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道理

| 专四专八 |

【www.guakaob.com--专四专八】

三傻大闹宝莱坞道理篇一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不说电影的人生哲理震撼了我 ,而是有感带批判性题材可以拍得如此搞笑轻松,这个赞一个!不过硬要将该片的骨髓上升到一个层次我倒觉得比较牵强, 没有必要。 它就是一部很好看的片子,你看的时候会不知不觉投入感情、甚至会为情节的小跌宕揪心(虽然知道结局肯定是大团圆型)由衷 感到开心、温暖的同时顺便重温那么些耳熟能详的“大道理”(ps:可以看听但是现实可以肯定我基本上不会去“挑战”……)也还蛮不错!最后提提由于毕竟是喜剧搞笑,所以片子戏剧性很强。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吸尘器接生小孩”哈哈,关键是他还成功了!

不过“大道理”里也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滴——以后遇到事情,我想我会不介意学学神圣智者兰彻达斯,用右手砸砸左胸小声告诉自己“一切顺利”——因为有时候心是很脆弱的,它需要我们的安慰来使它变得坚强!

说起中国的应试教育,真是可悲,我们都已经是受害者了,难道我们的下一辈还要继续?教改越改越牛,分数无比重要,90后各类门事件层出不穷,这就是教育体系的悲哀,或者,也将是我们民族的悲哀!纵观华夏几千年,历朝历代,周期性的动荡和繁荣,200年后或许乱世。何其可幸,我们活在盛世!世态风云变幻,我既不是开国功臣,看起来也当不了亡国之奴,碌碌无为一生即可。

有多少人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又有多少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社会在发展,同时社会也在倒退。物质越来越丰盛,精神越来越空虚,枷锁一重又一重。儿时的梦想越来越远,活着就像行尸走肉。仅有的乐趣就在于看一部像这样励志喜剧温情片。

三傻大闹宝莱坞道理篇二
《影评:三傻大闹宝莱坞》

三傻大闹宝莱坞

摘要:2009年上映的印度电影Three Idiots《三傻大闹宝莱坞》(又译作《三个傻蛋》、《寻找兰彻》等),由拉库马•希拉尼(Rajkumar Hirani)执导,改编自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这是一部喜剧/爱情/歌舞片,更是一部与青春校园有关的励志电影,也是一部关于理想,回忆,人生价值与梦想的电影。

关键词:Three Idiots、印度电影、励志电影

1. 引言

虽然这电影起了个没什么气质、翻译成中文越发山寨的名字,但这并不妨碍它两年前一上映就成为印度最卖座影片,也是豆瓣网、时光网的文艺青年们追捧的对象,并且在迟到了两年才在中国公映时,还能吸引文章、黄渤、汤唯等明星配音。这就是“三个傻瓜”的魅力。

2. 影片分析:

《三傻大闹宝莱坞》讲述了一个跟青春、梦想和成长息息相关的故事。影片虚构了一个以严格著称的理工大学,男主角兰彻是校园里的另类。他挑战僵化的传统和制度,公开顶撞教导主任,带着两个室友兼死党在学校里干各种疯狂的事,鼓励他们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最后,这个傻瓜还赢得了教导主任女儿的芳心。《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故事应该会让很多人觉得似曾相识,因为在无数次想把教科书撕烂的日子里,在无数个赶作业的深夜里,在无数场对梦想和未来的期待里,很多曾经的少年都做过这样疯狂、美好又不愿醒的梦。

一、 影片立意

这部电影反映了许多印度的社会问题:教育制度,贫富差距,高校自杀率,医疗状况等等。当然,重点是教育制度。与此对应,通过主人公Rancho之口提出了“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的人生哲学和求学态度(与我们老祖先“追求而不强求”的人生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反击了功利的教育动机和机械的教育制度,电影中励志性的口号“Aal izz well”。 “Aal izz well”来自于英文的“All is well”,意为一切都会顺利,一切都会好的意思。这种印式英语也为口号本身增加了喜剧和乐观的色彩。

二、风格上

“辛酸的喜剧感”是本片一大特色。一部满是自杀、贫穷、疾病和压力的片

子却拍的完全没有沉重和压抑。这种用幽默化解痛苦的风格结合印度歌舞片的热闹正好承载了本片“aal izz well”的乐观精神;

三、台词对白上,经典层出不穷。

你的朋友不及格,你感觉很糟;你的朋友考第一,你感觉更糟。

害怕明天,怎能过好今天呢?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

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顺利’。 他的脑子一定很值钱,因为从来都没被用过!

四、镜头语言的应用上

Rastogi跳楼时,让他的脚挂到台灯线,然后用台灯的运动代替跳楼的画面,效果比直接拍摄跳楼更悲壮;影片一到Rastogi的家时就变成黑白片,还故意整出劣质胶片的粗糙,这种幽默的方式化解了Rastogi家贫如洗的沉重感;大家兴奋的把遥控直升机升到Joy Lobo的窗前时却拍到他上吊的画面,巨大的感情反差给观众突然的震撼;

五、叙事方式

Three Idiots在叙事上的一个最大特色,在于采用了双线套层结构。影片开头的一场打赌,将“回忆中美好的校园生活”与“现在的真实的社会生活”两者连缀了起来,交替穿插,彼此呼应。于是,传统校园青春片中“校园战争只能在校园内部解决”的局限被打破,“校园/社会——理想/现实”被有意构建成一种对应的隐喻关系,伴随几位主人公寻找兰彻的旅途,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对抗绵延到校园之外更加广阔的世界里。十年之后,一切物是人非,对观众而言,一种“社会现实感”油然而生。

如果仅仅从“校园/回忆/梦想”这一层面的叙事来看,与上文所总结的经典三幕剧结构完全相符,主人公兰彻作为一个异质性入侵者,对皇家工程学院的教授与学生们,以及校长的权威性不断构成挑战,包括校长女儿生产的一场高潮戏,也完全照搬“危机——团结在主角周围——共度难关——和解”这一经典模式。然而,仅仅是这样的大团圆,并不足以说服和感动观众,Three Idiots在叙事上最大成功之处,是在“梦想/现实”两个层面上,设置了双重的意识形态对抗与想象性解决,并且巧妙地通过矛盾的转移与错位,将两个层面有效缝合在一起。

在这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竞争中,遵守规则而成功的典范是校长,不

遵守规则而成功的典范则是主角兰彻,不遵守规则且没有成功的,是因不能顺利毕业而自杀的学生,遵守规则却未能成功的,包括未能考入这所学校的落选者,也即校长所谓被杜鹃挤出鸟巢的竞争失败者。

这里有两组有趣的暧昧元素:一组是“消音器”为代表的模范学生,他们是规则彻头彻尾的拥护者与奴隶。表面来看,“消音器”遵守规则,也一直洋洋得意于自己的成功,然而在与兰彻的斗争中,他永远都是可怜又可笑的失败者(考试总是第二名,更被兰彻利用其“遵守规则”这一条尽情捉弄)。

另一组是兰彻的朋友法函与莱俱,他们跟随兰彻特立独行的方式,却一路跌跌撞撞,加上家庭问题的困扰,几乎濒临绝望。直到毕业前夕,奇迹同时发生在两人身上,他们通过不同途径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成了“成功者”。

于是我们看到,“成功”这一概念,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微妙的游移,“什么样的成功是真正的成功”,这个问题在“回忆/校园”这一层面中其实并未真正解决,而要去“现实/社会”这一层面中去寻找。

在十年之后寻找兰彻的旅途中,有关贫富分化,有关阶级地位与身份问题,有关金钱与婚姻,一系列更丰富的社会问题被展示出来。将校园里的残酷规则沿着时间维度向前延伸,于是我们看到,找好工作之后是挣大钱,买好车好房,娶漂亮老婆,做成功人士,总而言之,沿着单向度阶梯不断向上爬,做金字塔的塔尖,将其他人踩在脚下。

3.总结:

也许有人会觉得《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故事太理想主义。因为在现实生活里,追逐梦想并没有电影里那么简单,成功的道路也不会像男主角那样一帆风顺。正是因为这样,《三傻大闹宝莱坞》才不是严肃枯燥的说教片,所有的道理都通过最潜移默化的方式传达给观众。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中充斥着各种笑料和搞笑桥段,而且这些笑料绝对不会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和中国观众有什么距离。当然,也会有很多敏感多情的人在影片最后半小时里边笑边哭,这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因为“三个傻瓜”的故事确实有让人笑着哭的魔力。当看到“三个傻瓜”做出种种疯狂之举,看到教导主任被气得眼斜鼻子歪,看到几个人终于艰难地取得一次次微小但意义重大的成功,很多人也许会为自己的青春释怀。当然,

《三傻大闹宝莱坞》不是在教唆学生挑战老师。影片结尾,以“恶人”形象出现的教导主任终于肯定了兰彻的能力。实际上,“三傻”中并没有彻底的坏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完人,既有令人捧腹的段落,也有自杀等残酷场面。影片展现出大学校园里的死板和残酷,但同时又让观众明白兰乔的理想主义在现实中行不通,梦醒之后是现实: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三傻大闹宝莱坞道理篇三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作者:高莹馨

第一次听到这个电影的名字时我以为是一部无聊的搞笑电影,可后来发现在很多电影网站上该部电影都被排进 “十大不能因为名字差而错过的好电影”,从而激起了我观看的兴趣。虽然这电影起了个没什么气质、翻译成中文越发山寨的名字,但这并不影响它两年前一上映就成为印度最卖座影片,也是豆瓣网、时光网的文艺青年们追捧的对象。这就是“三个傻瓜”的魅力。

《三傻大闹宝莱坞》严格来说是一部教育片,可它又不同于以往那些死板的教育片,没有通篇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三个傻瓜令人捧腹的经历,还有经典的兰彻语录。兰彻是一个学校中的另类,他不喜欢公式化的背书,他喜欢用通俗易懂的词语解释书上晦涩难懂的定义,他不喜欢只是听老师讲解,他喜欢提问题,当众拆“病毒”的台,导致学校里的老师将他赶出教室,病毒更是对他深恶痛绝。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老师眼中的坏学生,他用自己的方式教“病毒”教书,他说我不会放弃资质差的学生。我们始终说世上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可以听到“某某学生很笨”“某某学生很差”这类话。一位老师在工作时面对的不是一个学生,可能几十个,也可能几百个,他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所以就会造成某些学生并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造成这些学生成了班级中的差生,就像《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法罕和拉加。他们两其实和我们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很相似,他们家境一般,在“病毒”的挑拨离间下他们对自己很没有信心,他们只敢循规蹈矩的好好读书来改变人生。他们经受的是填鸭式和等级式教育,家长对于他们的人生起到了绝对的主导作用。我们生活中的孩子也是这样,可能有很多特长,可是和学习相比较那都成了不务正业,一个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这才是主业,这同时也扼杀了很多孩子的伟大梦想和美好童年。

身为一位小学老师,我很幸运,我所接触到的学生就像是未雕琢的璞玉,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他们有很多在大人眼中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们还没有经历过多的挫折,他们对梦想依然执着。我在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后不禁想我是要做一个像“病毒”一样的规矩执行者,还是像兰彻一样的引导者,我想答案不言而喻。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像兰彻一样能够敢于突破常规,真正去思考,成为一个真正追求卓越的人,而不是追逐成绩的人。

最后我也想借兰彻的一句话督促我自己,也引导我的学生,就是“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三傻大闹宝莱坞道理篇四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在寒假里, 在朋友的建议下,我看了这部精彩的电影,不说电影的人生哲理震撼了我而是有感带批判性题材可以拍得如此搞笑轻松,很不容易! 它是一部很好看的片子,让人看的时候会不知不觉投入感情、甚至会为情节的小跌宕揪心,为他们的友情和他的爱情由衷感到开心、温暖的同时顺便重温那么些耳熟能详的“大道理”也还蛮不错!由于毕竟是喜剧搞笑,所以片子戏剧性很强。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吸尘器接生小孩“,哈哈,关键是他还成功了!说明了一个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造的人是会有很多成功的机会

的!

不过“大道理”里也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以后遇到事情,我会学学神圣智者兰彻达斯,用右手砸砸左胸小声告诉自己“一切顺利”——因为有时候心是很脆弱的,它需要我们的安慰来使它变得坚强!这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而想想生活中,有多少真正的傻瓜,遇到一点挫折,便选择了放弃生命!人是很脆弱的,生命很脆弱,知己很难遇到,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珍惜!

剧中的院长,总是教育学生们:生活是场比赛,当不了第一名就只能被人践踏。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下,像兰彻达斯那样有创新思想的人总是受到抑制。影片多次描述院长边由专人刮胡子、边听歌剧午睡的一幕,配合着两个学生的自杀,而他却无动于衷,对这个体制的讽刺达到了顶峰。而当兰彻用“吸尘器接生小孩”的创新方法救了她女儿后,他却

把象征着心目中最优秀学生的钢笔送给了兰彻。

兰彻在这所印度顶尖的大学里,处处表现了叛逆。但说起中国的应试教育,真是可悲,我们都已经是受害者了,难道我们的下一辈还要继续?教改越改越牛,分数无比重要,我们却只能一味的适应!这就是教育体系的悲哀,或者,也将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有多少人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又有多少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社会在发展,同时社会也在倒退。物质越来越丰盛,精神越来越空虚,枷锁一重又一重。儿时的梦想越来越远,有时我们早已失去了选择的机会,当我们一味去适应时! 兰彻达斯帮助他的两个朋友实现了梦想,为了朋友什么事都肯做,这一点也很让我震撼!有位好朋友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呀!

兰彻达斯这样的人,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只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印证了电影最后的一句话“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赶上你!”

三傻大闹宝莱坞道理篇五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题记

看完电影,我的脑海中不停地浮现着电影中最经典的台词:“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找上门。”

影片讲述了:五年前兰彻顶替富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但在这里,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考试成绩!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反对违背人性的教育,反对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教训了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他用自己的勇气帮助好友认识到了真正的人生意义,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最后他征服了印度科学界,成为了一位天才科学家。——这一传奇的人生既让我惊叹,更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领悟。

“Aal izz well”——是啊,一切都好。我们成天面对着重复的人生,又为何不乐观积极地面对每一件事,努力让我们变得精彩呢?错过了星星请不要哭泣,否则你还会错过月亮。只有这样鼓励着自己,生活才会充满阳光。正在努力为我人生而奋斗的我正需要这样一个美好的心态。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三亿个精子赛跑。”——人生可以被看做是一次次岔路口的选择,但最准确的是把人生看成一次攀登高峰的旅行。在人生的低谷时,需要默默地忍耐;在人生的巅峰时,更要静静地珍惜。我们要怀揣着最高的理想、掌握着最强的信心、享受着最艰苦的过程、拥抱最美好的未来。

“去活出你自己,我的儿子。”——这句话也是我爸爸对我常说的。这句话不停鼓励着我,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去飞,所以我总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乐趣、在面对选择时轻松自然。生活即是你找到了最适合自己方式去生存。我很庆幸,我做到了!

《三傻大闹宝莱坞》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乐趣,更是一册完整精美的“人生攻略”,我会永远记住这部电影里展现给我的人生道理,并坚定不移的朝着最正确的方向出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后记

817字

三傻大闹宝莱坞道理篇六
《看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看《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昨天的微电影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三傻大闹宝莱坞(3 idiots)》,看过之后,我有了很深的感触,这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它给我的不仅是感动和回忆,更多的是给我启发和指引,让我明白在面 对未来的时候该用什么态度,在面对迷茫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影片最能体现出 来的还是永不放弃,乐观的精神。你会被兰彻对梦想的敢于追求、奋进的精神所感染!影片同时触及了很多非常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包括印度的高自杀率、人才 流失、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及社会分工的单一和就业选择的匮乏。印度所面对的这些社会问题,中国也同样在面对。 这部片子定位是喜剧,好像不太准,个人觉得定位喜剧有点淡化其中的深刻意义,剧情片更像。作为在中国教育体系下成长的我们90后,是会对此片产生强烈共鸣的。这部片子不敢说是最好的,但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印度佳作!有时候不想跟自己过意不去 讨厌看过于沉重的 —— 这部电影深入浅出 不乏蕴含诸多道理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不过“大道理”里也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滴——以后遇到事情,我想我会不介意学学神圣智者兰彻达斯,用右手砸砸左胸小声告诉自己“一切顺利”——因为有时候心是很脆弱的,它需要我们的安慰来使它变得坚强!

我从未有过如此的震撼,你很难想象,一部2个小时的电影之中,竟然穿插着如此之多的人生智慧;人生价值观,友情,爱情等等。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它早已超出了励志电影的范畴,它不仅是传达了一股人生的信念,更是提醒我们的人生需要自己掌控。需要自己坚持不懈的执着,故事主要讲述的是3个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正如当今的大学生一样,他们有很多的无奈,他们身上同样寄存着父母对他们的希望,老师对他们的压力,他们心中背负着各种负面的情绪;对承担家庭的恐惧,面对不喜欢的专业的逃避,但是,他们心中仍然有着一份执着在心中。为了自己喜欢做的事,他们一直努力着

All is well.(一切都好!)除了这句话出现的频率之外,还有就是它所 表达的意义。电影中男主兰彻说:“我们的心太容易害怕,你得哄骗他,不管有 天大的问题,告诉你的心,一切都好!”的确,现在我们的生活总是对未知充满 恐惧,对未来充满恐慌:担心考试不及格、害怕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担心自己变 成剩男剩女••久而久之这些东西占据了我们的心,让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 什么,或者说没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是老是担心明天,怎么能把握今天 呢?这个特立独行的男主角的口头语“一切都好”(All is well),恰恰能给我们 这样一种心安的力量,影片中那一段恰到好处的歌舞充分诠释了男主那种乐天派 的心态——就算不能解决问题,至少可以平复心绪,打败恐惧,增加直面问题的 勇气。影片中女主角的姐姐生下了孩子没有哭声,一句“All is well”竟然把他唤回 来,这也许这有点假了,而且不符合现实。但是,我更宁愿理解为是影片传达的 一种美好的希望,乐观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剧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兰彻被“病毒”院长推到讲台上讲课,兰彻在黑板上 写了两个词,给半分钟让台下的同学们定义。教室里所有的学生包括院长都在猛 翻书找定义。结果就是兰彻写的两个词根本不存在。他说了这么一段话:“当我 问问题的时候,你们是否感到兴奋好奇?有没有为将要学到的新东西感到激动? 你们只是陷入了疯狂的竞赛,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 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 •

主人公曾说过这么几句话:为什么我会考试第一名?因为我真正喜欢我的专业,但

你们为什么却是屡屡倒数?因为你身上有太多的包袱,甚至是根本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只要跟随着你们的激情所在,激情就会变成你的职业。这几段话不仅反映了一种学习态度,更是映射出一种当今的社会现状。身为希望的我们,当面对选专业时,总是受到父母的威逼利诱:这种专业很火啊,不选这个,你就会没出息。。虽然父母的目的是为了我们好,但他们可曾想过,我们心中也有自己想学的东西?也有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有时候总听到身边的人抱怨说:都怪自己倒霉,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等等一些抱怨社会的话。其实这并不是社会的错,而是我们的内心不坚定,是对未来的空虚和迷茫。我们根本不需要去怨恨这个社会的性质,更不要去在乎别人怎么说,你想做什么事,就勇敢去做。。就像电影说的一样:当你把你做的事变成一种兴趣,久而久之,你就会变得优秀。相反,如果你完全去相信现在的一些教育制度,你到最后无非就是个“学习机器”!

总之,这部电影非常的不错,微电影课上得也非常愉快,祝老师天天开心,希望老师给一个好成绩啦!

三傻大闹宝莱坞道理篇七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第一次接触《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一部影片是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它也是我接触的第一部印度影片。第一次观看时主要被以兰彻为主的三个学生如何反对现有的教育体制,最后又是如何战胜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教导主任的看法的同时,再次证明了创新教学和兴趣教学的重要性。而影片背后的核心,则直接指明:追求人类心灵的自由!每个人都希望如此,但真正能做到收放自如,真正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尤其结合我们的国情,几乎所有的技能专业能力测试,都要经过一场又一场的考试,最后能在考试中脱瘾而出的成为“天之骄子”的成功人士,不仅少之又少,直接淘汰了大批学有所长的人才,而成功者中又毫无意外地包括着大部分“高分低能”的应试高手,缺乏实践与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国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现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这部影片中,兰彻、法涵、莱俱,三个男孩是印度一所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他们从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考上了这所著名的工科院校,每个人身上都承载了家庭太多的希望。兰彻是花匠的儿子,从小聪明好学,善良调皮,他代替小主人来这里上大学,任务是四年以后为主人拿回一张光宗耀祖的文凭,但是对于传统的以分数论等级、以分数定前途的教育提出了不满和抵制,引来了众多教师的斥责和刁难。法涵是贫困人家的孩子,他来这里上学的目的就是有钱让爸爸治病、让妈妈过上好日子、让姐姐可以有出嫁的嫁妆,由于压力太重,他胆小而谨慎,学习成绩一直垫底。而莱俱喜欢野外动物摄影,由于惧怕父亲的权威,选择了不喜欢的工程专业,学习成绩更是倒数。三个年轻人,各有自己的生活,各有自己的无奈,因有缘相逢在一所大学的屋檐下,共同分担着彼此的忧虑和不幸,以各种方式排解着内心的压力和处境,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这部影片中,有许多精彩绝伦,让人捧腹的同时以深入浅出的句子引人深思台词,给整部影片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分氛围。

第一句让我感触很深的电影台词是:“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3亿个精子赛跑”中国与印度同属于引世瞩目的发展中国家,是众多发展中国家一众学习的对象,也是发达国家的强烈竞争对手。如上述台词所言,“生活是场快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这让我想起邓小平同志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都是从苦难就社会中成长起来的新兴大国,正所谓,忆苦思甜、居安思危,时刻都应该有危机意识(这点以犹大人堪称经典范例)。于是,发展就是硬道理。再从我们的生活中来说,父母、学校对我们从小的教育中就不希望我们甘于人后,希望在教育起跑线上就憋足力气与他人拉开距离。这一种生活、教育方式,在短期范围内可能产生异乎寻常的突飞猛进,但是后劲不足,因为,就如一棵树,在生长的过程中,只记得让主干往上拔尖,却忘了还有分支旁干同样需要养分的供给,所以,这棵树注定无法成功真正意义上的参天大树。

在这部影片中,探讨的主线是,一个大学的教学模式到底应以何为重心。在师长和大多数同学眼里(包括现实中的我们),从小到大灌输的意识便是:要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有好的专业,考到好的大学就会有好的工作,就会有好的生活,就能出人头地。而与学习相关的另外许多重要要素却被忽略。

首先是“兴趣”。每个人的兴趣都会有异同,而这个社会需要各类专业性人才,正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可以从三个好朋友在一场酒后兰

彻的话语中可以形象地得到说明。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

“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爸,我做一名摄影家又会怎样呢?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我会很快乐,会真正幸福。”

“学习是兴趣,工作是娱乐”

在影片中,喜欢摄影的男二号,因为父母的寄望,考入了并非兴趣所在的工程学院,写给仰慕的知名摄影师希望成为随同助理的信件,在他的背包里放了五年都没有寄出去,没有兴趣,他的成绩在班上一直都是垫底。最终,在兰彻的鼓励下,最终在毕业面试当天向父亲坦白自己的志向所在,终于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摄影师,并在摄影界发光发热。而影片中同样因为自己的兴趣而被学校老师领导摒弃的例子便是影片开头出现的那个喜欢设计直升飞机的师兄,而他却不堪被退学的压力,最终选择了自杀,不无让人扼腕与陷入反思中。

影片中,最经常出现的一句台词是“All is well”。这句话不仅是陪伴兰彻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的信仰所在,也是在影片中主人公们面对生活、学习各种压力的精神支柱,因为它,主人公们从来就没有绝望。让人体会最深的是莱俱在面对退学还是告发救过父亲一命的好友,导致其退学的选择中,最终选择自杀,而几位好友如何让其重新恢复健康,最终摆脱对内心对未来的恐惧,获得了想要的职业的事情中得以充分的反映。这让我想起了我们中国的另外一部优秀影片《岁月神偷》,在影片里面,吴君如扮演的妈妈有那么一句经典台词“人,总得信”,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样强调了应对生活应该抱有乐观与前行的希望。

在影片的前半段,我们可能会以为,兰彻之所以能随心所欲地生活与学习,与其极为富有的家族有着莫大的关联。但随着影片的发展,到后来大家才发现兰彻的真实身份:只是富人家的佣人之子。这个真名叫做忘度的主人公,因为对学习有着不舍的追求,冒名顶替了那位真正的兰彻少爷,给他挣一张文凭后,就要自动消失。而他根本不在意学位而是出于热爱才读书,看似没有苦读却成绩斐然,最终得到了那只像征卓越者的钢笔。兰彻最终成了发明了400专利的大科学家,还按自己的思想创办了一所理想中的学校。

我们大学生,到底应该如何定位成功?这是引发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前段时间,《参考消息》有那么一篇文章《大学毕业生应该如何定义成功?》。文中谈到“今年将从美国的学院和大学毕业的大约165万年轻毕业生将进入一个难以容身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艰难的经济环境迫使新近的毕业生在投身自己的未来之前停下来,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我到底想怎样度过一生?5年、10年、20年以后,什么会让我感到开心?我会为了什么而自豪?我会将什么视为真正属于我的东西—不会被下一次经济衰退夺走的东西?”

法涵劝爸爸让其放弃当工程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摄影时说道:“爸爸,如果我是摄影师会怎么样?我可能赚的更少,房子会更小,车子也更小,但是我会幸福,我会真的幸福,我为你做的一切都会饱含真情...”

面对生活,我们是选择迎合社会大众标准,还是选择自己兴趣所在?

生活是个严格的训练场,要想真得活出自己,就要先过这个巨大的考试,你能否承受得了人世间的常规法则对你的审视?在你内心的追求与现实有明显的冲突时,你是否还能站着

面对一切?„„

当你的生活不尽如人意,当你的生活还不知飘向处,当你也在茫茫一片中寻找自己的方向,别人对你信奉的观点频频摇头时;你还能坚持对自己说:“All is well!”吗?

.

三傻大闹宝莱坞道理篇八
《三个傻瓜 三傻大闹宝莱坞 观后感 影评 2000字》

《Three idiots》

当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片子的时候,正是在高考冲刺的紧张复习阶段,是班上的一位同学分享给我们看的。后来我又观看了几遍,细细品味片中的细节。一开始,有这片名联想到的回事一部喜剧片,不过当我一点点深入剧情时,让我感触的就不止是他喜剧的外表了。

可以说,这是一部可以改变人思想和命运的好片子。它反映了现在社会上的诸多问题,与我们大学生紧密相连的问题。理想,升学,竞争,父母的期望, 友情,爱情等等。这都是我们正面对的,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本片采用了倒叙加插叙的手法,使得整部影片更为连贯,一气呵成,对印度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从最根基开始反驳,即揭露了丑恶的事实,又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想法。当教育的意义融合在嬉笑怒骂中,由那三个“白痴”来加以诠释。

影片围绕主人公Rancho的大学四年生活展开的,他的思想开放,富有创造力,敢于批判制度。Rancho的至理名言“All is well”也是贯穿全片的一大线索,体现了他沉着冷静,乐观的态度。

三个傻瓜则是由Rancho和他的两个室友Farhan和Raju组成的。 Rancho改变了他们两个人的一生,让他们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你明明爱摄影,却跟机械结婚”,这是Rancho对Farhan的拷问。很简单的道理,只有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才有意义,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不然,一味地追求财富与名利,一味地墨守成规,生命将从此暗淡无光。

“你这么害怕明天,又怎么能过好今天”,这是Rancho对Raju的拷问。是啊,生活中有多人为自己的梦想而畏首畏尾,惶恐地担忧明天,只能使一去不复返的今天更加浑浑噩噩。

人生能有几回搏,绝不能让害怕战胜自己。当白痴A与白痴B都圆了自己人生梦的时候,兰彻哭了,他是一个好朋友,好兄弟。同生共死那是满口胡言的大话,患难与共才是最真真切切的写照。

还有Rancho的“女友”pia , 她的人生也是受到Rancho很大影响。爱自己所爱的的人,不论有多大的艰险,也比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攀图富贵权势的守财奴。价格便签,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而这里最让人欣慰的是学校的老教授也被Rancho感化了,也就是pia的父亲。教授号称“病毒”,是一个极为固执,高傲 的老古板。他认为只有好的成绩才是好学生,才能有好的工作。他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你会发现教授的话十分的冷,苛刻,让人感到心寒。他对差生的态度是恶劣的,不但没有鼓励,更是用讽刺的话来刺激。影片的前半部分对教授的固执,高傲刻画的淋漓尽致,更是激起观众的愤怒,反正我是怒了。

片中有一个叫Joy的学生,应为一些缘故没能按时交上他的结业作业(一个带摄像机的四桨直升机)而不能毕业,他一再恳求教授再宽限他几天,而正是教授的一个 "不" 字,让Joy彻底绝望了,过大的压力把他逼上了绝路,第二天Joy就上吊自尽了。墙上依稀写着“I quit ”的字样。还记得晚上他唱的那首歌“给我一些阳光,给我一些雨露,再给我一次机会然我重新成长吧........”

Rancho借此来告诉教授,批判现在落后的教育制度给人的只有压力,要有“正确的上课方法”。

Rancho说道“印度学生的自杀率高居世界首位。大家都认为是Joy脖子上的绳子杀人。但他过去四年受到的精神压力呢?工程师是一群聪明的人,但是他们还没造出测量精神压力的机器。如果他们可以,人们就会知道:这不是自杀,而是谋杀!”

可恨的是教授不但没有醒悟,反而指责Rancho以Joy的死来责骂他,Joy连承受压力的能力都没有,只能怪他自己。 Rancho被气急败坏的教授拖上了讲台,要求其演示“正确的上课方法”,他用Farhan和Raju的名字“生造”了两个单词,要在座同学30秒内“下定义”,结果同学们疯狂翻书,以求成为“第一个找到答案的人”。

时间一到,自然没人能找到答案。“倒退一分钟,当我提问时,你们对这个新知识感兴趣么?你们不感兴趣!你们都陷入了可怕的比赛,就要争第一。就算你是第一,这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Rancho说: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

伟大的Rancho让我们明白:我们都在疯狂的竞争学习中,没有人因为可以学到新的知识而高兴,知识只是我们升官发财的工具罢了。

刻板教育下的扭曲追求:渴望“第一”、而不是渴望“知识”。

片中,帝国理工学院的学生每学期有42门考试!为了考试不挂科,有人拜神,“发誓如果物理过了,就献上一个椰子”;有的给奶牛喂草,求“奶牛女神”护佑;有的拜眼镜蛇,供上一品脱的牛奶;还有人索性给菩萨塞钱。“100元连交通警察都贿赂不了,何况是神!”

当你通看全片,你会发现影片中有许多的前后照应的铺垫,很好的制造了许多的神奇和惊喜。像开学第一天教授展示的太空笔,最后送给了Rancho;Rancho在pia姐姐婚宴上编造的“电流转换器”,后来在pia姐姐难产时供电;还有“All is well”把胎儿唤醒了..........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出了。反正就是悲喜交加,一次次的感动,一次次的惊喜,一次次的落泪。

最后特别想提一下,其实哪怕是再顽固的东西,当他看到某个东西真的很好的时候,他最终也是会改变的。当教授最后折服于Rancho的才干和智慧时,他也把那支珍藏了32年的钢笔送给了兰彻;而且当他的孙子经过人工助产顺利出生以后,看到小宝宝的脚踢来踢去,教授含泪说,“你将来是不是想当足球运动员?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真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这是三个傻瓜留给我的最有价值的教训。

土管11乙班 贾亦炯

三傻大闹宝莱坞道理篇九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这部电影是根据印度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改编而成的。第一次看这部片是大学刚入学不久的部门见面会上,学姐让我们看了部电影,起初看到片名的时候,很是不以为然。有种先入为主的感觉,一度不能接受。后来,看了大概二十分钟左右的时候,由于时间不够充分,因此学姐点了快进,我居然内心感到有点可惜。之后由于很多人想继续看完,便没有再次快进过。不可否认,这部影片当时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虽然我不太喜欢电影中夹杂类似歌舞剧的元素,而印度的电影在表演上歌舞剧成分又是不可或缺的。但它仍然在心灵上给我极大的震撼。撇过场面之类的,单单是从影片所要表现的思想来说,已不容置疑的成为一部好片,再看迅雷,爱奇艺,百度等等视频网站上该片的评分,便足以说明为什么这部片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这或许就是我选取此片的缘由吧。

这种类似于影评的东西我向来是不大擅长的。就浅谈一下关于自己对于该影片教育、诲人的理解吧。

该片的开始便跟人们讲述了一个道理,传统与突破以及人们对现实的反抗。这种元素也一直贯穿了该片的始终。主人公兰彻用最简单的中学知识让一个不成文的大学规定,即新生必须脱掉裤子被高年级的学生盖章彻底失效。这在中国或许会成为一种地方恶性事件吧。又或者说这是一种对人格的侮辱,当然了各国文化习俗不同,我们并不能用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随意揣测,但至少可以肯定这是一种类似于“强权”的欺压,而诸如查拖、法罕、拉朱则不可否认是一种对强权的妥协。

其实,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在影片中也都有交待。比如,法罕,自小不懂得反抗,喜欢摄影,梦想成为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却不敢忤逆其父的意志去学了工程专业。而拉朱则更多的是屈服了现实。电影中途有个很搞笑却又耐人寻味的情节,在介绍好友拉加的家庭环境时,就像五十年代黑白电影的翻版,狭小昏暗的房间,瘫痪的父亲,咳嗽的母亲,尚未成婚的姐姐。一边自动将画面的饱和度调低,故意弄成黑白电影的粗糙颗粒质感。并且以后只要一演到拉朱家,电影就自动有彩色转黑白,工整得近乎精致。这样的家庭,诸如希望的寄托让拉朱一心只想如何去安稳的毕业找到一份工作,然而,过犹不及,越是这样,他的压力越是大,自然学习也无从谈起,只是手指上的圣戒越来越多,正如他在后来应聘时自嘲所说,神只保佑他活了下来,却没有保佑他却的好成绩。

除此之外,影片中还突出了一点,即是友情。国人最讲求忠义二字,对于朋友之间来说,则更多地突出了“义”。三傻中无论是兰彻,拉朱还是法罕都敢于为朋友两肋插刀,甚至是后来幡然悔悟的病毒也真情流露的哭了。剧中拉朱因为怕被开除而搬去和查拖一起住,自然和兰彻,法罕闹翻了。但拉朱父亲病重之时,兰彻,法罕毅然决然的打算放弃考试照顾拉朱的父亲。诸如此般,影片后来用了大幅的时间去演绎。拉朱背勒令退学,经他再三请求,病毒答应他,若是他供出兰彻,自然无事。拉朱左右为难,后来无奈只得跳楼自杀。这些描述,一方面体现了拉朱性格的软弱,另一方面也体现除了一个“义”。而恰恰相反,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别人的利益,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如拉朱这般为了朋友,敢于牺牲自己的生命去保全他人的怕真是没有几个。之后的病毒为了证明权威家长没有错误这一观点,自己出考题打算不让拉朱等毕业找到工作。兰彻为了朋友冒着不能毕业的风险为了拉朱去偷病毒的考卷。这些简单而又富含真挚感情的片段真的耐人寻味。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去反省,人

不能一辈子戴着面具生活,哪样得多累啊。

印度的教育模式和中国的有很高的类似度。教育资源的竞争也异常激烈,正如剧中法罕“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三亿个精子赛跑。”病毒在他们的开学典礼上说“杜鹃把蛋下在别的鸟的窝里,等到小杜鹃孵化出来之后,它们便把其他的蛋推出去,干掉它们。这就是竞争,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这种没有人情味的类似于野兽般的竞争一开始就被灌输,所以会有查拖一样为了分数不断吃药增强记忆力,不断放屁的学生。所以也会有乔伊诺伯一样的自杀者。无疑影片在结尾已经告诉了我们这种教育模式的对与错。当查拖像个复仇者一样怀着诅咒和坚信不疑的信念在类似于天台的墙壁上写下9.5号这个日子的时候,他坚信他这样的读书,背书,听老师话,按课本来的学生怎么可能在十年后输给一个成天不读书和老师作对,自命不凡的人哪!然而,事实往往是残酷的,十年并不是一个遥遥无期的时间点。

对于病毒自然无疑是喜欢诸如查拖这样的学生的,听话,成绩好,尊重老师,相信权威。但其实他也早早的对这些产生了疑问,正如影片安排每次的第一是兰彻而不是查拖一样,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权威的冲击。

“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拜拜,娶摄影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去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这是该片中兰彻对拉朱和法罕和说的。毋庸置疑,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你非要让一个喜欢文学,梦想成为作家的人去当工程师,这样的结局或许是残酷的,正如剧中的病毒一样,强加自己的意愿给儿子才导致了他后来的自杀。而法罕后来的成功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病毒自然是可悲而又可恨的,或许我们可以把她儿子的死和诺伯后来的自杀都归咎于他。但后来他的醒悟却也是值得我们去赞扬的。中国人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我们不能不允许人家犯错误,我们的准许别人改正。如果一棒子打死,那我们和病毒对于诺伯一样又有何分别那,要学会去宽容,给别人机会。同样,当病毒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太空笔送给自己认为23年来遇到的最得意的学生兰彻的时候,兰彻也谅解了他。而导演在这段的情节安排上可谓别出心裁,病毒在大雨中指着兰彻的胸膛回答了兰彻在开学典礼上问他的问题。事实证明,兰彻确实锋芒太漏,这样容易伤到别人,也会反伤自己。他要是早早换种方式去和病毒沟通,或许问问早已解决,这种玩世不恭,桀骜不驯,锋芒太漏的个性也在这一刻得到了批判。正如病毒所说“你不可能永远是对的”。这或许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言语,而时一个老师的忠告和肺腑之言。我们在反对传统的时候应该有所保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之后,影片中的主人公兰彻,在大学毕业典礼上悄然消失。然而,多年之后,在打听到兰彻消息的时候,拉朱,法罕不顾一切,拉朱甚至连裤子也顾不得穿便奔袭千里寻找兰彻。这无疑又是朋友之间友情的伟大力量。而多年前那个打赌比兰彻过得好的查拖也开着他的兰博基尼轨道了印度。他们后来才得知,兰彻只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为了只是而去替别人上学拿证书。

但影片的结尾却和我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查拖要找的王杜先生,那个拥有400多项专利的科学家原来就是兰彻。当他满心欢喜拿着投降书让兰彻签了,然后风光炫富的时候,才发现生活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十年之约,他还是个失败者。查拖追着兰彻叫王杜先生跟他说他阿毛一样悲惨的故事的时候。影片戛然而

止,一切尘埃落定。这就答案。真正为了学习而学习的人名利,美娇娘等尽收怀中,而他只能拿着合同追着那个成功者的屁股、、、、、、

说到这儿除了感谢这部影片的执导者,更多的得去感谢剧中的演员。感情的收放恰到好处,分毫不差,就像舞剑一样,懂得刺出去,同样也必须收得回来。这部影片不仅仅是对一种教育方式的批判。它更加教会了我们怎样去学习,怎么去对待朋友,怎样去工作和生活。

三傻大闹宝莱坞道理篇十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姓名:宋刚;班级:09级体教(二)班;学号:091301020162

选修课上,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了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心灵上又一次得到震撼,颇为感动。小时候看《世上只有妈妈好》让我泪如雨下,今天一个看似很俗名的电影又让我思绪万千。在中国传统教育下长大的我并没有对剧中的主人公产生厌恶,更多的是追寻及向往。

整部电影采用的是倒、插叙的手法,十年后寻找兰彻之旅和十年前入学皇家工程学院穿插着拍摄。虽然它的定位是喜剧,但是给我感觉充满了生命力。故事从我个人的角度概括起来,应该讲述了三个人在学习、友情、亲情、事业,勇敢追求自由和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友情、亲情、和事业

电影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一个基调,他强烈批判死板的填鸭式教育。影片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是大部分墨守成规,被填鸭式教育禁锢了思想的学生,典型代表就是沉默者,他学习的目的不是因兴趣,而是为了以后的工作,房子等等,学习的方式就是以课本为主,而没有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最后必然成为一些没有思想的工作机器。另一方面是兰彻以及最终选择自杀的乔伊,他们的学习没有功利性,因为爱好兴趣,所以学习。他们善于主动思考,善于动手,没有被课本束缚思想。影片的结局也表明这一类人才是最终真正对社会贡献巨大的人。但影片中也有几个悲剧,乔伊的自杀,莱俱的跳楼,以及“病毒”儿子的自杀,这也反映了电影对填鸭式教育的强烈谴责。

电影中处处流露出“三个白痴”间的友情及他们家庭中的亲情,和“病毒”家庭中的亲情。电影中有很多经典的令我记忆深刻的台词。兰彻:“朋友是一个男人最大的胸部。”(财富,沉默者的演讲稿上财富一词被兰彻偷换成胸部)兰彻:“我们可以有很多考试„„但爸爸只有一个。”这是男人间的感情,两肋插刀,感性而不做作。“尊敬的阁下,您太伟大了,请接受我们谦卑的供奉。”这句话多次出现,每次都是很搞笑的场景,按这样的道理我是不会印象如此深刻的,但是有一个镜头让我深深的记住了这句话:莱俱和法涵获得了梦想,完了向兰彻表达谢意。或者他们之间根本不用谢谢但是这句话是最真挚的。三个年轻人各有自己的生活,各有自己的无奈,因有缘相逢在一所大学的屋檐下,共同分担着彼此的忧虑和不幸,以各种方式排解着内心的压力和处境,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我们中间很多的人迫于生活、迫于家庭,放弃了自己的爱好,选择了名与利。没有什么好讨伐的,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选择自己认为更值得、更有利、更愿意的人生,我们没有肯定与否定,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我们所尊奉的,避免产生后悔和遗憾。或许可以减少遗憾。法涵喜爱摄影,却因为爸爸的要求选择了工程学,并且最终在差一年就可以满足学业的时候选择了放弃,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东西作为自己的事业,不为艺术,不为人类,但且为了自己的心。莱俱迫于家庭压力,选择了工程师,但他也因此对人生产生了畏惧之心,最终在兰彻的帮助下克服了心里障碍,并成功得到了自己的工作。“断了两条腿才让我能真正站立起来,获得这种态度很不容易,我不改变。你保留你的工作,我保留我的态度。”刚毕业的大学生,面试时能如此坚持这么干净的自我,真是让人怦然心动,我希望即使看到再多的不公正,再多的社会的黑暗面,我依然可以在某些地方保留我的单纯。当然,兰彻自始至终对机械充满了兴趣,并最终凭借努力成为了一名科学家。

二.勇敢的追求自由

到影片的后半部分,主人公们都勇敢的追求自我。“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3亿个精子赛跑”。是啊,人生没有竞争,会变得枯燥;然而,没有竞争,人类便会陨灭,这是没有期然的事实。“杜鹃从来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把其他的蛋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 但关键是我们对这些竞争的态度,兰彻选择了兴趣决定成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找上门”,多么豁达,多么大无畏,与世无争,只求无愧我心;法涵选择了服从,选择了无奈地工程,却日思夜想着自己的摄影,听听兰彻讲的“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另一个,却选择了逃避,因为他懦弱,害怕未来,看看,戒指比手指头还多。为爸爸身体戴,为妈妈年老戴,为姐姐嫁妆戴,为工作戴„„如此害怕明天,怎么能过好今天?又怎么能专注于学业?

不过我佩服他们的勇气,就像法涵终于敢面对声色俱厉的老爸,“我想说服你,爸,但不会以死相胁,爸,我做一名摄影家又会怎样呢?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我会很快乐,会真正的幸福。”他敢于面对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当我看着莱俱和兰彻毕业典礼上,法涵拿着老爸给他买的专业相机兴奋地将一幕幕可爱的画面存入相机之时,我再次感动,他成功了,成功地战胜自己最大的敌人,也就是他自己„„我不得不佩服他,却更加佩服兰彻,他为了自己的两个好友,宁愿喝酒壮胆向皮娅表白,虽然成功了,但不得不承认,那是冒险的!而对于莱俱,当他自信地将法汉、皮娅和兰彻费尽心机从“病毒”那里偷来的试卷扔到一边之时,我就知道,他成熟了。虽然那时他还没有扔掉戒指,但是,他已经扔掉了恐惧!轮椅之上,他面对考官,没有一丝恐惧,没有一丝谄媚,他有的仅仅是自己的个性和那大无畏的心。“断了两条腿,才让我真正站起来,很好不容易获得了这种态度,我不会改变的,你们留着这份工作吧,而我保留我的态度。”莱俱长大了,他不再停滞,更不再犹豫,他成功了„„他在考官面前哭,我在荧幕下震惊。

三.教育体制 在这里的教育,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兰彻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最后他用智慧征服了印度科学界。

看这部电影时,笑声中也常带着高校教育方式的反思。联想我们国家自高校扩招之后,有关大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教学质量下降、学费攀升、学生就业困难等。如今的大学生有几个是为了兴趣而选专业,基本都是在社会、家长以及朋友的劝导下定自己的学习方向,以致很多学生毕业后基本常识如中国历史、地理不了解,专业常识虽知道但不知用于何处。这些问题到底是什么导致的呢?就此电影中反映的大学问题。

大学体制教育,电影中校长权力最大,校长的思想传统使得这所学校的老师授课也传统到了极点。同样,中国的大学很大程度上也是形式上的大学。教师聘谁都是聘,学生招谁都是招,大学的权力掌握在书记、校长、教务处财务处这些行政部门,而不是教师手中。随着学生学费的增加,学生的地位有所改善,但教

师仍然是游离于高校的权力之外,教师仍然是上课拿钱就走的兼职人员。科研任务、教学任务成为联系教师与学校的主要纽带,学生与教师除了上课期间很少再有沟通。

大学创新教育,电影中主人公是一个拥有400多项发明专利,他曾说过这么几句话:为什么我会考试第一名?因为我真正喜欢我的专业,但你们为什么却是屡屡倒数?因为你身上有太多的包袱,甚至是根本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只要跟随着你们的激情所在,激情就会变成你的职业。后面还有一个情节是学院中一个考死记硬背的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被主人公捣乱改了其演讲的台词,本来激情澎湃的演讲换成了让人捧腹大笑的言论。但这所谓的好学生却从头到尾一直没理解,甚至以为下面学生的大笑是认可他的演讲。多么可笑的一幕,然而却也发生在我们身边。

从我自身感受,我们的大学教育基本就是一味追求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发展。大学生缺乏活力,也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想这也是我们国家这么多年来从没有获得过一个诺贝尔奖的原因所在。

综上,电影其实就是现实问题的一面镜子,我们从中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同样大学存在的问题也一样清晰的反映到我们的心里。电影最后主人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改变了同学也改变了学校。我相信我能看到的问题每个人都能意识到,以后的大学将会成为学生心中真正的象牙塔。

让我们善待自己,善待孩子们,为了他们的健康、自信、快乐而努力!我想说:“All is well”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97505.html

    【三傻大闹宝莱坞道理】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