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执业医师】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篇一
《沈全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沈全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作者:沈全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浪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解】:

1、卢家句: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此句用其意。郁金:郁金香,可浸酒涂壁,百合科,旧谓出大秦国,即今小亚细亚。 2、辽阳:指今辽宁辽阳市附近地区,为东北边防要地。

3、白狼河:白狼水,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两《唐书》《奚传》说奚国国境南接白狼河,即此。

4、丹凤城:一说因秦穆公女吹箫,凤降其城,故名,后便为京城之别称。按:恐即凤阙之意。汉建章宫有凤阙,后世也借指帝城,唐代民居多在城南。

【韵译】:

卢家少妇,深居郁金香涂抹的闺房;

一对海燕,双栖在玳瑁装饰的屋梁。

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

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

他去白浪河北,而今音讯全部隔断;

她在京师城南思虑,更觉秋夜漫长。

有谁能了解她,独自怀思不得相见;

偏偏明月透过纱窗,照着黄色帷帐!

【评析】:

这首诗是用乐府题目来写思妇愁怨的七律诗,故蘅塘退士把它编入卷六七言律诗,而不编入卷四七言乐府。诗先写夫妇双栖于京都,犹如海燕双栖玳瑁之梁。然后写到阔别十载,少妇思夫之苦。一扬一抑,其意自现。在手法上诗人借镌刻环境,渲染气氛,以烘托人物心情,达到了增强抒情色彩的效果。如以“海燕双栖”,烘托少妇独处;以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远戍”、“音书断”之思愁;以“月照流黄”烘托“含愁独不见”的愁绪。语言构思新巧,读来清新无限。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篇二
《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浪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释]

1、卢家句: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此句用其意。郁金:郁金香,可浸酒涂壁,百合科,旧谓出大秦国,即今小亚细亚。

2、辽阳:指今辽宁辽阳市附近地区,为东北边防要地。

3、白狼河:白狼水,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两《唐书》《奚传》说奚国国境南接白狼河,即此。

4、丹凤城:一说因秦穆公女吹箫,凤降其城,故名,后便为京城之别称。按:恐即凤阙之意。汉建章宫有凤阙,后世也借指帝城,唐代民居多在城南。

[评析]

这首诗是用乐府题目来写思妇愁怨的七律诗,故蘅塘退士把它编入卷六七言律诗,而不编入卷四七言乐府。诗先写夫妇双栖于京都,犹如海燕双栖玳瑁之梁。然后写到阔别十载,少妇思夫之苦。一扬一抑,其意自现。在手法上诗人借镌刻环境,渲染气氛,以烘托人物心情,达到了增强抒情色彩的效果。如以“海燕双栖”,烘托少妇独处;以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远戍”、“音书断”之思愁;以“月照流黄”烘托“含愁独不见”的愁绪。语言构思新巧,读来清新无限。

【古文论今,韵味无穷】

精炼的语言,就是指用小量的文字就能表达出深层的意思。 古文是中国文学的骨髓,文字的运用在古文中达到了一个顶峰时期,在古文中的语言是相当的精炼的。 就让我们一同去品评吧!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篇三
《军事作业》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篇四
《唐代文学复习资料》

绪论

◆ 开放的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

◆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 南北朝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一.隋代文学

南北合流,带有很强的南朝文学的特点,过渡时期

杨素《赠薛番州》 薛道衡《昔昔盐》《人日思归》 卢思道《从军行》 杨广《春江花月夜》

二.初唐诗坛

 1、贞观诗风与“上官体”

上官体:贞观诗坛后期,出现了一位重要诗人上官仪,形成一种诗风“上官体”。该诗体以绮错婉媚为本,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声辞之美,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其大大推进了体物图貌的写作技巧,但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之情和雄杰之气

 2、王绩与“四杰”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以写隐逸山水与田园见称,清新质朴,恬淡自然。上承陶渊明,下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野望》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创作活动集中于唐高宗至武后时期,真正反映初唐社会中下层一般士人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骨气、刚健,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摆脱齐梁诗风。

王勃(字子安):多写景抒情之作,辞藻华丽,清新雄放。其文虽用典甚多,但层次分明,气势充沛,文字流畅。《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 《滕王阁诗序》

杨炯:其实擅长五律,写边塞征战生活,寄寓功业抱负,气势昂扬,风格豪放。《从军行》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擅长七言歌行,词采富艳,韵致流转。《长安古意》(慨世道之变迁而伤一己之湮滞)

骆宾王(字照光):七言歌行缀锦贯珠,汪洋洪肆:五言气象雄杰,构思精巧;骈文辞藻富丽,用典精切。《在狱咏蝉》《于易水送人一绝》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 3、沈佺期、宋之问等宫廷诗人与律诗的成熟和定型

“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杜审言(字必简):其诗擅长五律,属对谨严,对近体诗的成熟颇有贡献。《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李峤:诗以工整的五言律为主,重技巧而乏情思,富藻丽而欠雄浑,但推动五言律发展。

苏味道:长于五律,以写景咏物诗居多。《正月十五夜》

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

沈佺期:《杂诗》《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渡汉江》

 4、陈子昂及其文学革新

其诗论推崇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彩丽竞繁”的齐梁诗风,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变革有重要意义。《与左史东方虬修竹篇序》 《感遇》38首 《登幽州台歌》

 5、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兴象,诗情与画意结合,情思浓烈,诗境纯美,表明唐诗的意境创造已达到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的到来做了艺术上的充分准备。

“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包融、张旭

盛唐前的几位诗人:王湾、张说、张九龄、贺知章、王翰

第二章 盛唐诗人群体

 三人唐诗——代表唐诗的三个阶段:①王湾《次北固山下》②于武陵《冬日野望寄李赞府》“风兼残雪起,

河带断冰流”③温庭筠《商山早行》

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一)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 1、王维的诗:意境美、音乐美、绘画美、禅趣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①早年亦对功名充满热情,也赴到过塞外,写过声调高朗、气魄宏大的诗。《少年行》《使至塞上》②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诗境静秀明逸,融入佛禅思想,别具慧眼。《山居秋暝》《终南山》《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③欣赏人在寂寞时方能细查的隐含自然生机的空静之美,摆脱尘世之累,自甘寂寞,宁静而不孤寂。《鹿柴》《竹里馆》《辛夷坞》

王维《山中》VS裴迪《华子冈》:王诗色彩层次感丰富,景色空灵而无悲冷之感,落在虚景。裴诗落在实景,凄冷悲凉,心境足显。

 2、孟浩然的诗:自然平淡

《临洞庭》《夏日南亭怀辛大》《宿建德江》

 3、以王孟为中心的其他诗人:裴迪《华子冈》、储光羲《江南曲》、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祖咏《终南山

望余雪》、张子容、刘眘虚

二.盛唐边塞诗派

王昌龄、崔颢、李颀

高适、岑参、王之涣

第三章 李白(701-762)

一.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

生平:(1)青少年时期(1-25岁)——读书、隐居与漫游、神仙道教信仰、任侠 《侠客行》

(2)青壮年时期青壮年时期(26-35岁)——以安陆为中心,干谒和漫游

(3)中年时期(36-55 岁)——长安生活、再次漫游

(4)晚年时期(56-62岁)——入永王幕,流放夜郎、病逝当涂

思想:“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思想,神仙道教信仰,纵横家的印记

人格:自负自信,昂扬豁达,独立不羁,豪放洒脱,高洁理想

二.李白的乐府与歌行

 乐府:借古题写现事《古风》&用古题写己怀《蜀道难》《将进酒》

——以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奔腾回旋的动感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的根本性转变。

 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①强烈的抒情意味 ②酣畅淋漓的气势 ③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

三.李白的绝句

 特点:①明快的语言 ②无尽的情思 ③飘逸的风神

 乐府民歌对李白绝句的影响:①大量的拟乐府作品 ②清新淳朴的民间气息 ③活泼生动的民歌情调

《静夜思》《玉阶怨》/《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1、主观色彩浓烈:主要表现为“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王世贞《艺苑卮言》)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喷涌而出。形成江河奔腾式的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诗情。

2、想象奇特:李白诗歌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3、意象:吞吐山河的壮美意向&清新明丽的优美意向。李白诗的基本色调,是明丽爽朗。

五.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地位: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一出现就震惊了诗坛;中晚唐韩愈、李商隐等诗人都对他推崇不已;宋以后,论诗者皆李杜并称。

影响:李白对后世的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羁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他的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巨大的吸引力。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有不可更替的不朽的地位。

第四章 杜甫(712-770,字子美)

一.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

1、社会衰败与安史之乱: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这场灾难,给唐诗带来了巨大的转变。没有了盛唐诗中那种慷慨豪迈的情调,而以悲愤写人生疾苦。杜甫就是衔接这个转变的伟大诗人。

2、杜甫的生平

①青年时期(35岁前):读书、壮游 《望岳》

②十载长安(35—44岁):《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

③陷贼与为官时期(44—48岁):三吏三别

④漂泊西南时期(48—59岁)

3、杜甫的思想:奉儒守素的家庭文化,形成他终身不渝的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思想。

4、杜甫的诗歌创作:

(1)杜诗的诗史性质

最早而且最全面地反映安史之乱带来的大灾难的,就是杜甫。杜甫用他的诗歌,记录了这场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写了百姓在这场战乱中所遭受的苦难,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他的诗,被后人称之为“诗史”。。

(2)叙事技巧在杜甫手中达到高度成熟

杜诗叙事,既叙事件经过,又着力于细节描写,从细微处见出真实。杜诗叙事,融入强烈的感情,他的一些诗,很难分出是叙事还是抒情。记叙的是时事,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画面,而抒发的是一己情怀。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空前的,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种转变,是杜诗异于盛唐诗歌的地方。

(3)杜诗的主要内容

①爱国忧民诗篇:《春望》、《三吏》、《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②咏怀抒情诗篇:《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写景咏物诗篇:《春夜喜雨《秋兴》八首 《登高》 《登岳阳楼》 ④思乡怀友诗篇:《月夜》、《月夜忆舍弟》、《梦李白》二首、《不见》 ⑤咏史怀古诗篇:《蜀相》《咏怀古迹》五首 ⑥题画论诗诗篇:《画鹰》《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戏为六绝句》

二.杜甫的律诗

(1)首先在于拓宽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写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虽受字数格律的限制,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用律诗写时事如他的《秋笛》、《即事》(“闻道花门破”)、《王命》、《征夫》等。

(2)以律诗写组诗:为扩大律诗的表现力,多用组诗的形式。其五律的代表作是《秦州杂诗二十首》,七律的代表作是《咏怀古迹五首》和《秋兴八首》。特别是《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精品。

(3)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杜甫晚年的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和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为了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而写的拗体,也是一种成熟之后的通变

三.杜诗的艺术风格

(1)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其感情基调是悲慨。

(2)风格是多样化的:“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

(3)其不同风格的形成,与杜甫不同时期的不同境遇,或同一时期的不同心境似有关系:当他生活坎坷,颠沛流离,或处于战乱之中时,他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便自然涌出,悲歌慷慨,这时的诗,往往便表现为沉郁顿挫。当他生活稍微安定时,他就写一些萧散自然的诗。

四.杜诗的地位与影响

杜诗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杜甫的集大成,首先是他身上集中了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即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就诗歌传统而言,杜诗的叙事与议论,受《诗经》的影响;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受《离骚》的影响;其缘事而发,受汉乐府的影响;其浓烈的抒怀,细腻的感情,受建安诗歌的影响。在诗的表现方法、表现形式、诗的语言及意象上,他吸收的就更为广泛而多样。

从唐诗的发展看,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杜甫就是衔接这个转变的伟大的诗人。无论是思想感情、人格方面还是艺术经验方面,杜甫都给后代以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历千年而不衰。

第五章 大历诗风

大历诗风:指代宗大历至德宗贞元(766—805)三、四十年间诗坛的创作风貌。主要诗人有刘长卿、韦应物、“大历十才子”及李益等人。这批诗人大多在开元盛世度过青年时期,但经历安史之乱后心境发生明显变化,他们痛定思痛,蓦然感到自己的无能与衰老,从而失去了盛唐人士昂扬的精神风貌。他们的作品大多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细致省净的意向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青雀,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一.韦应物

 其诗以五言见长,所作山水田园诗较多。在人品和诗歌上学习陶渊明,气貌高古,清雅闲淡,和平之中时露

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人比之陶潜,后世或以陶、韦并称,或以王、孟、韦、柳并称,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 《滁州西涧》 《寄全椒山中道士》

二.刘长卿(字文房)

 刘长卿的创作是带着绮丽的美梦而又被突然而来的动荡打破,抚摸着受伤的心灵从事创作的。其诗风格:语

言精炼雅静,形象鲜明,诗境韵味淳厚,耐人寻味。体裁形式多五言,“五言长城”。

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三.大历十大才子

 (初见于姚合《极玄集》)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 “十才子”主要生活于“安史之乱”平定后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诗歌较少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民疾苦,大

多是唱和应酬之作。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他们诗歌的基本主题。在诗歌艺术上,他们以谢眺为宗,步武盛唐,追求清雅闲淡,注重声律和对仗,体裁上以五言律为主。

四.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 两个诗人群体:①以长安合洛阳为中心的“十才子”诗人,多为题赠之作 ②刘长卿、韦应物、李嘉祐、戴

叔伦等长期任职江南地方官的诗人,多山水之作。

 ⑴语词选择往往带有凄清、寒冷、萧瑟、暗淡的色彩,使大历诗整体上给人以凄凉衰飒的风格印象。

⑵意象选择:①象征性意象(韦、刘等人),如青山、白云、孤舟、芳草、落叶、沧州、夕阳等,富于暗示性,意蕴丰富,但也由于反复使用而失去新鲜感。 ②描述性意象(十才子等人),如山峰、寒雨、落叶、灯影、蝉声、苍苔,采用白描手法写诗,以求意象的创新,描写细致入微,但一味偏重,也使诗的境界流于浅近狭小。

五.顾况与李益

顾况

苏州人,其诗首江南民歌影响明显,格调通俗明快,语言有如白话。诗歌有“俗”和“奇”的特点。“俗”影响了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奇”影响了韩愈、孟郊等人。

《山中》(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

李益

字君虞。由于他有十余年的从军经历,故所写边塞诗广泛流传,乐工常被之管弦,有《李君虞集》。

李益边塞诗无论内容、风格,都接近王昌龄,他也是七绝能手,有一些诗表现将士的英雄主义精神,豪放遒劲。但多数是写战士的思乡的痛苦,并常以月色、角声渲染气氛。他的诗虽似王昌龄,但整个气度已非盛唐边塞诗,类似岑参诗的豪迈、王昌龄的豪壮雄浑都没有了。如歌唱胜利、大军出征的雄壮场面也很难看到。 《夜上受降城闻笛》《从军北征》《扬州万里送客》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一、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1、韩孟诗派的形成:两次聚会(书P256)

2、诗歌特点:重主观,尚奇怪。一是把怪怪奇奇的审美情趣带到诗歌创作中来,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以丑为美。二是重主观,诗歌中意象以主观情思的流动为转移。三是在诗歌的构辞与语言上的散文化倾向,打破了诗歌旋律的回环往复及对称之美。

3、文学主张:①“不平则鸣”【韩愈《荆潭唱和诗序》:“夫和平之音淡薄,而穷苦之音要妙;欢娱之辞难工,而穷苦之音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於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自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提倡审美上的情绪宣泄,尤其是“感激怨怼”情绪的宣泄。 ②“笔补造化”【笔补造化天无功——李贺《高轩过》】【“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孟郊《赠郑夫子鲂》】 ③崇尚雄奇怪异之美。【“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韩愈《荐士》】 ④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为一体。

二、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

韩愈(768—824),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中唐非常重要的文学家,有大量杰出的诗文作品。倡导古文运动,为古文运动的主将,唐宋八大家之一。【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苏轼】 诗歌风格雄伟奇崛,布局纵横排奡(ao);以俗为美,以丑为美;常以议论为诗,使诗走向散文化,对宋诗影响很大。

《山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道》《杂说》《师说》《送孟东野序》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人。

诗搜奇抉怪,矫激不平,爱写苦寒之境、枯槁之美,苏轼将他与贾岛并论,称为“郊寒岛瘦”。

其他成员:卢仝,号玉川子。

马异,作诗亦以险怪称。

刘叉,自称彭城子、老叉、野夫。《偶书》

三、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怪奇特征

李贺(790-816),字长吉,有“诗鬼”之称。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

岁就英年早逝。

李贺诗歌大多抒写怀才不遇的悲愤。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从汉魏六朝乐府及萧梁艳体诗多所汲取,以出人意表的想象,奇特不凡的构思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创造出新奇幽美的艺术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独创风格,使其诗以浓厚的浪漫色彩在中晚唐之交的诗坛上别开境界,并对中晚唐某些诗人发生了一些影响。

《李凭箜篌引》《金铜仙人辞汉歌》《雁门太守行》

四、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刘禹锡个性豪迈、刚毅、乐观,这种个性自然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豪爽明朗而又婉而多讽构成他诗歌风格的基本特征。

刘禹锡是一个个性豪迈而刚毅的人,不断运用诗文向政敌进行不懈的斗争。

他的一些咏史怀古之作,在低徊唱叹中寄寓自己对历史兴亡变化的沉思,写得尤为出色。《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诗集中还有两卷乐府诗。这是他贬谪与任地方官时努力学习民歌的成绩。他诗歌中律诗、绝句比古诗的成就高,仿效民歌的乐府尤为著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

散文与韩愈齐名,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 山水田园诗与韦应物齐名。后人也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为王孟韦柳。其五古幽峭明净,自成一家。绝句或清迥凄婉,或明净简峭。七律亦有佳作。有《柳河东集》。

《渔翁》《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江雪》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篇五
《国学》

先秦二代文学

晁错《论贵粟疏》 东方朔《答客难》 公羊传《宋人及楚人平》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谷梁传《虞师晋师灭夏阳》 国语《勾践灭吴》 国语《召公谏厉王弥谤》 老子《道德经》节选 贾谊《过秦论》 汉书《苏武传》 乐府诗集《上山采蘼芜》 乐府诗集《陌上桑》 乐府诗集《饮马长城窟行》 李延年《佳人歌》 列子《愚公移山》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为政》 马援《戒兄子严敦书》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枚乘《七发》 孟子《弈秋》 孟子《庄暴见孟子》 屈原《九歌·国殇》 屈原《九章·橘颂》 屈原《渔父》 诗经《豳风·七月》 诗经《大雅·生民》 诗经《秦风·蒹葭》 诗经《商颂.玄鸟》 诗经《王风·黍离》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国语《襄王不许请隧》 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贾谊《吊屈原赋》 乐府诗集《长歌行》 乐府诗集《江南可采莲》 国语《敬姜论劳逸》 乐府诗集《上邪》 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有所思》 李斯《谏逐客书》 刘邦《大风歌》 刘彻《秋风辞》 论语《学而》 孟子《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 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 墨翟《墨子·非命上》 屈原《卜居》 屈原《九歌·湘夫人》 诗经《邶风.静女》 诗经《陈风·月出》 诗经《大雅·公刘》 诗经《秦风·无衣》 诗经《王风·采葛》 屈原《离骚》 诗经《卫风·氓》

诗经《卫风·硕鼠》 诗经《小雅·采薇》 诗经《周南·关雎》 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相如《长门赋》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并序》 宋玉《神女赋》 项羽《垓下歌》 战国策《鲁共公择言》 荀子《劝学》

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 赵壹《刺世疾邪赋》 庄子《逍遥游》 庄子《养生篇》 左传《介之推不言禄》 左传《晏子不死君难》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子鱼论战》

诗经《卫风·木瓜》 诗经《小雅·鹿鸣》 诗经《周南·苤苢》 司马迁《史记·报任安书》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赞》 司马迁《史记·荆轲传》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宋玉《宋玉对楚王问》 宋玉《九辩》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张衡《归田赋》

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左传《曹刿论战》 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驹支不屈于晋》 左传《吕相绝秦》 张衡《四愁诗》 左传《子产论政宽猛》

魏晋南北朝文学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北朝民歌《敕勒歌》 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曹操《蒿里行》 曹丕《燕歌行》其一 曹植《白马篇》 曹植《洛神赋》

鲍照《芜城赋》 北朝民歌《木兰诗》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曹操《短歌行》其一 曹丕《典论·论文》 曹植《七步诗》 曹植《送应氏》

曹丕《与吴质书》 曹植《与杨德祖书》 干宝《干将莫邪》 嵇康《赠兄秀才入军》 江淹《恨赋》 郦道元《三峡》 孔稚珪《北山移文》

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公围棋》 刘义庆《世说新语·子猷访戴》 刘桢《赠从弟》 潘岳《悼亡诗》 阮籍《咏怀诗》其一 阮籍《咏怀诗》三十三

陶宏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桃花源记》 陶渊明《咏荆轲》 王粲《七哀诗》 向秀《思旧赋并序》 谢灵运《登池上楼》 庾信《拟咏怀》其二十六 庾信《拟咏怀》其七 诸葛亮《后出师表》 诸葛亮《出师表》

曹植《杂诗》之四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曹植《赠白马王彪》 江淹《别赋》 李密《陈情表》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刘义庆《世说新语·过江诸人》 刘伶《酒德颂》 陆机《猛虎行》

南朝民歌《子夜四时歌》 南朝民歌《西洲曲》 潘岳《秋兴赋并序》 陆机《文赋》 陶宏景《答谢中书》 陶渊明《时运并序》其一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饮酒》其五

陶渊明《闲情赋并序》 王粲《登楼赋》 王羲之《兰亭集序》 萧绎《采莲赋》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庾信《哀江南赋序》 诸葛亮《诫子篇》 左思《咏史》其二

唐诗

白居易《草》 白居易《买花》 白居易《暮江吟》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 岑参《逢入京使》

白居易《宫词》 白居易《卖炭翁》 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问刘十九》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崔颢《长干行·其二》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崔颢《长干行·其一》 崔颢《行经华阴》 崔涂《除夜有怀》

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杜甫《哀王孙》 杜甫《别房太尉墓》 杜甫《兵车行》 杜甫《登高》 杜甫《绝句》 杜甫《旅夜书怀》 杜甫《梦李白·其二》 杜甫《梦李白·其一》 杜甫《天末怀李白》 杜甫《望岳》 杜甫《咏怀古迹·其一》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月夜忆舍弟》 杜甫《至德二载》 杜甫《赠卫八处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旅宿》 杜牧《清明》 杜牧《金谷园》 杜牧《秋夕》 杜牧《赠别·其二》 杜秋娘《金缕衣》 杜荀鹤《山中寡妇》 韩翃《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顾况《宫词》 韩翃《同题仙游观》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陈陶《陇西行》 陈子昂《感遇其二》 崔颢《黄鹤楼》 崔护《题都城南庄》

崔曙《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崔涂《孤雁》 杜甫《哀江头》 杜甫《八阵图》 杜甫《春宿左省》 杜甫《春望》

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杜甫《客至》 杜甫《丽人行》 杜甫《蜀相》 杜甫《宿府》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咏怀古迹·其二》 杜甫《咏怀古迹·其四》 杜甫《野望》 杜甫《月夜》 杜牧《泊秦淮》 杜牧《赤壁》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遣怀》 杜牧《山行》 杜牧《赠别·其一》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荀鹤《春宫怨》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 韩翃《寒食》 高适《燕歌行·并序》 韩偓《已凉》 韩愈《山石》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一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石鼓歌》 金昌绪《春怨》 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李白《长相思·其一》 李白《春思》 李白《渡荆门送别》 李白《关山月》 李白《静夜思》 李白《清平调》其一 李白《清平调》其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蜀道难》 李白《望庐山瀑布》

贺知章《回乡偶书》 贾岛《寻隐者不遇》 皇甫冉《春思》 李白《长干行》 李白《长相思·其二》 李白《独坐敬亭山》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将进酒》 李白《清平调》其二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送友人》 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行路难》 李白《玉阶怨》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怨情》 李白《月下独酌》 李白《早发白帝城》 李端《听筝》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雁门太守行》 李颀《古从军行》 李颀《送魏万之京》

李白《赠孟浩然》 李白《子夜吴歌》 李贺《李凭箜篌引》 李贺《南园》其一 李颀《古意》 李颀《琴歌》 李颀《送陈章甫》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李商隐《北青萝》 李商隐《嫦娥》 李商隐《风雨》 李商隐《春雨》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李商隐《韩碑》 李商隐《锦瑟》 李商隐《为有》

李商隐《蝉》 李商隐《筹笔驿》 李商隐《登乐游原》 李商隐《贾生》 李商隐《凉思》 李商隐《落花》 李商隐《隋宫》

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瑶池》

李益《江南曲》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晨昨夜风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刘长卿《弹琴》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篇六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唐诗研究》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唐诗研究2

课程代码:0042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唐才子传》的编者是( )

A.高棅

C.胡应麟

2.《又玄集》的作者是( )

A.姚合

C.高仲武 B.白居易 D.韦庄 B.辛文房 D.计有功

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出自_______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

A.常建

C.王维 B.刘长卿 D.孟浩然

4.晚清________在《石遗室诗话》中提出了诗盛于“三元”的说法。( )

A.王国维

C.陈衍 B.陈三立 D.梁启超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 )

A.杜甫《登岳阳楼》

C.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6.《读杜心解》的编者是( )

A.仇兆鳌

C.浦起龙 B.杨伦 D.钱谦益 B.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 D.马戴《楚江怀古》

7.元结的论诗主张主要体现在他的( )

A.《箧中集序》

C.《中兴间气集序》

8.《唐文粹》的编者是宋代的( )

A.陈振孙

C.李昉

9.《御览诗》的作者是( )

A.韦庄

C.高仲武 B.姚合 D.令狐楚 B.姚铉 D.晁公武 B.《极玄集序》 D.《河岳英灵集序》

10.《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蘅塘退士是( )

A.宋代人 B.元代人

第 1 页

C.明代人 D.清代人

11.《乐府诗集》的编者是宋代人( )

A.郭茂倩

C.计有功

12.号称“诗囚”的诗人是( )

A.贾岛

C.孟郊 B.姚合 D.李贺 B.方回 D.辛文房

13.20世纪70年代,_______著成《李白与杜甫》一书,书中对李白的研究有不少真知灼见。( )A.鲁迅

C.萧涤非 B.郭沫若 D.钱钟书

14.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的“刘郎”指( )

A.汉文帝

C.汉武帝 B.汉景帝 D.汉宣帝

15.“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出自温庭筠的________诗。( )

A.《蜀相》

C.《苏武庙》 B.《过五丈原》 D.《过陈琳墓》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唐代新乐府诗的特征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

A.不拟古题

C.不被于声

E.属对精切

2.下列诗人哪些是“大历十才子”中人?( )

A.钱起

C.吉中孚

E.刘长卿

3.下面的诗句哪些是李商隐所作?( )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B.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C.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D.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E.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4.下面几种集子,哪些是唐代编选的?( )

第 2 页 B.卢纶 D.司空曙 B.不用近体 D.多重渊源

A.《唐诗类选》

C.《丹阳集》

E.《珠英集》 B.《唐百家诗选》 D.《翰林学士集》

5.下面几种唐诗注本,哪些出自清代人之手?( )

A.《杜诗镜铨》

C.《樊川诗集注》

E.《李诗通》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宋人对唐诗进行分期,以南宋严羽《________》的说法最有代表性。

2.清代一部重要的唐诗著作《 ________》的作者是沈德潜。

3.禅宗影响王维的诗歌艺术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以 ________入诗,二是以禅趣入诗,三是以禅法入诗。

4.唐代进士试所试赋,一般限定 ________作为这篇赋的韵脚。

5.卢照邻的《 ________》诗,是典型的初唐体。

6.《独不见》(又称《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的作者是初唐诗人 ________ 。

7.《诗式》的作者是唐代诗僧________。

8.“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李贺《________》的诗句。

9.唐代被称为“诗佛”的诗人是________。

10.________是游戏诗的一种,由两人以上合作、连缀而成的诗。

11.明代是四唐分期说的定型时期,代表论著是《________》。

12.“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出自张九龄的《________ 》。

13.《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是边塞诗人 ________的代表作。

1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孟浩然《 ________》。

15.“人世几回伤往事,________ ”,是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中的句子。

四、作品阅读理解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阅读高适的《燕歌行》诗,试回答。①解释“歌行”的涵义。②分析诗的末二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

忆李将军”。

2.唐诗名句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试回答:①写出作者与篇名。②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谈谈你对杜甫《登高》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理解。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瀛奎律髓》

2.行卷

3.离合诗

六、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第 3 页 B.《玉溪生诗集笺注》 D.《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1.白居易将自己的诗分为哪几类,怎样理解他这样的分类?

2.盛唐的时代精神对于李、杜诗歌具有哪些影响?

3.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第 4 页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篇七
《中国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部分

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标志: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文学指的是学术,特别是儒学。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有文、笔之分的说法。2 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和认识。如《文赋》将文体分为十类进行论述。3 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比如说四声的发现并运用4、文学批评的繁盛。曹丕《典论·论文》“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萧统《文选》,徐陵《玉台新咏》

三曹的成就

曹操的诗歌内容及特色。1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如《薤璐行》描写了汉末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召四方军阀为助,以致董卓作乱京师的事。2表现了他的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龟虽寿》,表现了老当益壮的志士胸怀。3《观沧海》,通过辽阔雄壮的沧海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这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首比较完整的写景诗。1曹操诗歌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反映了新的现实,表现出新的面貌,富有创新。2感情奔放,悲凉慷慨3语言质朴自然4以四言诗成就最高,对嵇康、陶渊明、韩愈等人的四言诗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曹丕诗歌的风格是情思细腻,清丽委婉,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个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很多,而且写得比较好;另一是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有。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曹丕的《燕歌行》用代言体,全诗均用七言,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在中国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曹丕也擅长散文及辞赋。其《典论》一书中的《论文》长于议论。其名作有《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

曹植后世称之为“陈思王”或“陈王”,他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钟嵘称他“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曹植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钟嵘称之为“建安之杰”。《洛神赋》为其名作。另有《与吴季重书》、《与杨德祖书》、《求自试表》。

建安七子:“七子”这一名称出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七人。王粲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七哀诗》、《登楼赋》

阮籍文学成就:代表作《咏怀诗》82首,它不是一时之作,它们真实地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复杂思想感情。诗中表现了生活在黑暗现实中的诗人的内心苦闷,以及看不见任何希望和出路的忧患。诗中还表现出尽管诗人有惧祸的思想,但对暴虐的现实政治仍表现出一种守正不阿的品格。诗中还从进步的思想出发,对曹魏统治者的日趋荒淫腐朽也朝廷了揭露。以上这些都是《咏怀诗》思想上的积极表现。此外,也有不少作品表现了诗人意志消沉、畏祸避世的消极思想。阮籍处于政治高压之下,虽然满腹愤懑不平却不能直接说出,因此,在表现上多用比兴手法:或用自然事物象征,或用神话游仙暗示,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隐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作五言诗的诗人,且能吸收多方面的影响,创造独特的风格,在五言诗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张二陆二潘一左: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左思

左思的文学成就:《咏史八首》《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郭璞的《游仙诗》郭璞工诗善赋《游仙诗》十四首为其代表作。游仙诗中明显地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真正描写游仙的诗;一种是借游仙来表示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如曹植、阮籍的一些作品就是如此。郭璞的《游仙诗》显然是继承后一种传统,借游仙来咏怀,有一定的现实内容。

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作及特点)1是表现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代表作有《归园田居》的第一首。主要写辞官归田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的乐趣。《饮酒》诗的第五首“结庐在人境”写他的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2歌咏发农业劳动中和农民建立的友谊,代表作有《归园田居》的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这首诗真切地抒写了自己参加劳动的感受和自己希望庄稼顺时生长的意愿。3反映了农村的凋敝和自己穷困的生活。代表作是《归园田居》第四首(久去山泽游),此诗反映了经过战乱,或是饥荒、瘟疫,农村残破荒凉的情形,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真实情形。4《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一个

新的发展。桃花源的社会,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人劳动、自给自足、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也是一个自由、富裕、安宁的社会。

陶渊明的艺术成就(结合作品)其一,陶诗的风格是平淡自然。这是和他的诗歌的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他的诗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的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如《读山海经》第一首(孟夏草木长),完全是用白描的手法,语言十分平淡,使人读来毫不吃力,只觉得接触到一片生活情景,而这些情景、生活,以及诗人的志趣和心情,无一不是诗人真实的感受,所以写来十分亲切。其二,陶诗的风格是平淡而淳厚。陶诗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他的诗歌语言虽然只是极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在十分精粹的语言中又都含有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社会生活,都有着极深厚的生活基础。其三,陶诗还富有意境。这在他的田园诗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他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不同,谢诗往往只给人一幅幅客观的山水画面,而陶诗却在使人接触到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而引人到一种境界中去。其四,陶诗由于内容不同,风格也不一样。比如他的田园诗多半平淡自然,意味淳厚,但是象《咏荆轲》等诗却显得豪放有力。但虽豪放,却又“豪放得来不觉”,和他的田园诗的风格仍有相通之处。其五,语言质朴自然 谢灵运的山水诗:1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是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2其诗歌特点鲜丽、清新、自然3、开启南朝一代的新诗风,实现诗歌艺术由古朴到追求声色的转变4代表作《登池上楼》。

南北朝民歌的异同:其一,从上题材上看,南朝乐府民歌写男女爱情;北朝乐府民歌则充满发批判精神,视野开阔,频繁的战争,反映羁旅行役和流亡生活,还有不少反映爱情与婚姻题材的。其二,从风格上看,南北乐府民歌的风格同样显著不同。南歌专写缠绵婉约的情爱,风格委婉细腻;北歌则抒发了一种慷慨悲凉的情绪,风格直率粗犷。其三,从语言上看,南歌清丽,多用双关、谐音隐语;北歌质朴中带有粗野的气息。其四,从声调上看,“梁陈尽吴楚之音,周齐皆胡虏之曲”,吴声西曲是侑酒佐饮的女乐,声调软;而鼓角横吹曲则是军中马上的武乐,声调以雄浑悲忼为特色。其五,从艺术形式上看,南北乐府民歌的形式体制相对说比较接近,北歌也大都是短小的抒情诗,五言四句的最多。不过南歌有五言三句、五句、六句者,为北歌所无;而北歌的七言二句、四句体也不见于吴声西曲。至于叙事诗,更是北歌独擅。

元嘉三大家:鲍照、谢灵运、颜延之。鲍照的《拟行路难》18首。1继承和发展汉魏乐府,自创格调2内容充实,思想积极,题材多样,有社会意义3隔句押韵,自由换韵,奠定后世七言诗(七言歌行体)的基本形式

永明体:齐梁时期,一种新体诗的名称。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胜率和对偶,因这种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间,故又称 “永明体”。代表作家有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沈约的山水诗《登玄畅楼》,离别诗《悼亡》,抒怀诗《伤春》 宫体诗:“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萧纲。宫体诗以描绘女性体态、生活为主要内容,风格雕饰绮艳。代表人物有:梁代萧纲、萧绎、徐摛和徐陵父子、庾肩吾和庾信父子,陈代有陈后主以及“狎客”江总、孔范等人。因为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均以写艳体诗著称,又把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称为“徐庾体”。

庾信晚年诗歌成就、代表作: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有供君王消遣娱乐,思想内容浅薄。代表《奉和山池》后期感伤时变,亡国之痛和叹恨羁旅的故国之思。风格苍凉。代表《拟咏怀》27首。

骈文特点:兴起于东汉初,始成于建安之际,成熟(变化)于永明之际,高峰于齐梁。1用典繁博2修辞巧丽3讲究对偶(四字对、四四对、四六对)典型骈文有《登大雷岸与妹书》

《世说新语》(p157):思想内容:1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2暴露魏晋统治者的凶残和豪门贵族的骄奢淫逸。3记述爱国志士,表彰优秀人物。艺术特色:鲁迅:“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1擅于通过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2善于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语言夸张,富有个性。3语言精练隽永。

志怪小说内容:分类:1地理博物,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张华《博物志》2、鬼神怪异,曹丕《列异传》,干宝《搜神记》,吴均《续齐谐记》3佛法灵异,王琰《冥祥记》,颜之推《冤魂记》

思想内容:1鞭挞统治阶级的凶残,表明人民的反抗斗争。2反映群众在战乱中的不幸遭遇,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反映青年男女反抗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情4反映不怕鬼神敢于斗妖的精神5记录和保存了一些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

隋唐五代部分: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王勃、卢照邻、杨炯和骆宾王四人。他们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都属于一般文人中确有文才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他们的作品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的《从军行》卢照邻的《行路难》,骆宾王的《帝京篇》

律诗特点:1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2沈、宋完成的诗律,除一联中轻重悉异外,还要求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平仄相粘,即平仄律(最本质基本特点)3以确立粘对规则为声律格式的五言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实具关键性的意义。它不仅完成了由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过渡,有易于识记和掌握运用之便,而且具推导和连类而及的作用,是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如在五言律的基础上,推导出一个近体七言诗的声律格式,如七律、七绝等。七律写的较好的是沈佺期,成名作,描写思妇的《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后来,在五言律趋于定型后,沈、宋等人把律诗的粘对法应用于七言体诗歌,最后完成了七言律体式的定型。

陈子昂文学成就:1倡导复古革新的理论,批评齐梁诗风的绮靡,明确提倡风雅与兴寄,主张直接继承汉魏风骨与正始之音。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如《感遇》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2为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理想而在诗歌理论和创作上的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就成为唐诗的风骨;他倡导的风雅兴寄反映了一个时代士人的精神风貌在诗歌创作中的主导内容,对于诗风的变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登幽州台歌》

王维(《山居秋暝》《使至塞上》《从军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异同:1一动一静。王的诗境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于归心佛法,又精通禅理,所以他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诗人着重写无心、写偶然、写坐看时无思无虑的直觉印象,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而孟浩然则不然,他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于诗中。如《过故人庄》中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2风格。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诗歌艺术的精髓,而孟浩然单纯明净之美,诗语自然纯净而采秀内映,比王维更显淳朴,自然而平淡,给人以洗削凡近之感,描画出淡泊纯净的山水之美。

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1高适作品写实。他对边塞生活的实地体验和冷静观察,使得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了同时的许多诗人。岑参作品奇特,充分体现了岑参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其诗歌用韵十分灵活,有一韵到底的(《白雪歌》),有两句换韵的(《轮台歌》),也有三句换韵的(《走马川行》),其声韵或轻快平稳或急促劲折,音节宏亮而意调高远。因而岑参作品不仅意奇、语奇,还有调奇之美。2高适作品有一种悲凉之美,他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诗歌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沉雄浑厚,有一种慷慨、悲壮的美。而岑参没有高适诗歌悲壮冷峻,但别有一种奇伟壮丽之美,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3高适的边塞诗是将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读之令人感慨。而岑参将大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雄壮威武的唐军军容和艰苦卓绝的军中生活,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重视景物描写。

王昌龄的七绝成就(结合诗歌):1内容丰富 、情感深厚。因出身孤寒和受道教思想影响,他身上有一种豪侠之人缺少的深沉,观察问题较为敏锐,亦有深度,因而诗作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他作诗不是全凭情气,也很讲究立意构思,其作品除豪爽俊丽外,还有“绪密思清”的特点。如《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对勇于献身边关者的同情和民族自豪感,隐含着对现实中将非其人的讽刺。2讲究

立意构思。王昌龄的边塞诗七言长于五言,思致深刻,讲究作法,为补短章之局限和反映复杂内容的需要,他创作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3清刚,婉健,有气骨。以人之常情的离愁别怨和英雄气概相结合,声情更显,悲壮激昂。“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含蓄而清高。

李白诗歌个性(诗歌结合)1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作细致的描述,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行路难》其一:“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想像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如《赠裴十四》:“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想落天外,神奇莫测。此外,李白诗的想像,有着异乎寻常的衔接,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3意象丰富。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大江、大河、沧海、雪山、大鹏,李白将他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除此以外,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也是李白的艺术风格的组成部分,他经常以明净景物如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白露入诗,从而构成了清丽意象。4在李白诗中,色彩丰富但明丽,如金、青、黄、绿、紫,而不喜欢灰暗色,因而语言风格清新明快。他那些不假雕饰、脱口而出的诗句,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正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杜甫诗歌艺术成就:1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不仅提供了史的事实,还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史称玄宗后期沉湎声色,记载了不少事实,而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这沉湎声色的情景。2大量使用叙述手法,以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把叙事手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杜诗叙事,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还融入强烈的抒情。记述的是时事,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画面,而抒发的是一己情怀。3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这部分写时事的律诗,较少叙述而较多抒情与议论,如《秋笛》。其次,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江村》,以亲切随便的语气说出,不露对仗与声律安排的痕迹。最后,在于他炼字炼句上的成功。精于用字,刻划细微,炼字,是他的自觉追求。

杜甫诗歌艺术风格(举例):1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如《北征》。2在杜诗的多样风格中,萧散自然,是又一重要特色。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如《江亭》“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3杜诗的不同风格的形成,与杜甫不同时期的不同境遇,或者同一时期的不同心境似有关系。当他生活坎坷,颠沛流离,或处于战乱之中时,他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便自然涌出,悲歌慷慨。这时的诗,往往便表现为沉郁顿挫。长安困顿、陷落贼中等诗就是这类作品。当他生活稍为安定时,他就写一些萧散自然的诗。成都草堂的一段时间,就有不少这类作品。

大历十才子: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夏侯审等。十才子都有反映战乱生活的诗,虽是冷眼旁观的客观记录,有的也写得较为深刻。艺术表现上以谢朓为宗,讲究格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都写得精致工整。

韩孟诗派:形成于中唐,代表作家有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等,诗歌主张“不平则鸣”说,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还主张“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韩孟诗派特点为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其着眼点都在力量的雄大、词语的险怪和造境的奇特。还有着散文化倾向。 元白诗派:白居易和元稹是中唐时期才华卓著的诗人,他们既有通俗浅显、干预政治的“讽喻诗”,又有流畅华美、风情浓郁的“感伤诗”、“闲适诗”与“杂律诗”。对中晚唐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主要成员:元稹、白居易、李绅、张籍、王建等。此流派成员都写了许多写实性的“新乐府”诗,风格也都是通俗平易。“新乐府”就是以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元稹的新乐府——有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与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齐名天下。

唐传奇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作(p320):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得名于晚唐裴铏《传奇》小说集,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及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唐传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发轫期(初盛唐),魏晋小说到成熟的唐传奇间过渡。题材以志怪为主,行文有骈文的特点。有王度《古镜记》、佚名《补江总白猿传》、张鷟《游仙窟》(字数最多,最长传奇之一,艺术成就较高。)陈玄祐《离魂记》(传奇步入兴盛期的标志性作品)2、全盛期(中唐,尤其贞元、元和年间),作家、作品多而成熟,骈散相间。爱情传奇的成功:元稹《莺莺传》(《会真记》)、白行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李朝威《柳毅传》,另外侠义、历史和志怪题材: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陈鸿《长恨歌传》3、衰落期(晚唐),爱情题材减少,侠义、历史和志怪增多。语言上,骈文成分增加。大量传奇集出现,如裴铏《传奇》、牛僧儒《玄怪录》、皇甫枚《三水小牍》。

李商隐诗歌成就(特点):李诗中爱情和绮艳题材比重很大,同时讲究词藻声律、对仗用典。最为杰出的是“无题”诗。重要贡献:1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无古人的深入开拓与表现,充分发挥了诗歌在表现心理和抒情方面的潜能2,开创了诗境虚化的朦胧诗美学,极大地扩大了诗歌的容量,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3首创了“无题”诗的新体式。特点1诗歌情调幽美。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表达上又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如《春雨》。2朦胧与亲切可感。李商隐诗的朦胧,与亲切可感的情思意象常常统一在一起。3多义性。李诗意象,多富非现实的色彩,被心灵化了,是多种体验的复合。内涵远较一般意象复杂多变。一篇《锦瑟》,聚讼纷纭。多种笺解,似皆有可通。4大量用典 “庄生晓梦迷蝴蝶”,原典不过借以阐发万物原无差别的齐物我的思想而已,李商隐却抛开原典的哲理思索,由原典生发的人生如梦引入一层浓重的迷惘感伤情思。

杜牧的怀古咏史诗:1在晚唐诗人中,杜牧第一个大量采用七绝形式写作咏史诗,多数是抒写对于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逝的伤悼情绪。如《登乐游原》虽然一慨叹汉代,一咏年朝,但抒发的都是对于现实衰颓已经无可挽回的感触。2杜牧的怀古咏史诗也有不少是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如《赤壁》,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3在写法上,有的描绘景物,鲜明如画;有的表达深曲,情思蕴藉;有的发议论而伴以情韵。

花间词派(西蜀词派)及重要作家作品:得名于词集《花间集》。五代时期,赵崇祚把晚唐五代词风相近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共五百首,编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确立了“词为艳科”的传统。因为这些文人都奉温庭筠为祖进行词创作,词风大体相近,“花间词派”由此而得。花间词是供歌妓伶工演唱的曲子词选本,是齐梁宫体与晚唐五代倡风相结合的产物。内容大多是冶游宴乐,男女私情,风格也都难逃辞艳情柔得窠臼。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迭金明灭)《商山早行》和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是“花间词人”的突出代表。

李煜词(《浪淘沙》《虞美人》)成就:王国维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1扩大了入词的题材范围。冲破了“花间”樊篱,真正成为一种有力的抒情工具;大大提高了词体表现生活、抒发感情的能力,使其成为一种在文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言情述志的新体诗。2、准确而凝练的艺术概括。注重采取对比的方法,把不同时期的生活、情感浓缩于同一词中,体现出强烈的时空概括性。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善于发掘典型处境与典型心理之间的必然联系,再加上如此合乎人情事理的哲理句的出现,无疑增强了词的说服力,因此,产生出巨大的艺术魅力。3鲜明具体的形象:1)注重人物的动态描写如《菩萨蛮》2)笔下的景物大都处于变化流走之中,呈现出一种波荡不平的动势3)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抽象的感情和认识,把内心世界外在化、具形化4风格:清婉沉着。有着通俗自然、精确优美的语言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篇八
《1 无志之人常立志》

1 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

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8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0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1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2 小河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3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4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6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7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8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9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0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1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2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

23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4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春: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2,红豆生南园,春来发几枝.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夏: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1,秋风萧瑟,洪拨涌起.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冬: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2,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风:1,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槛露华浓.

花: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雪:1,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月: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寻常一样窗前月,绕有梅花便不同.

山: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水: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回答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树德务滋,除恶务尽。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衔远山,吞长江。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行远必自尔,登高必自卑。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言必信,行必果。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

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业精于勤,荒于嬉。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正是江南好风

暗香浮动,是一首词牌名,若写上的话,可以吸引老师的目光,歌词结尾跟能吸引老师的目光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莫:没有比„„更。 兮:啊。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汉•无名氏《诗四首》 各在天一方:分别在相距极远的不同地方。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汉•无名氏《别诗》 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日月:复词偏义,单指月。 弦:阴历初七、初八,月亮缺上半,叫上弦;二十二、二十三,月亮缺下半,叫下弦。 望:阴历

十五。 安慰语,我们的分别又怎知不会象月亮一样有缺也有圆时呢!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汉•无名氏《别诗》 参与辰:都是星名,二星此出则彼没,永不并见,因此用来比喻分离不得相见。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诗•行行重行行》 去:离,隔。 涯:方。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汉•《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恨恨:深沉的怨恨。 论:讲述。 本是生人,却要象死人一样永别,沉痛怎样用语言来表达呢!

●君为前程但努力。

汉•《捣练子》 但:只,只管。

●愿君慎疾加餐,重爱玉体。

《后汉书•桓荣传》 慎疾加餐;小心预防疾病,增加饮食。玉体:对人身体的敬称。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三国•魏•嵇康《赠秀才入军十九首》 归鸿:往回飞的大雁。 五弦:即“五弦琵琶,拨弦乐器。”

●不曾远别离,安知慕俦侣?

晋•张华《情诗五首》 安知:哪里知道。 俦侣:伴侣。

●离合理之常,聚散安足惊。

晋•李充《送许从诗》 离合聚散是人生中平常之事,临别不必作儿女态。

●别易会难,古人所重。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 离别容易,会面困难。这是古人所看重的。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南朝•梁•沈约《别范安成诗》 持:拿着。此指拿着酒杯。 别后再也难以在一起喝酒重聚。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唐•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为(wéi):使。 流黄:褐黄色丝织品,这里代指楼房帏帐。 长安少妇,丈夫远戍,十载不归,久断音书,悠悠秋夜,只见“明月照流黄”,却“独不见”征夫。以景张情,景真情切。用“更教”两字,突出愁怨之深。

●一封书寄数行啼。

唐•王昌龄《别李浦之京》 书:书信。 啼:此指泪水。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唐•王昌龄《送柴侍御》 是作者在送别时宽慰友人并自我宽解的话语,意是:同是一道青山,云雨、明月都是共同的,彼此并不曾分离在不同地方,何必伤感。宋人苏轼《水调歌头》,以“千里共婵娟”,劝慰其弟,用意近似。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明月心:心有如明月一样朗洁。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冰心:心地象冰一样晶莹纯洁。玉壶:玉制的壶,比喻品德高洁。 作者就是以冰清玉洁自喻,蔑视当时对他的谤议,以此告慰洛阳的亲友。 ●凭眺兹为美,离居方独愁。

唐•张九龄《登乐游原春望》 凭眺:靠着栏杆远望。 兹:这里。

●歧路分襟易,风云促膝难。

唐•骆宾王《秋日别侯四》 歧路:岔路,分手的地方。 分襟:分手。 促膝:膝与膝挨近着相对而坐。 后人李后主说“别时容易见时难”与此两句同义。但骆句明示时势风云变

幻难于促膝谈心,意更显豁。

●风壤一殊,山河万里。

唐•骆宾王《与亲情书》 风壤:风俗,地域。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请你去问问无穷无尽地滚滚东流的长江,我们惜别的情意与它相比,到底谁短谁长呢?故作问语,加强语气,突出别意的深长。

●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

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 九重(chóng)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这里是极言其高远。 ●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唐•李白《江夏行》 帆去人远,心逐江流,不尽离思,情深语浅。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唐•李白《劳劳亭》 劳劳亭:在南京。 遣:教,使。 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发出奇想。意谓春风深知别离之苦,所以不让柳条发青。物尚如此,人何以堪!形镅郧椋顾纪鹎?br> ●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

唐•李白《古风》 勖:勉励。 勉君力保青松在霜雪中的节操。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友人乘坐的船已远去不见,还凝情默默地望着滔滔的江水流向远方。江流不尽,别情无尽,于言外见之。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 游子的心意,就象空中的浮云,漂泊不定;老友的心情,就象山头的落日,依依不舍。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

唐•李白《菩萨蛮》 衡阳:今湖南省衡阳。有回雁峰,传说鸿雁至此不再南飞。 字:雁飞时的队列。 古时传说鸿雁会为人传递书信,看见鸿雁,听见雁鸣,勾起无限的离情。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唐•杨炯《夜送赵纵》 旧府:赵纵故乡山西,是赵国的旧地,故曰旧府。 送君归去,月满前川,水月澄明,别情无极。

●握手与君别,歧路赠一言。

唐•张说《南中别王陵成崇》 歧路:分手的地方。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唐•王勃《秋江送别二首》 两乡:两个不同的地方。

●强饮离前酒,终伤别后神。

唐•宋之问《留别之望舍弟》 表达伤离惜别的感情。“强饮”二字用得妙。曲尽在离筵中的矛盾心理,“举杯消愁愁更愁”,勉强举杯,终须一别,怎不神伤!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唐•王昌龄《寄驩州》 不道:不管、不顾的意思。

●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

唐•王勃《寒夜怀友》 故人:朋友。 故情:旧日的友情。故宴:旧日的宴会。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唐•宋之问《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兢题壁慨然成咏》 我们象云一样飘飞,象雨一样分散,海阔天空,相距遥远,加之音信稀疏,蓦见题壁,能不慨然!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唐•高适《夜别韦司士得城字》 逢迎:迎接、接待,引申作好的遭遇。

●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26724.html

    热门标签

    HOT