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的意思

| 专四专八 |

【www.guakaob.com--专四专八】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的意思篇一
《读书的四种境界》

读书的四种境界

读书没有止境,却有境界。所谓境界,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阐述了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读书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品行情操的方式,作为一项净化、丰富、扩展人生的崇高事业,读书有四种境界。

1、第一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

柳宗元诗云:“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就是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优雅;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2、第二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现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阅遍人间春色,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这是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

3、第三境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书本中。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的境界。让我们的心灵在读书中升华自由之境。

4、第四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书到最后,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要毕生践履,求精图新,倡导一种不断?攀登、永远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终身学习,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读绵绵无绝期。这是一种“时人合一”的超越空间的至远至臻的境界。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的意思篇二
《读书的意义》

读书的意义

这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是书。因为,书能使人抓住这个世界秘密的核心。

你读什么样的书就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你什么也不读,那么你的头脑就会萎缩,你的理想将因失去活力而动摇。

书籍和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心中理想世界的坚持,更是对我们思想和心灵的升华与净化,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

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书籍的功能,他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阅读使文字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它比图像更空灵,比记忆更清晰,比冥想更深邃。它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让你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

上。阅读是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人生、社会,很多都源于阅读。

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通过阅读你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对于一个生命有限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而阅读的意义在于,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一个人的阅读史,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阅读使人超越动物性,不致沦为活动木偶,行尸走肉。停止阅读就意味着切断了与世界的沟通,与心灵的沟通,人生也就是进入了死循环,可以说,是阅读拯救了我们。 我们无力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却可以通过阅读改变人生的终点。

从读书看性格

在美国纽约,有一个名叫‚希尔塞心理咨询中心‛的研究机构。它的主任霍夫曼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发现,读书与人的性格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正因为如此,可以通过读者业余时间喜爱阅读的图书报刊种类的不同,来了解他们在个性上的一些特点以及在情绪方面的某些变化。

霍夫曼博士归纳出了喜欢阅读下面15类图书报刊的人一般具有的性格特征。

1. 如果爱阅读罗曼蒂克一类的小说——你肯定感情较为丰富充实,对直觉深信不疑,感到生活充满七彩阳光。难能可贵的是,在陷于困境或者面临失败时,你能顽强抗争,不会萎靡不振。

2. 倘若喜欢看传记体裁的书籍——你必定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人,既有雄心壮志,又脚踏实地。谦虑好问是你最大的特点,在作出某项决定之前会思考再三,从来不轻率冒险从事。

3. 要是对小型报纸爱不释手——你的性格显得乐观快活,感情也较为外露。特别爱聊天,并以此作为一大乐事。在一起谈话的几个人当中,你必定是一个‚当仁不让‛的‚中心发言人‛。

4. 如果很欣赏喜剧性的书籍——忧愁、痛苦和烦恼一定和你无缘,因为你是一个乐天派。笑口常开,青春永驻,具有潇洒的风度和风趣的性格,任何困难或阻力都无法使你为难。 !

5. 倘若常读报纸和新闻性刊物——足以说明你关心国内外大事,眼观世界风云变幻,时时处处使自己的言行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愿当一名落伍者。你思维敏捷,对新事物能作出迅速的反应。

6. 要是对画报或是大型画册兴趣盎然——你肯定热情好客,爱结朋友,同事、亲戚和好友都愿意到你家里造访。在家里举办的宴会上,你是一位十分称职的主人,能使每一位在座的每一位客人乘兴而来,满意而去。

7. 如果喜欢拜读《圣经》——可以断言你为人诚实,手脚勤快,从不偷懒,尊敬智者,尊重知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宽厚待人、严于律己和与人为善是你的重要原则。

8. 倘若爱看侦探或破案一类的书籍——动脑筋和解难题必定是你的一大特点,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是束手无策的题目,到了你的手上却能轻而易举地解开。而且对于一些令人望而止步的难题,你却兴趣倍增,以解开它们为乐事。

9. 要是对科幻类的图书如获至宝——你一定思维发达、想象丰富、创造性强,总想将自己担负的工作完成得更出色,把自己的一生变得更加美好。

10.如果经常阅读妇女方面的报刊——表面你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女性当中的佼佼者,事业上富有进取性;在工作时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谨慎行事,不愿意因为自己的某种过失或是一时的疏忽而铸造大错,造成终生的遗憾

11.倘若喜欢阅读财政经济一类的书报杂志——可以看出你是一个自尊自重的人,崇拜那些在事业上卓有建树的人物,并以他们为榜样。你希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竞争力,登上‚冠军‛的‚宝座‛。

12.对一些广为流行的时尚杂志格外青睐、喜爱——你很有可能会

比较多地关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有时甚至脱离实际地拔高自己,常常下不了台。

13.如果特别喜欢读诗歌——你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对人世间的一切钟爱有加。大自然的蓝天、大海、高山、流水、飞禽和走兽是那样的美好可爱,充满着温馨和朝气,令人心旷神怡。与此同时,你有意识地在诗的熏陶下,进行反思,使心灵得到净化,远离‚假恶丑‛,追求‚真善美‛。

14.倘若读历史书籍津津有味——尊重事实,讲究实际和重视效果是你待人处事的原则,你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用在努力工作或者认真做学问上面。你从来不会在那种毫无意义的闲聊场合里露面,也不会和那些无所事事的人交往。

15.要是醉心于恐怖故事——你或许对生活感到厌倦而心情压抑,或许在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压力面前无所适从,或许面对屡次的失败而不堪重负。为了摆脱内心的空虚焦虑,你只好用刺激使自己得到解脱,因此对这类书籍颇有好感。然而效果并非想象的那么理想,尽管能暂时使你忘却烦恼和抑郁。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的意思篇三
《读书的四种境界》

读书的四种境界.txt熬夜,是因为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天;赖床,是因为没有勇气开始这一天。朋友,就是将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的人。

读书的四种境界

古人说,凡是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三境,是晚清大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句话。这里他引用古人词句,形象地道破了“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境界。由此让人想到,读书虽无止境,然而读书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充盈内心的方式,读书是有境界的,读书有四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乃第一境也。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柳宗元诗云:“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就是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优雅;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乃第二境也。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现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阅遍人间春色,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这是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乃第三境也。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书本中。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的境界。让我们的心灵在读书中升华自由之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乃第四境也。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书到最后,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要毕生践履,求精图新,倡导一种不断攀登、永远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终身学习,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读绵绵无绝期。这是一种 “时人合一”的超越空间的至远至臻的境界。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的意思篇四
《阅读的意义》

阅读的意义

这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是书。因为,书能使人抓住这个世界秘密的核心。 你读什么样的书就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你什么也不读,那么你的头脑就会萎缩,你的理想将因失去活力而动摇。

书籍和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心中理想世界的坚持,更是对我们思想和心灵的升华与净化,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

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书籍的功能,他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阅读使文字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它比图像更空灵,比记忆更清晰,比冥想更深邃。它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让你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上。阅读是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人生、社会,很多都源于阅读。

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通过阅读你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对于一个生命有限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而阅读的意义在于,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一个人的阅读史,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阅读使人超越动物性,不致沦为活动木偶,行尸走肉。停止阅读就意味着切断了与世界的沟通,与心灵的沟通,人生也就是进入了死循环,可以说,是阅读拯救了我们

从读书看性格 易 芜 在美国纽约,有一个名叫“希尔塞心理咨询中心”的研究机构。它的主任霍夫曼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发现,读书与人的性格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正因为如此,可以通过读者业余时间喜爱阅读的图书报刊种类的不同,来了解他们在个性上的一些特点以及在情绪方面的某些变化。 霍夫曼博士归纳出了喜欢阅读下面15类图书报刊的人一般具有的性格特征。 1、如果爱阅读罗曼蒂克一类的小说——你肯定感情较为丰富充实,对直觉深信不疑,感到生活充满七彩阳光。难能可贵的是,在陷于困境或者面临失败时,你能顽强抗争,不会萎靡不振。 2、倘若喜欢看传记体裁的书籍——你必定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人,既有雄心壮志,又脚踏实地。谦虑好问是你最大的特点,在作出某项决定之前会思考再三,从来不轻率冒险从事。 3、要是对小型报纸爱不释手——你的性格显得乐观快活,感情也较为外露。特别爱聊天,并以此作为一大乐事。在一起谈话的几个人当中,你必定是一个“当仁不让”的“中心发言人”。 4、如果很欣赏喜剧性的书籍——忧愁、痛苦和烦恼一定和你无缘,因为你是一个乐天派。笑口常开,青春永驻,具有潇洒的风度和风趣的性格,任何困难或阻力都无法使你为难。 ! 5、倘若常读报纸和新闻性刊物——足以说明你关心国内外大事,眼观世界风云变幻,时时处处使自己的言行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愿当一名落伍者。你思维敏捷,对新事物能作出迅速的反应。 6、要是对画报或是大型画册兴趣盎然——你肯定热情好客,爱结朋友,同事、亲戚和好友都愿意到你家里造访。在家里举办的宴会上,你是一位十分称职的主人,能使每一位在座的每一位客人乘兴而来,满意而去。 7、如果喜欢拜读《圣经》——可以断言你为人诚实,手脚勤快,从不偷懒,尊敬智者,尊重知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宽厚待人、严于律己和与人为善是你的重要原则。 8、倘若爱看侦探或破案一类的书籍——动脑筋和解难题必定是你的一大特点,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是束手无策的题目,到了你的手上却能轻而易举地解开。而且对于一些令人望而止步的难题,你却兴趣倍增,以解开它们为乐事。 9、要是对科幻类的图书如获至宝——你一定思维

发达、想象丰富、创造性强,总想将自己担负的工作完成得更出色,把自己的一生变得更加美好。 10、如果经常阅读妇女方面的报刊——表面你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女性当中的佼佼者,事业上富有进取性;在工作时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谨慎行事,不愿意因为自己的某种过失或是一时的疏忽而铸造大错,造成终生的遗憾 11、倘若喜欢阅读财政经济一类的书报杂志——可以看出你是一个自尊自重的人,崇拜那些在事业上卓有建树的人物,并以他们为榜样。你希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竞争力,登上“冠军”的“宝座”。 12、对一些广为流行的时尚杂志格外青睐、喜爱——你很有可能会比较多地关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有时甚至脱离实际地拔高自己,常常下不了台。 13、如果特别喜欢读诗歌——你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对人世间的一切钟爱有加。大自然的蓝天、大海、高山、流水、飞禽和走兽是那样的美好可爱,充满着温馨和朝气,令人心旷神怡。与此同时,你有意识地在诗的熏陶下,进行反思,使心灵得到净化,远离“假恶丑”,追求“真善美”。 14、倘若读历史书籍津津有味——尊重事实,讲究实际和重视效果是你待人处事的原则,你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用在努力工作或者认真做学问上面。你从来不会在那种毫无意义的闲聊场合里露面,也不会和那些无所事事的人交往。

15、要是醉心于恐怖故事——你或许对生活感到厌倦而心情压抑,或许在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压力面前无所适从,或许面对屡次的失败而不堪重负。为了摆脱内心的空虚焦虑,你只好用刺激使自己得到解脱,因此对这类书籍颇有好感

读书使人优美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地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

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都是思索者的木乃伊,新华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也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

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读书的味道

李泽贤

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在书中放置香草,不仅可以防蠹虫咬蛀,而且还可以给书留下幽幽清香,“书香”一词便由此而来。后来人们据此加以引申,形容读书人有“书香气”,而读书人家或曰“知识分子家庭”,则被称之为“书香门第”。

由这“书香”又想到宋人程颐有语:“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有“书香气”的人,读书时若能品出书的味道来,怕是进入读书的真境界了。

何谓读书之味?窃以为不可仅以一个“香”字而言之。我曾在报刊上发表过一篇《读书与吃饭》的书话,文中说:人生是需要滋养的,吃饭,是对身体进行补养;读书,则是对精神进行补养。读书如吃饭──饭有饭、菜、汤,饭有家常饭、待客饭、筵席饭;饭有西餐、中餐、地方风味小吃„„但不管是什么样的饭菜,吃的时候总要品尝一下滋味,五味俱全方能构成美味佳肴。读书亦然。读书之味乃甜酸苦辣是也。

翻阅一本好书,犹如走进一幢新房,打开一扇未知的窗户,展现在面前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让读书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吸吮着新鲜的空气,张开思想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驰骋翱翔。臻于此境,读书人能没有甜滋滋的意味?

读书的人,有时也难免遭遇意想不到的尴尬。当书中的道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不能呼应,书中的事与生活中的理发生冲突时,读书人便难免有迷离若失、恍惚不定的感觉,甚至于陷于进退维谷的窘迫,此时就可能有一股酸溜溜的滋味涌上心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用来形容读书人的心境,也是恰当的。一般情形之下,读书人攻城掠地,在知识的海洋中苦苦求索,都要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闷阶段,其时身临遏涩之境,前不见村后不着店,孤苦伶仃,步履维艰,那份愁苦,实难堪受。而且,读书人亦是凡人俗子,哪能没有来自书外的聒噪?若要跨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心里没有一番痛苦煎熬的争斗抉择,恐怕是难临其境的。

有读书人说,读书令人练达性灵,陶冶情趣,使媚俗不再,浮躁不再,使人宁静,高尚依然。但我以为,这般深厚绵长的意蕴,还要靠书中掺和的辣味,或说是火药味,没有一点辣味的文章,读之味同嚼蜡,不如不读。而真正有辣味的书,如同急风暴雨射向垢陋心灵一角,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终令读书人脸红心颤、羞愧难言,并猛然悟得“今是昨非”。尔后,冲破名缰利锁的困扰,灵魂因之而纯静而升华。

读书的味道虽说是酸甜苦辣,但最终给人的感觉却是愉悦快乐。人活在世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毕竟要比没滋没味不知要好多少倍。我常想,如果没有书籍相伴,漫漫一生,多少个无眠的黑夜和无聊的白日将会是怎样的难熬,而这样的人生是多么无趣和乏味。的的确确,有书相伴,且能从书中品出味道来,得到的点滴收获,都会在心中涌满喜悦,进而由衷欣慰,随即增强读书的志趣,进而坚定与书相守的信念。

林语堂曾经设想过在书房天花板上装一佛教的油灯笼,书房中要有油烟味和发霉的书味,以及无以名状的其他气味才好。看来,林语堂已经将读书味道的造化从书里牵引到了书外,从意境宕延到了环境。读书人若真能化入这般读书境界,读书的味道想必是更加醇酽了。

读书的四种境界

万宏辉

读书确实没有止境,然而读书却有境界。我想起了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句话,他阐述了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者。读书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品行情操的方式,作为一项净化、丰富、扩展人生的崇高事业,读书当然有境界,而且有四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乃第一境也。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柳宗元诗云:“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就是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优雅;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乃第二境也。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现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阅遍人间春色,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这是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乃第三境也。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书本中。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的境界。让我们的心灵在读书中升华自由之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乃第四境也。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书到最后,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要毕生践履,求精图新,倡导一种不断攀登、永远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终身学习,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读绵绵无绝期。这是一种 “时人合一”的超越空间的至远至臻的境界。

漫谈读书

梁实秋

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筒,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行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抄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自从有了印刷术,刻板、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显微胶片,读书的方便无以复加。

物以稀为贵。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书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都是书,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到。宋太宗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二卷,漏了一天则以后追补,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是"开卷有益"一语之由来。《太平御览》采集群书1600余种,分为55门,历代典籍尽萃于是,宋太宗日理万机之暇日览两卷,当然可以说是"开卷有益"。如今我们的书太多了,纵不说粗制滥造,至少是种类繁多,接触的方面甚广。

我们读书要有抉择,否则不但无益而且浪费时间。

那么读什么书呢?这就要看各人的兴趣和需要。在学校里,如果能在教师里遇到一两位有学问的,那是最幸运的事,他能适当的指点我们读书的门径。离开学校就只有靠自己了。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有一个原则也许是值得考虑的:作为一个道地的中国人,有些部书是非读不可的。这与行业无关。理工科的、财经界的、文法门的,都需要读一些蔚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书。经书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书也一样的重要。盲目的读经不可以提倡,意义模糊的所谓"国学"亦不能餍现代人之望。一系列的古书是我们应该以现代眼光去了解的。

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细味其言,觉得似有道理。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人,确实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居多。我曾思索,其中因果关系安在?何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想也许是因为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反过来说,人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

当然,改变气质不一定要靠读书。例如,艺术家就另有一种修为。"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成连言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偕往,至蓬莱山,留伯牙宿,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师。'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伯牙延望无人,但闻海水洞崩拆之声,山林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曲成,成连刺船迎之而返。伯牙之琴,遂妙天下。"这一段记载,写音乐家之被自然改变气质,虽然神秘,不是不可理解的。禅宗教外别传。根本不立文字,靠了顿悟即能明心见性。这究竟是生有异禀的人之超绝的成就。以我们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

书,本身就是情趣,可爱。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书,立在架上,放在案头,摆在枕边,无往而不宜。好的版本尤其可喜。我对线装书有一分偏爱。吴稚晖先生曾主张把线装书一律丢在茅厕坑里,这偏激之言令人听了不大舒服。如果一定要丢在茅厕坑里,我丢洋装书,舍不得丢线装书。可惜现在线装书很少见了,就像穿长袍的人一样的稀罕。几十年前我搜求杜诗版本,看到古逸丛书影印宋版蔡孟弼《草堂诗笺》,真是爱玩不忍释手,想见原本之版面大,刻字精,其纸张墨色亦均属上选。在校勘上笺注上此书不见得有多少价值,可是这部书本身确是无上的艺术。

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 我把有味或有兴趣认为是一切读书的钥匙。这一来,因而发生的就必然是那兴趣是自己选择的或个人的,正如对于食物的所嗜一样,最卫生的食法,终究是就一个人所嗜爱的东西吃,因为这样吃下去的东西就一定能够消化。读书也正与吃东西一样,甲的甘肥也许便是乙的毒药。在读书上,一个教员不能强迫他的学生爱其所爱,一个父母也不能期望他的子女有他们同样的志趣。如果一个对于他所读的书没有兴趣,那么一切东西都是白费的。正如袁中郎所说:"若不快意,便置之,俟他人,或别有独契者自去读。" 所以,世界上是不会有什么书是绝对必须读的,因为我们的知识的兴趣是像一棵树一样的生长,像一条河一样的流的。只要有相当的树汁,那树木无论如何都会长起来的,只要有泉源的新流,河水是总会流动的。当那水打着一座石壁时,它自会绕之而行的;当那水流到了一所可爱的低谷去时,它自会在那里停留荡漾一下,当那水流到一所深深的山涧时,它便会经常留在那里;当那水流至激湍时,它便会直向前去。这样,一点也没有什么勉强或决定的目的,它一定有一天会流入大海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是人人所必须阅读的,只有在某时某地,某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的意思篇五
《阅读真好-推荐美文十篇》

阅读真好-推荐美文十篇2010-07-10读书真好-劝读美文十篇阅读的意义这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是书.因为,书能使人抓住这个世界 秘密的核心. 你读什么样的书就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你什么也不读,那么你的头脑就会萎 缩,你的理想将因失去活力而动摇. 书籍和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心中理想世界的坚持,更是对我们思想和 心灵的升华与净化,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 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书籍的功能,他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 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 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 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阅读使文字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它比图像更空灵,比记忆更清晰,比冥想 更深邃.它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让你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上.阅读是人 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人生,社 会,很多都源于阅读. 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通过阅读你 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对于一个生命有限的人 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而阅读的意义在于,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 界.一个人的阅读史,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阅读使人超越动物性,不致沦为 活动木偶,行尸走肉.停止阅读就意味着切断了与世界的沟通,与心灵的沟 通,人生也就是进入了死循环,可以说,是阅读拯救了我们. 我们无力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却可以通过阅读改变人生的终点.从读书看性格易 芜在美国纽约,有一个名叫"希尔塞心理咨询中心"的研究机构.它的主任 霍夫曼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发现,读书与人的 性格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正因为如此,可以通过读者业余时间喜爱 阅读的图书报刊种类的不同,来了解他们在个性上的一些特点以及在情绪方面 的某些变化. 霍夫曼博士归纳出了喜欢阅读下面 15 类图书报刊的人一般具有的性格特 征. 1,如果爱阅读罗曼蒂克一类的小说——你肯定感情较为丰富充实,对直觉 深信不疑,感到生活充满七彩阳光.难能可贵的是,在陷于困境或者面临失败 时,你能顽强抗争,不会萎靡不振. 2,倘若喜欢看传记体裁的书籍——你必定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人,既有雄心 壮志,又脚踏实地.谦虑好问是你最大的特点,在作出某项决定之前会思考再 三,从来不轻率冒险从事. 3,要是对小型报纸爱不释手——你的性格显得乐观快活,感情也较为外 露.特别爱聊天,并以此作为一大乐事.在一起谈话的几

个人当中,你必定是 一个"当仁不让"的"中心发言人". 4,如果很欣赏喜剧性的书籍——忧愁,痛苦和烦恼一定和你无缘,因为你 是一个乐天派.笑口常开,青春永驻,具有潇洒的风度和风趣的性格,任何困 难或阻力都无法使你为难. ! 5,倘若常读报纸和新闻性刊物——足以说明你关心国内外大事,眼观世界 风云变幻,时时处处使自己的言行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愿当一名落伍者.你思 维敏捷,对新事物能作出迅速的反应. 6,要是对画报或是大型画册兴趣盎然——你肯定热情好客,爱结朋友,同 事,亲戚和好友都愿意到你家里造访.在家里举办的宴会上,你是一位十分称 职的主人,能使每一位在座的每一位客人乘兴而来,满意而去. 7,如果喜欢拜读《圣经》——可以断言你为人诚实,手脚勤快,从不偷 懒,尊敬智者,尊重知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宽厚待人,严于律己和与人为 善是你的重要原则. 8,倘若爱看侦探或破案一类的书籍——动脑筋和解难题必定是你的一大特 点,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是束手无策的题目,到了你的手上却能轻而易举地解 开.而且对于一些令人望而止步的难题,你却兴趣倍增,以解开它们为乐事. 9,要是对科幻类的图书如获至宝——你一定思维发达,想象丰富,创造性 强,总想将自己担负的工作完成得更出色,把自己的一生变得更加美好. 10,如果经常阅读妇女方面的报刊——表面你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女性当中 的佼佼者,事业上富有进取性;在工作时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谨慎行事,不 愿意因为自己的某种过失或是一时的疏忽而铸造大错,造成终生的遗憾 11,倘若喜欢阅读财政经济一类的书报杂志——可以看出你是一个自尊自 重的人,崇拜那些在事业上卓有建树的人物,并以他们为榜样.你希望能充分 发挥自己的竞争力,登上"冠军"的"宝座". 12,对一些广为流行的时尚杂志格外青睐,喜爱——你很有可能会比较多 地关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有时甚至脱离实际地拔高自己,常常下不了台. 13,如果特别喜欢读诗歌——你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对人世间的一切钟爱有 加.大自然的蓝天,大海,高山,流水,飞禽和走兽是那样的美好可爱,充满 着温馨和朝气,令人心旷神怡.与此同时,你有意识地在诗的熏陶下,进行反 思,使心灵得到净化,远离"假恶丑",追求"真善美". 14,倘若读历史书籍津津有味——尊重事实,讲究实际和重视效果是你待 人处事的原则,你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用在努力工作或者认真做学问上面. 你从来不会在那种毫无意义的闲聊场合里露面,也不会和那些无所事事的人交 往. 15,要是醉心于恐怖故事——你或许对生活感到厌倦而心情压抑,或许在激烈 的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压力面前无所适从,或许面对屡次的

失败而不堪重负.为 了摆脱内心的空虚焦虑,你只好用刺激使自己得到解脱,因此对这类书籍颇有 好感.然而效果并非想象的那么理想,尽管能暂时使你忘却烦恼和抑郁.读书使人优美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 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 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 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 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 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 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 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 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 在你双眸. 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 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 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 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 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 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 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 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 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 这种欣悦,是多么地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 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 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 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都是思索者的木乃伊,新华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也 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 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 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 夺目. 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 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

,簇拥你颈 间.读书的味道李泽贤 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在书 中放置香草,不仅可以防蠹虫咬蛀,而且还可以给书留下幽幽清香,"书香" 一词便由此而来.后来人们据此加以引申,形容读书人有"书香气",而读书 人家或曰"知识分子家庭",则被称之为"书香门第". 由这"书香"又想到宋人程颐有语:"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 愈久愈深."有"书香气"的人,读书时若能品出书的味道来,怕是进入读书 的真境界了. 何谓读书之味?窃以为不可仅以一个"香"字而言之.我曾在报刊上发表 过一篇《读书与吃饭》的书话,文中说:人生是需要滋养的,吃饭,是对身体 进行补养;读书,则是对精神进行补养.读书如吃饭——饭有饭,菜,汤,饭 有家常饭,待客饭,筵席饭;饭有西餐,中餐,地方风味小吃……但不管是什 么样的饭菜,吃的时候总要品尝一下滋味,五味俱全方能构成美味佳肴.读书 亦然.读书之味乃甜酸苦辣是也. 翻阅一本好书,犹如走进一幢新房,打开一扇未知的窗户,展现在面前的 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让读书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吸吮着新鲜的空气, 张开思想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驰骋翱翔.臻于此境,读书人能没有甜滋滋的意 味? 读书的人,有时也难免遭遇意想不到的尴尬.当书中的道理与现实生活中 的事不能呼应,书中的事与生活中的理发生冲突时,读书人便难免有迷离若 失,恍惚不定的感觉,甚至于陷于进退维谷的窘迫,此时就可能有一股酸溜溜 的滋味涌上心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用来形容读书人的心境, 也是恰当的.一般情形之下,读书人攻城掠地,在知识的海洋中苦苦求索,都 要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闷阶段,其时身临遏涩之境,前不见村后不着 店,孤苦伶仃,步履维艰,那份愁苦,实难堪受.而且,读书人亦是凡人俗 子,哪能没有来自书外的聒噪?若要跨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心里没 有一番痛苦煎熬的争斗抉择,恐怕是难临其境的. 有读书人说,读书令人练达性灵,陶冶情趣,使媚俗不再,浮躁不再,使 人宁静,高尚依然.但我以为,这般深厚绵长的意蕴,还要靠书中掺和的辣 味,或说是火药味,没有一点辣味的文章,读之味同嚼蜡,不如不读.而真正 有辣味的书,如同急风暴雨射向垢陋心灵一角,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终令读 书人脸红心颤,羞愧难言,并猛然悟得"今是昨非".尔后,冲破名缰利锁的 困扰,灵魂因之而纯静而升华. 读书的味道虽说是酸甜苦辣,但最终给人的感觉却是愉悦快乐.人活在世 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毕竟要比没滋没味不知要好多少倍.我常想,如果没有 书籍相伴,漫漫一生,多少个无眠的黑夜和无聊的白日将会是怎样的难熬,而 这样的人生

是多么无趣和乏味.的的确确,有书相伴,且能从书中品出味道 来,得到的点滴收获,都会在心中涌满喜悦,进而由衷欣慰,随即增强读书的 志趣,进而坚定与书相守的信念. 林语堂曾经设想过在书房天花板上装一佛教的油灯笼,书房中要有油烟味 和发霉的书味,以及无以名状的其他气味才好.看来,林语堂已经将读书味道 的造化从书里牵引到了书外,从意境宕延到了环境.读书人若真能化入这般读 书境界,读书的味道想必是更加醇酽了.读书的四种境界万宏辉 读书确实没有止境,然而读书却有境界.我想起了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 间词话》中说的三句话,他阐述了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此 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者.读书作为生命的需 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品行情操的方式,作为一项净化,丰富,扩展人 生的崇高事业,读书当然有境界,而且有四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乃第一境也.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 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 会神,心无旁鹜.柳宗元诗云:"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 说,悟悦心自足."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就是 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优雅; 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 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这是一种"板凳甘 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乃第二境也.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 能读进去.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 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现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春风得 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阅遍人间春色,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这是一种 "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乃第三境也.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 付书本中.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 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 怀和宏伟的气魄.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 至高至上的境界.让我们的心灵在读书中升华自由之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乃第四境也.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无止境."路漫漫 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书到最后,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博 大精深,要毕生践履,求精图新,倡导一种不断攀登,永远向上,积极进取的 精神.终身学习,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 去,成为生命的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的意思篇六
《读书境界》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的意思篇七
《五绝》

> 五绝·江雪ZZ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ZS【注解】:1、踪:脚迹。2、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韵译】: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评析】:��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CC唐诗三百首> 五古·早梅ZZ 唐·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七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ZZ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ZS【注解】:1、大荒:旷远的广野。2、惊风:狂风。3、:吹动。4、芙蓉:指荷花。5、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6、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7、纹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韵译】: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评析】:��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这首诗就是这时写的。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诗的首联先写柳州,再总写四人分处之地都是边荒。颔联写夏日柳州景物,写景,报告当地气候。颈联写远景,写相望之勤,相思之苦,融情入景。尾联写五人遭际,天各一方,音书久滞。��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

融,楚楚动人。--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CC唐诗三百首> 七律·别舍弟宗一ZZ 唐·柳宗元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ZS【注释】:越江,即粤江,此处指柳江。【简析】:渗透着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悲愤。> 五古·晨诣超师院读禅经ZZ 唐·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ZS【注释】:1、贝叶书:在贝多树叶上写的佛经。2、冥:暗合;3、缮:修持。4、膏沐:本指润发的油脂。5、澹然:宁静状。【简析】:写出晨读禅经的情景和感受,曲折地表达了埋藏在心底的抑郁之情,如同苏轼所说:“寄至味于澹泊。��这是一首抒写感想的抒情诗。诗的内容是抒发了诗人的哲学见解。前半部写他到禅院读经,指责世人追逐的乃是那些荒诞的事情,而不去了解佛经的真正含义。后半部写他认为佛家的精义与儒家之道有相通之处,但如何修养本性,却难以精熟。然而,他对禅院的清静幽雅却流连玩赏。CC唐诗三百首> 七律·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ZZ 唐·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行行便濯缨。ZS【注释】:> 七绝·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ZZ 唐·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ZS【注释】:①榕--常绿乔木,有气根,树茎粗大,枝叶繁盛。产于广东、广西等省。②宦思--客居他乡的思绪。③这句说:南方的二月,本应是春光正浓的时节,可是现在却象秋天一样,使我感到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滋味。④这两句是进一步补充阐述上两句的意思。> 五古·溪居ZZ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ZS【注释】: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榜:此处读“彭”音,意为进船。此句指天黑船归,船触溪

石而发出声音。【简析】:诗的表面写的是溪居的闲适,但字里行间透出孤独的忧愤。“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 七古·渔翁ZZ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ZS【注解】:1、西岩:湖南永州西山。2、乃:摇橹的声音。3、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韵译】: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评析】:��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款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简析】:这首诗是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色彩和动感,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和无限的遐想。CC唐诗三百首> 七绝·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ZZ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ZS【注释】:> 七绝·重别梦得ZZ 唐·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ZS【注释】:> 五古·溪居ZZ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ZS【注解】:1、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2、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3、滴:流放。4、夜榜:夜航。5、楚天:永州古属楚地。

【韵译】: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偶然间象个隐居山中的人。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独往独来碰不到那庸俗之辈,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评析】:��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全诗写谪居佳境,苟得自由,独往独来,偷安自幸。前四句叙述到这里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径。后四句叙述自己早晚的行动。首尾四句隐含有牢骚之意。��“闲依农圃邻”、有“采菊东篱下”之概;“晓耕翻露草”,有“晨兴理荒废”之风。沈德潜评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唐诗别裁集》卷四)这是很有见地的。--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CC唐诗三百首> 乐府·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晋阳武ZZ 唐·柳宗元 晋阳武,奋义威。炀之渝,德焉归。氓毕屠,绥者谁。皇烈烈,专天机。号以仁,扬其旗。日之升,九土晞。斥田圻,流洪辉。有其二,翼余隋。斫枭骜,连熊螭。枯以肉,勍者羸。后土荡,玄穹弥。合之育,莽然施。惟德辅,庆无期。CC全唐诗:卷17_44> 乐府·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兽之穷ZZ 唐·柳宗元 兽之穷,奔大麓。天厚黄德,狙犷服。甲之櫜弓,弭矢箙。皇旅靖,敌逾蹙。自亡其徒,匪予戮。屈赟猛,虔栗栗。縻以尺组,啖以秩。黎之阳,土茫茫。富兵戎,盈仓箱。乏者德,莫能享。驱豺兕,授我疆。CC全唐诗:卷17_45> 乐府·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战武牢ZZ 唐·柳宗元 战武牢,动河朔。逆之助,图掎角。怒鷇麛,抗乔岳。翘萌牙,傲霜雹。王谋内定,申掌握。铺施芟夷,二主缚。惮华戎,廓封略。命之瞢,卑以斫。归有德,唯先觉。CC全唐诗:卷17_46> 乐府·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泾水黄ZZ 唐·柳宗元 泾水黄,陇野茫。负太白,腾天狼。有鸟鸷立,羽翼张。钩喙决前,钜趯傍;怒飞饥啸,翾不可当。老雄死,子复良。巢岐饮渭,肆翱翔。顿地纮,提天纲。列缺掉帜,招摇耀铓。鬼神来助,梦嘉祥。脑涂原野,魂飞扬。星辰复,恢一方。CC全唐诗:卷17_47> 乐府·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奔鲸沛ZZ 唐·柳宗元 奔鲸沛,荡海垠。吐霓翳日,腥浮云。帝怒下顾

,哀垫昏。授以神柄,推元臣。手援天予,截修鳞。披攘蒙霿,开海门。地平水静,浮天垠。羲和显耀,乘清氛。赫炎溥畅,融大钧。CC全唐诗:卷17_48> 乐府·乐府杂曲·鼓吹铙歌·苞枿ZZ 唐·柳宗元 苞枿黑对矣,惟根之蟠。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曰我旧梁氏,辑绥艰难。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圣人作,神武用,有臣勇智,奋不以众。投迹死地,谋猷纵。化敌为家,虑则中。浩浩海裔,不威而同。系缧降王,定厥功。澶漫万里,宣唐风。蛮夷九译,咸来从。凯旋金奏,象形容。震赫万国,罔不龚。CC全唐诗:卷17_49> 乐府·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河右平ZZ 唐·柳宗元 河右澶漫,顽为之魁。王师如雷震,昆仑以颓。上聋下聪,骜不可回。助仇抗有德,惟人之灾。乃溃乃奋,执缚归厥命。万室蒙其仁,一夫则病。濡以鸿泽,皇之圣。威畏德怀,功以定。顺之于理,物咸遂厥性。CC全唐诗:卷17_50> 乐府·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铁山碎ZZ 唐·柳宗元 铁山碎,大漠舒。二虏劲,连穹庐。背北海,专坤隅。岁来侵边,或傅于都。天子命元帅,奋其雄图。破定襄,降魁渠。穷竟窟宅,斥余吾。百蛮破胆,边氓苏。威武辉耀,明鬼区。利泽弥万祀,功不可逾。官臣拜手,惟帝之谟。CC全唐诗:卷17_51> 乐府·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靖本邦ZZ 唐·柳宗元 本邦伊晋,惟时不靖。根柢之摇,枝叶攸病。守臣不任,勩于神圣。惟钺之兴,翦焉则定。洪惟我理,式和以敬。群顽既夷,庶绩咸正。皇谟载大,惟人之庆。CC全唐诗:卷17_52> 乐府·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吐谷浑ZZ 唐·柳宗元 吐谷浑盛强,背西海以夸。岁侵扰我疆,退匿险且遐。帝谓神武师,往征靖皇家。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王旅千万人,衔枚默无哗。束刃逾山徼,张翼纵漠沙。一举刈膻腥,尸骸积如麻。除恶务本根,况敢遗萌芽。洋洋西海水,威命穷天涯。系虏来王都,犒乐穷休嘉。登高望还师,竟野如春华。行者靡不归,亲戚讙要遮。凯旋献清庙,万国思无邪。CC全唐诗:卷17_53> 乐府·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高昌ZZ 唐·柳宗元 麹氏雄西北,别绝臣外区。既恃远且险,纵傲不我虞。烈烈王者师,熊螭以为徒。龙旂翻海浪,馹骑驰坤隅。贲育搏婴儿,一扫不复馀。平沙际天极,但见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的意思篇八
《晨 光》

晨 光

农十师北屯高级中学高一(3)班黄雪梅

指导教师磨玉荣

漫漫夜色,淡淡而去。坐在随风轻舞的垂柳间,看枝梢

掠水而起的水滴,清澈而透明。

怔怔地望着远处蓝黑色的天空,看它一步步被晨光打

破,在灿烂的红霞中,褪去死寂,任极浅极淡的潮红翻卷起天地的交界,崭露清新活力的一角。刹那不住,变幻莫测。 天边那最初的一抹红晕,弥散开来,点燃了遮挡住初阳的云层,新的一天如期而至。

时间永是这么强大,瞬息间变幻了天暮,变更了日期。

历史长卷,亦由它一页页翻阅,一步步地艰难前行,不曾有片刻间断。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生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新生出如晨光一般的我们——九零后。

九零后,一个让人议论纷纷的话题。

曾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九零后,不是另一代人,而是另

一种人,而在我心中,非然也。九零后,其实不过是一个简单新生一代的代名词,与八零后、七零后一样,共同构成我国建国以来的各个年龄层面,然而所不同的是九零后是在非议中成长起来的。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世人对我们有非议,我们却

要证明九零后是一个不屈的团体,我们要证明那些网上、电视上、报纸上的评论都是谬语,证明我们九零后的本真,而并非感情自私、狭隘,性格乖张与叛逆的“异代”。

家中的我们,乖巧、孝顺,偶尔一时叛逆却不会固执的

犯错,而这些许的叛逆,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我们还都处在青春期,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会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对于我们至亲的父母,我们表现出的亦是孝顺与懂事。

校中的我们,进取、奋发,有偶尔一时的懈怠,却会马

上再进入状态。且纵观我北高的学生,学习好者林立,并不是纯粹因为聪明,更多则在于九零后的努力。大多数处于高中时段的我们,早已习惯早起晚睡的生活,辛苦中也学会了享受书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在不断补充知识的环境中成长。

活跃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一道亮丽的

风景线。看那汶川地震中向解放军叔叔敬礼的九零后;看那奥运会上勇夺金牌的九零后;看那六十大庆中阳光活泼的九零后,每一个身份,都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骄傲。

一切都见证了九零后的风采,那么一群充满朝气与活力

的青少年。

当然,我们也有许多缺点,我们有些任性,有些叛逆,

经过了一些失败。但失败并不意味着前途阻塞,也不意味着从此成功与我们无缘。相反的,它意味着我们摔得不够,脚还太稚嫩。由此看来,各界人士对我们的一些看法还是有道理的。也许正如白居易所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待到时光流逝,历史便会诠释一切。

看见网上人们对九零后一些负面的评论,一些同我一样

出生于“九零之家”的同伴很不满,但我觉得再如何评论,都已为陈迹,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做好自己,而且无论评论如何,都可以说明一点:各界人士都在关注我们,而那些指责,则

更多透露出了长者对于晚辈与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担心。也正是有了这关心与督促我们的人们,一代又一代的新生儿才会不断茁壮成长,担负起兴国的重任。

一曲心事,在胸海浩渺滔滔。纷乱的思绪在飘飞沉浮,

丝丝缕缕穿绕心扉,如烟雾弥绕。我们这一群历史的过往者,终将有一个适当的位置。

抬头仰望长空,晨光散入了每一个角落,风中、云中、

路边,也散入了每个人的心中,无论怎样,相信时光会见证九零后的风采。九零后的我们,一路前行。

黄雪梅

北屯高级中学高一(3)班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的意思篇九
《读书真好-劝读美文十篇》

阅读的意义 这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是书。因为,书能使人抓住这个世界秘密的核心。 你读什么样的书就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你什么也不读,那么你的头脑就会萎缩,你的理 想将因失去活力而动摇。 书籍和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心中理想世界的坚持, 更是对我们思想和心灵的升 华与净化,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 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书籍的功能,他说: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 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 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 呈现给你。 区区五尺之躯, 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 经天纬地, 这种奇迹的产生, 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 阅读使文字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它比图像更空灵,比记忆更清晰,比冥想更深邃。 它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让你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上。阅读是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 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人生、社会,很多都源于阅读。 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 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 通过阅读你可以视通 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对于一个生命有限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幸 福的事啊。 而阅读的意义在于,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一个人 的阅读史,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阅读使人超越动物性,不致沦为活动木偶,行尸走肉。停 止阅读就意味着切断了与世界的沟通,与心灵的沟通,人生也就是进入了死循环,可以说, 是阅读拯救了我们。 我们无力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却可以通过阅读改变人生的终点。 从读书看性格 易 芜 在美国纽约,有一个名叫“希尔塞心理咨询中心”的研究机构。它的主任霍夫曼博士 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 他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发现, 读书与人的性格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 内在联系。正因为如此,可以通过读者业余时间喜爱阅读的图书报刊种类的不同,来了解他 们在个性上的一些特点以及在情绪方面的某些变化。 霍夫曼博士归纳出了喜欢阅读下面 15 类图书报刊的人一般具有的性格特征。 1、如果爱阅读罗曼蒂克一类的小说——你肯定感情较为丰富充实,对直觉深信不 疑,感到生活充满七彩阳光。难能可贵的是,在陷于困境或者面临失败时,你能顽强抗争, 不会萎靡不振。 2、倘若喜欢看传记体裁的书籍——你必定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人,既有雄心壮志, 又脚踏实地。谦虑好问是你最大的特点,在作出某项决定之前会思考再三,从来不轻率冒险 从事。 3、要是对小型报纸爱不释手——你的性格显得

乐观快活,感情也较为外露。特别 爱聊天, 并以此作为一大乐事。 在一起谈话的几个人当中, 你必定是一个 “当仁不让” “中 的 心发言人” 。 4、如果很欣赏喜剧性的书籍——忧愁、痛苦和烦恼一定和你无缘,因为你是一个 乐天派。笑口常开,青春永驻,具有潇洒的风度和风趣的性格,任何困难或阻力都无法使你 为难。 ! 5、倘若常读报纸和新闻性刊物——足以说明你关心国内外大事,眼观世界风云变 幻,时时处处使自己的言行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愿当一名落伍者。你思维敏捷,对新事物能 作出迅速的反应。 6、要是对画报或是大型画册兴趣盎然——你肯定热情好客,爱结朋友,同事、亲 戚和好友都愿意到你家里造访。在家里举办的宴会上,你是一位十分称职的主人,能使每一 位在座的每一位客人乘兴而来,满意而去。 7、如果喜欢拜读《圣经》——可以断言你为人诚实,手脚勤快,从不偷懒,尊敬 智者,尊重知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宽厚待人、严于律己和与人为善是你的重要原则。 8、倘若爱看侦探或破案一类的书籍——动脑筋和解难题必定是你的一大特点,在 许多人看来似乎是束手无策的题目, 到了你的手上却能轻而易举地解开。 而且对于一些令人 望而止步的难题,你却兴趣倍增,以解开它们为乐事。 9、要是对科幻类的图书如获至宝——你一定思维发达、想象丰富、创造性强,总 想将自己担负的工作完成得更出色,把自己的一生变得更加美好。 10、如果经常阅读妇女方面的报刊——表面你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女性当中的佼佼 者,事业上富有进取性;在工作时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谨慎行事,不愿意因为自己的某种 过失或是一时的疏忽而铸造大错,造成终生的遗憾 11、倘若喜欢阅读财政经济一类的书报杂志——可以看出你是一个自尊自重的人, 崇拜那些在事业上卓有建树的人物,并以他们为榜样。你希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竞争力,登 上“冠军”的“宝座” 。 12、 对一些广为流行的时尚杂志格外青睐、 喜爱——你很有可能会比较多地关注自 己的身份和地位,有时甚至脱离实际地拔高自己,常常下不了台。 13、如果特别喜欢读诗歌——你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对人世间的一切钟爱有加。大自 然的蓝天、大海、高山、流水、飞禽和走兽是那样的美好可爱,充满着温馨和朝气,令人心 旷神怡。 与此同时, 你有意识地在诗的熏陶下, 进行反思, 使心灵得到净化, 远离 “假恶丑” , 追求“真善美” 。 14、 倘若读历史书籍津津有味——尊重事实, 讲究实际和重视效果是你待人处事的 原则,你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用在努力工作或者认真做学问上面。你从来不会在那种毫无 意义的闲聊场合里露面,也不会和那些无所事事的人交往。 15、 要是醉心于恐怖故事——你或许对生活感到厌倦而心情压抑, 或许在激烈的竞争所 带来的巨大压力面前无所适从, 或许面对屡次的失败而不堪重负。 为了摆脱内心的空虚焦虑, 你只好用刺激使自己得到解脱,因此对这类书籍颇有好感。然而效果并非想象的那么理想, 尽管能暂时使你忘却烦恼和抑郁。 读书使人优美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做一个美好的人, 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 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 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 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 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 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 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 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 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 的同时拈页展颜。 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 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 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 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 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 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 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 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地简便 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 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 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 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 图书馆堆积的基 本上都是思索者的木乃伊,

新华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也是亡灵的墓志铭。 你在书籍里看到了 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 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 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 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 都更加光艳夺目。 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 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读书的味道 李泽贤 沈括《梦溪笔谈》载: “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 ”古人在书中放置香草, 不仅可以防蠹虫咬蛀,而且还可以给书留下幽幽清香, “书香”一词便由此而来。后来人们 据此加以引申, 形容读书人有 “书香气” 而读书人家或曰 , “知识分子家庭” 则被称之为 , “书 香门第” 。 由这“书香”又想到宋人程颐有语: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 有“书香气”的人,读书时若能品出书的味道来,怕是进入读书的真境界了。 何谓读书之味?窃以为不可仅以一个“香”字而言之。我曾在报刊上发表过一篇《读 书与吃饭》的书话,文中说:人生是需要滋养的,吃饭,是对身体进行补养;读书,则是对 精神进行补养。读书如吃饭──饭有饭、菜、汤,饭有家常饭、待客饭、筵席饭;饭有西餐、 中餐、地方风味小吃……但不管是什么样的饭菜,吃的时候总要品尝一下滋味,五味俱全方 能构成美味佳肴。读书亦然。读书之味乃甜酸苦辣是也。 翻阅一本好书,犹如走进一幢新房,打开一扇未知的窗户,展现在面前的是蓝天白 云、青山绿水,让读书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吸吮着新鲜的空气,张开思想的翅膀,自由 自在地驰骋翱翔。臻于此境,读书人能没有甜滋滋的意味? 读书的人, 有时也难免遭遇意想不到的尴尬。 当书中的道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不能 呼应,书中的事与生活中的理发生冲突时,读书人便难免有迷离若失、恍惚不定的感觉,甚 至于陷于进退维谷的窘迫,此时就可能有一股酸溜溜的滋味涌上心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用来形容读书人的心境,也是恰当的。 一般情形之下,读书人攻城掠地,在知识的海洋中苦苦求索,都要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 的苦闷阶段,其时身临遏涩之境,前不见村后不着店,孤苦伶仃,步履维艰,那份愁苦,实 难堪受。而且,读书人亦是凡人俗子,哪能没有来自书外的聒噪?若要跨进“柳暗花明又一 村”的境界,心里没有一番痛苦煎熬的争斗抉择,恐怕是难临其境的。 有读书人说,读书令人练达

性灵,陶冶情趣,使媚俗不再,浮躁不再,使人宁静,高 尚依然。但我以为,这般深厚绵长的意蕴,还要靠书中掺和的辣味,或说是火药味,没有一 点辣味的文章,读之味同嚼蜡,不如不读。而真正有辣味的书,如同急风暴雨射向垢陋心灵 一角,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终令读书人脸红心颤、羞愧难言,并猛然悟得“今是昨非” 。 尔后,冲破名缰利锁的困扰,灵魂因之而纯静而升华。 读书的味道虽说是酸甜苦辣,但最终给人的感觉却是愉悦快乐。人活在世上,日子过 得有滋有味毕竟要比没滋没味不知要好多少倍。我常想,如果没有书籍相伴,漫漫一生,多 少个无眠的黑夜和无聊的白日将会是怎样的难熬, 而这样的人生是多么无趣和乏味。 的的确 确,有书相伴,且能从书中品出味道来,得到的点滴收获,都会在心中涌满喜悦,进而由衷 欣慰,随即增强读书的志趣,进而坚定与书相守的信念。 林语堂曾经设想过在书房天花板上装一佛教的油灯笼, 书房中要有油烟味和发霉的 书味,以及无以名状的其他气味才好。看来,林语堂已经将读书味道的造化从书里牵引到了 书外,从意境宕延到了环境。读书人若真能化入这般读书境界,读书的味道想必是更加醇酽 了。 读书的四种境界 万宏辉 读书确实没有止境,然而读书却有境界。我想起了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 说的三句话,他阐述了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修养 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者。读书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品行情操的 方式,作为一项净化、丰富、扩展人生的崇高事业,读书当然有境界,而且有四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乃第一境也。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 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柳宗 元诗云: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 ”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 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就是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 清静,那样的优雅;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 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 冷”的读书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乃第二境也。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 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 现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的意思篇十
《柳宗元集》

【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1]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注释】:[1]越江,即粤江,此处指柳江。  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抒发了诗人政治上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  诗的一、三、四联着重表现的是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一联开篇点题,点明别离,描叙兄弟惜别之情。「越江」,即粤江,这里是指柳江。两句意思是说:自己的心灵因长期贬谪生活的折磨,已经成了「零落残魂」;而这残魂又遭逢离别,更是加倍黯然神伤。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  第三联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在今广西贺县东北,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岭。「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相见很难了。  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一带的烟树。「烟」字颇能传出梦境之神。诗人说此后的「相思梦」在「郢树烟」,情谊深切,意境迷离,具有浓郁的诗味。宋代周紫芝曾在《竹坡诗话》中提出非议说:「梦中安能见郢树烟?『烟』字只当用『边』字。」清代马位则认为:「既云梦中,则梦境迷离,何所不可到?甚言相思之情耳。一改『边』字,肤浅无味。」(《秋窗随笔》)近人高步瀛也说:「『郢树边』太平凡,即不与上复,恐非子厚所用,转不如『烟』字神远。」(《唐宋诗举要》)后二说有理。「烟」字确实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惝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诗的第二联,正是集中地表现他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从字面上看,「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似乎只是对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因为他被贬谪的地区离京城确有五、六千里,时间确有十二年之久。实际上,在「万死」、「投荒」、「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里,就已经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只不过是

意在言外,不露痕迹,让人「思而得之」罢了。我们知道,柳宗元被贬的十二年,死的机会确实不少,在永州就曾四次遭火灾,差一点被烧死。诗人用「万死」这样的夸张词语,无非是要渲染自己的处境,表明他一心为国,却被长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这该是多么不公平、多么令人愤慨呵!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的这首诗既叙「别离」之意,又抒「迁谪」之情。两种情意上下贯通,和谐自然地熔于一炉,确是一首难得的抒情佳作。  (贾文昭)【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1]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注释】:[1]贝叶书:在贝多树叶上写的佛经。  写出晨读禅经的情景和感受,曲折地表达了埋藏在心底的抑郁之情,如同苏轼所说:「寄至味于澹泊。」【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注释】:  这首颇负盛名的小诗,是作者任柳州刺史时写的。一、二两句,切「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经过象县的时候作诗寄给作者)」;三、四两句,切「酬(作诗酬答)」。「碧玉流」指流经柳州和象县的柳江;「破额山」是象县沿江的山。  作者称曹侍御为「骚人」,并且用「碧玉流」、「木兰舟」这样美好的环境来烘托他。环境如此优美,如此清幽,「骚人」本可以一面赶他的路,一面看山看水,悦性怡情;如今却「遥驻」木兰舟于「碧玉流」之上,怀念起「万死投荒」、贬谪柳州的友人来,「遥驻」而不能过访,望「碧玉流」而兴叹,只有作诗代柬,表达他的无限深情。  「春风无限潇湘意」一句,的确会使读者感到「无限意」,但究竟是什么「意」,却迷离朦胧,说不具体。这正是一部分优美的小诗所常有的艺术特点,也正是「神韵」派诗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这也并不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果细玩全诗,其主要之点,还是可以说清的。「潇湘」一带,乃是屈子行吟之地。作者不是把曹侍御称为「骚人」吗?把「潇湘」和「骚人」联系起来,那「无限意」就有了着落。此其一。更重要的是,结句中的「欲采蘋花」,显然汲取了南朝柳恽《江南曲》的诗意。《江南曲》全文是这样的:「汀洲采白蘋,日暖

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由此可见,「春风无限潇湘意」,主要就是怀念故人之意。此其二。而这两点,又是象水和乳那样融合一起的。  「春风无限潇湘意」作为绝句的第三句,又妙在似承似转,亦承亦转。也就是说,它主要表现作者怀念「骚人」之情,但也包含「骚人」寄诗中所表达的怀念作者之意。春风和暖,潇湘两岸,芳草丛生,蘋花盛开,朋友们能够于此时相见,该有多好!然而却办不到啊!无限相思而不能相见,就想到采蘋花以赠故人。然而,不要说相见没有自由,就是欲采蘋花相赠,也没有自由啊!  这首诗语言简炼,写景如画。诗人用「碧玉」作「流」的定语,十分新颖,不仅准确地表现出柳江的色调和质感,而且连那微波不兴、一平似镜的江面也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和下面的「遥驻」、「春风」十分协调,自有一种艺术的和谐美。  从全篇看,特别是从结句看,其主要特点是比兴并用,虚实相生,能够唤起读者的许多联想。沈德潜说:「欲采蘋花相赠,尚牵制不能自由,何以为情乎?言外有欲以忠心献之于君而末由意,与《上萧翰林书》同意,而词特微婉。」它的言外之意是不是「欲以忠心献之于君而末由」,可以有不同看法。但结合作者被贬谪的原因、经过和被贬以后继续遭受诽谤、打击,动辄得咎的处境,它有言外之意,则是不成问题的。  (霍松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注释】:[1]柳州,今广西省柳州市;漳,在今福建省龙溪县;汀,今福建省长汀县;封,今广东省封开县;连,今广东省连县。  这是诗人被贬后怀念友人之作。诗中既有自身的叹喟,更怀念与自己命运相同的几位友人,流露的是对压制势力的愤懑,但又巧妙地运用了诗的艺术手段,是一首抒情与写景相契的上等好诗。  这是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动人图画,而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和情怀,也依稀可见。这情怀,是特定的政治斗争环境所触发的。  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

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目前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铢两悉称,属于「工对」的范围。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以骈偶之辞运单行之气,又具有「

流水对」的优点。  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问,也十分困难。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然而就这样结束,文情较浅,文气较直。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霍松林)【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行行便濯缨。【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注释】:[1]飞绝:看不见飞鸟。[2]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头儿。  本诗妙在自然,创造也一种不寻常的艺术境界,突现了诗人的抑郁心情和傲睨一切的性格。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  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94057.html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的意思】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