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回家诗句

| 专四专八 |

【www.guakaob.com--专四专八】

想回家诗句篇一
《不错的诗《回 家》》

回 家

-----------素色米

是谁让我魂牵梦绕

又是谁在寂寂的夜里

轻轻的呼唤我的乳名

岁月在眼皮底下

眨一眨就过去了

回家的歌声一唱再唱

可我是否还记得离开家乡的模样 回家的路太长太长

我却在城市的梦里游荡

华灯初上

我心却已迷惘

看街上橱窗

依旧是那绮丽模样

许多人依然喜欢游荡

但我已不再驻足张望

心早已飞向家乡

土路弯弯

浅草斜斜

深深浅浅的脚印里

储满 亲情一汪一汪......

皈依脚下的泥土

泪珠找不回曾经的过往

篱笆墙下遗落着往日的忧伤

都哪里去了啊

记忆里中的某些人和某些事

难道都已经随风悄然逝去...... 看到那炊烟袅袅升起的地方

仿佛闻到热锅里的饭菜香

这一路上真是担心

不知还能不能听到

翘首企盼的母亲正依门把儿呼唤......

想回家诗句篇二
《2013最新整理海子的经典诗句》

以梦为马

1 埋下一座城、关了所有灯。

2 你的夕阳、我的容颜、谁的三分之一年。

3 摇曳在笔尖的舞姿、是聚光灯下最浓烈的一抹艳红。

4 我目送沿海的日落、紧抱一个醉生梦死的枕头、游不出回忆却学不会放手、怎么走。 5 用一根火柴烧一座蜃楼、借这场大雨让自己逃走。

6 躲在万劫不复的街头、微笑参透覆水难收。

7 睫毛下的伤城路过了谁的风景谁的心。

8 当掉的浅色寂语、你开了一家收购店、等来了遗忘的海角天光。

9 女巫亲吻过的咒语破天而来、浇湿的誓言漉漉退场、我坐在海上补一张网、你伏在海底披星戴月的歌 唱。

10 等一个人、还是等一个故事。

11 泅渡一个世界、共一场生死。

12 那首关于我们的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听。

13 你掌心华丽的情色线条纠结进了谁的城池里欢声笑语。

14 把爱写成兵临城下的不朽传奇、那么、你会不会不辞冰雪披荆斩棘地奔赴而来。 15 把我们的故事刻在被风化的山墙上、路人看到的时候哭了。

16 你是谁朝思暮想的笔尖少年、在绝城的荒途里辗转成歌。

17 用一千年的时间去爱你、再用一万年的时间去忘记。

18 谁眼角朱红的泪痣成全了你的繁华一世、你金戈铁马的江山赠与谁一场石破惊天的空欢喜。

19 下一世的情歌、把词交由你填、看看你仍旧是谁高高在上的王。

20 橱窗里盛放的琳琅满目、是阜盛而过的年华栩栩生辉。

21 那首情歌有关风月、却无关你我。

22 戏子入画、一生天涯。

23 如花美眷 也敌不过似水流年。

24 路过的风景、有没有人为你好好收藏。

25 我在漫天风雪的回忆里披荆斩棘、你却在哪一个的字典里演绎皈依。

26 绘一场生死契阔的游戏、为我们的故事写一个结局。

27 爱尔兰雪、土耳其蓝、莫斯科眼泪。我都收藏在小小的太阳里、还有晴天和微笑。波斯湾海、维也纳厅、阿拉伯传说。我都纪念在厚厚的相集里。还有七粉和公主。

28 把悲伤掩饰得天衣无缝。

29 为谁唱离歌、对谁说情话、给谁写天涯。

30 谁用微笑假装自己不悲伤。

31 把醉了的明天寄托在潘多拉的琴弦、浮沉余生虚伪地歌咏天上人间。

32 是宿命的悲、还是轮回的痛。

33 辗转在谁的年华谁的天涯。

34 那一场盛世流年、我们守着寂寞伤得面目全非。

35 寂寞这么多、在承受的有几个。

36 谁把谁的明媚尽收眼底、谁把谁的难过感同身受。

37 我有没有跟你说过爱是我不变的信仰、我有没有告诉过你爱就是永远把一个人放在心上。

38 喜欢的歌、静静地听。喜欢的人、远远的看。

39 过程和结局都有了、再去纠缠、连自己都觉得贪婪。

40 悲伤自找的,幸福是你给的。

41 怕冷的女子,心一定是凉的。

42 守住的是仓皇而班驳的灾难、是用整个生命也敌不过的假象。

43 只身步步海天涯、路无归、霜满颜。

44 如果有一双眼睛为我流泪、我愿意再次相信这个悲凉的人生。

45 星星的故事、是陪你走在人海里、却不会让你走丢。

46 舌间搁浅的妙蔓、是想为你舞一曲最后倾国倾城。

47 夜微凉、灯微暗、暧昧散尽、笙歌婉转。

48 繁杂的经历在眼角镌刻深深的纹、我转身雕下一朵花。

49 我徒手唱歌、你弹奏的肖邦、却盲了我的眼。

50 我流浪了那么久、还不想回家、因为你不在家、我便永远没有家。

51 那些纠缠到深夜里的流言蜚语我不怕让你听到、也不怕让全世界听到。我是怕你听到了、并相信。

52 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53 那些上演着繁华不肯谢幕的年华里开出一朵地老天荒的花。

54 来生我再来典当、来世我再来与你歃血为盟。

55 爱你、给你我生命所有的美好、然后退场、让万花筒灿烂你的眼瞳。

56 蔷薇开出的花朵没有芬芳、想念一个人、怀念一段伤、不流泪、不说话。

57 幸福右边、荒芜人烟。

58 始终在做着重复的两件事、爱他以及守护。

59 嘘、我的伤才刚刚睡着。

60 只为他放弃一座城池、在天光大亮的时候、奔赴一场或生或死的未知。

61 我想看一场盛大的流行陨落的过程、我要一直不停许愿、许到沧海桑田瞬息万变直到靠近你微笑淡晴的脸。

62 错过的年华在北漠开出斑斓的紫薇花、却荒芜了轮回的春夏。

63 你走过多少条街、会想起多少次我呢。

64 一再的隐忍,一再的退让,却换来了盛宴上的谎言。

65 曾听人说,回忆是一座桥,却是通向寂寞的牢。

66 我把所有的伤心走一遍,最伤心的是你不在终点。我把所有的绝望走一遍,最绝望的是你还在起点。

67 这年头,谁不是带着一箱子的面具走天涯?

68 我只是难过不能陪你一起老,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你的笑。

69 你我形同陌路,相遇也是恩泽一场。

70 我祈望,在某个风光明媚的街角,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

想回家诗句篇三
《回家(诗歌)》

回家

文/心若米兰

2011年7月23日,开往温州的动车上,有一位回家的姑娘,在离家咫尺的地方,被一道闪电带走,去了遥远的天堂,她叫朱平。

我的亲人 含泪

为什么将我埋藏

为什么让我留在冰冷的地方

用鲜花,铺过我回家的小巷

焚香拂过我如月的面庞

将温热印在我的唇上

轻轻的阖上我的双眼

仿佛,这是我最后的形象

七月的闪电,是我生命的强光

带我去遥远的地方

那里 可有温暖的太阳?

我怕黑暗和凄凉

我拨通

那温暖一生的电话

妈妈 送我到梦想的天涯

夕阳西下

生命如此繁华

我的记忆依旧

是马尾辫飘荡的时光

只希望黑白的洪荒

再见五彩的光芒

你们注目的地方

马尾辫依旧

依旧无邪的飘荡

(以此祝愿朱平及所有7.23事故中罹难的同胞安息!)

2011-7-30(农历二〇一一年六月三十)

Blog:

QQ: 1584574277

e-mail: toneyxiang@sina.com

想回家诗句篇四
《默写古诗回家作业》

姓名:___________

◆不看书,默写第13课《古诗两首》,要写作者,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 ———————————————— —————————————————————————————————— —————————————————————————————————— —————————————————————————————————— ——————————————————————————————————

孩子是否离开书本独立完成: 是 否

父母签名: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不看书,默写第13课《古诗两首》,要写作者,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 ———————————————— —————————————————————————————————— —————————————————————————————————— —————————————————————————————————— ——————————————————————————————————

孩子是否离开书本独立完成: 是 否

父母签名:_________

想回家诗句篇五
《让诗回家》

Qingnianzuojia

让诗回家

◇曹纪祖

目前,诗歌已离家出走甚远。人们似乎淡忘了她。包括许多大刊大报发表的诗歌,鲜有让人过目难忘,更不用说一唱三叹的了。有人说:当前一首普通的诗,也比历史上曾经轰动一时的诗写得好,这种说法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尽管时代变迁,好诗依然会在历史的淘洗中如真金般闪烁。诚如王国维所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彼时风范与此时情调固然有异,但时代的回声必定是历史的留存,这是不容置疑的。不必引证《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中那些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佳作,也不必再回溯新时期之初那些充满伤痛与反思、失望与希望,特别是渴求变革、预示转机的优秀作品,仅仅回顾“512汶川大地震”后诗歌的“井喷”现象,回顾当时那些摧人泪下的作品,我们便可以感知到一个真理:只有与时代同声相应,与生活贴近,与民众亲近,诗歌才能打动人心,找回自己。

  认识的差异缘起于新时期诗歌走过的曲折道路。从为政治服务到人性复归,从千部一腔到千姿百态,从“文以载道”到自在与自为,再从反叛传统走向“非理性、非崇高、非文化”的虚无,及至演变到文化多元与网络时代的当今,诗歌似乎总是在政治与艺术之间纠结,在生活与生命之间游离,在“小我”与“大我”之间迷茫,在继承与变创之中困惑,从而派生出种种不同的认识,而就在这种情态下,诗歌事实上已经边缘化了。这种边缘化的突出表现,一是佳作不多,力作少见,诗坛再也见不到领军人物和有影响的群体。二是诗刊诗报发行量普遍不容乐观,诗的读者半径缩小,有时真可谓“门庭冷落车马稀”。三是诗歌活动中,圈内热闹与圈外冷清形成鲜明对照。四是诗歌批评不甚活跃,“百家争鸣”的风气难以再见。

  诗歌究竟是贴近时代还是远离时代?诗歌究竟是贴近生活还是疏离生活?诗歌究竟是亲近民众还是隔膜于民众?对于这些事关诗歌繁荣与发展的大问题,我们不能不做出明确的回答。  其实,与时相应是中国诗歌传统中最重要的精神内核。不是诗人有意要在诗中体现“时代气息”,尤其古人显然不会有这样的概念。而是真正的诗人总是身处自己的时代,关注自己置身其间的生

活现实,或着眼于社会政治的变迁,写出大开大阖,振聋发聩的厚重之作;或忧患民生,关切民间疾苦,写出饱含“人性关怀”的至情之作;或寄情山水,放歌田园,陶冶情操,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唯美之作也因之多见。诗与时代的关系十分显见。  再看“5

12汶川大地震”。巨大灾变成为人类共同的震撼

与伤痛,刺激着人类共同的神经。而抗震救灾凝聚起空前的民族精神,唤醒了人们的良知,感召着诗人的灵魂。几乎是在完全自觉与自为的状态下,诗歌突然井喷,涌现出了像《孩子,拉住妈妈的手》《生死不离》《血脉能创造奇迹》《我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等摧人泪下,感人奋进,让人不仅记得住,而且刻骨铭心的作品。许多诗人在这时主动奔赴灾区,目睹残垣断墙,目睹生命的毁灭与救助的艰苦卓绝,目睹灾后重建的艰难而伟大的历程,写出了不少难以重复的情真意切的作品。之后相关诗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诗歌朗诵会此起彼伏,网络诗歌数以万计,诗已许久未像这样与民众亲近。这难道对我们没有启发吗?

  认识的误区在于:十年动乱把“为政治服务”推向了极端,许多诗人经历了人性泯灭的巨大伤痛,对时代、社会、责任这些词汇形成心理龌龊,从而有意无意中在疏离时代,疏离生活,专注内心,追求形式趣味和语言技巧上渐行渐远。由于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在诗坛占有一定的地位或资源(如刊物),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从而于无形中误导一些作者“投其所好”,乃至亦步亦趋,以致形成一种隔膜现实的风气,使诗与民众的距离愈见拉开。这是特别需要我们反思的。

  今天,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当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维,呼唤诗歌回家,回到现实,回到民众。在诗的精神内涵上,应当高扬时代主旋律,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焦点与社会热点,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的方方面面,突出科学、民主、和谐与时代进步的主题。而在美学价值上,应当包涵哲学、艺术、生活、情感、心理、语言等多重元素,丰富诗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在诗的表现式上,应当体现其文体特征。那种散文式的铺排与述说式的表达,即便是在抗震救灾诗中反复出

现,也未能让人记得几句。还是要抒情、明朗、短小,有一定的韵律感,让人好读好记,这是中国诗歌传统在文体形式上的生命力的体现。

  让诗回家,其实也就是呼唤好诗。而好诗尽管应当百花齐放,色彩多样,但有一些特质是共同的:

一、精神内涵的崇高与尊严

以中国诗歌的传统精神而言,诗歌对社会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的作用是巨大的。诗歌总是指向人类精神境界的最高处,保持着“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风范,体现出“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尊严。

  这种尊严源于诗人自觉把自己的命运紧系于时代,把自我价值升华为安邦定国,促进国泰民安的追求,从而彰显出一种大气,并包含着丰富多彩的精神内容。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好的诗歌肯定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神灯。其与卑微、琐屑、低俗、无聊是格格不入的。新时期以来的诗歌中,我们记得“归来的歌”,记得众多批判现实、渴求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的力作,记得《致橡树》那样的格调,记得《不满》《回答》《我是青年》《干妈》《阳光,谁也不能垄断》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品。也记得“朦胧诗”中的不少好的作品。我们无法对这些“既有”的存在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二、充满人性关怀与悲悯情怀

古往今来,中国诗人总是以天下为己任,以民生为根本,以忧患为心结,以同情为吟叹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生民之多艰”(屈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等等。对于民间疾苦,他们“一枝一叶总关情”,充满人性关怀与悲悯情怀。  悲悯情怀出自人类的良知。在中国诗歌传统中,不论是试图参与政治的士大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或是草根诗人的感同身受的同病相怜,悲天悯人无疑是中国诗歌美学的一种风范。但今天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文学的“悲悯情怀”应有正确的认识。当今一些作品在中国发展的不平衡中,选取乡树的落后或民众的愚昧与贫困,以个案为普遍,施以文人式的同情,这种“悲悯”轻飘而肤浅。“悲悯”本是人性关怀的情感体现,应建立在鲜活的生活真实之上,也应建立在作家的灵魂高尚之上。这种“悲悯”应是对国计民生的关注与大爱,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与大爱,而不是区区儿女之情,戚戚小我之哀。与之相应,人性关怀也应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它包含着对人的生命权、生存权、话语权、乃至个人私密的人格尊重。面对巨大灾变自不必说,即便

品鉴

79

在平凡日常生活中,也应有所体现。例如对于教育、医疗、卫生、食品、健康的重视,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关注等等,这些都必然应当成为当今诗歌的现实主题。

  悲悯不等同于同情,而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情感美德,一种爱的表达。“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悲悯。这与精神境界的崇高是

密不可分的。

三、美学趣味的高雅

人们常说,诗是艺术的王冠。诗的美学趣味在本质上是指向高雅的。在中国传统诗歌中,无论是以香草美人喻社会政治,还是寄情山水以言说志向。无论是“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的生命意识,还是“晚节渐于诗律细”的格律约束,抑或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字斟句酌,诗歌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是追求至美的。

这种美是人类精神慰藉的理想境界,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美学创造。其对于陶冶性情,达到内心和谐,进而通过传播而达到提升民族的精神情感素质,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诗歌创作中,高下之分,文野之分历来存在。因之好诗总是经过历史的淘洗而留存的,只有时间和民众能验证其不朽。诗在追求高雅的同时,也不排除俗趣,但通俗不可媚俗,这是必须要把握的原则。如果诗人的思想境界,文化品位,

情感素质低下,我建议最好不要做诗,其做出来的诗注定是失败的。如果以机械进化论的观点,笼统地认为新诗比古诗好,当下的诗比新时期以来的诗好,自己的诗比别人的诗好,通过炒作让媒体渲染一下就好,这实在是谬之千里了。

  好诗除了上述三大要素外,还应在“文体革命”上有所探索。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文体自有特色。自古而今,尽管诗体不断演变,但诗的抒情的本质特色没有改变,这正是其区别于小说、散文等其他文体形式的地方。这不仅为优秀的古典诗歌所证明,为新时期以来的优秀诗作所证明,也为“5

12”汶川地

震中那些感人的诗所证明。而散文式的铺排,述说式的表达,政论式的笔调,只能消解诗的感染力,模糊了自己的面目。如何在继承中变创,在变创中出新,使诗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和谐,是当今诗人们不能不面对的课题。

(本文系作者在2010年8月全国诗歌研讨会上的发言)

曹纪祖著名诗歌评论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兼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著有诗歌评论集《批评与思考:中国新时期诗歌》等多部。

想回家诗句篇六
《5.古诗词三首1》

小学 语文 课堂导学设计

想回家诗句篇七
《5、古诗词三首》

想回家诗句篇八
《回家(组诗)》

想回家诗句篇九
《古诗词》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冢(zhǒng)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舂(chōng)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他说)“从远处望去,你家就在那个松柏环绕着的坟墓中。”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作品鉴赏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作品鉴赏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了时空无穷,人生有限,壮志难酬之情,发出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骑(jì)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敕(chì)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

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作品鉴赏

《卖炭翁》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白氏长庆集》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

想回家诗句篇十
《05.《古诗词三首》》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92282.html

    【想回家诗句】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