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专四专八】
兄弟分别诗词篇一
《诗词 兄弟情》
农历甲午年赠十予月臣初弟
一
一杯浊酒否能干
若有机缘重相逢
白发兄弟多留恋
星辰执笔诗四首
夜暮应觉月光寒
春蚕到死丝方尽
聚散离和半百年
相见时难别亦难
兄弟分别诗词篇二
《苏轼诗词的兄弟心结》
兄弟分别诗词篇三
《兄弟义气的诗句》
兄弟分别诗词篇四
《古诗词》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古诗今译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长歌行① 汉乐府民歌
青青园中葵②,朝露③待日晞⑨。
阳春④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⑤至,焜黄⑥华叶衰。
百川⑦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⑩不努力,老大徒⑧伤悲。
译文
菜园里长绿色的的葵菜,晨露待到阳光一照就干了。春天的阳光向万物散布着恩惠,万物充满着生机和光泽。时常让我担心是秋天来得太快,花和叶就要枯黄和衰败。成百上千的河流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能再向西回流?如果少壮年华时不发奋努力,到了年老时只能徒然哀伤叹息。
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译文
大白鹅啊白鹅, 你也就只能弯曲着脖子仰天欢叫, 洁白的身躯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 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
《咏鹅》是我国唐代诗人骆宾王7岁时的作品。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
风[1](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2]
诗歌赏析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1]
译文
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2),乡音无改鬓毛衰(3)。
儿童相见不相识(4),笑问客从何处来(5)。
【其一】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一)凉州词①
唐王之涣
黄河②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③万仞④山。
羌笛⑤何须怨⑥杨柳⑦,春风不度⑧玉门关⑨。
诗意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二)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1]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互文的修辞手法)至今依然如故,而战争却一直不曾间断,已有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只要当年飞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还在,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过阴山,侵犯我中原。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兄弟分别诗词篇五
《古诗词思想内容分类--已核》
兄弟分别诗词篇六
《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阅读练习
1、阅读《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诗人描写了桂花、春山、明月、山鸟等景物,创设了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
2鉴赏《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1分)
⑵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⑵ 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
⑵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
3、赏析《泊秦淮 》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用一个“ ”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 ”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笼 近酒家D
《己亥杂诗 》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诗开头两句,以“ ”修饰离愁,以“ ”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浩荡 白日斜或天涯D
4、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答题。(6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
(1)凄凉地,弃置身
(2)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5、苏轼的《水调歌头》,回答下列问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一个是 。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2分)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1)又恐 何似 (2)①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②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即可)
6、阅读《望岳》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2.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23.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24.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5.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五、22.B 23.D 24.D 25.B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 杨花,子规,
(2)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8、阅读下列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饮 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1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16.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14.心远地自偏
15.“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16.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
登岳阳楼 望洞庭
杜甫 刘禹锡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湖光秋月两相和,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潭面①无风镜②未磨。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遥望洞庭山水翠,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1)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3分)
同: ▲
异: ▲
(2).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2分)
▲
(1)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奇丽。异: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 ②从语言风格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 或:杜诗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2)《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节选),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 《 》 这段文字中,
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请对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答: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作铺垫。
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11、阅读《约 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2.对“黄梅时节”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
A.早春 B.暮春 C.夏季 D.秋季
13.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C.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12、阅读下面两首诗,
【甲】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乙】戏为六绝句
杜甫
①②③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释】①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初唐四杰”。②哂(shěn):讥笑。 ③尔曹:你们。 甲诗中“ ”也是“才人”的杰出代表,乙诗中“ ”对王杨卢骆的诗歌哂笑不止。 甲诗一二句与乙诗三四句都采用了对比手法。两者是怎样对比的?分别突出了什么观点?
李杜 轻薄
甲诗 古今对比 古今之人李杜诗篇的态度对比 突出了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的观点
乙诗 王杨卢骆与轻薄者对比 突出了王杨卢骆之文会像长江黄河之水那样万古流传的观点
13、阅读《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
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14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答案B。B项中“律诗”应为“绝句”,主题灵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2分)
答题示例: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15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近即可)
16、阅读《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的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或交战双方力量悬殊)
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2分)
最后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引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兄弟分别诗词篇七
《古诗》
兄弟分别诗词篇八
《兄弟情深话苏词 (1)》
万方数据
兄弟情深话苏词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洪琳琳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江西南昌,330022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4)
本文链接:
兄弟分别诗词篇九
《古诗》
古诗
1、下列诗句写的是哪个季节?诗题是什么?作者是谁?请填在括号里。
季节 诗题 作者
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
③天间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
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
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
⑦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
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
2、你了解下列诗人吗?他们分别是谁?
大杜:() 小杜:() 诗仙:() 诗
圣:()
诗鬼:() 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
唐代边塞诗人有:()
3、读下面的小故事,默写诗。
有位厨师精通诗词,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
一位秀才故意出难题,给厨师两个鸡蛋,要他做几道菜,并且每道菜
要表示一句古诗。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纯蛋
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
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
汤,上面漂着四只蛋壳。秀才见了,深表佩服。
(1)你知道这四道菜表示哪四句诗吗?默写下来。
(2)这首诗的题目是:《》,作者是()朝诗人()。
4、根据要求填写诗题及作者。
诗题 作者
(1)描写母亲的有: 《》 ()
(2)描写秋天景色的有: 《》 ()
(3)描写送别的有: 《》 ()
(4)描写对亲人思念的有: 《》()
5、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
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事物吗?
(1)庐山:
(2)柳树:
(3)小草:
(4)春雨:
(5)西湖:
(6)梅花:
(7)泰山:
5、默写下列诗人写的一首诗。(先写题目,再默诗句。)
李白: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杜甫: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苏轼: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6、按诗词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
(1)山外青山楼外楼,()歌舞几时休?
(2)故人西辞()楼,烟花三月下()。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一日还。
(4)()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但使()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无故人。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天际流。
(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10)晓看红湿处,花重()。
(11)()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13)()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7、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8、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五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岭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朝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汗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当“比”讲,它与(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中的“于”意思完全相同。
(8)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