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成语

| 中医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中医助理医师】

源成语篇一
《成语》

源成语篇二
《从语言接触看汉语成语对韩语与其成语的影响》

第7卷第4期2005年12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an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stronautics(SocialSciences)

Vol.7No.4Dec.2005

从语言接触看汉语成语对韩语与其成语的影响

文美振

(韩神大学中语中文系,韩国乌山)

摘 要:在汉语和韩语的语言交流中,处于强势语言的汉语对韩语有着很大的影响,韩语中存在着大量汉字词语,其中也包括成语。汉语成语对韩语及其成语主要影响有:韩民族吸收了汉语成语,并创造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韩源成语,丰富了韩语的词汇汉语及汉语成语的特点还对不少四音节“、述宾结构”的韩语成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接触;汉语;韩语;成语;结构影响

中图分类号:H033  文献标识码:A  -04

  语言接触是一个普遍的文化现象理上邻近的国家之间,的密切关系,。史,因此汉语和韩语的接触也是自然的。

语言接触的一个重要结果是语言的相互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处于强势的语言会给予处于弱势的语言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处于优势文化地位的语言会向其他非优势文化的语言输出借词,从而形成语言上的“占优势或主导地位”和“占劣势”的分别

[1](P204)

、词汇影响

从商末周初中韩两国开始政治接触以来,汉字和汉语文以人的交往和书籍的输入为渠道进入韩国。韩国长期以来大胆地接受中国文化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汉语成语也顺其自然地扎根于韩语。韩国人民不但把汉语成语用于自己的著述之中,还借鉴四字格为主的汉语成语结构把韩语谚语翻译成韩源成语,提高了韩语的表现力,丰富了韩语的词汇。

1.汉语成语的借用

。韩语中存在着的大量汉字词语其中也包

括成语,都是由于这样的语言接触而产生的。

语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以往有关汉语影响韩语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在不同的语言———汉语和韩语的接触中,汉语的成分或特征向韩语扩散或渗透,这种现象使韩语得到丰富、发展和变化

[2](P7)

在借用现象中词汇的频率比其他任何语言现象都高

[3](P70)

,韩语中借自汉语的成语数量也不少。首

先,大量的汉语成语进入朝鲜半岛以后一直沿用到现代,在形义方面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如“安贫乐道”“、沧海一粟”“、唇亡齿寒”“、光明正大”“、狐假虎威”“、虎视耽耽”“、锦上添花”“、牵强附会”“、青出于蓝”“、轻举妄动”“、秋风落叶”“、日就月将”“、森罗万象”“、守株待兔”“、四面楚歌”“、他山之石”“、天衣无缝”“、同工异曲”“、温故知新”“、卧薪尝胆”“、一目了然”“、一叶知秋”等。据笔者统计,在《中国成语通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此书采用了检》

本文从语言接触的角度,着重阐述汉语成语对韩语词汇、韩语成语的音节和语法上的影响。这一研究将有助于认识汉韩接触中的语言影响的规律,探求语言教学等实际问题。

  收稿日期:2005-07-13

作者简介:文美振(1973-),女,韩国汉成人,韩国韩神大学中语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6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卷

任意字检索方法,用一个字就能检索出包含这个字的所有成语,这有助于汉韩成语对比检索)和韩国

(汉城,斗山东亚出版社,2002《东亚新国语词典》

年)同时出现的汉韩“形同义同”成语是1271条。

其次,有一些成语虽然是从汉语直接借用的,但在韩国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形式上没有变化而意义

(汉:比喻学问、变化的,如“百尺竿头”事业有很高的

(汉:亦成就,韩:形容危险到了极点)“;络绎不绝”

作络驿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韩:联

(汉:形容人能言善辩。讥人络不断)“;喙长三尺”强言善辩,韩:即使有长的嘴,也不能分辩,引申为

自己的过错已经败露,不能隐瞒)。

再次,有些汉语成语来到朝鲜半岛以后,意义没有变化而成语组成的成分变化的,其分类如下:

●○○○型(第一语素的变化),例“快马加鞭(汉)”与“走马加鞭(韩)”。

○●○○型(第二语素的变化),例“十有八九(汉)”与“十中八九(韩)”。

○○●○型(第三语素的变化),例(汉)”。与“入乡循俗(韩)”

叔权亦以“轺轩马鞭、藁履丁粉、荐门铁犯、纱帽缨

子、蒯笠刷子、僧斋胡舞”六语为不相称者之刺。又以“春雨数来、石墙饱腹、沙钵缺耳、老人泼皮、小儿捷口、僧人醉酒、泥佛渡川、家母手钜”八条为无用有害之喻。其余闾巷间日用方言无虑虽百谏,虽妇人小子皆虽知之。言虽贱俚,亦多合于事情,先辈文人或用于疏章、尺牍中,如“:活狗子胜于死政丞”之语卢苏斋用于《乞解疏》“;独掌不鸣”梁霁湖用于与人书“;忙食噎喉”、“十斫木,无不颠”、“飞者上,有跨者”,许筠亦用于简读,俱载其本集。盖居其方者,自不得不用耳。

上文中提到的鱼叔权(16世纪在世)、卢守慎(1515-1590)、梁庆遇(1568-?)、许筠(1569-1618)都是著名文章家,其中鱼叔权以吏文(对外用公文体)和汉语口语著称,许筠当过远接使和陈奏副使,又是著名的汉文小说家。

,几种类似,如:洪万宗(1643-翼(1681-1763)《百谚解》、李-1793)《洌上方言》、丁若镛(1762-1836)

[4](P284-286)

○○○●型(《耳谈续纂》、赵在三(1808-1866)《松南杂识・方言

(汉)”与“类》和《松南杂识・近取篇》等。

(胳不难看出,。见于《旬五志》的韩源成语,如“臂不外曲”,

(比喻在上者不严格,在这是源于中韩邻邦悠久的文化交流而产生的现象。膊总是朝内弯)“、椎轻钉耸”

(自己要说这些来自汉语的成语在朝鲜半岛使用过程中,无论下者就会不顺从,甚至反抗)“、我歌查唱”

(瓜田李下);见在形式上或者意义上均发生了变化,它们都有利于的话,对方先说了起来)“、乌飞梨落”

(池鱼之丰富韩语的词汇。于《耳谈续纂》的韩源成语,如“鲸斗虾死”,

(无不屈伏)“(人不可貌2.汉语成语的应用殃)“、惟杖无将”、虽小唯椒”

韩民族除了欣然地收容言简意赅的汉语成语以相,海水不可斗量)《松南杂识》;的韩源成语,如“,同

(有鱼不吃虾)“(鸡飞蛋打)等。外,还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韩源成语。韩源成语,价红裳”、蟹网俱失”即“韩国制造”的成语。它的来源是多渠道的,有的

(攀龙附凤)、源于历史事实,如“五方猪尾”“咸兴差

(一去不返);有的源于地名,如(挑雪使”“汉江投石”

(肠肥脑满)等。填井)”“、坡州弥勒”

朝鲜王朝(1392—1910)世宗1446年创制了“训民正音(也称谚文)”,朝鲜人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然士大夫常以汉字为书面语。因此他们不但把汉语成语用在自己的著述之中,而且还借鉴四字格为主的汉语成语的结构把韩语谚语翻译成韩源成语。朝鲜王朝的洪万宗《旬五志》下说:夫俗言之来,古矣。《曾氏传》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太史公《苏秦传》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贾谊《治安策》曰“:欲投鼠,而忌器。”此等语皆出于古之鄙谚,而圣贤取而用之,辩士借而为喻。岂不以言虽鄙,而义则通也。本朝鱼也足堂

无可置疑,上面所列的韩源成语也对韩语词汇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音节影响

《汉语大词典》中对“成语”的定义是“:①习用的古语。②指长期习用,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词

[5](P204)

组。大多由四字组成。”汉语成语绝对多数由四个音节组成,所以此词典在“成语”定义上把“四字格”当作汉语成语的主要特点。韩国在收容汉语成语过程中,吸收了不少四字格汉语成语。另外,韩民族在创造韩源成语时,被强势语言影响,选择用汉字来表达韩源成语,形式上亦是“依样画葫芦”,主要采取以四音节为主。

其实,对朝鲜人来说四字词语并不陌生。朝鲜

第4期            文美振:从语言接触看汉语成语对韩语与其成语的影响61

(本文中的朝鲜是朝鲜半岛中的历代王朝的通称,为

了避免混淆,把明初李成桂在朝鲜半岛建立的朝鲜叫作朝鲜王朝)最通行的蒙学课本《千字文》和《四字小学》都是四字一句,如《千字文》: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及《四字小学》的“父生我身,母鞠我身,腹以怀我,乳以哺我。以衣温我,以食饱我,恩高如天,德厚似地……”。学汉文的朝鲜人从小就接触到四字词语。

据韦旭升先生《中国文学在朝鲜》说,中国文学中的四音节词语就为朝鲜文人大量接受,被频繁地引入其国语诗歌作品中。如“:云影天光”、“光风霁月”“、红树清江”“、花开莺啼”“、东篱黄菊”“、烟霞日辉”“、玲珑碧溪”“、春溪桃李”“、琪花瑶草”“、银鳞玉尺(写鱼)”“、傲霜孤节(写菊)”“、巨口细鳞(写鱼)”、“探花蝴蝶(写蝶)”“、渔歌牧笛”“、一声胡笳”“、矣欠乃声中”“、故国山川”“、四顾无亲”“、宦海风波”“、素衣裳”“、纤纤玉手”“、鹤发双亲”“、孤臣怨泪”“

、一片丹心”“、岛中伤感”“、九曲肝肠”“、人非木石”“、刻骨之恨”“、昏饮不省”“、陟彼高冈”“、坐不安席”“、[6](P260-262)

悲歌”“、结草报恩”等。,成语与汉语成语相同,四字的格式。,级阶段。目前,语的构成比例没有资料参考,但不能否定的是韩语成语中四字格的数量相当可观。四字格韩语成语例子在文章中已有所列,这里不再赘述。

(铢积寸累)   (不费吹灰之力)(没有的事)(掩耳盗铃)(易如反掌)(以蚓投鱼)

(自吹自擂)

(2)述宾+述宾述宾+述宾

)Π得斧Π丧斧(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见蚊拔剑(小题大作)

借厅Π借闺(舐糠及米)量衾Π伸足(量体裁衣)失马Π治厩(亡羊补牢)无酱Π嗜羹(自不量力)

)Π越津Π乘船(本末倒置;舍近求远栽松望亭(所期太远,其效难必)

以上所列的成语出现在韩源成语词典类《旬五

志》《、松南杂识》。在一般韩语语言生活中“,述宾结构”是非常少见的,但是上述的韩源成语都具有“述宾结构”,这反映汉语成语对韩语成语在语法上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韩语成语虽然受到了汉语的影响,,其对借自汉语的成:汉语里,转变成“宾述结构”。)述Π宾(汉)──宾Π述(韩)

不辨Π菽麦──菽麦Π不辨不通Π水火──水火Π不通

(2)述宾+述宾(汉)──宾述+宾述(韩)

贪小Π失大──小贪Π大失惩一Π戒百──一罚Π百戒问东Π道西──东问Π西答(3)述宾(汉)──宾述(韩)

衣锦夜行──锦衣夜行

显然,这种现象跟汉语和韩语的语序差异相关,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谓+宾”,而韩语的基本语序则是“主+宾+谓”,汉语的述语部分是动宾结构,动词性部分在前名词性成分在后,而韩语是名词性成分在前动词性成分在后。据《朝鲜成句集》3700余条成语的统计,朝鲜语固有成语的一个重要的结构特征是95.7%的成语由两个词组成,其中“名词性成分+谓语性成分”的结构占86.3%。韩语的

[7](P130)

这种结构特点反映到以上的例子中。当然有一些汉语成语的语序也是灵活的,如“:不辨菽麦”和“菽麦不辨”,但是在这里主要是以词典的主条为主进行分析,说明中韩两国语序倾向的不同。社会语言学的观点认为,语言在接触中互相影响。大量的汉语成语原封不动地进入韩语,这说明当时汉语作为强势语言的影响。即便如此,属于弱势语言的母语亦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是原封不动地照单全收,而会对外来的文化进行改造,因此汉韩

  三、语法影响

在语言接触的问题上,我们也应考虑不同语言的特点,特别是语法结构的特点。韩语吸收汉语成语的过程亦是与之分不开的。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谓+宾”,而韩语的基本语序则是“主+宾+谓”。由于与汉语长期而频繁的接触,不少韩源成语受到汉语语法结构的影响,采取了汉语的“述宾结构”。如:

(1)(没有用处)(不像话)(忘恩负义)(剜肉补疮)(比喻偶然成事)(同声相应)

(与虎谋皮)(系铃解铃)(比喻空谈办不到的事)(徒劳无益)(背后骂皇帝)

(杀风景)(取舍难定)(不但没有用反而有害)

(杞人忧天)

(做事不能持久)

6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参考文献:

第7卷

成语出现了差异。

总之,从汉语和韩语的接触来看,双方接触的时间长久、地理近邻、力量一强一弱、弱的一方比较开放,并且朝鲜到19世纪末一直以汉字为书面语,这导致了如下结果:从商末周初与中国开始政治接触的朝鲜人民,不但欣然地收容汉语成语,还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韩源成语,这就丰富了自己的语言宝库;汉语及汉语成语影响了不少四音节韩语成语和“述宾结构”的韩源成语的产生。

[1]张晓曼.试论中韩语言的接触[J].语言研究,2002,(1).[2]罗美珍.论族群互动中的语言接触[J].语言研究,2000,(3).[3][日]真田信治,等.社会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4]洪万宗.旬五志[M].汉城:乙酉文化社,1987.

[5]汉语大词典编委会.汉语大词典(第五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

出版社,2001.

[6]韦旭升.中国文学在朝鲜[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0.

[7]全香兰.朝鲜语汉字成语和与之相对应的汉语成语之间的差异

及其产生原因[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AViewoftheInfluenceofChineseIdiomsonKoreanLanguage

andKoreanIdiomsfromLanguageContact

MOONMi-jin

(DepartmentofChinese,HanshinUniversity,Osan,KAbstract:Inlanguagecontact,Chinese,asthestronger,hasEvennowmanyChi2nesevocabulariesandidiomsstillcanbefoundinKoreanKoreaninseveralspecificways.Koreannationhaswidelyabsorbed,thatcreatedKoreanidiomswithitsowncharacteristics,whichhighlyThecharacteristicsofChineseandChineseidiomshavealsosyllablesandChinesegrammarstructures.Keywords:;;Korean;idiom;structureinfluence(上接第40页)

[11]刘荣军.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2]王红岩.环境公害群体诉讼的障碍与对策———从环境公害诉讼

[13]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A].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2

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

[14]王明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

看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完善[J].中国法学,1999,(5).

OnEnvironmentalRightLawsuit

LUOFei-yun

(SchoolofLaw,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225009,China)

Abstract:Environmentalrightlawsuit,withcharacteristicsdifferentfromthoseoftraditionallawsuits,fallsintothecate2goryofmodernlawsuit,sincetheenvironmentallegaldisputesitmediatesmostlyinvolvevalue-confirmation.Mostlypre2ventivelawsuitorprohibitivelawsuit,environmentallawsuitisfarfromanindependentlawsuitcategoryorfield,socom2poundlawsuitmaybeadoptedandplaintiff’squalificationoftenexplainedextensively.Environmentalrightlawsuitde2mandsthejudgetocarryoutaninitiativeandcreativejustice.Keywords:environmentalright;judicialrelief;modernlawsuit

源成语篇三
《论《诗经》成语的结构与语义变迁》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院 系 海外教育学院

专 业题 目论《诗经》成语的结构与语义变迁

年 级 xx 学 号 xxxxxxxxx

学生姓名 xx

指导老师 称 讲师

论文提交日期

南 京 大 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情况记录

南 京 大 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教师评阅意见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成绩评定

源成语篇四
《_现代汉语词典_第5版同素异序同义词释义问题说略_吉益民》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同素异序同义词释义问题说略

吉益民

摘要。《现代汉语词典》同素异序同义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有特点的词汇类型第5版对该类词汇的释义还存在一定问题。只有恪守微观编纂体例,加强系统性与平衡性,执行科学收词标准,方能解决现有问题。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同素异序同义词微观体例释义问题收词标准

一、引言

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同素异序同义词以其词素构件相同、词素位序相反、义位相同或相近、成对出现等特征共同组成了一个词汇子系统。根据异序之后的词义关联情况,该类词汇子系统可以分为等义同素异序词和近义同素异序词两小类。由于异序之后的词头往往分属于不同音节,使得同素异序同义词在按音序排列的词典中往往分散排布,给相关

。《现代汉语词典》《现汉》)收录了大量同素词条的释义照应增添了难度第5版(以下简称

异序同义词,在对相关词条释义处理时基本上能够做到前后照应,相互关联。对等义同素,《现汉》异序词根据普适性高低和流通度强弱,一般采用主从释义模式处理其释义问题。将普适性高和流通度强的词条设为主词条,采用下定义或描写说明释义方式;将普适性低和流通度弱的词条设为从词条,采用同义词释义方式,即直接用主词条来诠释从词条,属于间接释义,其具体释义需要经过主词条释义的二次转化。例如:忌妒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忌妒。

“忌妒—妒忌”,《现汉》上述等义同素异序词采用了一主一从的释义方式中如“离别—

””、“并吞—吞并、“巡查—查巡”别离等都运用了这种释义方式。而对于同中有异的近义

,《现汉》同素异序词则采用了主从与平列混合释义模式分别处理。例如:蔬菜

菜蔬可以做菜吃的草本植物,如白菜、菜花、萝卜、黄瓜、洋葱、扁豆等。也包括一些木本植①蔬菜。②家常饭食或宴会所备的各种菜。物的嫩茎、嫩叶和菌类,如香椿、蘑菇等。“蔬菜—菜蔬”,“蔬菜”属于近义同素异序词。其中释义与“菜蔬”义项①构成主上述

“蔬菜”,“菜蔬”从关系,即为主词条,采用了定义加举例的释义方式为从词条,采用了同义

22辞书研究2012年第4期

。“蔬菜”“菜蔬”“菜蔬”词间接释义方式释义与义项②则构成了平列关系,即义项②与“蔬

释义平行对等,为其词义差别所在。菜”

这种释义体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等义同素异序词释义中,主词条采用下定义或描写说明释义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循环释义(互训),使释义更为科学准确;从词条采用同义词间

可使释义简明扼要,能够满足辞书编纂经济性要求。主从释义模式和平列释接释义方式,

能够准确揭示出近义同素异序词同中有异的词义特点。不过,在考察《现汉》义模式共用,

同素异序同义词的释义情况时,我们发现,受限于该类配对词条的分散排列,这种释义体例

乖互疏漏现象时有发生。文章拟就相关问题展开探讨,以期对辞书编并未得到全面贯彻,

纂工作有所助益。

二、《现汉》同素异序同义词释义问题

《现汉》纵观中同素异序同义词的释义情况,其存在问题大致可分为体例不一、释义失释义循环、收词缺漏等类型。衡、

1.体例不一

依据上述分析,同素异序同义词的释义体例主要有等义同素异序词的主从释义模式和

中相关词条的释义近义同素异序词的主从和平列混合释义模式两种。但是在考察《现汉》

时我们发现,这种释义模式并未得到全面执行,体例不一问题时有出现。例如:商洽

洽商裁剪

剪裁接洽商谈。接洽商谈。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一定的尺寸裁开。①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照一定尺寸剪断裁开。②比喻做文章时对材料的取舍安排。

。“商洽—洽商”以上两组同素异序同义词的释义都没有严格遵守相关词条释义体例

“忌妒—妒忌”属于等义同素异序词,参照上述的释义体例标准,其释义体例应为主从模式,

《现汉》但采用了双主释义模式,违背了同类词语释义体例的一致性,其中从词条“洽商”应

。“裁剪—剪裁”采用同义词释义模式属于近义同素异序词,比照上述“蔬菜—菜蔬”释义

“剪裁①””。《现汉》”、“呈报—体例,此处义项可以简化为同义词“裁剪中如“察觉—觉察

”、“荫庇—庇荫”报呈等同素异序词词条的释义都存在类似问题。

2.释义失衡

。“相关的或同一类的词语释义等义同素异序词的释义应该保持前后一致,平衡照应

”(韩敬体要尽可能一致,释义内容和措辞要相互照应,义项分合、排列也要平衡。方式,

1993)对于等义同素异序词,辞书编纂时通常采用主从释义模式,既是出于经济性考虑,也

《现汉》是为了避免相关词条释义时出现分歧。但是,由于中等义同素异序词的主从释义体

例未能一以贯之,部分词条释义仍采用了双主释义体例,即对相关配对词分别释义,结果导致部分配对词条的释义出现了失衡现象。例如:

替别人做他分内的事。庖代〈书替别人做事。代庖〈书朴质纯真朴实;不矫饰。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同素异序同义词释义问题说略

质朴

感伤伤感23朴实;不矫饰。因有所感触而悲伤。因感触而悲伤。

上述下划线部分是三对等义同素异序词释义失衡所在。其中“庖代—代庖”配对词来

“越俎代庖”,……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源于成语源成语释义为“去处理别

。比较而言,“庖代”“代庖”人所管的事情”释义更切合原义,而释义中少了必要的限制,显

得不够严谨,配对词双主释义出现了失衡现象。至于“朴质—质朴”与“感伤—伤感”两对

。《现汉》“聚集—集聚”、“荡涤—涤荡”、“雏鸡—鸡词条释义,内容和措辞都有失照应中如

等类似同素异序同义词词条的释义也都存在同样问题。雏”

3.释义循环

,“一部词典释义是辞书编纂的主要工作,也是辞书的灵魂所在。韩敬体(1993)认为

,,“释义要求能体现词语最本质的的释义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部词典的质量”因此

。为此,“《现汉》特征,能使词语之间的区别表示出来”在用同义词语释义方面下了一番功

夫,作注的几个同义词中必有一个有定义或描写说明式的详细释义,从而避免循环互训的

。但是,《现汉》弊病”我们在考察中同素异序同义词的释义情况时发现,其中仍有少数词条释义有循环互训之嫌。例如:缓和

和缓

力气

气力

牵挂

挂牵①(局势、气氛等)和缓;②使和缓。①平和;缓和;②使和缓。肌肉的效能;气力。挂念。挂念;牵挂。力气。上述三组同素异序同义词释义分别出现了循环互训、循环矛盾和循环重复等问题。比“缓和—和缓”,“缓和”,“和缓”较配对词条释义,可以发现词条释义属于同义互训词条释义则是互训和自训相结合,配对同义词条释义中缺乏定义式或描写说明式的详细释义,违

《现汉》。“力气—气力”配对词条的释义则出现了循环矛盾问同义词释义的一般原则背了

“菜蔬—蔬菜”释义体例,此处的“力气—气力”当属于近义同素异序词,其中题。比照上述

“力气”“气力”的释义没有问题,而则错误地运用了同义互训法,这是该配对词条释义出现循环矛盾的主要症结,解决办法是将“气力”释义改为定义型释义。而“牵挂—挂牵”释义

“挂牵”则出现了循环重复问题,词条兼用了定义释义和同义词释义两种方式,结果导致了

主词条与其释义重复并置。

4.收词缺漏

异序之后的同素同义词配对出现,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照应性。但在实际语言生活中,同素异序同义词配对成员的地位并不均等,一般有主从之分,从词条源于主词条,内含从属关系。出于行文风格的不同需求,冷僻的偶发性同素异序同义词也时有出现。例如:

(1)作者又用了四五年时间,。

(2)天地因你而抖颤,。(转引自黄乐2006)

“猎涉”“涉猎”其中例(1)中的是的同义异序词,此类用法常见于学术性理论语体中,

24辞书研究2012年第4期

“腾翻”其他场合较罕见。例(2)中的是“翻腾”的同义异序词,异序是为了与前文“抖颤”

(此处“颤抖”“抖颤”,异序为也是为了韵脚和谐)押韵,一般用于韵文语体中。二者都不具

。《现汉》有普遍性和通俗性执行普遍性、稳定性和合理性收词标准,没有收录该类词条,体

现了辞书收词的选择性。不过,在考察相关词条时,我们发现《现汉》收词标准的执行也有

少数本应配对出现的同素异序同义词在其中却以孤条出现。例如:疏漏,

悲伤

伤悲

承担

担承伤心难过。担负;担当。(未收录)(未收录)

根据词频粗略统计发现,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含有“伤悲”和“担承”词条的语例分

“伤悲”别达300余条和100余条;2012年3月26日通过百度搜索到含有和“担承”网页更

,《现汉》该类词条已经具备入典条件没有收是分别多达约2160万和53.1万。我们认为,

录,当属词条遴选疏漏。

三、《现汉》中同素异序同义词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现汉》上述分析显示在同素异序同义词的释义和收词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针对这

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

1.恪守微观编纂细则

《现汉》“凡例”的是对辞书编纂过程中相关问题处理方案的集中说明,除此之外,在辞

以解决所遇到的具体问题。相对于外显的书编纂过程中还要建立和执行一系列微观体例,

“凡例”宏观来说,这些微观体例都在辞书编纂的后台运作,以指导具体编纂工作,属于隐性微观细则。比较而言,这些解决具体问题的微观细则显得更为重要,相应的建立和执行难

许多辞书编纂体例紊乱都与这种微观细则的执行不力甚或缺失有关。有鉴于度也更大,

在辞书编纂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微观细则的建立与执行,针对不同词汇子系统的此,

个性特点建立相应的微观编纂细则,并应一以贯之,以确保同类词语释义体例的一致性。

“忌妒—妒忌”就同素异序同义词来说,其释义可以上述和“蔬菜—菜蔬”两组为标准,分别

建立相应的释义细则,即等义同素异序词的主从释义模式和近义同素异序词的主从与平列混合释义模式。

2.加强系统性与平衡性

系统性与平衡性是辞书编纂的原则。因为特定语言中的词汇和词义都具有一定的系

,“词的语义并不是孤立的,统性和关联性反映在词典中,词与词之间、词内部的各个义项之

。因此,“相关词条需要互相照应,(杜间都有各种联系”释义时释义的文字处理需要平齐”

具有构形和语翔2006)。同素异序同义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一个很有特点的子系统,

。《现汉》义双重关联对绝大多数同素异序同义词的释义基本上做到了前后照应平衡。但

由于该类词语异序之后分列于不同的词头之下,顾此失彼、前后乖互的现象也难免发生。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同素异序同义词释义的系统性和平衡性。在辞书编纂过程中,可以将其单列小类集中处理,并根据其配对出现的特点,采用相应的释义方式,以确保该类词语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同素异序同义词释义问题说略25

释义内容和措辞的前后照应、相互平衡。如上述“庖代—代庖”配对词条的释义即是如此,如果将其并置对照,存在的问题便可一览无遗。由此可见,将该类词语按小类集中配对释义,可以有效解决释义失衡和释义循环等问题。

3.执行科学的收词标准

。“从词语的重要性、受制于辞书体系与容量,辞书收词需要执行一定的选词标准常用

性和收词的系统性、平衡性方面考虑,基本的、常用的词语不能漏收,同类词语收录哪些要

词义相反相对的、同实异名的、同词异写的等等不同类有个照应和平衡。词义相同相关的、

”(韩敬体2006)同素异序同义词属于现代汉语词汇聚的词语都有调整和平衡收词的问题。

系统中的特殊类型,兼有同构件、异词序、同义位等特征,且异序之后的同素同义词有主从之分,这就给词典选词和收词增添了难度。主词条入典没有问题,从词条因为存在入典条

《现汉》件的差异,是收词的主要问题所在。需要根据从词条在语言生活中的实际使用情况

,“‘代替’这种软性尺度把握起来难度很大。武占坤和王勤(1983)曾经认为和做出取舍,

‘替代’、‘讲演’‘演讲’,,和前一个说法在口语和书面语里都通用,而‘演讲’和‘替代’主

”要见于书面语。根据普遍性的大小,自应肯定前者,而淘汰后者。但从目前使用情况来看,

这种狭隘地根据语体分布判断词语使用的普遍性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中的“演讲”和“替

“讲演”“代替”代”不但没有被淘汰,而且与和一样被普遍使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现已成

《现汉》为中的合法成员。因此,执行科学的收词标准,就是要根据语言实际使用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确立收词原则,使收录的词条既能反映实际语言词汇系统现状,又能满足辞书使用者的实际需求。

综上所述,解决同素异序同义词收词和释义问题,必须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要以发展的眼光密切关注现实语言生活,以语言事实为依据,确立收词标准和原则;二是要积极

不断完善同素异序同义词的释义细则,以便更好地发挥《现汉》的规范吸纳相关研究成果,

性和指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杜翔.时代性准确性系统性———论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2006(1).释义的修订.辞书研究,

2.韩敬体.论《现代汉语词典》1993(5).释义的一般原则.辞书研究,

3.韩敬体.增新删旧,——谈《现代汉语词典》2006(2).调整平衡—第5版的收词.中国语文,

4.黄乐.现代汉语双音节同素异序词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005(3).5.李建国.论语文词典收词释义的系统与平衡.辞书研究,

6.武占坤,1983.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5.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宿迁学院中文系江苏223800)

李潇潇)(责任编辑

源成语篇五
《第十届南京高校毕业生江北公益专场招聘会参会单位名称及展位分布(1)》

源成语篇六
《第十届南京高校毕业生江北公益专场招聘会参会单位需求信息表》

源成语篇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春季综合性校园招聘会参会单位需求信息表(确定) (1)》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13494.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