜盒需另外支付50元。

二、业务操作:

1、 销售模式以微信、QQ营销为主。

2、 所有产品均无实物可看,客户选购产品均以图片为准。

3、 无质量问题,一律不退不换。

4、 承诺客户实际购买的产品如图例一样。

5、 先款后货。

6、 手表售后一年,有质量问题可以保修。

三、业务流程及规定

1、每天本店会在微信以及空间中上新货图片,代理商保存本店发布的产品图片,再复制到自己的朋友圈进行转发。未转发者,每次扣除50元。

2、QQ空间、微博也同时转发。

3、产品零售价由本店制定,业务员按照本店的价格进行报价。

4、确定业务达成,业务员需提前收款,再将货款汇至本店专用账号。

5、款到帐后3天内发货。

6、所有业务员均需有着高度敬业精神来拓展各自业务。

篇六 卖高仿奢侈品犯法吗
实体店与电商勾结撑起国际奢侈品造假链

电商知识

声称“境外代购正品”,附有境外商场售货单,本应数万元的同款商品仅卖三五千元。如此“物美价廉”的“奢侈品”,是真的吗?

国际一线奢侈品大牌,声称“境外代购正品”,附有境外商场售货单,本应数万元的同款商品仅卖三五千元。如此“物美价廉”的“奢侈品”,是真的吗?日前,记者兵分8路,深入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湖南、湖北等地调查发现,尽管有关方面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假冒产品在一些地区依然猖獗,甚至自成体系,发展成产、供、销“一条龙”链条。

千元买到“国际大牌”配包装发票真假难辨

一些购物手续显示是在香港专卖店代购的奢侈品,其实就是内地普通店铺出售的假货,甚至是地摊货。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假货通过常规渠道居然难辨真假。

在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武汉万商白马服装交易中心内,记者发现,一些专售皮具箱包的商铺在售卖国际奢侈品品牌。走进商场四楼一家名为“大巴黎”的商铺,20多平方米的商铺内各式女包琳琅满目,品牌包括“普拉达”“香奈儿”“巴宝莉”“LV”等。

商铺老板“张姐”介绍,她卖的女包几乎囊括知名一线大牌,价格从200元到5000多元不等,都是与港版真品女包一比一的高仿货。其中“LV”和“香奈儿”两款的高档A货,不仅有原厂包装,还能提供“香港购物清单”和“银行卡刷卡凭证”。用她的话说,“两三千块钱的货,绝对能背出两三万的感觉。”

一款“香奈儿”黑色羊皮女包中,“张姐”提供了两张“香港太子大厦香奈儿专柜”的购物清单以及一张刷卡凭证,标明这个女包“售价”为3.98万元。然而,这个店仅售人民币6340元,还能打3折,以1900元就能买下。

记者致电香奈儿大陆客服热线,对方表示无法查询和鉴别商品货物是否属于正品,建议到销售清单上注明的购货专柜查询。

记者联系香港太子大厦的香奈儿专柜服务员,他们表示店内同款女包售价为3.4万元港币,但无法提供销售清单和商品货物真伪的查询服务。

在广州桂花岗皮具市场,国际知名品牌的仿冒品应有尽有,并可随时贴牌供货。在当地广州白云世界皮具贸易中心1A0159档口,老板提供了一款假冒普拉达女式手提包完整的产品包装,其中包括一张刷卡金额为23800元的发票。甚至扫描其包装盒的信息码,显示的也是香港正牌店地址信息。这些与在香港正牌店购物后入关手续一模一样。

这些配套的假包装、假发票,在当地一些包装店几乎可以敞开购买。在桂花岗三街7号冠粤皮具城首层A16-A17档口,花几分钟时间,便可购买到两套完整的“普拉达”“古驰”包装和发票。

“一般的高仿品最多卖到七八百元,要是能配齐包装盒和购物单,就能卖两千到三千元。”武汉汉正街一位店主透露,包装盒一般厂家都能生产,加上定制一批伪造的香港商场购物清单和银行卡刷卡凭证,“这就是为何很多号称海外代购的一线大牌卖‘白菜价’的原因。” “白板”产品贴假商标想要什么品牌就有什么

一堆没有任何标识的“白板”产品,一叠假冒的名牌商标,成本低廉,并不打眼,但一旦两者联袂,顿时变成身价昂贵的“名牌”。这样的“蝶变”魔术大戏,是假名牌生产的主要流程,在一些地方几乎每天都会上演:各种无标识的“白板”产品被缝上伪造的知名品牌商标、吊粒等标识后销往各地。

在湖南省郴州市北湖网贸商城,记者拿着大号黑色塑料袋,表示前来进货。在商城二楼的一家女装档口,记者指着一件衣服问“拿货多少钱”,老板说110元一件。记者随即问有没有韩国的几个品牌,老板说这几个品牌没有,但想要的话可以提前预约,“过几天就有新的光碟,你只要需要,都可以做”。

记者走访该商城多家档口,得到的回复基本上都是“要什么牌子都有”,有的可以直接提供,有的则表示要另外去买。在商城三楼一家男装档口,记者看到挂着的男式T恤均没有领标,而老板正在将已经贴了“劲霸”标签的T恤折叠装好,并表示“花花公子”“金利来”等牌子都有。

在浙江杭州的“自由港四季青休闲服饰城”五楼、六楼,一些店铺在卖“阿迪达斯”“耐克”“斐乐”运动短袖衫、运动裤,也有“哥伦比亚”“北面”冲锋衣。店员告诉记者,只要提供图片或者样衣,什么品牌都可以代加工。

在江苏海门市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一家名为“坦克毯业”的店铺,记者吃惊地发现,一条印有“蔻驰”标识的毛毯只需37元。记者问:“能加知名品牌的水洗标识吗?”店铺老板回答:“可以,我们这里什么名牌的都有,每条加收一块钱,100条以上免费。”他说,水洗标识必须再到另外专门的店铺去定制,他们店只负责把水洗标识缝制到毯子上去。

在一家名为“益善印业”的店铺,一名林姓业务员告诉记者,什么水洗标都可以做,每卷五六十元,“只要你把那些名牌的水洗标原样带来就行了”。

近年来,各地屡屡破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件。郴州曾在2013年查获一起,涉案价值8650万元。犯罪嫌疑人从浙江嘉兴购进假冒名牌服饰,再从广东购进“梦特娇”“七匹狼”“柒牌”“哥弟”等假冒品牌标识,进行贴标后销售,已形成假冒服装、商标的产、供、销“一条龙”链条。

实体店电商勾结形成利益共同体

在假冒名牌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条中,最核心的是实体店铺老板和电商店主相互勾结形成的“假货利益共同体”,他们彼此依赖,沆瀣一气,共同支撑起整个造假链条。 记者发现,“假货利益共同体”在实际运作中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流程:首先,电商店主去实体店铺取光碟,里面有各种已经拍摄好的假货照片,将这些照片上传到电商店铺,买家就可以自己选择品牌了。如果有买家下单,电商店主就通过QQ等方式,将商品型号、颜色等信息告诉实体商城供货商,供货商则会告知电商店主一个编号。电商店主凭借这个编号可以直接去实体店铺取货,贴上相应的标签和吊牌,就可以找快递发货。

在湖南郴州北湖网贸商城,一进去,就可以领取各种宣传资料和光碟。记者随机拿取几张光碟,发现一张男装的光碟里有“花花公子”“金利来”“梦特娇”等品牌,价格从90元至140元不等,这些品牌的产品图片全部是一样的,只是胸标和领标不同。在一张女装的光碟里,则直接展示了“哥弟”“秋水伊人”等品牌的吊牌图片,商品信息图片的“品牌”一栏为空白,这意味着电商店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品牌名称。

一位店主向记者表示,实体商城里有的货源是仿专卖店里的品牌服装,标签也是仿的。女装仿得比较多的有“哥弟”“秋水伊人”“欧时力”“艾莱依”,男装是“九牧王”“花花公子”“金利来”,还有韩国“SZ”等一些国外品牌。“标牌可以随便换,哪个牌子好卖就贴哪个品牌的商标。”

浙江杭州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一家服装店里,挂着“大嘴猴”等多个知名运动品牌服装,店员在电脑前面忙忙碌碌,网购聊天的“叮咚”声此起彼伏。一名店员告诉记者,他们在广东有工厂,可以自己加工生产,除了店里这些名牌服装,其他国际名牌都可以生产,最好有样衣,可以先打样,客人确认了就做。一般来说,一个款300件以上就可以接单做。

当地监管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有些服装店里的光盘比衣服多,店主通过发放光盘进行宣传,交易一般在网上进行。至于凌乱摆放的几件衣服,“那是开服装店必须的摆设,用来应付工商检查的。”

在过去的几年中,电子商务领域成了大小资本追逐的热土。而在电商的争抢战中,各大门户网站的广告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在整个电子商务行业“不差钱”的情况下,除了向来低调、很少大花钱的B2B,整个电商行业都一哄而上、疯狂地加入了广告这一“烧钱大战”的行列。

在电商同行们的争抢下,各大门户网站广告价格也一路飙涨。B2C企业获得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大大提高,目前大约是在80元左右。在过去的一年中,门户网站的广告涨了40%以上,CPS、

搜索引擎的价格从年初到年末至少涨了1倍,最夸张的是hao123这样的导航网站,价格在过去一年里竟然涨了三四倍。

2010年底,关于门户广告涨价的风声就不断传出,门户首页2011年广告位的争夺犹如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的招标会一样炙手可热,网站广告价格涨幅在30-50%之间,提价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网络广告价格的明显提升,既跟品牌企业更青睐线上营销有关,也反映了互联网媒体领域市场集中度加强的趋势。门户被新浪、腾讯、网易、搜狐把持,搜索百度一家独大,导航则有hao123和奇虎360。品牌公司其实并没有很多的媒体选择,广告位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 编辑httpd服务的主配置文件httpd.conf,查找配置项“ServerName”,在附近添加一行内容“ServerName ”,用于设置网站名称。

继SNS和视频网站浪潮之后,图书、母婴、3C、鞋服类等一大批B2C电子商务网站,以及后起的团购网站,相继上市或引进大笔风险投资后,在推广上的竞相烧钱,是网络广告价格上扬的直接推手。

而网络广告价格上扬背后更深层的因素在于三方面,第一,网络广告的价值一直都被低估;第二,网络广告效果被广告主越来越重视;第三,以SNS、微博等的平台的营销价值还未能完全体现,因此在现阶段优质资源相对稀缺,导致了广告费用逐年攀升。

马云在继08年“过冬论”准确预言经济寒冬后,近期又抛出“B2C泡沫”会在一两年内破裂的预测。在马云敏锐的商业触觉下,有很多人相信他的判断。

虽然凡客可以作为广告帮助企业飞速发展的例证,但是光烧钱是烧不出来一个好的电子商务企业的,而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依靠广告一招制胜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

可以说,现在电商企业对广告的追逐、对广告功效的热捧和依赖,已快到了一个不健康的程度。广告投放策略的背后应该有策划、营销、产品、服务等一系列支撑,企业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结构,企业自身必须是“健康”的。如果将广告比作一个大补的药,企业本身适应其药力,会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是药三分毒,如果不适应其药力,广告投放无疑就成了企业发展的“毒药”。【卖高仿奢侈品犯法吗】

电子商务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在凡客这样表面上依靠广告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激励和示范下,蜂拥而上投广告,这并没有真正理解B2C的真正内涵,没有理解网络营销的本质。

电子商务企业蜂拥而上投入广告,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是其背后有“资本”这样一双大手在操控。实际上,即使很多管理者知道自己的广告完全是消耗性的,是不会带来长期积累的,但是仍然会“饮鸩止渴”。他们有着现实的业绩压力,因为为他们注资的VC等不了。在这片资本的“游乐场”上,资本急功近利了,产业必然会以资本意志为导向,跟着浮躁。

广告无疑是一剂“兴奋剂”,能够让企业进入快车道,但是为什么它就不会是一剂“毒药”呢?!PPG的快速大起大落,其中之一就有广告“狂轰滥炸”、资金链断裂的原因。而在发展的韧性和耐力上,无论是港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深交所上市的网盛科技、还是在美国上市的当当网,无不熬了10年之久。电子商务历经波折发展到现在,实际上早就应该过了盲目追求增长率的年代。经历了浮躁,电子商务企业确实应该沉下心来,谋求自身的合理增长,而不是翻倍式增长。远离浮躁,日积月累,自然会有所成就。

在过去的几年中,电子商务领域成了大小资本追逐的热土。而在电商的争抢战中,各大门户网站的广告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在整个电子商务行业“不差钱”的情况下,除了向来低调、很少大花钱的B2B,整个电商行业都一哄而上、疯狂地加入了广告这一“烧钱大战”的行列。

在电商同行们的争抢下,各大门户网站广告价格也一路飙涨。B2C企业获得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大大提高,目前大约是在80元左右。在过去的一年中,门户网站的广告涨了40%以上,CPS、搜索引擎的价格从年初到年末至少涨了1倍,最夸张的是hao123这样的导航网站,价格在过去一年里竟然涨了三四倍。

2010年底,关于门户广告涨价的风声就不断传出,门户首页2011年广告位的争夺犹如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的招标会一样炙手可热,网站广告价格涨幅在30-50%之间,提价成为了

不争的事实。

网络广告价格的明显提升,既跟品牌企业更青睐线上营销有关,也反映了互联网媒体领域市场集中度加强的趋势。门户被新浪、腾讯、网易、搜狐把持,搜索百度一家独大,导航则有hao123和奇虎360。品牌公司其实并没有很多的媒体选择,广告位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

继SNS和视频网站浪潮之后,图书、母婴、3C、鞋服类等一大批B2C电子商务网站,以及后起的团购网站,相继上市或引进大笔风险投资后,在推广上的竞相烧钱,是网络广告价格上扬的直接推手。

而网络广告价格上扬背后更深层的因素在于三方面,第一,网络广告的价值一直都被低估;第二,网络广告效果被广告主越来越重视;第三,以SNS、微博等的平台的营销价值还未能完全体现,因此在现阶段优质资源相对稀缺,导致了广告费用逐年攀升。

马云在继08年“过冬论”准确预言经济寒冬后,近期又抛出“B2C泡沫”会在一两年内破裂的预测。在马云敏锐的商业触觉下,有很多人相信他的判断。

虽然凡客可以作为广告帮助企业飞速发展的例证,但是光烧钱是烧不出来一个好的电子商务企业的,而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依靠广告一招制胜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

可以说,现在电商企业对广告的追逐、对广告功效的热捧和依赖,已快到了一个不健康的程度。广告投放策略的背后应该有策划、营销、产品、服务等一系列支撑,企业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结构,企业自身必须是“健康”的。如果将广告比作一个大补的药,企业本身适应其药力,会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是药三分毒,如果不适应其药力,广告投放无疑就成了企业发展的“毒药”。

电子商务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在凡客这样表面上依靠广告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激励和示范下,蜂拥而上投广告,这并没有真正理解B2C的真正内涵,没有理解网络营销的本质。

【卖高仿奢侈品犯法吗】

电子商务企业蜂拥而上投入广告,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是其背后有“资本”这样一双大手在操控。实际上,即使很多管理者知道自己的广告完全是消耗性的,是不会带来长期积累的,但是仍然会“饮鸩止渴”。他们有着现实的业绩压力,因为为他们注资的VC等不了。在这片资本的“游乐场”上,资本急功近利了,产业必然会以资本意志为导向,跟着浮躁。

广告无疑是一剂“兴奋剂”,能够让企业进入快车道,但是为什么它就不会是一剂“毒药”呢?!PPG的快速大起大落,其中之一就有广告“狂轰滥炸”、资金链断裂的原因。而在发展的韧性和耐力上,无论是港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深交所上市的网盛科技、还是在美国上市的当当网,无不熬了10年之久。电子商务历经波折发展到现在,实际上早就应该过了盲目追求增长率的年代。经历了浮躁,电子商务企业确实应该沉下心来,谋求自身的合理增长,而不是翻倍式增长。远离浮躁,日积月累,自然会有所成就。

在过去的几年中,电子商务领域成了大小资本追逐的热土。而在电商的争抢战中,各大门户网站的广告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在整个电子商务行业“不差钱”的情况下,除了向来低调、很少大花钱的B2B,整个电商行业都一哄而上、疯狂地加入了广告这一“烧钱大战”的行列。

在电商同行们的争抢下,各大门户网站广告价格也一路飙涨。B2C企业获得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大大提高,目前大约是在80元左右。在过去的一年中,门户网站的广告涨了40%以上,CPS、搜索引擎的价格从年初到年末至少涨了1倍,最夸张的是hao123这样的导航网站,价格在过去一年里竟然涨了三四倍。

2010年底,关于门户广告涨价的风声就不断传出,门户首页2011年广告位的争夺犹如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的招标会一样炙手可热,网站广告价格涨幅在30-50%之间,提价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网络广告价格的明显提升,既跟品牌企业更青睐线上营销有关,也反映了互联网媒体领域市场集中度加强的趋势。门户被新浪、腾讯、网易、搜狐把持,搜索百度一家独大,导航则有hao123和奇虎360。品牌公司其实并没有很多的媒体选择,广告位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

继SNS和视频网站浪潮之后,图书、母婴、3C、鞋服类等一大批B2C电子商务网站,以及后起的团购网站,相继上市或引进大笔风险投资后,在推广上的竞相烧钱,是网络广告价格上

扬的直接推手。

而网络广告价格上扬背后更深层的因素在于三方面,第一,网络广告的价值一直都被低估;第二,网络广告效果被广告主越来越重视;第三,以SNS、微博等的平台的营销价值还未能完全体现,因此在现阶段优质资源相对稀缺,导致了广告费用逐年攀升。

马云在继08年“过冬论”准确预言经济寒冬后,近期又抛出“B2C泡沫”会在一两年内破裂的预测。在马云敏锐的商业触觉下,有很多人相信他的判断。

虽然凡客可以作为广告帮助企业飞速发展的例证,但是光烧钱是烧不出来一个好的电子商务企业的,而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依靠广告一招制胜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

可以说,现在电商企业对广告的追逐、对广告功效的热捧和依赖,已快到了一个不健康的程度。广告投放策略的背后应该有策划、营销、产品、服务等一系列支撑,企业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结构,企业自身必须是“健康”的。如果将广告比作一个大补的药,企业本身适应其药力,会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是药三分毒,如果不适应其药力,广告投放无疑就成了企业发展的“毒药”。

电子商务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在凡客这样表面上依靠广告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激励和示范下,蜂拥而上投广告,这并没有真正理解B2C的真正内涵,没有理解网络营销的本质。

电子商务企业蜂拥而上投入广告,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是其背后有“资本”这样一双大手在操控。实际上,即使很多管理者知道自己的广告完全是消耗性的,是不会带来长期积累的,但是仍然会“饮鸩止渴”。他们有着现实的业绩压力,因为为他们注资的VC等不了。在这片资本的“游乐场”上,资本急功近利了,产业必然会以资本意志为导向,跟着浮躁。

广告无疑是一剂“兴奋剂”,能够让企业进入快车道,但是为什么它就不会是一剂“毒药”呢?!PPG的快速大起大落,其中之一就有广告“狂轰滥炸”、资金链断裂的原因。而在发展的韧性和耐力上,无论是港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深交所上市的网盛科技、还是在美国上市的当当网,无不熬了10年之久。电子商务历经波折发展到现在,实际上早就应该过了盲目追求增长率的年代。经历了浮躁,电子商务企业确实应该沉下心来,谋求自身的合理增长,而不是翻倍式增长。远离浮躁,日积月累,自然会有所成就。

在过去的几年中,电子商务领域成了大小资本追逐的热土。而在电商的争抢战中,各大门户网站的广告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卖高仿奢侈品犯法吗】

在整个电子商务行业“不差钱”的情况下,除了向来低调、很少大花钱的B2B,整个电商行业都一哄而上、疯狂地加入了广告这一“烧钱大战”的行列。

在电商同行们的争抢下,各大门户网站广告价格也一路飙涨。B2C企业获得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大大提高,目前大约是在80元左右。在过去的一年中,门户网站的广告涨了40%以上,CPS、搜索引擎的价格从年初到年末至少涨了1倍,最夸张的是hao123这样的导航网站,价格在过去一年里竟然涨了三四倍。

2010年底,关于门户广告涨价的风声就不断传出,门户首页2011年广告位的争夺犹如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的招标会一样炙手可热,网站广告价格涨幅在30-50%之间,提价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网络广告价格的明显提升,既跟品牌企业更青睐线上营销有关,也反映了互联网媒体领域市场集中度加强的趋势。门户被新浪、腾讯、网易、搜狐把持,搜索百度一家独大,导航则有hao123和奇虎360。品牌公司其实并没有很多的媒体选择,广告位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

继SNS和视频网站浪潮之后,图书、母婴、3C、鞋服类等一大批B2C电子商务网站,以及后起的团购网站,相继上市或引进大笔风险投资后,在推广上的竞相烧钱,是网络广告价格上扬的直接推手。

而网络广告价格上扬背后更深层的因素在于三方面,第一,网络广告的价值一直都被低估;第二,网络广告效果被广告主越来越重视;第三,以SNS、微博等的平台的营销价值还未能完全体现,因此在现阶段优质资源相对稀缺,导致了广告费用逐年攀升。

马云在继08年“过冬论”准确预言经济寒冬后,近期又抛出“B2C泡沫”会在一两年内破裂的预测。在马云敏锐的商业触觉下,有很多人相信他的判断。

篇七 卖高仿奢侈品犯法吗
奢侈品电商的愤怒:这个行业快被价格战搞死了

奢侈品电商的愤怒:这个行业快被价格战搞死了 “第五大道”于近日完成了首轮融资,这家成立七年的奢侈品电商,现在开始向技术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转型。在与CEO孙亚菲对话中,她用了“B2C模式就是错误的”“这个行业快被价格战搞死了”来表述奢侈品电商行业现状。

关于奢侈品电商的质疑声从来没有停止过,此前曾有虎嗅作者发表了第一代奢侈品电商为什么不行了?、奢侈品电商的出路在那里的看法。从2010年资本狂欢,到2012年扩张洗牌,再到2013年大浪淘沙。虽然2015年奢侈品电商频发融资,但烧钱了这么久仍然没有一家真正的走出来,让外界对这一行业更蒙上了悲观的情绪。“卖身阿里”的魅力惠再度印证了奢侈品电商的最终走向:要么死亡要么卖身。

在这个两个半小时的采访中,孙亚菲从进货渠道、电商与品牌方的矛盾、B2C模式的弊端,以及奢侈品电商的未来玩法等方面对奢侈品电商行业做了细致的论述,或许对读者有所启发。

以下内容为孙亚菲自述,虎嗅采访、撰写:

奢侈品的进货途径决定难有大折扣

如果一家电商所卖的奢侈品是正品,那么它的渠道无外乎四个:品牌方授权、总代理合作、经销商串货,再就是进口贸易商。那么每个渠道的折扣是怎么来的呢? 第一,拿品牌方授权,自己贴钱。电商会与品牌方直接合作,但是有一个问题,通常与品牌方合作,新品是没有任何折扣的,只能按照原价卖。曾经有一个同行,为了冲销量,在拿到授权后开始贴钱打折。但这件事很快被品牌方知道,并立刻停止了合作。品牌方的顾虑在于,他们有一套线下销售体系,网上打折冲击了线下的销售渠道,让线下店十分不满。 第二,与总代理带来合作,拿尾货。总代理会有尾货给到你,但是尾货的特点是:数量很少,有些款只有几个;款式老,新款基本没有尾货;有瑕疵或者断码。

什么是尾货?打个比方,品牌方认为市场可以卖十个亿的货,于是生产了这么多,但实际上只卖掉了九个亿,剩下一个亿的货就是尾货。它会被放到Outlets(奥特莱斯)或者其他一些渠道打折出售,第一年打个七折没有卖掉就放一年,第二年再打个五折还是卖不掉,这时候会以三到四折给到我们电商。

第三,经销商窜货。品牌方分几个级别:品牌方、总代理、区域代理、经销商。品牌方是愿意这么做的,虽然毛利低,但是没有开店费用,就是净利润。也有例外,类似Gucci这些强势品牌全部自营,没有代理商。 经销商每一年需要提前半年把钱交给品牌方,半年后拿到货到商场里卖,这就是订货。卖的越快,资金回笼越快,资金利润率越高,挣得越多。他们有需求把货快点卖掉,但是由于受到海淘、网购等各种冲击,经销商货很难卖,于是有人选择和电商合作,以一定的折扣给到电商,电商从中赚几个点,再打折卖出去。

但这是扰乱品牌方代理体系的。一个经销商只能在自己的区域销售,而放到电商去相当于卖到全国各地,这让其他区域的经销商更加难卖,这个道理和第一个一样。所以品牌方发现经销商窜货会处罚他,但是现在很多经销商都这么做,有些法不责众,品牌方后来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四,贸易商、代购公司走私或正规进口。有很多电商是从贸易商或者海外的买手店去进口回来的货品。但品牌方给到海外买手店的进货价在七折左右,如果要运到中国,正规交关税后没有什么太大的优惠,而且也不可能大量的订货。

总之正品的渠道基本就是这些,有很多的所谓的国际贸易商不知道从哪儿弄的货源,新款的价格只有市场的三分之一,让我感到匪夷所思。

新品打到四折?基本不靠谱

去年Gucci在天猫上开了旗舰店,但是销量第一的不是它。某网店专营Gucci包,声称从奥特莱斯代购(为避免广告和不必要的麻烦,虎嗅君把店名隐去),一款特价包月销量能卖到六七百个,且有些新品能打到四折。可能吗?不可能。

Gucci属于轻奢,别看品牌不属于顶奢,但是它的管理非常严格,Gucci全球的店全部都是直营的,除了Gucci的奥特莱斯店之外没有任何的尾货批发渠道。奥特莱斯店在全美大概有四五十个,特价款能打到三四折,但限购。并且每一个奥特莱斯一款尾货可能只有几个,大一点的可能有几十个,那么你到什么地方能够代购出来六七百个特价款?即使不间断的派出几十个买手,在不同的州购买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量。

其实阿里也判定不了这些货是真是假,曾有阿里的人来问过我,说这家店手续齐全,海关单等都有,但量太大让人怀疑。海关清单并不意味着就是正品,只要有发票你都可以在海关去报关。根据我们进货的逻辑不可能做到有这么多的尾货,况且新款还能打到这个折扣。【卖高仿奢侈品犯法吗】

【卖高仿奢侈品犯法吗】

话又说回来,Gucci的高仿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很多我们也认不出来。网上所说的原单基本上都是高仿,品牌方给代工厂的原材料都是按照数量来提供,剩下的边角余料都会收走,因此奢侈品没有原单这一说法。

(话语之间,孙亚菲指了指另一款包,说这款包只在纽约和洛杉矶两个地方出售,但是淘宝上已经铺天盖地的在卖。)

低价冲击,品牌方与电商站在对立面

再反观线下实体店,最近奢侈品引来关店潮。像LV在国内连续关掉七家店,退出乌鲁木齐、合肥等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关店潮,除了上面所说的电商的低价冲击之外,还有三个原因:

第一、国内反腐。第一个受到重创的就是手表的行业,之前中国实体店奢侈品消费结构基本上是送礼一半自用一半(这个比例是业内猜测,不一定准确),但没有疑问的是公款消费占到非常大的比例。但在2013年底表叔的风波之后,国家三令五申不允许接受公款请吃喝,公款送礼,送礼需求一下被抑制。钟表是送礼最多的品类,第一个遭到冲击的就是钟表行业,接下来冲击到的有箱包、配饰、服饰等。

第二,海外购旅游兴起。2014年有一个利好的消息是中产阶级崛起,中产阶级崛起的特别显著的特点就是消费升级,对品牌的认知度更高。但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开始向个人消费转变,而国内外奢侈品高达30%至50%的价格差,使得中产阶级更倾向于去海外购买。

再加上各个国家对中国游客的饥渴,使得欧美国家的签证越来越容易,出国容易意味着信息的透明,原来品牌方卖一个包,国外卖一万,国内能卖到一万五,现在不行了。这种国际价差使得中国的游客到海外基本上80%的时间不是在旅游,全是在买买买,出国购物成了巨大的新增长点。

第三,海淘、代购兴起。2014年开始有另一个风口就是海淘,越来越多的公司在资本的推动之下涉足海淘,国家也是希望把消费留在国内,于是出现了自贸区、保税仓的活跃。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很多大量的留学生到国外去留学,原来代购一直都存在,但现在变成一个留学生的标配,洋码头等C2C模式也借势发展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冲击就是假货的冲击,假货差不多占了一半以上的市场,并且如上面所说质量真假难辨。所以真品和高仿同台竞技,价格是别人的三倍以上,怎么卖?根本卖不动。

在这种情况下,品牌方需要电商扩大销路。但实际情况却是,在低价的冲击下,不得不站在了对立面。对于品牌方而言,电商低至二三折的折扣使其难以接受;对于电商而言需要低价冲销量,但品牌方咬住价格不松口。

于是,有同行挂出“KO星光天地(高端购物中心)”的广告语,也有某家CEO在接受采访时说不愿与品牌方合作,因为没有价格优势。

价格战下,奢侈品成了快消品,电商左右都走不通 从综合平台天猫、京东,到垂直电商寺库、走秀网,再到海淘网站洋码头、小红书整个行业都在讲低价,但没人说这个行业是不是快被搞死了。

为什么这么说?

奢侈品不是快消品,它的价格是各种服务的综合。如果这张做包的皮值300,然后电商把它卖到300,那么奢侈品不复存在。但现在的情况是所有人都在用做快消的方法在做奢侈品电商。

在今年年初,我们进行了成立7年以来的首次融资,虽然最终结果还算令人满意,但是中间并不顺利。质疑的声音伴随着我们整个融资过程“从2010年至今,奢侈品已经烧过很多钱了,但也没有一家真正走出来”“你们也应该用价格来抢市场。”

但是在我看来,基于奢侈品的特殊性,电商靠低价的战略很难走的通,理由有:

一、如第一部分“奢侈品电商上的折扣是怎么来的?”论述的那样,若货品为正品,那么货源基本来自四个途径,很难拿到很大的折扣,在价格上并无太大优势。

二、C2C无法控制正品(有淘宝为例不再赘述),而传统的B2C奢侈品电商有两种模式可以做,但都没有前途。

先说重模式。自己拿钱采货来卖,上述四种进货渠道都可以以这种重模式自采自销。由于奢侈品的价格高,面临着巨大库存压力。一个B2C电商,至少有三百个品牌,一个品牌下面少说也有100个SKU,一个SKU备货2-5个,那么也需要几十个亿的现金去采购,即使流动起来也需要压几个亿或者十几个亿的货。 这时候,电商面临两个选择:其一,把货品低价格卖出去,虽然加速资金运转,但是没有利润可赚,并且会遭到品牌方的不满,即使有尾货可卖,尾货数量有限且采购困难。其二,维持高价,虽然避免了与品牌方的矛盾激化,但是面对同行的激烈价格竞争,尤其是假货便宜的令人发指,很难卖出去。规模做不上去,重模式也就没意义。

换句话说,重模式中积压的库存会压死你。 再说代销模式。代销可以通过品牌方代销、总代理代销,经销商代销。代销有两种,一种是入你的仓库。入你的仓库需要他把货放进你的仓库,等买完后再结账。这些货的价值都很高,对方对你的期望值很高,希望你快速的就能够卖完。如果不能快速的卖完的话就不愿意放你这儿,他需要快速出去。所以这对电商的出货量有很大的要求,小平台难以达到。

还有一种模式是不入你的仓库,电商收到订单后去供货方调货。但这个模式对电商伤害很大,因为你们之间的ERP不可能打通,有的货品在供货方卖出去后并不会及时告诉你,于是出现很多用户下单,但最终被告知没货的情况。现在行业内基本上采用这种模式。

于是,B2C奢侈品电商所处的情况是:经常性缺货,买货没有钱,买货积压库存,还有一个缺乏售后。你这个商业模式有未来吗?B2C没有未来。

甚至我觉得它的商业模式还不如闪购,闪购就是人家给尾货给你卖三天,不行的话就寄回去,但是闪购也没有未来。闪购鼻祖vente-privee是法国的,但已经撤掉的美国店,退回到法国去了。美国最大的闪购网站Gilt原来估值11亿美金,现在只估值2.5亿美金了。

所以未来是什么?

我认为是电商和品牌方打通。品牌方直接供货,而电商平台要提供的是系统和服务。具体说来,平台直接和品牌方的线下店系统打通,用户能在平台中直接下单到某家店中,店铺负责发货,或者平台派搭配师取货后上门送货,并指导用户搭配。

这样做的好处是,品牌方直接供货,保证了正品。由于系统打通,平台没有库存积压也不会出现缺货的情况。电商在这时候扮演更多的角色是系统维护以及搭配指导。

结语:

孙亚菲所说的这个模式能否走通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我很同意她的一个观点:奢侈品被电商拉低了门槛,本不属于其目标受众的群体也在尝试购买奢侈品,这其中又滋生出了很多以假乱真的高仿品。而奢侈品本身所包含“服务”意义正在变淡,不知道这对奢侈品电商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834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