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知音的意思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执业医师】

伯牙绝弦知音的意思篇一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北京市 张聪

整理:四川省 龚蕾

课前问好:

师:好!上课!

值日生:起立!

生齐:老师,您好!

师:好,同学们好!同学们请坐!

正式上课:

师:上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伯牙绝弦》这篇课文,这节课,让我们用心感受一下这篇杰作。 (生自读课文)

师:好,你看,这句话能读好吗?(师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师:嗯,你仔细看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自己的知音了。 (师范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师:理解了意思,我们就能读好这句话,自己再读读。

(生自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师:长句子读好,我们读文言文,侧重它的字字句句。你看——

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

生:我发现在一篇课文里面,一个字可能出现了很多次,但是它不一定是同一个意思。 师:你能继续说下去吗?比如说善字,

生:比如: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两个善字是表示他们两个都很擅长的意思,善哉的善字我觉得应该是语气词。

师:都是好的意思。同一个字表达的意思却不一样,这就叫一字多义。

师:看一看,发现了吗?„„是什么意思?

生:它们都是想的意思

师:就像你所说的那样,不同的字表达了同一个意思,这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不同的意思。

师:故事为我们留下了这样的结局,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不少的同学保证一定有问题想要问?

生:我想问为什么子期死了,伯牙就要破琴绝弦?

师:想得好,问得好,还有吗?

生:我想问,什么叫复鼓?

师:为什么伯牙一定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古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两个问题。

生:我想问,伯牙为什么觉得,这世上本来就没有知音嘛。我想问,为什么伯牙觉得子期死了就没有知音了?

师:为什么世界上再无知音?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几个问题。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这句话就能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应该是伯牙觉得,他在这世界上已经再也没有知音了,所以弹琴对他已经没有意义了,所以他就破琴绝弦了。

师:你说对了一个关键/词——知音,我就把你说的这个词写在黑板上。(板书:知音) 师:在这里,知音是什么呢?我们都来看课文,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知音是什么?可以把你的想法写在学习单上。

(生动手在学习单上写上自己的理解。)

师:好,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看,我们高年级要求同学们写字要写得正确、美观、还要有一定的速度。怎么样?心灵相通,心有灵犀„„这边的同学要继续加油,啊,我们再来看看所写的内容,有的同学写了知心,有的同学写了心灵相通,还有的人写了心有灵犀,词语表达了自己对知音的理解,„„同学们写的„„大家谁理解了他们其中一个人的想法,愿意说说。来,你说。

生:我根据课文想说说(学生名)的意思。因为„„所以他写的是心灵相通。

师:你是结合了课文内容查到了自己对知音的理解。原来知音还是一种情操,还有对对方的用心。其他同学呢?你理解了谁的想法?

生:我觉得我理解了曹雪的心有灵犀,因为我觉得心有灵犀的意思就是,不管他还想着最想的,他的知音都会知道。

师:你想的。你想的我能知道,我想的你也知道。两颗心贴在了一起,这不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嘛。还有吗?

生:我了解了(学生名)说的知音。意思是因为是——

师:你了解了知心。谈一谈对他的理解。

生:知音就是一个非常了解自己的人,而且里面伯牙和钟子期有共同语言,所以就是知心。 师:有共同语言,你想的和我想的能交融在一起,这就是知音。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说到你的心里去了没?我想你们也一定有话想说,谁来最后一个?来,小雪。

生:我觉得知音就能迫切地感受到他人所想的,就叫知音。

师:哟,都不用语言了。你想的,我就能默契的知道,这就是心灵相通。伯牙和子期就是这样,心与心的交流,我们来合作的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好吗?

生:好!

师:我来做伯牙,你们来做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生齐: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子期,我的心在这里呀!(播放音乐:高山)子期,你会怎么说?

生:我会说,峨峨兮若泰山!

师:你的心是在这峨峨高山之中!子期,你会怎么说?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我的心在这里(播放音乐:流水)子期——

生:我会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真是伯牙所念。

生齐:钟子期必得之。

师:伯牙子期会念些什么呢?有高山有流水,还会念些什么?你们想象开始,来,(学生名)。 生:我觉得他会想象些清风明月,

师:皎皎明月,徐徐清风,可能会出现在伯牙的旋律之中。

生:他还有可能会想到大自然,

师:大自然中勃勃的生机,也可能会出现在伯牙的乐曲之中,

生:我觉得他还可能想到春雨。

师:绵绵春雨也可能会出现在伯牙的琴里。可是,课文中却只写了,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知道这个志字在古代的写法很有意思,我们来看看——(多媒体出示“),下面是一颗心,上面是一只正在行走的脚,志的意思就是心所去往的地方,伯牙和子期的心到哪里去了?

生:我认为他们两个人的心都来到了他们的心中。

师:都来了高山流水之中,我们的古人常常借高山流水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和胸怀。杜甫写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借山来抒发自己的志向;李白也曾写过“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借水来抒发自己的心。„„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峨峨兮若泰山!说出了我怎样的志向?

生:说出了我想象泰山,说出了俞伯牙想像泰山一样的„„情怀。

师:说出了想象泰山,你说得好,就是说出了我高远的志向,„„伯牙抚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洋洋兮若江河!又抒发了我怎样的胸怀?

生:说出了伯牙宽广的胸怀。

师:说得好,知我者,子期也!此时,你对知音又有了怎样的理解?可以补充修改你的学习单,开始——

(学生修改学习单,再次写下自己对知音的理解)

师:好,我们来看这几个同学写的。这两个字写得又大又工整,真漂亮!„„对于知音的理解是越来越深了。有的同学写了重聚,有的同学写了志向相同,有的同学写了志同道合,我们对知音的理解从心到志,子期就有这样的知心者,知志者呀!刚才,提了个问题,伯牙为什么在子期死后,一定要破琴绝弦?是呀,那样的知心者、知志者死了,为什么一定要破琴绝弦?别着急,上节课,我们借助资料了解了伯牙子期,这节课我们手边的资料也能继续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打开课文,看看下面的资料——(生看资料)

师:好,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一下、此时,你对伯牙绝弦又有了怎样的理解?伯牙为什么一定要破琴绝弦?

生:因为,因为伯牙的琴艺很高超,只有钟子期一个人能够理解他的心意,

师:只有钟子期一个人能理解他的心意,这个关键/词你抓得好,独一子期呀!

生:子期现在死了,伯牙认为,能够适当听出,再没有可以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所以他弹琴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他就破琴绝弦了。

师:这是你根据资料获得的感受,是吗?还有吗?来。

生:因为俞伯牙认为钟子期都死了,还弹给谁听呢?

师:根据资料说说,你从哪儿获得这样的感受?

生:我是从第一„„里面获取的。

师:„„

生: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因为千百年来,两个知音在一起是非常不容易的,当时是古代交通又不发达,也没有像我们现在这么通讯发达,所以,即使有俞伯牙这样的知音,也非常难遇到,所以钟子期好不容易,呃,钟子期和俞伯牙好不容易遇到了,现在钟子期死了,俞伯牙伤心欲绝,所以再也不弹琴了。

师:好一个知音难逢!说得好,还有吗?

生:„„我觉得伯牙心中有高远的志向和宽广的胸怀,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子期能了解他心中的志向,

师:只有子期,再无二人,其实课文中也写到这个问题,哪个词写出了再无二人? 生:我觉得应该是再无知音。

师:是啊,再也无知音,你看资料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刚才有位同学问道:为什么伯牙认为世界上再没有知音了?是(学生名)问的吗?我想听听你读过资料之后,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千金易得,千金万两非常难求,知心一个也难求,

师:说得好,知心一个也难求,(学生名),你把难求二字写在黑板上,我们一起把这个词语补充在学习单上。

(生板书,其余生补充学习单)

生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当他志在流水时,只有子期会对他说:

生齐: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所以,子期死了,

生齐: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师:所以伯牙此时满腔的悲痛,就化成了课题中的一个字

生齐:绝

师:痛失知音的朋友,再所难痛,当他志在高山时,再也听不到子期对他说:

生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当他志在流水时,再也听不到子期对他说: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山河依旧,物是人非,面对子期的墓碑,伯牙思绪万千,(老师播放音乐:忆昔去年春, 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筼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伯牙绝弦发生在春秋时期,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被遗忘,(播

放音乐:高山流水,同时出示诗词,)这是两千多年前汉代的诗人写下的诗句,这是1700多年前魏晋诗人发出的感慨,这是1300多年前唐代诗人对知音的佳话,这是800多年前宋代诗人对知音的赞赏,这是400多年前明代诗人写下的诗,这是100年前毛泽东主席为悼念自己的好友而写下的诗,从这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他们对失去知音,好友这样的事感到悲痛。

师:这样的悲痛震撼着一代一代人的心灵,还有吗?

生:刚刚读了,我读了毛泽东主席写给他已故知音的诗句,我觉得他和俞伯牙非常有共同,因为他们都痛失自己的知音,觉得非常痛苦。

师:是啊,伯牙绝弦已成经典,知音琴真已成文则,当我闻到此时高山流水,伯牙钟期之妙旅时,你会想到课文中的哪些语句?

生:我会想到: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牙琴从此绝时,你又想到什么样的语句?

生:我读了那两句诗后,我又想到课文最后的一句: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师:一幕又一幕,仍然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打开课文,我来表现一个人物,你们来„„我说:伯牙善鼓琴,

生齐:钟子期善听。

师:我说的是: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生齐: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我说的还是伯牙,你们,志在流水,

生齐: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我说的又是伯牙,你们,伯牙所念,

生齐:钟子期必得之。

师:下面,我来表现子期,子期死,

生齐: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师:就在我们这一答一应之中,你发现了什么?我说的是,你们说的是?

生:我们说的是子期的话,你说的是伯牙的话?

师:一句伯牙

生:一句钟子期,

师:有伯牙必有子期,有子期方显伯牙,真是知音难追啊!相信伯牙绝弦这篇课文,伯牙与子期之间的真情,已经凝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让我们一起背一遍,伯牙绝弦—— (师生齐背课文。)

师:将课文打开,今天我们的第一项考验,让大家测试已经完成了,伯牙绝弦这个故事出自列子中的„„篇,在„„篇中,还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比如说《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纪昌学射》等等等等,在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中,这样一篇成语故事《响遏行云》,也出自列子汤问篇,今天的第二份作业是推荐大家阅读列子中的汤问篇,我为大家买了列子这本书,我把这本书送给咱们班的同学,希望大家能够在课下继续阅读。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值日生:起立,

伯牙绝弦知音的意思篇二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因此本课教学中,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同时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

1.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查资料了解俞伯牙、钟子期

教师—制作课件,下载《高山流水》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乐曲导入,释题存疑

1.(课间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曲)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我国经典国乐《高山流水》,这首动听的曲子有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板书:伯牙绝弦)读题,“绝”是什么意思?“绝弦”呢?

关于伯牙,你们有什么了解?

2.伯牙学琴,以大自然为师,终成一代操琴高手,足以见得对音乐艺术的酷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操琴高手,最后却摔琴绝弦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读通课文,疏通文意

1.自由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善”字在文中出现几次?意思都一样吗?(点明:同字不同意)

3.请5名学生一人读一句,随机正音。(平翘舌音等)

4.字音是读准了,不过有几处停顿不太合适。大致地了解古文的意思,能帮助我们正确断句读得流畅。回忆一下,理解古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5.出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让学生练读停顿的文言内容,指名读,小老师带读,齐读,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6.解决初读课文要求的第二个问题:

“善”字在文中出现几次?意思都一样吗?(点明:同字不同意)

7.读着这个故事,你想到什么词?(知音、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琴瑟之好„„)

板书:伯牙 子期

(1)指名对照注释说说意思。(“善哉”用现在的表达方式还可以怎么说?)

(2)学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指名说—同桌互说

三、品味“知音”之情

(一)逐句分析,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品析重点句

学习文言文要抓住关键字词的解释来疏通课文,我们来学习一下。

出示句子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擅长 弹

2.出示句子2:

(1)听音乐想像: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陪同钟子期,去感受伯牙的琴音吧!(播放《高山流水》节选音乐)现在你就是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2)引读:于是你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拓文本,丰富意象

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钟子期又会怎么赞叹呢?

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微风,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清风!” 志在细雨,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春雨!”

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

炊烟袅袅 雨雪霏霏

明月皎皎 春雨潇潇

白雪皑皑 杨柳依依

芳草萋萋 云雾蒙蒙„„

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4.你看,伯牙琴声里面所包含的东西,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来,这就是:(引导学生说)

想 一定 代词,这里指伯牙心里所想的。

(1)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必)小组读。板书:所念 必得之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板书:知音)

(1)什么样的人才能叫做知音?知音之间可以做什么?

6.身为楚国著名的音乐大师俞伯牙,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追问: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吗?

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山野樵夫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也许会对子期说什么?(知我者,子期也!撞见钟子期,是伯牙一生中最幸运的邂逅。)

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生命的心灵的知音)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1.学到现在,你明白了伯牙为什么要把最心爱的琴摔碎了吗?

引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认为 于是,就 断

绝 再

2.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最后一句话。(多名学生读、齐读)

4.拓文本,勾哀思

当时的情境是这样的-----(出示坟头摔琴的现代文)

5.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

忆昔去年春, 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四、回归整体,背诵积累

自古以来,“良朋易求,知音难觅”,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让我们伴着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五、课后延伸,升华认识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这本书中,课后去读读。

2、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 所念

知音

子期 必得之

伯牙绝弦知音的意思篇三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

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

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

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故事背景

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

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

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

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简单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思想感情

文章记叙了伯牙喜欢弹琴,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不管伯牙弹奏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绝弦,终生不再弹琴。表明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一种真知己的境界。

断句解释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词语注释 绝:断绝. 鼓:弹曰:说.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谓:认为。 之:他。 必:知道。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善:擅长 念:想到

1

1、

2、文章的题目就提到了伯牙绝弦,那么文章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提到了伯牙绝弦?

3、请写出文中表现伯牙的伤心欲绝的的句子。

4、课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假设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

6、如果你见到伯牙,听到伯牙在弹琴,你会有什么感受?你怎么赞叹?

《伯牙绝学》题目 文中的“绝弦”中的“绝”字和文中的“善”字是什么意思?

2

伯牙绝弦知音的意思篇四
《《伯牙绝弦》整理版本》

伯牙绝弦知音的意思篇五
《伯牙绝弦》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 案 设 计

电脑住宅

学校:陕西省凤县坪坎镇中心小学

姓名:索启路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1

3、教师准备:《高山流水》视频和 ppt

学生准备:A、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B、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二、 教学课题

通过朗读感悟、情景体验等方式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深情。

三、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是“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本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这死。”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学习文言文《伯牙绝弦》,已有了《杨氏之子》作为基础。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注解、工具书了解文言文大意;还可以指导学生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四、教学方法

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我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体会感情双线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讲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引导中完成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千古传诵的友谊故事,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请同学们一起将课题朗读一遍。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出示PPT2)

3、老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4、纠正强调: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出示PPT3)

4、学生齐读。

三、合作探究,感悟文本

1、 理解文章的题目,谁能说说课题“伯牙绝弦”的意思?(出示PPT4)

2、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3、 伯牙为何破琴绝弦,终身不复弹?理解“知音”

百度链接 知音

4、 从课文哪些地方语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知音?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理解两个“善” )(出示PPT5)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理解“善哉”)(出示PPT6)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说明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伯牙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只有泰山,江河,还可能有什么?(指名学生说)(出示PPT7)

2、出示词语齐读。(出示PPT8)

3、师生对答。(出示PPT9)

4、伯牙苦苦寻觅的知音找到了,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他最想对子期说什么?

5、 他们仅仅只是音乐上的知音吗?再次齐读课文前面四句话

6、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传说,谱写了一首著名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音乐,诵读课文,再次感受知音相聚的“喜”和知音死的“悲” 。

百度链接 《高山流水》视频

五、总结:自古以来,“良朋易求,知音难觅”,“伯牙子期,人遇知己,琴遇知音”,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至今,仍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

六、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所念 知音

子期必得之

六、教学反思

本文虽是文言文,但相对浅显,在教学中可借助注释进行理解,因此理解文意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本课难点在于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的原因──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

教学中,我也注重了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导学生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

教学中,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伯牙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只有泰山,江河,还可能有什么?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师生对答,有效地调动学生去思考、去感悟。让学生明白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了解你、最明白你心思的的人。

纵观这节课,让我感到很遗憾的就是:1、教师在进行范读的时候没有读出文言文韵味来;2、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给的提示较多,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感悟体会的机会较少;3、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些内容没有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七、个人介绍

姓名: 索启路

省份: 陕西省 学校:陕西省凤县坪坎镇中心小学

职称: 中小学二级教师 电话:15829873297

通讯地址:陕西省凤县坪坎镇中心小学

电子邮箱:kakaci@sohu.com

伯牙绝弦知音的意思篇六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吕春霞

一、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话。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顺理成章。它所折射的艺术美感——那种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风骨,直达“大音希声”、“大璞不雕”、“大美无言”的境界,满足了我们对于这个千古绝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读《伯牙绝弦》,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诗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在这里,伯牙子期又该经过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

二.设计意图

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二篇文言文,比起第一篇——五年级时学过的《杨氏之子》来讲,长些,难些。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文言文应该说是很有难度的。因此,学生要想很好地理解感悟,必须进行反复的朗读,要读正确,读流利。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五.教学准备 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当然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我期待呈现学生从无到有,从未知到已知的学习提升过程,因此,课前不让学生准备任何对课文的预习,只凭借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循序渐进地推进学习。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纵情吟诵识知音。

1.读题解题。

(1)读好课题,强调“弦”的读音。

(2)齐读课题。

(3)理解“绝弦”、“伯牙绝弦”的意思。

2.初读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读好语气词“哉”、“兮”,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理解“谓”、“乃”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

(3)齐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1.打开语言。

课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理解句子意思,渗透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补充的古文阅读方法。

(2)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

(3)运用词语、诗句联想的方式丰厚语言,丰满形象,指导朗读。在此过程中渗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这两个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

①读着这个峨峨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泰山?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把这样的感觉读出来。

②江河在古文里边特指“长江”和“黄河”。想到长江与黄河,你的脑中又跳出了哪些词或者诗句?

2.体验“知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体味“异字同义”的语言现象。

(2)聚焦“钟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渐进地感受体味“知音”的内涵。 ①理解钟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灵上的沟通,志向、情怀的悦纳 ②补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内心的寂寞与孤独,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③练笔感受伯牙得遇子期,会有怎样的感慨。

④拓展阅读《列子·汤问》中伯牙的原话,理解后借助成语体会“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师生配合朗读、同桌互读,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与快乐。在相互配合朗读的过程中直观感知文本前四句语言“对仗工整、琅琅上口、情感扶摇直上”的特点,为熟读成诵打下基础。

(三)破琴绝弦祭知音。

1.痛失知音。

从“子期死” 这一文本留白处入手,体验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想象补充。

出示:“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想象补充,感受人物形象:这时候,你又仿佛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伯牙?

3.纵情朗读。

借助情感错位,指导读出情感,读出形象。

(四)朗朗诵歌怀知音。

1.提领一顿——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从此,人们不断地在传说和吟诵着它!

2.熟读成诵。

借助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并诵读全文

伯牙绝弦知音的意思篇七
《25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知音的意思篇八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2、我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读动课文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去感受伯牙与子期相互理解、彼此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音乐的无穷魅力。

自主学习:

课文我读了( )遍,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朗读小妙招:朗读时要注意停顿恰当呦!)

按要求填空。

(1)“善”字在文中出现了( )次,一种意思是“擅长、善于”,文中含有这个意思的“善”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意思是“太好了”,含有这个意思的“善”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绝弦”中的“绝弦”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乃破琴绝弦”中的“绝弦”意味着 _______________,向世人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又把课文读了几遍,然后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出了课文的意思,现在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了。

合作探究:

从哪里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画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说说伯牙与子期为什么能成为知音?

2、子期去世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从“绝”字中你能读出伯牙的所思所想吗?

3、面对伯牙在子期去世后的表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达标测评:

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个句子的意思。

(1)伯牙弦( ) 。

(2)伯牙鼓琴。( ) 。

(3)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 )( )

2、想象一下,琴声还表现了那些动人的情景?假如你是子期,会怎么赞叹?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伯牙绝弦

学习目标:

1.我能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我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我要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学习重点:

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学习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我要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3. 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学习过程

一、 回忆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题目是《 》。文言文不仅语言精

练,而且寓意深远,是值得我们同学来学习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

《伯牙绝弦》

2、读课后资料袋,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我要先把课文认真读一遍,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2、我要反复读课文,达到流利,做到声音响亮,语速适当。

3、课文中有一些难理解的词语,我要与大家交流交流。

四、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借助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句子同桌讨论或询问老

师,把句子的意思弄懂。

2、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我知道“伯牙绝弦”的意思是 ,伯牙

因为 而绝弦。

五.快乐检测。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善哉: 善听: 鼓: 若:

志在高山: 峨峨: 洋洋:

2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

A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B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2.我能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学习重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明白了伯牙和子期是 关系。从课

文 句子描写中可以看出他们是这种关

系。

二、再读课文,感悟知音。:

1从哪里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从这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钟子期对伯牙鼓瑟的欣赏。

2 从 这句可以体会到两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是互相理解和

欣赏的。

3 当钟子期死后,伯牙做出了这样的举动 ,我能体会到两

人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展开想象,深悟知音。

伯牙既然“善鼓琴”,那么想一想,除了能弹高山、流水,还能弹出什么?试着仿

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四、伯牙绝弦谢知音深深打动了我,我要读出节奏,读出文章的韵味,并把它背

诵积累下来。

五、拓展延伸。

这是由于“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

请你写出一些关于友谊的名句名诗吧,要写明作者和出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26051.html

    上一篇:好听的句子 爱情

    下一篇:如果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