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中医助理医师】
论语名字篇一
《出自论语的人名》
出自论语的名字
1金圣叹
《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命他们各言其志。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欲与天公试比高,唯曾皙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前面三人的豪言壮志,孔子只是“哂之”;曾点寄情山水,一派闲情逸志,却惹得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在整部《论语》中,咱们的大圣人仅此一叹。
2韩愈,字退之
也在《论语·先进》里,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同样一个问题:听到什么就去做吗?子路来问,孔子说,家里还有父兄,怎么能不去问问他们的意见呢?冉求来问,孔子却说:听到什么就应该马上去做。 为什么答案截然不同呢?孔子解释道:“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原来冉求行事退缩,故而需要鼓励他;而子由又太咄咄逼人,因而有必要给他上点“紧箍咒”。孔子因人施教,于此可见一斑。
3翻译家董乐山
《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将此句加了个逗点,变成:“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真是有“点”多余。
4毛泽东儿媳刘思齐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李宗仁,字德邻
《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
6张中行
《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中行者,中庸之道也;狂者放达,狷者隐逸,各走极端。中庸乃此二者之综合,既狂且狷,但不逾距,跟不狂不狷是有本质区别的,不狂不狷乃是老好人“乡愿”,为孔子所不齿也。
7柳永,字三变
《论语·子张》,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君子的三变,乃神态庄重,凛然不可侵犯;态度随和,平易近人;言语有礼有节,不轻易附和。柳永在皇帝面前高唱“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在花街柳巷,人缘又是那么的好,也不亏此名了。
8潘岳,字安仁
《论语·里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潘”有水,“岳”有山,也暗含“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之意。
9王任重,广田弘毅
《论语·泰伯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广田弘毅,日本甲级战犯,二次世界大战时任日本外相,东京大审判时被处绞刑。作为我党高级领导人的王任重,当年在抗日战场上搏杀的时候,可曾把这个对手的名字同自己联系起来过?
10美学家王朝闻
《论语·里仁篇》:朝闻道,夕死可矣。
我这一代人,都知道《毛泽东选集》封面上的主席雕塑像,就是王朝闻先生的杰作。
11数学家陈省身
《论语·学而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现代人三洗吾身的有,三省吾身的没了。
12周三畏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岳飞传》里有个大理寺正卿周三畏,奉命审岳飞,他不忍加害忠良,但又惧怕秦桧的势力,只得连夜挂印而逃。他应该改名叫周四畏,还畏小人。
13建筑学家陈从周,徐志摩表弟
《论语·八佾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周朝借鉴了夏商两代,使其礼仪制度变得多彩而完善,于是孔子表示要遵循周礼。
14张若虚,唐朝诗人,这里再声明一下,本人实在太喜欢他的《春江花月夜》了,故再次夹带点“私货”,该诗人的名字出自《论语泰伯篇》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5毛泽东,字润之。
其字出自《论语颜渊篇》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16 陈友谅
石友三
【出处】: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7 于凤至
【出处】: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18杨过
【出处】: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9陈伯达
张叔夜<见水浒,百度百科>
【出处】: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20胡琏<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
【出处】: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21史思明
朱九思
马思聪百度百科
【出处】: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2纪贯之<日本平安时代诗人>
沈一贯<明朝万历年间首辅及诗人>
谭忠恕
【出处】: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3陆侃如
【出处】: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254黄达人
孙立人
【出处】: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名字篇二
《四书五经与给孩子起名字》
四书五经与给孩子起名字
《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合称四书;《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合称五经。
如果给女孩取名,那些文化底子厚的家庭,过去常采用《诗经》里面的佳句美词。我这里稍稍举例一下:
琼瑶:琼瑶这个名字的来历,出自《诗经》的<卫风>,原文如下: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琼瑶的父亲陈致平,先后任教于同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南洋大学,是著名历史学家。母亲袁行恕也出身书香门第。琼瑶的文化熏陶和她的家世背景也是有关联的。琼瑶一生喜爱诗经,以至于她的作品《在水一方》即受《诗经/秦风/蒹葭》的影响。
琼瑶在《诗经》中的含义,是指美玉。
林徽音,又名林徽因。徽音这个名字的来历,出自《诗经》的<大雅/文王之什>,原文如下: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林徽音的家世背景,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在浙江做官;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担任过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擅长诗文及书法。
林徽音二十岁留学美国,先后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耶鲁大学学习。林徽音年青时曾经被徐志摩追求,后来选择了嫁给梁启超的儿子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音被胡适先生誉为一代才女,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
徽音在《诗经》中的含义,是指美好的声誉。
男孩取名采用《诗经》,也有吉祥的涵义。
钱其琛,这个名字来源于《诗经》的<鲁颂>。原文如下: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黑甚>,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钱其琛青年时代赴苏联留学,精通英语、俄语。七十年代担任中国驻苏联使馆参赞、驻几内亚大使、新闻司司长、外交部副部长;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担任外交部长及国务院副总理。二零零三年退休。
其琛在《诗经》中的含义,指献来的珍宝。
胡乔木,这个名字来自《诗经》的<鹿鸣之什>。原文如下: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为对应《诗经》的乔木,胡乔木特意将妻子李桂英的名字改为谷羽,意为栖息在乔木之上的鸟。胡乔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
有趣的事,担任过外交部长的乔冠华,曾经也用过乔木的名字。胡乔木与乔冠华是中共的政治才子(超级笔杆子)。俩人还为“乔木”的名字有过一场争执,最后是毛泽东帮忙平息。
乔木在《诗经》里的含义,是指一种高大的树。
往往以诗经取名字的,成为才子才女的非常多。譬如晚清中国首富盛宣怀的孙女婿——邵洵美。邵是美男子,与妻子盛佩玉恋爱时,见《诗经》中《郑风·有女同车》中有“佩玉锵锵”句,为妻子之名,于是从“洵美且都”中取二字为名,以示爱慕。邵洵美出身名门贵族,才华横溢,是当时著名的翻译家。
周易,被称为五经之首。以易经取名字,不仅大气,而且有趋吉避凶之意义。以下稍微举几例。
尉健行,健行二字出于《易经》的<乾卦>,原句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尉健行简介:曾经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北京市委书记、中
央政治局常委。2003年以72岁高龄退休。
蒋中正,字介石。中正与介石出自《易经》的<豫卦>的六二爻,原句为:“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王安石,字介甫。字中一个“介”字,名中一个“石”字,出自《易经》的<豫卦>的六二爻,原句为:“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王安石名字出自《易经》为经史学界所考证!
王安石简历:二十六岁担任鄞县知县(县长),三十一岁升任舒州知州(市长),三十七岁升任常州知州(市长),四十七岁担任江宁府知府(南京市长),四十九岁摄宰相政务,五十岁起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国务院总理)。
吕蒙正,字圣功。名字出自《易经》之<蒙卦>,原句为:“蒙以养正,圣功也”。
吕蒙正简历:北宋时考中状元,先后担任升州通判(副市长),参知政事(副总理),户部尚书(财政部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总理)。一生三次担任宰相。
陈诚,字辞修。名字出自《易经》之<文言>,原句为:“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陈诚简介:陆军一级上将、台湾省主席、行政院长(相当于总理)、中华民国副总统。
莫文蔚,莫文蔚名字的来历,根据莫文蔚的父亲莫天赐说:“我引经据典,文蔚两字可追溯至《易经》的<革卦>:君子豹变,其文蔚也。莫文蔚人如其名,明白艺人必须顺应潮流,不断更新自身的形象,一如花豹的斑纹,随着时间,愈变愈美。”
王十朋,名字出处:《易经》之<损卦>,原句为:“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王十朋简介:状元出身,先后出任:饶州知州(相当于今日之市长)、夔州知州、湖州知州、泉州知州,官声清廉,南宋一代名臣。
黄裳,名字出处:《易经》之<坤卦>,原句为:“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黄裳简介:状元出身,官至礼部尚书(教育部长兼文化部长)。
章含之,名字出处《易经》之<坤卦>,原句为:“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
章含之简介:章士钊之女,担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前外交部长乔冠华之妻。
陆羽,字鸿渐。名字出自《易经》之<渐卦>,原句为:“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陆羽,被后世奉为茶圣。
高行健,名字出处:《易经》的<乾卦>,原句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高行健简介:当代剧作家、作家、翻译家、导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籍华人。
日本最有作为的天皇,明治天皇,明治二字出自《易经》的<说卦传>,原句为:“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含义为向着光明治理天下,故称明治天皇。
大正天皇,明治天皇之子,大正二字出自《易经》之<临卦>,原句为:“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尚书》是中国三古时代政治记事的书,属五经之一。以《尚书》章句取名者,乃至帝王以之命名年号,不乏其人。
胡耀邦,这个名字来源于诗经。胡耀邦出生后,他的父母请来三伯父胡祖仪为儿子起名字,胡祖仪是个读书人,他引用《尚书》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及《诗经》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为小孩取名“邦”,因为在胡氏家谱中的辈分排行是“耀”字辈,所以叫耀邦。
胡耀邦简介:担任过共青团中央书记、陕西省委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1989年去世。
钱谦益,字受之。谦益二字出自《尚书》的<大禹谟>,原句为:“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钱谦益,科举考试探花(第三名进士)出身。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在明朝官至礼部侍郎(教育部副部长兼文化部副部长)。
日本昭和天皇,昭和二字,出自《尚书》的<尧典>,原句是:“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昭和天皇,1921年摄政,1926年即位,1989年病逝,在位64年。
日本平成天皇,平成二字出自《尚书》的<大禹谟>,原句为:“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并同时还出自《史记》的<五帝本纪>,原句为:“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平成天皇简介:1989年即位,今年(2010)是平成天皇在位第22年。
《论语》属四书之首,是儿童启蒙教育之必须。古今名人以论语取名者,非常之多。
陈省身,名字出于《论语》之<学而篇>,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陈省身,美籍华人,国际数学大师、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杨振宁誉为继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曾先后主持、创办了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数学家。
论语名字篇三
《从古诗词和诗经论语中为宝宝起名字》
从古诗词和诗经论语中为宝宝起名字
丫丫网iyaya.com版权所有,转载请说明出处
收藏
目录[显示]
古人起名都有寻经据典的习惯。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中国人起名自古即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诗经、楚辞、论语、周易,都是我国文学、语言学上的经典。
用古代诗文中的典故起名
中国诗文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加上名人名家极多,名句名诗更不可胜数,这就为我们取名用典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以古代诗文中的典故取名的例子很多。如:
1. 益柔、念慈——《送杨氏女》韦应物,“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金庸金大侠都用这为他的小说主人公起名字,《射雕英雄传》里的“穆念慈”。
2.
3.
4.
5.
6.
7.
8.
9.
10.
11. 紫言——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转了个音。 宛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妍姿——柳永《雪梅香》,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弦思——晏几道《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南絮——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语晖——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放花无语对斜晖。 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嫣然、香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香凝——吴文英《风人松》,香有当时纤手相凝。 丹青、汉青、志丹、留丹——文天祥《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
13.
14.
15.
16.
17.
18. 虚竹、竹心——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虚即我师。 云飞——刘邦《大风驼》“大风起兮云飞扬”。 怡年、福永——曹操《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荷风、荷香——孟浩然《夏日南享杯辛夫》“荷风送香气”。 双燕、燕南——欧阳修《采桑子》“双燕归来细雨中”。 雨娟——杜甫《咏竹》“雨洗娟娟净”。 香韵——崔道融《梅花》“香中别有韵”。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如梦、梦如——苏轼《也郊寻春》“享如春梦了无痕”。 梅妆——欧阳修《蝶恋花》“呵手试梅妆”。 月人——欧阳修《蝶恋花》“平林新月人归后”。 兰舟、晓风——柳永《雨霖铃》“兰舟催发”、“晓风残月”。 月桐——苏轼《十算子》“缺月桂疏桐”。 鸿飞——苏轼《十算子》“鸿飞何复计东西”。 悠然——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琼羽——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开琼莲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名人取名
徐竹心——“竹心”出自郑板桥诗句。“徐”与“虚”谐音,徐竹心即虚竹心。
刘青山——“青山”出自“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谢冰心——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出自唐王昌龄诗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莫砺锋——“砺锋”出自诗句“宝剑锋从磨砺出”。 何满子,引用宋词同名词牌。
舒广袖——河南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语出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
马威——语出“下马威”,清代李渔《蜃中楼·杭姻》:“取家法过来,待我赏他个下马
威”。 1. 2. 3. 4. 5. 6.
7.
8. 萧春晖——“春晖”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报得三春晖”。 傅楚——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谓戴不胜日;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白
了。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9.
10. 马千里,又名马良骥——四川书法家,语出唐韩愈《杂说·马说》:“古之有千里马”。 程千帆——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取自温庭筠词“过尽千帆皆不是”和刘禹锡诗“沈舟侧
畔千帆过”,含有在求学、治学上不断质疑,不断超越这两层意思。
11. 倪海曙——文字改革专家,其名出于唐人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云霞出
海曙,梅柳渡江春”。“海曙”描写旭日升临大海,曙光映照云霞,很有气魄。
12. 何满子——文史专家,其名为古代舞曲名。唐人白居易有《何满子》诗;唐人张祜
《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更为著名。“何满子”之名充溢着悲剧色彩。
13. 朱自清——作家,原名“朱自华”,出自苏东坡的诗“腹有诗书气自华”。
诗经楚辞论语等起名参考
诗经
自古至今,父母们在给女宝宝起名时,特别钟爱于从《诗经》中起名。这是因为一般女孩子名字,以清新、活泼、可爱为佳。而《诗经》中的很多词句,都是清新、柔美的风格,
用这些句子为女宝宝起名,就能使名字看起来和听起来都显得清新、文雅,同时也能为女宝宝平添一股独特的书卷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静姝——《诗经•静女》:“静女其姝” 于飞——《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刿刿其羽”。 羽飞——《诗经•国风•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雨霏——《诗经•国风•邶风•北风》:“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思远——《诗经•国风•鄘风•载驰》:“视尔不藏,我思不远”。 婉如——《诗经•野有曼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样 ”。 明哲——《诗经•大雅》“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卉迟——《诗经•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卉字属木。 济桓——《诗经•泮水》:“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 石玉——《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乔木——《诗经•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欲求超脱高雅,可取乔木。
另如:长庚、思成、邦宪、维汉、其琛、闻天、梦熊、烈文、自牧、洵美、高冈、琼瑶、锡爵、令仪、令德、万年、大任、淑君、白华、公刘、则虞、常棣、柔嘉、凯风、小宛、华棠、斯年、宜之、作人、绥之、维群、纯德、仁美、秉均、其陈、启明、龟蒙、维高、其馨、徽音、友声、绳武、翘楚、辑熙、白驹、鹤鸣 等名字也都出于《诗经》。
名人取名
著名建筑学家、古建筑研究与保护专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音,这对志同道合之夫
妇的名字都取之于《诗经》。思成,见《商颂•那》:“汤孙奏假,绥我思成。”徽音,见《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徽音,美誉也。 1.
2. 词学专家唐圭璋之名源自《诗经•大雅•卷阿》“颙颙邛邛,如圭如璋”;“圭璋”是珍贵
的玉器,比喻人品高尚,为世所重。
3. 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杨周翰之名源自《诗经•大雅•崧高》“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周
翰”意为:“周朝首都的垣墙”;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材。
4. 哲学家邢贲思之名源自《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贲然之思”;“贲思”意为:“疾
驰而来。”
5. 美学家蒋孔阳之名源自《诗经•豳风•七月》“载玄载黄,我朱孔阳”;“孔阳”意为:“十
分鲜明耀眼。”
6. 文艺理论家郑朝宗之名源自《诗经•小雅•沔水》“沔波流水,朝宗于海”;“朝宗”意为:
“百川归海。”
7. 古文字学家裘锡圭之名源自《诗经•大雅•崧高》“锡而介圭,以作尔宝”;“锡圭”意为:
“赐给大块宝玉”,比喻难得的人才。
楚辞
2.
3.
4. 清翔——屈原《楚辞·九歌》:“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艾荪——屈原《楚辞·九歌》:“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荪字属木。 望舒、纤阿——屈原《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王逸注:“望舒,月御也。”
洪兴祖补注:“《淮南子》曰:„月御曰望舒,亦曰纤阿(ē)。‟”望舒又名“纤阿”。“纤阿”,御月者。
另外,源于《楚辞》的名字还有:保真、琳琅、曼远、扬灵、佩琼、灵均、秋兰、佩兰、木兰、蕙芷、灵修、成言、兰畹、芳芷、芳菲、修常、维圣、维哲、中正、修远、琼枝、荣华、兰芳、翼翔、九韶、辛夷、自慎、保璐、怀德、自珍、德辉 等。
名人取名
诗人翻译家戴望舒,其名出自《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是神话传说中为月
神驾车的人,含有“光明的前驱”或“迎取光明”之寓义。 1.
2. 文学研究专家、作家朱自清,考上北大后为自己改名为“自清”,出自《楚辞·卜居》“宁
廉洁正直以自清”。意为:保持自身的廉正清白。
3. 原《中国妇女》杂志社社长沈兹九,其名出自《离骚》“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兹九”
含有“培育人才”之寓意。
4. 戏剧教育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于上沅,其名出自《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含
有“溯流而上,追求真理”之寓义。
5. 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之名出自《离骚》“苟余情其信芳”;意为:情志真正芳洁。
论语&诸子百家
1.
2.
3.
4.
5.
6.
学思——《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殓”。 如斯——《论语》“逝者如斯夫”。 从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浩然、养浩——《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若云——庄子《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 高博——苟子《劝学》“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名人取名
王朝闻——著名美学家,“朝闻”出自《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
孑撑思——“学思”语出《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李宗仁,字德邻——取自《论语》“里仁之为美” “德不孤,必有邻”。
李彭年——唐代人,“彭年”出自《庄子·逍遥游》中记载彭祖的事迹。
斐冲天——“冲天”出自《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则惊人”。 纪鹏飞——“鹏飞”引用《庄子·逍遥游》:“大鹏展翅飞万里”句。 1. 2. 3. 4. 5. 6.
8.
周易
1.
2.
于省吾——“省吾”出自《苟子·劝学篇》:“吾日三省吾身”。 健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上经》)。 天泽——《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周易•上经》)。 名人取名
唐代茶圣陆羽,字鸿渐,其名、字出于《易经》:“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无产阶级革命家张太雷,幼名张泰来,泰来是他外祖父据《易经》中“否极泰来”之
意取的名。后来他取谐音表明宏大的抱负,愿把自己化做巨雷,冲破旧罗网。
其他 1. 2.
1. 易家言——“家言”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阙,成一家之言”。
2. 马三立——著名相声演员,“三立”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
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衰,此之谓不朽”。
3.
事”。
4. 蒋经国——“经国”出自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这盛大周三余——“三余”指的是三国魏董遇谓冬、夜、阴雨正是人们可利用来读书的余暇
时间。语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思行”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盈克——《左传》“彼竭我盈,故克之”。 民川——国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知之——《大学》“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至诚、天诚——《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国祥——《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福祥”。 诚明、明诚——《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读,谓之敖”。 自成、道城——《中庸》“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博文——“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得我以礼”。 张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思明、思聪、思文——“君子有几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
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5.
16.
17. 玉润——“玉在山而草水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见光、见明——“天见甚明,地见其充,君子贵其金也”。 昆玉——李斯《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论语名字篇四
《《论语》人物名字研究》
伯与孟的区别,都是指老大,有何不同
古人的字中,常有伯、孟、仲、叔、季这几个字,这些字是表示排行的,伯与孟都是老大,正妻生的称伯,偏室生的称孟。表示排行的还有长、元、次、少、幼。
《论语》人物名字研究
(四)原名变化,名加词合成字。共2例
1、公冶长,姓公冶,字子长。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公冶长,齐人,字子长。孔子曰:“长可妻也,虽在累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子长”之“子”,表示的是对男子的尊称。名加子合成字。
2、漆雕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漆雕开字子开。孔子使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孔子说。
“子开”之“子”,表示的是对男子的尊称。名加子合成字。
从以上2例可以看出,古人的名是可以加词合成字的。这种名加词合成字的手法,在语言学上体现为单音节变双音节。但第一“子”字并无实义,只是表示对男子的尊称、美称。
(五)利用汉字形义特点,析名为字。共2例
1、孔鲤,字伯鱼。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 “鱼” 取“鲤”一偏旁,析名为字。鲤为鱼类之一种,词意上是类属关系。“伯”是排行,说明孔鲤在家里排行老大。
2、梁鳣字叔鱼。少孔子二十九岁。
“鱼” 取“鳣”一偏旁,析名为字。鳣为鱼类之一种,词意上是类属关系。“叔”是排行,说明梁鳣在家里排行比较小。
从以上2例可以看出,古人的名与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既可以是文辞意义上的,也可以是文字结构上的。因此古人就利用汉字形义特点,析名为字,分辨事物统一类别。这种利用汉字形义特点,析名为字,分辨事物统一类别的手法,在语言学上体现为辨物统类。
(六)利用汉字字音特点,同音为字。共2例
1、冉孺字子鲁,少孔子五十岁。
古代“孺”与“鲁”同音,同音为字。“子鲁”之“子”,表示的是对男子的尊称。称呼时,这个“子”有时可以省去。另外,“孺”与“鲁”在意义上也有一定的联系。例《尚书·金滕》:“公将不利于孺子。”(孺:幼童)。又《论语·先进》:“参也鲁。”(鲁:笨,愚钝)⑯。可以看出,冉孺年纪比较小的时候有点愚钝。
2、荣旗字子祈
古代“旗”与“祈”同音,同音为字。“子迟”之“子”,表示的是对男子的尊称。另外,“旗”与“祈”在意义上也有一定的联系。例《周礼·春官·司常》:“日月为常,交龙为旗”(旗:上画交龙、
竿头系铃的旗)。又《诗经·小雅·甫田》:“以御田祖,以祈甘雨。”(向鬼神祷告恳求)⑰。可以看出,“旗”与“祈”可能都与古代的祭祀有关。
从以上2例可以看出,古人的名和字常常利用汉字字音特点,同音为字。这种利用汉字字音特点,同音为字的手法,在语言学上体现为同音互训。并且同音为字的“名”和“字”在意义上也往往存在一定的联系。
四、小结
《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这里说的是古人的一种礼俗,那时候,小孩子生下来3个月由父母命名,男子到了20岁,由父亲在宗庙主持冠礼,把头发束起来,在头顶盘成髻,这表示可以娶媳妇了,有资格参军与参加祭祀了。然后由身份高的老人根据男孩的名取字。有了字的男人,才算是成年男子汉。女孩子到15岁举行笄礼,取字。所谓笄就是在头发上插簪子,这表示女孩可以找婆家了。过去说的“待字”就是待嫁,“未字”就是未嫁,“字人”就是出嫁的人。
古代贵族男子取字,有的在字的前面加“伯、孟、仲、叔、季”这几个字,这些字是表示排行的,伯与孟是老大,正妻生的称伯,偏室生的称孟⑱。仲是老二,孔丘字仲尼,过去称他“孔老二”,就是因为这个“仲”;有时在字后面加上“父”、“甫”等表示性别,如仲山甫、仲尼父;有的在字前加上“子”表示敬意,如冉季字子产,卜商字子夏,颜回字子渊,冉求字子有,有时候,这个“子”可以省去,直接称颜渊、冉有;有的以排行为字,如颜之仆字叔,冉雍字仲弓,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名字一起用时,先说字后说名,如孔子父叔梁纥,叔梁是字,纥是名。这些名、字,很容易让人搞错(先秦先字后名,汉以后先名后字)⑲。
古人认为,名代表人的灵魂,不能随便被别人叫,这种对人名的禁忌后来演变为礼俗,人们认为直接称呼别人的名是不敬的行为。《礼记·檀弓》:“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⑳尊长者对晚下者可以称名,但晚下者对尊长者、平辈之间不能称名。只有
表示轻蔑时,才可以呼其名。有名不能叫,那怎么办?这时字就有了用处,以字相称可以避免称名。这样字就起到了避讳称名的作用。
取字是适应周代的礼法产生,也适合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礼教,所以它是中国的特产,“字”要译成外文是很困难的,因为除了中国,别的国家没有用字的。“五四”以后,随着封建礼法的消失,字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历史问题”。现在的人完全没有了取字的必要,仅有一些国画家、书法家还爱用字。
注释
①⑭袁庭栋.古人称谓漫谈[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4:25、33
②庄辉明、章义和.颜氏家训译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1
③陈立撰、吴则虞点校.白虎通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4: 340
④程石泉着.论语读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424-427
⑤杨伯峻编着.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220-324
⑥陈渔、夏雨虹. 孔子家语[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35
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⑱王力编着.古代汉语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4
⑲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等编着.古代汉语[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510
⑳潜苗金. 礼记译注[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81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编着.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等编着.古代汉语[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505-514
许慎编着.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
段玉裁编着. 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王贵元编着. 说文解字校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王力编着.古代汉语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4
王力编着.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三册[M]. 北京:中华书局,1963:961-97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高亨纂着、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M].济南:齐鲁书社,1989
[10]陈立撰、吴则虞点校.白虎通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4: 340-356
[11] 王蘧常主编.中国历代思想家传记汇诠(先秦—两汉分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65-91
[12] 司马迁着.史纪[M].长沙:岳簏书社,2001:317-327 402-411
[13]程石泉着.论语读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424-427
论语名字篇五
《论语中各个人物字和名汇总》
论语中各个人物字和名汇总
颜渊
颜渊(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名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卒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周敬王三十九年)。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最称高足,其品德与学业均翘居群首,是孔子多次赞许的弟子。在《论语》中有六处孔子赞扬颜渊的句子。这在孔门和《论语》中也只有颜回一人了。颜渊死时,孔子是悲恸欲绝。
颜渊勤奋好学,不为生活艰苦所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尽管颜渊没有著述传世,但他以其习行与品德,为后世儒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颜渊问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孔子究竟什么是人。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符合礼,这就是仁。有朝一日人人都能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合于礼,那么天下就回归仁道了。(由此看来)实践仁道要先从自己做起,难道还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道的具体纲目。”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东西不看,不合乎礼的声音不听,不合乎礼的话不说,不合乎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迟钝,请让我照着您说的这些话去做吧!”
孔子传说有三千弟子,孔子认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又一说:贤人七十二。
# 姓名 字
1 颜回 子渊
2 闵损 子骞
3 冉耕 伯牛
4 冉雍 仲弓
5 冉求 子有
6 仲由 子路
7 宰予 子我
8 端木赐 子贡
9 言偃 子游
10 卜商 子夏
11 颛孙师 子张
12 曾参 子舆
13 澹台灭明 子羽
14 宓不齐 子贱
15 原宪 子思
16 公冶长 子长
# 姓名 字
17 南宫括 子容
18 公皙哀 季次
19 曾蒧 皙
20 颜无繇 路
21 商瞿 子木
22 高柴 子羔
23 漆雕开 子开
24 公伯缭 子周
25 司马耕 子牛
26 樊须 子迟
27 有若 子有
28 公西赤 子华
29 巫马施 子旗
30 梁鳣 叔鱼
31 颜幸 子柳
32 冉孺 子鲁
# 姓名 字
33 曹恤 子循
34 伯虔 子析
35 公孙龙 子石
36 冉季 子产
37 公祖句兹 子之
38 秦祖 子南
39 漆雕哆 子敛
40 颜高 子骄
41 漆雕徒父 子文
42 壤驷赤 子徒
43 商泽 子秀
44 石作蜀 子明
45 任不齐 选
46 公良孺 子正
47 后处 子里
48 秦冉 开
# 姓名 字
49 公夏首 乘
50 奚容箴 子皙
51 公肩定 子中
52 颜祖 襄
53 鄡单 子家
54
55
56
57 句井疆 子疆 罕父黑 子索 秦商 子丕 申党 周
58 颜之仆 叔
59 荣旗 子祈
60 县成 子祺
61 左人郢 行
62 燕伋 思
63 郑国 子徒
64 秦非 子之
# 姓名 字
65 施之常 子恒
66 颜哙 子声
67 步叔乘 子车
68 原亢籍 籍
69 乐欬 子声
70 廉絜 庸
71 叔仲会 子期
72
73
74
75 颜何 狄黑 邦巽 孔忠 冉 皙 子敛 子蔑
76 公西舆如 子上
77 公西葴 子上
参考资料:《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汉高祖东巡祀孔子时以颜回配享,后历代因之。唐贞观二年(628年)诏称“先师”。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兖国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复圣”。在曲阜城内建有复圣庙,俗称颜庙。
闵损(前536~?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骞。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而其孝悌之德尤以为人所称颂。《先进》赞扬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他物资欲望寡少,仕途观念淡薄。《雍也》载,当季氏请他当“费宰”时,他断然谢绝,说:“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也说他“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费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为“琅
琊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为封为“费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闵子”。 冉耕:(约前544~?)春秋末鲁国人。字伯牛。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因恶疾早逝。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雍也》)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冉雍:(前522~?)春秋末鲁国人。字仲弓。品学兼优。为人度量宽宏,“仁而不佞孔子称其“可使南面”,即可担任封国之君(《雍也》)。后来荀子更敬重他。《荀子·十二子》称:“下则法仲尼、自弓(即仲弓)之义”,将他和孔子并提。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下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薛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冉求:(前522~?)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亦称冉有。性格活泼爽快多才多艺,以擅长“政事”著称。长期为鲁国季氏改革田赋。孔子称赞他是“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公治长》)。因为“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孔子斥之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功之,可也。”(《先进》)但仍是重要弟子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封 “徐候”。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彭城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进封为“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冉子”。
仲由:(前542~前480)春秋末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人)。字子路,又字季路。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对孔子的言行,虽然常提出意见,但却是个好弟子。曾协助孔子“堕三都”,都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孔子话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仲由后做卫国大夫孔悝之蒲邑宰,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因参与斗争而被杀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卫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河内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卫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
宰予:(生卒年不详)春秋末鲁人。字予我。以擅长辞令著称。曾多次受到孔子的批评。当他反对“三年之丧”的葬礼时孔子责备他是“予之下不仁也”;他白天睡觉,孔子说他是“朽木不可雕也”;当他问五帝之德时,孔子就说这不是你所能明白的问题。后来孔子发现了他的优点后又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史记》说他死于“田常作乱”。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齐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临淄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进封为“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宰子”。
端木赐:(前520~?)春秋末年卫国人。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曾经商于曹、鲁之间,富致千斤。在孔子弟子中“最为富益”。他性格活泼,办事通达,以言语著称,擅长外交活动。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黎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言偃:言偃(前506~?)春秋末年吴国人,一说鲁国人。名偃,字子游。性情豁达,为人行事不拘小节,在孔子弟子中,以“文学”著称,主张用教化治理社会。他为了贯彻孔子的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的主张,在做武城宰时,便以礼乐为教,使境内有弦歌之声。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吴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丹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进封为“吴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言子”。
卜商:卜商(前507~?)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一说卫国人。字子夏。性格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孔子逝世后,他到魏国西河进学,主张国君要学习《春秋》,吸取教训。以防止臣下篡权。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李俚、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也尊以为师。相传《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传授下来。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魏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河东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进封为“魏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卜子。”
颛孙师:(前 503~?)春秋末年陈国人。名师,字子张。为人勇武,性情偏激,但广交朋友。他主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子张》),重视自己的德行修养。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陈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宛丘侯”。政和六年(1116年)改封“颖川侯”。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进封“陈国公”,升十哲位。不久又称“陈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颛孙子”。
曾子:(前 505~前432)春秋末年鲁国人。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虐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的主张。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郕伯”。宋大中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郕侯”(一作瑕丘候)。元至顺初年,加封为“郕国宗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宗圣”。在山东嘉祥县南建有曾子庙。
澹台灭明:(前 512~?)春秋末年鲁国武城(今山东平邑县南)人。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相貌丑,品行端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他“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后来游学于江淮,弟子多达300人,名扬各诸侯国。因其貌丑,孔子开始曾以为才薄,当发现其优点后,则自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江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金乡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澹台子”。
宓不齐:(前 521或502~?)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字子贱。他注意修养,有君子之德,《公冶长》载孔子称赞他为“君子哉若人”。《吕氏春秋·察贤》记载,他为单父宰时,用“无为而治”的办法来治理,结果是“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当他向孔子述其政绩以后,孔子称赞说:“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意即殓不齐还可以做更大的官。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单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单父侯”。明嘉靖九年( 15 3 0年)改称“先贤宓子”。
论语名字篇六
《常见常用论语名句》
常见常用《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60例
素 王 南怀瑾
孔子了不起的地方,除了他的学问、道德、修养以外,我以前说过,他在当时的确可以推翻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取而代之,但他绝不这样做。
为什么呢?他认为这样影响并不久,不是千秋万代的事业。要影响得悠久而博大,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这是真正的王。所谓“素王”,是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人类历史文化存在,他的王位的权势就永远存在。不需要人民,不需要权力,而他的声望、权威和宇宙并存。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学而》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文】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里仁》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
【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又说:“原先我对一个人,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动;现在我对人啊,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对待宰予这件事情上,我改变了看人的方法。”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
【译文】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公冶长》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雍也》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述而》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
【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译文】 孔子说:“自己身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不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42、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译文】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和睦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睦相处。”
44、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45、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 孔子说:“品德好的人一定言谈也好,言谈好的人不一定品德好。高尚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高尚。”《论语.宪问》
4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
47、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有眼前的忧愁。”
48、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君子担心至死也没好名声。”
49、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听从花言巧语就会丧失自己的美德,小事不忍耐就会搅乱大事情。”
5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51、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互相商议谋划。”
论语名字篇七
《参考诗经楚辞论语 给羊宝宝起名》
参考诗经楚辞论语 给羊宝宝起名
中国人起名自古即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诗经、楚辞、论语、周易,都是我国文学、语言学上的经典。
用古代诗文中的典故为马宝宝起名
中国诗文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加上名人名家极多,名句名诗更不可胜数,这就为我们取名用典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以古代诗文中的典故取名的例子很多。给宝宝起名确实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我在给宝宝起名的时候也是找了很多的名字感觉都不满意,从网上查了一些也不是太好,关键是网上用的很多软件根本就不准确。之后还是听朋友的介绍找了起名专家给宝宝起的名字,毕竟名字是伴随宝宝一辈子的事情,不能儿戏。好几个朋友都说找温雅居士起的,所以也推荐给了我,可以在百度搜索美名天下起名网或者在淘宝搜索温雅居士找到的老师的店铺,价格也实惠,现在想想给宝宝取个名字还斤斤计较真没意思,随便买个好些的玩具都好几百块钱,宝宝才能玩几天啊,名字可是用一辈子的。老师为宝宝做了详细的八字分析,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也比较全面,除了八字之外还考虑了五格数理、读音、寓意等因素,不仅命理符合,而且读音和寓意也非常好,总之非常满意。如:
1、益柔、念慈——《送杨氏女》韦应物,“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金庸金大侠都用这为他的小说主人公起名字,《射雕英雄传》里的“穆念慈”。
2、紫言——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转了个音。
3、宛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4、妍姿——柳永《雪梅香》,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5、弦思——晏几道《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6、南絮——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7、语晖——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放花无语对斜晖。
8、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9、嫣然、香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10、香凝——吴文英《风人松》,香有当时纤手相凝。
11、丹青、汉青、志丹、留丹——文天祥《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虚竹、竹心——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虚即我师。
13、云飞——刘邦《大风驼》“大风起兮云飞扬”。
14、怡年、福永——曹操《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5、荷风、荷香——孟浩然《夏日南享杯辛夫》“荷风送香气”。
马宝宝取名可参考名人取名
1、徐竹心——“竹心”出自郑板桥诗句。“徐”与“虚”谐音,徐竹心即虚竹心。
2、刘青山——“青山”出自“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3、谢冰心——现代着名作家,“冰心”出自唐王昌龄诗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4、莫砺锋——“砺锋”出自诗句“宝剑锋从磨砺出”。 何满子,引用宋词同名词牌。
5、舒广袖——河南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语出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
6、马威——语出“下马威”,清代李渔《蜃中楼·杭姻》:“取家法过来,待我赏他个下马威”。
7、萧春晖——“春晖”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报得三春晖”。
8、傅楚——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谓戴不胜日;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白了。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9、马千里,又名马良骥——四川书法家,语出唐韩愈《杂说·马说》:“古之有千里马”。
10、程千帆——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取自温庭筠词“过尽千帆皆不是”和刘禹锡诗“沈舟侧畔千帆过”,含有在求学、治学上不断质疑,不断超越这两层意思。
11、倪海曙——文字改革专家,其名出于唐人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海曙”描写旭日升临大海,曙光映照云霞,很有气魄。
12、何满子——文史专家,其名为古代舞曲名。唐人白居易有《何满子》诗;唐人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更为着名。“何满子”之名充溢着悲剧色彩。
13、朱自清——作家,原名“朱自华”,出自苏东坡的诗“腹有诗书气自华”。 马宝宝起名 可参考诗经楚辞论语
诗经
自古至今,父母们在给女宝宝起名时,特别钟爱于从《诗经》中起名。这是因为一般女孩子名字,以清新、活泼、可爱为佳。而《诗经》中的很多词句,都是清新、柔美的风格,用这些句子为女宝宝起名,就能使名字看起来和听起来都显得清新、文雅,同时也能为女宝宝平添一股独特的书卷气。
1、静姝——《诗经?静女》:“静女其姝”
2、于飞——《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刿刿其羽”。
3、羽飞——《诗经?国风?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4、雨霏——《诗经?国风?邶风?北风》:“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5、思远——《诗经?国风?鄘风?载驰》:“视尔不藏,我思不远”。
6、婉如——《诗经?野有曼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样 ”。
7、明哲——《诗经?大雅》“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8、卉迟——《诗经?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卉字属木。
9、济桓——《诗经?泮水》:“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
10、石玉——《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1、乔木——《诗经?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欲求超脱高雅,可取乔木。 另如:长庚、思成、邦宪、维汉、其琛、闻天、梦熊、烈文、自牧、洵美、高冈、琼瑶、锡爵、令仪、令德、万年、大任、淑君、白华、公刘、则虞、常棣、柔嘉、凯风、小宛、华棠、斯年、宜之、作人、绥之、维群、纯德、仁美、秉均、其陈、启明、龟蒙、维高、其馨、徽音、友声、绳武、翘楚、辑熙、白驹、鹤鸣 等名字也都出于《诗经》。
5、美学家蒋孔阳之名源自《诗经/豳风/七月》“载玄载黄,我朱孔阳”;“孔阳”意为:“十分鲜明耀眼。”
6、文艺理论家郑朝宗之名源自《诗经/小雅/沔水》“沔波流水,朝宗于海”;“朝宗”意为:“百川归海。”
7、古文字学家裘锡圭之名源自《诗经/大雅/崧高》“锡而介圭,以作尔宝”;“锡圭”意为:“赐给大块宝玉”,比喻难得的人才。
楚辞
1、思博——屈原《楚辞·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
2、清翔——屈原《楚辞·九歌》:“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3、艾荪——屈原《楚辞·九歌》:“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荪字属木。
4、望舒、纤阿——屈原《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王逸注:“望舒,月御也。”洪兴祖补注:“《淮南子》曰:‘月御曰望舒,亦曰纤阿(ē)。’”望舒又名“纤阿”。“纤阿”,御月者。
另外,源于《楚辞》的名字还有:保真、琳琅、曼远、扬灵、佩琼、灵均、秋兰、佩兰、木兰、蕙芷、灵修、成言、兰畹、芳芷、芳菲、修常、维圣、维哲、中正、修远、琼枝、荣华、兰芳、翼翔、九韶、辛夷、自慎、保璐、怀德、自珍、德辉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