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雾霾的诗歌

| 中医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中医助理医师】

描写雾霾的诗歌篇一
《雾霾杯诗歌比赛2015》

首届《雾霾杯》诗歌比赛获奖情况(2015年) 发起人:佛灯

一等奖: 庞华

二等奖: 沙非、 达达

三等奖 :朵拉、 罗勇泉、 沙里途

作品展示:

雾霾

文/庞华

其所弥漫天地间的

邪恶

一次

又一次

一次

又一次

喂养我

心中的

风暴

雾中行

文/沙非

浓雾是上苍调制的修辞,在清晨

不用梳妆。美丽和丑陋齐跑,谎言和真理并行 路灯闪烁孤独的眼神,车灯飘忽游离的表情 霓虹灯努力分辨颜色,高楼和茅屋一起苏醒 红绿灯挂在半空,太极拳看不见踪影

卖菜的妇女没有出门。校园里学子举着手电打扫卫生 他们的眼睛是一潭透亮的湖水,扫去的都是垃圾和浮尘 昨日的麻雀和斑鸠哪儿去了(藏在树叶中应有声音) 大雾天他们能找到昨日的路吗

早读铃响过,琅琅书声穿越半空

树丛抖动,一只鸟儿冲向雾中

柏籽坠落,它们拒绝交出呼吸和呻吟

雾与霾不是一对亲兄弟

文/达达(詹黎平)

我想说,雾与霾

不是一对亲兄弟

雾是雾,霾是霾,花非花

雾有苍老之心

霾已席卷大地

往昔的雾,在山中或湖面

洁净神秘,让人影幢如画

而今的霾,在穹顶之下

肮脏邪恶,天地如陷鬼域

“灰色的烟雾弥漫,模糊了辽远的星群”

告诉我,为什么

时代的列车驶入高科技,雾反而癌变成霾?

文明在进化的树上结出了硕果,人反而蜕变为奴? 世界变了,变得像一张流浪汉的脸

越来越难以分辨

我的信仰遗失在一片明亮的雾里 再也找不回来

而我的贪欲总是永无止尽

就像那团团的黑霾难以驱除……

我想动用卸载一词

文/朵拉

瞳孔。有限分辨率

你的侧影,我们在哪里相遇

幕后的人是谁

不像梦

什么在吞噬一个今天,岌岌可危的明天 无声的政变

雾,不是单纯的雾

这里不是雾都

谁在守城?谁在墙上涂满地狱的色彩

阴影

埋进阴影

隔着第九层纱布

这里有一张毁坏的脸,锈蚀的心脏

奇怪的跳跃

一只蝴蝶在尖叫

又一只蝴蝶在尖叫

幻听——

这副刑具死死的钉着器官 为什么不反抗?

雾霾

文/罗勇泉

当每天呼吸的自由

成爲一种奢侈的象征

这块天空下还剩下多少

花蕊。可以出口转内销

上架爲美白洁面乳

流入假货市场猖獗

不要笑话,神话就在身边 海啸般侵略生活每个细菌 吞云吐雾一个个修炼成妖 开出一朵朵罂粟花的美德 出门,穿越夜的火线

与戴满防毒面罩的首都

争抢一个流産的座位

回家,倒在冥界的入口

与幽魂分脏一条红心底裤 隔壁,传来一声乌鸦尖叫 人类生活因爲真实而恐惧

雾霾憋爆了彷徨

文/沙里途

一个小男孩,一泼尿

拯救了巴黎

从此,浪漫之都多了一樽永恒的风景

三千万人口,三千万泼尿 浇不灭雾霾的导火索

它正在埋没文化故都的音容笑貌

还要不断地南下扩张,湮灭了大海 甚至进入五脏六腑

所有人都尿不出尿来,憋爆了彷徨

描写雾霾的诗歌篇二
《诗歌鉴赏之描写方式》

描写雾霾的诗歌篇三
《诗歌的描写角度》

描写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是古诗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语文考试中各种鉴赏题型里对描写手段的考查频率比较高。当我们面对试题中“怎样描写(描绘、描摹、刻画等)”这类问题时,我们将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呢?除了比较容易想到的修辞手法、细节描写、人物描写方法(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意象组合(名词组合或者列锦的修辞手法)之外,“多角度描写”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思考方向。

“多角度描写”主要有下面几类:

一、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心理感觉,描写景物的色彩光线、味道、声音、状态、冷暖等,多方面表现景物人物、事物的特征,使之生动形象地呈现于读者眼前。例如:

例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例2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 例3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酒泉子》 例4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例5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

二、 变换视角,或远观、近看,或仰视、俯视、平视、环视,或由外到内,或描写景物的晨、午、昏、夜不同时刻的特征,或移步换景,或定景换点,或定点换景,多角度、多方位表现事物、景物、人物,使之更加真切、丰满。例如:

例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例7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例8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欧阳修《梦中作》

例9社坛烟淡散林鸦……壤歌亭外山如画。——王恽《平湖乐 尧庙秋社》

三、 动静结合,动静相衬,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声音描写一般是动景)人物、景物、事物的状态无非动静两种,描写的目的要么是以表现宁静为主——动景成了反衬,要么是表现动静——静景成了蓄势、反衬,要么是二者兼顾、相互衬托,从而展示描写对象的全貌。例如:

例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例1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例12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 例13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王维《青溪》

四、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分析描写句时,注意描写对象和其他人物、事物、景物之间的衬托和被衬托关系。如果是着力描写描写对象,则为正面描写;如果是着力描写衬托物,则为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能使形象更加客观真实、生动丰满。例如:

例14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例15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例16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例17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例18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陈与义《雨》

五、 从对面写来(从对方着笔),修辞里又叫示现,即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情景说得如闻如见。这种写法借助想象和联想,延长了表现时间,拓展了表现空间,丰富了诗歌内涵,深化了诗歌主旨,强化了诗歌情感。例如:

例19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例20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例21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例22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六、虚实结合。诗人描绘的景物和人物,如果是眼前实实在在的,则为实;如果是想象、回忆、梦境、幻觉,则为虚。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能扩大诗歌的表现范围,丰富诗歌的内涵,深化主旨,强化情感。例如:

例23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杜甫《江汉》

例24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例2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例2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例27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例28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黄庭坚《望江东》

以上所列尚不全面,只是多角度描写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几种,其他还有点面结合、具体抽象相结合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另外有些描写类语句所用手法不止一种,在答题时不妨综合考虑,一一列举。例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此诗既用了视觉描写(江山丽)、嗅觉描写(香)相结合的手法,又用了动(飞燕子)静(睡鸳鸯)相结合的手法,还用了点(燕子鸳鸯)面(江山)相结合的手法,还用了远景描写(江山)、近景描写(燕子、鸳鸯)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春天的蓬勃生机。还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运用上述术语对描写语段进行分析时还要注意步骤:先点明手法,再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并指明运用此手法的效果(一般须和语句内容、主旨联系起来)。

描写雾霾的诗歌篇四
《诗歌描写方式》

描写雾霾的诗歌篇五
《环保诗歌》

《呼吸的隐痛——雾霾》 当白天没有太阳光线的青睐, 夜晚的月亮失去往日的光彩; 天上的云层团团有雾霾漫开, 气流一样侵透漫延茫然苍白。 巨大的雾团浑浊迷朦的状态, 多日灰蒙黄黎雾霾聚散不开; 奇怪现象难以表述雾朦覆盖, 每一个角落的每一处都存在。 遮蔽天日是那无厘头的雾霾, 一群帮凶从阴沟里秽迹出来; 远处也看不见往日蓝色大海, 茫茫的雾霾在空中漫游徘徊。 眺望前方看不清山峦的存在, 翠绿的山林笼罩在阴霾雾海; 朦胧的雾霾看不见五十米外, 宽敞道路影响车速慢缓成排。 仿佛风儿静止了迷雾在主宰, 分不清天空中是雾还是阴霾; 浓重废气尾气排放化成烟海, 微类的粉尘飘移凝结成尘埃。

灰蒙蒙的空气呼吸感觉鼻塞, 胸膛肺腑知觉隐痛受到侵害; 郁闷的呼吸承载着灰色尘埃, 健康成长受到天空雾霾毒害。 喘息中隐隐作痛是人类悲哀, 生命受到病毒浸透泛滥贻害; 是不是还要容忍这百害雾霾, 散放遗骸气体空中喧闹成灾。 人类应当觉醒保护环境关爱, 文明社会科技发展制止祸害; 我们需要太阳给大地的关怀, 遥望夜空月亮明亮迷人风采。 不要污染空气是我们的期待, 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拒绝雾霾; 我们要呵护宽阔蓝天的大海, 清新的大自然依然百花盛开。 二〇一四年二月

第二首诗歌 雾霾 你轻盈飘渺, 若隐若现; 你妖娆柔和, 风情万般; 你曼妙迷离, 轻纱蒙面; 你烟雾缭绕,

似梦似幻。 你貌似仙女, 衣衫翩翩。 你形似仙境, 赐福人间。 谁知你藏污纳垢, 心底阴险, 谁知你携带病菌 恶盈满贯, 你迷惑心灵, 缩短视线, 让人难以看到你真实的一面。 你假装热情缠绕身边 你丝丝缕缕欲剪难断 谁和你接触, 谁会染伤寒。 谁和你亲近, 谁痛苦不堪。 多少人因你卧病在床, 多少人因你寝食难安。 其实, 也不该把你埋怨, 你的出现也不是偶然, 是人类一己私欲, 破坏了你本来的容颜, 是排放污染在先, 你才满腔怒气, 心怀报复, 把细菌撒向人间。 但愿人们清醒后, 能够痛改前非, 还你清白, 保护环境, 治理污染。 但愿你慢慢消失 不计前嫌, 让白云悠悠, 让天空湛蓝。 但愿和你说再见后, 永不再见!

描写雾霾的诗歌篇六
《诗歌景物描写的方法》

景物描写的方法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

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

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也可以是反衬。

1、各种修辞手法

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

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

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

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

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

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

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

诗歌中写景时常用修辞及作用:

a、比喻:对景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景物形象、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

象。

b、拟人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c、夸张为了强调和突出,通过对景物形象的渲染,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景物

的特征。

2、衬托对比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

为正衬与反衬。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

乾坤万里春。”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

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

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3、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

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例1: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

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例2: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

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例3:

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例4:“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

例5: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第三句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这一句是静景描写,

第四句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这一句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

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4、虚实结合

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联

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

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例1: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

之人兮列如麻”就是想像中美好的仙境。

例2 :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写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

得淋漓尽致。

例3: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

例4:

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

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例5:

柳永《雨霖铃》“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

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

断人肠的离愁。

5、五:渲染(绘色绘声绘形)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例1: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

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例2:

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例3: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描写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6、观察角度的变化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例1: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写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后两句描绘的秋山近景。 例2: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7、白描工笔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那么,白描法绘景有什么特点呢?一是绘景的语言要朴素、简洁,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征,突出景物的特色。二是景物描写鲜明、准确,它要求的是既简洁,又传神。

如:《江中口占》》荒江鸥浪远,薄暮水云低。千里一帆过,凭舷风满衣。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总结方法:

这首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何特点?

这首诗

1、先判断采用什么方法;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该方法达到的效果;

3、还应考虑这样写对表达作者的情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或某几句)是怎样(或如何)写景的?

赏析下面这首诗歌

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答:主要采用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前两句写现实情景,凄凉的环境。后两句写想象未来相会时的景况,描绘了一幅良宵美景图,含有欢聚的情绪。离愁是实,欢聚是虚。形象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分析本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极其效果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夜静的赞美,诗的前三句都在着力刻画“静”,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给读者的感觉恰好相反,以动破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色彩鲜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风光反衬诗人强烈盼望归家的心情,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抒 发了作者长久旅居他乡的感慨。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 万 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这首词在歌咏荷上雨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下片将雨滴比作真珠、水银,雨珠在荷叶上活蹦乱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形象地写出水珠在荷叶上滚动聚合的状貌。

这样写使得所写景物生动、形象,很富有动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用语言概括这首诗使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答:用白描手法,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

描写雾霾的诗歌篇七
《诗歌描写方式》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11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