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登高的诗句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执业医师】

关于登高的诗句篇一
《关于山水登高的诗词》

关于山水登高的诗词:丹韵词音之登临况味(完整版)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是李白眼里的山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是王维的山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是杜甫看见的山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韩愈看见的山水。每个人看山见水都留下自己的印象,看山看水里面有一个秘密,那就是视点不同。以上这些诗虽然个人观感不同,可是有一点是相似的,他们都是登高远眺的时候才有了这样的印象。

水阔山长,先说一组大家听起来很熟悉的诗,李白渡荆门,送别朋友的时候看到,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是李白眼里的山水。王维在《汉江临眺》的时候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是王维的山水。杜甫登上岳阳楼看到,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是杜甫看到的山水。而韩愈呢,他看到了一个清浅的山水风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每个人看山见水,其实都留下自己的印象。看山看水,里面有一个秘密,那就是视点不同。刚才咱们说的这些诗,虽然个人观感不同,可是有一点是相似的,那就是,他们都是登高远眺的时候,才有了这样的印象。我们今天就来说说登临。

登临,不过是给我们一个不同寻常的视点。当我们在日常的生活里,这是一个平视的视角,我们会觉得天高地阔,有很多东西都比我们要伟大,都比我们要辽远,所以一身渺渺,有的时候会觉得孤单和

无助。登临,其实会改换另外一种视点,当人在山边,在水涯,有时候会真正体会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自由自在。

在中国的山水诗里,我们老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就是人远眺空间的时候,往往他望见了时光。空间有时候是一个载体,越辽阔,其实你对历史那种悠长隽永和庄严,体会也越深刻。

最早在曹操写《观沧海》的时候,给了我们一种什么样天高地阔,人的那种雄心壮志的震撼呢?曹操,建安十二年,追击袁尚袁熙,大胜归途上,东临碣石。他看到那样一个秋天,在天下走过那么久乱世之后,他的手中,天下归于稳定。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一段描述气定神闲。我们今天写大海,往往会写出大海的波涛汹涌,写出它澎湃的浪花,但是,在曹操的眼里,这个沧海是宁静,宏伟,辽阔的。

所谓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切隽永而恒定。看到那样丰茂的树木,看到秋风萧瑟的时候,远远的波浪渐渐地涌起。这一番从容气度,其实是他一种襟胸,在客观的,自然的山水之间的折射。他在这个地方看见了岁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其实在这首诗里,我们能够看见日月星辰的轮转,我们能够找到,在这样一个轮转之间,时空的交错。

辛弃疾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时候,也是一眼望断长江,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滾滾流。千古事跟长江水,是怎么样融合在一起的呢?时间与空间,在这里,找到了一个转换。杜牧登上乐游原,望着天空,看见的是,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长空上消失的岂止是归鸟,还有万古的心事,也销向了澹澹的长空。包括大家更熟悉的李太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空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时间。为什么会找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因为人要找到眼前的一个依托,一份安顿。

今天我们看见的诗仙李太白,他是一位高处的飞仙。李白一生是喜欢登临的,我们看看,他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视点?李白的视点,是望向现实之外,望向宇宙苍穹。他望见的不是人间的规则,而望见的是生命永恒的超越。李白写《庐山谣》的时候,起笔亮出了自己的立场,起笔标明了自己是何等人物,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他说,我本来就不是那种按照儒家功名进取,循序渐进的一个凡人,我对于孔子那样一套济世之道,本身不是太认同。

李白说,我觉得,我会有另外一种追求,我追求什么呢?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因为他是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名山大川,有他生命另外一份寄托。因为山川是永远活在世界上的,它

们从远古带着那些远古的心事,带着远古的风流人物,一步一步经历春夏秋冬,走到了我们的生命里。

所以,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他寻的是神仙。在寻找之中,他自己变成了了不起的诗仙。这样的诗写在什么时候呢?其实并不在李白多么从容得志的时候,恰恰这是在他的暮年,流放夜郞途中遇赦,返回的时候游庐山。想想那个时候,他也是六十岁左右的老人了。他经历了那么多的困苦,他看遍了世间的变乱,他的心为什么还如此飞扬呢?

每个人都有过自己登山观景的经历,但是,我们可曾看过,李白看见的这一切呢?他说,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人在一座高山之上,看见的是整个的大江茫茫,人世的变换。他看见的黄云动风色,而白波九道绕着整个的这个山水。大家看一看,这样的一个视点,相当于今天,我们航拍才能看得见的景色。李白为什么能够看见,航拍才能看见的风景呢?我想,李白的生命是有翅膀的,一边是酒,一边是诗,他凭借着诗情和酒力,成为一个凡间的飞仙。所以,他的视点永远与众不同。

李白登上太白山,他说,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在这里,其实有三个太白,第一,西上太白峰,上的这座山本身叫太白山,所以,尽管到了落日西斜时候,他还是不肯停下,夕阳穷登攀。因为他要去打个招呼,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跟天

上的太白星说一声,我要上去了,给我开开门。让太白山跟太白星说,谁要上去了呢?那就是人间飞仙李太白。

三位太白的相遇,山,星辰与人,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庄子》里面说,列御寇,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他说,我自己也可以像列子那样,乘着泠泠长风,直出浮云之间。这是何等新奇的想象!李白甚至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他真的飞起来了,在他举手的时候,似乎能够摘到月亮。为什么今天总是有一个说法,说李白暮年是在沉醉之中,去捞水中之月,所以坠水而亡。为什么大家宁可相信,这样一个听来荒诞的传说呢?因为他的生命里,对月亮的那种爱,那种追求和他的天真,大家都愿意相信。所以,他说,我在这种追逐中,我前行恍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但是这一走,离开武功这个地方了,忽然之间,心里起了一点点惆怅,我真是上了天的话,那么,人间我还回得来吗?其实这就是李太白出仕与入仕之间的徘徊。他有的时候希望,自己真的能够羽化登仙,但另一方面,他又对这个时代,心有眷恋,希望自己还能够在尘间有所作为。李白为什么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这个人完全是从天上贬下来的,就是因为他有无数的奇思异想。贺知章当年是看到了《蜀道难》,突然惊呼,他是一个仙人!

除了《蜀道难》充满浪漫传奇,李太白写下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是一样。这究竟是一个幻境呢,还是真实?天姥山真的存在,但天姥山上的那一切,我们去能够遇得着吗?他起笔就给你说得那么悠

关于登高的诗句篇二
《登高类别的古诗》

关于登高的诗句篇三
《登高诗》

关于登高的诗句篇四
《登高类别的古诗》

关于登高的诗句篇五
《登高诗专题》

关于登高的诗句篇六
《登高诗》

关于登高的诗句篇七
《登高诗》

关于登高的诗句篇八
《登高类诗歌》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25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